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病夏季脾胃养生

2019-11-06 │ 慢性胃病夏季脾胃养生 对脾胃养生运动

对脾胃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如何在中医养生方面行稳致远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脾胃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治疗脾胃病的经验,现将对脾胃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总结于下:

一、脾胃生理特点在于升与降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特点主要集中于升与降。脾主运化,布化精微而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而主降浊。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不健运,则清气不升;胃不和降,则浊气不降,反升为逆。脾为阴脏,胃为阳腑,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升降相因,不但主持着水谷的腐熟,精微的布化,而且关乎整个人体的阴阳、气血、水火之升降,所以为人体升降之枢纽。脾胃之升降,又互为因果,胃失和降,则脾气不升;脾升失常,则胃亦不降,正如喻嘉言所说:“中脘之气旺,则水谷之清气上升而灌输百脉,水谷之浊气下达于大小肠从便溺而消”。脾清阳上升,胃浊阴下降,则气血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运不升则生化无端,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疾。

二、脾胃病证突出表现为湿与滞

脾胃病证虽多,然湿留气滞是病机中共同之处。脾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无物不受,邪气易袭而盘居其中,脾胃因之升降失常,气机壅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阻、食积、痰结、气滞、血瘀、火郁亦即相因而生。邪正交杂,气道闭塞,郁于中焦,此乃属实滞。若脾胃亏虚,运化失司,升降失调,清浊相干,湿、滞又可从中而生,所谓因虚致实,虚中挟滞。正如《素问·调经论》所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由于湿、滞为病机之要,故在治疗脾胃病时,或温,或清,或补,或泻,总以行其滞,利其湿,复其升降为其总旨。

三、脾胃病重在调理,兼以宣通肺气

脾胃病变多湿多滞,其中脾病多湿,易被湿困;胃病多热,易为热壅,总为气机升降失宜所致,故脾胃病变不宜大补大泄,而贵在调理,探本求源,明气机失调之因,审因论治,复脾胃升降之常,使湿滞消,升降和,诸症可除。

在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因脾主运化水谷,化谷如沤,肺主布散精微输布如雾,脾需肺之协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主宣发肃降,脾胃主升清降浊,同司气机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临床用药应于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栝楼、麻黄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湿阻得运,启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四、治疗经验

1.脾湿外感:风为百病之长,常挟诸邪袭人。风邪挟湿之外感,症见发热恶寒,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头晕头胀,头重如裹,项背拘急不适,可用平胃散加杏仁、葛根、藿香、桂枝、羌活、防风等辛散祛风和胃之品,既祛表之风邪,又散胃中之湿浊,适用于胃肠型感冒。

2.寒湿困脾:寒湿同属阴邪,易困脾阳,阻遏气机,症见背寒怕冷、脘腹满闷、纳呆便溏、恶心欲吐等诸症,可用五苓散和平胃散、杏仁、麻黄、藿香、草蔻仁、生姜,既增强除湿之力,亦能助脾之功。若寒重于湿者,草蔻仁改为砂仁,加桂枝、高良姜等温胃散寒之品;湿重于寒者,加用苍术。

3.脾胃湿热:脾胃湿热见症多端,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4.肝郁脾湿:脾胃之升降与肝气的疏泄关系密切。若情志抑郁,肝气郁结,不得疏泄,则横犯脾胃,使脾胃升降运化失常,湿从内生,阻滞中焦而出现脘腹胀满,两胁胀疼,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溏泄,不思饮食,四肢困重,每遇情志不舒而加重等症状。治宜疏肝解郁,健脾燥湿。偏于胃气不降者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偏于脾虚者多用逍遥散与平胃散合方;对于肝脾不调之腹痛泄泻者则以痛泻要方为主方,可酌加茵陈、香附、青皮、藿香、草蔻仁等开郁化湿之品,使肝得疏泄,脾湿得运,升降调和,湿浊祛除。

5.脾胃虚弱:素体虚弱,加之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运化无力可见气短乏力、面色淡白、纳呆便溏等气虚之症;若伴有阳虚者可出现胃脘部疼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四肢困倦,神疲纳呆,遇寒加重,遇热则减,下利清谷等;脾气虚日久不愈可出现中气下陷,出院久泻、脱肛、崩漏等。对于气虚者可用六君子汤以健脾益气,方中陈皮、半夏使得补而不壅;若偏于脾胃虚寒者则温中散寒,方用良附丸、理中汤或黄芪健中汤加减;若中气下陷则应益气升提,升阳举陷,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6.脾虚挟湿:脾虚挟湿之症,属本虚标实,治应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多用党参、白术、茯苓、藿香、草蔻仁、厚朴、枳壳、杏仁、麻黄组成的方剂为基础方药。党参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具补中益气等功效;白术甘苦微温,专入脾胃二经,具有健脾和胃,燥湿利水之功效,且偏于健脾益气;茯苓健脾利湿,和胃安神,与白术相伍,可助其健脾燥湿之力,以扶正祛邪;藿香味辛微温,具有芳香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与草蔻仁同用,祛邪扶正;杏仁、麻黄性味均苦温,同入肺经可开上焦肺气,使肺气宣通,湿阻得运;厚朴、枳壳可理气化痰,升清降浊。以上诸药合用,具有健脾燥湿、宣肺化痰之功效,用于各种脾湿之水肿、泄泻、咳喘等症。凡属于脾虚挟湿者,无论寒热均可加减运用。

五、病案举例:

1.胃脘痛案:张某,男,45岁。胃脘胀痛,胸胁满闷,善太息,呃逆频作,不思饮食,四肢困重,嗜睡,大便通而不爽,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弦滑。证属肝郁脾湿,治以疏肝和胃,健脾利湿。方用杏仁10g,栝楼皮12g,柴胡6g,香附9g,茯苓20g,藿香12g,草蔻仁9g,厚朴9g,枳壳9g,白芍12g,甘草6g,半夏6g。服药3剂,胃脘胀痛渐减,大便如常,食欲增加,舌苔厚腻渐退。继服4剂而告愈。

