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丁草又名兔耳风、一枝香、贴地香等,在中国的药草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毛大丁草的功效非常的大,整株药用,能够清热袪火,对于感冒、咳嗽,产后虚脱,急性结膜炎等都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如此,毛大丁草对于虫蛇咬伤也有很好的解毒功效,生活在大山里面的人们经常通过这种草药来治疗蛇伤保护自己的生命。
毛大丁草的主要功能是宣肺,止咳,发汗,利水,行气,活血。治伤风咳嗽,哮喘,水肿,胀满,小便不通,小儿食积,妇人经闭,跌打损伤,痈疽,疔疮,流注。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小儿食积。"
②《分类草药性》:"散寒,治咳嗽,风湿。"
③《天宝本草》:"治痈疽,发背。"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宣肺气,发汗,散寒消风,止咳定喘,止百日咳。"
⑤《江西民间草药》:"偏头痛,齿痛;小儿高热烦渴、急惊风,水煎服。疔疮捣敷患处。"
⑥《四川中药志》:"治阴虚白带,梦遗精滑,面部浮种。并外涂巴骨流痰。"
⑦《闽本草》:"去湿,行气,利水,通经破瘀。治水肿,胀满,疝气,偏坠,黄胖,经闭,食积,腰胯酸痛,小便不通。"
使用的方式: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毛大丁草虽然看起来一点都不显眼,但是它的功效特别的大,对于许多的疾病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我国的中草药书本中都对它做了很纤细的介绍。草药不是随便就能使用的,因此人们在使用毛大丁草的时候一定要跟医生确认下用药。
毛大丁草根的作用有哪些?毛大丁草根作为传统的一味中药,不但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而且平时可以和一些其他药材相搭配,做成药膳,对于调理人体具有非常不错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毛大丁草根。
【别名】白头翁(《滇南本草》),白花白头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兔耳风根(《贵阳民间药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 毛大丁草 的 根 及 根茎 。夏秋采挖,去净茎叶泥砂,晒干。
【生境分布】产于云南、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的根及根茎,长7~10厘米。根茎圆柱形,长1~3厘米,径约4毫米;上端粗,附有棕色干枯的叶柄基部,及灰白色绵毛;根茎外表深棕色,粗糙皱缩,周围着生多数完整或碎断的须根;质硬,折断面凹凸不平,纤维状,淡黄色,皮部薄,中柱较大,导管部放射状,中央有髓部。须根细长,径约1~1.5毫米,淡黄棕色;质脆,易断,断面皮部白色,木部淡黄色。微具焦气,味苦。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和血。治痈肿,乳蛾,痄腮,瘰疬结核,胸胁痞气,疝气,痢疾,衄血,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小儿肺胃大热,乳蛾痄腮红肿疼痛,发热头痛:小一枝箭(根)二钱,连翘二钱,赤芍一钱。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闽东本草》
上面是关于毛大丁草根的一个简单的介绍,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毛大丁草根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对于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关人士的指导下食用。
毛麝香的药用价值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茎直立,粗壮,密被多细胞腺毛和柔毛,基部木质化。叶对生;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宽卵形,长2-8cm,先端钝,基部浑圆或阔楔尖,边缘有钝锯齿,两面均被茸毛,叶背面、苞片、小苞片、萼片均肯黄色透明腺点,腺点脱落后留下褐色窝孔。总状花序顶生;花梗先端有1对小苞片;萼片5,后方1枚较宽大,狭披针形;花冠蓝色或紫红色,长1-2.5cm,上唇直立,圆卵形、截形或微凹,下唇3裂;雄蕊4,内藏。药室分离,前方2枚蕊仅1室发育,花柱先端膨大,柱头之下翅状。蒴果卵状长约8mm,四瓣裂。花果期7-10月。
毛麝香的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散瘀消肿,解毒止痒。用于小儿麻痹初期,受凉腹痛,风湿骨痛。外用跌打损伤,肿痛,痈疖肿毒,黄蜂螫伤,湿疹,荨麻疹。
毛麝香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毛麝香的副作用
孕妇忌服毛麝香。
毛麝香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毛麝香的医学记载
《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消毒。”
《岭南采药录》:“理跌打伤,能消肿止痛,散疮疡恶毒。”“治气痛。”
《南宁市药物志》:“止血,止痛,散瘀消肿。治跌打刀伤,风湿疮疡。”
《广东中药》Ⅱ:“治山岚瘴气,水土不服,产后肝风口渴,并治皮肤瘙庠。”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消肿痛。治小儿麻痹,风湿骨痛,风寒腹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疮疖肿毒。”
《广东中草药》:“治皮肤湿疹,黄蜂螫伤。”
毛麝香的医学附方
1、治哮喘:毛麝香净叶切丝,配洋金花卷烟吸。(《广东中药》Ⅱ)。
2、治臊鼠咬伤:五凉草,煎水洗,或捣敷,再和苦楝树薳各二两,煎水饮之,另以甘蔗煎水洗之。(《岭南采药录》)。
