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冬季养生茶

2019-10-08 │ 如何制作冬季养生茶 秋天饮食养生炒韭黄

清炒芥蓝如何制作?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有效的饮食养生是如何实现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清炒芥蓝如何制作?》,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昙花只是一种花但它也可以作为一种食材进行烹饪,同样,芥蓝也只是普普通通的花叶,但是它却也是一种食材,且其作为一道菜品所具有的功能也是让人不容小觑的。让人惊异的是它不仅对于中暑起到了一种预防作用, 对于高血脂也是一种食疗菜谱。满盘的绿色看着令人赏心悦目,其味道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了。那么该如何做呢?

(制作材料)

主料:芥蓝300克

辅料:辣椒(红,尖)25克

调料:大蒜(白皮)8克,盐3克

(做法)

1、芥兰放到水中烫一下;

2、大蒜去皮洗净切片;

3、锅内放油,烧热,爆香蒜片,放入芥兰、盐用大火快炒即可。

芥蓝的食疗效用以及注意事项:

芥蓝,又名:白花芥蓝、绿叶甘蓝、芥兰(广东)、芥蓝菜、盖菜,为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是中国的特产蔬菜之一。芥蓝的菜苔柔嫩、鲜脆、清甜、味鲜美,以肥嫩的花薹和嫩叶供食用,每100克芥蓝新鲜菜苔含水分92~93克,维生素C51.3~68.8毫克,还有相当多的矿物质,是甘蓝类蔬菜中营养比较丰富的一种蔬菜,可炒食、汤食,或作配菜。芥蓝含有纤维素、糖类等。其味甘,性辛,具备利水化痰、解毒祛风、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等功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过久食芥蓝则有耗人真气的副作用,会抑制性激素的分泌。

明白了清炒芥蓝的做法的同时相信大家也了解了芥蓝的食疗效用吧,在知道了这些之后是不是对于这道菜有点动心了?这么一道普普通通的菜居然蕴含着如此巨大的能量,赶紧做一道端上餐桌成为你的餐谱之一吧。

扩展阅读

芥蓝炒牛肉


蔬菜是很常见的,蔬菜含有的维生素比较多,而且蔬菜含有的脂肪少,因此多吃蔬菜,也不会造成肥胖,很多人在减肥的时候,都是会以蔬菜为主,那蔬菜中芥蓝是很人喜爱的,这样的食材在制作上,有着很多不错的方法,芥蓝炒牛肉是很人喜爱吃的,这样佳肴制作如何呢?

很多人对芥蓝炒牛肉做法并不是很清楚,这样佳肴制作上并不是很复杂,不过在制作时候,也是先对它的制作流程进行认识,这样制作的时候,才能够知道该选择什么样食材。

芥蓝炒牛肉:

材料

主料:牛里脊肉100克,芥兰200克

调料:鸡蛋清1个,盐,酱油,白糖,味精,料酒,胡椒粉,葱花,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

1、将牛肉切成厚片,拍松拍薄盛入碗中,加入鸡蛋清、少许料酒、味精、胡椒粉、盐和水淀粉拌匀腌制;将芥兰放沸水中烫熟捞出,盛入盘中。

2、锅置火上放油烧至五成热时,下葱花,煸出香味,将肉片放入翻炒至变色,加入酱油、白糖、料酒、盐炒熟牛肉,用水淀粉勾芡,出锅倒在芥兰上即可。

牛肉的营养价值:

1. 牛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该季节的补益佳品;

2. 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3. 水牛肉能安胎补神,黄牛肉能安中益气、健脾养胃、强筋壮骨。

以上就是对芥蓝炒牛肉做法详细介绍,按照以上方法制作芥蓝炒牛肉是不错之选,常吃这类佳肴对人体健康也是没有任何损害的,牛肉含有的蛋白质丰富,而且热量也是比较低的,所以不用担心吃多会不会发胖,同时这类佳肴是减肥时候很好选择。

如何挑选芥蓝


我们都知道如果食物不新鲜了就会影响到营养价值和口感,所以平时我们在购买食物的时候都会仔细的选择,下面一起了解下什么样的芥蓝好。

挑选芥蓝不要选茎太粗的,否则容易老。另外最好挑节间较疏,苔叶细嫩浓绿,无黄叶的。叶用芥菜要选择叶片完整,没有枯黄及开花现象者为佳。若是包心芥菜,则需注意叶柄没有软化现象,叶柄越肥厚越好。

因为芥兰的梗本来就比较粗,所以我会尽量挑选梗比较细的芥兰,肯定口感会比较嫩,而且也更好入味一点。芥蓝越嫩就越脆,也就越好吃。带花苞、实心、茎表皮较薄的芥蓝为上品。如果芥蓝顶部的花已经盛开,说明该植株已经变老。

我们都知道只有保证饮食的质量才能让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所以在挑选食物的时候也要多注意一些细节,尽量挑选食材新鲜和营养丰富的食物,所以喜欢吃芥蓝的朋友可以按照上文所说的什么样的芥蓝好的介绍去购买。

芥蓝怎么炒好吃


芥蓝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材,不过不少人对它都还比较陌生。从医药价值角度来说,芥蓝含有金鸡纳霜及大量膳食纤维,可以起到抑制人体过度兴奋的作用,此外,它还具有消暑、化痰、除热、解乏、明目等功效,而且常吃还能有效预防心脏病的发生。那么,家里买来芥蓝后要怎么炒才好吃呢?

