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运动和心脑血管

2021-10-01 │ 养生运动和心脑血管 对心脑血管好的食物

悲秋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和注意事项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怎么才能作好四季养生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悲秋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和注意事项》,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悲秋”对心脑血管病的影响

有人做过调查,心脑血管疾病50%来源于心理因素。情绪的波动是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元凶。秋风扫落叶,万物倍凋零,为一年的转折,常使人触景生情,尤其是老年人多感慨万千,有垂暮之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最怕受精神刺激,情绪剧烈波动会诱发疾病。因为人的情绪一旦出现紧张、激动,会使交感神经变得兴奋,并使心跳加协血压升高,加重患者的病情,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和复发,因此,秋冬之季,有高血压等病史者,保持血压平稳,防止情绪波动至关重要。

心脑血管疾病在秋季的注意事项

1、饮食适宜

不要喝凉水或吃生冷食物,晨练之前或晚上睡觉前最好喝一杯温蜂蜜水。糖尿病患者可喝温开水,这样有利于稀释血液,保证血管相对畅通,减少疾病发作。

2、注意冷暖

随着天气的冷热变化,随时调节穿衣,不要让身体受凉,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从机体内部进行控制调节,改善病情。

3、调节情绪

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尤其要及时调整“悲秋”情绪。刘禹锡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道出了很多人在秋季容易产生的“悲秋”情绪。刘宗莲说,秋季容易使人情绪低落,心情抑郁,所以应随时调整好精神,使神气内敛,志意安宁。做到“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生活上要正确而对利害得失,减轻自己的精神负担,以保持心胸开阔,促进身心健康。只有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正确面对秋季易产生的悲伤情绪,对于自身健康的影响,并且积极的接受治疗。

延伸阅读

夏季高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不少心脑血管病患者有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一年之中夏季血压最低,症状会相对稳定一些。其实不然,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有资料显示,进入五月份以后,中风、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显增加,在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上升,所以高温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危害很大。

为什么夏季更容易激发心脑血管疾病呢?这是由于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但此时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而含氧量降低,且人体为散热会使血液集于体表,因此心脏、大脑的血液供应会减少,会加重缺氧反应。由于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粘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血栓、心肌梗死、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从中医学的角度看也是如此,气候炎热,会使人正气虚衰,耗气伤津,造成“气血经络凝塞不通”,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会因颅内出血或心肌梗死,而发生了心脑血管意外。所以在夏季,心脑血管患者要给自己提个醒,注意身体变化,也可以运用中医的一些调养摄生的方法,安然度过炎热。


夏季心脑血管患者运动要适量


中医认为,夏季应是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很多老年人由于夏季天亮得早,都愿意早起晨练,70%~80%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是在早晨6~10点,这段时间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好发时间,因此锻炼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

近年来,使用空调的家庭越来越多,居室内外就形成了温差,如果政务走出户外,温差会更大。心脑血管患者对于这种变化很难适应,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直接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肌梗死或卒中。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老人应注意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后最好能小睡1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总之,预防“情绪中暑”,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遇事戒躁戒怒,心平气和;其次,要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适当放缓进度,尤其要注意保证睡眠。此外,在封闭的空调房里不要待得太久,居室要注意通风,并尽可能的参加一些户外体育活动。


2020夏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2020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注意情绪

天一热,人就容易显得烦躁,要防止“情绪中暑”,就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应该让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精神愉悦,对生活充满信心,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切不可“以热为热”,导致心火内生,情绪失控,过度愤怒或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在盛夏还应尽量少讲话,不做紧张的脑力思考,以免劳神伤气。这是2020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020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起居有节

中医认为,夏天应是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很多老年人由于2020夏季天亮得早,都愿意早起晨练,但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是在早晨6-l0时,这段时间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好发时间,因此锻炼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近年来,使用空调的家庭愈来愈多,居室内外就形成了温差,如果正午走出户外,温差会更大。心脑血管病人对于这种变化很难适应,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直接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卒中。

3、2020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注意饮食清淡

盛夏时节暑湿重,易发生湿热症,故炎夏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之物,尤其要避免暴饮暴食,因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暴饮暴食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突发性疾病。高血压者应注意每日的盐摄入量控制5克以下,同时提高摄入含钾丰富的食品,多吃些新鲜蔬菜、瓜果及豆类制品。

4、2020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注意疾病先兆

如果老年人在2020夏季经常出现头痛、眩晕、肢麻、胸痛、心悸或一过性晕厥及语言不利等症状,不要以睡眠不好或过度劳累等原因来自作解释,应视为疾病先兆,要尽快到医院检查,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经济、无害的新疗法、新技术--远端缺血预适应能有效的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5、2020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保证水充足

对于患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尤其在2020夏季,身体的水分会被大量蒸发,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变得黏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事件。

