二十四节气养生

2019-11-02 │ 二十四节气养生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养生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养生 谷雨养生总原则重养肝祛湿 忌焦虑防过敏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有效的四季养生是如何做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之谷雨养生 谷雨养生总原则重养肝祛湿 忌焦虑防过敏,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前后,各地气温开始回升,降雨增多,空气湿气大,天气变化莫测。因此,谷雨前后,我们应遵循自然节气变化,针对气候特点进行谷雨养生。

饮食养生

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但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应当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适当吃一些含B族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如小麦胚粉、标准面粉、荞麦粉、莜麦面、小米、大麦、黄豆及其他豆类、黑芝麻等,以顺应阴阳的变化,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古人有“四季不食脾”的说法。而应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抵抗春瘟,而且还可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如果饮食不当,却极易使肠胃受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时期又是胃病的易发期。消除病因是治疗的关键,如戒烟、戒酒、不暴饮暴食、饥饿无度,少吃多餐和避免食用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药物等。

谷雨养生如何养肝护肝

特别提示的是:过了谷雨便意味着春季快过去了,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此时的食疗要点重在养肝清肝、滋养明目。而在众多的蔬菜之中,最适宜养肝的是菠菜。

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对春季里因为肝阴不足引起的高血压、头痛目眩和贫血等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谷雨食疗袪湿气

谷雨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会让人体由内到外产生不适反应。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如此潮湿的环境,湿邪容易侵入人体为患,造成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重等情况,如若已经患有各类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也容易在该节气诱发。

所以谷雨养生要注意祛湿,在饮食上加以配合。具有良好祛湿效果的食物有: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药、荷叶、芡实、冬瓜、陈皮、白萝卜、藕、海带、竹笋、鲫鱼、豆芽等。

谷雨前后多食用寒凉性食物:

谷雨前后应多食用滋阴的寒凉性食物,如西瓜、甜瓜、香蕉、甘蔗、芒果、枇杷、苹果、梨、柿子、荸荠、菱角、桑椹、西红柿、黄瓜、苦瓜、冬瓜、白萝卜、丝瓜、莲藕、茭白、竹笋、慈姑、厥菜、马齿苋、芹菜、淡豆豉、海藻、海带、螃蟹等。

谷雨起居养生

谷雨谨防春季花粉过敏

春季花粉过敏是春天高发的疾病,各种花粉形成的漂浮物、空气中的粉尘都是潜在的过敏源。而谷雨天柳絮满天飞,又是花粉高峰期,春风一吹,很多人容易出现脸部红肿、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过敏体质的人这个季节应防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特别要注意避免与过敏源接触。在饮食上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出现过敏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早晚加件衣“春捂”别捂过头

俗话说“谷雨寒死老鼠”,说的就是谷雨来,天气忽冷忽热,易感冒,注意保暖。谷雨节气过后,气温会逐渐升高,雨量开始增多,但是也要注意保暖。很多人像夏天一样穿衣服,其实季节还没有到,湿气很容易从裸露的部位进入体内。

对于捉摸不定的天气,很多家长宁可给孩子多穿点,也不愿意孩子冻着,说是“春捂”。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春捂也应该有度,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15摄氏度就要减衣,不要再捂了,再捂下去就易诱发“春火”,孩子体内产生的热,与潮湿相遇,又容易生病。

尤其是早晚与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因此早晚要注意保暖。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可适当调整穿衣层次,早晚多穿一件衣服就够了。

谷雨时节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气。另外,由于谷雨时节雨水较多,要防湿邪侵入人体,出现肩颈痛、关节疼痛、脘腹胀满、不欲饮食等病症。

谷雨运动精神养生

“谷雨”后,降雨明显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内环境(人体内部的生理环境)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

中医中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尤其春日总给人们一种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的景象,此时野外空气特别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活动为养阳最重要的一环,人们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如慢跑、做操、打球等,也可以到野外春游,这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扩大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祛湿排毒,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使身体与外界达到平衡。

此节气中,肝肾处于衰弱状态,所以应注意加强对肝肾的保养。在精神情志养生方面,还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恬静的心态,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以防肝火萌动。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5度。公历每年的四月二十日前后为谷雨节气。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在12 度以上。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从这一天起,雨量开始增多,其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新种的作物得以灌溉滋润,五谷得以很好地生长。池塘里的浮萍开始孳生,桑树也张出了翠绿的新叶,正是养蚕人家开始忙碌的时候。此时,春茶也在这时节的前后开始采收,长江以南地区,从丘陵到高山,处处可见汗流满面的茶农们在辛勤地忙着采茶,茶农家里忙着制茶,飘香四溢的茶香弥漫着山野村庄。谷雨后的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到繁忙时期。因此,抓住时机,精耕细作,注意天气变化,抢种抢栽,不误农时对秋后收成至关重要。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因此在调摄养生时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

