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按什么穴位好

2019-10-12 │ 夏季养生按什么穴位好 穴位与养生

小儿热伤风推什么穴位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实现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小儿热伤风推什么穴位》,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小儿热伤风推什么穴位

1、小儿热伤风推什么穴位

开天门

位置:天门穴又名攒竹,位于两眉中(印堂)至前额发际处,成一条直线。

手法:施术者两拇指交替自下向上推(有时宝宝不太配合,或两手操作不太方便,用一个拇指连续上推也可以),如图:

次数:50-150下/次(0.6个月以内的宝宝);200-300下/次(0.6-2岁);300-500下/次(2岁-12岁),每天2-3次。另外如果感冒程度严重,每次也可以多推100-200下。

推坎宫

位置:坎宫(眉弓)是眉头(或印堂/两眉宇中间)至眉梢延伸至太阳穴的一条弧线。

手法:用两个大拇指的正面(拇指肚)从印堂穴沿着眉毛向眉梢太阳穴方向分推。

次数:50-150下/次(0.6个月以内的宝宝);200-300下/次(0.6-2岁);300-500下/次(2岁-12岁),每天2-3次。另外如果感冒程度严重,每次也可以多推100-200下。

2、小儿推拿治热伤风有用吗

2.1、小儿推拿治热伤风有用,第一种治外感四法。操作: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两眉中间直推至前发际,即为开天门。开天门具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镇惊安神作用。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为推坎宫。推坎宫有发汗解表、醒脑明目的作用。用拇、中指指腹按揉两侧眉梢与目外眦之间的太阳穴,为运太阳。

2.2、保健四大手法。方法:补脾经300~500次、摩腹3-5分钟、按揉足三里50~100次。捏脊3遍,捏三提一2遍。

作用: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常用作于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

3、小儿推拿的禁忌

3.1、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

3.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

3.3、各种恶性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患者不宜推拿。

3.4、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结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

3.5、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

如何预防小儿热伤风

1、合理饮食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合理的饮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母乳不仅是孩子体格和智力发育的最佳食品,含有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几种免疫球蛋白,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除了母乳喂养外,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及时添加辅食,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蛋鱼及肉类,均衡营养,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适量补充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定时通风换气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冬季由于供暖,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在北方更为突出,室内温度高,湿度相对较低,加上窗门紧闭,室内空气流通差,居室内的微生物密度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易侵袭小儿体内。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定时开窗换气,加大室内湿度。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在暖气片上放上湿毛巾,或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

热伤风的食物疗法

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轻症的热伤风,家庭里面还有什么治疗方法,介绍一下。

受风着凉感冒有的会煮姜汤水,红糖姜汤,红糖姜汤适合于风寒感冒,适合受凉,因为吃生姜会有点辣,生姜是辛辣的,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所以它适合风寒感冒,适合受凉的,鼻塞,流青鼻涕,恶寒的,临床上家里可以取葱白,根须可以不用去了,把它洗干净,连着根须一块儿,葱白,切上两片鲜姜,如果要是有紫苏叶更好,再加上紫苏叶,一起煮汤,水开了以后就可以喝,加点儿红糖。

热伤风孩子发热比较明显,嗓子也有点疼,流的是稠鼻涕,这时候风热感冒就不可以再煮姜汤水了,这时候需要疏风清热解表,选用金银花、菊花,或者是薄荷叶,这时候用这几味药,把它放在一起,用开水泡服也可以,或者是把它煮开了以后口服,用于热伤风,我们在家里面就可以简单地治疗。

ys630.coM延伸阅读

小儿热泻


病证名热迫肠而致的腹泻。《婴童百问》:小儿热泻者,大便黄而赤,或有沫。伴有阵阵肠鸣腹痛,烦躁啼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小儿纯阳之体,感受暑热,邪热入里,下迫大肠所致。治宜苦寒泻热,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正确应对少儿腹泻

儿童腹泻处理不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甚至更严重。如长期慢性腹泻就会造成营养不良,使患儿身体瘦弱,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所以妈妈们注意了,儿童腹泻不能只是止泻那么简单。

