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养生党参黄芪当归熬烫

2019-10-07 │ 老人养生党参黄芪当归熬烫 养生的吃的

新鲜党参的吃法

党参是比较常见的中药材,气血不足以及体质比较虚弱的人食用效果是非常不错的,而且还可以改善面色枯黄的现象,都是可以用党参进行调理的,只是党参的食用方法是非常多的,不同的食用方法,党参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其实党参可以煲汤,还可以做成粥,药理作用都是非常好的,下面介绍新鲜党参的吃法。

党参的食用方法:

1.参苓粥

参苓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参苓粥是一种美味的选择。可以将党参,茯苓,生姜,粳米放入水中进行浸泡,然后在锅内加水加入食材。建议大家每天晚上食用参苓粥,可以有效的改善自身出现的气血不畅症状,同时也有助于调理自身的肠胃,提高自身的胃肠蠕动能力,改善自身出现的肠胃不适症状,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补脾益胃的功效。

2. 参枣米饭

大家也可以教导生坐疮,参枣米饭使用。选取党参十克购买一些新鲜的大枣,然后将糯米浸泡后蒸熟。然后在碗中加入蒸好的粳米,放入枣和党参就可以食用,营养美味又健康,可以有效的改善自身出现的脾虚气弱的问题,对改善很多女性朋友经常容易出现的月经不调问题,效果也非常不错。

3.党参营养汤

将党参做成营养汤饮用可以使人体更好的吸收党参中的营养物质,可以将党参,五味子,生熟地,当归等多种昂贵中药材用水煎后服用,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增补阳气的效果。尤其是在术后身体虚弱的状态下,适当的喝一些党参营养汤,非常有助于自身身体的康复,也有助于解决自身出现的身体乏力盗汗等多种问题。

4.党参枸杞酒

中老年朋友在日常可以适当的喝一些用党参泡的酒,可以将党参,枸杞子,白酒混合研制,将党参和枸杞子洗干净之后放入广口瓶中,加入适量的白酒,将瓶口进行密封浸泡一周以上就可以饮用了,老年人适当的喝一些党参,枸杞酒,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有效地改善自身出现的高血压症状,达到一个宁心安神的功效。

党参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大家都可以按照以上的方法在日常经常食用。党参也可以有效地改善自身出现的咳嗽气喘,心悸气短等多种问题,老年人适当的吃一些党参也有助延缓自身衰老的进程,降低自身出现多种老年疾病问题的几率,这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补品。

ys630.COm精选阅读

党参的吃法,多种吃法供选择


大家有事会吃一些补药,或者生病时吃。而党参作为滋补良药也有很多种的吃法,吃好了补药能更快的恢复身体,吃的方法也决定了药效的多少,对于这种大补之物我们一定要谨慎食用,那么党参都有一些什么吃法呢?

党参的吃法有很多种,都是针对体质虚弱、气血不足、面色萎黄等人群来做的食物,既能滋补也能预防疾病,如果你是体弱多病的人或者期许血亏的体质都可以服用,以下中医专家推荐的党参的吃法:

1、参苓粥:党参、茯苓、生姜各10克,粳米100克。先将党参等三味煎水取汁,后下米煮成粥。可加盐调味食。源于《圣济总录》。这种党参的吃法以党参、茯苓补脾益胃,生姜温中健胃、止呕,粳米益脾养胃。用于脾胃虚弱,少食欲呕,消瘦乏力。

2、参枣米饭:党参10克,大枣10个,糯米150克。先将参、枣洗净,煎水取汁,另将糯米隔水蒸熟后反扣于碗中,上浇参、枣及其汁液,放入适量白糖。每日可食二次。源于《醒园录》。本方以党参补脾益气,大枣、糯米与党参协同奏效。用于脾虚气弱。

3、参芪粳米粥:党参、黄芪各10克,粳米100克。参、芪煎水取汁,下粳米煮成粥。以白糖调味食。本方取参、芪均能补益脾肺之气,黄芪又能固表止汗。用于肺、脾气虚,体倦乏力,短气自汗,少食便溏。

4、两仪膏:党参、熟地黄各等分。加水煎取浓汁,另加等量白糖再煎至浓稠。每次吃1~2匙,或以温水冲化饮。源于《景岳全书》。本方以党参补气,熟地黄补血。用于气血两虚,体倦乏力,头晕目眩,这是党参的吃法中最简单的一种。 党参的吃法就为您介绍几种,希望能滋补的人群带来帮助,身体虚弱不要紧,可以做一些党参的美食,不仅滋补,还能增强抵抗力,预防各种疾病,可见党参的功效之多。

新鲜玉竹的吃法


玉竹是平时少见的一种植物,可是玉竹是一种能够只治疗人体疾病的中药材。不仅能够治病还可以制作成美食供大家享用。那么玉竹还可以分为新鲜的玉竹和陈年的玉竹。每种玉竹的吃法应该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应该注意吃法,那么新鲜玉竹的吃法是什么呢?

