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养生季节带量食谱

2019-10-12 │ 春兰养生季节带量食谱 养生一天的饮食

量天尺的药用价值_量天尺的副作用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量天尺的药用价值_量天尺的副作用”,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量天尺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量天尺花:清热,润肺,止咳。用于肺结核,支气管炎,颈淋巴结结核。量天尺茎:舒筋活络,解毒。外用治骨折,腮腺炎,疮肿。

2、用于什么病症

量天尺用于肺结核,支气管炎,颈淋巴结结核。茎:舒筋活络,解毒。外用治骨折,腮腺炎,疮肿。

3、用法用量

量天尺花0.5~1两,水煎服,或与猪瘦肉煮汤吃。量天尺鲜茎外用适量,去皮刺,捣烂外敷。

量天尺的副作用

1、副作用

量天尺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量天尺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饮食禁忌

3.1、量天尺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量天尺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岭南采药录》。

1.1、别名:量天尺又称为霸王鞭、霸王花、剑花、三角火旺、七星剑花。为仙人掌科植物量天尺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lerereus undatus(Ha Rose。

1.2、药材来源:量天尺是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植物量天尺Hylocereus undatus (Ha Rose,以肉质茎及花入药。量天尺入药始见于《岭南采药录》,谓:此植物颇类火秧簕,但火秧簕茎方形,而此则茎三角形而较大。所述形态与今用品相符。

1.3、生境分布:量天尺为外来种,量天尺原产墨西哥至已西诸国。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区可栽培于庭园或村落附近,常攀援于树干、废墙或岩石上;其他地区多栽培于温室。量天尺茎常作各种仙人球的嫁接砧木。

1.4、性味归经:量天尺甘、淡,微凉。

1.5、采收和储藏:量天尺茎全年可采,多鲜用;花夏秋采,晒干。5~8月量天尺花开后采收,鲜用或置通风处晾干。

1.6、功能主治:量天尺花:清热,润肺,止咳。量天尺可以用于肺结核,支气管炎,颈淋巴结结核。量天尺茎:舒筋活络,解毒。量天尺外用可以治骨折,腮腺炎,疮肿。

1.7、用法用量:量天尺花0.5~1两,水煎服,或与猪瘦肉煮汤吃。鲜茎外用适量,去皮刺,捣烂外敷。

ys630.coM延伸阅读

量天尺花的功效与作用


世界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药材,难免有一些药材是我们不认识的,但只要我们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相信我们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医学药材。那么对于量天尺花这种药材你了解吗?

【别名】霸王花、剑花、韦陀花、天尺花、龙骨花、七星剑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量天尺的花。

【原形态】多年生攀援植物。具气根。茎不规则分枝,深绿色,粗壮,肉质,长约7m或更长,宽10-12cm,具3棱,棱边波浪形,老时多少呈硬角质;棱边有小窠,小窠间距4-5cm,窠内有退化的叶,呈褐色小刺状,常1-3枚,刺长2-4mm。花大,单生,辐射对称,夜间开放,长20-30cm;花萼花瓣状,黄绿色,有时淡紫色,裂片披针形,向外反卷,萼管外侧有大鳞片,无刺,鳞片腋部裸露无毛;花瓣纯白色,直立;雄蕊多数,乳白色,与花柱等长或较短;花柱粗壮,柱头裂片乳白色。浆果长圆形,长约10cm,红色,肉质,具鳞片,熟时近平滑。种子小,黑色。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区可栽培于庭园或村落附近,常攀援于树干、废墙或岩石上;其他地区多栽培于温室。其茎常作各种仙人球的嫁接砧木。

【性状】性状鉴别 花纵向切开,呈不规则长条状,长15-17cm。萼片棕色至黄棕色,萼管下部细长,扭曲,外被皱缩的鳞片;花瓣数轮,棕色或黄棕色,狭长披针形,有纵脉;雄蕊多数。气微,味稍甜。

【性味】甘;性微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止咳化痰;解毒消肿。主肺热咳嗽;肺痨;瘰疬;痄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我们介绍了量天尺花以及量天尺花的特点,可以知道量天尺花有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在很多疾病上面都起到了治疗和辅助治疗的效果。希望对大家的健康有所帮助。