2020夏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吃什么好

1、玉米: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2、西红柿:不仅各种维生素含量比苹果、梨高24倍,而且还含维生素芦丁,它可提高机体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体内垃圾,保护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3、苹果:苹果富含多糖果酸及类黄酮、钾及维生素E和C等营养成分,可使积蓄体内的脂肪分解,对推迟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作有明显作用。

4、海带: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5、茶叶: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红细胞弹性,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经常饮茶可以软化动脉血管。

2020夏季心脑血管发病的因素有哪些

蛋白质摄入不足。我国人民膳食结构以谷物为主,蛋白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由动物蛋白提供的热量仅占8%左右。蛋白质是人体构造和修补组织的必需材料,它能改善血管壁结构,增加血管弹性,蛋白质摄入不足,易引起高血压和中风。

食盐摄入过多。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人每日摄入食盐6克为宜,我国人民食盐摄入量平均超过12克,食盐中的钠能刺激血管痉挛,引起水滞留,使血压升高,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总热量和脂肪摄入不足。脂肪,特别是胆固醇过多,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但胆固醇不足也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春季养生:怎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春季气温不稳定,还经常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忽冷忽热会让一些中老年人,特别是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突发意外。所以从养生角度来看,春季要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春季怎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做好保暖工作

春天气温变化多端,因此不能过早地减衣服,特别是老年人,更要注意保暖。以防出现血压波动,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出现心脏病变。“春捂”是针对老人和幼儿的穿衣提倡,老人小孩要格外注意保暖,防止生病,血压骤升。

注意调整饮食

中医长寿养生秘诀中提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饮食规律是老人养生中最重要的一环。

经过了一冬的蛰伏,人体内的火气较大,所以春季饮食一定要清淡,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可以多吃些菠菜。要少吃火锅等辛辣性的食物。有便秘症状表现的人,更要注意饮食,以防在排便的时候过于用力,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老人脾胃本身就比较虚弱,春季肝气旺易伤脾,所以老人腰少吃酸以免刺激肠胃。

要多做运动

春天户外空气清新,特别是早晨时,到户外锻炼锻炼,可以舞舞剑、打打太极拳等,要注意运动的强度,要注意循序渐进,以防出现肌肉拉伤等。

保持良好的心态

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因此在阴晴不定的春天,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情绪激动,也不能过于抑郁,以防血液冲击到大脑,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保证充足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帮助。春天人容易犯困,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中老年人可在午饭后,小憩一会,帮助体能的恢复。

要注意危险症状表现

当老年人不明原因地出现胸闷、气短、四肢麻木、头痛难耐、精神烦躁、嗜睡等症状表现时,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要尽快到医院,以防病情演变恶化,出现意外。

春季养生,要注意细节,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关于贴秋膘的注意事项


1、秋冬适当饮浓汤又暖和,又能进补,但如果是本身有代谢综合征的人来说,不管你体重高低,都应该主动喝去脂的清汤。

2、红枣、桂圆、小米粥这类进补佳品,不宜糖尿病和肥胖者。

3、坚果营养丰富,黑芝麻、核桃、花生也都是很适宜的营养补充品,熬粥时放点最佳,但如果血脂、血糖偏高,就不宜食用。

4、红薯虽然是粗粮,但不适宜糖尿病人群。山药倒是不错,健脾补肾之余,还能替代一部分主食,对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合适。

5、饮食中优选蛋白质,优质蛋白低脂肪最佳,其中豆制品和海鲜制品都是好选择。

四、4种人不适合贴秋膘

1、肠胃疾病

夏天温度高、湿度大,易引起肠胃不适,因此有“暑湿困脾”之说。一入秋就大量进补肉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再加上油腻食物本就不好消化,易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泻、胃胀等症状。

另外,秋天也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频繁吃肥甘厚味之物会让脆弱的肠胃“雪上加霜”。这时最该做的是给肠胃一个调整适应期,尽量少吃高油高脂食物。

2、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短时间集中吃高油高脂、肥甘厚味的食物更危险,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人饮食还应坚持以清淡为主,尽量别吃辛辣、高盐食物,避免三餐过饱,及时补充水分。

3、痛风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造成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导致的疾病。“贴秋膘”时难免会摄入不少动物内脏、海鲜等含嘌呤较多的食物,加之活动少、肥胖等因素,就容易引发痛风。2020秋季痛风发病率本就很高,痛风患者更不能盲目“贴秋膘”。

4、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病因不明,但高脂饮食和大量酒精摄入是公认最主要诱因之一。这会导致胰腺分泌过度旺盛,还可以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与胆胰壶腹括约肌痉挛等,继而出现胰液排泄障碍。

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液自身消化,引起严重的化学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急性剧烈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