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讲究季节

2019-10-12 │ 中医养生讲究季节 中医讲究养生四季

早起排便有助代谢 中医养生蹲厕所有讲究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早起排便有助代谢 中医养生蹲厕所有讲究》,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很多人都知道,早起排便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能帮助新陈代谢,那么你知道在蹲厕所时的讲究吗?下面就来告诉你吧!

捻压虎口排便顺畅

虎口,指手背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部位,其正中间有合谷穴。如厕时,可以将两侧虎口交叉,用大拇指在上面的手稍用力从手腕部向虎口沿食指边缘捻压,每侧30次并左右反复交替,因为捻压的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路线,因此坚持这个习惯,有助于排便通畅。

腹式呼吸肠道蠕动,排便顺畅

如果排便时不会运用腹式呼吸,而是反复憋劲,使胸腔和腹腔的内压都猛然增高,就会对心脑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或痔疮患者造成潜在危险,同时也慢慢减弱了肠道在排便反射中的主动收缩能力,导致或加重便秘,甚至脱肛。所以,应该在排便时学会和养成腹式呼吸的习惯,靠腹腔压力的自然而有节奏的变化,而不是靠憋劲,促使肠道蠕动而平缓排便。养成这种行为方式,无疑对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干洗脸和掐揉头部醒脑提神

将双肘支在大腿上,五指分开,以指腹接触脸部,先靠头部的上下运动推压脸部皮肤30次;然后固定头部,用指腹由内向外舒展额部、眼袋和鼻翼两侧皮肤,具有加快清醒提神的作用;接着,将双臂抬起,五指弯曲成鹰爪状,扣在头部,顺序从前到后、从内到外做掐压动作,有助于进一步醒脑提神。

yS630.Com相关推荐

来月经时一直想蹲厕所


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个阶段女性的身体也是很容易出现异常的,比如头晕、乏力、肚子疼等。一些异常现象都是很明确的,并且有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法。但是,有些女性在来月经的时候,会有便意,来想往厕所跑,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不知道所以然了。那么,来月经时一直想蹲厕所是怎么回事?

经期肚子胀什么原因

1、

月经不调导致。月经不调所导致的下腹坠胀问题是最常见的,部分的女性在月经周期内会有下腹疼痛、全身不适等的问题,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出现疼痛严重。

另外,部分有痛经情况的女性,尽量不要依靠止痛药解决痛经问题,多服止痛药会导致药物的依赖性,降低自身对于药物的吸收,另外,经常性痛经问题有可能是由其他疾病引发,例如子宫疾病,经常性痛经严重的女性建议还是做一个详细的检查,找出造成痛经的原因。

2、

肿瘤导致。肿瘤会引起腹痛、腹胀、腰痛和下坠感,一般情况是持续存在的,不会突然消失。另外,如果肿瘤发生了扭转、破裂。出血的情况的话,则会导致突然性的腹痛,及时手术治疗。

3、

排卵期。女性在排卵期的时候,也会出现肚子胀的感觉。因为排卵的时候,卵细胞破裂所致。一般情况这种现象属于正常的现象,对人体的健康也没有影响。但是部分的女性有可能会因为排卵期卵细胞破孔较大,损伤小血管造成卵巢破裂,导致腹腔内出血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酒需要到医院就医治疗。

痛经的日常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

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 ~5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经期可适当吃些酸味的食物,比如酸菜、食醋等,以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另外,每晚睡前喝一杯加蜂蜜的热牛奶也可缓解痛经,维生素B 6则能稳定情绪、帮助睡眠,进而缓解腹部疼痛。

吃补血食品

痛经患者平时饮食应注意多样化,可经常食用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菜、胡萝卜、橘子、生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宜吃补气、补血、补肝肾的食物,如鸡肉、鸭肉、鱼肉、鸡蛋、牛奶、鱼类、豆类等,还可以服用阿胶等补血类药品。经期还要注意保暖、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尽量避免情绪波动,经期要禁止性生活。

吃蛋黄

据新加坡营养学家指出,鱼、蛋黄和人造黄油等食物都富含维生素D,女性需要摄入足量的维生素D,才能保证骨质的健康,如果摄入太少,患慢性疼痛的几率就会增大,特别是孕妇、母乳喂养的女性以及老年妇女应该每天摄取足够的维他命D,以缓解慢性疼痛。

