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反映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节气。《二十四节气解》:寒者,露之气,先白而后寒。
寒露盛产多种水果
寒露时光照充足,是全年日照率最高的节气,寒露时的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寒露盛产的水果有梨、柿、香蕉等, 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二十四节气:寒露养生篇
寒露时,台湾苏澳沿海有适合温带的白带鱼可捕获,也适逢大闸蟹的盛产期。
寒露饮食注意事项
寒露饮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专家们估计与饮食有关的癌症约占癌症病人的35%~50%.这是国内外专家深入研究的结果,对预防癌症起重大的指导作用。研究证明:可引起癌症的饮食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人吃了一定量的发霉粮食,可以增高癌症的发病率。粮食发霉是什么样子?快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不论是原粮或是粮食的加工品,只要它含有一定量的水份,在一定的温度下,放置一些时间,在粮食里或粮食加工品里,就会有霉菌生长。以大米为例,发霉的大米表面失去光泽,呈现浅黄色或浅灰色。严重霉烂变质的大米可能成深灰色,绿色,甚至浅黑色,大米变松软,易于捏碎。发霉的粮食,可以有霉味或捂味。如果不仔细观察,或没有经验的人对轻度发霉的粮食可能看不出来。在仓库里的玉米粒如有发霉,在玉米的脱粒破口处可见颜色发暗、绿色等改变。如用发霉的棒子面(玉米粉)做成窝窝头可闻到被霉菌污染的捂味。在存放一些时间的糕饼,可能在其表面长出一些绿色、白色或黑色的斑点;在吃剩的馒头、饭菜放置数天后,在其表面可能长出灰白色、灰黑色、黄色或绿色的绒毛样的霉菌来。花生米发霉后颜色由纯白色变黄,在保管不好的粮食或存放两、三年的陈粮容易被霉菌污染。 霉菌污染粮食,危害人类是怎样发现的?
发霉的粮食或饲料有毒,可以毒死家禽,还可以使一些动物发生癌症,这个事实是在20世纪六十年代才知道的。早在1960年6月至8月,英国的东部和南部,在饲养的火鸡群中,暴发了一场严重的灾难,许多火鸡不思饮食,整天昏睡,翅膀下垂,病了一周左右后,鸡头向后伸,双腿后挺而死亡。这场灾难死亡了约十万只火鸡。用相同饲料饲养的小鸡、小鸭、小牛、猪、鱼等动物,也引起大批死亡。后来怀疑可能是从南美洲进口的动物饲料发霉的花生粉出了问题。因此,用发霉的花生粉对大白鼠进行实验,历时六个月,有的大白鼠发生了肝癌。对花生粉进一步分析,确定了其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是大批动物死亡的原因。
在同年,美国有一只运载孵育鳟鱼的轮船,运输途中,无数鳟鱼死亡。经过解剖检查,这些鱼多数死于肝癌。科学家在鱼饲料发霉的棉子粉中,分离出了黄曲霉毒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某国有数以千计的人因吃了霉菌污染的小米、小麦而死亡;日本在从外国进口的大米中,发现有冰岛青霉污染,这种被称为黄变米的大米,使许多人死亡。从黄变米中提出的黄米毒素(黄天精)诱发了实验动物的肝癌。 发霉的粮食在我国引起的危害如何?
在我国肝癌高发区的调查研究,也发现肝癌的高发与吃了被霉菌污染的粮食有关。我国广西扶绥县是肝癌高发区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当地的花生、玉米发霉现象较多,用当地发霉花生做饲料,竟可使80%的大白鼠喂养6~15个月中死于肝癌。
我国华东地区气候比较温暖潮湿,粮食如保管不好,很容易发霉。例如江苏省南通地区70~80年代调查,食用容易发霉的玉米占食用粮10%以下的地方,肝癌死亡率为12/10万人口,食用玉米占食用粮50%以上的地区,肝癌死亡率高达53/10万人口。
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县,居民的粮食被霉菌污染也较多,在20世纪50~60年代,农民习惯做一次窝窝头、玉米饼要吃好几天,把这样的食物掰开时,可以拉出粘丝,这是被霉菌严重污染的现象。用当地的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喂养大白鼠能诱发出大鼠食管和前胃的癌症。
从以上的资料可以说明,发霉的粮食、饲料可以使人类和动物发生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生也与霉菌毒素污染食物有关。而发霉粮食的急性中毒可引起人或动物在较短时间内死亡。
自古以来,就有关于食用五谷杂粮的记载,五谷杂粮含有多种营养成分,非常适合繁忙的现代人,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而它的性味归经则更是科学食用五谷杂粮的依据。
粳米
性味:甘、平。
归经:脾、胃。
功效:补中益气。
注意事项:不宜多食精制后的细粮。
糯米
性味:甘、温。
归经:脾、胃、肺。
功效:补中益气、益气固表。
注意事项:因性极柔粘,难以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粟米
性味:甘、咸、凉。
归经:肾、脾、胃。
功效:健脾和胃、补益虚损。
黍米
性味:甘、平。
归经:胃、大肠、肺、脾。
功效:益气补肺、和胃补中。
注意事项:不宜多食、久食。
高粱
性味:甘、涩、温。
归经:脾、胃。
功效:健脾和胃、渗湿止痢。
注意事项:便秘者慎用;其苗生嚼有毒。
薏苡仁
性味:甘、淡、微寒。
归经:脾、胃、肺。
功效: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清利湿热。