天韭的药用价值_天韭的副作用


天韭的药用价值

天韭,别名茖韭、山葱、茖葱、鹿耳韭,为百合科葱属植物玉簪叶韭的全草,生于山地疏林下,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等地。它的植物形态玉簪叶韭为多年生草本,鳞茎圆柱状,外包残存的棕网状叶鞘;叶基生,有长柄,叶鞘白色,膜质,抱茎;叶片1-2枚,卵状心形,长达13cm,宽约8cm;花葶自叶鞘间抽出,纤细,高35-45cm;伞形花序顶生,近圆球形;花白色,具细梗,花被片6;子房上位,3室。蒴果,种子黑色,花期7月。

1、功能主治

有止血、散瘀、祛风、镇痛、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外疮肿痛、衄血、瘀血、漆疮、跌打损伤等病症。

2、用法用量

①内服:0.5~1两,水煎服;

②外服:适量,捣烂敷患处。

天韭的副作用

1、人群禁忌:体虚气弱及孕妇忌服。

①《纲目》:畏葱白。服之吐不止,饮葱汤即止。

②《本草从新》:服之令人烦闷吐逆,大损津液,虚者慎之。

2、饮食禁忌:不宜与人参、沙参、丹参、玄苦参、细辛、芍药同用。

①《本草经集注》:黄连为之使;反细辛、芍药、五参,恶大黄。

天韭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附方偏方

①治诸风痰饮:天韭十分,郁金一分,为末。每以一字,温浆水一盏,和服探吐。(《经验方》)

②治中风不语,喉中如曳锯声,口中涎沫:天韭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于脐子上陷一个坑子,纳入陈醋二橡斗子,四面用火逼令黄色)。同一处捣,再研极细,用生面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三丸,温酒下。(《经验后方》)

③治头痛不可忍:天韭一茎,暴干,捣罗为散,入麝香麻子许,研匀吹鼻中。(《圣济总录》吹鼻麝香散)

④治头痛鼻塞脑闷:天韭(研)半两,黄连(去须)三分。上二味,捣研为散,每用少许,搐入鼻中。(《圣济总录》通顶散)

⑤治黄疸:天韭着灰中炮之,小变色,捣为末,水服半钱匕,小吐,不过数服。(《肘后方》)

⑥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天韭)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陕西中草药》)

2、书籍记载

①别名:天蒜、鹿耳韭(《陕西中草药》);玉簪叶、茗葱(《新华本草纲要》)

②《陕西中草药》:“散瘀镇痛,祛风,止血。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衄血,漆疮。”

③天韭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均有记录。

天胡荽的药用价值_天胡荽的副作用


天胡荽的药用价值

功效:全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降火,散结,去毒。

茎叶:治小儿胎热,咽喉肿痛,外敷疮。

作用:胆结石,肾脏炎,尿道结石,肝硬化腹水,传染性肝炎,黄疸型肝炎,脑膜炎,泌尿系统感染,咽喉炎,淋巴结核,肠炎,感冒,流感咳嗽,扁桃体炎,目翳青盲,吐血,尿血,便血,跌打伤,肿毒,疱疹,湿疹。

用法用量:11.3~37.5克、煎水服。

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瘀肿。

1、《千金·食治》:“疗痔。”

2、《生草药性备要》:“治癞,臭耳,鼻上头风,痘眼去膜,消肿,敷跌打大疮。”

3、《草木便方》:“治头疮,白秃,风瘙,疥癞。”

4、《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治肾脏炎、黄疸。外用揉擦伤肿,塞鼻可消眼炎,取汁滴耳中治中耳炎。”

5、《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钩虫病。外用捣涂酒渣鼻。”

6、《南宁市药物志》:“治瘰疬毒疮,无名肿毒,跌打筋伤,哮喘。”

7、《本草推陈》:“治急性扁桃腺炎及咽喉炎,疥癣,蛇咬伤,痈疽,漆疮,风湿痛,挫伤等。

天胡荽的副作用

体虚、胃寒者慎用鲜品。

天胡荽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治肝炎发黄:鲜地星宿五钱至八钱(干的三至五钱),茵陈的功效与作用蒿五钱。煎水吃,日服三次。(《贵阳民间药草》)

