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养生应适应季节

2019-10-12 │ 六味地黄丸养生应适应季节 养生的作用

洋地黄的药用价值_洋地黄的副作用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日常生活中关于中医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洋地黄的药用价值_洋地黄的副作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洋地黄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洋地黄:别名毛地黄、毒药草、紫花毛地黄、吊钟花,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体密被短毛。根出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钝齿,有长柄。第2~3年春于叶簇中央抽出花茎,高达1~1.5m,茎生叶长卵形,边缘有细齿,有短柄或近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冠钟形,下垂,偏向一侧,紫红色,内面带深紫色斑点。蒴果圆锥形,种子细小。花期5~6月,果期 6~7月。原产于欧洲中部与南部山区。现中国浙江、上海、江苏与山东等地已有大量栽培。原产于欧洲中部与南部山区。现中国浙江、上海、江苏与山东等地已有大量栽培。 适应症:心力衰竭为主要适应症。对于心腔扩大舒张期明显增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较好。同时伴有房颤则是应用洋地黄最好指证。

2、用法用量

饱和量:口服0.7~1.2g。饱和量的给予有缓给和速给两种方法:⑴缓给法:用于2周内未用过洋地黄类药物的轻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成人每次0.1g,1日3~4次,直至全效量;小儿将饱和量平均分2~3日服完;⑵速给法:用于2周内未服用强心甙而病情较急者,成人每次0.2g,4~6小时1次,可在24小时内给完饱和量;小儿首次服饱和量的1/3,其余分3~4次服,因洋地黄快速给药欠安全,今已少用)。维持量:成人口服每日0.07~0.1g;小儿为饱和量的1/10,每日1次。极量,口服1次0.4g,1日1g。

洋地黄的副作用

1、洋地黄排泄缓慢,易于蓄积中毒,故用药前应详询服药史,原则上2周内未用过慢效洋地黄者,才能按常规给予,否则应按具体情况调整用量。

2、强心甙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相差很小,每个病人对其耐受性和消除速度又有很大差异,而所列各种洋地黄剂量大都是平均剂量,故需根据病情、制剂、疗效及其它因素来摸索不同病人的最佳剂量。

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瘤及小儿急性风湿热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忌用或慎用强心甙。心肌炎及肺心病者对强心甙敏感,应注意用量。

4、强心甙中毒,一般会有恶心、呕吐、厌食、头痛、眩晕等反应,首先应鉴别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加重,还是强心甙过量所致,因前者需加量,后者则宜停药。

5、应用强心甙期间,或停用后7日以内,忌用肾上腺素、麻黄碱及其类似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增加强心甙的毒性。如同时需要使用钙制剂,可将强心甙剂量酌量减少(如减少1/3),钙剂可口服,也可在密切观察下静滴,但不可静注。

6、利血平可增加洋地黄对心脏的毒性反应,引起心律失常,对洋地黄毒甙则使其排泄增加,故二者与利血平合用时须加警惕。

洋地黄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新华本草纲要》:叶:强心剂。用于兴奋心肌,增加心肌收缩力,使收缩期的血液输出量增加,改善血液循环。对心脉水肿患者有利尿作用。

ys630.coM延伸阅读

七叶洋地黄双苷副作用


电脑、手机的普及,使得很多人平时长时间的将精力投放在这些科技产品上面,不注意眼睛的保护,就很容易出现眼睛疲劳或者是一些眼疾发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于各种类型的眼疲劳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因为是在眼部用药,让人担心会产生副作用。那么,七叶洋地黄双苷副作用有哪些?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10ml含洋地黄叶干提物0.49-0.54mg,七叶亭苷1.0mg。七叶洋地黄双甙滴眼液)为的临床使用证明,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功能主治老年性黄斑病变;黄斑区相关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等;以及所有类型的眼疲劳,包括肌肉性的,适应性的或神经性的等。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含有从紫花洋地黄叶中提取的标准洋地黄苷的混合物。洋地黄苷对睫状肌与对心肌的作用相似:收缩力加强,特别是对伴有肌机能不全的情况。睫状体和角膜中的组织浓度是外周血清浓度的3倍。这些结果证实洋地黄苷在水性滴眼液中释放出来,在睫状体中被重吸收。 七叶亭苷能增强血管的封闭性,增加虹膜和睫状体中毛细血管的阻力。这两种成份的联合作业使视网膜的血流灌注得到改善。

此外,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药物的副作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的用法是扭开滴管上部,半卧位头稍微后仰,将少量药液顺在出口处,轻轻挤压滴管中部,将药液滴入下眼睑结膜囊内(每管应有6~8滴),滴后上下转动眼球,然后闭眼休息10分钟其用量根据治疗的疾病不同而有所变化,详情请咨询医师。

总的来说,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使用。最后笔者提醒大家,要注意用眼卫生。

洋地黄禁忌症


说到洋地黄的时候,一般人其实是不清楚的,那主要是因为大家对于洋地黄是没有什么了解的,所以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其实,所以洋地黄不过就是一种植物而已,但是这种食物是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的,所以经常会被医生们拿来入药的。但是对于洋地黄而言,其实是有一些禁忌症的,那么们关于洋地黄的禁忌症有哪些呢?

