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生

2019-10-06 │ 老年人养生 老年人养生保健

老年人用药宜口服应避免注射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就不同人群的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养路上网站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老年人用药宜口服应避免注射》,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不少老年人常常集数病于一身,长期同时服用几种甚至十几种药物。专家提醒,这样不但药物不良反应增多,而且还容易导致各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不少老年人去医院看病都希望医生能多给自己开点药,有的老人一次就医要看好几个科室,中药、西药开了一大堆。殊不知老年人很容易发生药源性疾病。主任药师沈素提醒广大老年患者,应注意用药安全,谨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不少老年人常常集数病于一身,长期同时服用几种甚至十几种药物。专家提醒,这样不但药物不良反应增多,而且还容易导致各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沈素介绍说,药物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会引起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从而出现各种临床异常症状。老年人则更容易发生药源性疾病,这与老年人的药物吸收、代谢及分布特点有关。

老年人胃肠粘膜细胞数量减少,消化道蠕动功能降低,胃酸分泌减少,加之肠道动脉硬化,使血运减少,这些生理特点都影响老人对所服药物的吸收,从而降低其疗效。

此外,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药物在肝脏氧化、还原和水解、代谢的过程比较缓慢,同时由于肝肾功能减弱,免疫功能也逐渐降低,容易发生变态反应,引起药物过敏和中毒。再有,老年人体内的水分和肌肉组织逐渐减少,而脂肪所占比例相对增加,使一些亲脂性药物容易在脂肪内蓄积,因此,老年人的用药数量、剂量和次数均应减少。

专家建议,老年人避免药源性疾病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掌握用药原则,能少用或不用的药尽量少用或不用。

2)老年人虽然常表现为一身数病,但有些“病”其实是随机体老化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如骨质疏松、腰腿痛、食欲减退、失眠等。若能注意自我保健调节,通过饮食调理、合理参加体育运动、控制生活节奏、理疗和心理治疗等,是可以不用药而改善症状的。

3)老年人常出现的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彼此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治疗时应抓住主要矛盾积极治疗,不可多种药物一齐上。只要抓住主要矛盾,并辅以积极的非药物疗法,这些病是可以只用少数药物就能控制的。

4)注射用药对老年人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较其他方式严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只有在危、重、急和无法选择口服药等情况下,才宜选择注射用药。

Ys630.com相关知识

老年人应注意用药5原则


据统计,我国每年5000万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万人的入院与药物不良反应(ADR)有关,其中重症ADR50万人,死亡19万人,其中老年人数量比成年人高3倍以上,在所有ADR致死病例中占一半。因此老年人合理用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针对老年人ADR发生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以下推荐采用老年人用药五大原则,以提高安全性。

1.受益原则

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

蹇在金建议给医生老年人用药必须权衡利弊,以确保用药对患者有益。资料显示,住院老年人ADR发生率为27.3%,入院原因中,15%-30%是ADR所致,而成年人仅占3%,这主要与老年人的病情较重和多药合用有关。另外,老年人ADR表现形式特殊,除皮疹、恶心、呕吐等一般症状外,更多见的是老年病五联症———精神症状、跌倒、大小便失禁、不想活动、生活能力丧失,极易导致误诊漏诊。

对于老年人心律失常,如果无器质性心脏病又无血液动力学障碍,则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很小,而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可能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增加死亡率,故此类患者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抗心律失常药。

2.五种药物原则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

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ADR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老年人因多病共存,常采用多种药物治疗,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降低了依从性,而且导致ADR的发生。同时使用2种药物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为6%,5种药物为50%,8种药物增至100%,虽然并非所有药物相互作用都能导致ADR,但这种潜在的危险性无疑是增加的。这一原则就是根据用药数目与ADR发生率的关系提出的。当用药超过5种时,就应考虑是否都是必要用药,以及依从性和ADR等问题。

蹇在金指出,目前许多老年病(如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无相应的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无效,如此时仍坚持用药,则药物不良反应对老年人的危害大于疾病本身,故这类疾病应避免药物治疗。

