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艾灸常用养生穴位

2019-10-12 │ 男性艾灸常用养生穴位 气血不足立夏养生小常识

脾虚胃炎气血不足艾灸什么穴位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中医养生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脾虚胃炎气血不足艾灸什么穴位》,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脾虚胃炎气血不足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胃炎气血不足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治疗:脾俞,胃俞,中脘,神阙,关元,肾俞,足三里,阴陵泉,太溪。这些穴位,可以交替操作,每天选择3-4个穴位,每穴艾灸20-30分钟,坚持下来,会有改善。同时注意饮食,不要吃寒冷的食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吸烟喝酒。保持心情愉快,多运动,坚持3个月的艾灸治疗,应该会慢慢缓解疾病。

2、什么是脾虚

脾虚,病证名。出自《素问.脏气法时论》。泛指脾之阴阳、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多因饮食失调、寒温不适、忧思、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所致。症见消瘦面黄、四肢乏力、食不消化、腹痛、肠鸣、泄泻、浮肿、便血、崩漏等。治以健脾为大法。同脾气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3、什么是气虚

气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气虚,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元气升降出入的运动。气虚是一种多发证,多因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久病未愈、大手术后及疲劳过度。在临床上,气虚还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诸证。

如何调理气血不足

1、针对面色苍白:蜜汁花生枣粥

靓补食材:花生、红枣、蜂蜜。

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及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矿物质。花生中的脂肪大多为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和润泽肌肤之功效。红枣可活血调经、养心安神,可以改善失眠、黑眼圈,能去斑、红润美肤。

做法:把红枣和花生米用温水泡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煮到熟软,再加入蜂蜜食用。此粥补气、补血、滋润,可使面色红润有光泽。

2、针对面容黑黯:栗子白菜煲

靓补食材:栗子(鲜)100克、白菜300克。

栗子可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白菜性味甘平,有清热除烦、解渴利尿、通利肠胃的功效,经常吃白菜可防止维生素C缺乏症(坏血病)。儿面容黑黯的原因是肾气不足,阴液亏损,而栗子健脾补肾,白菜补阴润燥,综合生效使面色白皙明亮。

做法:把生栗子去壳,切成两半,用鸭汤适量煨至熟透,再放入白菜条200克,盐、味精少许。

脾胃虚弱如何调理

1、【组成】嫩肥羊肉、白酒适量。

【用法】羊肉煮极烂,加酒搅匀服。 【主治】阳虚,脾胃不健,肌肉消减,及妇人产后蓐劳。 【说明】平素有风损。疥疮忌用。

2、【组成】绿茶1 克、浮小麦200克、大枣30克、莲子25克、生甘草10克。

【用法】后四味加水1500 毫升,先煎至浮小麦熟后再加入绿茶即可,每次服100 毫升,日服3~4 次,可复煎服。【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

3、【组成】云茯苓60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浸泡封固7 天以上即可,每晚临睡前饮1小盅。 【主治】脾虚夫运,四肢失养,肌肉麻痹,沉重,甚成日渐消瘦者。

ys630.coM延伸阅读

胃炎艾灸什么穴位


胃炎艾灸什么穴位

1、胃炎艾灸什么穴位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2、针刺法治疗胃炎

用"老十针"方。取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双)、内关、足三里(双)穴。中脘、下脘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沉重,胃部有收缩感。内关穴直刺0.5-1.5寸,深刺可透外关,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指端发散;或向上斜刺1-2寸,使患者感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腋胸等,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捻转补泻法。足三里穴直刺1-2寸,使患者酸胀麻电感向下扩散至足背,有时可向上扩散至膝,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补泻泣。气海、天枢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小腹或阴部传导。

此方法具有健牌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3、电针法治疗胃炎

取足三里、三阴交、内关、中脘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各穴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电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分钟,每天l次,7次为l个疗程。

此方炷具有健牌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治疗胃炎的食疗法

1、桂花心粥

粳米50克,桂花心2克,茯苓2克。粳米淘净。桂花心、茯苓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20分钟,滤渣,留汁。粳米,汤汁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即可。每日1次,早晚餐服用。

2、鲜藕粥

鲜藕适量,粳米100克,红糖少许。将鲜藕洗净,切成薄片,粳米淘净。将粳米、藕片、红糖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3、桔皮粥

