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季养生

2019-11-06 │ 为什么夏季养生 春季为什么养生

瑜伽姿势和体位为什么多取动物的名称?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瑜伽姿势和体位为什么多取动物的名称?”,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瑜伽疗法采用的姿势和体位多种多样。日本学者对各种姿势做过生理研究,连续记录呼吸、血压、脉搏,挑选出眼镜蛇、弓、龟、骆驼、珠蜘、蝗虫等姿势。瑜伽的姿势多取动物的名称,因为动物的姿势是自然的。由于人变成双腿直立,取不自然的姿势,结果脊椎负担过重,容易引起腰背疼痛和内脏下垂。采取动物的自然姿势可以达到治疗目的。调整呼吸时做腹式呼吸,或边呼吸边数数。集中精神时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个问题或身体的某一点,如双眼半闭半开,俯视鼻尖,在保持觉醒状态的同时,精神内守。冥想时使自身与环境统一,消除对立,使自己的意念与行动一致。研究证实,瑜伽疗法中控制呼吸是最主要的,控制呼吸就能控制姿势,同时也能控制血压、脉搏,对其他自主功能也有调节作用。

瑜伽疗法可每周进行1次,每次2小时,参加人数10人左右。先做各种姿势,其次做呼吸训练,然后冥想20分钟。每次治疗完之后,可以对瑜伽与心身疾病自由讨论,能收到集体治疗的效果。瑜伽疗法多与其他治疗并用,适应症有焦虑状态、疑病状态、高血压、心脏神经症等心身疾患。强迫状态、抑郁状态是中等适应证。不适于癔症。

ys630.coM延伸阅读

为什么取卵不能打麻药


在进行人工授精的时候需要取卵,取卵的时候一般不会打麻药,一方面如果打麻药,可能对卵子的质量会造成影响,另外一方面就是取卵的时候虽然有点痛,但是多数人能够接受,这也是为了保证卵子比较好的质量,保证人工授精的成功,所以说对于大多数的女性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

取卵不打麻药疼吗

取卵不打麻药会有点疼,多数人可以忍受。 取卵毕竟是一个手术,是在阴道B超的引导下,用穿刺针经阴道穿刺卵泡抽吸卵子,所以不打麻药多多少少都会有点疼。

取卵不打麻药有多疼

取卵不打麻药疼的程度视个人情况而定。 尽管目前医学上使用的穿刺针是比较细的,损伤也很小,但是疼痛感还是存在的,尤其对一些卵泡特别多或卵巢的位置不好、卵巢受到阻挡、取卵数量不较多的人来说,不打麻药的话,手术疼痛感就会强烈一些,要根据患者自身感应情况来做判断。

取卵是如何做的

1、促排卵治疗

促排卵的方案有很多种,如标准长方案、短方案、拮抗剂方案等。长方案是指在前一周期的黄体期开始应用GnRH激动剂,短方案是指在月经周期的第2天开始应用GnRH激动剂,而拮抗剂方案是在先应用促性腺激素,卵泡长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应用GnRH拮抗剂。

2、监测卵泡

为评价卵巢刺激效果与决定取卵时间,须利用阴道B超来监测卵泡大小,并配合抽血检查E2值(雌激素),调整用药量。

3、 取卵

最常用的取卵方式是在的局部麻醉下,经阴道B超引导,将取卵针穿过阴道穹窿,直达卵巢吸取卵子,并立即在显微镜下将卵子移到含胚胎培养液的培养皿中,置37°C的培养箱中培养。

取卵后需要注意什么

1.注意卧床休息,大量饮水。术后会伴有轻微的腹痛等不适感,最好卧床休息,并大量饮水,加速排尿,预防感染。

2.活动动作要轻缓。促排卵周期时卵巢会比平时大,为了防止卵巢扭转,日常活动中如都应轻、慢、平稳。

3.注意伤口卫生。术后要保持伤口干净卫生,还应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引起其他病症。

4.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若出现严重腹痛、阴道出血等情况时,立即就医治疗。

5.以高蛋白的饮食为主。取卵后的饮食以高蛋白食物为主,还有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

6.禁忌事宜坚决不做。手术当月禁止性生活、盆浴和游泳,可进行淋浴;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7.谨遵医嘱。肌肉注射HCG/黄体酮或黄体酮栓塞阴道,自己不能擅自改变用量或漏用,一切遵循医嘱。