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葳蕤、女萎、节地、玉术、竹节黄、竹七根、山包米、尾参、西竹、连竹、地管子、铃铛菜等。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及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须根痕和圆盘状茎痕。原产中国西南地区,但野生分布很广。耐寒,亦耐阴,喜潮湿环境,适宜生长于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本草经集注》云“茎干强直,似竹箭杆,有节。”故有玉竹之名。质硬而脆或稍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嚼之发黏。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降血糖、血脂、血压等作用。

新鲜玉竹的最佳吃法是--玉竹可以泡水喝。或者玉竹炖排骨、鸭子,都是比较滋补,而且不燥火的。玉竹还可以与其它药材配合食用。以发挥各种药材的协同作用。其中泡茶泡水以及煲汤煲粥吃的做法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也比较受老百姓的欢迎。

正确食用玉竹很重要,吃时应注意:玉竹阴虚有热宜生用,热不甚者宜制用。肺中燥热阴液不足,干咳少痰,口燥咽干者,可与沙参、麦冬、桑叶等相配。热病后期,损伤胃阴,症见饥不欲食,口舌干燥者可与沙参、麦冬、甘草等同施。凡内热水渴不止者,可与天花粉、山药、生地黄等同用,以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玉竹是一种百合科植物的干燥根茎。有滋阴润肺、生津养胃的功效,作为一种养生食,同时也是一种在疾病治疗以及养生保健上的良好中药材,具有非常之多的功效作用,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配伍食用。

新鲜芦荟的吃法


说起芦荟,很多人都认识。其实芦荟是一个统称,它还分为很多品类。其中有可以食用的,也有可以药用的。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新鲜芦荟的吃法。

现在,很多人家里都会种植一棵两棵的芦荟,主要是为了利用芦荟消炎去火的药用价值。殊不知,芦荟还是可以食用的。那么,新鲜芦荟究竟可以怎么吃呢?

1、芦荟柠檬汁

材料:芦荟叶 5厘米,蜂蜜 1匙, 水 2/3杯, 柠檬汁 1小匙,

做法:

1、将一份5厘米长的芦荟鲜叶洗净,去刺,与柠檬混合搅拌,再加入2/3杯水搅匀,再加入冰与柠檬即可。

2、在苹果、柳丁等水果或番茄、芹菜等蔬菜汁中加上绞好的芦荟汁,再以开水或热水调淡,制成芦荟什果汁。

特别提示:

芦荟什果汁非常适于调养身体,只是如果芦荟的分量过多,会因效果超强的关系,导致负面效应,这点要特别小心。

在芦荟汁中加上蜂蜜比较容易人口。

2、芦荟萝卜泥

这是一道以萝卜辛味搭配芦荟苦味的特殊食谱,而这种吃法应该比较容易人口。

材料:新鲜芦荟叶 3厘米, 白萝卜 4厘米

做法:将3厘米长的新鲜芦荟叶仔细洗净,去刺擦成泥;再将白萝卜洗净后擦成泥,轻轻绞榨后放人容器内。把芦荟泥铺在萝卜泥上,撒上海苔及酱油就可食用。

3、芦荟香蕉果酱

材料:新鲜芦荟 3厘米, 新鲜香蕉(没有伤痕)3根, 柠檬汁 2大匙, 砂糖 200克

做法:

1、将香蕉切片放入锅中,加入柠檬汁及砂糖,新鲜芦荟去刺后切成3毫米大小,连同香蕉一起放锅中煮。

2、煮滚后把火调小,再煮约10分钟左右,待材料粘成糊状时,趁热倒入容器中待冷却后食用。

新鲜芦荟的吃法有很多,远不止以上介绍的这三种。无论怎么吃,芦荟的消炎杀菌作用都是存在的,对人体来说都是极为有好处的。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食用芦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新鲜乌梅的吃法