一、芥蓝怎么炒好吃

芥蓝牛肉的做法

食材:牛里脊200克、芥蓝一把、葱3克、姜3克、蒜3克、色拉油适量、食盐3克、生抽30毫升、水淀粉30毫升、白糖5克。

步骤:

1.芥蓝摘段后划十字花刀,洗净后略为泡水;牛里脊肉切成片,加少量生抽、料酒、淀粉、白胡椒粉、姜丝和油腌制半小时。

2.姜蓉加料酒和糖调制成酱汁酒待用,锅内下少量油,倒入芥蓝翻炒片刻后倒入姜汁酒继续翻炒至熟,加少许盐调味后捞起。

3.另起一锅,倒入比平时炒菜稍多一些的油,待油开始冒烟时倒入牛肉均匀摊开,加盖焖一下,打开锅盖将牛肉翻一下,再继续加盖焖约一两分钟,看肉片全变色后倒入芥蓝翻炒均匀即可上碟。

二、芥蓝的百科知识

1.芥蓝的营养价值

芥蓝菜含丰富的维生素A、C、钙、蛋白质、脂肪和植物醣类。芥蓝中含有有机碱,这使它带有一定的苦味,能刺激人的味觉神经,增进食欲。

2.芥蓝的食用效果

秋天很容易出现视力下降、眼睛干涩、呼吸道感染等问题,多吃芥蓝能很好地预防秋燥和感冒;芥蓝中含有丰富的硫代葡萄糖苷,它的降解产物叫萝卜硫素,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蔬菜中最强有力的抗癌成分。经常食用还能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预防心脏病。

3。芥蓝的食用禁忌

阳痿患者忌食。吃芥蓝的前提是要适量,数量不应太多,次数也不应太频繁。因为中医认为,芥蓝有耗人真气的副作用。久食芥蓝,会抑制性激素分泌。中医典籍《本草求原》就曾记载,芥蓝“甘辛、冷,耗气损血”。

4.芥蓝烹饪小技巧

芥蓝的花苔和嫩叶脆嫩,清淡爽脆,以炒食最佳,如芥蓝炒牛肉、炒腰花。广东人炒芥蓝的特点是要放少量豉油、糖调味,起锅前加入少量料酒。芥蓝味道微带苦涩,炒前最好加少许糖和酒,能更好地中和口感。另外还可用沸水焯熟作凉拌菜。

腊肉炒芥蓝的做法


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几乎没有人经常在家做饭吃的,因为他们都很忙。而一个忙字,也毁掉了他们宝贵的健康。要知道,外面的饭菜里油盐严重超标,长期食用必得重病。而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我们务必学会自己动手做饭吃。现在,小编就来为大家说下有关腊肉炒芥蓝的做法。

2.121洗净的芥蓝沥干水分备用,把杆和叶子分开。

3.212腊肉切块。

4.锅中热油爆香蒜米。

5.把腊肉放入小火煎炒一下。

6.把芥蓝杆放入翻炒。

7.加入一小碗水焖半分钟。

8.加入适量盐调味。

9.把芥蓝叶子放入锅中翻炒。

10.炒至叶子断生熟透淋适量生抽即可。

看完上文关于腊肉炒芥蓝做法的介绍,你还想吃泡面吗?对自己好点,多学习一些技能,照顾好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地享受美食,享受人生。

清炒芥蓝怎么做?高级厨师教你方法!


芥蓝也是人们可以多吃的一种蔬菜,这种蔬菜吃起来清淡爽脆,芥蓝的最佳吃法是炒来吃,这样吃起来味道最好,同时还可以充分吸收宝贵的营养,比如可以补充纤维素、胡萝卜素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下面介绍几种制作该美式的流行方法。

一、清炒芥蓝的做法

材料:

芥蓝250克,蟹肉棒50克,大蒜3瓣,

调料:

食用油20克,料酒1/2大匙,精盐1/2小匙,

做法:

1.摘取芥蓝上的嫩叶,洗净后切段,

2.将蟹肉棒剥成丝,

3.蒜切片,

4.锅内放油,烧热,爆香蒜片,放入芥蓝用大火快炒,

5.把蟹肉丝加进去,放入料酒、盐调味即成。

二、清炒芥蓝做法步骤

材料

芥蓝,蒜头,糖,盐,葵花仔油

做法

1.芥蓝洗净,把根部的皮去掉,切成片.蒜头拍碎.

2.炒锅下油,爆香蒜头,把芥蓝放进去翻炒喷点水以免焦了.

3.这芥蓝很易熟,炒几分钟后加盐,加点糖调味即可,(喜欢加点糖而不加味精)

三、清炒芥蓝花

材料

芥蓝花300公克,蒜仁2瓣,辣椒1条,沙拉油2大匙,盐1/2小匙,米酒1大匙,水60㏄

做法

1.芥蓝花洗净沥干切小段;蒜仁、辣椒切片。

2.取一锅倒入沙拉油烧热,爆香作法1的蒜片,加入水煮开,再放入盐,最后再放入作法1的芥蓝花和辣椒,再淋上米酒快炒至熟即可。

四、玉米笋清炒芥蓝

材料

主料:芥蓝200克,玉米笋(罐装)100克,

调料:白皮大蒜5克,盐2克,江米酒8克,味精1克,香油1克,植物油30克

做法

1.芥蓝洗净,切段;

2.玉米笋洗净,切斜段;

3.大蒜去皮,切末;

4.将芥蓝、玉米笋分别用滚水加少许盐焯一下,捞出;

5.芥蓝、玉米笋入冰水中冷却,捞起沥干水分;

6.锅烧至六成热,放入30克油烧热,爆香蒜末,放入芥蓝和玉米笋翻炒;

7.加入盐、米酒和少许味精翻炒片刻,待菜炒熟,淋少许香油即可。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清炒芥蓝如何制作?》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如何制作冬季养生茶”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