神!模仿动物姿势能令颈椎健康


据调查表示,5.9%的电脑族患有不同程度的颈椎不适。瑜伽中模仿动物的姿态可以令我们的颈椎更舒服更健康。

练习时间:每日练习。

金刚鱼式

动作:跪坐于地板上,双手放于两大腿上,吸气。呼气身体慢慢向后,使头顶逐渐触地,双手在胸前合十。

作用:伸展脊椎、颈部与后背的肌肉。

牛面式

动作:坐于地板,两腿互相交叉,双膝上下一条直线,双脚分别放于异侧的臀部旁边。双手在背后相扣,保持背部的挺拔。如果感觉困难,可双手抓住一条毛巾,效果相同。

作用:矫正颈椎、脊柱,扩张胸部,放松肩关节,令背阔肌得到伸展。

猫伸展式

动作:跪于地板,双手支撑身体。吸气,脊柱向下伸展,抬头,引颈向上,同时臀部向上翘。呼气,含胸,拱背,垂头引颈向下,腹部肌肉收紧,使整个背部尽量向上拱起。

作用:脊柱及周围肌肉群更富有弹性,放松颈部和肩部使背部肌肉协调工作。

中医针灸取穴的有什么规律和诀窍?


根据一定的原则去选取最恰当的穴位。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穴位局部、邻近、远端及全身的治疗作用,因而可以取得最好的临床疗效。临证如何精选穴位,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中医针灸取穴的有什么规律和诀窍?

1.肘膝关节以下,属于经脉的根部和本部,是特定穴比较集中的地方,特定穴的临床意义很大,奥妙无穷,针灸文献中不乏记载,兹不赘述。

2.头面部属于经脉的结部和标部,是交会穴比较密集之处, 全身103个交会穴,位于头面部即有38个之多。这一特点提示了该部穴位主病范围的广泛性。有人说:头面部穴位能治它处病证者多矣。例如:水沟、素髎治厥脱;眉冲、攒竹治哕;晴明、天柱疗腰腿痛;风池、风府治卒中;迎香治蛔厥;下关疗跟痛;翳风起足痿;听宫除三痹;通天宣鼻窍;玉枕治目疾;神庭治癫狂;百会举陷气等等。验之临床,都有得心应手之妙。近些年来比较盛行的头针、耳针、眼针、鼻针、面针等疗法,在临床上所积累的新经验,也说明头面部经、穴在主病范围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3.颈部是全身经脉通达头部的桥梁,此处的穴位也很重要。尤其是天突、人迎、扶突、天窗、天柱、大椎、天鼎等穴位,均能起奇疴大病。天突治噎隔、气厥、咳逆、暴喘;人迎治胸满气逆,中风偏枯;扶突治暴喑、气哽、瘦瘿、瘰疬。天窗治口噤、窍闭、耳疾、颊肿,天柱治肩背腰痛,头重脚轻;大根治病、癫、高热、诸节肿痛;天鼎治头项难顾、肩臂痛麻等等,临证都有确实疗效。

4.任、督两脉是躯干部经脉的纲维,总括一身阴阳,其中也有几个主要穴位,疗效各有千秋。长强治癫狂、痔疾;中枢治胃胀、脊强;至阳治膈塞皖痞;神道治惊悸、失眠;气海、水分治腹胀痛泄;巨阙、中脘治心胃之恙,关元、神阔,扶阳固脱甚效;膻中、鸠尾,理气宽胸最灵。

5. 奇穴是经穴的补充和发展,临床价值亦不可低估。例如:印堂治惊风;太阳治头痛;百劳治咳嗽;腰奇治癫痫,鹤顶治膝冷;十宣治厥、热;四缝治疳积等等,临证都很有效。此外,华佗夹脊穴察足太阳与督脉之气,治疗内脏疾病有独到之功。其主病范围,可参照同水平之背俞穴掌握,而其疗效及针刺的安全性,却又较背俞穴为优。