服用维生素

许多病人在每天摄取适量的维生素及矿物质之后,很少发生痛经。所以建议服用综合维生素及矿物质,最好是含钙并且剂量低的,一天可服用数次。

补充矿物质

钙、钾及镁矿物质,也是能帮助缓解痛经。专家发现,服用钙质的女性,比未服用的少痛经。镁也很重要,因为它能帮助身体有效地吸收钙。不妨在月经前及期间,增加钙及镁的摄取量。

久蹲厕所的危害有哪些呢


曾听朋友说,宿舍有些舍友上厕所要蹲很久,起码要半个小时,有时候还不止呢。但是对于现在好些学生来说,这并没什么奇怪的,因为玩手机嘛。但是各位是否知道久蹲厕所的危害,蹲厕所蹲太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下有关久蹲厕所的危害有哪些吧。

久蹲厕所有什么危害?据长沙东大肛肠医院专家的介绍。

1、并发疾病:便秘病人可并发肛肠病,如痔疮、肛裂、此外,还易胆结石症,头痛以及肩凝症等许多病;

2、产生体臭:毒素的聚集可引起口臭和体臭

3、诱发癌症:诱发乳腺癌:便秘病人的有害毒素持续刺激肠粘膜,易导致大肠癌,此外尚可诱发乳腺癌;

4、造成猝死:特别是严重便秘的肛门怒挣可使血压急剧上升,造成中风甚至猝死;

5、导致肥胖:毒素导致大肠水肿,下半身血液循环减慢,易形成梨形身材及胖肚子;

6、影响美容:便秘患者由于粪块长时间滞留肠道,异常发酵,腐败后可产生大量有害的毒素,导致痤疮、面部色素沉着、皮疹等;

7、引发痛经:慢性便秘病人由于长期盆腔肌肉刺激,常可引发痛经;

8、容易导致肛门外突形成外痔. 时间太长对身体不好,时间长说明是便秘。而且总蹲太久会造成肠子漏出来一节。很恐怖。 蹲厕时间太长危害很大,建议您不要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愉快的情况。建议每天蹲厕所之间不超过10分钟,建议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久蹲厕所的危害多得令人发指,而且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各位喜欢蹲厕所玩手机或者已经习惯久蹲厕所的朋友们,一定要努力的把这个坏习惯改掉,这样对自己身体也好。做事要有毅力,要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坏习惯改掉。

中医养生讲究“平衡”


关于生命现象,历来说法各异,各有其理,也有偏颇。生命在于运动,从文字意义上讲,宇宙万物都在运动之中,人的生命亦然。生命在于静止,也有其理,这里说说"生命在于平衡"。

①环境平衡:一切健康长寿的生命,必须与环境保持平衡。要保护适宜人类生活的大环境,创造适宜人们生活的小环境。人与环境失衡,便会生病,甚至不能生存。

②营养平衡:要调和五味,不偏食。营养平衡,才能使人均衡发育生长。

③动静平衡:《内经》上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要保持健康,必须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动静平衡。

④心理平衡: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精神崩溃会导致身体崩溃。生气和忧郁可以使人生病。

⑤阴阳平衡:万物均有阴阳属性,一旦阴阳失调,人就生病。《黄帝内经》说:阴性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

可以说:生命在于平衡,失衡就会生病,以至丧生。

常人容易做到的是①②③④,相对不易做到的是⑤阴阳平衡。道致力专注于您的阴阳平衡。

早上上厕所有少量出血


女性每个月月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代表着女性的正常发育。每个月一次的月经会让女性习以为常,往往在三到七天后结束一次,然后再循环下一次的到来。如果不是在月经期而有的女性早上上厕所有少量出血的情况发生,就要及时排查原因,更要注意是否有了妇科疾病,并要尽早治疗。

早上上厕所有少量出血是怎么回事

如果排除来月经这个因素外,有可能是与妇科炎症或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有关,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表现

1.

无规律地子宫出血,血量时多时少,或突然增多。闭经时间长者,出血量多,并可持续数月不止。周期短于21天,时流时止。

2.

体检生殖器检查正常,或双侧卵巢对称性地轻度增大。

3.

基础体温为单相型。

4.

