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养生季节

2019-10-07 │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养生季节 三月养生保健小常识

阳春三月新茶上市 这样喝茶保健又不糟蹋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养生常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阳春三月新茶上市 这样喝茶保健又不糟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样喝茶保健又不糟蹋

春季养阳 宜喝花茶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阳气潜藏一冬,从春天开始升发,因此春夏要“养阳”。在此时节常喝些花茶不仅有助于散发冬天积聚在体内的寒气,促使人体阳气生长,还能提神醒脑,解除“春困”,振奋精神。

茉莉花茶具有理气开郁的作用,能安定精神,使人清新舒畅,消除疲劳、头痛等。同时还能帮助肠胃吸收消化,缓解胃痛。对于治疗发烧感冒、鼻塞不通、腹泻、便秘等很有帮助。

桂花茶具有温补阳气之功效,很适合脾胃功能较弱、畏寒、四肢肢冷、大便溏薄的人饮用,对十二指肠溃疡、胃寒胃疼也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还能消炎解毒、促进血液循环。

玫瑰花茶具有理气解郁、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可以通过疏肝理气来调和情绪,解除胸闷、胀痛等。其镇静、安抚、抗抑郁的功效,特别适合工作压力大的女性。

清肝化湿 绿茶甚佳

中医认为,春季养生着重于清肝、柔肝、疏肝、护肝。绿茶颇具祛毒、清肝、利胆之效。尤其是在清明、谷雨前后上市的新茶,经过一冬营养的积累,茶叶内的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充足,茶叶的香气、滋味都较好。特别适合因生活缺乏规律、接触烟酒频繁,体质湿热的人,绿茶能较好地起到以气化湿的作用。不过绿茶略偏寒性,所以在饮用时要注意酌量,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不可过量饮用,以免伤及脾胃。

品尝新茶 五点提醒

一,新茶不可急着喝。刚采摘下来不到一个月的茶叶,由于未经较长时间放置,其中的多酚类、醇类、醛类等对人有益的物质还没完全氧化,可能导致饮后肠胃不适、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此外,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含量也较高,容易使神经系统兴奋,引起四肢无力、冷汗淋漓和失眠等“醉茶”现象。

二,饭后别马上喝茶。这是因为大量的水进入正在消化食物的胃中,会冲淡消化液,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单宁酸,饭后立即喝茶,会使胃中未来得及消化的蛋白质和单宁酸结合成一种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蛋白质吸收。此外,茶叶还会妨碍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

三,勿喝浓茶、烫茶。一般来说,饮茶宜淡不宜浓。用沸水冲泡,可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迅速地浸出。某些嫩度很高的绿茶,如龙井茶,可用80℃到85℃的开水冲泡,从而使茶水香气纯正,滋味甘醇。唐院长提醒,人的食管壁很娇嫩,只能耐受50℃到60℃的食物。喝太烫的茶很容易把口腔、咽喉部和食管的上皮细胞烫伤,经常反复地烫伤容易引起上皮细胞突变,成为癌变隐患。

四,茶与药物不能同时饮用。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服用后都不要马上喝茶,更不要用茶水来送服药物,否则会影响药物的有效吸收。

五,心血管疾病患者、脾胃虚弱的人以及容易失眠者都不适宜大量喝茶。

茶叶冻冻 存得更久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韩驰介绍,由于茶叶疏松多孔、易吸潮、吸收异味,如果不是每天都喝的茶叶,而用冷冻的方法可以让茶叶更久保存。

铁罐冷冻法:将口用封口纸或胶带黏好,放置-20℃冰箱冷冻室内,这时候茶叶陈化进程基本接近停止,能保持茶叶一年以上,茶叶香气色泽如新茶。

塑料袋冷藏:用较柔软的纸把茶包装好,再置入塑料袋内把塑料袋封口,放入冰箱冷藏室,也能做到放置一年后茶仍能保持芳香如初。每天都喝的茶叶,存放时选一个双层盖的铁罐,再放入1~2小包干燥剂,然后把茶叶装入就可以。

但要注意铁罐要置于阴凉处,不能有直射阳光,或潮湿或有热源的地方,因为温度高了铁罐容易生锈,茶叶也容易加快陈化劣变的速度。

延伸阅读

喝茶的禁忌 这样喝茶易中毒


夏季喝茶是必须的,夏季炎热人很容易出汗,出汗多就需要多喝水来补充水分,以免脱水,但是很多人习惯喝茶,那么夏季喝茶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就跟小编来看下夏季喝茶的禁忌。