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这里提醒朋友们一旦发病不要紧张,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

就肋间神经痛而言,多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中医将其称为“胁痛”《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气法时论》又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从病因病机上讲,肝位于胁部,其脉分布于两胁,故肝脏受病,往往出现胁痛的症状。且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喜调达,恶抑郁。如遇情志郁结,肝气失于疏泄,络脉受阻,经气运行不畅,均可发为胁痛。若肝气郁结日久,气滞产生血瘀或因跌扑闪挫,引起络脉停瘀,也可导致血瘀胁痛。不论属于何种病因,其根本都与肝气不舒有关,因此在治疗上都离不开疏肝行气,活血通络的原则。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而言。多表现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踝关节后外侧的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严重者痛如刀割,活动时加重。本病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痹有闭阻不通的含义。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使该经气血痹阻不畅所致。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感受风邪为主的,疼痛呈游走性者,称为行痹;感受寒邪为主的,疼痛剧烈者,称为痛痹;感受湿邪为主,表现酸楚、麻木、困重者,称为着;发病急剧,伴有发热症状者,称为热痹。凡是患上坐骨神经痛者,都应根据上述四型,辨证施治,以疏通经络气血的闭滞,祛风、散寒、化湿使营卫调和而痹病得解。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现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本病多发生于面部一侧的额部、上颌或下颌部。疼痛常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难以忍受。该病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女性患者较多。其病因病机多为感受风寒之邪,客于面部经络,致使经络拘急收引,气血运行受阻,而突然疼痛。《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另有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饮食不节,食滞生热,肝胃之火上冲于面以及素体阴虚,房劳伤精,致阴虚火旺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此外,牙、口腔、耳鼻等疾病都能诱发本病。在施治过程中,要究其病因、辩其病症。对感受风寒者,要以疏通气血为主;肝胃郁火者,以泻肝胃之火;阴虚火旺者,应以滋阴降火之法。针刺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对早出晚归的人更应加倍小心地呵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发生。

谷雨节气的膳食调养应体现天人相应,食药一体的营养观,尤其对患有上述病症的人在选择食疗时不可错用食谱。现列举常用药膳几款:

参蒸鳝段:

[配料] 鳝鱼1000克,党参10克,当归5克,熟火腿150克,食盐、绍酒、胡椒粉、生姜、大葱、味精各适量,清鸡汤500克。

[做法] 党参、当归洗净浸润后切片备用;鳝鱼剖后除去内脏,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稍烫一下捞出,刮去粘液,剁去头尾,再把肉剁成6厘米长的段;熟火腿切成大片,姜、葱洗净切片、段备用。

锅内入清水,下入一半的姜、葱、绍酒烧沸后,把鳝鱼段倒入锅内烫一下捞出,装入汤钵内,将火腿、党参、当归、放于面上,加入葱、姜、绍酒、胡椒粉、食盐,再灌入鸡汤,用绵纸湿浸封口,上蒸笼蒸约1小时至蒸熟为止,取出启封挑出姜、葱加入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 温补气血,强健筋骨,活血通络。多用于风寒湿痹引发的腰膝酸痛。

菊花鳝鱼:

[配料] 粗活鳝鱼1斤(两条),白糖2两,番茄酱1两,干淀粉1两,黄酒、白醋、食盐、葱、姜、湿淀粉、麻油、蒜泥各适量,花生油2斤。

[做法] 鳝鱼宰杀、剖腹去内脏,去骨去皮,切成2寸5分长片块,用刀顶头斜批成两片(末端不批短),再直切成条状(一头不切断)加黄酒、盐、葱、姜浸渍起来,然后再逐个排上干淀粉;将番茄酱、白糖、白醋、湿淀粉一起放入碗内,加适量水调成芡汁。

烧锅置旺火上烧热,锅内倒油1斤,烧至八成热,将鳝鱼抖散入锅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锅内留少余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芡汁烧沸后淋入麻油,起锅浇在菊花鱼上即成。

[功效] 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对体虚乏力,风寒湿痹,痔疮等患者尤为适宜。

三色汤:

[配料] 黄豆芽2两,姜丝20克,红大椒1个,植物油、白醋、湿淀粉、鸡汤、食盐、麻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 将油锅烧热,下黄豆芽煸炒几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锅备用;将锅内放入鸡汤,姜丝,烧开后把红大椒入锅再次滚开后,将黄豆芽、盐、入锅,再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锅即成。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对筋骨拘挛,腰膝疼痛者更为适宜。

注意: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

相关阅读

谷雨养生重养肝祛湿 忌焦虑防过敏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前后,各地气温开始回升,降雨增多,空气湿气大,天气变化莫测。因此,谷雨前后,我们应遵循自然节气变化,针对气候特点进行谷雨养生。

饮食养生

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但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应当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适当吃一些含B族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如小麦胚粉、标准面粉、荞麦粉、莜麦面、小米、大麦、黄豆及其他豆类、黑芝麻等,以顺应阴阳的变化,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古人有四季不食脾的说法。而应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抵抗春瘟,而且还可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如果饮食不当,却极易使肠胃受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时期又是胃病的易发期。消除病因是治疗的关键,如戒烟、戒酒、不暴饮暴食、饥饿无度,少吃多餐和避免食用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药物等。

谷雨养生如何养肝护肝

特别提示的是:过了谷雨便意味着春季快过去了,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此时的食疗要点重在养肝清肝、滋养明目。而在众多的蔬菜之中,最适宜养肝的是菠菜。

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对春季里因为肝阴不足引起的高血压、头痛目眩和贫血等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谷雨食疗袪湿气

谷雨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会让人体由内到外产生不适反应。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如此潮湿的环境,湿邪容易侵入人体为患,造成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重等情况,如若已经患有各类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也容易在该节气诱发。

所以谷雨养生要注意祛湿,在饮食上加以配合。具有良好祛湿效果的食物有: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药、荷叶、芡实、冬瓜、陈皮、白萝卜、藕、海带、竹笋、鲫鱼、豆芽等。

谷雨前后多食用寒凉性食物:

谷雨前后应多食用滋阴的寒凉性食物,如西瓜、甜瓜、香蕉、甘蔗、芒果、枇杷、苹果、梨、柿子、荸荠、菱角、桑椹、西红柿、黄瓜、苦瓜、冬瓜、白萝卜、丝瓜、莲藕、茭白、竹笋、慈姑、厥菜、马齿苋、芹菜、淡豆豉、海藻、海带、螃蟹等。

二十四节气之谷雨养生篇 谷雨节气如何静坐养生谷雨静坐养生功


导读:谷雨节气如何静坐养生?谷雨正是暮春时,气候变化多端,此时正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人们更加需要注重养生。请跟小编一起看看谷雨节气如何静坐养生。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养生是这个节气的重头戏。

随着春季气温升高,人体皮肤松弛,毛孔放大,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外周血流量增加,大脑供血量就相对减少。同时,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身体耗氧量增加,大脑供氧量必然显得不足。因此,一到春天,人们往往会感到十分困倦。另外,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盛,肝胜脾 (木克土),则导致脾失运化,水湿内停。加上春季阴雨绵绵,外湿困阻脾阳,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人体就会感到疲乏、嗜睡。

通过静坐不仅能缓解焦虑情绪,还能达到了提高免疫力的目的。如果你没有时间每天在健身房泡上1 小时,那么至少抽出10 ~ 20 分钟的时间,练习静坐。

春节养生正当时,谷雨节气如何静坐养生?

一、谷雨三月中坐功

《遵生八笺》中原文如下:“运主少阴二气。时配手太阳小肠寒水。坐功:每日丑、寅时,平坐,换手左右举托。移臂左右掩乳,各五七度,叩齿,吐纳,漱咽。治病:脾胃结瘕瘀血,目黄,鼻鼽衄,颔肿,肘臂外后廉肿痛,臂外痛,掌中热。”

《礼记正义》:“谓之谷雨者,谓物生清静明洁。”谷雨前后一般天气较嗳,雨量也较以前增加,生物生长也较以前旺盛。本法以“谷雨”命名,正是顺应这一时令特点所制定的气功锻炼方法,适宜于谷雨时节锻炼,可于谷雨时开始,练至立夏为止。《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反胁病而吐甚。”在自然界风气偏胜的春季,人体的肝气也相应偏盛,“气有余则制已所胜。”肝气偏盛,则必然传之于脾,使脾土受邪发病。文中所述本法主治病症有“脾胃结瘕”之说,即由乎此。余所列病症,大多是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的病变,这是因其时配手太阳寒水而致。《灵枢。经脉第十》说:“小肠手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拨,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颊肿,颈颔肩孺肘臂外后廉痛。“采用本功法锻炼,对此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具体方法:每日一点至五点时,盘腿静坐,运气调息,然后闭气,左手用力上举,另一只手移至胸前按住乳头,缓慢呼气后,闭气,再换右手用力上举,另一只手移至胸前按住乳头。如此反复做五至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脾胃损伤瘀血,眼珠发黄、流鼻血、下颌肿痛、小臂外侧等部位肿痛,掌心发热等症。

