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按什么穴位好

2019-10-12 │ 夏季养生按什么穴位好 穴位与养生

手指酸硬炙什么穴位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手指酸硬炙什么穴位”,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手指酸硬炙什么穴位

1、手指酸硬炙什么穴位

学针灸按摩的人都知道,人的五个手指头尖上是都有穴位的,并且与我们的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你感觉到哪个手指酸痛硬胀,很有可能是与穴道有关的内脏发出的预警信号。双手十的指尖,是十宣穴,手指肚上,具有清热开窍。中指上的名叫中冲穴。它是心包经的井穴,主要功能就是醒脑开窍。

2、手指抽筋的原因

支配手部肌肉神经出问题,当支配手部肌肉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或桡神经出问题,也会发生手指抽筋的现象。手指使用频率过高,手指反覆发生抽筋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维持同一姿势太久,如长时间使用鼠标、平板计算机、手机,或是需要使用手指工作的族群,若姿势不正确,或没有适时休息,手指就容易发生抽筋的状况。颈椎神经受到压迫,若颈椎有骨刺或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能会因为颈椎神经受到压迫,导致手指抽筋。

3、防治疾病的手指穴位

左手无名指第三个指节,捏左手无名指第三个指节可以有效防治高血压。高血压是威胁健康生活的第一杀手,虽然不会立即威胁到生命安全,但是其一系列的并发症将会直接危害生命。所以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左手拇指的第二个关节捏一捏左手拇指的第二个关节部位,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我们都知道糖尿病的原因除了遗传之外就是自身进食了过多的糖类,而身体又无法将这些糖及时消化吸收掉,从而导致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身体免疫力下降,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左手小指第三个关节内侧按压左手小指第三个关节内侧部位可以有效预防肾虚。小指上的穴位众多,经常按压此处可以起到补肾养阳的作用,对肾脏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小指的第三个关节外侧捏双手小指根部外侧可以有效预防眼部疾病。小指外侧的根部有一个治疗眼睛衰老的穴位,即老眼点。老年人经常按捏这个穴位可以有效缓解眼花现象,年轻人经常按捏这个穴位可以有效缓解眼部疲劳,而儿童经常按捏可以有效预防眼睛近视。

手指的保健操

挤压中指,方法,左手自然伸平,右手大拇指顺手掌方向放在左手中指上,其他手指与大拇指轻轻挤压左手中指。过一会儿用同样的方法换到右手上。作用,具有提神、消除疲劳、减轻精神负担等功能,让人很快平静下来,有助于呼吸和增强视力。

轻攥中指,方法,左手伸平,右手大拇指放在左手中指一侧,右手其他手指轻轻攥住左手中指,过一会儿同样方法换到右手中指上。作用,积蓄力量,帮助呼吸通畅,增强视力与听力,消除脚痛,使人摆脱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

轻挤无名指,方法,右手大拇指从手掌方向放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上,其他手指放在左手背上,一起轻轻挤压,片刻后再到右手上重复此动作。作用,安神,减轻疲劳,缓解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帮助呼吸,增强心脏功能。

挤压手心,方法,右手大拇指放在左手食指和中指上,右手其他手指从手心方向挤压,过一会儿用同样方法换到另一只手上。作用,消除疲劳,减轻精神压力。

突发手指僵硬的处理

寻找原发病治疗此病,首先应尽可能寻找原发病,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可使该症得以缓解。改善微循环以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为主要手段,绝经后的女性使用适量雌性激素亦有好处。局部疗法可用红外线照射、按摩、甩臂、等。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脾肾阳虚、寒凝络阻所致,治则为温补脾肾、活血通络,可用阳和汤、当归四逆汤加减。

手术需慎重绝大多数(90%)的患者,经内科治疗可缓解症状或停止进展。极少数患者经足够剂量和疗程的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外科治疗——交感神经切除。

护理极重要该病的护理至关重要。患者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温,避免肢体暴露于寒冷中,如戴手套以保持肢端温暖,防止外伤溃烂。戒烟,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精神紧张及情绪激动也是减少复发的措施。

Ys630.com相关知识

脾虚炙什么穴位


二、脾虚的食疗方法三、脾虚的病因有哪些

脾虚炙什么穴位

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液,当脾虚就会运化不了水液,就形成湿;另外环境因素也会引起身体湿重。艾灸五穴位可帮助温通经络散寒祛湿,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艾叶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所以,艾灸能够温通经络,散寒祛湿。

1、脾虚炙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2、脾虚炙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3、脾虚炙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4、脾虚炙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5、脾虚炙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脾虚的食疗方法

1、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2、香菇牛肉汤:首先将香菇泡发好,然后用粉面将瘦牛肉的外层裹好,在锅里面煮汤,待煮沸沸后放入香菇,然后再将牛肉片放进去,最后加入适量味精、食盐、香油,煮沸之后就可以了。

3、炒牛肚土豆丝:熟牛肚50克切丝,土豆(马铃薯)80克,切丝后以清水淘洗掉表面淀粉,油锅热后加入少许葱丝和碎蒜,遂入肚丝土豆丝爆炒,并点入适量牛肉汤和盐、味精,土豆丝丸成熟即可。

