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养生按摩穴位

2019-10-12 │ 老人养生按摩穴位 春季按揉穴位养生按摩

养生穴位按摩 4大穴位让你停止打鼾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如何避开有关中医养生的认识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养生穴位按摩 4大穴位让你停止打鼾”,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导读:打鼾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现象了,很多人都有这个现象,只不过他们自己不知道,还认为是睡眠质量好。那如果当他们知道打呼噜其实是一种病,是有害于健康的,他们还会这么说吗?

打鼾(医学术语为鼾症、打呼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由于打呼噜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造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而诱发高血压、脑心病、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

夜间呼吸暂停时间超过120秒容易在凌晨发生猝死。打鼾者的预防与保健打鼾是由于睡眠时咽部软腭、悬雍垂(即小舌头)、舌根等处的软组织在呼吸气流的推动下,发生颤动而产生的一种有规律的声音。

打鼾怎么治疗?中医认为,想有效止鼾,按揉穴位效果很好。每天早晚各1次,每个养生穴位按摩5分钟,可以按照阴陵泉丰隆中脘天枢的顺序来做。

1、阴陵泉穴

此养生穴位是脾经的五输穴里的合穴,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生痰,所以阴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强身、祛痰作用。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2、丰隆穴

此养生穴位更是一个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说它是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并不为过。为什么呢?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玻丰隆很好找,它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

3、中脘穴

此养生穴位是腑的会穴,凡是脾胃失调、运化失常导致的各类脏腑相关疾病都可以用中脘治疗。肺脏病变的咳嗽、哮喘等以及脾虚引起的痰多等问题,用中脘都有极好的效果。中脘既能宣肺,又能祛痰,是治疗打鼾的理想穴位。中脘在上腹部,肚脐上4寸。

4、天枢穴

此养生穴位在腹中部,离肚脐眼正中2寸。取穴的时候从肚脐眼正中向左或者右量2横指即是。天枢属于胃经,又靠近胃部,所以它调理胃肠、补虚化湿的作用很好,湿生痰,用它与中脘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治疗打鼾的功效。

警惕 打鼾的危害

全球每天约有3000人的死亡与恶性打鼾有关,打鼾是高血压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三大危险诱因。打鼾者的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48%,冠心病患病率是普通人的3.4倍我国恶性打鼾患者约有520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40岁以上的男性。

打鼾者猝死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打鼾的车祸发生率较正常人高5-8倍。每小时低通气和呼吸暂停超过20次以上者,10年存活率仅为64%。

经常打鼾易患糖尿病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打鼾不仅会影响同伴的休息,而且它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危险。

研究人员通过对以前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打鼾和睡眠窒息的患者中常常会发生气道堵塞,这会导致发生高血压和心脏病。

研究人员怀疑,那些打鼾的人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也会增加,因为睡眠窒息常常与打鼾有关,而在糖尿病患者中睡眠窒息发生的概率要高于健康成年人。

研究人员说,打鼾会影响患者正常的氧气摄入,这就使患者体内产生高水平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这样就会导致患者对胰岛素产生耐受。

这一发现提示,打鼾本身就是糖尿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如果患者有其他的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吸烟或肥胖,同时加上打鼾这一危险因素,就应该提高警惕,寻求医生的帮助,及时解决打鼾的问题。

预防打鼾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加强身体锻炼,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2、避免烟酒嗜好,因为吸烟能引起呼吸道症状加重,饮酒能加重打鼾、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尤其是睡前喝酒。

3、肥胖者要积极减轻体重,也是治疗打呼噜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4、打鼾病人多有血氧含量下降,故常伴有高血压、心律失常、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要重视血压、血脂的监测。

5、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尤其以右侧卧位为最佳姿势。睡觉时,可在背部放一个小皮球,有助于强制性保持侧卧位睡眠。

专家提醒:由于打鼾者睡眠时的呼吸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出现周期性低通气状态。严重打鼾者(病理性打鼾),上呼吸道可能一时接近完全梗阻,肺内负压过大可使大气道壁也有所陷缩,有的可导致呼吸暂停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甚者可因此窒息猝死。

总结:综上所述,只要你每天坚持按摩上文中提到的四个穴位,就可以缓解打鼾症状啦。其次,最好要每天坚持的锻炼身体,合理饮食。

相关阅读

中医穴位按摩治打鼾


养生导读:很多人熟睡后都有打鼾的坏毛病,有的人意识不到打鼾其实是一种病,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打呼噜是睡得睡!打鼾在男人中比较常见,打鼾也有很多的危害,有可能造成气道堵塞,也有可能使得呼吸不畅,有的甚至呼吸停止时间过长而死亡,所以我们还是需要防止打鼾的,今天分享一些按摩方法,让你告别打鼾烦恼。

一、打鼾的保健按摩穴位


按摩天枢穴
1、天枢穴

此养生穴位在腹中部,离肚脐眼正中2寸。取穴的时候从肚脐眼正中向左或者右量2横指即是。天枢属于胃经,又靠近胃部,所以它调理胃肠、补虚化湿的作用很好,湿生痰,用它与中脘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治疗打鼾的功效。