失血过多可引起贫血,严重者可出现头晕、心慌、气短、乏力、水肿、食欲不振等现象。

三、引起排卵型功血的原因

1.黄体功能不足

月经周期中有卵泡发育及排卵,但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导致子宫内膜分泌不良。

2.子宫内膜脱落不全

即由于黄体萎缩不全,雌孕激素不能迅速下降,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使出血期延长,血量增加,又称黄体萎缩不全。

3.子宫内膜修复延长

由于月经期子宫内膜剥脱后,下一周期新的卵泡发育迟缓或欠佳,所分泌的雌激素不足,以致子宫内膜不能如期再生修复,而使月经延长。

4.排卵期出血

由于排卵期激素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撤退性出血,当雌激素分泌足够量时则内膜又被修复而止血。

中医养生讲究的五要点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是最健康的,是治未病。

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哀、乐、悲、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 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幽默。仁心仁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简言之,要做到淡字。

第二就是饮食养生。关键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南宋陆游的养生方法是喝粥。他有一首诗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养生录》中谈到养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中国人盐的摄入量超标,脑溢血、高血压等疾病与此相关。上述观点也与目前营养学界提倡的健康膳食金字塔相一致。

第三是运动养生。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比如,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单举手,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这个功,在办公室也可以做。

第四是气功养生。《庄子》讲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吐故纳新指做气功,熊经鸟申讲人就像熊一样攀援,像鸟一样左顾右盼。这两种方法就是导引,这样做的人就是养形人。养形要达到什么效果?要像彭祖那样寿高八百。气功养生在日本很流行,有人写了一本书《只需五分钟》。在这五分钟里,常吐气、常呼吸。当头昏脑涨时,不妨这样做做,五分钟后会耳目清明,心情为之一爽。

第五是药物养生。如柏子仁,就是柏树的果子,也是一种养生长寿食物。植物里寿命最长的就是柏树和松树,我们常说千年柏树。柏子仁有养性、安神、润肠、通便、养颜的功效。

中医养生 过了清明早起床


祖国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因此,当季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比如公园、广场、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尽量多活动,增长阳气。古人说,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时,气候温暖、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正是祭祖扫墓和踏青赏花的日子。除此之外,清明还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

A.发物不可多吃

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在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少吃发物,少吃笋、鸡等伤肝食品。笋性寒,滑利耗气,人有痛疾,其气多虚,而食笋则更耗气,导致气虚状况加重,容易引发疾病。而临床上也发现,吃笋后容易引起咳嗽,导致咯血、哮喘的复发。除了不宜吃笋外,也要少吃鸡。鸡动风助肝火,引起肝木偏亢,多吃容易引起慢性肝炎和高血压等病的复发。可以多食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等食物及水果。

B.高血压患者少食肝脏类食物

清明节气前后是高血压的易发期,人们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清明节气期间最忌食用肝脏类食物。还应强调低盐饮食,做菜时要尽量少放盐,以清淡为宜,同时应增加钾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在运动上,要讲究适当,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作为首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屏气而引起血压升高等。

C.外出踏青,动宜适度

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习俗。不过,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除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这个季节并不主张人们大幅度地动起来。老年人活动时心率应不超过105次/分钟,呼吸应不超过24次/分钟,中青年因人而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

D.到了清明 作息提前

为了能使阳气更好地生发,人们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点起床。7时至9时是辰时,中医认为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人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因此,要尽量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向前调,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

E.不妨喝点菊花茶

清明前后,不妨喝一些菊花茶。中医认为,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而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菊花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变心肌缺血的功用。菊花与桑葚同泡茶喝,桑葚有养血柔肝,益肾润肺的作用,可以收到肝肺同养的效果。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久服菊花,疏泄太过,又会使肝木失于滋养,反倒伤肝,因此饮用菊花茶也要适量。

中医养生 早起三做四不做


清晨睁开眼,迎接新一天的到来,俗话说 一天之计在于晨 ,养生也要抓住清晨的时机,早气不必忙着起床,可以先深吸一口气,舒展舒展筋骨,下面我们来看看早起养生三做四不做。

清晨三做:

1、深呼吸

清晨睡醒后,不忙起床,静卧5分钟后,先向左侧,再向右侧,最后仰卧,其间共伸3次懒腰,使关节充分舒展活动。然后,大打哈欠3~5次,随即起床到僻静宽敞处,伸臂踮足连续进行10次深呼吸运动,然后,哈哈大笑一次(总共用4分钟左右)。

2、四方眺

立定,两眼平视,先向东远眺;然后,半闭目低头、转身再向南远眺;再进行半闭目低头,转过身向西远眺;最后,半闭目低头再转向北远眺(总共也用4分钟左右)。

3、净大便

尽可能做到每日清晨大便一次,养成习惯。大便时,最好回忆前些天最高兴、最愉快的事情,或想着今天和未来最美好的事情。这种精神和情绪的变化,有助于肠蠕动,能使大便通畅、排除彻底(一般用3~5分钟)。

长期坚持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活动了关节,排除了废气,增强了肺活量,锻炼和保护了视力,改善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加强身体各器官的协调作用,达到健身的目的。

清晨四不做:

