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中药

2019-10-12 │ 养生的中药 养生的作用

中药知母的作用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药知母的作用”,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二、知母怎么用做药膳三、中药知母副作用是什么

中药知母的作用

1、中药知母的作用之止渴润澡

知母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对口渴、饮多、尿多有很好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天用知母泡水喝能消暑解渴。

2、中药知母的作用之滋阴补肾

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是男女保健的良药。

3、中药知母的作用之润肠通便

知母能够通便润燥,对于治疗因阴虚火旺引起的大便干燥,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4、中药知母的作用之热病烦渴

用于热病烦渴。本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5、中药知母的作用之清泻肺火

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本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6、中药知母的作用之滋阴润燥

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本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汤。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麻仁同用,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知母怎么用做药膳

1、知母饮。组成:赤茯苓3两、黄芩3两、黄耆3两、知母2两、麦冬(去心)2两、甘草2两。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入桑白皮煎熟,再入竹沥同服。

主治:妊娠心脾壅热,咽膈渴苦,烦闷多惊。子烦,脉软数者。

来源:《医方大成》卷九引《简易方》。

2、银花知母粥。材料:金银花9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粳米60克。

做法:将金银花、知母、生石膏加适量水煮20--30分钟,弃渣取汁,再与粳米一起煮成粥。

用法:每日服1次,7天为1疗程。

功效:适用于各期酒渣鼻。

3、知母玉女煎。组成:生石膏15g、熟地9g、麦冬6g、知母、牛膝各Sg。

用法:水煎服,温服或冷服,每日2次。

功效:清胃滋阴。

主治:胃热阴虚,症见烦热干渴,头痛,牙龈出血,牙齿动摇,大便时干;舌红苔黄而干,脉洪或滑,按之有虚象。

中药知母副作用是什么

1、知母虽然有治疗肺热、咳嗽或者阴虚、燥咳的效用,但医书也说:补肾水, 泻无根火邪,消浮肿, 为利水佐使,初痢脐下痛者能却,久疟烦热甚者堪除。又治骨蒸劳热及虚火干肺而咳嗽者,或肺中停痰而咳嗽者。此足少阴本药, 而又入足阳明、手太阴也。若肾气虚脱, 无火症而尺脉微弱者, 不宜用之。

2、意思是说,知母是一种性质寒润的药材,即便有滑肠的作用,脾胃虚寒的病患也不宜食用,不会通便而是会腹泻,因此大便溏写的患者也不能服用。不仅如此,任何肺有寒嗽,肾气虚弱,尺脉微弱且有无火之症的患者服用后也会加大副作用,反而更伤身体。

此外,《本经逢原》中说道:“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这是指脾胃虚热的人如果服用了知母的话,将会腹泻、胃口大降,会导致病患更加虚弱。

ys630.COm精选阅读

知母的作用与功效


药物是很常见的,不同的药在治疗疾病上,也是不同,不同一种药物也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所以在药物选择上,也是不能随意进行,否则对人体健康也是有着一些损害,而且不利于疾病治疗,知母是一个治疗多种疾病药物,它在疾病治疗上,有着很好效果,知母的作用与功效都有什么呢?


对知母的作用与功效都有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所以对它的选择,也是需要注意不能随意进行,要先对它进行一些了解,这样使用的时候,才不会出现一些问题。

知母的作用与功效:

治热病烦渴

用于热病烦渴。本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清泻肺火

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本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滋肾阴

用于骨蒸潮热。本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黄丸。

滋阴润燥

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本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汤。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麻仁同用,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通过以上介绍,对知母的作用与功效也是有着很好认识,那要注意的是,这样药物在使用的时候,它对治疗人体常见疾病效果非常不错,但是使用的方法也是有着一些技巧,并不是随意的使用就可以,因此也是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利于疾病改善。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治疗疾病也是需要很好的方法,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种类很多,在治疗药物上,也是有着相对应的选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患者也都是需要积极配合,同时药物选择也是要正确进行,尤其是对不了解自身疾病的患者,是不能随意的选择药物进行治疗的,那知母是常见药物,知母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呢?