6. 以门、海、冲、关、池、泉、溪、谷命名的穴位,针感一般比较明显,疗效也较突出。

7. 医家各有玄机术,专病常靠专穴医。关于这方面的经验,历代针灸书籍,尤其是针灸歌赋中,载述十分丰富,值得深入研习。

8.临证点穴,虽有文献可考,但也不宜过分拘泥。揉按体察,指下有空软或突起之感,而患者自诉舒适或酸痛,此处是穴。于此下针,容易得气和行气;一旦气至病所,多能获效。

9.穴位配伍,应该本乎阴阳。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腹为阴,背为阳;里为阴,表为阳。无论任何疾病,究其根源,不外阴阳失和;针灸治病,也总不离调和阴阳。因此,临证配穴,除要考虑经脉的本经循行、相关脉象、所主病候、标本根结、别络所属、经筋皮部,及经脉之间的表里联系、同名联系、交接联系、生克联系;气衔联系、奇正联系之外,充分注意到阴阳配伍的原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是很有帮助的。譬如临证拟取二穴,则最好按照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或一腹一背,或一表一里的原则去选取最恰当的穴位。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穴位局部、邻近、远端及全身的治疗作用,因而可以取得最好的临床疗效。

为什么头上出汗特别多


头上出汗特别多,在生活当中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一些小孩子,在睡觉的时候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有的时候往往会把枕巾弄的特别湿,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是因为出虚汗,平时如果身体积热太多,也可能会引起这样的现象,在出汗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着凉,另外如果频繁的出现这种情况,或者是出现一些其他的症状,应该到医院检查。

为什么头上出汗特别多

有些孩子经常在睡眠时出汗,汗水浸湿了衣衫、枕巾,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盗汗。许多家长为此担心,虽到处求医,但仍然见效不大。 其实,小儿盗汗并不一定是病态,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盗汗。因为小儿皮肤内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

倘若小儿入睡前活动过多,可使机体产热增加,或在进食不久,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随之增加。这些都可造成小儿睡后出汗较多,尤其是在出汗后2小时内。病理性盗汗多见于佝偻病,以3岁以下的小儿为主,主要表现在上半夜出汗,这是由于血钙偏低引起的。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

患儿同时还有低热消瘦、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一旦发现小儿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调整生活规律,消除生活中得致热诱因。

如入睡前适当限制小儿活动,尤其是剧烈活动;睡前不宜吃得太饱,更不宜在睡前给予大量热食物和热饮料;睡觉是卧室温度不宜过高,更不要穿着厚衣服睡觉;盖的被子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对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夏季易出汗应该吃什么好

夏季人体出汗易缺钾夏季人体缺钾原因有三:一是人体在夏季大量出汗,汗液中除了水分和钠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钾离子。二是夏季人们的食欲减退,从食物中摄取的钾离子相应减少,这样会造成钾的摄入不足。其三,天气炎热,人体消耗能量增多,而能量代谢需要钾的参与。夏季应补钾人们可吃些含钾丰富的水果及蔬菜。含钾的水果有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等,菠菜、山药、毛豆、苋菜、大葱等蔬菜中含钾也比较丰富,黄豆、绿豆、蚕豆、海带、紫菜、黄鱼、鸡肉、牛奶、玉米面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钾。各种果汁,特别是橙汁,也含有丰富的钾,而且能补充水分和能量。

宝宝为什么眼眼屎多


1.鼻泪管不通

大约有5%左右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会出现单眼或双眼不自主流泪,内眼角出现眼屎以及眼结膜充血等情况。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宝宝的鼻泪管不通,所以导致眼泪从眼眶流出来。正常情况下,眼泪应该经过位于下眼睑内侧眼角的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最后到达鼻腔排泄掉。然而,当这个通道被堵塞,眼泪无法顺利排出时,泪液就会聚积在泪囊里,引起泪囊炎。外在表现就是宝宝会出现流泪、眼屎增多、眼结膜发红等症状。

2.细菌感染

新生儿结膜细菌感染一般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一是在婴儿分娩时,母亲产道内的细菌进入宝宝眼睛,形成感染;二是婴儿出生后,由于新生儿所处的环境、自身的体质等因素引起的结膜炎症。

3.倒长睫毛

一般婴儿期眼睑内翻、眼睫毛向内生长,但有些宝宝的眼睫毛就是容易向内生长,眼球因此而一直受到摩擦和刺激。这样的宝宝长期会有眼屎。

4.喂养不当

有些宝宝属于燥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宝宝平时喜欢吃肉、鱼、奶等热性食物,同时又很少吃水果蔬菜。而且有的宝宝除了眼屎多以外,还伴有怕热、容易出汗、大便干燥、舌苔厚等症状,这种情况理内热所致。