对于上面的问题,其实一般人都是不知道的。洋地黄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们自然界众多植物的一种,而且也是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的一种。洋地黄在很多疾病的治疗方面都是有着一定的效果的。那么,针对这个现象,下面就来说说洋地黄的禁忌症。

洋地黄:别名毛地黄、毒药草、紫花毛地黄、吊钟花,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体密被短毛。根出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钝齿,有长柄。第2~3年春于叶簇中央抽出花茎,高达1~1.5m,茎生叶长卵形,边缘有细齿,有短柄或近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冠钟形,下垂,偏向一侧,紫红色,内面带深紫色斑点。蒴果圆锥形,种子细小。花期5~6月,果期 6~7月。原产于欧洲中部与南部山区。现中国浙江、上海、江苏与山东等地已有大量栽培。

不良反应

⒈洋地黄排泄缓慢,易于蓄积中毒,故用药前应详询服药史,原则上2周内未用过慢效洋地黄者,才能按常规给予,否则应按具体情况调整用量。

2.强心甙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相差很小,每个病人对其耐受性和消除速度又有很大差异,而所列各种洋地黄剂量大都是平均剂量,故需根据病情、制剂、疗效及其它因素来摸索不同病人的最佳剂量。

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瘤及小儿急性风湿热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忌用或慎用强心甙。心肌炎及肺心病者对强心甙敏感,应注意用量。

4.强心甙中毒,一般会有恶心、呕吐、厌食、头痛、眩晕等反应,首先应鉴别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加重,还是强心甙过量所致,因前者需加量,后者则宜停药。

5.应用强心甙期间,或停用后7日以内,忌用肾上腺素、麻黄碱及其类似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增加强心甙的毒性。如同时需要使用钙制剂,可将强心甙剂量酌量减少(如减少1/3),钙剂可口服,也可在密切观察下静滴,但不可静注。

6.利血平可增加洋地黄对心脏的毒性反应,引起心律失常,对洋地黄毒甙则使其排泄增加,故二者与利血平合用时须加警惕。

洋地黄禁忌症

①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②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③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特别是老年人;④单纯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如肥厚型心肌病;⑤单纯性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而无右心衰竭的患者;⑥急性心肌梗死,尤其在最初24小时内,除非合并心房颤动或(和)心腔扩大。

通过上面文章的详细介绍,我们便也就了解了洋地黄以及洋地黄的一些常见的禁忌症。由上可知,关于洋地黄的禁忌症是有很多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可以吃洋地黄的,具体不能吃的类型,在上面的文章中已经做了详尽的介绍,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警惕之心才行。

洋地黄的禁忌症


洋地黄作为一种中药药物,具有强心效的作用并且对于增强血液循环治疗心肌疾病有着强效作用。由于洋地黄的观赏价值较高,所以不少家庭也会将洋地黄作为一种盆栽养殖在家中。但是在使用洋地黄治疗疾病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到洋地黄中含有一定的毒素,多吃洋地黄容易导致中毒。今天就科普了洋地黄的禁忌症。

洋地黄的主要适应症:

1、除洋地黄中毒所诱发的心力衰竭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均可用。

2、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如快速心率的心房颤动及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洋地黄的主要禁忌症:

1、有洋地黄中毒的心力衰竭;

2、预激综合征伴有心房颤动或扑动者;

3、梗阻型心肌病,洋地黄可加重左室流出道梗阻,故不宜使用,但在伴发心力衰竭时仍可应用;

4、房室传导阻滞,仅在伴有心力衰竭时可小心使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力衰竭时,应在放置心室起搏器后,再用洋地黄;

5、窦性心动过缓心室率在每分钟50次以下者,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伴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室率低于每分钟60次者。

洋地黄:别名毛地黄、毒药草、紫花毛地黄、吊钟花,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体密被短毛。根出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钝齿,有长柄。第2-3年春于叶簇中央抽出花茎,高达1-1.5m,茎生叶长卵形,边缘有细齿,有短柄或近无柄。总状花序顶生,花冠钟形,下垂,偏向一侧,紫红色,内面带深紫色斑点。

蒴果圆锥形,种子细小。花期5-6月,果期 6-7月。原产于欧洲中部与南部山区。现中国浙江、上海、江苏与山东等地已有大量栽培。

洋地黄对心率的影响


洋地黄中毒很多人都不熟悉,会领会为洋地黄引起中毒,但是对于患有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等疾病的病人就很熟悉了,洋地黄又被称为毒药草。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但是也存在很多的副作用,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它也会引起心律失常的其他状况。本文介绍了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的特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的特点