胃脘痛常因情志不遂、劳累、饥饱、寒凉无常,导致脾胃气机不畅,病因虽多,但病机则是胃气阻滞,不通则痛。据胃脘胀痛,每遇情志不遂而发作的特点,常从肝论治。故方中用柴胡、香附疏肝理气;藿香、草蔻仁芳香化湿,健脾和胃;茯苓淡渗利湿;杏仁、栝楼宣肺解郁,使肺气宣通,湿阻得运;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和胃,健脾燥湿之功。

2.湿热口疮案:李某,男,50岁。口疮反复发作3年余,用寒凉清泻药则口疮痊愈,然大便稀溏更甚。改用温热补虚则大便稀溏好转,而口疮转剧,疼痛难忍,不能进食,发作常与疲劳有关。现症伴见头痛,口干不欲饮水,大便稀溏,四肢倦怠,舌淡苔黄厚,脉滑数,口腔黏膜充血,舌边尖有两个溃疡面,周围发红,证属脾胃湿热,火毒熏蒸,拟以清热解毒之药:杏仁10g,薏苡仁15g,草蔻仁6g,茯苓15g,蒲公英15g,防风9g,山药20g,藿香10g,竹叶6g,茵陈10g,生甘草6g。服4剂后,口腔溃疡愈合,疼痛消失,大便正常,续与原方,巩固一周停药告终。随访一年,末见复发。

口疮多为胃热熏灼或阴虚火旺所致。然本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并兼有腹胀便溏,口干不欲饮水之脾虚湿盛之象,欲补不得,欲泻不能,需全面分析,辨为脾胃湿热、胃热熏灼之口疮。由于饮食劳倦,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湿浊内生,湿热熏灼脾之苗窍,故口唇糜烂,疼痛难忍。方中用茵陈、竹叶清利湿热;杏仁以升上焦肺气,使湿阻得运;茯苓、薏苡仁、山药健脾利湿;藿香、草蔻仁芳香化湿;蒲公英、防风、生甘草清热解毒,又不碍利湿,使热清湿利,诸症自愈,收效亦速。

3.风湿外感案:宋某,男,60岁。3日来头昏头闷,头重如裹,周身乏困,四肢无力,背部恶寒,微有发热,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咳嗽,喷嚏,舌苔白腻,脉浮缓,证属外感风湿之患,治以祛风解表,芳香化湿,方用杏仁10g,麻黄6g,藿香10g,草蔻仁10g,桂枝6g,赤芍9g,茯苓10g,葛根9g,生姜3片,大枣4枚。服药2剂,诸症减轻,仍有四肢困重,不饥不食,以藿香正气丸两盒,以善其后。

外感病多因于风,有风寒、风热、风湿之分,患者素体肥胖,脾湿过盛,新感风邪,则成风湿合邪之外感,治当外散其风而药用桂枝、麻黄、葛根、藿香,内祛其湿而配以草蔻仁、茯苓,更以杏仁宣肺解郁,共奏祛风解表、健脾燥湿之效。

相关阅读

治疗脾胃病的偏方


这个脾胃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病症。这种病症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费哈从不好的影响。那么,这个治疗脾胃病的偏方是什么?脾胃病到底应该如何治疗?这个胃病应该如何治疗呢?赶紧来看看吧!

白芍、白术

白芍养肝血以柔肝止痛,兼能酸敛止血。白术健运脾气以振奋脾阳。二药合用,调和肝脾,以白术先安未受邪之地,白芍敛肝,则木不克土,土安木健则诸症可调。以之为治疗肝脾不和之腹胀、脘痞的不舍之品。

升麻、生石膏

升麻性凉,善清郁毒,最解胃家之热,为疮家之圣药。生石膏性大寒凉,然凉中带透达之功,善清胃腑实热。二药相合,升散而不助火,闭遏而不瘀滞,诚为清胃解毒之佳品。对于口疮反复不已,口干苦,大便秘结之属胃热郁滞者多辨证而施,奏效更捷。

白术、生地黄

白术、当归补脾气而化湿止泻,运脾致津液而通便。《本草正义》谓白术能振动脾阳,而又疏通经络且以气盛者,疏行迅利,本能致津液通便。生地黄养阴清热凉血,润肠通便。二药健脾与养阴同功,运津与清热共用。每用之于脾胃气阴两虚兼有虚热之老年人便秘,常可收效。

细辛、吴茱萸

细辛启肾阳,散寒结,入通于肾更可直驱阴寒。吴茱萸暖肝而直驱中道以散寒止痛。东垣云:浊阴不降泻痢,宜吴萸治之。二药合用,共奏激化肾阳、逐脾中阴寒之功。治疗肾泻时,在健脾温肾的方子基础上,常添此二味激逐之品,每收效于须臾之间。

旋覆花、代赭石

旋覆花能宣通瘀滞以降气,并具化痰之功。代赭石重镇潜降而下冲逆,兼有泻热凉血之功。二药同用,一升一降,肺胃并降,肝胃同调,通过左肝右肺之气机调和,以至扶胃降逆之效。对于痰浊中阻、肝肺胃气逆者,用之气顺痰自消而疗一切痰气交阻之证。

胃病的治疗

1.注意事项

首先,饮食规律化。其次,注意饮食卫生。再次,少吃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四是,保持精神愉快。

2.药物治疗

(1)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酌情短期禁食,然后给予易消化的清淡的少渣的流质饮食,利于胃的休息和损伤的愈合。