3、山岚瘴气、水土不服:干用1至2两,清水煎服。
4、风寒腹痛:生用5钱至1两,清水煎服。
5、皮肤痕痒:适量煎水,洗患处。
6、治跌打验方:毛麝香5钱、金牛根5钱、金耳环1钱、金钮头5钱、血见愁5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热服。
毛稔的药用价值
性味:味辛,性微温。
功效:收敛止血、消食止痢、凉血、消肿。收涩药;止血药。
功用主治:解毒止痛;生肌止血。主痧气腹痛;痢疾;便血;月经过多;疮疖;跌打肿痛;外伤出血。《广西药植名录》:“根:治痧气,蛇伤,跌打损伤;叶:凉血,消肿,止血,止痛,生新。”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收敛止血,消食止痢。根:治水泻,便血,妇女月经过多。叶:治外伤出血。”
采集加工:药用全株,全年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叶,晒干,研末备用。
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茎四棱形,有伏贴或稍伏贴的鳞片状毛,表面灰褐色,有节,直径2-5mm,质坚韧,断面纤维性。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呈宽卵形,长4.4-6.8cm,宽2.5-3.5cm,基部浅心形,两面有毛,棕褐色。花聚生于枝头,粉红色;萼筒长约8-10mm,密生伏贴的,稍分枝的鳞片状毛,5裂片,有毛,花瓣5。气微,味酸。
药理作用:野牡丹口服液本外对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0.82ml/ml和1.02ml/ml;对离体兔肠的蠕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蓖麻油和番泻叶引起的上鼠腹泻均有抑制作用。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3两。外用:研末撒。
毛稔的副作用
尚不明确。
毛稔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别名山啄咯、红花野牡丹、豹牙郎(《广西药植名录》),豺狗舌、红爆牙狼(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附方】
1、治跌打损伤:野牡丹一两,金樱子根五钱,和猪瘦肉酌加红酒炖服。
2、治膝盖肿痛:野牡丹八钱,忍冬藤三钱,水煎服,日两次。
3、治痈肿:鲜野牡丹叶一至二两,水煎服,渣捣烂外敷。
4、治耳痈:野牡丹一两,猪耳一个,水煎服。
5、治蛇头疗:野牡丹六钱,和猪肉炖服。
6、治乳汁不通:野牡丹一两,猪瘦肉四两,酌加酒水炖服。
7、治月瘕病,经期发肿:杏口巴、八月瓜根、无娘藤、何首乌、臭草根、打碗子根,炖肉服。
8、解木薯中毒:猪乸稔叶或根二至三两煎服。
【各家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除热解毒,逐湿祛风。治痈肿疗毒;跌打损伤。
2、《陆川本草》:叶,治刀伤,止血。
3、《四川中药志》:行气,活血,清热。治月瘕病,症瘕吐血,跌打损伤及肠痈。
4、《中国药植图鉴》:治血丝虫病。
苦丁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明目生津。主风热头痛;齿痛;目赤;聤耳;口疮;热病烦渴;泄泻;痢疾。
2、用于什么病症
主风热头痛;齿痛;目赤;聤耳;口疮;热病烦渴;泄泻;痢疾。
3、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苦丁的副作用
1、副作用
苦丁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苦丁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3、饮食禁忌
3.1、苦丁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苦丁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四川中药志》。
1.1、别名:小山萝卜、龙喳口、叉头草、蛾子草大叶蜈蚣草、杨梅蒜、羊奶草、野苦麻、高脚蒲公英、丁萝卜、双股金钗、乳浆草、九刀参、八楞麻。
1.2、药材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台湾莴苣的全草。
1.3、生境分布: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贵州、江西、湖南、福建、台湾等地。
1.4、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肝经。
1.5、采收和储藏:3~4月采收。
1.6、化学成分:
1.7、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明目生津。主风热头痛;齿痛;目赤;聤耳;口疮;热病烦渴;泄泻;痢疾。
1.8、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2、《本经逢原》:止痢。
3、《医林纂要》:治天行狂热。
4、《纲目拾遗》:逐风、活血,绝孕。
5、《本草再新》:消食化痰,除烦止渴,利二便,去油腻。
6、《本草求原》:清肺脾,止痢,清头目。
7、《中国医学大辞典》:散肝风,清头目,治耳鸣、耳聋、聤耳流脓,活血脉,凉子宫。
8、《四川中药志》:能清热散风,除烦解渴。治头痛、齿痛、耳鸣、目赤及食滞有痰。
9、治指疔:(苦丁)鲜根适量。洗净捣烂,略加轻粉少许,研匀,涂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食物中药与便方》)。
10、治皮肤癣疥:(苦丁)鲜草捣烂,混合猪油,包于纱布内,擦拭患部,每日2-3次。(《食物中药与便方》)。
?11、治慢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台湾莴苣全草60g,红花3g,桃仁9g,大血藤30g。黄酒与水合煎服,每日2次。(《食物中药与便方》)。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