炎热的夏季,茶成为人们消暑的首选饮品。由于夏季炎热,人们出汗较多,大量出汗可带走大量的钾元素,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等症候,而茶叶里面的含钾量特别大,约占1.5%左右,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除此之外,每日饮茶,还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据相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益处。

需要提醒的是,世人只知酒能醉人,却不知茶也能醉人。喝完浓茶或大量茶的人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出现过敏、失眠、手足颤抖、四肢无力、想吐等症状,这其实就是醉茶了。引起此症状的罪魁祸首是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它是一种兴奋剂,摄入过多会对中枢神经造成强烈的刺激,从而导致醉茶.所以暑天饮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宜过多

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饮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如果饮茶过多,茶水积聚在肠道内,就会妨碍膈肌活动,影响正常吸收。另外,大量水分进入使容量迅速增加,加重心脏负担,会引起心肺功能异常,特别是会给心脏功能不良的年迈体弱者带来危险。一般来说,每天1~2次,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当的。

2、不宜过浓

由于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连饮几杯浓茶后,大量咖啡因被吸收入血液,就会使人头昏、头痛,感觉过敏,神经兴奋,甚至出现肌肉震颤、心律紊乱、惊厥抽搐等现象即所谓醉茶,特别是那些平时多以素食为主,少食脂肪的人,平时没有饮茶习惯的人,如果大量饮用浓茶,就更容易导致醉茶.

3、不宜空腹

因空腹胃中含有大量胃酸,茶能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另外茶是用水泡的,热天汗多,水随汗排出,排汗又带走盐分,会形成饮茶越多,汗出得越多,盐分失得越多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会使体内渗透压失衡,出现四肢乏力、心神恍惚,容易造成酸中毒。

夏三月少喝冷饮,过的健康必须从“养阳”开始


夏季昼长夜短,天气酷热又多湿,人体就会焦虑、腹泻等,为了健康过夏季,注意少食冷饮外,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来看看夏季如何养生吧!

天热:

纳凉避暑,少待空调房

夏季阳气升发旺盛。人体也要顺应自然界阳气的升发之性而舒展宣畅,吸收清新空气和补充能量,在太阳升起以后和快要落山之前,适当晒太阳。徐福平提醒,11时-4时尽量避开太阳光照,防止暴晒伤身。

夏三月少喝冷饮,过的健康必须从养阳开始

同时,不要长期呆在空调房里。他解释,阳气浮于体表,阴寒易藏于体内,特别是脾胃阳气易受损,虚寒内生,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到阴凉或空调环境避暑防热,特别是脾胃虚弱的人群不建议饮用冷饮或凉茶,建议将热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变凉再饮用,一方面更易耐渴,同时不损伤脾胃阳气,有助于运化代谢。

提醒,夏季防暑降温以自然通风为佳。经常开窗,南北对流,方便室内空气流通,洁净室内空气,最为舒适。但晚间睡眠不宜对流、吹过堂风.炎热的夏季,有时也需要空调风扇辅助降温,但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中工作,会出现空调病,如怕冷腹泻、头痛怕风、咽喉疼痛、易感冒、下肢乏力等。

因此,应注意空调的合理使用,空调温度选择一般在室温24℃-26℃,不宜与外界环境温差太大,避开空调直吹,凌晨左右温度较低时可将空调关闭。要提醒的是,使用空调机的房间,不宜长期关闭,应适当通风。

睡眠:

晚睡早起,为护养阳气

夏季日出时间早,日落时间晚,白天时间较长,夜幕时间相对短,人也尽量随着自然界的太阳升降规律休息劳作,晚睡早起,护养阳气。徐福平解释,晚睡是相对于其他季节晚睡,并不是越晚越好,早晨太阳升起前后即可起床活动或锻炼。

夏季午睡合理,也是补充体力的一种方式,夏季午后几个小时,气温燥热难耐,动则汗出疲劳,汗出散热,血液也多集中在体表,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也增加,脑血流供应减少。因此,夏季午后总是昏昏欲睡,疲倦乏力。

科学的午睡可以缓解疲劳、增强体力。午睡不主张饭后马上就睡,轻微活动15-20分钟(如散步)后再睡。以少见长,少则一刻钟,多则一小时,不能贪睡、懒睡,因为人们正常的一个睡眠周期约90-100分钟,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交替出现,若睡眠时间太长,周期转化时容易疲倦乏力,梦多不适。