行房体位


行房体位

有人认为行房体位和姿势没什么可选择的,不就是女性在下,男性在上。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适合所有夫妻的体位。因为体位和姿势对性反应的性质和强度都有很大影响,夫妻之间如果忽视了采用最适宜的体位时,常会影响性和谐。如果长期采用同一种体位,往往会使性兴趣减弱,性兴奋降低。《性医学》说:“避免重复既往习惯的性生活方式,容易引起性欲”。经常变换体位,除了能更好地激发性外,某些体位对于一部分性功能障碍者还具有辅助治疗作用;而某些特殊体位,则适合于某些特殊体形的夫妻。

男上式,是宗教上认为唯一合法的体位。这种体位有利于精子借助重力进入子宫腔而受孕。适宜于新婚燕尔者,缺点是女方难于互动,阴蒂受直接刺激少。

女上式,最适宜于有早泄和勃起困难的男子。因为男方处于被动地位,性兴奋发展较缓慢,可以延缓射精,有助于男子解除焦虑和不安情绪,从而容易自然地勃起,克服勃起困难。

侧位,双方都不负重,适宜于体力较差,高矮不协调者,时间较长也不致于劳累,双方活动自由程度较大,有利于男方控制射精。

吴阶平教授在《性医学》中说:“健康人时采取男上或男下的姿势,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差别不大,但需要夫妇双方用力的姿势,在一定情况下应当避免,否则容易增加心率,而且容易继发冠心病患者的心率不齐。夫妇采取坐位或立位姿势的,可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减轻疼痛的程度。卧位姿势可能减少左室舒张的程度,回肠或结肠造口手术后,夫妇,男方可采用后进体位(即女方取胸膝卧位臀部抬高,男方从女臀后交入),或用女上位亦可。超重肥胖的病人可能在选择合适体位时有些困难。如位置不适宜时,常可致不能进入。患慢性关节炎而受限时,为减少关节过度负重引起的不适和减少关节大幅度运动,如女方髋外展和外旋困难时,则宜取后进位姿势;如果男方有中度髋部病患时,可采用侧位或女跨位姿势”。孕妇采用女方仰卧,男方取蹲位、坐位、立位,或采用后进式,或侧位后进式,避免腹部受压。女方腰痛,取男上位,双肘双膝负重;男方腰痛,取女方胸膝位,男方站位。双方肥胖,取女方仰卧位,臀部置于床边,男方站位。

古代有关房室养生书籍中叙述的行房体位和姿势很多。如医书《合阴阳》中描述了10种姿势:虎游、蝉附、天蠖爬行、獐鹿触刺,蝗虫展翅、猿猴蹲居、蟾蜍吸气、兔子奔跑、蜻蜓飞翔、鲫鱼弄钩等,者是模仿动物活动的姿态。《素女经》提出9种姿势:龙翻、虎步、猿搏、蝉附、龟腾、凤翔、兔吮毫、鱼接鳞、鹤交颈等,也是模仿动物活动的姿态。总的来说无非是仰卧、俯卧、侧卧、胸膝位、坐位、跪位等数种。

人体的12条经络名称


二、人体12经络按摩要注意什么三、哪些人不宜按摩人体经络

人体的12条经络名称

1、人体12条经络名称

1.1、手--少阴--心经

1.2、足--少阴--肾经

1.3、手--厥阴--心包经

1.4、足--厥阴--肝经

1.5、手--太阴--肺经

1.6、足--太阴--脾经

1.7、手--太阳--小肠经

1.8、足--太阳--膀胱经

1.9、手--少阳--三焦经

1.10、足--少阳--胆经

1.11、手--阳明--大肠经

1.12、足--阳明--胃经

这十二条经络分别连着人体的十二个脏器,所以它们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脏,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十二脏器的名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只要看是那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从十二经络排列来看,是按两组来分,一组是按手足分,一组是按阴阳分。

2、人体经络时表

2.1、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2.2、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2.3、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

2.4、足太阴脾经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

1.5、手少阴心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1.6、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

1.7、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

1.7、足少阴肾经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

1.8、手厥阴心包经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

1.9、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1.10、足少阳胆经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

1.11、足厥阴肝经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

3、人体12条经络按摩有什么好处

3.1、活血止痛

可以利用按摩推拿可以让气血正常运行,改善身体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减轻身体的疼痛。如果是因为外伤导致的伤科疾病,也可以通过正骨手法纠正位置。

3.2、调整机能

体表穴位和我们的内脏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按摩来刺激体表穴位,可以达到调理脏腑机能,让阴阳保持平衡的效果。

