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养生五味

2019-10-06 │ 饮食与养生五味 高血压老人养生

预防高血压 五味合理搭配。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越来越看重,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如何避开有关不同人群的养生的认识误区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预防高血压 五味合理搭配。”,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中医将食物大致分为五类:酸、苦、甘、辛和咸。中医专家指出,预防高血压,在选择食物上要注意五味的合理搭配。

广东人过去高血压发病率低于全国水平,近年来持续走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王清海教授说,这和广东人近年来饮食结构改变不无关系。大量外地人口涌入广东,也把全国各地的饮食习惯和菜式也带进了广东,如大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菜肴味道过浓、过咸、过甜及大量饮酒等,都与高血压发病率不断提高有密切关系。

王清海说,预防高血压有饮食口诀,即:“半斤牛奶二两肉,一斤蔬菜八两谷。一个鸡蛋五克盐,水果绿茶享清福。不抽香烟少喝酒,乐观开朗心无忧。每天早上跑跑步,保你腰带不变粗。”饮食上必须秉持“五味不过”原则:

1.食物不过咸:限盐。

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其中包括通过酱油、咸菜、味精等调味品摄入盐的量。

2.食物不过甜:限糖。

含糖高的食品主要是米、面、糕点等。建议主食要粗细搭配,如玉米、小米、豆类、荞麦、薯类等。最好不吃或少吃油饼、油条、炸糕、奶油蛋糕、巧克力、奶类雪糕等。

3.食物不过腻:限制脂肪过高的食品。

王清海建议,生活中要限制家畜肉类(尤其是肥肉)、动物油脂(如猪油)、奶油糕点、棕榈油等高脂肪和蛋类制品、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及鸡皮、鸭皮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每天不超过250克新鲜牛奶或酸奶。每天肉类控制在75克以内,主要是瘦肉,如猪、牛、羊、鸡、鸭等禽类肉食。

4.食物不过辛:限制饮酒。

酒也属于“辛”类食物,对于嗜酒如命的市民,王清海建议男性每天饮酒精不超过30克,即葡萄酒小于100-150毫升,比如2至3两;或啤酒小于250-500毫升,比如半斤到1斤;或白酒小于25-50毫升,约0.5至1两。女性则减半量,孕妇不饮酒。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

5.食物不过苦:过食可致食欲不振。

苦味食物主要是苦麦菜、芹菜、芥菜、苦瓜、咖啡等。苦能清热,广州地区气候炎热,适当吃些有苦味的蔬菜是有好处的,可以清肝炎、心火。不过,苦味毕竟寒凉,过食则损伤脾胃,导致食欲不振、或腹痛腹泻等,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老年人一提鸡蛋就犯憷,认为其胆固醇含量太高,对身体不好,其实除了胆固醇过高者尽量少吃蛋黄外,其他人吃鸡蛋没多大问题。还要强调的是,饮食有节,还包括不能过饱。“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不可不防。如果能再配合适当的运动和保持心情舒畅就更好了。

ys630.COm精选阅读

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脑卒中


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脑卒中?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因为做好预防措施和养生事宜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脑卒中呢?下面为您介绍。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即急性脑血管疾病,亦称脑中风。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脑出血及脑梗塞。1987年调查全国29个省市579万余人,发现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高达245.58/100000,死亡率77.15/100000。近年其发病率仍在上升,且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的重要杀手之一。

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脑卒中?

1、控制血压,就是要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正常值120/80为最佳的血压值,当然,如果有一些差距但总体控制在140/90以下,是可以接受。还需要注意控制血糖、血脂指标,这些也是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2、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因其含饱和脂肪酸高,会增加胆固醇在体内的形成,易形成血栓,使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增加。建设高血压患者多选食植物油,因为植物性油脂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能延长血小板凝集时间,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压,预防脑卒中。

3、多吃全谷食物、鱼、禽、蔬菜、水果等,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的食物。

4、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与血压值成反比,这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尤为显着。因维生素C具有保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免遭体内有害物质损害的作用。像蔬菜、水果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维生素来源。

5、肥胖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需要控制热量摄入量超标。每超标正常体重25公斤者,其收缩压可高于正常人1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7毫米汞柱。因此,保持理想体重是防治高血压的方法,也可有效避免和预防脑卒中。

6、保证钙的充足。每日钙摄入800~1000毫克,可防止血压升高。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明,每日平均摄入钙量450~500毫克的人群比摄入钙量1400~1500毫克的人群,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性高出2倍。

7、脑卒中易在激动,操劳过度,剧烈运动,休息不好,脾气暴皮等情绪下发病,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调整情绪、心态平和。

8、高血压患者要重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旦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是脑梗死的先兆表现。发现相关症状可能是脑中卒的报警信号,此时,应立即抓紧时间治疗,以免发展为脑梗死。

9、天气变化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平时切记不可暴饮暴食等。

10、高血压患者定期去医院检查,最好每年都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必要时调整降压药物。检查需要注意的指标项有血压、血脂、血糖及纤维蛋白原、心电图等,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高血脂、高血糖和高黏滞血症,做得对症及时治疗,降低高纤维蛋白原,减少脑中卒风险。

高血压患者为什么容易脑卒中?