乌梅是恀梅子的一种,对于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人们一般了解的还是很少的,特别是乌梅的禁忌,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空白的,是没有任何的了解的。因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正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没有吃过新鲜的乌梅的,有的只是商店里面真空包装的乌梅,还有就是大家可以冲食乌梅的粉剂,当作饮料喝等等,这些都是乌梅的吃法,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关于乌梅的吃法,而这些乌梅都是经过处理过的,营养价值和新鲜的乌梅比起来差得很远的,其实我们不知道的乌梅吃法还有很多。

乌梅也是一种水果,子啊古代的时候,人们就开始食用乌梅。乌梅不仅可以单吃,而且也可以做菜入汤,可见乌梅的食用价值是非常高的。乌梅有一个作用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解渴的作用。下面就来说说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功效

1、乌梅止渴

乌梅的酸味可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常用来治疗口渴多饮的消渴(如糖尿病)以及热病口渴、咽干等。夏天可用乌梅煎汤作饮品,能去暑解渴。

2、乌梅止咳

乌梅酸涩收敛,能敛肺止咳而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症,常配半夏、杏仁等。但对实证要慎用。

3、乌梅止泻

乌梅能涩肠止泻痢,可用于脾虚久泻、久痢或大肠滑泻不止甚至脱肛不收。近年有人用《伤寒论》中的乌梅丸作基本方加减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4、乌梅止痛

一能安蛔止腹痛。蛔虫得酸则伏,用乌梅配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可治疗胆道或肠道蛔虫引发的腹痛、呕吐甚至四肢厥冷。二能活血止瘀痛。乌梅可软化骨刺,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而疗足跟痛。取乌梅200克,加水2000毫升煎40分钟,过滤去渣,加食醋200毫升,待药液温度适宜时,浸泡足跟,每晚1次,每次1小时左右(药液可重复加热使用)。

5、乌梅止血

乌梅炒炭可疗便血、崩漏属虚证者。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重用炒乌梅至30克配人参、茯苓、木瓜、赤石脂、禹余粮等煎服;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血尿、蛋白尿经久不消者,在辨证方中加入乌梅炭、蝉蜕各6~10克功效显着,这与实验证明乌梅可助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增强肾小管重吸收精微物质的能力等功能有关。

作用:

乌梅有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刺激唾液腺、胃腺分泌消化液的作用;亦有显着的整肠作用,促进肠蠕动,消除炎症;同时又有收缩肠壁的作用, 因而可以用于治疗腹泻.

1、乌梅用于肺虚久咳。乌梅酸涩收敛,能敛肺止咳。适用於肺虚久咳少痰或乾咳无痰之症。常与罂婴壳、杏仁等同用,如《世医得效方》一服散。

2、乌梅用于虚热消渴。乌梅味酸生津,故有生津止渴之功。治虚热消渴,可单用煎服,或与天花粉、麦冬、人叁等同用,如玉泉散。

3、乌梅用於胆囊炎、胆结石。乌梅7 个,五味子、四川金钱草各 30 克,水煎服。

4、乌梅用於鸡眼、疣(鱼鳞子)。乌梅250 克用水煮烂,去核後浓煎成膏,加适量食盐、食醋调成稀糊,敷患处,每天一次。

5、乌梅用于牛皮癣:乌梅500克,白糖少许。乌梅去核加水熬成膏状,每日3次,每次9克。

6、乌梅入药属酸涩收敛药,一般用于脾虚久泻、脱肛不收等症。

宜食

适宜虚热口渴,胃呆食少,胃酸缺乏(包括萎缩性胃炎胃酸过少者) ,消化不良,慢性痢疾肠炎之人食用;适宜孕妇妊娠恶阻者食用;适宜胆道蛔虫者食用。适宜夏季与砂糖煎水做成酸梅汤饮料以清凉解暑,生津止渴。《随息居饮食谱》:“梅,酸温,温胆生津,孕妇多嗜之。”《本草新编》:“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

忌食

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膈痞闷之人忌食;菌痢、肠炎的初期忌食。妇女正常月经期以及怀孕妇人产前产后忌食之。

宜食人群:

适宜虚热口渴,胃呆食少,胃酸缺乏(包括萎缩性胃炎胃酸过少者) ,消化不良,慢性痢疾肠炎之人食用;适宜孕妇妊娠恶阻者食用;适宜胆道蛔虫者食用。适宜夏季与砂糖煎水做成酸梅汤饮料以清凉解暑,生津止渴。《随息居饮食谱》:“梅,酸温,温胆生津,孕妇多嗜之。”《本草新编》:“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

忌食人群:

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膈痞闷之人忌食;菌痢、肠炎的初期忌食。妇女正常月经期以及怀孕妇人产前产后忌食之。

主料:猪大排250克辅料乌梅10个调料醋20毫升冰糖30克葱3克姜3克八角2个花椒1克桂皮1块料酒20毫升生抽20毫升白糖30克红曲粉50克肉蔻1个香叶3片

乌梅糖醋小排 的做法

1.乌梅请提前用热水浸泡半小时泡开

2.红曲米用来上色,可多可少。红曲米放在一个大碗中,浸泡适量的清水,水量用来炖排骨的量即可

3.浸泡20-30分钟,只要汤色变红,即可用漏网过筛一下,去除固体,留下液体

4.锅中加足量冷水,放入排骨、葱姜、槐角、香叶、料酒一同煮开后

5.煮开的排骨,撇去浮沫,捞出沥干备用

6.锅烧热,少许油,加入白糖,小火熬制焦糖色

7.放入排骨翻炒均匀,调入10毫升料酒、生抽、白醋。放入香叶、八角、桂皮、肉蔻和葱姜

8.加入适量的红曲米浸泡的水,微微没过排骨即可

9.放入冰糖

10.放入浸泡过的乌梅

11.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焖煮40分钟

12.打开锅盖,见汤汁减少,大火收汁即可

所以,通过上面文章关于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详细介绍说明,这对于大家以后对乌梅的食用是有帮助的。有了上面的了解,以后大家才能在平时更好地食用乌梅了。虽然乌梅的功效与作用很多,但是我们大家平时没事的时候也不能吃太多,以免引起身体功能的紊乱。

新鲜生姜吃法


新鲜生姜主要是用于去腥的,用量不需要很多的,我们一般是制作鱼类或者炖汤的时候去腥就会选择生姜,而其他方面一般是很少用到生姜了。新鲜生姜我们可以用于清蒸鱼或者红烧鱼,还可以煮生姜水,生姜是是可以驱寒辟邪的,还可以调理肠胃,大家可以了解生姜的吃法有哪些。

鲜姜的食用处理方法

刷子一把,把生姜掰成小块,放进水里,用刷子刷洗,难洗的间隙轻松搞定!洗一篮子,随用随取,就不会为了每次用都要洗带泥的生姜了。(记得要淘洗一遍哦)。

鲜姜的吃法(做法)大全

一、鲜奶燕窝姜粒炒蛋白

材料:碎燕窝(干货)20克,鸡蛋清6只,生粉1茶匙,鲜奶;量杯,姜粒1/4汤匙,姜2片,葱1根。

调味料:盐1/2茶匙,糖1/3茶匙,生粉1又1/2茶匙,麻油少许。

制法:

1、碎燕窝浸水1小时,换水,用小火加入姜和葱煮5分钟,熄火后把燕窝?至软身,沥干水分。

2、鸡蛋清加生粉1茶匙搅匀,倒入温油中浸熟捞起,再用清水洗去油分,沥干水分,备用。

3、锅烧热,下姜粒爆香,再下鲜奶、燕窝和调味料一同煮滚,倒入鸡蛋清炒匀,即成。

二、姜汁鲜奶雪蛤冻

材料:湿发雪蛤膏320克,鲜奶1量杯,椰汁1罐,鱼胶粉55克,糖220克,清水2丢量杯,姜汁5汤匙,冰粒450克。

制法:

1、雪蛤膏用清水浸2~3小时,待发起后拣去杂质,洗净,以姜、葱和酒汆水,沥干水分。

2、鱼胶粉与糖拌匀,加入清水和姜汁,用小火煮滚,倒入椰汁、鲜奶和雪蛤膏拌匀,加入冰粒,不停搅拌直至冰粒完全溶解,分注入碗内,置于冰柜中至凝结即成。

三、姜葱炒蟹

材料:蟹1只(约500克)葱80克,切碎姜40克,切丝蒜2-3瓣,切碎红辣椒适量,切碎生粉2汤匙,蚝油酱:蚝油1汤匙溶解于2汤匙水中,芡汁:生粉1汤匙,鸡粉2茶匙。

制法:

1、将蟹裹上一层生粉。

2、将蟹煎至金黄。

3、加入葱花,姜丝和蒜末,煸香。

4、将蟹加入炒透。

5、最后加入芡汁勾芡。

哪些人不能吃鲜姜、鲜姜的注意事项

1、哪些人不能吃鲜姜

生姜性辛温,不宜一次食入过多,痛肿疮疖、目赤内热、便秘、痔疮患者不宜食用。烂姜中含有黄樟素,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发肝癌、食道癌等,也不宜食用。痔疮患者不宜食用。

