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按什么穴位好

2019-10-12 │ 夏季养生按什么穴位好 穴位与养生

右边肋骨下有什么穴位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养生观念不断更新,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右边肋骨下有什么穴位,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右边肋骨下有什么穴位

1、右边肋骨下有什么穴位

右边肋骨下是腧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穴,是脏腑经脉气血精华集中输注、渗灌的部位,是体表与脏腑器官及有关部位相联系的特殊区域。

腧穴主要分布在经脉上,从属于经脉,通过经脉向内连属脏腑,人体生命运动最精华之气-"真气"在腧穴这一部位游行出入,既向外出,又向内入。

2、腧穴的发现历程

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的。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使用砭石来砥刺放血,割刺脓疡;或用热熨、按摩、叩击体表;或在体表某一部位用火烤、烧灼等方法来减轻和消除伤痛。久之,逐渐意识到人体的某些特殊部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这就是腧穴发现的最初过程。

3、腧穴的分类

腧穴可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十四经穴:十四经穴为位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简称“经穴”。经穴因其分布在十四经脉的循行线,上所以与经脉关系密切,它不仅可以反映本经经脉及其所属脏腑的病证,也可以反映本经脉所联系的其它经脉、脏腑之病证,同时又是针灸施治的部位。因此,腧穴不仅有治疗本经脏腑病证的作用,也可以治疗与本经相关经络脏腑之病证。

奇穴:奇穴是指未能归属于十四经脉的腧穴,它既有下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又称“经外奇穴”。这些腧穴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奇穴因其所居人体部位的不同,其分布也不尽相同。有些位于经脉线外,如中泉、中魁;有些在经脉线内,如印堂、肘尖;有些有穴位组合之奇穴,如四神聪、四缝、四花等穴。

阿是穴: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这一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阿是裕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

腧穴的作用

1、近治作用这是所有腧穴主治作用中具有的共同特点。凡是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疾病。

2、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能治疗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甚至具有治疗全身疾患的作用。

3、特殊作用大量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针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例如泄泻时,针刺天枢能止泻;便秘时,针刺天枢又能通便。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均是其特殊的治疗作用。

腧穴的生理功能

腧穴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临床上腧穴有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作用。由于腧穴有沟通表里的作用,内在脏腑气血的病理变化可以反应于体表腧穴,相应的腧穴会出现压痛、酸楚、麻木、结节、肿胀、变色、丘疹、凹陷等反应。

因此,利用腧穴的这些病理反应可以帮助诊断疾病。腧穴更重要的作用是治疗疾病,通过针灸、推拿等刺激相应腧穴,可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达到治病的目的。腧穴不仅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局部病证,而且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此外,某些腧穴还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可专治某病。如至阴穴可矫正胎位,治疗胎位不正。

相关阅读

肋骨下是什么穴位


肋骨下是什么穴位

1、肋骨下是什么穴位

乳根穴,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什么是穴位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2]、穴道[3]。

3、人体穴位的常识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巧压4个穴位能使颈部更修长

1、耳下至锁骨倾斜分布的肌肉外侧的上、中、下三点。按压穴位1的要领:将拇指充分弯曲,以第二关节置于穴位上,逐渐地加力,朝水平方向按压秒,按顺序在这三点上重复做三次。但须特别注意不可一开始就施以过大的力量。穴位2:颈窝凹隐点(相当于风府穴处)。按压穴位2的要领:将双手拇指重叠成十字形置于穴位上,再用中等力量朝头顶的方向按压10秒。

2、穴位3:颈窝凹隐处左、右旁开1.5cm处的点。按压穴位3的要领:将双手拇指充分弯曲,以第二关节置于穴位上,用中等力量按压10秒。穴位4:第三颈椎点、第五颈椎点。按压穴位4的要领:将双手拇指充分弯曲,以第二关节置于穴位上,用中等力量朝水平方向按压10秒,如此重复做三次。丽修长的颈项属于女性美之一,若女性穿着低领衣服时,拥有修长美丽的脖子,会更增添女性的魅力。如果你想使自己的颈部更修长,现在就请你按照不同穴位施行不同指压法。

手足穴位亦助性

1、商阳穴:这个穴位位于食指靠拇指一侧,在指甲角正后方2毫米的地方,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经常用手指掐一掐这个穴位能旺盛大肠经的气血,调节消化道功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对身体有强壮补益的作用。阴谷穴:阴谷穴寻找方法较麻烦,取该穴道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阴谷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经常刺激此穴位可以起到调补肝肾、清热利湿、舒经活络的作用。