(2)鼓励饮水,由于呕吐腹泻失水过多,患者在尽可能情况下多饮水,补充丢失水分。以糖盐水为好(白开水中加少量糖和盐而成)。不要饮含糖多的饮料,以免产酸过多加重腹痛。呕吐频繁的患者可在一次呕吐完毕后少量饮水(50毫升左右),多次饮入,不至于呕出。

(3)止痛。应用颠茄片、阿托品、654-2(山莨菪碱)等药均可。还可局部热敷腹部止痛(有胃出血者不用)。

(4)伴腹泻、发烧者可适当应用黄连素、氟哌酸等抗菌药物。病情较轻者一般不用,以免加重对胃的刺激。

(5)呕吐腹泻严重,脱水明显,应及时送医院静脉输液治疗,一般1~2天内很快恢复。

结语:通过这篇文章的仔细阅读,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脾胃病的治疗偏方都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这里推荐的几种偏方的效果都是比较不错的,但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前请在医师的建议下进行治疗服用!

教你认识胃病保健穴


平时出现胃病不适时,我们不一定要吃药去缓解,其实通过刺激胃部相应的穴位,也完全可以达到治疗胃病的效果,而且还没有副作用,本为给大家介绍一下胃部的上中下脘三个保健穴。

在腹部,肚脐上方5寸、4寸、2寸的地方有三个穴,分别叫做上中下脘,表示这几个穴分别处于胃的上中下部。上中下脘在胃上形成一条线,对于和脾胃有关的疾病都有很好地防御和治疗作用。

上脘穴

上脘穴在胃的上部,和贲门相对应,贲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管,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上脘穴在这个位置,对于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它原因而导致的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

中脘穴在胃的中部,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对于脾胃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脾胃病的常用穴。现代研究发现,刺激中脘穴之后,胃的蠕动会增强,表现为幽门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

下脘穴

中脘穴在胃的底下,胃和小肠连接的转变处。胃虽然是消化器官,但真正的消化过程是在小肠中完成的。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处。对于食物在胃中下不去导致的腹胀,胃痛,呕吐等都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于因为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症状也有很好疗效。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同时刺激到它们,这就是艾灸。采用隔姜灸的方式,将姜切成薄薄的片,如硬币那种厚度,然后通过艾灸的方式来熏烤。通过热度的传递,将生姜汁中的热性成份渗入皮肤,可以很简便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那么如何找上中下脘穴呢?

上中下脘穴都在胸部,从腹部往上摸,会摸到两块骨头,这就是肋骨,顺着这两块骨头往上,会发现它们有一个交点。这两块骨头就像一个人字向下一样,这个地方就叫剑突,从剑突的位置到肚脐是8寸,中间一半的位置,也就是4寸的地方就是中脘。从中脘向上1寸就是上脘,向下到肚脐的一半,也就是肚脐向上2寸就是下脘。

中医治疗脾胃病方法有什么


   脾胃不好是很多人都存在的情况,患者们会经常感到精神不佳,身体乏力,失眠多梦,没有食欲等一些情况,这样的情况的话将会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因此这样的患者需要及时的采取一些措施来调理,那么,中医治疗脾胃病一般有哪些办法?对于这个情况,大家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茶疗

   即是调理脾胃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品茶者,独品得神”,一人品茶,能进入物我两忘的奇妙意境。两人对饮“得趣”,众人聚品“得意”,茶的心理功效成为保持人身心健康的灵丹妙药。尤其是冬季到了,喝茶不仅可以补充身体缺失水分,滋润肌肤,还可以暖胃健脾,改善身体疾病。采用多种天然草本秘方能缓解胃酸过多及多种胃部不适等症状 ,在养胃的同时兼顾调理脾脏及相关脏腑。

   寒邪客胃型

   寒邪内客于胃,胃阳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胃痛暴作,畏寒喜暖,得温痛减,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等。应用散寒止痛的方法,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较重者以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荜拨10克,吴茱萸、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中医对疲劳的认识


《黄帝内经》中对疲劳就有较充分的论述。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丰富,使中医疲劳理论不断完善。内因、外因均可导致疲劳,但以内伤尤其过劳为主要病因。疲劳为害,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为脾、肝、肾,首当推脾。疲劳属于中医学的虚劳范畴。

疲劳是机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于过长时间或过于繁重、紧张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而引起的作业效率明显的暂时降低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观上一般伴有疲倦感,甚至筋疲力尽的感觉。但主观疲倦感并不一定是机体疲劳,有时无疲倦感觉,而机体却已进入疲劳状态。

疲劳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①个别器官疲劳,常发生在仅需个别器官或肢体参与的紧张作业,如打键盘等。

②全身性疲劳,繁重体力劳动所致,常有特殊的感觉与行为,如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疲乏和嗜睡等。

③智力性疲劳,持续而紧张的脑力劳动引起,其特点为头昏脑胀、全身无力、嗜睡或失眠、易激动、肌肉松弛。

④技术性疲劳,多见于脑体并重,且神经精神相当紧张的作业,如驾驶。疲劳还可以分为精神疲劳和神经疲劳,也可分为肌肉的、代谢的、情感的、环绕的疲劳以及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还有所谓心脏疲劳、视疲劳等。

中医学很早以前就非常重视人身体的疲劳现象,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称谓。如:疲乏、无力、倦怠、脱力、解亦、五劳、七绝等等。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情况,疲劳可以表现在不同的部位上,除全身乏力外,有四肢怠惰、腰腿酸软、精神不振、视力疲劳、阳痿早泄、反应迟钝等等,疲劳既可出现在健康人身上,也是很多疾病中出现的某一个症状。因此,长久的疲劳既是一些疾患的原因,其本身也可能是某种疾患的一种情况,换言之,疲劳可能蕴藏着某种疾患。