二、六字诀养生功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它是通过呵、呼、咽、吹、嘻等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运行。

预备式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呼吸采用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所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体重移至足跟。

调息每个字读六遍后,调息一次,以稍事休息,恢复自然。六字诀全套练习每个字做六次呼吸,早晚各练三遍,日久必见功效。

三、盘坐导引功

适应病症:嗜睡、精神不振。

具体方法:自然盘坐,上身正直,全身放松,两手从两大腿外侧,全身放松,左手抓住右脚,右手抓住左脚,向两侧用力拉六次,然后两臂交叉,两手由两大腿内侧伸人,左手抓住左脚,右手抓住右脚,用力向后拉六次。

四、照胃运趾功

适应病症:消化不良。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两手掌相互摩擦至热,两手心对正胃部,距离约10厘米,十个脚趾同时抓地,每次做lO分钟。每次饭后l小时做此功。效果显着。

五、百会观想功

适应病症:头痛、头晕、提高记忆思维功能。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观想前后发际连线与两耳尖连线之交点处,白会穴。长时间观想可增强大脑生理功能,使大脑处于相对的抑制状态,促进大脑气血之供应。

六、放松入静功

适应病症:此功法可滋阴补肾,使浊气下降,清气上升,能调理神经,治神经衰弱、烦躁不安、胸闷、气管炎、高血压失眠等症。

具体方法:仰卧,周身放松,头枕在高低适度的枕头上,两脚与肩同宽,两手放身体两侧大腿旁边,手心向下,轻轻闭起眼睛。意想头顶放松,两耳朵放松,两肩放松,两大臂放松,两小臂放松,两手掌放松,两手指放松,然后再想头顶放松,脸部放松,腹部放松,会阴部放松,两大腿放松,膝盖放松,小腿放松,脚面放松。大脚趾、二脚趾、三脚趾、四脚趾、小脚趾依次放松,脚心放松,两脚好象浸泡在温水中内,(夏天意想两脚浸泡在凉水里),最后连续默念:”全身放松“三遍(此功站、坐、卧都能练习)。

七、百会观想功

适应病症:头痛、头晕、提高记忆思维功能。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观想前后发际连线与两耳尖连线之交点处,白会穴。长时间观想可增强大脑生理功能,使大脑处于相对的抑制状态,促进大脑气血之供应。

八、照胃运趾功

适应病症:消化不良。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两手掌相互摩擦至热,两手心对正胃部,距离约10厘米,十个脚趾同时抓地,每次做lO分钟。每次饭后l小时做此功。效果显着。

九、脚部保健功

适应病症:腹胀、伤食。

具体方法:坐在沙发上或椅子上均可,用左手搬自己左脚放在右腿上用右手心用力摩擦左脚心上半部,一上一下为一次,共搓108次,然后再将右脚放左腿上,用左手用力摩擦右脚心上半部108次。

十、照截疟穴功

适应病症;疟疾,胸肋串痛。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局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屈膝下蹲,两掌合掌当胸,两眼似闭非闭,神视两掌中指尖,站5分钟后,两掌分开对正截疟穴。距离胸部10厘米,照20分钟。截疟穴位置位于胸部,从左右乳直下四寸处,左右计两个穴。

十一、点按额中功

适应病症:额窦炎,面神经炎。

具体方法:端坐于椅子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大腿与小腿呈90度角。躯干伸直。全身放松,下颌向内微收。全身放松,用手中指点按额中穴108次,每天早晚各点按1次。额中穴位置,此穴在头额正中线,由两眉至发际下三分之一处。

谷雨饮食注意事项:

一、饮食应”五低“

春天饮食,应注意考虑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和低刺激等5个方面。低盐就是少食钠盐,因为钠盐太多会诱发高血压病,因此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低脂也就是少食油脂,油脂每天摄取总量不超过膳食总量的30%;低糖也就是少吃游离糖,食糖过量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低胆固醇是少吃含胆固醇高的动物食品,因为胆固醇过高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脏及脑血管等多种疾病,每天食肉类食品不能超过300克;低刺激即少吃辛辣食品。