对知母的功效与作用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它对治疗疾病上,也是很有着很好帮助,尤其是对清泻肺火上,有着很好效果,是上班族们很好选择,使得改善身体一些毛病。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治热病烦渴

用于热病烦渴。本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清泻肺火

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本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滋肾阴

用于骨蒸潮热。本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黄丸。

滋阴润燥

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本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汤。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麻仁同用,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通过以上介绍,对知母的功效与作用也是有着很好认识,它对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好帮助,它是一个放心选择,但是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它的时候,也都是不能随意的进行,否则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也是比较大,这点也都是要进行注意的。

生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知母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地广泛,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润肺生津、清热下火、滋阴补肾等,尤其在治疗温热病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试一试,而且生知母与熟的知母效果有着诸多的差异,可以治疗的病症类型也有所不同。

一、生知母功效

简单来说,知母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效,有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作用。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其中,知母用于热病烦渴。本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知母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本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知母用于骨蒸潮热。本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黄丸。

知母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本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汤。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麻仁同用,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二、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知母石膏汤的中药方剂


知母石膏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能够有效地帮助治疗风温之病,那么,今天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知母石膏汤的中药方剂以及知母石膏汤的处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对大家保健身体有所帮助,通过对知母石膏汤的了解,保健好身体,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知母石膏汤

【处方】

知母9克;石膏12克;葛根、萎蕤各6克;甘草、黄芩、升麻、人参、杏仁、羌活、防风各4.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治风温之病,因发汗后,身体不恶寒而反恶热,无下证者。

【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取汗。

【摘录】

《伤寒总病论》卷五。

知母汤

【处方】

知母6克;贝母9克;干葛9克;芍药9克;石膏12克(碎,裹);黄芩9克;杏仁3克(去皮、尖、双仁);栀子仁9克(擘)。

【制法】

上药八味,切。

【功能主治】

治伤寒骨节疼痛,头痛,眼睛疼,咳嗽。

【用法用量】

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为三服。约过一小时服一次。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蒜、面七日。

【摘录】

《外台秘要》卷二引《延年秘录》。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知母石膏汤的中药方剂应该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知母石膏汤是一款难得中药方剂,对于身体保健是非常有帮助的,以上介绍的中药方剂是比较有效的,如果想要彻底治疗还请咨询专业医生,以此来保护身体。

知母茯苓汤的中药方剂


知母茯苓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能够有效地帮助治疗肺痿、咳嗽,那么,今天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知母茯苓汤的中药方剂以及知母茯苓汤的处方、功能主治以及其他的功效,希望对大家保健身体有所帮助,通过对知母茯苓汤的了解,保健好身体,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知母茯苓汤

【处方】

茯苓(去皮)、甘草各30克;知母、五味子、人参、薄荷、半夏(洗四次)、柴胡、白术、款冬花、桔梗、麦门冬、黄芩各15克;川芎9克;阿胶9克。

【制法】

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

治肺痿,喘咳不已,往来寒热,自汗;妇女胎前产后身热盗汗,咳嗽见血,胸胁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10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稍热服。

【摘录】

《宜明论方》卷九。

知母散

【处方】

知母、贝母、常山、槟榔各等分。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治一切疟疾,不问先热后寒,先寒后热,热多寒少,寒多热少,及久疟不愈者。

【用法用量】

用酒、水各150毫升,煎至150毫升,用绵盖定,露一宿,五更乘冷服,隔少时,食千物。

【注意】

药后忌立即饮水,饮水则吐。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二。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知母茯苓汤的中药方剂应该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知母茯苓汤是一款难得中药方剂,对于身体保健是非常有帮助的,以上介绍的中药方剂是比较有效的,如果想要彻底治疗还请咨询专业医生,以此来保护身体。

知母


药物名称: 知母


药物别名: 暂无


英文名称: zhimu


药物说明: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主要成分: 暂无


性状特征: 暂无


功能主治: 1,清热泻火:可治外感温热,壮热烦渴,脉洪大有力的气分实热证。 2,滋阴润燥:可治肺燥干咳,内热消渴,阴虚火旺,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 6-12g 生知母泻火力强;盐知母味咸入肾长于滋肾阴。


不良反应: 暂无


注意事项: 本品性寒质润,能滑肠,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草果知母汤的功效与作用