疲劳如长期得不到完全恢复,如频繁的过度紧张训练、不适当的提高训练要求和劳逸安排不当等,使大脑皮层机能受到破坏,神经体液调节机能紊乱,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态发生异常变化,从而使疲劳转入过度疲劳,即从心理状态转入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训练成绩下降、食欲不良、体重减轻、困倦而失眠、头昏脑胀,久之则可引起神经衰弱、安静时心率加快,甚至出现心脏扩大、病理杂音等。

中医认为,疲劳现象的出现,与五脏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识,如四肢无力多与脾胃有关,腰酸腿软多与肾脏有关,气力不足多与肺脏有关,头脑不清多与心脏有关,不耐疲劳多与肝脏有关。同时,中医又认为,人的整个生命活动,全赖于元气,元气禀赋于先天而滋养于后天,是人体能量的源泉,与不同的脏器结合就产生不同的功用,所以元气虚弱,就会使人体的各个功能处于低迷抑制状态,也就构成了产生疲劳的根本原因。如前所述,人之初元气来自于父母之精,既生以后,主要来自于饮食水谷精微的滋养和补充,同时还要借助自然界的清气(氧气),而水谷精微的化生主要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在这里,脾胃功能包括消化、吸收、转输、提供造血原料、参与水液代谢等多方面,因此,古人把脾胃称之为后天之本。脾胃强壮则元气充足,脏腑功能正常,耳聪目明,精力旺盛,防病抗病能力提高,抗疲劳能力增强。

保持良好心态,做到形神合一,合理组织训练和劳动也是预防过度疲劳的重要因素,注意劳逸结合,恰当安排工间暂歇和工间休息。其他措施如改善训练或劳动环境卫生,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宣传训练、劳动、运动生理卫生知识,加强医学监督,改善伙食,搞好卫生保障。

治脾胃病的偏方


这个脾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这种病症虽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对人体的影响还是蛮大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脾胃病的治疗偏方以及这个胃病的预防方法,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升麻、苍术

升麻质轻味薄,引脾气上腾而升举清阳,且善于清解热毒。苍术质重味厚,导胃气下降而兼具燥湿运脾之功。二药相伍,升清泻浊,和脾胃之喜恶而振生化之机,颇具起痿振颓之功。认为二药配伍对于胃炎腹胀呕呃之气机交痞、清浊困厄者,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之颇具效验。

香附、苏梗

香附辛散肝气郁滞,解一切气郁而善于理气止痛。苏梗擅长疏肝解郁,行气宽中,能宣通上下气机,凡顺气之品,此为纯良。二药相合,理气和胃,行气消胀之功益显。将此二药多用于肝郁或肝胃气滞证中,从而频奏殊功。

百合、乌药

百合补中益气,和养百脉,安神益气,补脾清肺,去邪热而安脾胃。乌药功善顺气开郁,散寒止痛,畅达胸腹气滞。二药相合,润养不碍滞,解郁不伤阴,合于胃宜润则降之理,共奏益肺养脾、疏郁调中之效。以为其治疗气郁化火、热积中脘之胃痛颇效。

枳壳、白术

枳壳,苦辛而凉,破气以消积,开胸宽膈为之长。白术健脾消谷,然其性颇壅滞,宜辅之以疏利之品。二者攻补合用,缓急同施,共奏健脾开痞结之功。临床时,依据病情,灵活配伍二药之比例,如脾气弱时则重术而轻枳,使气旺则不滞;脾胃气滞时则重枳而轻术,使气畅则不耗气。

预防

1.节制饮酒

勿暴饮暴食,慎用或不用易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急性单纯性胃炎要及时治疗,愈后防止复发,以免转为慢性胃炎,迁延不愈。

2.传统锻炼

八段锦中调理脾胃须单举和五禽戏中的熊戏、叫化功可以平时多练习,对增强脾胃功能有一定作用。

3.保持心情愉快

结语:看完了这么多能够有效治疗脾胃病的偏方以及这个胃病的预防方法,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以及相关的认识。所以,想要用这些偏方来进行治疗脾胃病的话!还是请在询问医师的情况之下进行治疗和服用,效果会更好哦!

偏方治脾胃病


这个脾胃病是一定要及时的有效地进行治疗的。否则将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脾胃病的治疗偏方以及这个胃病的临床表现,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柴胡、黄芩

柴胡苦平入肝胆,调运枢机,畅郁阳化滞阴,去肠胃中结气,推陈致新。

黄芩苦寒而入肝胆,清热降浊,泻火解毒。二药相伍,一升一降,转燮阴阳升降之枢纽,从而升不助热,降不郁遏,进而平调脾胃之气机而助纳运。每遇肝胆枢机不利而影响脾胃纳运者,恒用之收功。

黄连、干姜

黄连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有厚肠止泄之功。干姜能温脾阳除里寒而主湿痹下利。

二药寒热并施,辛开苦降,共达泻热消痞、健胃厚肠之效。对于中焦寒热互结,心下痞满,按之濡,或嘈杂,或腹泻肠鸣者,每用之为不舍之品。

藿香、佩兰

藿香芳香醒脾开胃,化湿辟秽浊,且能和中以止呕。佩兰宣湿化浊,祛胃中陈腐之气。

二药合用,相得益彰,化湿辟秽、醒脾开胃之力倍俱。对湿邪秽浊,阻碍脾胃,口甜口腻,舌苔厚腻者,非此二味不除。

胃病的临床表现

1.急性单纯性胃炎

主要由于化学物质引起,如浓茶、咖啡、烈酒、调味品等刺激性物质,或服用水杨酸盐类药、磺胺药、抗癌药、抗生素、利血平、肾上腺皮脂类固醇等药物损伤胃黏膜而引发;物理因素像进食过冷、过烫或粗糙食物等损伤胃黏膜诱发;以及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引起。急性腐蚀性胃炎多是由于自杀或误服腐蚀剂如强酸强碱引起。