其次,要具体分析老年人现阶段的病情变化,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进行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第三,尽量选择一箭双雕的药物,比如应用β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使用α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可以减少用药数目。

另外要重视非药物疗法,这仍然是有效的基础治疗手段。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饮食疗法,轻型高血压可通过限钠、运动、减肥等治疗,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纤维食物、加强腹肌锻炼等,病情可能得到控制而无需用药。

3.小剂量原则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

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白蛋白降低、脂肪组织增加,应用成年人剂量可出现较高的血药浓度,使药物效应和毒副作用增加。因此,蹇在金主张应采用小剂量原则,不要完全按药厂提供的剂量使用。另外,老年人衰老、病理损害程度不同、平时用药多少不一,使得个体差异特别突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规律可循,为稳妥起见,老年人只能采用小剂量原则,这是改善老年人开始和维持治疗的重要策略。尤其是肝素、华法林、阿米替林、地高辛、庆大霉素等药物。

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剂量的调整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

值得注意的是,也并非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的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等),为了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就从小剂量(成年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同时,蹇在金呼吁各药厂应尽快生产相应的低剂量制剂,以满足老年人用药的需要。

4.择时原则

最大限度发挥药物作用,尽可能降低毒副作用。

择时原则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代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

举例来说,抗心绞痛药物的有效时间应能覆盖心绞痛发作的高峰时段。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零点到六点发作,因此主张睡前用长效钙拮抗剂,也可在睡前或半夜用短效钙拮抗剂,但要注意与次晨用药的间隔时间。而劳力型心绞痛多在上午六点到12点发作,应在晚上用长效硝酸盐、β阻滞剂及钙拮抗剂。

5.暂停用药原则

对患者所用药物作仔细的回顾与评价,检查有无潜在的感染或代谢改变。当怀疑ADR时,要在监护下停药一段时间。

蹇在金特别强调,在老年人用药期间应注意密切观察,一旦发生任何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ADR或病情进展,因为这两种情况处理截然不同(前者停药、后者加药)。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症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加药受益,所以暂停用药原则作为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视。

老年人用药应遵循五原则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老年人已成为药品市场的最大消费人群。据统计,老年人消费的处方药品占23%-40%,非处方药品占40%-50%。

但老年人用药的安全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有文献报道,超过60岁的老年人因为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专家指出,由于老年人用药和成年人有所不同,在剂量和用法上都应加以注意。

老年人用药有特殊性 现在,人们开始关注儿童用药的剂量问题,很多人呼吁药厂生产一些专门针对儿童的小剂量药品。其实大家都忽视了老年人用药也不同于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老年人用药有所不同:

①用药品种多而杂,易发生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②因所患多为慢性疾病,故用药时间长,易导致药物体内蓄积而中毒,并损害肝、肾和造血系统功能。所以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及时根据病情遵照医嘱调整药物和剂量。

③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且由于生活环境和体质的差别,对药物用量个体差异大,耐受性低。因此,一般药物应用时,要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摸索出既能控制病情,又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剂量,比较适合自己的剂量。

老年人用药五原则

1.受益原则

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

2.五种药物原则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尽量选择一箭双雕的药物,比如应用p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使用a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和前列腺增生,可以减少用药数目。另外,要重视非药物疗法,这仍然是有效的基础治疗手段。如早期糖尿病可采用饮食疗法,轻型高血压可通过限钠、运动、减肥等治疗,老年人便秘可多吃粗纤维食物、加强腹肌锻炼等,病情可能得到控制而无需用药。

3.小剂量原则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剂量的调整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

应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为了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就从小剂量(成年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

4.择时原则

择时原则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代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

举例来说,抗心绞痛药物的有效时间应能覆盖心绞痛发作的高峰时段。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零点到六点发作,因此主张睡前用长效钙拮抗剂。而劳力型心绞痛多在上午6时到1 2时发作,应在晚上用长效硝酸盐、p阻滞剂及钙拮抗剂。