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天胡荽一至二两,白糖一两,酒水各半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治阳黄黄疸及小儿风热:天胡荽捣烂,加盐少许,开水冲服。(《广西中药志》)

治小儿夏季热:鲜天胡荽适量,捣汁半小碗,每服三至五匙,每日服五、六次。(《江西草药》)

治痢疾:满天星,蛇疙瘩,刺梨的功效与作用根,石榴的功效与作用皮。煎服。(《四川中药志》)

治红淋症:地星宿、萹蓄各四两。捣烂取汁兑白糖服。(《贵阳民间药草》)

治肾结石:天胡荽一至二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治小便不通:鲜地星宿一两,捣烂挤水,加白糖一两服,或煎水兑白糖服。(《贵阳民间药草》)

治小儿疳积:地星宿五钱至一两,蒸鸡肝或猪肝吃。(《贵阳民间药萆》)

明目、去翳:翳草揉塞鼻中,左翳塞右孔,右翳塞左孔。(《医林纂要》)⑾治风火眼痛:天胡荽、旱莲草各等分。捣烂敷。(《广西中药志》)⑿治跌打瘀肿:天胡荽捣烂,酒炒热,敷撩患处。(《广西中药志》)

木天蓼的药用价值_木天蓼的副作用


木天蓼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止痛。治大风癞疾,症积,气痢风劳。治风邪外犯,侵袭牙体,牙齿疼痛,局部肿胀,或抽挈样感。或风邪束表,腰脊强痛,有拘急感,伴发热,恶寒,苔薄脉浮。《唐本草》:“主症结积聚,风劳虚冷。”。

2、用于什么病症

治大风癞疾,症积,气痢风劳。

3、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研末或酿酒。

木天蓼的副作用

1、副作用

木天蓼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木天蓼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饮食禁忌

3.1、木天蓼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3.2、本品辛温耗气,不宜久服。

木天蓼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本草纲目》。

1.1、别名:天蓼(《药性论》),藤天蓼(《本草拾遗》),天蓼木(《圣惠方》),含水藤(《中国树木分类学》),葛枣、葛枣猕猴桃(《东北木本植物图志》),马枣子(《东北药植志》)。

1.2、药材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木天蓼的枝叶。

1.3、生境分布:分布东北、西北及陕西、山东、湖南、湖北、四川、浙江、云南等地。

1.4、性味归经:辛,平入膀胱、胃、大肠经。

1.5、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晒干或鲜用。

1.6、化学成分:

1.7、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止痛。治大风癞疾,症积,气痢风劳。治风邪外犯,侵袭牙体,牙齿疼痛,局部肿胀,或抽挈样感。或风邪束表,腰脊强痛,有拘急感,伴发热,恶寒,苔薄脉浮。《唐本草》:“主症结积聚,风劳虚冷。”。

1.8、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研末或酿酒。

2、《普济方》:治风虫牙痛,捣丸塞之,连易四、五次,勿咽汁。

3、《湖南药物志》:治腰痛。木天蓼根一两,水煎服。

4、治大风疾:天蓼(刮去粗皮,碎锉)四两。以水一斗,煎取一升,去滓,将汁煮糯米为粥,空心食之。如病在膈上即吐出,在中膈即汗出,在膈下即转出,宜避外风。(天蓼粥《经验方》)。

5、治白癞风:天麻一斤,天蓼木三斤。上药,锉如大豆粒,用水三斗,入银锅或石锅中,煎至一斗二升,滤去滓,却于慢火上,煎如稀饧,每天食前,用荆芥、薄荷酒调下半匙。(天麻煎《经验方》)。