2、中脘穴

此养生穴位是腑的会穴,凡是脾胃失调、运化失常导致的各类脏腑相关疾病都可以用中脘治疗。肺脏病变的咳嗽、哮喘等以及脾虚引起的痰多等问题,用中脘都有极好的效果。中脘既能宣肺,又能祛痰,是治疗打鼾的理想穴位。中脘在上腹部,肚脐上4寸。



按摩中脘穴
3、丰隆穴

此养生穴位更是一个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说它是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并不为过。为什么呢?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玻丰隆很好找,它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

4、阴陵泉穴

此养生穴位是脾经的五输穴里的合穴,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生痰,所以阴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强身、祛痰作用。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二、缓解打鼾还需注意

1、肥胖者要积极减轻体重,也是治疗打呼噜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2、打鼾病人多有血氧含量下降,故常伴有高血压、心律失常、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要重视血压、血脂的监测。



打鼾
3、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尤以右侧卧位为宜。睡眠时,可在背部放一个小皮球,有助于强制性保持侧卧位睡眠。

4、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5、避免烟酒嗜好,因为吸烟能引起呼吸道症状加重,饮酒能加重打鼾、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尤其是睡前饮酒。

养生按摩哪些穴位 养生保健按摩六大穴位


最易操作:小腹和脚底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肚脐是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周围分别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轻轻揉按,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好处。

捏脚底,促进血液循环。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此处穴位较多,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人体各个脏器的健康密切相关,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隔两三天用热水泡泡脚,每次半小时,是非常简便易行的一种保健方法,可以起到温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功效最全:双耳和脊椎

搓双耳,全身都受益。中医讲“肾开窍于耳”,做好耳部保健,对强肾效果更好。按摩耳朵应用力轻柔,通常以揪、揉、拉为主,时间以5分钟为好,不要超 过10分钟。向上揪揪耳朵,可以调节和促进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有益于增强体质;轻揉双耳并摩擦,可疏通经络,对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推脊椎,增强免疫力。脊椎及其两侧,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之一,督脉的行经之地,且有肝腧、肾腧等重要经络通过,属阳经汇集之处。平时可由家人帮助,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来回推拿脊柱及两侧,可边捏边向前推进,或拍打前进,每次5分钟即有疏通经脉之效。

最易忽略:腋窝和前胸

按腋窝,宁神宽心胸。中医认为腋窝处有一个重要穴位,名为极泉,针灸或按摩极泉有宽胸宁神的功效。按摩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揉按。用右手食指、中指和 无名指的指腹,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腋窝各15次,然后换左手按摩右侧腋窝,每次持续3~5分钟即可。二是弹拨,抬高一侧手臂,把另一只手的拇指放在肩 关节处,用中指轻弹腋窝底,可时快时慢变换节奏,并左右交替进行。

拍前胸,提高肺功能。前胸是人体阴气所汇之处,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可以起到宽中理气的作用,还对改善人体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有重要作用。以虚掌轻叩轻拍的方法来保健,将五指并拢、掌心中空,对准胸部正中间的胸骨以适当力度拍击。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钟。

打呼噜咋办 保健按摩4穴位治打鼾


导读:很多人熟睡后都有打鼾的坏毛病,有的人意识不到打鼾其实是一种病,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打呼噜是睡得睡!想要告别恼人打呼噜恶习,看看保健按摩指南有啥方法能帮到你!

打呼噜咋办 保健按摩4穴位治打鼾

打鼾者的预防与保健打鼾是由于睡眠时咽部软腭、悬雍垂(即小舌头)、舌根等处的软组织在呼吸气流的推动下,发生颤动而产生的一种有规律的声音。

中医认为,想有效止鼾,按揉穴位效果很好。每天早晚各1次,每个养生穴位按摩5分钟,可以按照阴陵泉丰隆中脘天枢的顺序来做。

阴陵泉穴

此养生穴位是脾经的五输穴里的合穴,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生痰,所以阴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强身、祛痰作用。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丰隆穴

此养生穴位更是一个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说它是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并不为过。为什么呢?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玻丰隆很好找,它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

中脘穴

此养生穴位是腑的会穴,凡是脾胃失调、运化失常导致的各类脏腑相关疾病都可以用中脘治疗。肺脏病变的咳嗽、哮喘等以及脾虚引起的痰多等问题,用中脘都有极好的效果。中脘既能宣肺,又能祛痰,是治疗打鼾的理想穴位。中脘在上腹部,肚脐上4寸。

天枢穴

此养生穴位在腹中部,离肚脐眼正中2寸。取穴的时候从肚脐眼正中向左或者右量2横指即是。天枢属于胃经,又靠近胃部,所以它调理胃肠、补虚化湿的作用很好,湿生痰,用它与中脘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治疗打鼾的功效。

除了按摩养生穴位缓解打呼噜症状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能起到更好的止鼾效果。

1、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2、避免烟酒嗜好,因为吸烟能引起呼吸道症状加重,饮酒能加重打鼾、夜间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尤其是睡前饮酒。