一般说,洋地黄中毒可引起几乎各种类型心律失常。但另一布面,在洋地黄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心律失常不一定都是洋地黄中毒,还有一些心律失常根本不可能是洋地黄中毒所引起的,称作“非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因此诊断洋地黄中毒,必须对临床资料作出全面判断,才能明确心律失常是否由洋地黄引起。

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可为持续性,可为间发性;可以是单独一种心律失常,亦可两种或多种心律失常交互出现或同时存在;同时大部分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具有多样性和易变性特点。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按其性质可分为异位兴奋作用及抑制作用两组,但常常是联合出现。

一、洋地黄的异位兴奋作用引起的心律失常

1.室性早搏:约占50%~60%。由洋地黄引起的室早常表现为二联律,尤其在房颤的基础上出现的室早二联律,几乎可以完全肯定是洋地黄中毒;多源性或多形性室早为重度洋地黄中毒的表现。

2.室性心动过速:洋地黄致室性心动过速已是重度洋地黄中毒的表现。室速的发生率约占所有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的10%。频发的室早,尤其是多源或双向性室早,易导致室速,双向性室速,甚至室颤的发生。房颤基础上出现的室早要和室内差传相区别,前者是洋地黄中毒的表现,后者往往提示洋地黄用量不足。

3.双向性心动过速:双向性心动过速几乎完全可以肯定洋地黄中毒,并往往是重度中毒的表现,双向性室速在严重心脏病洋地黄中毒

时更为常见,并多在房扑、房颤或房速基础上发生。

4.双重性心动过速,洋地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双重性心动过速几乎完全可以肯定洋地黄中毒。

5.房性心动过速:洋地黄引起的房速其p波的极性常同窦性p波相同但振幅较小。有时可不规整且可呈多种形态,即多源性房速或混乱性房速。房速伴Ⅱ度房室阻滞几乎可以肯定是洋地黄中毒,并提示低血钾。

6.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也称为加速性交界区自主心律,房颤基础上合并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尤其伴有文氏型传出阻滞是最常见的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之一,并对诊断洋地黄中毒具有很强的特异性。

7.房扑与房颤:洋地黄中毒引起房扑少见。洋地黄治疗过程中窦律转为室律缓解的房颤,是洋地黄中毒较为可靠的证据。原房颤的病人应用洋地黄后室率变为极缓,出现Ⅲ度房室阻滞是洋地黄中毒的表现。原房颤用洋地黄后室率更快者,多数是洋地黄中毒。

二、洋地黄的抑制作用引起的心律失常

1.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洋地黄对于窦房结的自律性及窦房传导均有抑制作用,轻度洋地黄中毒时可出现窦缓,并进而导致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可伴有或不伴有文氏现象,严重时由于心室周期过长可发生阿-斯综合征。

2.房室传导阻滞:洋地黄对房室传导的影响是作用于房室结本身的,因此洋地黄中毒引起的房室阻滞多是Ⅰ度、Ⅱ度文氏型或完全型

阻滞。在洋地黄化过程中出现的I度房室阻滞肯定应视为洋地黄中毒的表现。Ⅱ度文氏型房室阻滞是洋地黄中毒时最常见的不完全性房室阻滞,它可以伴有房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

三、洋地黄兴奋和抑制联合作用引起的心律失常

1.房速伴房室阻滞:这种心律失常如不立即停用洋地黄可引起很高的死亡率。

2.房颤伴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常伴文氏型传出阻滞。

3.窦缓伴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

四、关于“非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有些心律失常尽管在洋地黄化或洋地黄中毒病人中出现,但它们不是由中毒引起,与洋地黄中毒确实毫无关系,称之为“非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它们包括:①并行心律;②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③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④Ⅱ度莫氏型房室阻滞;⑤各种室内阻滞,包括束支阻滞、分支阻滞;

⑥完全性结下房室阻滞。室早及室速往往是洋地黄中毒的表现,而室性并行心律或并行心律性室速,一般认为是非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与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相反,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很少见于洋地黄中毒。Ⅱ度文氏型房室阻滞是洋地黄中毒很常见的表现,相反Ⅱ度莫氏型房室阻滞则认为与洋地黄中毒无关。

洋地黄制剂怎么样


   大家都知道,心脏疾病是影响着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对身体有很大的影响,治疗心脏病也有很多的办法,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洋地黄制剂吗,这是一种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下面来介绍一下洋地黄制剂怎么样?

1.洋地洋地黄及所含苷类能选择地直接作用于心脏。

2.治疗剂量时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抑制心脏传导系统,使心每搏输出量和心排血量增加,改善肺循环及体循环,从而慢性心功能不全时的各种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及水肿等)得以减轻或消失。

3.中毒剂量时则因抑制心脏的传导系统兴奋异位节律点发生各种心律失常的中毒症状。

   洋地黄制剂怎么样?上面给大家介绍了关于洋地黄制剂的一些作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对于各种的心律失常的情况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果有心脏病的人群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不要耽误了病情。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