2、曲泉穴:适当刺激肝经上的穴位也有梳理肝气、改善性功能的作用。取穴的方法按照阴谷穴的做法,在拇指所压的下方即是。这个穴位主要治疗滑精早泄等疾病。太溪穴:位于脚内踝后三厘米凹陷中。经常以手指按压,可以起到滋补肾阴、通调冲任的作用。这里提出的穴位从根本上来说,功能都是为了放松机体、改善循环状况而设的,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肋骨下方是什么穴位


二、按穴位有什么好处三、按摩穴位有哪些禁忌

肋骨下方是什么穴位

1、肋骨下方是什么穴位

乳根穴,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怎样按准穴位

穴位也称穴道,也就是出现反应的地方。身体有异常,穴道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出现黑痔、斑(色素沉淀);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这些反应有无出现,是有无找准穴道的重要标志。

当手指触压到穴道点时,会感觉特别柔软,彷佛里面有个凹洞。顺着手指,注力到穴道点,会产生轻微酸麻的反应,感觉较敏锐的人甚至会觉得指压处有轻微的温热。

先找到所要指压的穴道点。以拇指内侧指关节压住穴道点,并注力往下压。往下压的同时,心中默数1、2、3、4、5、6数到6时,指力应当己经深入穴道点。稍稍停留2~3秒,然后数5、4、3、2、1,渐渐全部松开,拇指仍停留在穴道点上2~3秒,接着重复指压的动作。每个穴道至少需按5次,才具有效果。

3、找穴位要注意什么

3.1、掌握同身寸

穴位的定位往往以在某明显部位几寸几分的方式来描述,这个几寸几分指的是同身寸,即根据每个人个体特点来定义寸和分的长度。将自己的中指与拇指轻接,中指第一关节与第二关节的侧纹顶部之间为一寸,手伸直,食指第一关节外侧与小指第一关节外侧之间为三寸。

3.2、掌握穴位的特点

穴位与身体的其它部位相比,具有敏感的特性,按在不是穴位的部位,身体不会感觉到很特别的刺激,但按在穴位处,特别是身体有毛病时的对应穴位,穴位会感觉酸、麻、痛,有时还会有向外放射的酸、麻、热的感觉。

3.3、掌握离穴不离经

按摩虽然要求穴位准确,但它的目的是对身体系统平衡进行调节,而穴位只不过是人体经络上的一个个关键点,在按摩时,只要明白穴位属于哪条经络,即使离穴位有点距离,但只要刺激作用在经络上,通过传导也会对附近的穴位起以刺激作用,也可以达到健身治病的目的,所以朋友们不要总担心不准确,有的朋友为了省事,对腿外侧的胆经用拍打的方式,刺激整条经络,也很有健身效果。

按穴位有什么好处

穴位按摩实际上就是通过肢体动作产生一种力学刺激,作用于一定的穴位之上,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中医认为经穴“通者不痛,不通者痛”,人的许多疾病,往往是气血循环不畅引起的。按摩穴位时,相应的部位受到刺激,局部皮肤的温度增高,血液循环明显加快,新陈代谢也随之提高。这种血管的良性改变,通常会影响全身,改变整个肌体的血液循环情况,从而增强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抵抗能力。穴位按摩还可以减轻分娩时的痛苦,对于一些急症的临时性抢救也有很好的效果。

穴位按摩不仅在维持身体健康方面疗效显着,在调节情绪和心理方面,也有特殊的功效。经常性地抚摸与被抚摸,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和生理需求。于是,皮肤触摸是一种极好的抚慰方法,它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生理距离,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关怀。婴儿的哭声,总是停止在母亲温柔的双手下;绝望的心情,会因为友人关怀的抚摸,而重燃力量的火焰。

按摩穴位有哪些禁忌

1、身体体征稳定,如某些久病过分虚弱的、素有严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龄体弱的患者。

2、女性生理期,腰部不能按,怀孕五个月以上的孕妇。

3、没有严重的血液学疾病,如紫癜、血小板减少等再生障碍性贫血。

4、按摩的地方没有感染、严重的皮肤病,如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皮肤湿疹,水火烫伤,皮肤溃疡,肿瘤,以及各种疮疡等。