鲜桔皮25克,粳米50克。先将鲜桔皮洗净后,切成块,与粳米共同煮熬,待粳米熟后食用。每日1次,早餐食用。

4、小茴香粥

炒小茴香30克,粳米200克。将小茴香装于纱布袋内扎口,入锅加水先煮半小时或40分钟弃药包,再加入洗净的粳米及适量水同煮至熟。酌加精盐、味精调味即可。早晚服用。健脾开胃,行气止痛。适用于脘腹冷痛,慢性胃炎,纳差等症。

如何预防胃炎

1、忌饮食无规律

胃炎的饮食原则上应清淡、对胃黏膜刺激小的为主,但并非清淡饮食就能缓解病人的症状。应以饮食规律,勿过饥过饱,少食多餐为原则。

2、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

乙醇能溶解胃黏膜上皮的脂蛋白层,对胃黏膜有较大的损 害,人们在吸烟时候,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并附着在口腔、咽喉部,随吞咽进入胃内,这些有害物质对胃黏膜也有很大损害。因此,急、慢性胃炎患者,一定要戒除烟酒,以免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恶性变。

3、忌过冷、热、硬食物

过凉的食物和饮料,食人后可以导致胃痉挛,胃内黏膜血管收缩,不利于炎症消退;过热的食品和饮料,食入后会直接烫伤或刺激胃内黏膜。

脾虚便秘艾灸什么穴位


脾虚便秘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便秘艾灸什么穴位

揉天枢、足三里穴:以拇指或中指端揉脐旁2寸天枢穴、下肢足三里穴各50~100次。推下七节骨:用拇指桡侧或食指、中指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100~200次。运内八卦:用拇指罗纹面着力,在手掌心四周八卦穴作运法50次。推三关:用拇指或食、中两指罗纹面着力,沿前臂桡侧,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200次。

2、脾虚为什么会便秘

如果身体出现了脾虚便秘的情况,那么很有可能就涉及到身体的方方面面,例如容易出汗、四肢肌肉无力、身体精神倦怠以及头昏眼花、脉象细弱等等情况。除此之外,长时间的气虚还有可能导致身体中脏腑功能的推荐,从而导致出现脾胃虚弱,甚至出现便秘情况。

对于不同的病人来说,便秘所代表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正常情况下,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的次数减少,大概两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上一次厕所,并且粪便比较的干燥,甚至出现排便困难的情况。

3、脾虚便秘注意什么

首先要注意饮食的量,只有足够的量,才足以刺激肠蠕动,使粪便正常通行和排出体外。特别是早饭要吃饱。饮食中必须有适量的纤维素;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蔬菜与水果。早晚空腹吃苹果一个或每餐前吃香蕉1-3个;主食不要过于精细要适当吃些粗粮;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每晚睡前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要有规律。对经常容易发生便秘者一定要注意把大便安排在合理时间,每到时间就去上厕所,养成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

脾虚便秘吃什么食物好

1、大枣

性温,味甘,为常食之物,它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之于气虚病人。《别录》说它补中益气,强力。唐代食医孟诜亦云:大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所以,气虚者宜用大枣煨烂服食为佳。

2、粳米

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早在《别录》中即有主益气的记载,唐代食医孟诜亦云:粳米温中,益气。清·王孟英还把粳米粥誉之为贫人之参汤,他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气虚者宜常食之。

3、狗肉

性温,味咸,能补中益气,对气虚兼有脾虚或肾虚或肺虚或阳虚者更宜。《日华子本草》云:狗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力。《医林纂要》中还说,狗肉补肺气,固肾气。尤以秋冬季食之为佳。

脾虚便秘怎么办

1、以五谷杂粮和根茎类为主食:平日可以糙米、胚芽米取代白米煮饭,若能酌加燕麦、薏仁等营养谷物更好;要吃面包、面条时,宜选择全麦制品。另外,番薯、马铃薯等根茎类通便效果也极佳。

2、多以豆类取代肉类以豆类及其制品(如豆腐)取代肉类,可收高纤、无胆固醇与抗氧化之效,而豆浆与豆奶(将豆类研磨成粉与牛奶混和)也是很棒的通便饮品。

3、研究发现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改善便秘的作用,其中包括有纤维状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基科碳水化合物(半纤维素和但白糖等)填充类化合物(木质素)等,这些纤维素能使大便变稀、变软,同时还能使肠道活动功能增强,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功能。