4、扁豆馅包子:鲜扁豆两份,鸡肉一份,剁碎后加盐、味精、鲜姜汁和花椒水拌匀作馅,以小麦粉起面作皮,捏成包子后,置笼中,旺火蒸20分钟。

5、百合粥:做法很简单,首先准备好百合、莲子和薏米各适量,然后把它们一起放到锅里面同煮成粥,加入适量的冰糖或白糖调味就可以食用了。

脾虚的病因有哪些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治疗脾虚的食疗方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慢性胃炎炙什么穴位


慢性胃炎灸什么穴位

艾灸治疗慢性胃炎以疏肝理气,活血暖胃,养阴止痛为主。

1、慢性胃炎灸中脘穴

标准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疾病: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2、慢性胃炎灸足三里

标准定位: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主治疾病: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3、慢性胃炎灸胃俞穴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肝炎,腮腺炎,肠炎,痢疾;

4、慢性胃炎灸脾俞穴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胃炎,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肝炎;

5、慢性胃炎灸膈腧穴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1.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呕吐,胃炎,胃溃疡,肝炎,肠炎,肠出血;

灸法:用艾条或配合单孔、双孔灸盒灸,每穴每次15-20分钟,7日一个疗程,中间间隔2-3天。一个月之后就会觉得胃痛胃胀远离你,效果真的出乎你意料。

6、慢性胃炎灸内关穴

内关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处,掌长肌腱与桡侧腕肌腱之间。

功效:艾灸该穴位可健胃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或慢性胃黏膜变化,上腹不适,胀痛或烧灼感,以及食欲缺乏,恶心,呕吐,泛酸等症。

7、慢性胃炎灸神厥穴

神厥穴位置:位于肚脐中央,为任脉之要穴。

功效:艾灸该穴位有温阳益气,健运脾胃之功效。煮至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等症。

慢性胃炎发作的症状

1、胃痛

有时饭前痛,有时饭后痛,有的人在半夜三更痛。胃痛的感觉可能不剧烈,而是钝痛、压痛或闷痛,胃痛的部位在心脏部位以下至肚之间。

2、胃胀

感到胃部发胀,食物不消化,或者胀气,胃口堵,食物下不去。

3、反酸

胃酸过多,经常反酸,有胃酸从胃里泛起或满上来的感觉。

4、恶心呕吐

慢性胃炎患者往往有恶心等症状,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恶心呕吐表现更为突出。

5、烧心

胃黏膜充血、胃酸过多,均会造成烧心的感觉,主要是胃部灼热、发烧的感觉。

6、胃寒

许多胃病患者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或天气一变冷、气温下降,胃就疼痛、拉肚子。

慢性胃炎保健方法

晚饭后半小时,可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自由自在地散步;散步时,整个内脏器官都处于微微地颤动状态,再配合有节奏的呼吸,可使腹部肌肉有规律地前后收缩,横膈肌上下运动,可以对胃肠起到按摩作用。

站位、坐位、仰卧位均可;用右手手掌在腹部上下左右按摩,由轻到重,由慢到快;每日按摩2~3分钟,以空腹时按摩效果最好。在按摩过程中,应有揉的动作,酸痛感强,止痛效果好,不可因为害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此法对急性发作的胃痛效果较好。慢性胃病发作时,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坐位,五指并拢,用右手手掌从右胸直搓至左大腿沟,后用左手手掌从左上胸直搓至右大腿沟;按摩100次左右为宜。

坐位;右手握拳(拇指在外);用拇指的指关节敲击同侧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在胫骨和腓骨之间),叩击一百次,再换另一只手操作;或者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待有酸麻胀感后持续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脾胃虚炙什么穴位


脾胃虚炙什么穴位

1、脾胃虚炙什么穴位

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2、怎么治脾胃阴虚

饮食清淡,忌食辛辣阴虚的人不宜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具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这是因为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使患者体内气血的热性增强,从而加剧阴虚的症状。阴虚的人在饮食上还应当保证营养均衡,最好是保持饮食的清淡在注意饮食的同时建议可结合洛乌汤这种中医组方代茶饮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调理效果。阴虚的人适合长期食用燕麦、玉米、海带、银耳、雪梨等寒性食物,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体阴虚的症状。此外,患者还可以自己做一些补阴的汤,比如鲫鱼汤、鸽子汤等,由于这些汤类的主要制作材料都有改善阴虚症状的作用,所以,用其制作而成的汤也有同样的功效。

3、怎么治脾胃阳虚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左侧,用腹部掌按法于中脘穴,持续按压约5分钟,使患者腹部出现发热的感觉,以温补中阳,继朔腹部掌揉法于胃脘及上腹部,操作时间约3分钟,以健脾和胃,再用拇指揉法于关门、足三里穴,每穴反复操作1---2分钟。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位于患者右侧,用拇指按、揉或禅推法于脾俞、胃俞和大肠俞穴,操作时间约5分钟,以调节脏腑气机,助健脾和胃,扶中止泻之功。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1、莲子芡实粥