2.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

多发生于手术、烧伤、休克、创伤、多器官衰竭等引起的应激状态及饮酒或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引起,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占20%左右。

3.急性化脓性胃炎

主要是由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胃壁引起的化脓性疾病,又称蜂窝组织炎性胃炎。急性胃炎是可逆性疾病,通过治疗可以恢复正常。通过恰当的治疗,很多急性胃炎患者可以得到有效彻底康复,其特点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以及饮食不当,病情长期存在的话,就会转化为慢性胃炎。

4.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改变。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和多发病。特点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而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慢性胃炎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而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结语:看完了这么多关于治疗脾胃病的偏方以及脾胃病的临床表现,相信大家对这个治疗脾胃病偏方都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和了解了吧!如果你也想要用以上的偏方进行治疗脾胃病的话!那请在请教医师后进行治疗!

治疗咳嗽经验方


二、冬季咳嗽不能吃什么三、咳嗽吃什么水果好呢

治疗咳嗽经验方

1、治疗咳嗽经验方

咳嗽中医治疗在急性期:可以使用五克的炙麻黄、六克的杏仁和甘草、七克前胡、六克桔梗和陈皮、八克桑白皮和十克紫苑、六克牛子、射干和苏子、十克冬花。缓解期患者可以用六克黄芪和白术6g、十克云苓和八克桑白子、六克五味子,十克紫苑、冬花、生龙骨、生牡蛎和白芍。

2、怎么能快速缓解咳嗽症状

缓解咳嗽的方法比较多,应该选择一个好的方案,有效的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的患者,如果出现了咳嗽的症状,也可以选择使用和冰糖梨水的方法来进行调整,也可以放一些川贝,营养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具有止咳的效果。

咳嗽睡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出现了咳嗽的症状,也可以选择使用生姜红糖水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效果比较好,可以起到一定的驱寒的作用,咳嗽患者也可以选择使用蒸大蒜水的方法来进行调整。

如果出现了咳嗽,可以选择用烤橘子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效果比较好,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严重的身体不适的症状。

3、咳嗽持续一个月的原因

出现了咳嗽一个月的现象,可能是患有了结核性胸膜炎,或者出现支气管感染导致的类似于咳嗽的症状,如果出现了肺炎,都可能会导致咳嗽时间明显延长的选项,最后应该针对性的治疗疾病。

冬季咳嗽不能吃什么

1、鱼腥虾蟹

大部分患有咳嗽等症状的患者在进食了一些鱼腥类的食物之后咳嗽的情况会更加的严重,甚至还有些患者就连闻到鱼腥味也会咳嗽不止,同时还会因此而导致过敏等症状的出现。专家指出,这是由于腥味刺激呼吸道和对鱼虾食品的蛋白过敏有关,因此提醒患有咳嗽等症状的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尽量的少吃或者是不吃这类食品,尤其是年幼的儿童患者对这类食物更应该禁止食用。在所有的鱼腥味食物中,以白鲢、带鱼等鱼类最容易导致咳嗽病情加重。

2、甜酸食物

很多咳嗽的患者会经常出现痰不易咳出等现象,专家提醒这部分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尽量的少吃些甜酸食物,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在研究中发现,酸食常敛痰,食用后会导致痰不易咳出,不但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同时还有可能会因此而导致咳嗽难愈。因此患有咳嗽等症状的患者要注意,在患病期间像苹果、香蕉、橘子、葡萄等食物都应该尽量的少吃或者是不吃,以便于促进病情的恢复。

咳嗽吃什么水果好呢

1、荸荠

无论生吃,煮着吃,还是炒着吃都可以,但最好蒸熟或煮熟了吃,也可以去皮榨汁,能够治疗咽喉肿痛,对治疗感冒咳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红萝卜150克,马蹄(荸荠)250克,大米50克。红萝卜切片,马蹄去皮拍裂,与大米一同煲粥,粥成后,以少许糖或盐调味,即可食用。可清热消食,止咳、祛痰、利尿,润肠通便,适用于风热感冒。

2、菠萝

菠萝中含有的菠萝蛋白酶不但可以帮助感冒患者缓解喉咙痛和咳嗽的症状,还可以有效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增加肠胃蠕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感冒咳嗽不妨饮用一杯新鲜的菠萝汁。

但是切忌过量或食用未经处理的生菠萝。因为它容易降低味觉,刺激口腔粘膜;其次它容易导致产生菠萝蛋白酶,对这种蛋白酶过敏的人,会出现皮肤发痒等症状。

3、柚子

柚子性寒,味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l、维生素B6、烟酸等,可以化痰、止咳、益肺。柚子皮内含挥发性精油成分,中医上对肠胃不适、轻微咳嗽及感冒有舒缓效果。

治疗阳痿的经验方


治疗阳痿的经验方

1、治疗阳痿的经验方

青盐适量,急火炒烫装入布袋,热熨下腹部,袋冷即换。每次l小时,每日2次。

吴茱萸适量,白酒适量拌匀,用布包成数小包,蒸20分钟,趁热以药包熨脐下、足心,冷即更换。每次20~30分钟,1日2次。

五倍子、炙黄芪、硫磺适量,共研为细末,放入大附子(挖空)内,再入白酒中,微火煮至酒干,取附子掏粒成青,敷于肚济上,包扎固定,3小时后取下,间歇10小时敷药1次。

生姜、小茴香、大葱等份,捣碎,装入布袋,炒热后熨脐下,袋冷即换,每次30-40分钟,1日2次。

干姜、小茵香适量共为细未,加食盐少许。用蜂蜜调如糊状,敷于脐部,盖以纱布,胶布固定。5日换药1次,3~5次为1疗程。

大葱白5根,洗净后捣烂(也可加入肉桂末5克),炒热后,用薄白布包好,热敷于关元、中极穴处,每日1次。不可太烫,以不烫伤皮肤为宜。

2、年龄对阳痿的影响

目前的研究认为年龄是ED相关危险因素中最强的独立因素。随着年龄增加,血清雄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可能是其直接原因,但是还没有研究结果证明血清游离睾酮的降低与ED之间有明显的关系。另外,随着年龄增加,阴茎白膜和海绵体的结构发生改变,可能导致静脉血回流能力下降,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率的增加,以及对这些疾病的治疗,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阴茎的勃起功能,而且这种趋势也随着年龄而增加。