5、发烧高热时,也不可按摩。

6、脱臼、拉伤患者。

7、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患者。

右肋骨下方是什么穴位


右肋骨下方是什么穴位

1、右肋骨下方有章门穴

章门穴也是募穴,它属于足太阴脾经,是脾经的募穴,也是人体八大要穴之一,为脾经气血出入内脏的要地,揉按章门穴,也是促生脾血的好办法。

章门穴还是足厥阴、带脉会合之处,是五脏气血的汇聚点,也是通往五脏的门户,地位很重要。所以,你只要揉按章门穴这一个穴位,就可以调节五脏的气血,使五脏之间相互协调。

另外,脾脏不好的人章门穴会有不同程度的痛感。按摩章门穴可以舒肝健脾。

章门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位置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当肝脏下缘,左侧当脾脏下缘。

2、右肋骨下方有京门穴

名称释义:京,指发源地,又含京都之意。门,之出入之处。本穴为肾之募穴,主治水道不利,为益肾利水之要穴,水液出入之门户,故名。

定位: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解剖: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浅层布有第11、第12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11、第12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肋下动、静脉。

功用:益气壮阳,健脾通淋,温阳益肾。

功效:健脾通淋,温阳益肾。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胁痛,腰痛;腹胀,泄泻,肠鸣,呕吐。

操作:斜刺0.5—1寸。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高血压、带状疱疹等。

配伍:配肾俞、三阴交主治肾虚腰痛;配天枢、中脘、支沟主治腹胀。

3、推两肋作用

肝经从两肋经过,推搓两肋有助于肝经的气血运行,还能刺激两肋处的大包穴和章门穴。大包穴在腋窝下6寸(4横指为3寸),腋中线上。章门穴在侧腹部,第12根肋骨的上方。推搓这两个穴位具有健脾理气、舒肝解郁、调和肝胆脾胃等功效,对胸闷、两肋疼痛有良好的防治功能。推搓时,双手分别置于胸部两侧,一手向前一手向后,相对来回搓摩,一去一回计1次,共做30次。经过这一番刺激和按摩后,郁闷、堵得慌、心慌等症状可能会有所好转,肋痛或许就不药而愈了。这是一个外治法,适合大部分人使用,但是胸部有外伤的人就要等到伤好后再用。

右侧肋骨下方疼怎么回事

1、肝脏疾病。比如说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都会引起右肋骨下方疼痛,肝脏在右侧腹部,如果肝脏有病,就会使肝脾发炎肿大,进而牵拉到肝被膜引起肝疼,会牵涉到右侧肋骨下方疼。特别是乙肝患者出现右侧肋骨下方疼时应该及时检查治疗。

2、胆囊炎、胆结石。因为在右侧肋骨周围,所以说胆脏疾病包括胆结石、胆囊炎、胆道阻塞、胆囊肿瘤等都会引起右肋骨疼痛。

3、肋间神经痛是肋间神经因为不同原因的损害,出现胸部肋间护着腹部呈带状疼痛的综合症。

4、胃炎。有时候胃部的疼痛也会放射到其它部位,从而产生疼痛的感觉。可以检测一下胃部,比如钡餐、胃镜等。

右侧肋骨下隐痛的饮食禁忌

1、忌多吃肉骨头

若骨折后大量摄入肉骨头,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

2、忌偏食

骨折患者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化瘀消肿主要是靠各种营养素。

3、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骨折患者因固定石膏或夹板而活动受限制,加上伤处肿痛,精神忧虑,往往食欲不振。所以,食物既要营养丰富,又要容易消化,宜多吃水果、蔬菜。

人体后背肋骨窝是什么穴位


人体后背肋骨窝是什么穴位

1、人体后背肋骨窝是什么穴位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震动心肺、破气机。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后背疼痛,大概肾腧穴位置,持续疼痛,肩胛骨处压痛,可以舒肝理气,强腰健身,吃腰疼丸,和疏肝建胃丸,在这可以烤电治疗。或者到医院做个检查,方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治疗。

2、穴位的养生按摩

立正、叉腰站直,用手可以摸到在锁骨外侧下端的三角窝,那里的中心就是云门穴,在这个窝的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的地方就是中府穴。养性功能,中府穴是肺经上的大穴,经常按摩可以顺畅肺的经脉,有丰胸的作用,并且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是调理内息的一个重要穴位。