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

腹泻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拉稀。腹泻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加较多;二是大便性质改变,带有较多水分。造成婴幼儿腹泻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由致病菌和病毒引起的腹泻叫肠炎。细菌引起的有痢疾和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病毒引起的为病毒性肠炎,其病原主要为肠道病毒。还有一种近几年来发现的轮状病毒,因其形态似车轮,因此而得名。致病性大肠杆菌炎多发生在夏季,所以也称夏季腹泻。病毒性肠炎多见于秋季,故也称秋季腹泻。这类腹泻也称感染性肠炎或感染性腹泻。

由于饮食质量问题引起腹泻的有:吃了不新鲜或变质的牛奶或其他食物,常常又吐又拉,称为急性胃肠炎。因为食物的量或质超过了婴幼儿胃肠道消化功能的承受能力,以致负担过重引起腹泻的叫消化不良,也即中医所说的伤食泻。

其他,还有胃肠道以外的其他系统有病时,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引起腹泻者,称为肠道外消化不良。因食量不足引起的腹泻叫饥饿性腹泻。在正常情况下大便次数增多的称生理性腹泻。

收敛止泻,快速止泻护肠道

儿童腹泻多由消化道功能紊乱引起,如:吃得太多、太油、太冷,频繁地调换新食品,饮食不当而超出宝宝肠胃承受能力;受凉、过热、精神情绪不佳,或过分紧张或受惊吓等不良性刺激也会引起腹泻;在收敛止泻同时,更要注意保护儿童正常肠道功能。

度来林主要成分为鞣酸蛋白,鞣酸蛋白通过鞣酸在肠粘膜表面层形成一层保护膜,可减轻刺激,降低炎症渗透物和减少肠蠕动,起到收敛止泻作用,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度来林治疗小儿腹泻有效率高达95%;同时,鞣酸蛋白所形成的保护膜,可有效保护儿童脆弱的肠黏膜。

促进平衡,调整肠道微生态

婴幼儿腹泻时肠道益生菌明显减少,有害菌株容易侵袭,导致肠道内的微生态系统严重失去平衡,促使腹泻发生。因此,在治疗上,只有恢复肠道内微生态的平衡,才能有效地控制住腹泻的恶化。度来林中含有干酵母,干酵母富含多种B族维生素,对促进消化功能及肠道益生菌生长有很大帮助,有效地抑制肠道内的有害菌株,帮助有益菌群的增殖,能起到调整肠道微生态的作用,达到防治婴幼儿腹泻的目的。

补充营养,儿童身体恢复快

腹泻除影响婴幼儿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外,还消耗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损害机体组织。这是因为在腹泻过程中,本来应该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能进入机体,但机体内各器官还需照常进行各项生理功能。度来林添加了葡萄糖,口服葡萄糖能均衡补充能量,帮助优化腹泻儿童的营养结构,迅速补充营养,有利于儿童身体恢复。

儿童腹泻食疗建议

蛋黄膳: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和蛋白,用蛋黄放在锅内小火熬炼取油,1岁内婴儿每天一个蛋黄油,分2-3次服,3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腹泻,并有补脾益胃止泻作用;

苹果膳:苹果含鞣酸,有止泻作用。苹果一只洗净,蒸熟,食果肉或去皮捣成果泥食用,每次30~60克,每天3次。苹果汤也是治疗腹泻的辅助饮料,适用于1岁内的婴儿。

栗糊膳:用3~5个栗子,去壳捣烂,加水煮成糊状,加糖调味后食用,每天2~3次,有温中止泻作用。

另外还有桔枣茶、胡萝卜汤等均有健脾止泻作用。康复期可用的膳食有白米粥、面片、藕粉、鸡蛋、清蒸鱼、咸味鸡蛋羹等。

小儿食积脸红推左手那些穴


小儿食积脸红推左手那些穴

1、退六俯是小儿食积推拿左手的穴位之一

1.1、位置:前臂尺侧缘,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1.2、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肘推至腕,称退六腑。