午睡不仅弥补夜间睡眠的不足和消除疲劳,也能诱发对人体有益的深睡眠。提醒,对于上班族,午睡尽量卧床而眠,不要伏案或靠在沙发上睡,会造成脑部血流减少或压迫眼球而引起疲劳或肩麻手酸。再则,午睡不可贪凉纳凉,在屋檐下、楼道穿堂风处、迎空调而睡,以免睡时腠理疏松,卫气不固,感受风寒外邪而感冒。

饮食:

少喝冷饮,养阳健脾为先

春夏养阳以养阳气之生长,顺应阳气升发之势,不应过量恣食冷饮、生物而造成脾胃虚寒引起慢性胃肠病。徐福平解释,夏天暑湿夹热,气温很高,适当喝些冷饮、凉食无可厚非,但贪图一时之快,过量饮用凉茶冷饮,而不顾及脾胃之功能,造成消化功能下降,出现腹胀腹满、食欲减退,甚至腹泻,引起其他疾患,或伏病于内,得不偿失。

夏三月少喝冷饮,过的健康必须从养阳开始

故《食饮以宜》一书中有唯有夏月难调理,内有伏阴忌凉水,瓜桃生冷忌少餐,免致秋来生疟痢之告诫。

所以,女性经期更应注意少食寒凉、冷饮、冰镇食品。特别是脾胃虚寒、阳虚怕冷的人群,适当吃韭菜、芥菜、葱、姜、辣椒、蛋类、荔枝、桂圆、大枣等,以养阳的食物达到冬病夏养。

提醒,若属于阳盛体热之人,则不宜过用温热之品,宜选用西瓜、西红柿、黄瓜、豆制品、绿茶、绿豆汤等清解暑热。长夏湿邪为主,也可多饮食健脾化湿的食物或药膳,如山药、茯苓、白术、白扁豆、莲子、芡实、薏米、陈皮等,以增强脾胃运化水湿之功。

夏季脾虚湿盛,运化能力减退,过多肥甘厚腻之品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助湿生痰化火才对。他解释,根据五行学说,苦味应夏,夏天心火易亢,可用苦味泻降心火,同时苦亦可燥湿健脾运化,如素有菜中君子美称的苦瓜,能调和五味,醒脑提神。绿豆粥、淮山薏米粥、苦瓜、荷叶汤、酸梅汤等在夏季都是不错的健脾化湿升阳之品。

春风三月,一年健康的宝贵经验,看你来不来拿!


春天阳气生发、大地回春,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注意保养身体才是关键,如何保养就靠经验了,接下来就看看春季养生经验了,赶紧看过来!

1、养阳气

何谓阳气? 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火力,也就是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

若火力不足,就会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春季保养人体阳气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点是要捂,即俗话中的春捂秋冻,衣着方面不要顿减,体弱之人要注意背部保暖。为了保养阳气,还可多吃韭菜。

韭菜虽然四季常青,终年供人食用,但却以春季多吃最好。

春风三月,一年健康的宝贵经验,看你来不来拿!

2、重养肝

中医学认为,肝脏在五行中对应木,春季为草木繁荣的季节,故春季主肝。

保养肝脏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肝病及高血压病的患者,尤其是精神病类的患者,在春天要按时服药,保持心态健康、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

3、防哮喘

春季是是花季,花粉过敏,轻者会出现眼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症状、严重者可诱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喉头水肿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等过敏病症。

因此,对于那些花粉过敏的人,要注意尽量少去、不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如果去的话一定要记得带上药。

4、勤锻炼

春天里,人们常会出现春困,表现为精神不振、困乏嗜睡,可以通过运动来予以消除,绝不能贪睡,因为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睡会造成新陈代谢迟缓,气血循环不畅,筋骨僵硬、脂肪积聚,吸收与运载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体质虚弱,疾病发生。

《黄帝内经》里还指出: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意谓春天人们应当晚睡早起,披散着头发、舒展着形体,在庭院中信步漫行,可使智慧、灵感生发不息。

保暖、不劳累、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勤锻炼身体、避免过敏原,以上这些都是古人春天养生的宝贵经验,很值得现代人去认真执行。

在春季水果中,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推荐樱桃。樱桃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它果实肉厚、味美多汁、营养丰富,铁含量尤为突出,超过柑橘、梨和苹果20倍以上。