阴虚体质的人。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内热较重者。如患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姜。如果是热性病症,食用生姜时一定要配伍寒凉药物中和生姜的热性。

肝炎病人。因为常吃姜会引起肝。肝火旺。想要克制吃姜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时选择一些可舒肝、理气的食物,比如用山楂、菊花泡泡茶喝,这样就可以消除生姜引起的燥热而不伤身体。

2、鲜姜的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适宜伤风感冒、寒性痛经、晕车晕船者食用。

阴虚内热及邪热亢盛者可少食用。

体质偏寒的人可以大量食用。

3、鲜姜的食用禁忌

古人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姜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胃,促进消化,还有抗菌作用。早上吃一点姜,对健康有利。但晚上吃,因为姜本来属热,会让人上火,劳命伤身,所以不宜吃。

腐烂生姜产生毒素可致癌,有的人认为“烂姜不烂味”,这种想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也很危险,因为腐烂的生姜会产生毒素,严重时会导致肝癌和食道癌的发生。虽然夏吃姜对人体有益,但也应适度,因为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口干、烦渴、咽痛、汗多,而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不宜多吃,只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

党参的吃法大全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人们对人参的追求非常的重要。参分为很多种,西洋参,红参,还有常见的党参。党参是最常见的价格,也是比较实惠的,很受人欢迎,而且一般人也可以承担。针对补脾健胃,补血补气,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着很强大的功效。关于党参的吃法有哪些?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党参黄芪炖鸡汤

材料;党参,母鸡,黄芪,红枣,葱姜蒜,味精,食盐,料酒。

母鸡放入锅中,煮沸后去掉血水,将红枣洗干净,把果肉切开。

鸡肉放入准备好的锅中,加少量清水,将准备好的配料全部放进蒸笼中,用高火炖煮,一直到肉质变得酥烂为止,取出以后趁热食用,建议不要直接喝,以免会影响口感。所以在平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调理。

党参红枣鸡汤

材料;肌肉,米酒,葱姜蒜,食用盐,党参。

鸡肉洗干净后用过放点热水中焯熟,把里面的血渍全部都清洗出来。最好是用电饭锅或是瓦煲,炖出来的鸡汤会更加美味。食材直接放入瓦煲中,但是一定要注意盐不能提前放,会破坏里面的养分。锅中加入水后盖上锅盖,等锅冒热气后再加入食用盐,搅拌均匀,盖锅焖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党参的正确吃法是什么?


党参就是大家常说的防风党参,是一种很珍贵的草药,也是中国非常传统的补益药,只要掌握正确吃法,单身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能够增强人的造血功能,还具有降血压、扩张血管的功效,其功能非常强大,下面介绍正确的吃法。

一、党参枸杞鸡肉汤

【制作】:党参30克,枸杞子30克,圆肉20克,鸡肉150克

【适合】:主要治疗牙周病气血不足型:牙龈色淡白萎缩,压根宣露,齿松动,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二、党参杞子猪肝粥

【制作】:党参20克,杞子30克,猪肝50克,粳米60克

【适合】:主要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肝肾两亏: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腿酸软、舌质嫩红、苔少,脉细数、

三、党参北杏煲猪肺

【原料】:猪肺200克,党参20克,北杏仁10克。

【做法】:煲汤,调味饮汤食猪肺

【适合】:主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脾气虚型:咳嗽痰白而稀或泡沫,自汗、气短、纳减、便溏、神疲乏力、声低懒言,每遇风寒咳痰或喘息发作加重,舌质白,苔白,脉虚。

四、参苓粥

【用料】:党参、茯苓、生姜各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党参等三味煎水取汁,后虾米煮成粥。可加盐调味食。

【适合】:本方以党参、茯苓补脾益胃,生姜温中健胃、止呕,粳米益脾养胃。用于脾胃虚弱,少食欲呕,消瘦乏力。

五、党参田鸡汁

【制作】:田鸡2只,党参3克。

【适合】:党参味甘性平,可健脾补肺,益气补血,生津止渴。与味甘、性平的田鸡合炖,可治慢性肾炎、身体瘦弱、食欲不佳,血虚面黄,中气不足、体倦乏力等病症,但孕妇忌食,空腹忌食用。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新鲜党参的吃法》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人养生党参黄芪当归熬烫”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