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话养生

2022-04-12 │ 寒露话养生 健康话养生

航天健康大讲堂——中医话养生之寒露养生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航天健康大讲堂——中医话养生之寒露养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2018年10月8日,国庆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从寒露开始,人们就会感觉到丝丝的凉意,随着寒气增长,万物逐渐萧落,阴阳之气也悄悄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这个时候,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跟自然界的变化同步,注意保养体内的阳气,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那么,寒露节气该如何养生?以下四个养生要点请大家牢记。

注意脚部保暖

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过了寒露,夜晚寒气急剧上升,及时增加衣物与保暖是最重要的养生方法,尤其要注意脚部的保暖,以免寒邪入侵。如何让脚部不受寒?首先,把夏季的凉鞋通通洗刷收进柜子里,穿上保暖性好的鞋袜;其次,在一天的工作劳累之余,晚上用热水泡脚,既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还能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从而消除一天的疲劳,既是一种极为惬意的享受,也是很有效的养生方法。

早睡早起精神好

人们常说“早睡早起精神好”,这句话是有科学根据的,与经常熬夜的人相比,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其精神健康程度较高。每天科学的入睡时间是22点——23点,半小时或1小时进入深度睡眠,而且午夜零时到凌晨3点是人体自然进入深度睡眠的最佳时间,这样才能保证第二天工作精神百倍。“早睡早起精神好”这句话放在寒露养生里也同样适用,早起以促进阳气的舒达。

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秋燥宜多吃润物

寒露节气的最大特点是“燥”,从中医上讲,燥邪易伤肺伤胃,故根据“燥则润之”、“寒则温之”的原则,饮食上则应以温润的食物为主,以达到养阴润燥、补肝益肾之效,同时还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此时最适宜吃的食物为雪梨、蜂蜜、甘蔗、牛奶、银耳、百合、莲子、核桃、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养阴、生津、润燥,缓解人体干燥症状。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等食品。

精神调养不可少

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所以此时人们要注意控制情绪,多做开心喜好之事,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伤感,平安度过秋季。

要培养秋季良好的情绪状态,维持良好的心态,多活动、多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平时要多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多去做做运动,陶冶情操,稳定情绪,这样做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及免疫力。

推荐三款适合寒露节气的药膳食疗

红枣花生山药粥

【配料】红枣10枚,花生45克,山药1段,粳米100克。

【做法】山药洗净去皮切块,花生、红枣洗净,加水适量。先把山药、花生、红枣煮开,然后把粳米放进去,用勺子均匀搅拌,防止粘锅。煮10多分钟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养脾补血,滋养容颜。


参麦雪梨瘦肉汤

【配料】瘦猪肉500克,太子参30克,雪梨4个,麦冬15克,南杏仁30克。

【做法】太子参、麦冬(去心)洗净;雪梨洗净,连皮切4块,去核;南杏仁用开水烫,去衣;瘦猪肉洗净,切块。把全部材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小火煲1-2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清燥润肺,益气生津。

大枣莲子银杏粥

【配料】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专家介绍

张向群,北京市名中医,航天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20余年,师承名家,潜心钻研,耕耘临床,擅长对老年病、消化系统疾病、男性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的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年致力于中国传统医药知识的普及,主持或参与编辑多部医学专著和健康科普读物,发表医学论文数篇。曾在北京电视台《健康生活》栏目做专题讲座,在航天科工大讲堂及航天系统各单位做健康养生讲座,受到好评。

扩展阅读

中医养生之夏季养生法


夏天,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

《黄帝内经》在描述夏天的节气特点时,这样写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意思是说,在夏天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

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在谈到夏天如何养生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这里再清楚不过地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即《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这是它的病理特点。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此为伤津的关键,津伤时,即见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如果不及时救治,开泄太过,则伤津可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偿的限度必然将耗伤元气,此时可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由此观之,夏季防暑不可等闲视之。

湿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人们所说的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这个季节里空气中湿度最大,加之或因外伤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这是湿邪的病理特征。不仅如此,湿邪亦好伤脾阳,因为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尤其是脾气升降失合后,水液随之滞留,常见水肿形成,目下呈卧蚕状。

中医还认为,湿邪重浊,故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粘滞,病损往往着而难易,若其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处,故有“著痹”之称。一般他说,湿邪为病,病程较长,如湿温病,常有如油入面难分难解之临床特征。风湿夹杂,侵犯肌肤,关节所形成的风湿痹症则往往反复发作。内湿病常见其病理性产物多呈秽浊不洁之物,如皮肤病变之渗出物,湿热带下之分泌物,质粘而腥臭。因此,人们常称湿为“有形之邪”,其性秽浊。

由于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之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

对于湿,现代科学用湿度来表示,是指空气中的含水量,物体潮湿的程度。空气的湿度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秋天,天气凉爽,湿度适中,人的精神倍增;而夏季三伏时节,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生胃肠炎、痢疾等。若湿度太低,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可大量散失,从而使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冒。不仅如此,长夏时节由于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人也会感到不适。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长夏一定要重视防止湿邪的侵袭。

“又防因暑取凉”,这是告诫人们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夏养阳”,那么,在夏天又怎样注意保护阳气呢?