1、不恋床

现在醒后恋床不起的人越来越多了,尤其是节假日。凡有过恋床不起的(不管年轻的,年老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睡眠和恋床的时间多了,反而觉得四脚发沉、精神萎靡、有 越睡越累 、 越睡越不舒服 的感觉,结果,还不如每天忙于工作或学习时那样精力充沛。恋床打乱了平日正常的生活规律,使体内许多生物钟错点。

2、不能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或吃不好,会直接影响上午的工作、学习效率。由于营养摄入的不均而损伤大脑,因为大脑的能源主要靠血糖来提供。试想一下,从头天晚上吃过晚饭至早晨,已空腹12小时之久,此时人体血糖明显下降,大脑正在发生能源危机,若不及时补充,会受到损伤。只要及时吃上早餐、吃好早餐,血糖随之升高, 危机 就可解除,大脑的灵敏度得到提高,从事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也得以提高。

3、老人醒后不要立刻起身小便

早晨一觉醒来后,可能膀胱内已充满了尿液,有急不可待地排尿感,尿意越是紧迫,越要沉得住气,不可立即起身小便,尤其是男性老年人,直立位小便要避免,尽量采取坐式小便,以防意外发生。因为,膀胱排空容易引起头晕,甚至出现排尿性晕厥。


许多人,晨起后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只要注意,对健康的确有益处。但是,运动必须在晨起后稍作休息一下,待气血阴阳运行平衡后才可进行。若起床后,也未做准备活动,便马上投入比较剧烈的运动,就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的意外。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晨起养生的方法,早上是养生的好时间,伸伸懒腰、喝杯开水都是很简单的养生方法,还是要提醒大家,早餐一定要吃。

中医养生还需讲究“中庸”之道


如今关于中医养生的论著层出不穷,各种观点也让人无所适从。其实无论运动还是饮食、起居、情绪,想养生处处都不能走极端,不能失之偏颇,中医养生还需讲究中庸之道。

运动当见缝插针

如今很多人都认可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但通常是有时间了就积极运动几个小时,忙碌起来几个星期都不运动。李建指出,很多经常不运动的人,终于有时间运动时往往拼命补课,很容易导致运动伤害。所以说过犹不及,运动也要讲中庸之道。

因此,不妨把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中,不要不动,也不要大动干戈。如果没有大把的时间去运动,不妨根据自身状况做零星运动,哪怕每次运动时间只有三五分钟。例如办公室一族到了早上九十点钟不妨起来做做伸展运动,稍微走动走动;经常使用电脑的人除了做做眼保健操外,还可以按摩眼周穴位、远眺;从事体力活动的人,休息时则要活动活动大脑,可以转转保健球、核桃。

清淡辛辣都不可取

有的人喜欢吃过于甜咸酸辣的食物,有的人则过于讲求饮食要清淡,以为这样就很健康。其实两种做法都不可取,而是要寻求一个中庸之道,饮食味道太重或太轻都不可取。饮食太重,如盐分多,固然可能导致高血压发病率上升;而饮食太清淡,人体则可能缺乏某些需要的成分。

如有的女性担心肥胖而拼命减肥,结果脂肪过少,反倒可能带来不孕的问题。吃肉也是这样,吃多了可能导致胆固醇升高,而不吃则可能给人体带来肌肉力量不足等问题。因此,饮食要讲究多样性、膳食平衡,味道要不咸不淡才健康。

起居要应时而动

关于日常起居的时间也该讲究中庸之道,没有固定的规则,而要根据季节变化而调整。从《黄帝内经》起,中国人就总结出了四季起居的,如夏天昼长夜短,适合晚睡早起,但容易带来睡眠不足问题,因此中午最好补觉。秋天由于气温逐渐降低,白昼逐渐缩短,因此适宜夜卧晚起,最好起晚点,到天亮后再起床。冬天昼短夜长,适合早睡晚起,在太阳升高以后起床活动,有利于身体储藏营养物质。而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因此要夜卧早起,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此外,人的起居习惯也没有一定之规,而要看个人体质。如湿热体质的人,往往怕热不怕冷,因此夏天不应在天气特别热时活动,应多在阴凉处活动,住房也可以选择东房、南房(即朝向西、朝向北的房间);而阳虚体质的人,比较怕冷,最好选择向阳的北房住。

情绪忌大起大落

人的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医讲究所谓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患的就是肺结核,正是悲伤肺。因此,要保持身体健康,保持情绪的平稳很重要。尤其在春季由于人的肝火比较旺,因此更容易发怒,反而更伤肝;大喜大悲还可能带来血压波动,导致高血压患者发病。因此,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要尽量保持情绪平稳,切忌大喜大悲、情绪激动。

中医养生讲究三因归一治


导读:中医养生有原则,这里我们给你介绍的只是其中的原则之三:分别三因归一治。那么为什么要说中医养生是讲究原则的呢?下面,跟着我们的步伐去看看中医专家是如何为你解说的吧!