1.3、次数:推100~300次。

1.4、主治:一切实热证。高热,烦渴,惊风,鹅口疮,重舌,木舌,咽痛,肿热痢,便秘,痄腮等。

2、清大肠是小儿食积推拿左手的穴位之二

2.1、位置:食指桡侧指端到虎口。

2.2、操作方法:从虎口方位向指尖推,称清大肠。

2.3、次数:推300~500次。

2.4、主治:便秘、腹泻、腹痛。

3、清天河水是小儿食积推拿左手的穴位之三

3.1、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方法:由腕向肘方向直推称清天河水。

3.2、次数:100~500次。

3.3、主治: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口舌生疮、弄舌、夜啼、感冒发热、头痛、咽痛。

4、宝宝食积的症状

4.1、厌食,饭入口后久含不呑,吃一顿饭要很长时间。

4.2、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胀、大便硬结或腹泻。

4.3、免疫力低,经常反复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4.4、烦躁易哭,难以入睡或睡不安宁,动则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

4.5、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又厚又白,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生长不良,面黄瘦弱,小便短黄或清长,大便酸臭或溏薄。

小儿食积的危害

宝宝积食问题不可小觑,家长都需要引起注意。因为孩子食积、虫积乃百病之源!且积食给宝宝的身体带来的危害并非一两天的事,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消化系统。而其具体危害表现如下:

1、胃积热攻到肝,舌苔黄厚燥,引起情绪急噪,好动,晚上12点到4点轻者不睡觉,重者哭闹,恶心不想吃饭,只吃生冷零食。

2、胃积热攻到脾,舌苔白厚,引起脾虚导致腹泻、消化不良、吸收不好。

3、胃积热攻到肠,舌首黑燥,引起腹涨,形成肠痉孪、痢疾、下垂。

4、食积攻到肾,舌答光滑,头发焦黄,打溜,面口无光泽,体制消瘦,多汗乏离,身体娇小。

5、胃积热攻到肺引起易感冒,咳嗽、气喘造成过敏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抵抗力差。

6、胃积热攻到心,引起舌尖边红燥、花舌苔、口腔溃疡。

中国儿科专家称宝宝积食为百病之源,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影响重大,家长发现诸如积食现象时必须及时处理病根,才能保证宝宝茁壮成长。

小儿食积的食疗方法

1、糖炒山楂是治疗小儿食积的食疗方法之一

1.1、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

1.2、做法:取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2、山药米粥是治疗小儿食积的食疗方法之二

2.1、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运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2.2、做法: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粟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家长推揉为小儿保健祛病


小儿双手上有很多穴位是他们特有的,通过一些手法对这些穴位进行推拿操作,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保健常用方法包括补脾经、清肺经、掐揉外劳宫。脾经在小儿拇指末节螺纹面,补脾经时,家长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按住小儿拇指末节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300次,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肺经位于小儿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清肺经时,家长一手握小儿手掌,另一手拇指放在小儿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上,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100次,可以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定位外劳宫首先要找到内劳宫,当小儿握拳时,中指指尖下的手心凹陷就是内劳宫。外劳宫在小儿手背,与内劳宫相对。可以用拇指按揉100次,或者用指尖掐100次,或者家长可以拇指食指配合,分别放在内外劳宫穴,同时用力掐揉。此法能够宣肺利窍,固表通阳,治疗和预防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当然,除了双手的推拿外,摩腹和捏脊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捏脊疗法的操作部位是脊柱和后背,让孩子趴在床上,从第一胸椎至尾椎一条直线,以及脊柱两旁1.5寸(大约3厘米)的膀胱经,家长两手交替,边拿捏边向上推进,捏3至5遍,以皮肤微红为度。

摩腹时,小儿仰面平躺,家长四指并拢,用掌及四指在小儿腹部缓缓做顺时针移动,推摩3分钟左右,可以帮助消化,增进孩子的食欲。

胆热按摩什么穴位


胆热按摩什么穴位

1、胆热按摩阳陵泉穴

中医认为肝与胆相表里,胆的功能主要是贮存胆汁和输出胆汁帮助消化。在情智方面,“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胆配合使人具有胆略。疏通胆经的主要穴位阳陵泉穴。