3.3、消除疲劳

通过刺激身体一些穴位,消除消除身体和精神的疲惫感,像对一些用眼过度,视力感觉疲劳的话,可以自己做一些保健按摩,可以改善视疲惫感,提高工作效率。

人体12经络按摩要注意什么

1、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火。

2、实症为补,虚症为泻。如治小儿近视,为虚症,肝开窍于目,应该泻法敲肝经。便秘,应该泻法敲大肠经。感冒,要泻法敲肺经。

3、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对照上表,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

4、一些深入肌肤的穴位,即使补法也要用力按。如足三里,风池,昆仑。

5、胆经多从上往下敲,用补法。但在大腿部肌肉发达,补法也是得用力,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击。

6、膀胱经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为通道,而人的后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

中医养生常识:针灸取穴的诀窍和四个取穴方法


针灸根据我们人体的穴位来进行取穴,然后对穴位进行刺激,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我们治疗各种疾病。因此,针灸怎么取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那个穴位进行施针,针灸的角度、深度和方向都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针灸取穴有诀窍

一个人身上的穴位有很多个,仅仅是经穴就有360几个,还不包含一些不常见的奇经脉络。我们从针灸治病的各种成功案例可以分析出,很少有病人只针刺一个穴位就把病治好的,往往需要针刺很多个穴位,这些穴位共同作用,才能有效治愈我们的疾病。

1.肘膝关节以下,属于经脉的根部和本部,是特定穴比较集中的地方,特定穴的临床意义很大,奥妙无穷,针灸文献中不乏记载,兹不赘述。

2.头面部属于经脉的结部和标部,是交会穴比较密集之处, 全身103个交会穴,位于头面部即有38个之多。这一特点提示了该部穴位主病范围的广泛性。有人说:头面部穴位能治它处病证者多矣。例如:水沟、素髎治厥脱;眉冲、攒竹治哕;晴明、天柱疗腰腿痛;风池、风府治卒中;迎香治蛔厥;下关疗跟痛;翳风起足痿;听宫除三痹;通天宣鼻窍;玉枕治目疾;神庭治癫狂;百会举陷气等等。验之临床,都有得心应手之妙。近些年来比较盛行的头针、耳针、眼针、鼻针、面针等疗法,在临床上所积累的新经验,也说明头面部经、穴在主病范围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3.我们的颈部起到链接身体各个部位的桥梁作用,因此,颈部的穴位在治病的时候就非常关键了,比如说天突、大椎、天鼎、人迎、扶突、天窗、天柱等等这些比较大的穴位,刺激这些穴位可以真正治疗比较重大的疾病。天突穴位是治疗噎嗝、哮喘、咳嗽、气厥这些病症的,天柱穴可以治疗肩膀、背部、和腰部的酸痛,对于头重脚轻也有很好的效果。

4.任、督两脉是躯干部经脉的纲维,总括一身阴阳,其中也有几个主要穴位,疗效各有千秋。长强治癫狂、痔疾;中枢治胃胀、脊强;至阳治膈塞皖痞;神道治惊悸、失眠;气海、水分治腹胀痛泄;巨阙、中脘治心胃之恙,关元、神阔,扶阳固脱甚效;膻中、鸠尾,理气宽胸最灵。

5. 奇穴是经穴的补充和发展,临床价值亦不可低估。例如:印堂治惊风;太阳治头痛;百劳治咳嗽;腰奇治癫痫,鹤顶治膝冷;十宣治厥、热;四缝治疳积等等,临证都很有效。此外,华佗夹脊穴察足太阳与督脉之气,治疗内脏疾病有独到之功。其主病范围,可参照同水平之背俞穴掌握,而其疗效及针刺的安全性,却又较背俞穴为优。

6. 以门、海、冲、关、池、泉、溪、谷命名的穴位,针感一般比较明显,疗效也较突出。

(二)远部取穴

这是十四经取穴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除了主治所在部位的病证外,还可以治疗较远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有的穴位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既可本经取穴,也可异经取穴。远部取穴的主要依据是:①经脉所过,主治所及;②经脉阴阳表里关系;③脏腑与经络络属关系;④五脏之间的阴阳五行功能关系等。如胃经的足三里用于调整脾胃消化道功能;针刺肝经的太冲治疗肝郁黄褐班;带下多而清稀、子宫脱垂取百会);清降虚火用涌泉风痰阻络,口眼歪斜取丰隆等等。