天浆壳的药用价值_天浆壳的副作用


天浆壳的药用价值

别名萝藦荚、萝摩荚、哈喇瓢、赖瓜瓢、羊角、麻雀棺材、剌猬瓜、野羊角、和尚瓢、初风瓢、老鸹瓢。

全株可药用:果可治劳伤、虚弱、腰腿疼痛、缺奶、白带、咳嗽等;根可治跌打、蛇咬、疔疮、瘰疬、阳萎;茎叶可治小儿疳积、疔肿;种毛可止血;乳汁可除瘊子。

功能主治:治咳嗽痰多,肺风痰喘,百日咳,惊病,麻疹不透。《饮片新参》:“软坚,化痰,清肺。治肺风痰喘,定惊痫。”《药材资料汇编》:“治小儿麻疹。”江西《草药手册》:“治肺风痰喘,损伤出血。”《上海常用中草药》:“化痰,止咳,平喘,治咳嗽痰多,气喘,百日咳,麻疹透发不畅,发热咳嗽。”

天浆壳的副作用

尚不明确。

天浆壳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附方:

1、治吐血虚损:萝藦、地骨皮、柏子仁、五味子各三两。上为细末,空心米饮下。(《不居集》萝藦散)

2、治阳痿:萝藦根、淫羊藿根、仙茅根各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3、治肾炎水肿:萝藦根一两,水煎服。每日一剂。(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4、治痨伤:萝藦藤根,炖鸡服。(《四川中药志》)

5、治瘰疬:萝藦根七钱至一两。水煎服,甜酒为引,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6、下乳:萝藦藤三至五钱,水煎服;炖肉服可用一至二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7、治小儿疳积:萝藦茎叶适量,研末。每服一至二钱,白糖调服。(《江西草药》)

8、治丹火毒遍身赤肿不可忍:萝藦草,捣绞取汁敷之,或捣敷上。(《梅师集验方》)

9、治诸跌打损伤,皮破血出,痛不可忍:萝藦擂水化服,渣敷疮口上。(《袖珍方》)

10、治五步蛇咬伤:萝藦根三钱,兔耳风根二钱,龙胆草根二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11、治白癜风:萝藦草,煮以拭之。(《广济方》)

书籍记载:

《本草汇言》:“萝藦,补虚劳,益精气之药也。此药温平培补,统治一切劳损力役之人,筋骨血脉久为劳力疲痹(惫)者,服此立安。然补血、生血,功过归、地;壮精培元,力堪枸杞;化毒解疔,与金银花、半枝莲、紫花地丁,共效验亦相等也。”

天泡子的药用价值_天泡子的副作用


天泡子的药用价值

功效主治:渗湿,杀虫。治黄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疬,天泡疮,湿疮。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天泡子水提物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最大剂量的作用可与保泰松相比。

2、抗癌作用:浆果的生物总碱在体外对小鼠S180肉瘤细胞DNA合成有显着抑制作用,对自射正常髓造血细胞亦有抑制作用。

3、致流产作用:从天泡子分离出的酸浆苦味素X100mg/kg注射,可使动物流产率高于75%。该化合物大鼠口服的LD50为2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1g/kg。

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干全草1斤制成500毫升糖浆。每次50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连服三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治疗60例,显效39例,好转10例,无效1例。临床观察对咳、痰、喘均有较好疗效,始效时间隙1例为20天外,其余均在3~6天。治程中有嗜心、胃部不适、头昏、头疼、失眠等副作用,1~5天后自行消失。曾有1例于2天内服药达1.5斤(生药),亦未出现中毒和不良反应。但对溃疡病患者应慎用。

2、治疗青春痘。取灯笼草干品50g,猪小肠1斤同煎,饮服2剂。服药期间食忌辛辣。

3、治疗颈淋巴结核。取鲜灯笼草头(干品亦可)3个,冬瓜碧2片,水1碗煮成半碗顿服(小儿酌减),治疗100多例,有的服药4~10次,有的服药2月,均有一定疗效。

4、治疗黄疸。取全草2株煎取浓汁加糖适量为一日量,分2~3次服,有的服10~15次即退黄。

天泡子的副作用

《四川中药志》:“无湿热瘀滞者忌用。”

天泡子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沙灯笼(《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灯笼草、水灯笼、打卜草、打额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天泡草,王母珠、黄灯笼(《常用中草药治疗手册》),小酸浆(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书籍记载:

1、《分类草药性》:“解毒杀虫,叶治天泡疮。”

2、《天宝本草》:“治小儿臌胀,疳疾。”