春天草莓可以健脾开胃、补中益气。而且春天上市的草莓也是不错的选择,草莓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鞣花酸,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多晒太阳补钙

春分过后,日照时间渐渐变长。当大地脱去冬天寒冷的外衣,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柔和。此时,我们应该尽情享受阳光带来的健康益处。民间素来有学会晒太阳,胜过吃补药的说法。

的确,阳光能促进维生素D生成,有利于钙的吸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是免费的天然消毒剂,能杀死多种病原体;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发现,多晒太阳能增强记忆力,可以帮人们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让人不容易抑郁。

但是晒太阳也要讲究方法,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是晒太阳最好的时间,此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又能避免伤害皮肤;太阳晒头顶,能充分促进钙质的吸收。

多晒手、脚、腿,能让手、脚的骨骼更健壮;晒后背,能驱除脾胃里的寒气,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还能疏通背部经络,对心、肺有好处。此外,最好走出家门晒太阳,不要隔着玻璃晒。

赏花踏青来减压

风和日丽、春暖花开,最适合与家人、朋友一起去赏花踏青,游山玩水。当你远离城市的喧嚣、工作的压力,心中的紧张和焦虑得以释放,心灵得以修复。

研究发现,春天进行户外活动还能提高心肺功能、降血压。日本有关学者从2008年开始研究这类问题并得出结论:在树木旺盛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可以有效对抗身体炎症,治病防病,甚至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安全,最好结伴而行,有慢性病的人和老人进行爬山、骑车等活动时应量力而行,过敏体质的人要做好防护措施。

此外,出行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带上止泻药、创可贴、常用慢病治疗药物等应急药品。

秋三月,养生“三步走”,为冬季健康打好基础,一年少生病!


物质是健康的基础,精神是健康的支柱,运动是健康源泉,科学是健康的法宝!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对养生颇有心得的人。如何避免走入有关养生常识方面的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秋三月,养生“三步走”,为冬季健康打好基础,一年少生病!”,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一层棉!

暑去寒来,秋风送爽,湛蓝高远的天空,略带凉意的微风,是否已经感受到秋的脚步在靠近?

秋天,阳气开始“收敛”,潜藏于内,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人会有秋燥、秋乏、秋愁等表现。

秋天,养生也要顺应天时,不同阶段对养生的要求不同。

秋三月,养生“三步走”,为冬季健康打好基础,一年少生病!

《黄帝内经·素问》讲:“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收敛神气,使肺气清,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是指农历的七月、八月和九月,这三个月的养生重点也略有不同。

秋三月,养生要“三步走”

第一步:初秋,防暑、调脾胃、解秋乏

时间: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

此时,养生重点,是要防暑保脾胃。

1、防暑,泡点紫苏水喝

初秋时节,暑热仍未完全退去,素有“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之称。

白天的气温还是炎热的,此时,要注意解暑降温、预防中暑。

并且,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处事不躁,以防暑热伤心。

初秋时节,防暑降温,可以用紫苏叶泡水,代茶饮。

紫苏叶,有很强的发汗能力,在初秋时节,用其泡水,可解暑降温、防热、祛湿、开胃,更可以预防感冒。

2、调脾胃,煮点粥

初秋时节,雨水较多,湿气偏盛,湿邪最易伤脾,此时,要注意保护脾胃。

并且,经过了一个“苦夏”,人体的脾胃难免有些虚弱,秋季进补之前,应该先调理脾胃,再进补,可事半功倍。

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

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

所以,初秋时节,煮点粥,可调养脾胃。

3、解秋乏,早睡早起,深呼吸

经过了“苦夏”,很多人,一入秋,便会出现昏昏沉沉、睡不醒、浑身疲倦等现象,这是典型的“秋乏”。

应对“秋乏”,首先要注意起居,做到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午休时,可以小睡15-30分钟的午觉,有助于缓解疲劳状态。

早起后,可以练习深呼吸,打开阳台上的窗户,用力的吸收外界清新的空气,把身体中,堆积一个晚上的浊气,用力的呼出体外,将会更加有利于维持好自己的精力。

第二步:仲秋,防燥、补肺气、常秋冻

时间: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1、防燥,多喝茶

仲秋时节,草木逐渐干枯萎黄,人体也表现为“津干液燥”,如:口鼻咽喉发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