4、补充足够水分这是解除便秘的重要方法,建议每天至少要喝1700CC的水,夏天甚至要喝到2500~3000CC。而且,最好每天一起床就喝杯500CC的冷开水(冬天可喝温开水),以促进便意。

脾虚口甜艾灸什么穴位


脾虚口甜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口甜艾灸什么穴位

1.1、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1.2、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1.3、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

2、调理脾胃的方法

2.1、脾胃不好注意冷暖。在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时,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泄泻的,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

2.2、脾胃不好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瑜伽等。适当的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

2.3、保养脾胃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暖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正常活动。

3、脾虚口甜的食疗方法

3.1、菠菜炖血:首先准备好200克的菠菜,100克的动物血,洗净菠菜之后将其和动物血一起煮汤即可。菠菜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疏肝养血的功效作用,有助治疗肝气不舒,与动物血一起煮汤,可以起到健脾补血的作用,适合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的人调理身体食用。

3.2、柚皮醪糟:准备好等份的去白的柚子皮、青木香、川芎,还有适量的醪糟、红糖。首先把柚子皮、青木香、川芎等研磨成细末,每次煮1小碗的红糖醪糟时加3到6克的药粉末,之后趁热服用,每天2次。柚子皮有着宽中理气的功效,可消食化痰;青木香能行气止痛,适合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调理;醪糟、红糖有助散寒和血、健脾。

艾灸的作用

1、温经散寒: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

2、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

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

3、升阳举陷: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

4、拔毒泄热: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

艾灸的副作用

1、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

2、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

3、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

4、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会产生不适,就会被理解是所谓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议应该到专业的地方进行指导。比如专业的艾灸养生馆。

5、艾灸是一种物理和药理结合的中医疗法。是绿色自然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是艾草制成的艾绒燃烧来治病养生的方法。

6、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脾虚湿大艾灸什么穴位


脾虚湿大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湿大艾灸谷穴艾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当脾虚湿大的时候艾灸合谷穴将会有很好的改善效果,另外,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合谷穴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2、脾虚湿大艾灸丰隆穴

丰隆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前外侧,与小腿的外侧膝眼和外踝(脚踝外侧突出的骨尖)两点连线的中点相水平,距小腿前面的骨缘外侧1.5寸,即约两指宽处。它既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要穴,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每次取艾炷灸3~7壮,或用艾条灸5~15分钟左右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初次艾灸时间要短一些,适当减少艾炷数量或选用小艾条,然后逐渐增加时间和剂量;艾灸后要注意补充温开水,但不要喝冷水或冰水,以促进身体排出体内毒素;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等情况下,不宜操作。

3、脾虚湿大艾灸解溪穴

解溪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位于人体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足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十字韧带、胫腓韧带联合。皮肤由腓浅神经分布。小腿深筋膜致密,在踝关节前方形成小腿十字韧带。

解溪穴的功效是分流胃经经水。对消化系统疾病:腹胀,便秘,胃炎,肠炎有改善作用,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艾灸方法:解溪穴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7壮,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的健脾祛湿。

脾虚湿大的按摩调理方法

1、点按中脘穴,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艾灸用艾条的选择方法

1、看外观,好的艾条中的艾绒是土黄色的,非常柔软细腻;而普通的艾条的艾绒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闻味道,高质量的艾条的味道是温和的,闻起来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条闻起来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觉,用好的艾条灸,皮肤感觉很温暖,温热的感觉慢慢渗入皮肤,较为舒服;而差的艾条就会有烧灼感,感觉刺痛。并且,好的艾条燃烧的时间偏长。

