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患者春季养生五要点

2019-10-12 │ 心血管患者春季养生五要点 冬季心血管养生小方法

预防心血管病每日摄油两勺半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中医养生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预防心血管病每日摄油两勺半”,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预防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应该从合理膳食、科学摄取食用油开始。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专家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取的油脂不能超过25克。

国外研究也认为食用油摄入量每天在25克左右比较合理。而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人均食用油都超过了80克,这已远远超过了标准。

食用油选择不当或进食过量都会增加心脏病发病风险。尽管很多老百姓知道平衡膳食的理论,但能坚持做到却很难,有多少人能做到每天食用油总量不超过25克呢?现代人油不仅吃得过多,而且食用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中国人现在食用油量不仅多,而且比例也不太合理,油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偏少。另外,烹炸时油的温度过高,油温越高,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越快,有些脂溶性维生素被破坏,营养成分流失也就越多。m.yS630.COM

那么,每天油脂的摄取量不超过25克,也就是只有半两,在饮食追求多样化的今天是不是有点不现实呢?25克油的用量怎么把握?如果把25克食用油放到喝汤用的白瓷勺里,刚好是两勺半。

此外,我们也可以选择带有刻度的量壶当油壶装油,这样可以时时提醒自己不要用油过量。另外,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家庭,可以把大油壶换成小油壶,烧菜时注意油壶的刻度,随时提醒自己注意食用油的摄入量。

yS630.Com相关推荐

鱼鳞汤预防心血管病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鱼鳞其实是个特殊的保健食品,可以预防心血管、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此外,鱼鳞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还有铁、锌、钙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其中钙、磷的含量很高,能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与骨折。老年人如果烹饪条件方便可以适当吃一些。

烹饪方法:先用清水洗净鱼体,刮下鱼鳞并备好,再用清水漂洗沥干,放进高压锅内,加入适量的醋(除腥味)。以500克鱼鳞加800克水的比例,用大火煮10分钟,再改用文火煮20分钟,熄火减压。开锅将蜷缩的鳞片及杂渣捞出,液体倒入容器中,静止冷凝成胶冻状待食。可做成鱼鳞汤:锅内放入少许油,以姜片、黄酒和葱等爆锅,加入适量水,鱼鳞冻切块放入锅内再煮沸。放入适量调味料即可食用。

还可做成凉拌鱼鳞冻: 先将鱼鳞冻切片,根据自己喜好,可加入蒜泥、醋、白糖、辣椒油、香油或芝麻酱为作料,和适量时鲜蔬菜拌匀食之。

耳鸣当心心血管病


导读: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弱,自身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老人如果出现耳鸣现象要警惕心血管疾病,老年带状疱疹重在防治神经痛,另外研究发现老年孤独比吸烟更损健康。

老年人出现耳鸣 要当心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性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这类疾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血管疾病发病前往往有各种征兆,老年人应该密切关注自己身体发生的改变。

很多人以为老年人发生耳鸣是由于衰老造成的,其实,耳鸣可能是冠心病的先兆。有数据统计显示,在有耳鸣的冠心病患者中,86.7%的患者耳鸣比心绞痛先出现,8.6%的患者心绞痛和耳鸣同时出现。这是因为耳蜗对缺血缺氧比较敏感。老年人长时间出现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内耳症状,往往是由于动脉硬化、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等导致的。多数病人在出现这些症状后的6~12个月内出现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症状。

因此,一个原来没有耳鸣症状的中老年人,在近期内突发耳鸣,应及时检查血脂、血压及心电图等,以明确是否患有隐性心脏病。有些人长期耳鸣,但如果近期耳鸣加重,也应该进行心脏的相关检查。

老年痴呆症疫苗为患者带来希望

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来说,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为他们带来希望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科学家研制的一种疫苗,将可减缓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病情发展。

悉尼大学的研究小组在一份科学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说明这种疫苗可以阻止神经原纤维缠结,从而减缓老年痴呆症病情的发展速度。该研究小组专家伊特纳教授表示,这一疫苗经过在老鼠身上试验后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可以阻止患有痴呆症的老鼠病情的发展。据悉,该研究小组目前正与一家制药公司进行合作,以研制出适合治疗人类老年痴呆症的疫苗,并有望在5年左右投入人类的临床试验。