5.暂停用药原则

当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要停药一段时间。在老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症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加药受益。所以暂停用药原则作为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视。

老年人用药原则


用药要有明确指征

用药前必须了解病人病史、用药情况、要仔细分析症状,明确用药指征,选择合理药物可用可不用时以不用为好有些临床症状,如失眠,抑郁等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得到改善。老年性便秘相当多见,若通过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加强腹肌锻炼就能改善症状。应尽量不用药。所以老年人除急症和器质性病变外,应尽量少用药。

尽量减少用药种类老年病人要应用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同时合用的药物

以不超过3-4种为宜。如镇静药、利尿药、降压药、血管扩张药合用可造成老年人低血压,故应尽量减少合用,尤其大剂量静脉推注的药物更应注意。

避免不适合老年人应用的药物

如巴比妥类、镇痛美均可引起精神错乱,氟噻酮可引起尿失禁,利血平可引起抑郁产生自杀意念等,老年人要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大的药物,如氨基糖甙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

避免滥用抗生素和“滋补”药严重感染应用抗生素前最好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不要频繁更换抗生素,以免造成二重感染,用滋补药要遵循“缺啥补啥、不需不补”的原则,既要辨证施补。又要合理配伍。由于抗衰老药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因此对这类“滋补”药要做正确分析,老年人不可滥用

临床应用药物应尽量达到成本效果统一,应考虑病人的承受能力对有较好疗效的药物不一定要用“洋药”或药价昂贵的药物,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少用贵重药。

老年人用药应注意安全问题


老人用药要十分注意,因其体质与成年人不同,抵抗力相对减弱,因此用药要注意安全,对老年人所患疾病与所用的药物有所了解。

老年人多数体弱多病,服药机会也多。据调查,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80%患心脏病、高血压、关节炎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甚至35%的老人还不止患有一种疾病。可见,患病的老人多,老年病多,吃药亦多,从而由于服药对身体造成损害的机会也多。有不少药物不仅能治好老人的病,也能给老人"造"出许多新病,这不能不引起老人们及其后辈的加倍关注。

一般来说,老年人用药要掌握好6条原则:(1)减少用药剂量。有人主张,从50岁起,每增加1岁就应相应减少用药量的1%。(2)改变服药次数。如每日服2次,改为每日服1次。(3)减少用药种类。(4)合理联用药物。(5)眼药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换药。(6)要重视药物的相互影响(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下面例举几种老年慢性病患者常服用的药物,在服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地高辛(狄戈辛、地戈辛):老年人患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脏病时,都用此药治疗。但此药安全范围窄,老年人的肾清除率比中青年低,故极易发生中毒反应。老人服用后,有50~95%的人感到疲乏、倦怠、食欲欠佳、恶心等。

这些症状可导致进食减少,进而造成营养不良,由此而引起一些新病。因此,任何一位服用地高辛的老年患者,如果体重明显减轻,就应考虑到中毒,应该停用地高辛,并咨询医生采取其他措施。

2.利尿药:患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衰的老年患者常要服用利尿药。一些利尿药如速尿,在利尿同时,会使体内钾离子大量流失,从而导致肌无力、心律失常、血压过低等。老年人则更容易出现这些情况,因为老年人体弱,对失水、失钾特别每感,故老年人在服利尿药时,切忌偏食,一定要多补充一些富含钾的食物,如绿豆、豌豆、蚕豆、红豆、大豆,香菇等类食品及紫菜、海带、干贝类、虾仁、香蕉、花生等。

3.激素类药物:对于老年人来说,激素类药物是忌用药。老年人由于蛋白质需要量增加,维生素D和钙吸收减少,对激素类药物引起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特别敏感,而且停药后也不能恢复,特别是绝经后老年妇女用此类药物更易引起骨质疏松。

如果病情需要,非用不可时,必须充分补充动物肝脏、鱼肝油、禽蛋、牛奶(羊奶)等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以及含钙丰富的蛋黄、黄豆、虾皮、豆腐、海带、干酪等。