3、肥胖者要积极减轻体重,也是治疗打呼噜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4、打鼾病人多有血氧含量下降,故常伴有高血压、心律失常、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要重视血压、血脂的监测。

5、采取侧卧位睡眠姿势,尤以右侧卧位为宜。睡眠时,可在背部放一个小皮球,有助于强制性保持侧卧位睡眠。

打鼾睡得香 是疾病潜伏

打鼾在医学上又被称作是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打鼾者的气道通常比正常人狭窄,夜间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咽部组织堵塞,使上气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涡流并引起振动,从而出现鼾声,严重时呼吸可以暂时停止。

为了消除打鼾带来的不良感受,打鼾人的睡姿往往千变万化,反复移位在寻找一种舒适的睡姿,原本睡姿头朝东,最后也有可能是头朝西。所以这类人群在睡觉过程中是在不断的挣扎,醒来后常常会感觉身体疲倦。

打鼾对病人的影响不仅仅体现睡眠质量显著变差,频繁打鼾可能是因为机体出现一种或是多种疾病了。朱志清解释称,这是由于长期的打鼾会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造成大脑、全身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从而导致高血压、心率失常、脑心病等病发,在睡眠中长时间缺氧可能会诱发猝死。

如何有效预防

要戒烟少喝酒,侧睡有助缓解打鼾问题

由于打鼾的诱发因素比较复杂,并且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若不治疗是不会自动痊愈的。所以医生在为病人诊断时,会通过鼻咽喉镜、睡眠监测、CT检查等多种方式来确定打鼾的性质,而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由中枢性方面的疾病引起的打鼾主要是通过呼吸器治疗;由周围性方面的疾病引起的打鼾则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

穴位按摩让你告别胃肠不适


在外面待久了的人难免都会患上胃病,夏季是肠胃病的高发季节,主要因人们常喝冷饮,骤热骤凉,极易刺激肠胃,加上夏季易滋生细菌,易引起腹泻等各种肠胃不适。其实,这些肠胃小毛病,通过简单的自我按摩就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

按摩穴位

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后将手离开,重复10次,能缓解胃部不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天枢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3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两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胃胀、腹泻、腹痛等。

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捏脊

捏脊疗是通过刺激身体某些经络和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尤其适合患有脾胃失和、消化不良、厌食积滞等病症的孩子。主要是捏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督脉所在,脊柱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刺激其穴位,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及时调整脏腑的作用。

饭后揉肚

饭后先散步,然后或卧或坐,用手轻轻按揉腹部,先将双手搓热,分别以左、右手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按揉上腹部,各做30次左右。此法可增强胃肠机能,对治疗肠胃病有一定效果。

捏腿肚

小腿肚内侧循行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故而捏按此处可治疗胃之疾患。当然这只适用一般胃病,能缓解轻微的胃痛;严重胃病者,应去医院诊治。

以上这些方法,在调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吃刺激性食物的同时,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中医按摩穴位 让你更好入睡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于是常常有失眠的困扰,服用镇静安眠剂的后遗症使得失眠的压力又增加一项。以按摩的方式来促进睡眠,不失为一个放松全身肌肉有助安然入眠的好方法。

经常失眠的人在中医的观点来说是属于阴阳不平衡的状态。头面按摩时配合穴位可具有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的作用。

头面按摩法具有醒脑提神,镇静安眠,降压止痛,疗眩息晕,润肤养颜的功效。临床应用于头痛、失眠症、内耳眩晕症。

头面按摩,只需端坐按摩以下穴位:

1.天门开穴法:两拇指指腹紧贴于印堂穴,双手余指固定头部二侧。左拇指先自印堂穴垂直向上推移,经神庭穴推至上星穴,然后两拇指呈左下、右上,左上、右下同时交替推摩。手法由缓至速、由轻至重,反复推摩约1分钟,此时推摩局部产生热感,并向眉心集中。

2.百会穴点按掌摩法:用右手拇指尖在百会穴点按,待局部产生重胀麻感后立即改用拇指腹旋摩,如此反复交替进行约30秒,紧接用掌心以百会穴为轴心,均匀用力按压与旋摩约30秒。

3.玉锤叩击法:以指尖作锤,双手同时进行,从后向前,从左至右叩击整个头部,反复依次紧叩,不可遗漏。叩击时由腕部发力,甩力均匀,不可太重,不可太轻,以有较强的振荡感而不觉疼痛为度。约1分钟。

4.十指梳理法:以指代梳,指尖着力于头皮,双手同时进行,从前额开始呈扇状自前向后推摩。手法以揉为主,柔中带刚。此时会感到头部轻松舒适感。约1分钟。

5.抚摩静息法:用双掌分别摩头、摩面、摩颊。手法轻揉,约1分钟,再结束整个按摩疗程。

穴位养生 按摩9大穴位最适合养生


适合用于按摩养生的9大穴位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委中穴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全能穴:足三里

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穴位养生 按摩9大穴位最适合养生


适合用于按摩养生的9大穴位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委中穴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里

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