老年痴呆症的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并有各种神经、精神和情绪化症状

老年糖友多练平衡

摘自 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项针对养老院的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几率比正常人高了4倍。在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光伟说,糖尿病足可能是造成糖友平衡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301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生刘新胜说,糖尿病眼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均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此外,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也容易造成脑部缺血,让糖友更易跌倒。

因此,老糖友要多练平衡。专家强调,老年糖友起床时可以在床上活动活动,然后再下床,这样可以避免刚起床时因大脑缺血导致跌倒。

老年带状疱疹重在防治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一种自限性的皮肤病,一般对年青人来说影响并不大,但对老年人来说影响可以很大,特别是70岁以上老人,主要的影响还是后遗神经痛。

为什么容易造成后遗神经痛呢?因为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具有亲神经特点,可长期潜伏于脊神经后根内:当人老体弱及患慢性病、外伤等免疫功能减退时,病毒可再次活动而发生带状疱疹,从而造成神经痛。

预防后遗神经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对带状疱疹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神经炎症和坏死。这包括初期要用足量有效的抗病毒药和减轻神经炎症反应的药。后期神经修复就容易了,可大大缩短痛的时间:②加速神经修复可在带状疱疹后期用些营养神经的药物,特别是老年人神经生长修复能力更差,一般需要连用4周以上:③临床经验也表明充足的睡眠有利神经修复(包括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老年人睡眠差,这也是老年人神经痛时间更长的原因之一。④国外已有用水痘疫苗预防带状疱疹的尝试。

治疗后遗神经痛包括:①选用止痛药物,特别注意要晚上睡前用药:②局部理疗。③还可以请疼痛科来帮助解决,如进行局部神经阻滞注射药物等。④放松对疼痛的紧张情绪:此病除神经痛外一般没其他损害,可采用转移注意力,适当锻炼身体等办法。

总之,对疾病发病机理的正确认识,找对专科医生咨询和指导,加上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是老年人防病治病的通用方法

长期卧床应掌握3种体位

对因病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每隔2-3小时候变换一下体位,不但可以抑制异常运动模式,还可以避免褥疮的形成。(1)仰卧位时,头正中位或偏向患侧,掌心向上,手自然伸开可放一布卷隔开,手位置要高过心脏。(2)患者侧位时,患侧肩向前伸,肘伸直,手心向上;健腿在前,膝屈曲,足掌与小腿保持垂直,患侧卧位可使患侧整个伸长,因此提倡多卧向患侧,以对抗痉挛模式。(3)健侧卧位时,患侧肩向前伸,不能垂下手腕,腋下近胸侧可垫一软枕;患侧髋向前,膝微屈,健侧肢体可心自然摆放

老年孤独比吸烟更损健康

【英国《独立报》2月10日报道】题:孤独比吸烟更可怕(记者 乔丘彻)

在老年时孤独一人生活会比吸烟更快被送进坟墓,这是英国唐宁街一位资深顾问在鼓励人们推迟退休时说的。

预防心血管病的10个妙招


心血管病是心脏及心区血管疾病的总称,其涉及面很广,通常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脏性猝死、心率失常等多个病种,那么我们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呢?

一、认识自身存在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实行自我保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二、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地适应社会发展与变革,心有朝霞,胸怀开阔。

三、积极参加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参加健身运动,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以减缓肌肉萎缩,防止肥胖,增强心脏功能。

以心率为例,如按70次/分,如果经过运动锻炼可以减到60次/分,表面看也许与以前没什么差别,只减少了10次心跳;可是在一年间,就减少了550万次心跳。健身锻炼有益心脏健康,最有益的锻炼项目是大步行走。身体的局部锻炼(如哑铃、拉簧)则对心脏无甚益处。

四、戒除不良嗜好与不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生活规律与方式,有个人的文化兴趣爱好。

五、坚持低脂膳食,改变高脂肪饮食习惯。

据某大城市对330万居民饮食习惯调查,近20年来,粮食、薯类、豆类食物从以往占三分之二,下降至占三分之一;而肉类和油脂食品上升近10倍,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食物油83克,远远超过了正常需要25~35克的水平。