制作中药方剂,不但需要自信心和耐心,而且要对各种食材的营养成分有所了解,否则,搭配不当,将影响方剂的药用价值和味道。下面我们为大家推荐一种做法。颇受人们欢迎的方剂草果知母汤。

【处方】草果1钱5分,知母2钱,半夏3钱,厚朴2钱,黄芩1钱5分,乌梅1钱5分,花粉1钱5分,姜汁5匙(冲)。

【功能主治】背寒,胸中痞结,疟来日晏,邪渐入阴。

【用法用量】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温服。

【各家论述】是方以草果温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泻阳明独盛之热,厚朴佐草果泻中焦之湿蕴,合姜、半而开痞结,花粉佐知母而生津退热;脾胃兼病,最畏木克,乌梅、黄芩清热而和肝;疟来日晏,邪欲入阴,其所以升之使出者,全赖草果。

【摘录】《湿病条辨》卷二

在了解了草果知母汤这味方剂之后,我们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试一试。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黄芩知母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黄芩知母汤,大家应该能猜到这是一种中药的方剂,但是这个方剂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症的,很多人却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番。

【处方】黄芩(去黑心)知母(焙)各30克 萎蕤23克 黄柏(去粗皮,炙)15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五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小儿热痢不止。

【用法用量】一至三岁儿每服1.5克,以水150毫升,煎至8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晨起、午后各一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黄芩、山栀、桑皮、杏仁、甘草、知母、贝母、桔梗、天花粉。

【功能主治】火嗽。夏月嗽,有声痰火面赤。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方出《万氏家抄方》卷二,名见《医统》卷四十四

【处方】葛根半两,陈皮半两,杏仁半两(去皮尖),麻黄半两(去节),知母半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五脏邪热,作成麻症,疮色瘢烂,瘾疹如锦纹,或白脓水腥臭不干,心胸闭闷,呕吐清水,身体温壮。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半盏,去滓服。

【摘录】《婴童百问》卷十

【处方】黄芩、二母、桑皮、天冬、杏仁、花粉、炒栀、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鼻中干燥。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处方】黄芩1两(去心),知母(焙)1两,山楂3分,黄柏(去粗皮,炙)半两,甘草(炙)半两(一方加竹叶)。

【制法】上捣筛。

【功能主治】小儿热痢不止。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半钱,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2次温服,空心、午后各1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处方】麻黄、前胡、防风、葛根、陈皮、杏仁、牛蒡、黄芩、知母、石膏。

【功能主治】透疹达表,解毒清火。主疹已出,斑烂如锦,或紫或青或白,脓水腥臭不干,胸膈迷闷,呕吐清水,身体壮热,痰嘶无汗。

【用法用量】

【摘录】《治疹全书》卷中

以上黄芩知母汤的中药方剂,是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进行配药治疗,大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知母的功效


导读:知母的功效,知母也叫毛知母,多年生草本植物,干燥根状茎为着名中药。那么知母有哪些功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知母的功效吧。

知母,有毛知母与知母肉之分。根状茎,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圆柱形直立,总状花絮,成簇,生在顶部成穗状;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花果期6~9月。知母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全年各季节都能播种,主要是春播或夏播。

该种干燥根状茎为着名中药,性苦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最主要产区在河北。中药别名:兔子油草、大芦水、妈妈草、蒜瓣子草、羊胡子根、地参等。

知母的功效

知母具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等功效。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

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

知母的药膳制作

知母味苦、微甘,性寒;归肺、胃、肾经;质润气和,降而能升具有清热泻火,化痰止咳,滋阴润燥。

主治热病壮热烦渴,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大便秘结。

知母做法指导

1、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宜生用;入肾降火宜盐水炒。

2、勿用铁器煎熬或盛置该品。

3、凡温热病热在气分,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脉洪大有力者,每与生石膏相须为用,并入甘草等,以清气泄热。

4、凡痰抽刀断水壅肺,喘嗽不止者,可与贝母、葶苈子配伍。

5、凡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者,多与黄柏相须为用,以泻肾火而坚阴。

知母的药用配方

1、用于温病,邪在气分,高热、烦渴的气分实热证,有泻火除烦的作用,与石膏、竹叶配伍有协同之效。

2、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有清泄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增强清肺润燥之功,如《医方集解》二母散。