此时,养生重点,要注意防燥。

防秋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多喝茶水。

可以自己动手,用人参、百合、地节、蒲公英根、苦荞,做成人参地节茶,每日泡水喝,可滋阴润燥,清热去火,安神助眠。

人参,滋阴补生,扶正固本,含有人参皂甘,强心气、补肺气。

百合,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养心安神,增强抵抗力。

地节,味甘多脂,滋阴润肺,生津止渴,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并且,地节中所含的维生素A,对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有不错的作用。

苦荞,清热降火、消食化滞、凉血消肿、降压、改善微循环,助力身体健康。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炎去火,性质微寒,可改善人参滋补容易上火的问题。

五种搭配在一起, 滋阴润燥,养心安神,是秋季对抗秋燥不错的饮品。

2、补肺气,练“呬字诀”

燥邪易伤肺,仲秋时节,一定要注意保护肺部,“呬”字诀,通过练习呼吸吐纳,来收敛肺气,增强和改善肺气。

“呬字诀”,为六字诀其中之一。

“呬”字诀,与肺相应。口吐“呬”字,具有泄出肺之浊气、调理肺脏功能的作用。

秋季练习“呬字诀”,有润肺、养肺、增补肺气之效,对于各种肺部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呬,读(si)。

口型:开唇叩齿,舌微顶下齿后。

呼气,念呬字,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

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

3、常秋冻,有“原则”

仲秋时节,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正是“秋冻”的好时机。

此时,青壮年,及身体健康的老人和小孩,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为越冬打好基础。

不过,“秋冻”也有原则,需要注意,身体的几个部位,不宜“秋冻”,需警惕。

脖子不宜“秋冻”,受凉后,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肚脐不宜“秋冻”,肚脐比较薄弱,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易受寒邪侵袭,危害健康。

双脚不宜“秋冻”,寒从脚下起,脚部寒,则全身寒,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便乘虚而入。

所以,秋冻有“原则”,切莫忽视。

第三步:晚秋,避风寒、控情绪、打“底补”

时间: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1、避风寒,及时添衣

晚秋时节,天气开始转寒,不时有寒流侵袭,此时,须及时添衣,避风寒,不再适宜“秋冻”。

寒邪易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及时保暖,以防疾病发作。

2、控情绪,喝花草茶

晚秋时节,一派萧条之景,很容易导致人情绪低落,出现“悲秋”“伤秋”子情。

此时,要注意调控情绪,调养精神,做到内心宁静舒畅,切忌悲观伤感。

多参加户外活动,或登高远足,或水中泛舟,或养花垂钓,使秋愁在愉悦之中悄然而去。

若实在没办法排解的话,也可以喝点花草茶,帮助调肝、养阴、疏肝、解郁。

可以用玫瑰花,搭配蒲公英,做成蒲公英玫瑰茶,泡水喝,可以很好的疏肝解郁,调节心情。

肝主疏泄,肝脏健康,则有利于改善心情,蒲公英入肝经,可保肝护肝,有助于肝脏健康。

玫瑰花,药性温和,能够理气活血、舒肝胆之郁气,镇静、安抚、抗忧郁。

二者搭配在一起,疏肝解郁,调节改善心情,有不错的效果。

3、打“底补”,重食疗

深秋时节,气候逐渐变得寒冷,气温下降,正是打“底补”的最佳时期。

此时,打“抵补”,调整好脾胃,为冬季进补打好基础。

作为底补,芡实是最好食选,可用芡实、红枣、薏苡仁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瘦猪肉、牛肉、鸡肉等食用,即能达此目的。

山药和藕的效果也不错,同样可以用来炖肉引补。

选用一些性质平和的食物,对脾胃进行调整,如:百合银耳羹、薏仁山药粥、桂圆汤、红枣炖肘子等。

经过底补,脾胃健运,入冬即可放心进补,以此抵御严寒。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喝茶禁忌 这样喝茶会毁掉你的健康


茶一直是我们在茶余饭后少不了的一种饮品,很多人是非常喜欢喝茶的,其实喝茶对于我们的身体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喝茶的时候我们也是需要注意一些禁忌的,相信很多的朋友应该是不知道的,那么你们知道在喝茶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禁忌呢?并且在喝茶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喝茶禁忌

1、过量喝茶

喝茶对于我们的身体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但是过量的喝茶对于我们的身体伤害是比较大的,茶含有氟过量饮茶会损害肾脏。因为肾脏是氟的主要排泄器官,当机体摄入过量氟超过肾的排泄能力时,导致氟在体内蓄积,肾脏含氟量明显增多。实验表明,滞留肾脏过量的氟能引起动物肾脏皮质与髓质肾小管损害。