阳陵泉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是胆经的合穴,有疏肝胆、清湿热、舒筋利关节作用;可促进肝气舒畅条达,胆汁疏泄通畅,治疗肝胆炎症。可用中指点揉期门穴、阳陵泉穴两穴,每次50下,每天2次,有较强的酸胀感为佳。

2、胆热按摩开胸顺气

开胸顺气或者叫开肋顺气。方法是这样,我们用手掌贴着肋骨的缘,肋骨是斜上方走形的,一条一条往上推,特别是第6、第7肋骨中间有个穴叫做期门穴,它是肝的募穴,所有的肝病,特别是一些中晚期的肝病,都会在这儿有反应点,有的甚至痛不可触,我们用缓慢轻柔的手法推。另外第7、第8肋间有一个穴位叫日月,它是胆的募穴,所以胆的一些疾病在这里也有反应点。

当我们顺着肋骨间隙推到腋下以后,再顺着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从指尖一直推出去,这就是开胸顺气。

3、胆热按摩可以采用的穴位

曲池

取穴时屈肘,在肘横纹头外端凹陷中。可调理脾胃、行气活血。

阳池

在手背腕横纹正中的凹陷中。可清利三焦、除烦、清利湿热。

足三里

在外膝眼下3寸(10厘米),胫骨脊外缘一横指处凹陷中。可健脾和胃、补气养血、疏通经络、解痉止痛。

悬钟

在外踝尖上3寸(10厘米),腓骨前缘凹陷中,可清肝利胆、通经活络、补肾养髓。

阳辅

在外踝尖上4寸(约13厘米),腓骨前缘两筋之间。可清泄肝胆、疏经活络。

丘墟

在外踝前下方凹陷中。可清肝利胆、疏筋利节。

足临注

在足背小趾、四趾的趾缝纹头后1.5寸(5厘米),小筋后骨缝中。可清肝利胆、疏经通络、理气止痛。

中医治疗胆热的方法

治则:清热泻胆,清泄少阳,通腑泄热。

1、内服药

主方蒿芩清胆汤加味。方药青蒿、竹茹、半夏、赤茯苓、黄芩、枳壳、陈皮、碧玉散、大黄,本方适用于少阳热重兼痰湿之证。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l剂。呕吐酸水者,加服左金丸;肢体酸痛者,加桑枝、薏苡仁、丝瓜络;湿热发黄,热重湿轻者,去陈皮、半夏,加茵陈;胸胁胀满者,加川楝子、佛手。

2、外敷药

竹茹、生姜适量,绞汁,棉浸擦胸口,用于呕酸苦水。

青皮为末,醋炒敷胁下,用于胸胁胀痛。

南星捣烂,置杯内,扣脐上,起泡挑去泄水,用于黄疸。

3、灌肠疗法

生大黄,煎煮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30分钟。

生大黄、青蒿、黄芩、陈皮,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30分钟。

治疗胆热的饮食疗法

肝胆湿热患者除用药物治疗外,应清淡饮食,尽量少吃肥甘油腻,可配清热利湿食疗辅助治疗:

1、黄花菜饮:黄花菜(干品)15克。制法是将黄花菜洗净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饮。有清热利尿,退黄疸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急性黄疸型肝炎。

2、五汁饮:梨、荸荠(马蹄)、藕、鲜芦根各100克,麦冬50克。制法:上述五味洗净去皮后,使用器械或容器,粉碎绞汁饮用。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泻功效,适用于慢性肝胆湿热型。

3、板蓝根菊饮:板蓝根30克,菊花晶2匙。板蓝根加水煎汤,加入菊花晶饮用,每日1次。有清热疏风,明目解毒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