穴位养生按摩路线,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转回,沿胃上口过膈肌,属于肺,由“肺系”横出向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拇指内侧端。

3、穴位的种类及作用

命门穴,平衡性能力,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肚脐在同一水平处。用手指按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养性功能,按摩此助性养生穴位有催情的作用,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回复性功能,还能有效的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天柱穴,激起性亢奋,天柱穴就在我们的后颈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后发际正中线上半寸处约2厘米左右,往两旁各1.3寸各有1个穴位。养性功能,感到疲乏困倦的时候按摩这个助性养生穴位,可以起到提神醒脑、去疲劳的功效。而在夫妻相处中,用拇指轻轻抚摸这个地方,会让女性有一种触电般的酥麻感觉,能充分达到前戏的效果。

正确的找到穴位的方法

利用特殊姿势定位置,有些穴位需要我们采取特殊的姿势来定位置,比如找曲泉穴的时候要屈膝,位于屈膝时膝内侧的横纹端;取曲池穴时需要我们屈肘,位于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后5分处。

通过体表的标准找穴位,我们人体有很多标志,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体表标志来找穴位。以头部为例,头部有五官、发际和眉毛,寻找印堂穴可以根据眉毛来来找,印堂穴位于两眉的中间。以上身为例,肚脐、胸部、乳头、胸骨都是标志性的地方,可以根据这些位置来找穴位,比如肚脐与剑突之间的中点是中脘穴,两乳头之间是膻中穴。以背部为例,背部脊椎棘突、肋骨是标志性的地方,很多穴位是根据脊椎、腰椎来定位的,比如我们的大椎在第1胸椎和第7颈椎之间。

人体止痛的穴位

解除肩痛——提揉肩上“井”,很多儿女经常帮感觉肩痛的父母揉肩,但很少有人知道揉肩止痛的原因及标准动作是什么。揉肩止痛除了舒活了肩部气血,还有一个原因是揉到了肩上的一口“井”——肩井穴。此穴位于肩上,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解除心痛——手腕上“玄关”,手腕横纹往上约三指宽处,有一个解除心痛的穴位,是内关穴所在。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是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核心用穴,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有关的症状均可使用。心脏不好者若突发心绞痛,除了含硝酸甘油,还可按内关穴,对其行点、按能活血通络,止痛。一般需按5分钟。

解除痛经——脚背对点按,痛经让许多女孩子痛苦。有没有解除痛经的穴位呢?有!就在脚背上,在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这是太冲穴的位置。按揉这个点,具有明显疏肝止痛作用,有助治疗痛经。

肋骨左下疼按什么穴位缓解


二、肋骨左下疼的原因三、肋骨左下疼如何预防

肋骨左下疼按什么穴位缓解

1、肋骨左下疼按什么穴位缓解

肋骨痛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一种疾病,说白了就是肋骨间有时像针扎了一样疼痛,疼痛部位大都发生于左侧5—9肋间,在剧烈运动、喷嚏、咳嗽或深吸气时,疼痛通常加强。肋间神经痛除了需要中药对症治疗外,如果能配合一些有效的按摩手法。

推擦大椎穴:将右手4指并拢,紧贴在大椎穴上,适当用力反复推擦0.5~1分钟,至局部发热为佳。揉按肩井穴:将一手中指指腹放在对侧肩部肩井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双肩交替进行。掐合谷穴:将一手拇指指尖按在另一手的合谷穴上,其余4指附在掌心,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双手交替进行。按揉曲池穴: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曲池穴上,其余4指附在肘后,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2、肋骨左下疼怎么办

肋骨左下疼首先松开腰带就可以给腹部,胃部一个足够的缓解放松空间了,这样做有利于胃气的流畅从而使得腹部免受挤压。所以建议经常肋骨疼的人日常最好选择一些相对较宽松的衣物,避免给肋骨造成挤压。适当的吃些软质的食物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但是切记不要吃过硬的食物,也不要喝牛奶。特别是秋冬季很多人的肋骨疼都是由于寒冷引起的,所以这个时候可以选择喝点热水热汤之类的以中和疼痛,另外用热水袋敷一会儿,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