4.镇静和抗焦虑、抑郁药物:人到老年,由于脑血管硬化和脑细胞老化,逐渐出现精神障碍,如抑郁、焦虑、睡眠紊乱、认识能力下降,不得不借助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来纠正思维和认识。然而老年人服用镇静药后,往往出现嗜睡、无食欲的症状,久而久之,会导致营养不良而诱发其它疾病。若服用抗抑郁药则又会引起食欲亢进,营养过剩,偏嗜甜食,这对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老年人非常有害。

总而言之,老年人用药必须备加慎重。做子女的要多注意家中老人的用药情况,有意识地替老人把好用药关,对老人所患疾病和所用药物要有所了解,并在饮食上注意相应的平衡和补充。

老年人高血压用药


1、老年人高血压常用药

1.1、利尿剂:利尿剂包括氢氯噻嗪、呋塞米(速尿)、氨苯喋啶等。此类药物适用于治疗伴有心力衰竭、哮喘或肺心病的高血压病人以及单纯收缩压增高的老年高血压病人。

1.2、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包括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美多洛尔、比索洛尔、普萘洛尔(心得安)、钠多尔等。

1.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包括卡托普利(巯甲丙普酸)、依那普利、西拉普利、培垛普利等。

1.4、钙拮抗剂(CCB):钙拮抗剂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及二氢吡啶类三组药物。钙拮抗剂适用于治疗伴有心绞痛或周围血管病变及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

1.5、α1―受体阻滞剂:α1―受体阻滞剂包括哌唑嗪、脉宁平、特拉唑嗪等。此类药物适用于治疗伴有前列腺肥大或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存在体位性低血压的高血压病人应慎用α1―受体阻滞剂。

2、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多数都是服用降压药来进行降压。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也有很多种情况,比如有些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的现象,还有一些肾病患者也可能会出现这种状况。所以在出现高血压的时候,自己不要盲目乱用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多数高血压必须要终身服用药物,所以最好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中成药。

3、高血压是怎样引起的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数出现肥胖的人都会出现高血压现象,因为全身的脂肪增多,会导致血容量增加,对心脏和心血管来说,会引起很大的负担,非常容易导致出现高血压。高血压跟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有一些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出现高血压的机率会非常高。另外还有一些疾病也会引起高血压,比如血管病,肾脏,脑病,内分泌疾病等等都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

老年人高血压用药误区

1、任性用药

老年人对高血压症状认识不深,经常出现凭自我感觉服药的现象。比如无不适感觉时少服甚至不服药、间断服药;或者不测血压直接盲目服药的。殊不知,这些服药方式都是任性的也是错误的。

2、心急降压

有的老年人血压升高了,心急着把血压降下来,于是擅自加倍服药或数药并用,使血压骤降。有时候降压过快反而会给病人带来更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塞。

3、服药时间不对

血压在上午的时候达到最高,应在早上服用降压药,但是有些老年人喜欢睡前服用降压药,这样容易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阻塞脑血管并发缺血性脑中风。

4、不信处方擅自用药

服药几天后血压并没那么快降下来,患者就觉得医生开的药没用。于是偏信广告或者采用熟人治疗高血压的用药处方来服药,这样就势必出现治不对症、药不对病的情况,往往会延误疾病的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老年人高血压的危害

1、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

老年人动脉硬化及其扩张能力降低,往往产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而舒张压不变或下降,由此导致脉压增大,这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特征。脉压增大意味着大动脉弹性降低,是反映动脉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比收缩压或舒张压更能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冠心病、一过性脑缺血、脑梗塞、肾动脉狭窄、周围血管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高于成年人(20.4%)。收缩压升高10~12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升高5~6毫米汞柱,脑卒中的危险就增加35%~40%,冠心病增加20%~25%。

3、心衰发生率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衰发生率比正常血压高2倍、冠心病比正常血压高3倍、心血管事件高8倍。

4、致残致死率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明显高于成年人。老年患者病死率为13%,而成年6.9%。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年人用药宜口服应避免注射》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年人养生”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