医事之要,无出三因

要谈中医养生的原则,我们还要了解导致我们生病的原因,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得病。疾病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内因,还有外因。

古人把我们得病的原因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类,也就是三类病因的总称,这在南宋著名的永嘉医派的创始人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就作了很详细的论述。

陈无择根据自己积累的临床经验,继承了《黄帝内经》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的三因说并作了进一步发扬。他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

他将复杂的疾病按病源分为外因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也就是饥饱、劳倦、跌仆、压溺及虫兽利器所伤等原因(现代中医也归之为其他病因)。

这些都是致病条件结合发病途径的分类方法。实际上内因主要是指人的正气的盛衰情况,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它包括了体质、精神状态和抗病能力等。正气的相对不足,是发病的根据。至于气候变化、疫戾病邪、外伤、虫兽伤、精神刺激、过劳和饮食不节等,都是外来的致病因素,是疾病发生的条件。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发现蚊虫叮咬也可以传播一些疾病,比如脑炎、乙脑等,甚至还包括一些病毒性的传染病。因此,如果疾病是通过这三个方面产生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这三个方面格外注意,做到未病先防。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指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这一理论与《黄帝内经》里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观点一脉相承,均强调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张仲景还提出: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屋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遭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在书中,张仲景指出了摄生养慎对未病前预防疾病有积极意义,并介绍了具体的预防措施。提示人体若能内养正气,外慎风寒,与自然界四时气候相适应,就可以抵御外邪侵袭,避免疾病发生,这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所在。

那么,要怎么做呢?首先在情志上要做到一个平和,饮食上要做到一个合理,中医里叫谨和五味,也就是说合理的饮食结构,良好平衡的心态,再加上平时小心注意防止这些由于虫兽、利器、碰撞所造成的意外伤害,那么,我们自然就不会生病或者少生病,这也是养生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

养生不能离开中医的指导

我认为养生的方法绝对不能离开中医的指导思想,因为养生和保健与健身在概念上有着本质区别。养生的概念要宽泛得多,它是一个整体的而不是一个局部的范畴。

中医是把人体分成很多系统,比如说五脏系统、六腑系统、经络系统等。

中医在给人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主要根据望、闻、问、切这四大原则。

当然了,在现代社会,中医也会参考现代医学的一些量化数据来作为辅助,然后再根据望、闻、问、切得出一个综合的判断。

实际上中医给人看病,是在给你号脉,是在给你望诊,再问你的病史,然后进行一个综合判断。

而不是像西医一样,又要化验,又要拍片子,又要照X光,等等,中医靠望、闻、问、切就完成了整个诊断过程。

通过诊断过程,中医来综合判断你是属于什么样体质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他就要排兵布阵了。

什么叫排兵布阵呢?就是把药都看成是他的兵,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使这些药在身体里发生气化作用,弥补身体的不足,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在养生、治病上,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也都可以看到它们的效果。比如说,现代医学找到了一个局部的病灶,我们就可以找到治疗它的方法,从而使身体恢复健康的状态。

那么中医呢?它不是这样,它是通过你表现在外的症状,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种相,所以有人曾戏言说中医看病如看相,因为这些症状它是呈于内而形于外的,它一定会表现出来。

中医是通过这些外在症状的表现,来找到阴阳失衡的原因所在,然后通过一个整体上的调整,使你体内的阴阳失衡的状态趋于平衡,达到健康的目的。

为什么说趋于平衡呢?《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这里指的是重病,同样道理也适用于其他情况,详细的会在后面过犹不及中介绍。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名医们早已有了一整套对待疾病的完整方法。

中医说 有病要早治

《金匮要略》中提出: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这告诉我们若一时不慎而感受外邪,必须及早治疗,防微杜渐,以防病邪深入于内,灭病邪于萌芽之时。

应该在经络开始受邪尚未深入脏腑之时,及早治疗;四肢刚刚感觉不适,即用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等方法,使机体气血畅行,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中医告诫人们在疾病初发,邪位于浅表的时候,要善于抓住疾病的典型病症,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已成之病,以免贻误病情,防止疾病由浅入深,由轻至重。强调早治已成之病,不但容易治愈,而且可以避免变化之端。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