手心热按摩什么穴位


手心热按摩什么穴位

1、手心热按摩什么穴位

1.1、按摩经始

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经始。属手少阴心经。少冲是手少阴心经的井穴,五行属木。少即幼小,冲即冲要,此穴为手少阴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端之冲要处,故名。主治心悸,心痛,心绞痛,癫狂,热病,发热,高热,昏迷,晕厥,中风昏迷,臂内后廉痛,胸痛,胸胁痛,胸膜炎,心肌炎,肋间神经痛,热病烦心,目赤,咽痛,口中热,悲恐善惊,喜怒无常,癔病,精神分裂症,悲喜无常,肘腋挛急,臂酸,掌中热。

1.2、按摩中渚

中间,渚即水中小洲,此穴在五输流注之中间,经气如水循渚而行,故名中渚。中渚穴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目眩,目赤,目痛,中耳炎,耳鸣,耳聋,喉痹,腮腺炎,肩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肋间神经痛,耳呜,热病,面赤,目翳,视物不清,咽肿,脊膂痛,肩背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神经性耳聋,聋哑症,头晕,喉头炎,角膜白斑,肩背部筋膜炎等劳损性疾病,肘腕关节炎等。

2、手心热会导致什么疾病

2.1、肺结核:为常见的手心发热原因 ,特别是青年人,同时伴有盗汗、乏力、咳嗽、精神萎靡不振等。照胸片或化验检查一般可以发现病变的存在。

2.2、慢性肾盂肾炎:大多数中青年女性 ,慢性活动期一般有持续性或间歇性手心发热,或伴有全身发热。仔细回忆在当时或以前有腰酸、乏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尿液检查发现异常。

2.3、肝病:病毒性肝炎 (乙肝等)、肝硬化、慢性胆道感染等 ,均可能有手心发热现象。这些病一般还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胀、肝区隐痛、失眠等。肝功能或肝炎免疫学检查通常能查出病情。

2.4、结缔组织疾病: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虽可引起手心发热 ,但发生率不高,而且一般伴有明显全身发热症状。

3、小孩手心热如何预防

3.1、尽量让孩子多喝水,还有提醒宝宝多吃水果蔬菜汤,若是还不能解决的话,建议可以吃点金银花露和绿豆汤等。利用尿液来加快身体代谢产物的排泄。

3.2、注意少吃一些容易上火的食物,喂养母乳的妈妈自己也注意少吃上火的食物,会影响母乳。

3.3、保持屋内的湿度和温度,最好不要让屋内太热,我们知道宝宝好动爱出汗,要是补水不及时就容易上火。

3.4、不需要给宝宝穿得太多,要适时给宝宝添减衣服。

手心热吃什么好

1、牛奶

牛奶不仅营养丰富,更具有滋阴养液、生津润燥的功效。历代医家对牛奶的滋阴作用颇多赞誉,或称牛奶“润肌止渴”,“润皮肤”,“润大肠”,或曰“滋润五脏”,“滋润补液”。凡体质属阴虚者,宜常食之,裨益颇多,食用有利于手心热的康复。

2、甲鱼:

甲鱼有滋阴凉血作用,为清补佳品,对阴虚之人,食之最宜。《本草备要》中说它能“凉血滋阴”。《随息居饮食谱》也认为甲鱼可以“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所以,甲鱼对阴虚血热或阴虚火旺、虚劳骨蒸者,更为适宜。甲鱼的背壳,又称鳖甲,也有滋阴补血作用,阴虚之人食之亦宜,更适合手心热患者食用。

3、龟肉:

龟肉能滋阴补血,故阴虚者宜食之。《医林纂要》中就曾说它能“治骨蒸劳热,阴虚血热之症”。由乌龟壳加工而成的龟板或龟板胶,同样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阴虚之人也宜服食。

手心热的原因

1、 阴虚所致的手心热

多见于肾阴不足,或肝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少津,严重者可出现性机能虚性亢奋。这样的患者可选用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这一类滋阴清热的药物。

2、血虚导致的手心热

多见于年轻女性,多伴有痛经。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夏天手心热、冬天反倒手脚冰凉。这类患者,平日可服用当归补血丸这类补养气血的药物,或者用当归6g、黄芪30g,配合来熬汤。