在临床上常远近取穴相配,如头部前额病变近取印堂、阳白,远取合谷、内庭;口齿病近取地仓、颊车、下关,远取合谷,内庭;胃腑近取中脘、粱门、胃俞,远取内关、足三里、公孙;肝脏近取期门、章门、肝俞,远取太冲、支沟等。

(三)腧穴特异作用

有些穴位还具有相对特异性的治疗作用。比如,大椎、曲池、合谷泻热;水分、阴陵泉利水消肿;足三里、关元、气海强身健体;百会能升提清阳中气等。

(四)对症取穴

针对具体症状选取穴位,又叫经验取穴。如虚脱灸百会、神阙、关元,针足三里;汗多取合谷、复溜;失眠取神门、三阴交、太溪;多梦取心俞、太冲、神门;便秘取天枢、支沟;皮肤瘙痒取曲池、血海、三阴交。

7.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来治病救人,拿中医针灸来说,每一个病症都有它相对应的穴位来进行治疗的。我们自古以来都有很多记载针灸穴位的相关的书籍,里面的讲诉都很详细,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

8.临证点穴,虽有文献可考,但也不宜过分拘泥。揉按体察,指下有空软或突起之感,而患者自诉舒适或酸痛,此处是穴。于此下针,容易得气和行气;一旦气至病所,多能获效。

9.穴位配伍,应该本乎阴阳。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腹为阴,背为阳;里为阴,表为阳。无论任何疾病,究其根源,不外阴阳失和;针灸治病,也总不离调和阴阳。因此,临证配穴,除要考虑经脉的本经循行、相关脉象、所主病候、标本根结、别络所属、经筋皮部,及经脉之间的表里联系、同名联系、交接联系、生克联系;气衔联系、奇正联系之外,充分注意到阴阳配伍的原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是很有帮助的。譬如临证拟取二穴,则最好按照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或一腹一背,或一表一里的原则去选取最恰当的穴位。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穴位局部、邻近、远端及全身的治疗作用,因而可以取得最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针灸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根据经络穴位,循经络治疗,下面介绍的是中医针灸取穴的四个方法。

中医处方并不是中药无序杂乱的堆砌。用药如用兵,讲究法度:君、臣、佐、使,每一味药的使用均有根据。同样,选穴如选兵,经络美容每一个穴位的选取也讲法度、原则。要明确取穴的原则及取穴的基本规律。

(一)近部取穴

腧穴在什么部位,就能主治这个部位所发生的内外病证,尤其是头及躯干部的腧穴多以治疗局部病证为主。比如,面部、手部的穴位利于面、手部局部的皮肤美容,单纯性肥胖以腹部肥厚明显者应取腹部的穴位,脘腹部穴位能治疗消化道胃肠疾病,妇女经带病少不了腰骶部、少腹部的穴位,背部腧穴调理相对应内脏。

红曲酒为什么不能多喝


红曲这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物质。红曲既可以用来入药,其可以制作红曲灵芝丹参胶囊、红曲片等等,能够有效地治疗人体的心脏以及血液等心血管疾病,还对人体有不错的保健作用。红曲还可以用来食用,红曲酒就是以红曲为原料而制作来的酒,适当饮用能够强身健体、活血化瘀,但是红曲酒为什么不能多喝呢?

红曲酒为什么不能多喝?

适量的饮用红曲酒有降血糖、降血压和防癌等功效,除此之外,还具有消食活血、健脾燥胃的作用!大家都知道过量饮酒对身体却有很大危害。过量饮用红曲酒会会抑制大脑的呼吸中枢,造成呼吸停止,另外由于换抑肝糖原的分解,导至血糖下降也可能有至命的影响。吸收不良症候群引起各种维他命缺乏间接导致多种神经系统伤害。脂肪堆积在肝脏引起脂肪肝。还可引起胃出血而危及生命。伤及神经系统,譬如周边神经病变。

红曲酒一天喝多少量是合适的?