二、晨起喝杯水

春天气候复杂,不过绝大多数地区都多大风天气,此时人体就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容易诱发、加重感冒与很多慢性病。这个时候,”补“水就显得特别重要。一夜春眠之后,人体内水分消耗较多,晨起喝水不仅可补充因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洗涤已排空的肠胃,还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喝水量以250毫升为宜。

三、少吃燥热物

春季应选择吃些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包括荠菜、菠菜、马兰头、香椿头、蒲公英等,这些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的作用。春夏要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谷雨时节,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诱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谷雨节气如何静坐养生?谷雨节气,气温回暖,应多注意锻炼与饮食。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5度。公历每年的四月二十日前后为谷雨节气。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在12 度以上。谷雨后的气温回升速度加快,从这一天起,雨量开始增多,其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新种的作物得以灌溉滋润,五谷得以很好地生长。池塘里的浮萍开始孳生,桑树也张出了翠绿的新叶,正是养蚕人家开始忙碌的时候。此时,春茶也在这时节的前后开始采收,长江以南地区,从丘陵到高山,处处可见汗流满面的茶农们在辛勤地忙着采茶,茶农家里忙着制茶,飘香四溢的茶香弥漫着山野村庄。谷雨后的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到繁忙时期。因此,抓住时机,精耕细作,注意天气变化,抢种抢栽,不误农时对秋后收成至关重要。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因此在调摄养生时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

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这里提醒朋友们一旦发病不要紧张,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

就肋间神经痛而言,多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中医将其称为“胁痛”《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气法时论》又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从病因病机上讲,肝位于胁部,其脉分布于两胁,故肝脏受病,往往出现胁痛的症状。且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喜调达,恶抑郁。如遇情志郁结,肝气失于疏泄,络脉受阻,经气运行不畅,均可发为胁痛。若肝气郁结日久,气滞产生血瘀或因跌扑闪挫,引起络脉停瘀,也可导致血瘀胁痛。不论属于何种病因,其根本都与肝气不舒有关,因此在治疗上都离不开疏肝行气,活血通络的原则。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而言。多表现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踝关节后外侧的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严重者痛如刀割,活动时加重。本病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痹有闭阻不通的含义。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使该经气血痹阻不畅所致。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感受风邪为主的,疼痛呈游走性者,称为行痹;感受寒邪为主的,疼痛剧烈者,称为痛痹;感受湿邪为主,表现酸楚、麻木、困重者,称为着;发病急剧,伴有发热症状者,称为热痹。凡是患上坐骨神经痛者,都应根据上述四型,辨证施治,以疏通经络气血的闭滞,祛风、散寒、化湿使营卫调和而痹病得解。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现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本病多发生于面部一侧的额部、上颌或下颌部。疼痛常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难以忍受。该病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女性患者较多。其病因病机多为感受风寒之邪,客于面部经络,致使经络拘急收引,气血运行受阻,而突然疼痛。《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另有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饮食不节,食滞生热,肝胃之火上冲于面以及素体阴虚,房劳伤精,致阴虚火旺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此外,牙、口腔、耳鼻等疾病都能诱发本病。在施治过程中,要究其病因、辩其病症。对感受风寒者,要以疏通气血为主;肝胃郁火者,以泻肝胃之火;阴虚火旺者,应以滋阴降火之法。针刺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对早出晚归的人更应加倍小心地呵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发生。

谷雨节气的膳食调养应体现天人相应,食药一体的营养观,尤其对患有上述病症的人在选择食疗时不可错用食谱。现列举常用药膳几款:

参蒸鳝段:

[配料] 鳝鱼1000克,党参10克,当归5克,熟火腿150克,食盐、绍酒、胡椒粉、生姜、大葱、味精各适量,清鸡汤500克。

[做法] 党参、当归洗净浸润后切片备用;鳝鱼剖后除去内脏,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稍烫一下捞出,刮去粘液,剁去头尾,再把肉剁成6厘米长的段;熟火腿切成大片,姜、葱洗净切片、段备用。

锅内入清水,下入一半的姜、葱、绍酒烧沸后,把鳝鱼段倒入锅内烫一下捞出,装入汤钵内,将火腿、党参、当归、放于面上,加入葱、姜、绍酒、胡椒粉、食盐,再灌入鸡汤,用绵纸湿浸封口,上蒸笼蒸约1小时至蒸熟为止,取出启封挑出姜、葱加入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 温补气血,强健筋骨,活血通络。多用于风寒湿痹引发的腰膝酸痛。

菊花鳝鱼:

[配料] 粗活鳝鱼1斤(两条),白糖2两,番茄酱1两,干淀粉1两,黄酒、白醋、食盐、葱、姜、湿淀粉、麻油、蒜泥各适量,花生油2斤。

[做法] 鳝鱼宰杀、剖腹去内脏,去骨去皮,切成2寸5分长片块,用刀顶头斜批成两片(末端不批短),再直切成条状(一头不切断)加黄酒、盐、葱、姜浸渍起来,然后再逐个排上干淀粉;将番茄酱、白糖、白醋、湿淀粉一起放入碗内,加适量水调成芡汁。

烧锅置旺火上烧热,锅内倒油1斤,烧至八成热,将鳝鱼抖散入锅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锅内留少余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芡汁烧沸后淋入麻油,起锅浇在菊花鱼上即成。

[功效] 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对体虚乏力,风寒湿痹,痔疮等患者尤为适宜。

三色汤:

[配料] 黄豆芽2两,姜丝20克,红大椒1个,植物油、白醋、湿淀粉、鸡汤、食盐、麻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 将油锅烧热,下黄豆芽煸炒几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锅备用;将锅内放入鸡汤,姜丝,烧开后把红大椒入锅再次滚开后,将黄豆芽、盐、入锅,再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锅即成。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对筋骨拘挛,腰膝疼痛者更为适宜。

注意: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

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赏析——谷雨养生 谷雨节后要防“三风”


导读:4月20日,谷雨节,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此节气不仅气温升高,降雨增多,湿度增大,而……

4月20日,谷雨节,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此节气不仅气温升高,降雨增多,湿度增大,而且风大又多。中医认为,风是百病之长,谷雨节气后防湿的同时还应防风疏风,避免风邪引发各类疾病,尤其儿童更要注意。

“妖”风易伤肺

4月4日~9日,记者走访了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等几家医院均发现,近段时间儿童感冒发烧人数增多。

中医认为,风易伤肺,湿易伤脾。外风侵袭机表,肺先受之。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国医堂主任医师王银山表示,“肺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小孩发育不全,免疫力较低,加上娇嫩的肺叶不耐寒热,因此在忽冷忽热的节气里易受影响,常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伤风感冒的症状。”

一防贼风

“贼风无处不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内科主治医师梁尧表示,“贼风,就是从人体后背侵入使人受风寒致病的风。”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人活动后易出汗,皮肤腠理疏松,毛孔放大,风邪极易侵入体内。体质虚弱的人更易后背着凉。

梁尧提醒,人体背面的阳气不如正面充足,睡觉时不宜背对门窗、风扇、空调上,厕所时不宜蹲太久,以防贼风入侵。小儿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二防过堂风

王银山说,过堂风在门窗相对的房间、建筑物间隙以及走廊出现得比较多。过堂风快速猛烈,最易使人致病,因此不宜在过堂风中久留,更不能在此处睡眠,儿童尤其注意。

三防内风

何为内风?王银山解释,内风有“肝风内动”、“血燥生风”以及“兼杂为病”等表现。平时肾阴亏的人,生气暴怒、情绪不稳定,易受风热;特别是老年人常伴有肢体异常,如眼皮跳动、肢体抽搐等,就是“肝风内动”表现。“血燥生风”则是人体血脉不润,风气生发,导致皮肤干燥、瘙痒。“兼杂为病”则为风邪与其他邪气相兼合并侵犯人体,如风邪与湿邪一起,侵犯脾土,常出现脾胃受损症状,还易引起风湿类关节炎。风还可与体内痰合成,引起风痰上犯,堵住经脉,易致中风。

如何防好内风?王银山说,内风主要由阴亏血虚引起,需要养阴润脉,活血通脉。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还需调和心情。此外,每天晚上泡泡脚,能疏泄肝气。

食疗上,可吃天麻炖猪脑、枸杞子炖蛋以及猪肝等。但是其中枸杞子炖蛋不宜脾虚泄泻者多食。

天麻炖猪脑

用料:猪脑一个,天麻10~15克,生姜、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天麻洗净,与天麻同炖,一小时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补脑益髓,平肝息风,适用于头痛、头风、偏头痛、高血压、眩晕、耳鸣及小儿惊风等。