六、饮食多样化,保持体内酸碱平衡。

正常人的血液呈弱碱性,其pH值7.35~7.45,可保持血管柔软。如果饮食中酸性食物过多,碱性食物太少,会破坏体内酸碱平衡。

食物的酸碱性与其口感味道截然不同。食物在体内消化分解后,含钠、钾、钙元素多的食物称为碱性食物,如豆类、奶类、蛋清、水果、蔬菜、海带、茶叶等等;酸性食物,如面粉、大米、肉类、糖、禽、鱼虾等等。

七、每天喝奶,可以补钙。牛奶中所含钙质最适宜吸收利用。

八、人们对盐的敏感性不同,有的人对盐敏感,吃得咸,血压升高;有的人对盐不敏感,即使吃得咸血压也不升高。总的来看,还是吃得淡些有益心脏和血管。

九、每年做体格检查,得到健康指导,也利于早期发现病患。

十、接种适宜的疫苗,对于体弱者及老年人,还应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以及国内外在研制中的感冒疫苗、SARS疫苗,增强免疫能力,预防多种感染,保护心脏和血管,减少心血管疾病危害。

心血管病钟情于女性


女性的心脏远不像人们想像的那般强壮。根据有关的调查中发现,5%的欧洲女性死于心血管疾病,显著高于男性(43%)。这些数据都让那些没有正视到心脏问题的女性开始要打醒精神。

女性的血管都比较细小

从传统上讲,人们通常认为女性多死于乳腺癌,但是专家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正在成为导致女性死亡的头号诱因。在心脏病发作后的一年中,女性面临的死亡危险是男性的两倍,女性在更年期后比同年龄的男性更容易罹患心脏疾病。专家称,医学界对于女性罹患心脏病的研究落后于男性10年。

王士雯认为,女性心脏病发作常以不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医生却以男性心脏病标准来诊断,往往会误诊而错过预防及治疗时机。相反即使女性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也未必有冠心病。

女性常发生所谓的X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呼吸困难,其他症状往往不明或疑似其他疾病,如头晕、晕厥,不明原因的停经、腹痛、腹胀、肩背部不适等。70%女性患者在发作前一个月易感疲劳、失眠、呼吸急促;而感觉胸部不适的不到30%。所以,异常疲乏是女性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先兆。

无论患者本人身材大小,女性的血管都比较细小。细小的血管就更容易阻塞,而且给手术治疗和防止术后复发增加难度。医生们发现小血管疾病较常见于女性和糖尿病人,常需要反复血运重建治疗。

更年期女性易患心脏病

40岁前,男性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然而,女性一过更年期,心血管疾病就会明显增加。专家指出,有雌激素保护的心脏是坚强的,这也是女性40岁前更少患心脏病的原因。研究发现,雌激素可以有助于绝经期女性增加体内的好胆固醇,消除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使血液减少脂肪沉积物或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雌激素还能帮助血管保持强壮、富有弹性和通畅,使血液能够顺利地流通至心脏,这将有助于女性减低患上心脏病的危险。随着都市职业女性绝经期的提前,心血管疾病对女性的攻击提早了58年。而随着女性寿命的延长,在雌激素离去之后保持心脏健康的任务也更艰巨。

资料显示,雌激素包括雌酮、雌二醇和雌三醇。其中,对心脏起保护作用的雌激素指的是雌二醇。而雌激素中的雌酮却是坏的雌激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好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坏激素雌酮却开始渐渐显示出它的相对优势。雌酮水平的相对升高是高胆固醇的首要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吃同样的食物也容易腹部囤积脂肪的原因。和体重一起增加的是心脏负担以及患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危险率。所以,作为女人更需要运动消耗多余脂肪。

最适合女性的健心运动

据专家介绍,情绪抑郁的人由于通常运动较少,心脏病的发病率更高。另外,调查发现,有伴侣以及婚姻生活愉快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较低。独自生活的人更容易吸烟、不经常检查身体、缺少家人关心和支持。压力过大,心脏病也会自动找上门来。资料显示,人在极度生气和极度压力下,一分钟内冠状动脉可能100%闭塞,当时即可致命。