3、阳痿怎么检查

重点注意第二性征,周围血管,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

第二性征发育注意患者皮肤,骨骼及肌肉发育情况,有无喉结,胡须和体毛分布与疏密程度,有无男性乳腺发育等。

外周血管检查注意触摸股动脉,足背动脉及阴茎背动脉搏动强弱。阴茎背动脉较细小,需仔细触摸,患者取平卧位,将手指轻轻放在阴茎背侧根部即可触到动脉搏动。在动脉硬化,外伤和老年男性中搏动减弱或消失。

生殖系统检查注意阴茎大小,有无畸形和硬结,睾丸是否正常。

神经系统检查会阴部感觉,腹壁反射,提睾肌反射,系反射,球海绵体肌反射等。

阳痿的临床表现

阳痿在男性中较为多见,它是指在房事中男性朋友有性欲的要求下,但是阴茎不能正常的勃起或者勃起不坚,或者勃起时有一定程度的硬度,但是却不能保持性生活的足够时间,从而妨碍性生活或不能完成性生活,按照临床症状表现不同,阳痿可分为精神性阳痿和器质性阳痿两种,由于种类不同,初期症状表现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器质性阳痿初期症状:器质性阳痿是阳痿疾病中常见一种,它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阴茎都不能勃起,其表现为发病多较缓,此外,还会伴有相应器质性疾病的症状,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此提醒男性朋友,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预防阳痿,因为阳痿的发病可能与恣情纵欲有关,所以应清心寡欲,戒除手淫。如与全身衰弱、营养不良或身心过劳有关,应适当增加营养或注意劳逸结合,节制性欲。在调理方面,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夫妻暂时分床和相互关怀体贴,这些都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阳痿怎么运动比较好

据临床调查显示,合理的体育运动可大大地改善性生活的质量和乐趣,不仅可以减少阳痿的发生,而且可使性欲明显增强。

一般来讲,只要每周运动2-4次,每次持续时间在30-45分钟,运动心率控制在100-124次/分之间,定会在性生活中享受到极大的愉悦。

人们对参加运动和不参加运动的两组已婚男人做了对比,发现每周进行2次健身、跑步或打网球的男人,所获得的性生活愉悦感比不参加任何健身运动的男性要高。其中,80经常运动的男性表示,自从投身每周2-3次运动锻炼后,性生活方面的自信心大增,性行为变得更加积极。

痤疮治疗经验方


二、痤疮危害有哪些三、如何预防痤疮

痤疮治疗经验方

1、痤疮治疗经验方

1.1、验方一

材料:野菊花240克,朴硝480克,花椒120克,枯矾12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分成7等份,每次使用1份。使用时加适量水煮沸后倒进容器内,容器以能够适于患处熏洗为宜。趁热将患处置于盛药的容器之上,使蒸汽直达患处,周围的空隙用毛巾或者棉布包裹,待药液温度降低后,再用毛巾浸泡在药液中洗敷患处,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1.2、验方二

材料:黄芩、黄柏、苦参各15克,黄连5克,特级熟石膏粉300克。

用法:将黄芩、黄柏、苦参以及黄连加水煎成150毫升的药汤,过滤去渣,待药液温度降至40℃左右之后,倒进装有300克特级熟石膏粉的器皿中,搅拌成糊状。让患者平卧,用纱布扎好头发后用洗面奶清洁皮肤,个别有脓疱者,常规消毒后,用痤疮专业仪器挤压感染处;用脱脂棉将眉、眼、口遮盖;然后用药糊均匀地覆盖在整个面部,5分钟后患者可感觉面部微热,持续20分钟转冷,即可揭去,用温水洗净面部。每周2次,5次为1个疗程。

2、痤疮是由什么引起的

2.1、内分泌因素

在进入青春期的时候脸上就出出现痘痘,进入青春期,雄性激素增加,刺激毛囊皮脂腺分泌,皮脂排出增多,阻塞毛孔,出现面部痤疮。此外一些皮脂腺分泌发达的地方,如背部,其皮肤较厚,也容易出现痤疮。

2.2、遗传因素

痤疮存在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双方为油性或者混合性皮肤,曾患过青春痘,那子女患痤疮的几率也会增加。

3、痤疮早期症状有哪些

3.1、点状样痤疮

这种痤疮的症状在面部呈现的小点状散在小白点接近于皮肤色,如用手挤压,可挤出条状或米粒大的黄白色,半透明的脂肪栓;还有表现为小点状的小黑点,是经过氧化后所形成。

3.2、萎缩性痤疮

是指丘疹或脓疱性痤疮损害,破坏了皮脂腺体,所引起“凹坑状”的瘢痕,多见于患病时间较长,反复发作,而没有加以重视的患者。

3.3、丘疹性痤疮

最常见的痤疮的症状的皮肤损害以发炎的小丘疹为主,高出皮肤,大小有如米粒到豌豆大,较密集,有的也较坚硬,颜色是淡红色或深红色,有时在丘疹中央可以看到黑头或顶端发黑的皮脂栓,时有痒或疼痛感。