中风在我国是主要的病残和死亡原因。一年中,每10万人就有120-180人患中风,并有60-120人因此死亡。中风像一个幽灵,无孔不入,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先天性脑血管等病都能引起中风的发生。

高血压病很容易引起中风,这并非危言耸听。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而在脑出血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93%。脑梗塞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86%。可见,出现中风的危险程度与血压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

高血压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是其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结构的改变。当血压升高时,会引起全身的细小动脉痉挛,如果血压长时间升高,动脉也会长时间痉挛,血管壁因缺氧而发生变形,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弹性减退,从而形成或加重动脉硬化的形成。再加上高血脂、高血糖、血粘度增高等因素更易加速血栓的形成。

如果降压效果不好,或患者不按医嘱服药,使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引起动脉反复痉挛,引起脑组织出血、水肿或动脉壁透明变性,形成夹层动脉瘤,引发脑出血。

就高血压病患者而言,并不是血压高就会引起中风。相反,未按医生嘱咐服药,以及不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才是致病的根源。比如:长时间的高血压,未作适当的降压治疗。虽然按时服药,血压仍长期在较高的水平。或间断降压治疗,血压时常突然增高。不注意气候情绪变化及身体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的影响。过分降压往往因夜间血压过低而引起缺血性中风。此外,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病更易引起中风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脑卒中,以上就是为您总结的内容,供参考。

高血压老人,预防脑梗死3招


重庆包读者来信问道:“我婆婆今年74岁,前几天因为突然跌倒送入医院。在医院确诊我婆婆有大小约0.7毫米的脑梗死。经过医生的处理,我婆婆现已出院。她患有高血压十几年了,如今的血压约为150/80毫米汞柱。我想请问专家,我们在家里应该如何护理她,才能防止脑梗死的再度复发呢?请看专家的回答――

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俗称脑梗塞,指脑组织因为得不到血液供应而坏死,包括脑血栓形成或者脑栓塞两种情况。在老人中比较常见。

脑血栓形成俗称脑血栓,主要由脑动脉硬化的斑块形成。如果这些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就会在破裂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血栓将脑血管腔闭塞后,这些血管所供血区的脑组织就会发生坏死,这就造成了脑梗死。

脑栓塞是指心脏内血栓或主动脉硬化破裂斑块的脱落后,顺着血流“跑到”脑血管内,堵塞脑血流导致脑梗死。

易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年龄越大,出现脑梗死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与遗传因素一样,是不可改变的容易导致脑梗死的因素。除此之外,尚有一些危险因素是可以改变和处理的,比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这4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脑梗死。另外,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等也是脑血管潜在的“健康杀手”。

高血压患者如何避免脑梗死再发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情况在老年人中也较为常见。高血压不但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还加快硬化病变的进展和斑块破裂发生的可能性,而且与脑梗死的再发有关。因此,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在预防脑梗死再发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血压

对于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必须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并终身用药维持。

如果合并糖尿病,血压的控制还要更加严格,应将血压长期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在发生脑梗死后,仍应按要求将血压严格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良好的血压控制能明显降低再发生脑梗死甚至脑血管病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减少因心脑血管事件导致的死亡的可能。

2.改善生活方式

容易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大都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因此要预防脑梗死再发,首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按时起居,合理膳食。

戒烟,少量饮酒。

调节血脂,控制糖尿病等疾病。

特别提醒:动脉硬化病变发生在儿童期,是数十年的病变过程。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应该贯穿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始终,从儿童抓起,才会终身受益。

3.药物预防

一旦发生了脑梗死,就意味着终身使用抗血栓药物。

阿司匹林能明显降低再发生脑梗死。

氯吡格雷也能降低再发脑梗死的可能,单用效果好于阿司匹林,且不存在和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

近来有研究证实,已经发生中风的病人,即使血压不高,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即药名的后2字为“普利”的药物,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能够明显减少再发生中风的可能性,具体药物品种应向当地医生咨询和开处方。

特别注意:使用抗血栓药物也必须同时控制血压,在血压控制不好的情况下使用抗血栓药物,会导致脑出血的风险增加。

脑梗死诊治的3个误区

输液防止脑梗死 除急性期应用有可能改善症状外,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输液能防止再发脑梗死。

用血流变检查诊断或预测血栓或者指导用药 血流变或者血粘度不能诊断或者预测血栓(所谓的中风预报),更不能以血流变结果指导是否用药或者使用哪种药物。

降压药物增加发生脑梗死的可能 血压正常或者稍低时不会增加发生脑梗死的可能;但如果降压过快或者过度猛烈,不但脑梗死有可能会增加,其它血管也会出问题。

全国高血压日主题:盐和高血压


10月8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是“盐与高血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年新增加高血压1000万人,而高盐饮食正是引发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9月21日,记者就高血压的症状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科学预防治疗高血压等问题采访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贾文春。