人们喜欢喝红曲酒是因为它不仅味道好而且还可以提供身体所缺乏的营养,但是这也不代表人们可以过多的饮用它。红曲酒一天喝一杯的量是合适的,因为这个酒只有八度。虽然度数比较低但是过多饮用是会对身体造成副作用的。

红曲酒的特点

入口鲜爽和酸甜适中。人们饮用红曲酒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例如说可以在红曲酒中能加冰块或者是兑雪碧等各种饮料喝,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适当的搭配。红曲酒的营养价值很高的,例如说它可以帮助人们降血脂。红曲酒中存在的一些成分是能够有效的抑制人体中合成胆固醇的活性酶,从而达到较好的降低血脂的效果。

另外人们饮用适当的红曲酒还可以起到降血糖的目的,所以如果有血糖高的人们可以选择每一天来饮用一杯红曲酒进行调节。另外红曲酒也是可以帮助人们很好的降血压,如果你或者是身边人在被三高疾病所纠缠着就可以选择喝红曲酒的。

温馨提示:虽然说红曲酒相比其他酒类酒精含量不高,但是也不建议人们多饮用的。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是适当的补充才是正确的方法。如果人们真的喜欢喝红曲酒,是可以每天小酌一杯,既可以满足自己的味蕾也可以来补充身体所缺乏的营养。

为什么会导致宝宝放屁多


宝宝屁多很正常

放屁多的现象在婴儿期极为常见。而刚出生十几天的宝宝,一直母乳喂养,他们放屁时有时会带出一点屎,肚子里面还经常咕噜咕噜响。

婴儿胃肠发育不成熟,造成婴儿各阶段肠道蠕动不协调,引起肠道胀气肚子咕噜咕噜响,排气多,放屁多,并频繁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婴儿肠绞痛。所谓婴儿肠绞痛指的是营养充足的健康婴儿,每天哭闹至少3小时,每周哭闹至少有3天,发作超过3周。多数婴儿出生后2~3周开始,3~4月后逐渐改善。由于婴儿肠绞痛属于婴儿发育中的问题,所以,家长不必担心,应理解为婴儿的这种哭闹不是病症。同时尽可能保持婴儿舒服的体位,协助孩子顺利排便。如情况较为严重,可服用一些改善胃肠蠕动的药物。

对难于缓解的婴儿肠绞痛应考虑为奶蛋白过敏,可适当减少奶量或将奶冲稀,处于腹泻期间的患儿,服用妈咪爱或合生元等益生菌冲剂可缩短腹泻病程,调理胃肠系统。

如果老是放屁,放空屁可以洞悉宝宝是肠胃状况,为您总结一下几点:

1、很多时候宝宝爱放屁而且都是臭屁 放屁或呃逆不断,并有酸臭味儿,这说明是你的宝宝消化不良的表现,应减少奶量,加喂开水减少脂肪和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将喂养的食物调的稀一些,适当添加含双歧因子的奶伴葡萄糖,双歧因子在胃肠道内可转换为双歧杆菌有抑制大肠杆菌和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的作用,这是为什么宝宝爱放屁的一个原因。

2、为什么宝宝爱放屁,而且放得是空屁 断断续续不停地放屁,但无臭味,多是胃肠排空后,因饥饿引起的肠蠕动增强造成的。此时还常常听到阵阵肠鸣音,这种情况是孩子饿了,应及时喂食,宝宝爱放屁也与肚子饿了有关。

3、多屁 多屁多粪便,常由于孩子多食了淀粉含量高等食物引起,这时应减少淀粉含量高的食物的食量,适当增加蛋白质,脂肪类食物,这是宝宝爱放屁的一个不易发现的原因。

针对为什么宝宝爱放屁意见建议如下:

1、对于产生为什么宝宝爱放屁疑问的家长可以在宝宝吃完奶后,建议将宝宝直立抱起,用空心掌轻轻拍他(她)的背部,让宝宝打嗝排气,这样宝宝会舒服很多。

2、宝宝吸奶时会把空气吸到肚子里,肚子咕咕响,这样就会屁多。 这也是宝宝爱放屁的一个解答要素。

妈妈们要仔细观察宝宝的生活、饮食习惯,找准宝宝爱放屁的真正原因,及时解决为什么宝宝爱放屁的问题。

复溜穴的具体位置和按摩手法


复溜,经穴名(KI7)。出《灵枢·本输》。别名昌阳、伏白、外命。属足少阴肾经。经(金)穴。复溜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房。在足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中点向上约三横指处。

复溜穴位置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复溜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

复溜穴的作用

滋补肾阴、利水消肿,凡是咽中的问题,按揉复溜都会有效果。能清热滋阴,治燥热伤津之咳嗽。经常按摩或艾灸能起到滋阴补肾的作用,肾虚气弱,肝肾亏虚,精气不能上濡于耳,就可能形成耳鸣。虚证耳鸣临床上表现为:耳中如蝉鸣,时作时止,休息不足或劳累时加剧,按耳时鸣声会有减轻。