2、空腹喝茶

很多人会习惯在空腹的时候喝茶,其实在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碱,对人体有很大的刺激和振奋作用,从而会加速心率导致心慌,而且促进肾排尿,加重肾的负担,严重的情况下会伤害肾功能,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切记不要空腹喝茶。

3、喝过浓的茶

过浓的茶叶对于我们的身体也是会有一定的伤害的,茶叶中富含草酸,常喝浓茶可导致高草酸尿,在尿路中易形成草酸钙结石,从而引起肾结石。而且喝过浓的茶,会使肾脏排尿频繁,而加重肾的负担从而伤肾。所以,日常喝茶还是喝淡茶比较好。

4、边喝茶边喝酒

有人认为,酒后喝浓茶,有“醒酒”作用,这是一种误解。单独喝茶是不会伤肾的,但如果你有边喝酒边喝茶,或者用浓茶醒酒,那就有可能伤肾了。

因为酒精进入肝脏后,通过酶的作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经肾脏排出体外。而茶碱有利尿作用,茶中含有的茶碱,它会使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而乙醛对肾脏有很大的损害作用,危害肾脏健康。

喝茶注意事项

1、茶和白糖

茶叶味苦性寒,人们饮茶的目的就是借助茶叶的苦味刺激消化腺,促使消化液分泌,以增强消化机能。再就是利用茶的寒凉之性,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如茶中加糖,就会抑制这种功能。但古籍中也有茶叶配白糖疗疾的偏方,作为食疗可以,若平时饮茶则不宜配糖。

2、茶与鸡蛋

茶水煮鸡蛋,茶的浓度很高,浓茶中含有较多的单宁酸,单宁酸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

3、茶与酒

不少人酒后都爱饮茶,想达到润燥解酒、消积化食、通调水道的功效,但这对肾脏是不利的。

因为酒后饮茶,茶碱产生利尿作用,这时酒精转化的乙醛尚未完全分解,即因茶碱的利尿作用而进入肾脏,乙醛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从而易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于是肾寒、阳痿、小便频浊,睾丸坠痛等症状接通而至。

通常听别人说隔夜菜不能吃,会致癌。这个说法可不可信呢?今天小编就“隔夜菜能吃吗?”这个话题展开聊一聊。同志们既然质疑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不妨猜猜隔夜菜有什么危害?

隔夜菜能吃吗

隔夜菜有什么危害

为什么会说隔夜菜不能吃呢或者隔夜菜会致癌?隔夜菜并不是放了一夜就叫隔夜菜,通常超过8小时以上的菜里面会产生有毒的成分。这是因为化学物质的反应而产生的亚硝酸。以下隔夜食物不能吃:

1、绿叶菜隔夜最危险

绿色蔬菜隔夜是最危险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绿叶子的蔬菜硝酸盐成分很高。时间长了,加上二次污染所产生的亚硝酸。长期食用亚硝酸的成分容易致癌的。

2、隔夜海鲜损肝肾

螃蟹、鱼类、虾类等海鲜,隔夜后会产生蛋白质降解物,损伤肝、肾功能。如果实在买多了,可以把生海鲜用保鲜袋或保鲜盒装好,放入冰箱冷冻,下次再烹调。

3、久放鸡蛋很危险

这里的鸡蛋是指荷包蛋,大家都知道荷包蛋的煎制过程。如果长时间摆放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细菌。所以,吃这种类型的食物尽量当场吃完或者做的少些。

4、银耳蘑菇要当心

银耳蘑菇是我们都喜欢吃的东西,不少人会用银耳熬汤,那么,不管是野生的银耳也好,还是人工栽培的,都会残留亚硝酸盐,那么,如果您做的汤放置的时间太久的话,那就只能可惜了,必须要倒掉,否则就会影响健康哦!