3、疳积脾虚引起的手心热

多见于小孩,由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引起小儿脾胃功能失常,造成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导致食积症。多表现为食欲不振、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腹胀嗳气。小孩手足心热,既不能用滋阴的方法,也不能用养血的方法,当以健脾消积为治法,或以捏脊疗法缓解。

胃热按什么穴位


胃热按什么穴位

1、胃热按什么穴位

1.1、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1.2、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2、胃热是怎么回事

胃热是个中医名词,指胃热炽盛化火的病变。主要由邪热犯胃;或者因为嗜酒、嗜食辛辣、过度食用油腻味道浓厚的食物,助火生热;有的也是因为气滞、血瘀、痰,湿、食积等郁结化热、化火导致的胃热。胃火大的症状有: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大便稀烂、便秘、牙龈肿痛、胃口不好等。排除了身体以及口腔方面的疾病问题所导致的,那么剩下的原因就是因为胃火大了。胃火大口气重怎么办?最重要的就是要清胃火,理肠胃。我以前也是胃火大导致口气重的问题,那段时间真是难受,身体像被什么堵着似的,吃什么也没有胃口。后来去看了中医,中医给我推荐了一款汉方清新茶,说是能够调理身体,去除口气。它具有的清泻胃火,清燥润肺,清肺涤痰,养阴滋肾的作用对导致口气的原因很有针对性。

3、胃热吃哪些好

3.1、清胃芳香水:先把10g淡竹叶放入沸水中用大火煮3min,然后放入5g砂仁、10g藿香煮5min即可。口服或含漱,早晚各一次。清胃泻火、芳香化浊。

3.2、凉拌西瓜皮:将新鲜干净的西瓜皮外皮削去,留红色果肉与偏白部分,切成细丝,稍微放点盐,拌一拌即可。清泻胃火、生津消渴。

3.3、蔬果汁饮:以榨汁机榨取西瓜汁150ml、梨汁80ml、白菜汁50ml,混合后凉饮。

3.4、小米绿豆粥:绿豆20g,清水煮50min后,加入小米50g,待小米煮烂后即好,凉饮。清热解毒、消暑止渴、清心泻火,能清心胃之火。

3.5、凉拌芹菜:芹菜300g,切段,过沸水后,晾凉、加盐、味精、香油,拌匀。

3.6、萝卜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中医则认为,萝卜汁性味辛、甘、凉,归肺、胃经,有胃火者可以饮用萝卜汁进行调理治疗,不过属脾胃虚寒型口疮者不宜服用。莲子、芡实、淮山等皆为健脾开胃之物,生菜、油麦菜、西红柿、枇杷等都是利于消化的食物。胃火过热者,还可在隆冬季节通过吃西瓜来降胃火。

胃热的原因是什么

胃热多由偏食辛辣厚味,胃火素旺,或邪热犯胃,或气郁化火所致。火热内炽,胃腑脉络气血壅滞,故脘部灼热疼痛,热邪伤津,则口渴喜冷饮,火能消谷,则消谷善饥。

若肝火犯胃,则吞酸嘈杂;火邪循经上炎,则口臭,牙龈肿痛,衄血等。阳明热或伤津,则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如何预防胃热

1、用鲜芦根、白菊花(干品)、鲜茅根、鲜荸荠、鲜桑叶、鲜竹叶、鲜薄荷叶、鲜金银花熬水喝。具有清热祛暑、生津止渴、健胃利尿等优点,对热症、伤暑、心烦、口渴、头痛、咽肿、鼻血、胃热、呕吐等病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保健作用。

2、苦瓜100克,开水焯后切片,素油少许烧开,将苦瓜煸熟,西红柿洗净切月牙片同炒,酌加盐及调料、味精少许化开、与蒜末同时加入,翻炒后起锅。此菜可清胃健脾。

3、鲜芦根100克,竹茹2Q克,粳米100克,生姜10克。将鲜芦根洗净切成小段,与竹茹同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同煮成粥,粥将熟时加入生姜,略煮即可。

4、枇杷15个。将枇杷入锅,加适量水,以文火煎煮即可。每日早晚分服。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