注意事项:汗少便秘者不宜用。
荞麦
性味:甘、凉。
归经:脾、胃、大肠。
功效:健脾除湿、消积下气。
注意事项:不宜多食,易令人昏眩;脾胃虚寒者忌用。
大麦
性味:甘、咸、凉。
归经:脾、胃。
功效:健脾消食、清热利水。
小麦
性味:甘、凉。
归经:心。
功效:养心除烦、健脾益肾、除热止渴、乳痈、烫伤。
雀麦米
性味:甘、平。
归经:肝、脾、胃。
功效:益肝和胃。
绿豆
性味:甘、凉。
归经:心、胃。
功效:清热解暑、利尿、解毒(食物中毒)。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或阳虚之人不宜服。
黄豆
性味:甘、平。
归经:脾、大肠。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
注意事项:宜高温煮烂,不宜食用过多,以碍消化而致腹胀。
黑大豆
性味:甘、平。
归经:脾、肾。
功效:补肾益阴、健脾利湿、袪风除痹、解毒。
赤小豆
性味:甘、酸、平。
归经:心、小肠。
功效:健脾利水、解毒消肿。
豌豆
性味:甘、平。
归经:脾、胃。
功效:补中益气、清热解毒。
注意事项:干豌豆不易消化,不可过食,易腹胀。
蚕豆
性味:甘、平。
归经:脾、胃。
功效:补脾益胃、清热利湿。
注意事项:不可生食;其性壅滞,多食令人腹胀;中焦虚寒者不宜食用,蚕豆过敏者忌用。
玉米
性味:甘、平。
归经:脾、胃。
功效:调中开胃、利水通淋。
注意事项:不宜单独长期服食。
芝麻
性味:甘、平。
归经:肝、肾、肺。
功效:补肝肾、润五脏、润燥滑肠。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者忌用。
月季花作为药物首载于《本草纲目》,为蔷薇科常绿灌木植物月季花的花蕾或初开放的花。具有活血调经,消肿解毒的作用。其性温,味甘。主产于江苏、山东、山西、河北、贵州等地。
月季花含挥发油,有怯痰止咳、理气止痛、抗菌消炎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子宫脱垂、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痈肿疮毒。
古代神农山下住着一户高姓人家,家有一女名叫玉兰,年方十八,花容月貌,温柔沉静,众多富家子弟前来求亲,均遭拒绝。玉兰有一老母,重病缠身,咳嗽咯血,消瘦不堪,求医用药不见疗效。玉兰爱母心切,张榜求医,允能医好母病者,以身相许。有青年名长春,揭榜献方,玉兰之母服药后,身体果然康复。玉兰不食其言,遂与长春结为百年之好。洞房花烛夜,玉兰询问此为何方,长春答曰:“此乃祖传秘方,药名叫月季。”故人们亦称月季花为“长春花”。宋代文豪苏东坡曾咏诵此花:“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牡丹最贵唯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1)红薯:性平,味甘,具有补巾和血、益气生津、健脾胃、通便秘的功效,适用于习惯性便秘、面色萎黄、肌肉松软、四肢浮肿、月经不调、小儿疳积、遗精等症。红薯的家常吃法以蒸、煮、熬粥为多。老人吃红薯以熬粥为宜。
(2)粟米:性凉,味甘咸,陈久者苦、寒,具有滋养肾气、和中健脾、下气除热止泻的功效,适用于便秘、反胃、呕吐、腹泻、口渴等症。粟米是产妇及老人、患者、婴幼儿的良好的滋补之佳品。粟米富含色氨酸,且还含极易被消化的淀粉,进食粟米食品后能使人很快产生温饱感,可促进人体胰岛素的分泌,进一步提高进入脑内色氨酸的数量,有助于安眠。
(3)粳米: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和胃、益精强志、益气除烦、聪耳明目、缓和五脏、生津止渴等功效,适用于便秘、脾胃虚弱及各种虚弱等症。
(4)小麦:性凉,味甘,具有清热除烦、养心安神、益肾、止渴、补虚损、厚肠胃、通便等功效,适用于便秘、失眠、脏燥、骨蒸潮热、盗汗、咽干舌燥、小便不利等症。炒面或炒焦的面制品可止泻痢。
(5)荞麦:性凉,味甘,具有开胃宽肠、下气消积、除烦利湿、清热解毒等功效,适用于便秘、心腹胀闷疼痛、腹泻、痢疾、绞肠痧、带下、痈疮、丹毒、烫火伤等症。荞麦一次不可吃得过多,否则会造成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6)莜麦:性平,味甘,具有益肝和脾、补虚止汗、通便、降血糖、降血压功效,适用于便秘、糖尿病等病症。莜麦面的食用方法类同于小麦面。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7)玉米:性平,味甘,具有通便利湿、降压消脂等功效,适用于胃肠积滞、便秘、水肿、黄疸、痢疾、泄泻等症。玉米所含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都超过了粳米和白面。玉米中所含的脂肪为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人体内脂肪与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对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病症,有一定防治作用。玉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及卵磷脂,故有利于降低胆固醇。玉米中缺少某些重要的氨基酸,如色氨酸、赖氨酸等,而豆类、粳米、白面中含量较高,可以弥补玉米的这种不足。因此,科学的吃法是将玉米与豆类、粳米、面粉等混合吃,以提高其营养价值。
(8)高粱:性温,味甘、涩,具有温补脾胃、通便止泻等功效,适用于便秘、消化不良、神疲力乏、胃痛泛酸、下痢、小便不利等病症。高粱霉变后不能食用,亦不能用于动物饲料。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