枸杞子炖蛋

用料:枸杞子15克,鸡蛋1~2个。

做法:将鸡蛋打入碗内调匀,加入枸杞子,放入少许调味品,隔水炖熟即可。

功效:补益肝肾,适用于阴血不足等。

禁忌:脾虚泄泻者少食。

导读:谷雨时养生应做到早晚适当“春捂”,小心花粉过敏及风湿病等复发;饮食上宜少食酸味、多食甘味食物,忌食冷腻食物以养脾;调节不良情绪使肝经舒畅……

谷雨养生调心情,

谨防旧病再发萌,

开窗通风花粉飞,

春捂养阳防温疫,

宜甜少酸忌冷腻,

调达肝气防郁痹。

1 原文解释

谷雨时养生应做到早晚适当“春捂”,小心花粉过敏及风湿病等复发;饮食上宜少食酸味、多食甘味食物,忌食冷腻食物以养脾;调节不良情绪使肝经舒畅。

2 节气特点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4月20日前后,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我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意思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后气温回升速度加快。如在4 月下旬,我国南方的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可达20℃左右,比中旬增高2℃以上。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谷雨即 “雨生百谷”之意。如民间有“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谚语,都是以有雨无雨为中心。此时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3 养生要点

3.1 起居养生

3.1.1 早晚适当“春捂” 常言道:“谷雨寒死老鼠”,意思是说,谷雨时节天气忽冷忽热,人易患感冒,应注意保暖。虽然谷雨时气温升高较快,但昼夜温差较大,往往是中午热、早晚凉,因此早晚还应添加衣服,适当“春捂”。但“春捂”也要有度,一般来说,气温超过15℃就没有捂的必要了,如果再捂下去易使火热内生。

3.1.2 谨防花粉过敏 由于谷雨时天气转暖,人们开窗通风及外出次数增加,自然界中花粉、柳絮等物质易引发过敏,因此过敏体质的人要格外小心。除了在饮食上要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外,应尽量减少开窗通风时间,可使用空气清洁器或过滤器去除室内花粉、粉尘等室内过敏源。也不妨每天早晚或者在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鼻翼。用冷水洗鼻子的时候,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3.1.3 防范风湿病 谷雨后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加大,风湿病易复发,应小心防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不要久居潮湿之地,不要穿潮湿的衣服,少吹风,避免淋雨,天气好时应多到外面晒太阳,适当锻炼身体。如果出现关节肿痛、肿胀等症状,并且日久不见好转,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网站

3.2 饮食养生

3.2.1 服用“谷雨养生汤” “谷雨养生汤”是清代名医吴鞠通所创。具体做法是:鸭梨半个,荸荠5 个,藕30g(或用甘蔗50g),麦冬15g,鲜芦根15g,一起用锅煎水1000ml,于谷雨当天上午9~11 点和下午5~7 点之间各取汁500ml 饮用,可加冰糖调味。上午9~11 点服用此汤,可提升阳气;下午5~7 点服用此汤,可以滋阴生津。

3.2.2 莫忘省酸增甘以养脾 谷雨虽属暮春,但饮食上仍需注重养脾,宜少食酸味食物、多食甘味食物。同时,宜多食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赤小豆、薏苡仁、扁豆、鲫鱼等。可用薏苡仁30g,木瓜20g,大米100g 一起熬粥喝,经常食用可健脾祛湿、散寒止痛,尤其适用于风湿患者。

3.2.3 忌过早食冷饮 民间有谚语说:“谷雨夏未到,冷饮莫先行”。由于谷雨节气气温升高较快,有些人迫不及待地吃起冷饮来。谷雨时气温虽已较高,但仍未到炎热的夏季,食用冷饮后,人体受到冷刺激会导致肠胃不适。

另外,还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食物,以保护脾胃。

3.3 运动养生 谷雨时可选择踏青、慢跑、放风筝等运动方式,但谨记应遵循“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因谷雨正值春夏之交,此时人体气机发散,较易出汗,而汗出过度则会影响夏季时的气血健康。因汗为津液所化,谷雨时节万物靠雨水生长、成形、壮大,人体也是一样,只有春季津液充足,到夏季时才能气血旺盛,因此谷雨时运动勿大汗。也可练“谷雨三月中坐功”以养生,具体做法是:每天清晨,自然盘坐,右手上举托天,指尖朝左,左臂弯曲呈直角,前臂平举在胸前,五指自然弯曲,手心朝胸,同时头向左转,目视左前方。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左右各做35 次。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即叩齿36 次,漱津几次,待津液满口分3 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 次,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36 息而止。常练此功法可改善脾胃结块瘀血、目黄、鼻出血、颌肿、臂外痛、掌中发热等。