首要的一点是,人们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冷过夜,或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不少农村地方喜穿“兜肚”,是很符合的。《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摄生消息论》亦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这些都是宝贵的养生经验,符合夏季“养阳”的精神。夏季养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关键在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样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

其次要谨防冷气病:所谓冷气病,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冷气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是,人们由于每天多次出入冷气环境,这样人体多次经受冷适应的条件反射,促使交感神经对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无形中给心脏增加了负担。而在中医理论中,早就有夏季宜养心的说法,因为五脏应五时,具体到夏季是心与之相应。夏季人们室外活动多,活动量也相对增大,加之夏天昼长夜短,天气炎热,故睡眠时间也较其他季节少一些。因此,体内消耗的能量多、血液循环加快、汗出亦多。显而易见,在这个季节,心脏的负担是很重的,倘若不注意对心脏的保养,很容易使心脏受到伤害。由上可知,夏季人们多次反复出入冷气环境,于心脏是不利的,而心属火,伤心即伤阳气。

第二点是,在久处冷气环境中的人,一旦进入炎热的自然环境时,体内就要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除体温迅速上升外,皮肤开始出汗,而带汗的皮肤又往往粘有许多细菌。当人们再回到冷气环境中时,皮肤和血管马上收缩,细菌很容易利用开张的毛孔进入人体内而引起感染。

鉴于上述情况,人们在酷暑一定不要贪凉,谨防冷气病的发生。办法是:

室内外的温差不宜太大,以不超过5摄氏度为好。室内温度不少于25摄氏度。

入睡时,最好关上冷气机;冷气房里不要长期关闭,有条件时要常使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

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

若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病人,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患有关节痛的人亦不要老在冷气环境里生活。

还有,要防湿邪侵袭:如前所述,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损伤脾胃阳气。在盛夏是心与之相应,而在长夏,则是人体五脏之一的脾脏和其相应。所以,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医营养学认为,长夏的饮食原则易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如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长夏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大寒凉;亦不要吃的大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在我国一些南方地区,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这是因为吃辣可以促使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里增添凉爽舒适感。另外,通过吃辣,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从而有助于防止在高温、高湿的时候,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现象。

防止湿邪侵袭,在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中医认为,“湿伤肉”,即感受湿邪,易损伤人体肌肉,如常见的风湿关节炎等症。《黄帝内经》里又指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下,指人体下部。意谓湿邪伤人往往从人体下部开始,这是因为湿邪的形成往往与地的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如常见的脚气,下肢溃疡,妇女带下等。因此,在长夏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如果室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发霉、长毛而损坏。还能损伤人体阳气。有些国家对儿童风湿病的研究证明,50%以上的患儿,是由于住在潮湿的屋内造成的。

中医养生之经络养生强壮身体


【导读】中医养生之经络养生强壮身体,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通道,也是滋养五脏六腑的重要部位,而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你对中医养生之经络养生强壮身体了解多少呢。

中医养生之经络养生强壮身体

经络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从而使人体各部分保持一种相对协调平衡的状态。经络的生理功能中医称之为经气,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四个方面。

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中医养生之经络养生强壮身体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症。

上肢点穴按摩: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换左手指点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中医养生之经络养生强壮身体