4、不要选无烟艾条,无烟艾条在碳化的过程中已经加入化学粘合剂,已经失去艾的药性,不能起到祛湿的作用。

脾虚体寒艾灸什么穴位


脾虚体寒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艾灸什么穴位

1.1、脾虚艾灸解溪穴: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消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逐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1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1.2、脾虚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时间对关元穴施灸或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逐日可以艾灸10⑴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1.3、脾虚艾灸丰隆穴:丰隆穴是脾胃衰弱湿重艾灸重点,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1.4、脾虚艾灸足3里:足3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1,是1个强健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用足3里这个穴位医治。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2、体寒艾灸什么穴位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有“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有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3、体寒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怕冷,手脚冰凉,在中医体质学上称为阳虚体质。阳虚体质就是阳气不足,体内产生的热量不够,阳气不够,自然就会出现怕冷的状态。这种体质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年轻人更多一些。当然也有很多中老年人也有身体寒冷怕冷的症状,那么也是元气不足的典型表现。中老年人出现的继发性怕冷疾病,那么一定与她所患的疾病有关,也就是阳气不足,身体虚弱,体内由于疾病而产生热量不够,久而久之也会导致阳虚。

脾虚的女人吃什么

1、番薯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2、薏苡仁

味甘淡,属性微寒。具有利水渗湿和止泻的作用。对于腹泻、食欲下降等脾虚症状都适用。薏苡仁味甘淡,属性微寒;

3、粳米

又被称为“大米”。性平味甘,对于脾胃以及肌肉的保健都具有益处。可以用来治疗、改善因脾虚所致身体消瘦、烦闷、泄泻、下痢等症状。

推荐: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于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4、小麦

小麦属于性凉味甘的五谷类食物。具有健心护肾、清热止渴的功效。适用于口干舌燥、心烦不安、食欲不振等脾虚症状。

体寒吃什么

1、适当摄取盐分。

在中医中,盐分有着温热身体的说法,所以,适当地摄取盐分具有调整血液循环的效果。当然,盐分也不可摄取过多,否则,对健康有所影响。

2、控制水分。

“多余的水分”是体寒女性的大敌。多余的水分不仅会吸走身体的热量,还会使肾脏机能低下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而过剩的水分也会成为下半身肥胖的原因。

3、进食不宜过量。

进食过量不仅会形成肥胖,还会引起体寒。如果进食过多,肠胃活动就会减慢,而血液的大半会在肠胃中滞留。腹部的集中温热就会导致手脚的寒冷,所以,进食是以八分饱为佳。

4、女性体寒可喝药酒

阿胶酒:补血润燥。

阿胶有很好的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效,也是女性强身健体、美容养颜的最佳补品之一。对于月经不调的女性尤其适合服用阿胶,血虚者可用阿胶补益,血多者用阿胶来固摄,血少者用来行血。

气血阴虚艾灸什么穴位


二、艾灸的禁忌有哪些三、阴虚气血不足该如何调理

气血阴虚艾灸什么穴位

1、气血阴虚艾灸大椎穴

穴位:大椎穴是人体最大的穴位,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作用: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此外,大椎穴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2、气血阴虚艾灸关元穴

穴位: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可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

作用:关元穴具有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用。

主治疾病为:元气亏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男科疾病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各种妇科疾病;下焦疾病如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3、气血阴虚艾灸方法

气血两虚的症状从人的眼睛,皮肤,以及面容、身体上都会有所表现,气血两虚的症状是血虚的人肤色发黄、口唇色淡、毛发无光泽。

取穴:脾腧、肝腧、肾腧、神阙。

肝俞:在背部,为足太阳经经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为足太阳经经穴,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旁开1.5寸处。

肾腧: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神阙: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灸法:悬灸,每穴10~15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改善后,休息3~5日,可以继续下一个疗程。

艾灸的禁忌有哪些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艾灸虽然具有补益阳气的作用,但是也能伤阴,因此对于阴虚火旺以及邪热内炽的患者不宜采用艾灸治疗,如中风闭证、高热神昏、咯血吐血等症均为使用禁忌。

2、面部、重要的脏腑器官部位、乳头、以及大的血管处等都不宜直接采用艾灸治疗;经常活动的部位,关节部位等处不可使用瘢痕灸法进行艾灸,以免艾疮化脓后难以愈合。此外,孕妇在进行艾灸的时候应当注意避开腹部以及腰骶部等不宜进行艾灸刺激的部位。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阴虚气血不足该如何调理

阴虚证常见临床表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性欲亢奋,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或崩漏,形体消瘦,咽干口燥,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