复溜在太溪直上2寸,对于治疗血瘀、妇科炎症,以及因流产留下的后遗症很有效。而且,复溜这个穴位可以用作检验肾虚的按钮。如果按压复溜感觉到很酸很疼,就说明有肾虚的情况,需要艾灸了。等到艾灸一段时间,复溜不酸不疼了,就说明肾虚的毛病治好。

按复溜穴方法

按摩法: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坐位、仰卧位均可),用拇指腹按压在复溜穴上,按而揉之,局部产生酸、胀、痛感,再屈伸踝关节,加强指压的感觉,然后用揉法放松。左右二侧交替进行,约10-15分钟。每日2~3次。

妇科艾灸取什么穴位


一、妇科艾灸取什么穴位

妇科疾病艾灸穴位基本就是这些,艾灸中脘、关元、神阙、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三阴交这几个个穴位在治疗妇科疾病是必须灸的穴位,那么这几个穴位具体在哪里呢?

1、中脘穴

人体穴位,属奇经八脉之任脉。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2、神阙穴

神阙穴,就是肚脐眼,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

3、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4、子宫穴

子宫穴,经外穴名,出《针灸大全》。原说在“中极两旁各二寸”,今据《针灸大成》定位于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5、归来穴

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阳明胃经。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

6、八髎穴

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

7、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8、三阴交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常拔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对治疗内分泌失调,防治现代文明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效果显着。直刺1~1.5寸。

二、妇科炎症有哪些症状呢

1、白带异常

症状:无色透明粘性白带,白色或灰黄色泡沫状白带,凝乳状白带,豆腐渣样白带,水样白带,白带有血丝或白带增多、减少、有异味。

病因: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以及盆腔炎等。

2、月经不调、痛经

症状: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

病因: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血液病、高血压病、肝病、内分泌病、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肿瘤(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

3、私处瘙痒、潮湿

症状:外阴瘙痒多位于阴蒂、小阴唇,也可波及大阴唇、会阴甚至肛周等皮损区,长期搔抓可出现抓痕、血痂或继发毛囊炎。常系阵发性发作,也可为持续性的,夏季天热还会潮湿。

病因: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不良卫生习惯,皮肤病变、擦伤,寻常疣、疱疹、湿疹、肿瘤等。

4、阴道不规则出血

症状:出血可来自外阴、阴道、子宫颈和子宫内膜但以来自子宫者为最多。长期持续阴道出血,停经后不规则出血,性交后出血,经前经后点滴出血。

病因: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功血,子宫内膜癌,流产、宫外孕、葡萄胎,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癌或粘膜下肌瘤等。

5、腰痛、腹痛

症状: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腰痛常可放射到腿部,常伴有外感或内伤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病因:输卵管炎、盆腔炎、附件炎,子宫肌瘤、子宫颈癌、卵巢囊肿,膀肮炎,宫外孕,阑尾炎等。

三、中医治疗妇科炎症的7种中药

1、当归

李时珍认为,当归是女人调血的要药。从我国南北朝开始,当归就被视为补血活血珍品。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泽颜润肤、生肌强体、延年益寿。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极其重要。

2、枸杞子

是我国最早记载的一味妇科用药,可滋阴养血,益肝补肾,能明目润肤,乌发养颜。《重庆堂随笔》评价它:“专补心血,非他药所能及。”《中药大辞典》认为它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3、黄芪

能够增强皮肤营养和皮肤的抗菌能力,防止皮肤老化,促进毛发生长,防止脱发。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和叶酸等,具有全面营养作用。中医认为,它能够补中益气,对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有疗效。

4、白芍

《日华子本草》评价它:“治风补涝,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后诸疾。”《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缓中止痛,对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有效果。

5、珍珠

珍珠历来是名贵的中药材,对皮肤有特殊的滋养保健作用,能保持颜面细腻白嫩,并可促进人体细胞再生,防止衰老,延缓皱纹产生。中医认为,它具有养阴安神、镇心熄风清热、解毒生肌等功效,可治眩晕、耳鸣、烦躁、头痛、失眠、惊悸等病症。

6、芦荟

对女性来说,芦荟是最熟悉不过的美容佳品。中医看来,芦荟能治疗清热、通便、热结便秘、妇女闭经等症。

7、川芎

川芎在唐朝《日华子本草》中有着很高的评价:“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对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等有效。壮筋骨,调众脉,养新血……”《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