5、隔夜银耳

银耳汤是一种高级营养补品,但一过夜,营养成分就会减少并产生有害成分。因为不论是室内栽培的银耳还是椴木野外栽培的银耳都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类,经煮熟后如放的时间比较久,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盐会还原成亚硝酸盐。

6、隔夜茶

隔夜茶也是不能喝的,经过一夜的时间,茶里面的维生素含量早就没有了,而且茶里面的蛋白质、糖分都变成了细菌霉菌等有毒物质。所以隔夜茶千万不能喝。

7、隔夜汤

广东人喜欢煲汤,喝不完的汤放入冰箱里,第二天煮滚了再喝。这种隔夜汤对身体好吗?最好的保存方法是汤底不要放盐之类的调味料,煮好汤用干净的勺子勺出当天要喝的,喝不完的,最好是用瓦锅存放在冰箱里。

4、茶与羊肉

虽然时常吃一些羊肉对身体大有稗益,但在吃羊肉喝茶时,羊肉中丰富的蛋白质能同茶叶中的鞣酸“联姻”,生成一种叫探酸蛋白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对肠道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容易发生便秘。

所以,不宜边吃羊肉边喝茶。吃完羊肉后也不宜马上喝茶,应等2—3小时再饮茶。

5.茶与药

茶叶中的鞣酸可与某些药物(如硫酸亚铁片、构檬酸铁铵、黄连素等)起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影响药物吸收。

如果用茶水服用镇静药(如苯巴比妥、安定等),则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等兴奋剂就会使药物的镇静作用抵消或减弱。

因为药物种类很多,不容易掌握,所以一律用温水送服,有益无害。

6、吃狗肉后忌喝茶

狗肉中富含蛋白质,而茶叶中鞣酸较多,如食狗肉后立即饮茶,会使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为鞣酸蛋白。这种物质有收敛作用,能减弱肠蠕动,产生便秘,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滞肠内被动吸收,而不利于健康,所以,吃狗肉后忌喝茶。

哪些人不能喝茶

1、醉酒者慎饮茶

茶叶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醉酒后喝浓茶会加重心脏负担。

2、贫血患者忌饮茶

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铁结合成不溶性的终合物,使体内得不到足够铁的来源,故贫血患者不宜饮茶。

3、尿结石患者忌饮茶

尿路结石通常是草酸钙结石,由于茶含有草酸,会随尿液排泄的钙质而形成结石,若尿结石患者再大量饮茶,会加重病情。

4、发烧忌喝茶

茶叶中咖啡碱不但能使人体体温升高,而且还会降低药效。

5、肝脏病人忌饮茶

茶叶中的咖啡碱等物质绝大部分经肝脏代谢,若肝脏有病,饮茶过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就会有损于肝脏组织。

6、神经衰弱慎饮茶

茶叶中的咖啡碱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神经衰弱饮浓茶,尤其是下午和晚上,就会引起失眠,加重病情,可以在白天的上午及午后各饮一次茶,在上午不妨饮花茶,午后饮绿茶,晚上不饮茶。这样,患者会白天精神振奋,夜间静气舒心,可以早点入睡。

7、儿童不宜喝浓茶

因为茶叶浓度大时,茶多酚的含量太多,易与食物中的铁发生作用,不利于铁的吸收,易引起儿童的缺铁性贫血。儿童可以适量喝一些淡茶(为成人喝的茶浓度的三分之一)。对于学龄前儿童可以喝一些粗茶,因粗茶中茶多酚含量较低。

8、冠心病患者谨慎喝茶

对于心率过快、早搏或心房纤颤的冠心病者,因茶中的咖啡碱、茶碱都是兴奋剂,能增强心脏的机能,大量喝浓茶会使心跳加快,往往会导致其发病或加重病情,因此这类人只能喝一些淡茶;与此相反,心率一般在60次/分钟以下的患者,应该多喝一些茶,不仅无害,反而能提高心率,有配合药物治疗的作用。

总结:在喝茶的时候我们也是需要注意一定的禁忌的,相信大家在通过文章的阅读已经知道了应该注意哪些禁忌和事项,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多加注意,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从而危害自己的健康。

秋三月,养生“三步走”,为孩子冬季健康打好基础,一年少生病!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如何在养生常识方面行稳致远呢?下面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三月,养生“三步走”,为孩子冬季健康打好基础,一年少生病!”,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就可以每天获取专业的儿童、女性相关知识!妈咪小孩——一个专注于女性健康、儿童成长的小小自媒体

暑去寒来,秋风送爽,湛蓝高远的天空,略带凉意的微风,是否已经感受到秋的脚步在靠近?

秋天,阳气开始“收敛”,潜藏于内,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人会有秋燥、秋乏、秋愁等表现。

秋天,养生也要顺应天时,不同阶段对养生的要求不同。

秋三月,养生“三步走”,为冬季健康打好基础,一年少生病!

