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运动养生法

2019-10-12 │ 阴阳运动养生法 运动养生以阴阳理论

左右阴阳 青龙白虎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越来越看重,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左右阴阳 青龙白虎”,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张锡纯先生在论述活络效灵丹时高鲁轩案:用活络效灵丹,加京鹿胶四钱(另炖兑服),明天麻二钱,煎汤饮下。托其左腿者,觉自手缝中冒出凉气,左腿遂愈。而右腿疼如故,因恍悟曰,人之一身,左阳右阴,鹿名斑龙,乃纯阳之物,故其胶入左不入右。遂复用其方,以虎骨胶易鹿角胶,右腿亦出凉气而如左而愈。《礼》有之,左青龙,右白虎,用药本此,即建奇力,古人岂斯我哉。苟悟医理之妙,六经皆我注脚也。

友人李景南,左腿疼痛,亦自服鹿角胶而愈。隔数年,右腿又疼,再服鹿角胶,分毫无效。适有自京都来者,赠以同仁堂药坊虚骨酒,饮之而愈。愈后不知系何故,后见愚所治高鲁轩医案,不觉抚掌称快。

白纸黑字,写得甚明。玄而又玄,众妙之门。故知阴阳大义者,知一而毕,非浅学者可为。鹿角通督脉为食草之物以通东方木生之气,虎骨生四肢为食肉之物以通西方金杀之气。但为何人身左为青龙,右为白虎。

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ys630.coM延伸阅读

白虎青龙各半汤的功效与作用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中药方剂的身影,可见方剂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那么大家知道白虎青龙各半汤吗?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处方】柴胡(取银州者,去须及头,用银刀削去黄薄皮少许,粗布拭净,锉细,勿令犯火)7钱,升麻(不经雨阳者,形色翠碧,削去皮,用黄精汁浸1宿,晒干,锉,蒸,再晒)3钱,葛根(取洁白肥嫩者,用雪水或秋露润透,切片,阴干)9钱,羌活(去头,细锉,以淫羊藿拌浥3日,晒干,去藿)5钱,防风(勿用叉头叉尾者,叉头令人发狂,叉尾发人痼疾,取肥大柔润色黄通理者锉细)5钱,甘草(取黄中通理者,去头尾尖处各45寸,仅取中节,切作寸许长,入瓷器中好酒浸蒸,从巳至午,取出晒干,锉细)7钱5分,知母(槐砧上锉细,于木臼杵捣数千下,勿犯铁器)7钱,石膏(取洁白如束针者,研极细,用甘草水飞3遍,澄清去水,晒干再研)3两,桃仁(去皮,同白术、乌豆置瓷器中,煮3伏时取出,劈开心黄如金色为度,晒干,捣烂)5钱,红花(粟米浴浸片刻取出,用布袋绞去黄汁,青蒿拌覆1宿,晒干)3钱5分,猪苓(铜刀削去黑皮,切作薄片,用东流水浸1宿取出,锉细,以升麻叶对拌蒸1日,去叶,晒干,如无叶,即升麻亦可)9钱,鲮鲤甲(取近尾甲,好酒浸1日,择高洁地上掘1土穴,用炭火烧赤,置甲于穴内,以净瓦覆之,瓦上实土,勿令气泄,俟冷取出研碎,另掘1土穴,埋甲过宿,次早取用)5钱5分,粳米1合(淘净)。

【功能主治】痎疟

【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5合,先煮粳米减半升,去粳米,同诸药煮取1升半,去滓,分3次服。寅卯时取初服:再煮数沸,俟病者睡熟推醒服,服毕覆盖取微似汗;2服未发前半时许服,服毕温覆,勿使寒栗大作,热亦渐减;3服发后半时许服,服毕再半时许方啜热粥饮1盏许,以充营卫,勿食他物损伤药力也。

【摘录】《痎疟论疏》

以上是关于白虎青龙各半汤怎么吃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看完这篇你文章后能够对白虎青龙各半汤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在生活中更好的运用它。

青龙衣


青龙衣为胡桃果实的外、中果皮和蛇蜕的别称。

胡桃原产欧洲东南部及亚洲西部,汉时传入我国,在华北、西北、西南及华中等地均有大量栽培,长江以南各省较少。1972年发现距今约7000多年磁山文化遗址胡桃的出土,修改了所谓汉代张骞引自西域的说法。