人们在运动时会感到心跳加快、呼吸加重。但不要担心心脏会因此疲劳,因为心脏是需要一定的负荷才能更健康的器官。在加倍工作的同时,心肌本身也得到更多的养料和氧气的供应,并且在锻炼中不断增强韧性。因此专家呼吁:女性要预留出运动的时间。

此外,专家还介绍了几种适合女性的运动方式。快走是最适合女性的健心运动之一。每天超过30分钟、每分钟超过60步的快走是对心肌非常有益的锻炼。

其次是慢跑。尽管奔跑是健康本能的需要,但是,如果一时不能适应,就先从慢跑开始。人体的血液,会因为跑步而沸腾,身体的代谢系统,也会更畅快地完成新旧更新。

对于女性来说,骑自行车也是一个很好的运动方式。而且自行车还是一种充满情趣的运动,不断移动和变换的环境给运动者一种精神上的刺激,让人不容易感到疲劳,更轻松地达到锻炼目的,让体能得到提高。

走路治疗心血管病胜过吃药


●心脏专家预测,未来2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生数上升幅度将超过50%

●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但人们普遍重视不足

●观察性研究发现,长时间或长距离的走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专家倡议日行万步,走出健康来

中国心血管权威专家撰文预测,2010-2030年,由于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增长,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生数上升幅度将超过50%,到2030年,中国心血管病患者将增加2130万,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将增加770万这是记者从本月8日举行的第13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获悉的最新数据。而且未来生活方式的变化、老龄化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将进一步推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预防心血管疾病,不能等到血压、血脂异常后才去吃药,而是应该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着手。专家强调,抽烟和缺乏体力活动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但现在都市白领烟不离手、多吃少动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专家说,体力活动并不只是游泳、打球、健身等,走路也是一种很好的体力活动。一系列观察性研究显示,长时间或长距离的走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发病

20年后心血管病患者增加2000万

根据《应用中国冠心病政策模型预测中国未来心血管病流行趋势》这一文章预测,2010-2030年,由于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增长,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生数上升幅度将超过50%,血压、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的增长趋势导致心血管的发生数将额外增长23%。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在2030年,中国心血管病患者将增加2130万,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将增加770万。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升速度飞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曾经在北京市进行调查,从1984年到1999年这15年间,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提升了48%,在35~45岁的男性中,心肌梗死的发病更是提升了112%。而2000年之后,情况更严重。现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每周平均接诊心梗新患者15~20人,其中三分之一不到50岁,35~40岁之间的心梗患者很常见。

心血管病偏方 教你几种食疗


心血管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中风等。这种病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更高,致残率还高,复发率更加高的多重性特点。下面,介绍几种能够治疗心血管病的偏方,赶紧来看看哦!

心血管病偏方

醋拌海带丝

原料:海带50克。

做法:切成丝用醋、盐适量调拌,分2~3次吃完,每日1次。

丝瓜拌竹笋

原料:丝瓜60克,竹笋60克。

做法:去皮、切片,加酱油、醋适量,调拌后食用,每日1~2次。

花生粥

原料:花生米30克。

做法:粳米50克煮粥食用,每日2~3次。

蒸黑木耳

原料:黑木耳6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黑木耳浸泡10小时,蒸1小时后加冰糖,睡前服,疗程不限。用于气阴两虚型冠心病。

高脂血症食疗法

洋葱炒菠菜

原料:洋葱30克,菠菜50克。

做法:炒着吃,每日1~2次。

黄瓜拌大蒜

原料:黄瓜2根,大蒜头1个。

做法:拌凉菜吃,每日1~2次。

煮花生米萝卜

原料:花生米30克,胡萝卜1个。

做法:煮熟一次吃完,每日1~2次。

结语:通过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看完了这么多能够治疗心血管的偏方,你不能就以为说吃了这些偏方,就可以好了。需要提醒的是,还是要谨遵医嘱,按医师给的方法治疗。偏方知识仅供参考的!