下肢点穴按摩: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结合。

作为养生之道,我择其易于掌握且安全有效的经络穴位养生方法介绍,这些穴位的具体位置可以在经络图谱中找到。

中医养生之睡眠保健


中医养生名著之一《养生三要》里说: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无际真人。可见,睡眠对于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人类生命的过程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枕头上度过的。睡眠与健康是终生伴侣。祖国医学历来重视睡眠科学,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美国有两位学者,对7000人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研究,认为有7种原因可影响人的寿命,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睡眠。众所周知,人可以七天不进食,只要饮水,尚可维持生命,但如果真正七天七夜不睡觉便有生命的危险。有位生理学家用狗做实验,每天只给水喝而不给食物,它能活25天,若连续5天不让它睡眠,结果体温下降4℃~5℃,再经92~143小时剥夺睡眠它就死亡了。狗死后解剖,发现它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形态学上的变化。可见,经久不眠,必然导致衰竭,这种结论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不要说长时不眠,就是长期睡眠不足,对健康也有很大的损害。这是因为在所有的休息方式中,睡眠是最理想、最完整的休息。有人说,睡眠是大自然的了不起的恢复剂,这是合乎事实的,经过一夜酣睡,多数人醒来时感到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你睡眠不足时,第二天就显得疲惫不堪,无精打采,感到头晕脑胀,工作效率低,但若经过一次良好的睡眠之后,这些情况随之消失。曾有人形象他说睡眠好比给电池充电,是储备能量。确实,经过睡眠可以重新积聚起能量,把一天活动所消耗的能量补偿回来,为次日活动储备新的能量。科学研究证明,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劳,使脑神经。内分泌、体内物质代谢、心血管活动、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能得到休整,促使身体各部组织生长发育和自我修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有睡眠是天然的补药的谚语。

雾霭天养生有道“话”健康


健康导读: 难辨晨昏早晚,不晓何时霭散,且喜乐悠然,词人林正韵坦然尚且以七部韵来道出这段时间的雾霭天气,相信谁都不喜欢这样潮湿阴冷的感觉。雾霭不单让我们心情不好,还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雾霭天气有哪些危害,才能知己知彼,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雾霭天,是流感的爆发期。最近流行的禽流感H7N9,已经引起一部分人死亡。同样,一般的流感虽然没有这种新型疾病这么吓人,但不及时治疗也会带来并发症以及生命危险的。下面来看如何在雾霭天预防流感等疾病。

雾霾天pM2.5浓度值高,颗粒悬浮物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这种天气更易患流感。随着雾霾天到来,大气环境急转,医院呼吸科旧病急发的病人增多。除因感冒发烧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外,慢性支气管炎、以及曾患肺肿、哮喘等病的患者旧病复发的也很多。其原因就是健康的气道黏膜受损后,无抵御大颗粒可吸入物。


流感高发季家中备好药。当前处在流感高发季节,未发病要先预防,发病了要早治疗,家中准备一些防治流感的药物,老人、孩子、有基础病的人等可以服用金刚烷胺、甲基金刚烷胺等,中草药如板蓝根、大青叶等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和1岁以内的婴儿禁用。

恰逢雾霾天通风。需注意流感高发季恰逢持续雾霾天,开窗通风会吸入很多污染物,不开窗通风对预防流感又无益,到底开窗不开窗?雾霾天开窗通风有讲究,开窗应避开早晚空气质量较差时段,选择中午空气质量偏好时,窗户只开小缝隙。另外,开窗时间也以短时为宜,不可长时间开窗,以免有害气体进入室内影响家人健康。

接种流感疫苗。减少患病几率接种流感疫苗是避免患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接种疫苗可使人体抵御流感病毒的侵袭,避免因患流感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另外,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抗生素使用,降低老年人及儿童因流感而住院甚至死亡的危险。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到公共场所预防流感,除接种流感疫苗外,还需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不要共用毛巾、口杯、碗筷等,不要随地吐痰,以防接触传播流感病毒。另外,要改变揉鼻子、挖鼻孔等不良习惯,以免将流感病毒带入鼻腔。

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群聚集以及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与打喷嚏的人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由于雾霾天污染重,建议老人、孩子等易感人群避免外出。如果外出,最好佩戴从正规药店购买的符合国标的口罩,只要是符合国标的口罩,对阻挡pM2.5等悬浮颗粒物就有一定的作用。

避免晨练,合理饮食。一定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适当地增减衣服,防止因感冒着凉引起的免疫力低下。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定时定量,多喝水,不吸烟,少嗜酒。同时要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之五气养生


中医强调的以气养生,是的一个重要方面,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培养元气

元气为生命之本。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不得,会气阻伤身。人应求其所能求,舍其所不能求,心安自得而培养元气。

安静通气

每天白昼如能保持大脑安静半小时或一小时,可充分发挥脑细胞的潜力,协调生理与情绪,减少热能的消耗。大脑安静使全身肌肉容易放松,气血畅通,达到心静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

心平气和

中医认为,情欲与内脏有直接关系,怒气过盛伤肺充血,暴喜过度气血涣散,思虑太甚弱脾胃。心平气和可平衡阴阳,调和六脉,祛病延年。

宽胃养气

人类依靠肠胃以消化和吸收营养,宽胃养气十分重要。饮食无节,烟酒无度,会使胃气不足,气血虚衰。

长啸舒气

长啸时对鼻喉胸腹起按摩和刺激作用。饭后茶余,闲庭信步,或低吟自己喜欢的诗词,或哼唱小调,可舒畅心情,排除杂念,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