痤疮危害有哪些

1、痤疮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如在生活中有不少的青年人,在患了痤疮后,由于自身堆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等到了后期,病情就会严重恶化,形成毁容性疤痕脸,造成心理压力过大,羞于见人,性格变得孤僻,非常自卑,引发青春期忧郁症,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痤疮,让青春痘不再逗留。

2、痤疮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除了心理健康之外,化脓感染性损害,对身体确有一定威胁。急性化脓病变可有发热、畏寒、不适、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慢性化脓性病变,则可形成感染灶,对身体的影响虽较隐匿,但也更深更广。几种重症型痤疮如聚合性痤疮、坏死性痤疮及暴发性痤疮等,皮损主要是大的结节、囊肿、脓肿和溃疡,并形成疤痕,对身体影响更大,有的尚伴有全身症状,治疗起来亦比较困难。这些患者的头面部,全是大片的结节、囊肿、脓肿和硬瘢,多处流脓渗血,患者苦不堪言。如果此型痤疮与重症结核病同患,二者将互为因果,构成恶性循环,患者多衰竭而亡。

如何预防痤疮

1、保持脸部清洁。患者可以用洗面奶轻轻洗脸,早晚可以各一次,这样会让你的脸部皮肤保持干净,毛孔不易堵塞。但不建议多洗脸。

2、控制脸部出油。脸部是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出油的地方。患者在用洗面奶的同时建议选择有控油成分的,保持脸部的干净是治疗的重要一步。

3、生活规律要健康。患者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调节身体健康。多运动多喝水不偏食,保持皮肤的水分。这也很重要。

治疗耳鸣经验方


治疗耳鸣经验方

1、治疗耳鸣经验方之验方一

取磁石30克,龙骨20克,牡蛎2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用。连用10天为一疗程,一般服1~2个疗程。

2、治疗耳鸣经验方之验方二

取九节菖蒲20克,生甘草10克,远志12克、茯苓15克,浸泡一小时,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

3、治疗耳鸣经验方之验方三

取柴胡、香附各30克,川芎15克,龙齿2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另加麝香1克混匀,制成水丸。每次口服3克,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老人、儿童酌减)。

4、治疗耳鸣经验方之验方四

取熟地黄50克,黄柏10克,石菖蒲10克,山萸肉12克。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浓煎至250毫升温服,每日一剂,对阴虚火旺所致的耳鸣、耳聋疗效较好。

5、治疗耳鸣经验方之验方五

取女贞子20克,旱莲草15克,桑葚10克,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连用半个月为一疗程。本方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及耳聋。

6、治疗耳鸣经验方之验方五

牡荆子(微炒)200克、酒1000毫升。用法,浸泡,冬7日,夏3日,取上清液即得,去渣任意饮之,勿醉为度,虽久聋亦瘥。主治,耳聋。

7、治疗耳鸣经验方之验方六

参须、京菖、茶叶各3克。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以味淡为度。主治,体虚听力减弱,耳鸣。

8、治疗耳鸣经验方之验方七

绿茶1克、北五味子4克、蜂蜜25克。用法,先以五味子250克,文火炒微焦为度,备用。用时按上述剂量加开水400~500毫升分3次温饮,每日1剂。主治,耳鸣、腿软乏力。

治疗耳鸣的食疗方

1、花粳米粥

准备粳米100克、菊花50克,先将菊花熬成菊花水,在把粳米放入熬好的菊花水中煮成粥。花粳米粥对于中老年人肝火目赤、风热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的治疗效果很好。

2、莲肉红枣扁豆粥

取莲子肉10克,红枣10枚,白扁豆15克,粳米100克,加水常法煮粥。此粥益精气,健脾胃,聪耳目。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3、麻菊花汤

取天麻10克,菊花10克,鲜芦根30克,冬瓜皮30克,加水煎汤。每日服1~2次。麻菊花汤具有平清肝聪耳明目,对于肝阳上亢适用。

4、苁蓉炖羊肾

取羊肾1对,肉苁蓉30克。将羊肾洗净,切细丁,和肉苁蓉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炖熟。加胡椒,味精,食盐适量,调味服食。本品填精补肾,充耳窍,肾虚者适用。

缓解耳鸣最有效的方法

1、改变不良习惯

咖啡因和酒精常使耳鸣症状加重;吸烟可以使血氧下降,而内耳毛细胞又是一种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所以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损害。平时要注意少吃肥腻、甜食,以防积滞成痰,加重病情。

2、减少脂肪的摄入

大量摄入脂类食物,会使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大,引起动脉硬化。内耳对供血障碍最敏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会导致听神经营养缺乏,从而产生耳聋。中年人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大约40克,应少吃动物内脏、肥肉、奶油、蛋黄、鱼子酱、油炸食物等富含脂类的食物。

3、减少情绪波动

神经衰弱引起的耳鸣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明显有关。当人的情绪忧郁、生气、情绪失控和焦虑不安时,就会造成自律神经异常,全身紧绷,血管异常收缩,以致内耳缺血,引起内毛细胞萎缩、变性等病变,如能自我调适,以平常心面对一切,能达到身心平衡的境界,则症状会自然消失。

治疗痹症经验方


治疗痹症经验方

1、治疗痹症经验方

1.1、黄豆茶

配方:黄豆25-50克、红茶3克、食盐0.5克。

用法:黄豆用水煎熟,趁沸加入红茶、食盐拌匀即成。每日1剂,分3-4次服饮。可饮汤食豆。

功效:有健脾,除湿,强壮,补血的功效。适用于湿邪引起的下肢关节痹痛,脚气病,核黄素缺乏症。

1.2、槐子核桃芝麻茶

配方:槐子15克、核桃15克、芝麻15克、绿茶15克。

用法:混合后加水用文火煎15分钟即成。每日1剂,热服。有补肾,壮骨,止痛,祛风功效。

功效:适用于肩背筋肉痛,风湿性关节炎。

2、常见的痹症有几种

2.1、风痹: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涉及多个肢体关节,关节屈伸不便,或见恶风发热表证。当以祛风通络为主,佐以散寒利湿。