阴虚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滋补肾阴的食物,以滋阴潜阳为法。常选择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绿豆、藕、马兰头、大白菜、黑木耳、银耳、豆腐、甘蔗、李、桃、西瓜、黄瓜、百合、山药、乌贼、甲鱼、海参、鲍鱼、螃蟹、牛奶、牡蛎、蛤蜊、海蜇、鸭肉、猪皮等。这些食品性味多甘寒凉,都有滋补机体阴气的功效。可适当配合补阴药膳有针对性地调养。

阴虚火旺的人,应少吃辛辣及煎、炸、爆、烤的食品,火锅、鸡肉也不要多吃,水果中荔枝尽可能不吃。阴虚是惟一不用忌食冷饮的,冷饮对阴虚有调整作用,当然,鼓励多吃但也不能过。

此外,阴虚体质者还容易“上火”,表现为性情急躁,心烦易怒,情绪易波动,动不动就要来“火气”。所以,阴虚者应该经常提醒自己安神定志,保持稳定心态,还要学会及时转移不良情绪。

脾虚艾灸穴位有哪些


对于艾灸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不算太陌生的,其实这种方法只要是运用得当的话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养生功效,特别是本身就已经出现了脾虚的人们就更加的需要去使用艾灸来调理身体,因为如果自己一直脾虚的话就会让自己体内的营养没有办法那么好的进行吸收,而且还会导致便秘的出现,一旦便秘就会让毒素一直堆积到身体的内部,根本没有办法很好排出体外。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

那么艾灸不相同的穴位,得到的养生功效都是不算太相同的,但如果是脾虚的话就必须要艾灸中脘穴的,这种穴位基本上都是位于腹部的正中心,所以如果是艾灸的话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暖胃作用,而且还能够让自己原本的胃部蠕动能力增强,所以就间接的缓解了脾虚的症状。

气血不足艾灸灸哪里


气血不足艾灸灸哪里

1、气血不足艾灸灸命关穴

取穴方法:正命关穴(即脾经左食窦穴)位于左乳下一寸六分,旁开二寸处。

作用::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门之称,也是我们人体的动力之源。

主治疾病:主治疾病为:四肢清冷、虚损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阳萎、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经痛、宫寒不孕等虚寒症状。

2、气血不足艾灸灸太溪穴

穴位:太溪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压时,脚趾会出现麻木感。

作用: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原气经过和停留的腧穴。肾藏精,分化阴阳,因此无论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来补养。

主治疾病为: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导致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耳鸣、耳聋、失眠、健忘,或者肾阳亏虚出现的肢冷、下肢水肿、分别是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压、以酸痛为适,力量大些以脚趾感觉到有麻木为宜,也可用艾灸。

以上两个穴位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灸15~20分钟。

施灸方法:温和灸,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的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平行往复左右方向或反复旋转施灸。

3、气血不足艾灸灸气海穴

气海穴,从它的名字我们就能体会到,这个穴是我们全身的气聚集的地方。所以气海也是个补气特别好的穴位。关元穴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就是气海穴了,气海的位置就是脐下1.5寸。

4、气血不足艾灸灸关元穴

关元穴,就是人体元气进出的关卡,进出的“门”,人体中一切的能量都来自于元气,也就是说人体中一切能量的调用,都要在这里进出。也可以这样说,我们身体上,一切和元气虚弱有关的病,我们都能够通过刺激关元穴来治疗。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地方,取穴时可以用手指来量,记住一定用本人的手,首先把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横纹为标准,这四指的宽度为3寸。

气血不足的表现

气血不足的症状非常的明显,比如说不管天气多么炎热,可是四肢总是冰冷;经常头晕目眩,胸闷气短;手脚容易发麻而且久蹲之后站起会感到眩晕,甚至眼前一片黑暗;失眠多梦,而且容易遗忘事物。其中去血不足,对女性的月经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经期疼痛,月经量少等等。

气血不足的症状尽管明显,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容易忽略,所以有时候需要结合一下外部特征。气血不足的人眼睛黯淡无光,眼白发黄;气血不足的人耳朵偏白;气血不足的人手脚冰冷,泛白无光泽,肌肤弹性差;气血不足的人脸色泛黄或者苍白,而且皮肤粗糙;气血不足的人牙龈萎缩退化;气血不足的人嘴唇泛白或者带有一点不正常的紫色。除此之外,气血不足的人睡眠质量差,而且说话声音也非常没有底气。