3、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者,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与黄柏相须为用。

4、既能清泄肺胃之火,又能滋养肺肾之阴,故宜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同山药、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

5、石膏、知母均能清热泻火,可用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石膏泻火之中长于清热,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石膏;知母泻火之中长于清润,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多选知母。

贴心提示: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请遵医嘱服用。

知母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


生病就要抓紧医治,而考虑到西药的副作用比较大,不少人都会首先采用中药疗法来医治。当然了中药的种类比较多,各自发挥的功效及起到的作用都是有所不同的,要想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就必须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知母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

采收:春秋二季采挖。

加工: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主治: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1. 用于热病烦渴。本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 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本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3. 用于骨蒸潮热。本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黄丸。

4. 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本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汤。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麻仁同用,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6~12g;或入丸、散。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禁服。

关于知母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上文中的介绍已经很清楚了。其实这些中药的验方所能够治疗的疾病种类还是很多的,发挥的功效也不少,只要能够正确采用,完全可以达到不错的疗效,而且平时也要做好生活防护措施,才能保障身体健康。

柴胡知母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知母汤怎么吃?柴胡知母汤虽为中医的一味方剂,但对很多疾病都是有治疗效果的,那么根据不同的疾病,柴胡知母汤应该怎么吃呢?下面为大家揭晓答案。

【处方】柴胡1钱5分,人参1钱,黄芩1钱,知母1钱,白术1钱,甘草5分,归身1钱。

【功能主治】孕妇病疟。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为引,水煎,多服,以平为期。

【摘录】《万氏女科》卷二

【处方】柴胡1两,知母1两,桔梗(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熟干地黄(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山芋1两,黄耆(锉)1两,紫菀(去苗土)1两,地骨皮1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锉)3分,桂(去粗皮)3分,半夏(汤洗7遍,炒)3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体虚成劳,遍身盗汗,四肢无力,口苦憎寒,又多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3枚(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柴胡(去苗)1两,知母(焙)3分,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石膏(捣碎)1两半,雄鼠粪(炒)3-7粒,秦艽(去苗土)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愈后,因食劳复如初,壮热头疼。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鼓100粒,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柴胡1钱半,知母1钱半,苍术1钱,黄芩1钱,干葛1钱,陈皮1钱,半夏1钱,川芎1钱,甘草(炙)7分。

【功能主治】热疟及瘅疟。

【用法用量】上锉作1帖。加生姜3片,乌梅2个,水煎,清晨服,午前又1服。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七引节斋方

上面介绍了柴胡知母汤的做法,不同的养生方剂带给我们的功效与作用是不同的,所以饮用一些方剂还是有好处的。

八味知母汤中药方剂


八味知母汤这种中药方剂中采用的都是名贵的中药,对于治疗一些病症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八味知母汤的中药方剂以及八味知母汤的处方和功能主治,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八味知母汤

【别名】

知母汤。

【处方】

知母(焙)3分,芍药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柴胡(去苗)3分,泽泻3分,石膏1两半,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伤寒数日不解,心躁烦乱,小腹胀急,脐下闷痛,大渴喘乏。

【用法用量】

知母汤(《普济方》卷一三三)。

【各家论述】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伤寒数日不解,大渴烦乱,应为失水之征,但又小腹胀急,闷痛,是明显的体液代谢失调。这与单纯脱水是有所区别的。

大渴心烦,养阴是正法,所以用知母、麦冬;表症不解而用柴胡;心躁烦乱,用石膏、黄芩清热;小腹胀急,用泽泻利尿;芍药有活血作用,改善全身循环,纠正失调的功能。处方组成药物虽只八味,立法范围则考虑到各个不同的方面。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八味丸

【处方】

枳壳半两,杏仁120粒(去皮尖),盐梅7枚,巴豆20粒(去油),好茶末4钱,黄连1两,黄蜡5钱,百草霜2两,莲蓬1两。

【制法】

上为末,溶黄蜡为丸。

【功能主治】

赤白痢。

【用法用量】

赤白痢,甘草汤送下;白痢,白姜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七。

结语: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八味知母汤的中药方剂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想要有效地治疗,还是请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就诊哦!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