心血管病者的饮食调节


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合理膳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在饮食上要严格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研究证明,高胆固醇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等胆固醇高的食物。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胆固醇,所以在膳食中要控制猪油、牛脂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3、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维生素C可增加血管弹性,保护血管。

4、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

5、限盐。高盐膳食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衰者,每日用盐量以1~2克为宜。

6、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时还要戒烟限酒,少喝浓茶,并可应用以下食疗中药:

1、山楂每天吃1~2个山楂,有降低血压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病或兼患高脂血症、冠心病者。

2、大蒜大蒜的有效成分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可降血脂、抗血凝,宜经常食用。

3、海藻、海带实验表明,二者均有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可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冠心病患者宜常服食。

4、莲子有安心养神、补益脾肾的作用。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者,常服本品有益。

5、龙眼肉有补心脾、益气血的作用。

6、玉米须玉米须煎水饮服,有将压、利尿的作用。

6、其他银耳、黑木耳、茭白、草菇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均可选择食用。

控制腰臀比 可防心血管病


调查显示,男性每增加14厘米腰围、女性每增加14.9厘米腰围,患心血管病的可能性就会升高21%到40%。从目前的研究看,腰围大小是比全身肥胖更加准确的可预测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重要指标。

腹型肥胖者的脂肪主要积聚在肠系膜和肝、胆、胰、脾等内脏周围。这种肥胖对人体生理有很多不利影响。

1.影响运动的灵活性和跑跳弹性。

2.影响血液和淋巴循环。

3.迫使隔肌提升,影响腹式呼吸和睡眠质量。

4.腹部隆起影响性生活质量和数量。

5.综合运动功能的降低会减少激素的正常分泌,加速衰老。

6.影响血压、血脂和血糖正常代谢,进而导致心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

用软尺进行简单的腰围和臀围测量,然后用腰围除以臀围就可以得出腰臀比。

由于受人种、生活地区、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不同年龄组正常腰臀比的国际标准。但一般认为青年时期的腰臀比例,女性>0.8、男性>0.9,这样的人若不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与腰部肌肉的锻炼,有可能出现腰围大于臀围的情况,即腰臀比例倒置。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中国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超过80cm就可认为是腹型肥胖。

心血管病人的房室养生


心血管病人的房室养生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等。患心血管疾病的人常因畏惧心理,导致性功能障碍。配偶中如有一方患有心血管疾病,无病的一方同样会出现相似的畏惧、压抑和焦虑,性功能必然受到影响。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由于血管张力和血管本身的变化,对组织的供血不足,导致勃起障碍。此外,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甲基多巴、噻嗪类利尿剂,β-阴滞剂等药物也可导致性功能障碍。

《金瓶梅》中西门庆在时突然死亡,这就是所谓“马上风”,实际是诱发心脏病猝死。心血管病患者对性生活很害怕,唯恐死于“马上风”。据实验证实,男性在性时,收缩压可增加40~100毫米汞柱,舒张压增高20~50毫米汞柱,呼吸超过40次/分,心率在平时基础上增加50~100/分。性活动时消耗能量的差异很大,据报道:由猝死的绝大多数是非夫妻间所致。因为非夫妻间的过度兴奋和剧烈运动,往往比本身的危害更大。

其实患心血管疾病后没有必要过分谨慎地回避性生活,冠心病也不是性生活的禁区。只要合理安排性生活,注意休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尽量选择对性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如遇到性功能抑制现象,应及时告诉医生,以便及早处理。在合理用药,适当休息,病情稳定的基础上,可适当安排性生活。行房时应采取省力的体位,动作和缓轻巧,避免剧烈运动。

对心肌梗塞病人,应该在急性心肌梗塞完全康复后6个月才能考虑恢复性生活。如后心慌心跳剧烈,心律显著加快,呼吸急促,甚至心力衰竭,应该在症状完全消失一段时间后再考虑恢复性生活。时出现胸痛应立即停止,并及时服硝酸甘油等。伴有其他传染病和发热时应暂缓恢复。恢复正常性生活后,如遇到气温变化较大应暂时回避。饮酒2~3小时内,剧烈运动后,工作疲劳,精神紧张,情绪不佳时也应暂时休息。

冠心病患者不要过分频繁,时间不宜过长,不要过分用力,最好选择省力的体位。如半坐位或坐位,可减少左心室扩张,防止心绞痛。侧位双方都不费力。冠心病患者应在床边备好酸甘油等急救药品,以防万一。

高血压病人应在血压稳定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性生活,以免发生意外,特别要注意时的节律、强度和体位。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