形态描述

胡桃为乔木植物,高达15米;树皮灰褐色,幼枝有密毛。单数羽状复叶,长2230厘米;小叶5一13,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长615厘米,宽312厘米,全缘,背面沿侧脉腋内有一簇短柔毛。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葇荑花序下垂,长512厘米,雄蕊630;雌花单生或23聚生于枝端,直立;花柱2,羽毛状,绿白色。果序短,下垂,有核果13,果实形状大小及内果皮的厚薄均因品种而异;种子肥厚。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态习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较耐干冷,不耐湿热,适于阳光充足、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微酸性至弱碱性壤土或粘质壤土,抗旱性较弱,不耐盐碱;深根性,抗风性较强,不耐移植,有肉质根,不耐水淹。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这名字听起来挺霸气的,古人喜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相来给东西命名,光听名字我们根本无法知道这个汤是干什么用的,所以想要深入了解这霸气名字的朋友就和小编来看一看吧,希望以下介绍的内容大家感兴趣。

【方剂名】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

麻黄三两去节(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3g) 干姜三两(6g) 甘草三两,炙(6g) 桂枝去皮(6g) 五味子半升(6g) 半夏半升,洗(9g)。

【用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咳嗽气喘,痰多清稀,甚则咳喘不能平卧,或干呕,或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方解】

本方证为素有内饮,复感风寒,外寒引动内饮所致。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则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外寒引动内饮,致寒饮犯肺,肺失宣降,故喘咳痰稀量多,甚则不得平卧;若胃气随肺气上逆,则干呕;若水饮溢于肌肤,则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而脉浮为外寒里饮之证。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使外邪得解,内饮得化。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发汗解表,且麻黄能宣肺平喘咳,桂枝能温阳化内饮,共为君药。干姜、细辛为辛温之品,既温肺以化内饮,又辛散助以解外寒,为臣药。

辛温发散,易耗伤肺气且伤津,故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益阴血而敛津液,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既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防麻桂辛散太过,散收相配,相制相成;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共为佐药。方中干姜长于温暖脾肺而化饮,细辛长予解表温肺而化饮,五味子长于收敛肺气而止咳,凡寒饮犯肺之咳喘,三药合用,无有不验,是温肺化饮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于辛散酸收之间,兼佐、使之用。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既可发表散寒,化饮平喘,又能敛肺兼顾正气。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咳喘证的常用方,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白清稀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肺水肿、肺心病等属于寒饮犯肺者。

3.使用注意方中药物多为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方歌】

小青龙治痰饮证,麻桂干姜芍草同,更有夏辛兼五味,温阳化饮此方宏。

结语: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我们对于小青龙汤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古人特别喜欢用青龙、白虎来命名,有白虎汤,现在还有小青龙汤,应该还有大青龙汤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小编这里就不多说了。

白虎汤


白虎汤大家一听可能认为是用白虎骨头蒸的汤,仔细想想也会觉得不可能,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其实白虎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白虎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方剂名】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

石膏(50g),碎知母(18g) ,甘草(6g),粳米(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清热生津。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方解】

本方证是由于伤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或温病邪传气分所致,即阳明气分热盛证。里热炽盛,向外熏蒸,迫津外泄,故见壮热面赤,汗出恶热;热灼津伤,则烦渴引饮;脉洪大为里热炽盛之象。治宜直清里热,除烦生津。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善于清解阳明经热邪,透热出表,除烦止渴,故重用为君药。知母苦寒质润,苦寒可助石膏清泄肺胃实热,质润能滋阴润燥以救阴,为臣药。

君臣相须为用,既可大清气分之热,又能滋阴生津,功效倍增。炙甘草、粳米益胃和中,并防石膏、知母大寒伤胃,为佐使药。四药合用,使热邪得清,津液得复,诸证自愈。白虎为西方金神,用以名汤,比喻其清热之力浩大。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的代表方。临床以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牙龈炎,以及小儿夏季热、糖尿病等属气分热盛者。

【使用注意】

凡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血虚发热,脉洪而重按无力者;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方歌】

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附注】

附方1白虎加人参汤

组成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人参。

功用

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

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证。

附方2虎加桂枝汤

组成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桂枝。

功用

清热、通络、和营卫。

主治

温疟或风寒热痹症。

附方3虎加苍术汤

组成

石膏、知母、甘草、人参、粳米、苍术。

功用

清热祛湿。

主治

湿温病。

结语: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白虎汤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也应该知道了白虎汤并不是用白虎的骨头做的汤,至于为什么叫白虎汤,大概是因为组成成分中的石膏是白的吧。

阴阳


阴阳理论,在中国的古代盛行已久,我们在都知道万事万物都是有阴阳规律变化的,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不熟悉的阴阳学说。