3.4 经络养生 谷雨节气养生除了以上几方面外,还应注意经络养生。浴足温经是谷雨时经络养生的方法之一,具体做法是:在谷雨节气当令及前后各一天,酉至戌时,也就是18:00~21:00 点时,将木盆中倒入开水,待水温合适时,放双足于水中,温经通络5~10min。同时,做深呼吸5~10 次,然后用食指或拇指点或按两侧三阴交穴、阴陵泉穴和血海穴各6 次。本法可开穴通络,通过脏腑传感,调整脾、肾、肝三经经络及脏腑气血阴阳平衡。 “”网站

3.5 情志养生 谷雨正值春夏之交,春季为肝气当令,肝与情志密切相关。事实也证明,四五月份人容易出现精神异常情况。因此在谷雨时应格外重视保持情绪乐观,遇到烦恼时多向家人和朋友倾诉,或多到大自然中走走,尽量把不良情绪调节好,切忌遇事急躁,妄动肝火。

二十四节气之小满养生


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太阳黄经为60度。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他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现象叫做物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物候学的国家,《诗经》记载:四月秀罗、五月鸣蜩、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西汉初期的《夏小正》是我国最早的物候专著,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及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此后,《吕氏春秋》、《礼记》中都记载了有关物候的内容,并逐渐发展成一年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后,三后为一节气。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 (意思是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法。为了准确形容,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将其称之为这一候的花信风。

二十四番的花信风是:小寒三候梅山仙(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三候瑞兰矾(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帆);立春三候春桃望(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三候菜杏李(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三候桃棣微(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三候海梨兰(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三候桐麦柳(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三候丹糜栋(一候牡丹花、二候酴糜花、三候栋花)。从中我们可知在一年的花信风中,梅花最先见,栋花最后开。经过二十四番花信风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在民间有许多反映物候的谚语,如: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在此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夏季,自然界的植物开始茂盛、丰腴,春作物也正值生长的旺盛期。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一般高于22度以上,处处呈现的是夏日夏景。正可谓梅子金黄杏子肥,榴花似火桃李坠,蜓立荷角作物旺,欣欣向荣见丰收。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在未病先防的养生中仍然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观。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并提出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中医学还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人体的正气不足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主导作用。因此,治未病应该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由于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我们重点讲讲风疹 的防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古代医家对此病早已有所认识。

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养生


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养生

1、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养生注意抗抑郁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综观中西医学的观点,为避免冬季给抑郁症朋友带来的不利因素,所以在此节气中要注意精神的调养。清代医学家吴尚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在小雪节气里,要保持愉悦心态,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学会调养自己。

此外,小雪时节,要常食菠菜、猕猴桃、橘子、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因为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叶酸,可以帮助抵抗抑郁。

2、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养生要早睡晚起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冬季应该早睡晚起,最好不要迟于22点休息。如果超过1点还不休息,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节气后气温下降明显,太晚休息更易生病。

每晚用热水泡脚,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或者抽空做做暖脚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冻伤,并就能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3、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养生注意运动时间

冬季运动最好选择在中午较暖和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反易受凉,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所以在运动锻炼过程中,不宜出汗过多。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以及“五行学说”,肾主骨生髓,而寒易伤肾,故冬季易出现骨关节疾病,运动同时应注意对骨关节的保护。

4、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养生注意饮食

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饮食方面要多吃热量高、有健脑活血功效的食物。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另外,还要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小雪养生食疗

桂参粥

原料:人参3克(或党参15-20克),桂枝10克,大枣10-15枚,粳米100克,白砂糖适量。

制作:先将人参(或党参)、桂枝、大枣共以水煎取浓汁,去渣后将药汁与粳米同人沙锅,再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白糖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温补心脾。

应用:心脾阳气亏虚所致的心悸怔忡、形寒怕冷、手足不温、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脘腹满闷、便溏泻泄、小便不利等。

山药桂圆粥

原料:淮山药50克,桂圆肉15克,荔枝肉15-20克,五味子3-5克,粳米30-50克,白砂糖适量。

制作:先将五味子煎水,去渣取药汁与淮山、桂圆肉、荔枝肉、粳米同入沙锅,再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晨、晚上临睡前温热服食。

功效:滋补心肾、安神固涩。

应用:心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手足心低热、心悸心烦、失眠多梦、消渴多尿、遗精早泄、头晕耳鸣等。

注意:平素形寒怕冷之阳虚体质者,不宜服。

小雪节气有哪些习俗

腌制腊肉

俗话说“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小雪节气过后,气温会急剧下降,天气也会越来越干燥,此时正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糍粑,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或者芦竹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南方各族小吃,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晒鱼干

晒鱼干,晒鱼干是小雪节气的习俗,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