改善气血不足的食疗方

1、四物汤

四物汤是一道汉族药膳,是补血养血的经典药方,主要就是由当归、川穹、白芍、熟地四味药材制作而成。

四物汤主治气血不足,而且还能缓解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和妇人月经不调等,经量少或者是闭经也是可以通过四物汤来缓解的。

2、当归红枣排骨汤

制作这款汤和煮排骨的方法一样,排骨去掉血水以后,在锅里放入排骨、红枣、当归,再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以后小火慢炖,一直到排骨软烂就可以了。

这款汤能有效的调养气血,非常适合那些气血不足、营养不良和贫血的女性朋友们食用,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3、蜜糖红茶

首先,我们要把红茶适当的放入杯子里,然后开水冲泡,盖上盖子之后几分钟,随后加入准备好的蜂蜜和红糖。

这款红茶可以很好的保养我们的脾胃功能,能有效的治疗女性气血不足、贫血、肝炎和食欲不振等情况。

脾虚有齿痕艾灸什么穴位


脾虚有齿痕艾灸什么穴位

1、脾虚有齿痕艾灸足三里穴

《针灸大成》载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谚语,指的是化脓灸,又称为“灸花、灸疮”,用艾条灸灼足三里穴时,灸到该处皮肤起水疱,产生无菌性的化脓,结痂,可以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强壮脾胃,使后天生化有源。但现在产生灸疮后不利于工作生活,一般进行温和灸就可以了。

2、脾虚有齿痕艾灸关元穴

关元过去也叫玄关,就像人体腹部的一个阀门,有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不泄漏的意思,历来为修炼家所重视。灸关元就是利用艾条燃烧发出的温阳之气,通过关元穴送入小腹,是恢复体力补充能量最快的方法。

灸既能提神回阳,又能祛邪除湿,还可以去除家里的异味和人体的异味。在道家养生里是一种特殊的养命方法,也是升腾阳气最快的方法。

关元穴在下腹部,身体的正中线上,脐下3寸。采用仰卧的姿势,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即是该穴。

3、脾虚有齿痕艾灸气海穴

在临床中,对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体质虚弱的患者,临床中常常采用艾灸气海的方法加以治疗。《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湿邪,既可以作为一种病因,也可以是一种病理产物,常常在疾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痰、饮作为湿邪的不同表现形式,在病理过程中均可阻滞气机。气海穴作为人体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具有化湿理气的功效,对于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以气海穴为主,常常具有较好的疗效。

4、脾虚有齿痕艾灸太白穴

太白穴属脾经,是脾经的原穴,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健脾补脾的功效与其他穴位比起来,效果是相当显着。经常刺激太白穴,对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消化不良、手脚冰凉等症状效果很好。太白穴在脚内侧,大脚趾根向脚踵处3指宽的地方。除了艾灸,也可按揉,用大拇指内侧多硌它,这样效果较好。

舌头有齿痕是怎么回事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舌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齿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中医临证备要·舌边锯痕》中写到:“舌边缘凹凸不齐如锯齿状,为肝脏气血郁滞。”还有研究发现与正常淡红舌比较,齿痕舌的微循环改变首先为供血障碍,其次为局部缺氧及营养不足,最后才是组织水肿。这些多说明齿痕舌患者多有瘀血的病机存在。齿痕舌以气虚、湿盛、瘀血而兼夹他证者为多,故应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辨证治疗。

齿痕舌饮食调理

1、坚持七分饱

从中医学上来说,我们大家应该要少补气,多食气。建议大家要坚持每顿饭七分饱的饮食原则,否则,在饮食量过大的情况之下,就很容易造成我们大家的脾胃出现问题,同时,也不利于缓解我们生活中的压力。

2、多喝四宝粥

这里所说的四宝粥,主要包含了莲子肉,山药以及薏米和芡实。这些制作的原材料都是具有各自功效的,对我们患者舌头上出现齿痕的情况是能够缓解的。除此之外,对我们大家的身体来说,也能够起到预防肾脏类疾病的作用。

3、多吃补气食物

补气的食物对舌头上出现齿痕的患者来说,是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另外,我们大家也可以多食用一些祛湿以及白色的食物,比如土豆,香菇,山药,以及日常生活常见的蜂蜜等。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