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中医阴阳学说是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宇宙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朴素自发的古代唯物辩证法。古代医学家将阴阳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借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用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成为中医学基本理论之一。

中医学的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其基本的变化关系。五行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一体、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几个面。

阴阳互藏交感,交感即交互感应,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处于相互感应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万物的化生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哲学思想始自先秦诸家,如《荀子.礼记》说: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又说:天地感而为万物化生。从而指出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变化和根本条件,其中的合,接,感应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意。故又可以说天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万物生成和变化的肇始。在宇宙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规律亦确是如此。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生出万物,并形成雨雾,雷电,雨露,阳光,空气,和谁相互交感,生命体方得以产生。在阳光雨露的沐浴滋润下,生物得以发育成长。在人类,男女构精,新的生命个体得以诞生,代代相传,人类得以繁衍。所以,如果没有阴阳二气的交感运动,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生命。可见,阴阳交感又是生命活动产生的基本条件。

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阐释人的组织结构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从人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心、肝、脾、肺、肾)属阴,因其功能以静为主;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属阳,因其功能以动为主。五脏之中又可根据其位置分为阳脏(心、肺)和阴脏(肝、脾、肾),每一脏腑之中又可将其功能归为阳,而其物质归为阴。此外,经络亦可分为阳经、阴经等等。

概括人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人体的物质基础属阴,而生理功能活动属阳,二者互相依存。生理活动以物质为基础,而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不断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如果人体的阴阳不能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人的生命就会中止。

阴阳学说还被中医学用来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阴阳失衡所致。阴阳失调的表现形式很多,可归纳为阴或阳的偏盛偏衰,以及对另一方的累及等,这些可统称为阴阳不和。许多情况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正邪抗争,各有胜负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作以概括性的解释。

阴阳偏胜包括阴偏胜和阳偏胜,是指在邪气作用下(或本身机能病理性亢奋)所致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阴阳偏衰包括阴偏衰(阴虚)和阳偏衰(阳虚),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素问 "调经论》指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由于阳虚,不能制约阴寒,可出现虚寒征象,即阳消阴长,阳虚则寒;阴虚,无力制约阳,可出现虚热征象,即阴消阳长,阴虚则热。

阴阳互损指体内的正气,特别是阴液与阳气之间的病理关系,包括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阴阳互损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阴阳互损的最终表现为阴阳俱损、阴阳两虚。

阴阳转化指阴阳失调所表现出的病理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就是说明这类病理情况。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由于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对于任何疾病,无论其病情如何复杂多变,都可以用阴阳学说加以诊断。中医诊断疾病首先要分清阴阳,既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证型,又可以用阴阳来分析四诊。如望诊色泽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闻诊声音洪亮者属阳,语声低微者属阴;脉象浮、数、洪大者属阳,沉、迟、细小者属阴等等。从证型来看,病位在表属阳,实证属阳,热证属阳;而病位在里属阴,虚证属阴,寒证属阴等。 在决定治疗原则和临床用药时,中医学也是以阴阳学说作为指导的。如对于阳邪过盛所致的实热证,以热者寒之的原则用寒凉药物清热;对于阴盛所致的寒实证,则应以寒者热之的原则用温热药来祛寒。而对于阴虚所致的虚热证,要以滋阴药以补虚;对于阳虚引起的虚寒证,则要以温阳药以补阳。在阴阳两虚的情况下,就必须阴阳两补。 阴阳学说还可用来概括中药的性味,并用以指导临床使用。一般来说,寒、凉药属阴,温、热药属阳;味酸、苦、咸者属阴,味辛、甘、淡者属阳;具有收敛、沉降作用者属阴,而具发散、升浮作用者属阳。在临床用药时,应当根据疾病的阴阳性质决定治疗原则,再根据药物的阴阳属性来决定用药。

结语:阴阳学说应用广泛,它不仅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于朴树的古代唯物主义的认识,还是我们渗透应用在医学领域造就了中医理论。事物发展规律离不开阴阳变化之说,我们都在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事物发展变化相辅相成。

左右肾盂分离


肾盂是连接着肾脏和输尿管的地方,剩余的扩张分离是由于肾结石,尿道管的畸形,导致小便排泄不出来,所以水全部都积在了肾盂里面,会导致肾盂变得越来越大,导致出现一些不好的检查结果,经常会引起肾盂分离,这其中也不排除是胎儿,在孕期肚子里面憋尿还没有排泄出来,这个时候检查结果也会有肾盂分离的现象。