3、肋骨左下疼的危害

肋骨左下疼影响情绪,长期药物治疗而疼痛未能缓解,影响患者情绪和工作。影响生活和工作,按之甚痛,深呼吸、咳嗽、夜间寒冷时疼痛加剧,有时平卧疼痛也会加剧,导致夜不能眠,以致白天精神萎靡,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因胸痛不敢深呼吸、咳嗽,可能会引起肺部感染,软组织坏死可形成脓肿。肋骨痛可复发,常在数月内自愈,个别可持续数年。

肋骨左下疼的原因

1、生理原因会引起右侧肋骨下隐痛,比如说身体姿势不当、突然做很剧烈的运动、运动在短时间内过大、身体长时间不运动而不能适应这一剧烈运动等都可能引起右侧肋骨下隐痛。

2、肝炎:肝脏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部,紧贴右季肋骨,如果肝脏发生病变,出现炎症,尤其是对于乙肝、肝硬化、肝癌、肝囊肿等患者来说,都会出现右侧肋骨下隐痛的症状。

3、胆囊疾病:如患有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也会出现右侧肋骨下隐痛的症状。

4、肋骨软骨炎:疼痛部位在肋骨弓处和靠近胸骨的软骨处多见,不过往往是不明原因,以活动的时候更疼痛,局部有按压疼痛。

5、阑尾炎、女性卵巢疾病、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导致右侧肋骨下隐痛。

6、急性胰脏炎症患者会出现腹部持续疼痛,并伴有恶心发烧症状。

肋骨左下疼如何预防

1、办公室人员要注意做姿,避免劳累。

2、注意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胸椎部位有基础性疾病的要早期治疗,以免继发肋间神经痛。

5、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营养价值高。

脑梗右边身体不能动按什么穴位


脑梗右边身体不能动按什么穴位

1、脑梗右边身体不能动按什么穴位

1.1、点掐人中穴

位置:在嘴唇沟的上1/3处。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用拇指指尖掐住人中穴1分钟,力量适当要重一些,以有酸胀感为度。

祛病功效:人中是急救要穴,可以升高血压,影响人的呼吸活动,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运行,可防治因脑梗死所导致的突然晕倒、剧烈腰背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1.2、推揉劳宫穴

位置:手握拳时,中指指尖下即是。

按摩方法:用一手拇指按于劳宫穴,前后、左右方向各推揉劳宫穴2分钟,左右手交替,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祛病功效:促进手部血液循环,调节新陈代谢,增强手部关节肌肉的灵活性和弹性,并可治疗脑梗死导致的昏迷、头痛等。

2、脑梗塞是什么病

脑梗死旧称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与其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梗死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3、脑梗塞的病因

临床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前者是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因血流中被称为栓子的异常物质阻塞动脉引起,例如某些心脏病心腔内血栓脱落的栓子。

预防脑梗塞的措施

1、积极治疗各种心脏病

脑梗塞的主要原因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上的赘生物脱落堵塞血管导致的,所以对风湿性心脏病或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除积极治疗外,还不适合做急重的运动或劳动,可有效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2、戒烟

香烟中含三千多种有害物质,烟中的尼古丁吸入人体内,能刺激植物神经,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中胆固醇增加,从而加速动脉硬化。

3、积极运动

适当的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均有益处,是防治脑梗塞的积极措施。

4、合理饮食

多吃橙、香蕉、菠菜、马铃薯等富含钾的食物,可降低血压,预防中风,缺钙可促使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每天摄入1克以上的钙,可使血压降低,镁与钙的作用相似,应多吃粗粮、坚果、海藻等富含镁的食物,清淡少盐、少糖膳食,把食盐量降至每天6克左右。

脑栓塞吃什么食物好

1、蕨菜:

含萝卜素、Vc、蛋白质、纤维素等多种微量元素及16种以上氨基酸,具恢复脑细胞功能,安神降压。

2、大葱:

大葱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大葱可以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对于脑梗塞是非常好的。

大葱可以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

3、黑木耳:

有助降低血黏度,让血液畅通,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有特殊效益。

4、芦笋:

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能增强血管壁弹性,防止血管硬化,治疗心动过速,对心脑血管病有较强的防治作用。

5、番茄:

含番茄素,能够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受氧化破坏,可减少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肌梗塞和高脂血的发生,防止动脉硬化。

番茄含番茄素,能够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受氧化破坏6、柿子:

柿叶含大量VC,具有降压、保护心血管作用。柿子中含维生素较一般水果高,对于心脏病、心梗、中风都大有益处。其含有一种酚类化合物,有预防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