3、《四川中药志》:“利尿,消痃癖,去骨蒸劳热。治黄疸,小便不利,久咳喘急;外涂小儿泡疮及皮肤湿热疮。单用果效力更佳。”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急性支气管炎;湿疮肿毒。”

选方:

1、治黄疸:天泡子、阳雀花根、红檬树皮(煅),木通、臭草根。煎服。(《四川中药志》)

2、治小儿天泡疮:天泡子研末,麻油调搽。(《四川中药志》)

紫背天葵的药用价值_紫背天葵的副作用


紫背天葵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紫背天葵《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瘀,活血,调经。治月经不调,白带过多,风湿,跌打内外伤。

2、用于什么病症

紫背天葵治月经不调,白带过多,风湿,跌打内外伤。全草入药,有解毒、止咳、活血、消肿之效。

3、用法用量

紫背天葵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紫背天葵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紫背天葵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紫背天葵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孕妇忌服。

3、饮食禁忌

3.1、紫背天葵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紫背天葵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滇南本草》。

1.1、别名:紫背天葵又称为紫背鹿含草(《滇南本草》),紫背鹿衔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反背红、草本反背虹,天青地红、老母猪花头、反背绿丸(《云南中草药》)。紫背天葵拉丁学名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

1.2、药材来源:紫背天葵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全草。

1.3、生境分布:紫背天葵分布于中国的江西、海南、香港、广东、湖南、广西、福建、浙江等地,生长于海拔700米至1,12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悬崖石缝中、山地山顶疏林下石上、山顶林下潮湿岩石上及山坡林下。

1.4、性味归经:《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辛微酸湿,平。

1.5、采收和储藏:紫背天葵秋、冬采收。

1.6、化学成分: 紫背天葵含生物碱。

1.7、功能主治:《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瘀,活血,调经。紫背天葵具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散瘀消肿、生津止渴之功效,治外感高热、中暑发烧,肺热咳嗽,伤风声嘶,痈肿疮毒,跌打肿痛等症。紫背天葵还具有治疗咳血、血崩、痛经、支气管炎、盆腔炎及缺铁性贫血等病症的功效,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更是把紫背天葵作为一种补血的良药,是产后妇女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此外,紫背天葵可提高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能力,对肿瘤有一定防效。

1.8、用法用量:紫背天葵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祛瘀,活血,调经。治月经不调,白带过多,风湿,跌打内外伤。”

紫背天葵的药用价值是什么


紫背天葵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植物,在我国江西以及海南等地方均有分布。紫背天葵一般生长在海拔700米左右的地区,常常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所以采摘较为困难,目前已经有了人工种植的紫背天葵。紫背天葵含有丰富的钙、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有止血以及抗病毒的作用。下面就来介绍一些紫背天葵的具体药用价值。

紫背天葵的功效与作用:具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散瘀消肿、生津止渴之功效,治外感高热、中暑发烧,肺热咳嗽,伤风声嘶,痈肿疮毒,跌打肿痛等症。紫背天葵还具有治疗咳血、血崩、痛经、支气管炎、盆腔炎及缺铁性贫血等病症的功效,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更是把紫背天葵作为一种补血的良药,是产后妇女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此外,紫背天葵可提高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能力,对肿瘤有一定防效。

葵属于药膳同用植物,既可入药,又是一种很好的营养保健品。富含造血功能的铁素、维生素A原、黄酮类化合物及酶化剂锰元素,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等功效,对儿童和老人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紫背天葵中富含黄酮苷成分,可以延长维生素C的作用,减少血管紫癜。药用紫背天葵埠根呈不规则短柱状、纺锤状或块状,略弯曲,有的有2-3短分叉,长1-3cm,直径0.5-1cm。表同暗褐色至灰黑色,具不规则的皱纹及须根或须根痕;顶端常有茎叶残基,外被数层黄褐色鞘状鳞片。

紫背天葵的叶子、根以及茎都可以食用,同时都可以入药。滋紫背天葵是一种性凉的中药材,但是需要注意,在气候干燥的季节,紫背天葵的药用价值有所下降,品质也有所下降,选购的时候最好选择产地在气候湿润地区的紫背天葵,这样可保证其药效。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