高血压及其症状

据介绍,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增高,是一种病程长久的疾病。一般认为,高血压是由于强烈的、反复的、长期的外界刺激,造成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失去了对血管的正常调节而发病,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现象,在休息后会恢复正常。随着病程的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就逐渐出现各种症状:其中头晕和头痛是高血压最多见的脑部症状,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持续性脑部沉闷不适感,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尤以近期记忆力减退为甚。头痛可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有时甚至引起恶心、呕吐,多因血压突然升高使头部血管反射性强烈收缩所致,疼痛的部位可在两侧太阳穴或后脑。而出现胸闷心悸意味着患者的心脏受到了高血压的影响,因为血压长期升高会致使左心室扩张或者心肌肥厚,这都导致心脏的负担加重,进而发生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就会感到胸闷心悸。

另外,由于脑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烦躁、心悸、失眠、易激动等症状;而全身小动脉痉挛以及肢体肌肉供血不足,可导致肢体麻木,颈背肌肉紧张、酸痛;原来鼻中隔部位血管存在缺陷的患者易发生鼻出血。还有,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时,必须尽早检查治疗。

盐与高血压的关系

今年全国高血压日的主题为“盐与高血压”,两者的相互关系再次成为众人热议的话题。事实上,盐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一直是研究重点。早在公元前2600年的《皇帝内经》中就有“咸者,脉弦也”的论断,脉玄指的就是高血压。近百年来,人们围绕盐与血压的关系进行的动物试验、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研究,基本肯定了盐是高血压重要的易患因素。因此,世界各国、各组织推出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均将限盐作为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经研究表明,盐的摄入与高血压呈正比,即人体摄取盐量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日均摄盐量每增加1克,平均血压上升2毫米汞柱,低压上升1。7毫米汞柱。日本北部平均每人每天摄取盐量高达30克,结果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被称为“高血压王国”,而牙买加某岛每天每人摄盐量小于2克,则无高血压发生。我国高血压病的北高南低之势,也说明了盐与高血压的关系。

高盐饮食可加重心脏、肾脏的负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祸根,众所周知,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但人体对钠的生理需要量是很低的,成人每天需要氯化钠约为3——5克,如摄取钠过多可造成体内水潴留,血管内压力升高,阻力增大,使心脏负荷加重,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心衰、肾功能异常等难以治愈的疾病。

由此可见,限盐绝对有益于高血压患者。低盐饮食是高血压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高血压早期或轻度高血压,单纯限盐就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中度高血压患者限制食盐也是有益的,可调高抗血压药物的效果,并使降压药的用量减少,这样既减少了大量使用降压药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而且也减少了医疗费用。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摄盐量应小于6克,这不仅指食盐,还包括味精、酱油等含盐调料和火腿、午餐肉等含盐食品及腌制品所含的盐量。据统计,我国每人每天摄入的盐在20克左右,远远超出了建议标准,因此,食盐的摄入量必须要加以限制。

哪些人易患高血压

经临床研究表明,易患高血压的人群分为以下5种类型:吸烟、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人体肥胖主要由于全身皮下脂肪增多使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使心脏负担加大和血管阻力增加,因此易发生高血压;摄入食盐较多者容易患高血压。食盐含钠,吃盐多摄入的钠就多,钠把身体内的水分牵制住,使血的容量增大,从而造成高血压;饮酒多的人容易患高血压。喝白酒每天超过2两,久而久之造成酒精在体内损害动脉血管使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如果同时又吸烟,则加重血压的升高;精神长期紧张和性子急的人容易患高血压。长期给予不良刺激,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过度、噪音等,加上体内生理调节不平衡,大脑皮层高级神经功能失调,容易发生高血压;父母患有高血压者容易患高血压。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有高血压家庭史的人,又有不良嗜好和不良的刺激,常容易发生高血压。

另外,某些疾病也可引起高血压,如肾病、冠心病、局部血管性疾病、糖尿病等患者易产生高血压病。

值得一提的是,瘦人虽不像胖人那样血容量大,但也可因其他因素造成高血压,因此,瘦人仍不可忽视对自己血压的监控。

改善生活方式科学防治高血压

贾文春说,高血压是可防可治的,关键在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首先,要合理安排膳食。在饮食安排上应注意少食多餐,避免过饱。高血压患者常较肥胖,在饮食上要尽量进食低热能的食物。每天食盐量应严格控制在6克之内,即约一小匙。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物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其次,要进行适量运动。增加体力活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爬楼、登山、球类、健身操等有氧代谢运动,运动应以个人的年龄和体质为基础。第三,要戒烟限酒,同时保持心理平衡,心态平和。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高潮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预防高血压 五味合理搭配。》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饮食与养生五味”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