2.2、寒痹: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关节屈伸不便,痛处皮肤不红不热,得热则痛减,遇寒则加剧。当以温经散寒为主,佐以祛风除湿。

2.3、湿痹:肢体疼痛沉重,痛有定处,或肢体麻木,活动不便。当以利湿活络为主,佐以祛风散寒。

2.4、热痹:关节疼痛极为剧烈,痛处红肿灼热,关节肿胀,不能活动,常伴有发热、恶风。当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活血祛风。

3、引起痹症的病因

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通,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产生本病。

痹症与痛风的区别

痛风: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

痹症:痹,即痹阻不通。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的痹症,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由上可知,痛风和痹症在病机以及症状表现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是痛风和痹症的区别所在。

痹症患者饮食注意什么

1、忌高脂肪类

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风湿患者的饮食不宜多高脂肪类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宜少放油。

2、忌海产类

风湿患者的饮食不宜多无鳞鱼及海产品,如鲇鱼、泥鳅、黄鳝、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症状加重。

3、忌甜食

糖类易致过敏,可加重关节滑膜炎的发展。从传统疗法角度来看,关节炎日久不愈,常以湿热多见,糖类及脂肪会助湿生热,加重病情。 风湿骨病患者的病程一般都较长,如果患病后忌口太严,长年日久,也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对疾病的康复不利。

治疗甲亢经验方


治疗甲亢经验方

1、治疗甲亢经验方之紫菜萝卜汤

紫菜5克,白萝卜250克,鲜橘皮1片,白萝卜切片,橘皮切丝,一起煮上20分钟后,加入紫菜调味,佐餐食用。疏肝理气,解郁化痰。

2、治疗甲亢经验方之郁金丹参海藻糖浆

郁金90克,丹参、海藻各150克。将这些材料加1000毫升的水,煎煮浓缩至300毫升,加红糖适量,置于阴凉通风处储存,每日2次,每次15毫升。活血化淤,理气消坚。

3、治疗甲亢经验方之红花橘皮紫菜汤

我们将红花、橘皮、紫菜加水后一起煮十分钟的样子,加加水适量的调味料,具有行气活血,化痰软坚的作用。

4、治疗甲亢经验方之凉拌白绿三丝

海带、白萝卜各200克,粉丝1 00克,先将海带、白萝卜切丝,海带丝、粉丝一起用水煮熟后,与白萝卜丝一起加作料搅拌后,即可食用。佐餐食用。理气化痰,散结。

5、治疗甲亢经验方之川贝海带粥

原料方法:海带、丹参各15克,薏苡仁30克,冬瓜60克,红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川贝、丹参先煎汤后去渣,然后加入海带、薏苡仁和冬瓜等共同煮粥。

食用方法:每日晨起空腹温服,连服15~20天,用于颈部肿大、恶心、便溏等症。

6、治疗甲亢经验方之昆布海藻牡蛎煎

原料:昆布、海藻、牡蛎各15克。

烹制方法:将上3物洗净,放入沙锅同煮。也可适当加入猪瘦肉共煎。

食用方法:喝汤食昆布、海藻、牡蛎,每日1次,连服数日。

7、治疗甲亢经验方之四味粳米粥

原料:柴胡9克,郁金15克,佛手9克,海藻15克,粳米60境,红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前4味洗净,加水煎汤,去渣留汁,放入粳米、红糖煮粥食用。

食用方法:当早餐食用,每日1剂,连服10~15天。

引起甲亢的原因

1、遗传因素

这种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为多基因遗传是甲亢的发病因素之一。

2、免疫因素

它是一种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IgG),是一种针对甲状腺的自身抗体,可与甲状腺亚细胞成分结合,兴奋甲状腺滤泡上皮分泌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甲亢。

3、异位内分泌肿瘤

异位内分泌肿瘤可致甲亢,如卵巢肿瘤、绒癌,消化系统肿瘤,呼吸系统肿瘤及乳腺癌等分泌类促甲状腺激素可致临床甲亢。

4、垂体瘤分泌TSH增加

引起垂体性甲亢,如TSH分泌瘤或肢端肥大症所伴发的甲亢。

5、甲状腺疾病

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等都可伴发甲亢。

6、外源性碘增多

外源性碘增多引起甲亢,称为碘甲亢。如甲状腺肿病人服碘过多,服用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钠(l-t4)过多均可引起甲亢,少数病人服用胺碘酮药物也可致甲亢。

甲亢的预防

1、正确的饮食

发现自己得了甲亢疾病,患者都会很担心,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危害,所以大家一定要在生活中,多加以重视。现如今,大多数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摄入高热 量的食物,忽视了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专家提醒,防治甲亢要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因此,要适当增加餐次,正常三餐外,另加副餐,此外,建议多摄入各种新鲜的 瓜果蔬菜。

2、乐观的心态

甲亢病在生活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如何有效防止甲亢的出现呢?相关专家介绍不良的情绪轻则影响食欲、睡眠,重则影响免疫功能和身体健康,从而导致疾病 的发生。

3、劳逸结合

当受到极大的工作、生活压力,精神刺激等诱因作用时,自身免疫调节异常,引发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高代谢症状,导致甲亢的出现。

忙碌的年轻人应该努力保持工作环境舒适,支持家庭和谐,注重生活规律,不要熬夜。试着给自己减压,多做户外运动,游山玩水,放松。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