肾盂简单的说就是肾和输尿管连接的地方。

肾盂扩张分离是由于肾结石、输尿管畸形,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于是肾盂被充盈变大形成的。当胎儿憋尿时,也可以发生肾盂分离。

一般来说如果肾盂分离不超过10mm,是属于正常范围的.如果胎儿出生时不大于16mm,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继续增大就要定期复查,考虑治疗,可以参照的治疗:

(1)

宫内治疗:经子宫穿刺置入导管减压治疗肾积水

(2)

生后手术治疗:肾盂成形术。

肾盂分离90%是发生在男婴身上的,有的宝宝到出生的时候拉泡尿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有的宝宝是因为先天的尿路(排尿不畅,积压在肾脏里)问题出来后要经过手术才能解决。

症状就是羊水偏少,肾盂分离=7mm为轻度,肾盂分离=10mm为重度 。但需了解胎儿膀胱是否充盈,如膀胱充盈,需等胎儿排尿后复查。随孕周增加肾盂分离是否逐渐增加。了解胎儿肾积水是否进行性发展,肾脏发育的大小,肾皮质是否有变薄。如有肾皮质变薄,可能对胎儿有一定影响。

反之可能影响不大。生下来就应该检查。首先做B超,必要时可静脉肾盂造影,明确肾脏功能和梗阻的部位.手术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孩子的生命没有影响。

左右脸起痘


谁也不希望自己脸上长痘,不仅看起来难看,还会在交际方面影响自信,更别提有没气质了。有的人只在左侧长痘,有的人左右脸起痘的情况还都比较严重。脸上长痘虽然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却也反映了皮肤的问题,一般与清洁不彻底有关。而对于女性们来说,脸上长痘还要注意是否内分泌不调。

左右脸颊长痘痘是什么原因?

1、清洁不彻底

嘴角处褶皱比较多,是脸部清洁的一个死角,化妆后如果清洁不彻底,容易引起局部毛孔堵塞或细菌感染而长痘痘。另外,吃东西后没有及时清理嘴角,也容易引起感染长痘痘。

2、内分泌失调

长痘痘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内分泌失调,这个在青春期比较常见,在压力过大,情绪不畅,或者女性患有妇科疾病的时候,也可能出现嘴角长痘痘的情况。

3、上火

吃了太多上火的食物,体内毒素堆积过多,身体排毒不畅,嘴角也容易长痘痘。这种情况多喝下火茶、绿豆粥,吃些新鲜的蔬果可以改善。

4、喜欢用手摸嘴角

手上的细菌是非常多的,频繁的用手触摸嘴角,容易让手上的细菌沾到嘴角,引起皮肤感染长痘痘。

5、新城代谢缓慢

皮肤新陈代谢缓慢,废旧角质堆积,就容易导致毛孔堵塞,细菌在毛孔中大量滋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炎长痘痘。嘴角又是褶皱比较多的部位,更容易堆积废旧角质。

嘴角周围长痘痘怎么处理

方法一:涂茶树精油

茶树精油有杀菌消炎,促进肌肤再生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青春痘、疤痕、脓疱疮、烫伤、晒伤、割伤等,嘴角长痘痘的时候,每天早晚涂一点,可以帮助消除痘痘,淡化痘印。

方法二:白果祛痘

白果有排毒养颜、祛痘之功效,取新鲜白果,去壳、去皮,切碎捣烂,洁面后涂抹在嘴角长痘痘的部位,每天涂2-3次,坚持3-5天可以有效去除痘痘。

方法三:喝苦瓜汁排毒

嘴角长痘痘与体内毒素过多,火气大有一定的关系,苦瓜汁是寒性食物,有较好的下火、排毒功效,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可以有效排毒。如果苦味太重,可以添加适量蜂蜜调味。

方法四:绿豆粥下火

绿豆有清热下火的功效,嘴角长痘痘可以吃绿豆粥调理排毒。取绿豆100克,加水和适量冰糖,大火煮沸后,中文煮1小时,可做早餐或者晚餐吃,也可以下午的时候当甜点吃。

方法五:涂芦荟汁祛痘

芦荟能消炎杀菌,常被用来治疗痘痘和去痘印。取新鲜的芦荟,去皮,捣烂取汁液,洁面后涂抹在嘴角长痘痘的地方。早晚涂一次,直到痘痘消失为止。

方法六:激光祛痘

激光祛痘就是用特定波长的激光,杀死导致痤疮的多种细菌,同时抑制过多皮脂产生,从而达到祛痘防痘的功效。同时激光还能刺激胶原蛋白新生,避免痘坑、痘印的出现。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