《黄帝内经·素问》讲:“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收敛神气,使肺气清,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是指农历的七月、八月和九月,这三个月的养生重点也略有不同。

秋三月,养生要“三步走”

第一步:初秋,防暑、调脾胃、解秋乏

时间: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

此时,养生重点,是要防暑保脾胃。

1、防暑,泡点紫苏水喝

初秋时节,暑热仍未完全退去,素有“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之称。

白天的气温还是炎热的,此时,要注意解暑降温、预防中暑。

并且,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处事不躁,以防暑热伤心。

初秋时节,防暑降温,可以用紫苏叶泡水,代茶饮。

紫苏叶,有很强的发汗能力,在初秋时节,用其泡水,可解暑降温、防热、祛湿、开胃,更可以预防感冒。

2、调脾胃,煮点粥

初秋时节,雨水较多,湿气偏盛,湿邪最易伤脾,此时,要注意保护脾胃。

并且,经过了一个“苦夏”,人体的脾胃难免有些虚弱,秋季进补之前,应该先调理脾胃,再进补,可事半功倍。

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

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

所以,初秋时节,煮点粥,可调养脾胃。

3、解秋乏,早睡早起,深呼吸

经过了“苦夏”,很多人,一入秋,便会出现昏昏沉沉、睡不醒、浑身疲倦等现象,这是典型的“秋乏”。

应对“秋乏”,首先要注意起居,做到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午休时,可以小睡15-30分钟的午觉,有助于缓解疲劳状态。

早起后,可以练习深呼吸,打开阳台上的窗户,用力的吸收外界清新的空气,把身体中,堆积一个晚上的浊气,用力的呼出体外,将会更加有利于维持好自己的精力。

第二步:仲秋,防燥、补肺气、常秋冻

时间: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1、防燥,多喝茶

仲秋时节,草木逐渐干枯萎黄,人体也表现为“津干液燥”,如:口鼻咽喉发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

此时,养生重点,要注意防燥。

防秋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多喝茶水。

可以自己动手,用人参、百合、地节、蒲公英根、苦荞,做成人参地节茶,每日泡水喝,可滋阴润燥,清热去火,安神助眠。

人参,滋阴补生,扶正固本,含有人参皂甘,强心气、补肺气。

百合,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养心安神,增强抵抗力。

地节,味甘多脂,滋阴润肺,生津止渴,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并且,地节中所含的维生素A,对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有不错的作用。

苦荞,清热降火、消食化滞、凉血消肿、降压、改善微循环,助力身体健康。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炎去火,性质微寒,可改善人参滋补容易上火的问题。

五种搭配在一起, 滋阴润燥,养心安神,是秋季对抗秋燥不错的饮品。

2、补肺气,练“呬字诀”

燥邪易伤肺,仲秋时节,一定要注意保护肺部,“呬”字诀,通过练习呼吸吐纳,来收敛肺气,增强和改善肺气。

“呬字诀”,为六字诀其中之一。

“呬”字诀,与肺相应。口吐“呬”字,具有泄出肺之浊气、调理肺脏功能的作用。

秋季练习“呬字诀”,有润肺、养肺、增补肺气之效,对于各种肺部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呬,读(si)。

口型:开唇叩齿,舌微顶下齿后。

呼气,念呬字,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

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

3、常秋冻,有“原则”

仲秋时节,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正是“秋冻”的好时机。

此时,青壮年,及身体健康的老人和小孩,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为越冬打好基础。

不过,“秋冻”也有原则,需要注意,身体的几个部位,不宜“秋冻”,需警惕。

脖子不宜“秋冻”,受凉后,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肚脐不宜“秋冻”,肚脐比较薄弱,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易受寒邪侵袭,危害健康。

双脚不宜“秋冻”,寒从脚下起,脚部寒,则全身寒,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便乘虚而入。

所以,秋冻有“原则”,切莫忽视。

第三步:晚秋,避风寒

时间: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避风寒,及时添衣

晚秋时节,天气开始转寒,不时有寒流侵袭,此时,须及时添衣,避风寒,不再适宜“秋冻”。

寒邪易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及时保暖,以防疾病发作。

欢迎喜欢儿童成长、女性健康的朋友们在下面评论区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共同探讨,如果您觉得有收获,还望多多点赞、转发或关注,予以小编最大的支持!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2养生常识频道《阳春三月新茶上市 这样喝茶保健又不糟蹋》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养生季节”专题供您欣赏!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