莲子15克,芡实15克,粳米100克,补骨脂5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气养胃,补肾固精,适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2、山药薏苡仁粥

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3、山楂麦芽粥

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适用于饮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脾胃虚弱怎么调理荐七种食物助你健脾胃

4、八宝粥

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

5、参枣粥

党参1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气,适用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脾胃虚的症状

症状一:食欲下降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

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

症状二:舌苔有变化

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同时,在夏季,脾湿的人也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脾胃虚寒炙什么穴位


脾胃虚寒炙什么穴位

1、点按中脘穴治疗脾胃虚寒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艾灸足三里穴治疗脾胃虚寒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3、艾灸中脘穴治疗脾胃虚寒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4、艾灸治疗胃寒

主要针对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腹部: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上腹部全覆盖移动艾灸。肢体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艾灸罐来艾灸。

背部俞穴:也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背俞穴全覆盖移动艾灸,每天轻者一次,每次40分钟;重症,每天一到两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时间不要拘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施灸的时间。

脾胃虚寒的症状

脾胃虚寒为中医名词,指脾胃阳气不足,失其温煦,受纳运化功能减退,并虚寒内生的病例变化。从西医角度来说,脾胃虚寒并没有构成脾胃功能疾病,如果用特效西药治疗,极有可能造成身体负担,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如果有脾胃虚寒的症状,最好从日常调理着手,增加自身抵抗力,缓解脾胃虚寒的症状。

脾胃虚寒,主要变现是胃部隐隐作痛,冷痛不适,喜欢温热的东西,喜欢按压。空腹的时候痛得特别厉害,在吃饱之后疼痛可以得到缓解。不过,在劳累、食冷以及受凉后,都会使得疼痛感变得更加厉害。临床上的表现有大便稀稀拉拉,四肢冰凉乏力,周身浮肿,小便不顺畅。如果是女性的话,经常会伴有白带多且质希的情况,又是还有小腹下坠,腰腹酸沉。

按摩调理脾胃的方法

1、按摩穴位:首先是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其次是天枢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证包括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最后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2、揉腹: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

方法是:选择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静脉曲张炙什么穴位


静脉曲张炙什么穴位

1、静脉曲张炙什么穴位

取患肢静脉曲张之压迫的经络,实施针灸治疗,一般患者静脉曲张多压迫脾经和肾经,针灸取穴:太溪穴、三阴交、筑宾、阴谷、血海、承山等。静脉曲张因溃疡侵蚀或外伤可致破裂,发生急性出血危及生命、治疗静脉曲张多采用针灸治疗,针灸可以有效地改善肿胀、疼痛和酸胀。

2、静脉曲张的病因

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很多,最多见的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其主要病因为股隐静脉瓣膜的功能不全。另外一种重要病因见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因其往往合并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多表现出浅表静脉的迂曲扩张。另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因为深静脉回流不畅,发生浅静脉代偿性的迂曲扩张;下肢动静脉瘘、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也可有下肢浅静脉曲张表现;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如布加综合征,也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3、静脉曲张如何诊断

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通过一般体格检查即可以明确诊断。但如前所述,仍需鉴别导致静脉曲张的内在原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必要时需进行静脉超声或造影检查。

如何预防静脉曲张

1、避免久站或久坐

长时间的保持一种姿势会使得下肢血液回流减少,要通过间断改变身体姿势来确保良好的下肢血液循环。建议:每30分钟改变一次身体姿势。有条件的可以在办公室里小走或者简单舒展下肢。

坐立时抬高下肢或者保持膝关节伸直状态,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下肢静脉的压力。建议:坐立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双脚放在另外一只凳子上;睡觉时脚下可以颠高10cm。

2、选择鞋跟较低的鞋子和宽松的衣裤,尽量避免穿高跟鞋。

太紧的衣裤会阻碍局部血液循环。

3、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

适度的锻炼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也可以保持肌肉张力。建议:每天走路或慢跑30分钟。

4、均衡饮食。

富含果蔬的均衡饮食可以提高纤维素水平,从而稳定血压和减缓静脉压力。

5、戒烟和减少酒精摄入。

吸烟和饮酒可以导致静脉管壁扩张,从而加重静脉曲张的发生发展。

6、使用医用弹力袜。

医用弹力袜可以给下肢提供持续的压力,从而促进血液回流,既可以预防静脉曲张的发生也可以减缓静脉曲张的症状。

静脉曲张吃什么食物

1、多吃蔬果

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可以改善组织的氧化作用,增加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新鲜蔬果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和果胶能润肠通便,可防治便秘、痔疮、以及下肢静脉曲张,还可降低血压和胆固醇。

2、补充足够蛋白质

要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鱼、牛、羊肉等,大豆以及豆制品也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充足的蛋白质可以维持体内所有营养物质的平衡,增强免疫力,保护细胞,还可以乳化脂肪,促进血液循环。

3、补充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

多吃含维生素E的食物,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腿部的沉重感。含有丰富维生素E的食物分布广泛,在谷类、小麦胚芽、南瓜、绿叶蔬菜、蛋黄、坚果类、肉及乳制品中,均含量丰富。瓜子、葵花仔、核桃、玉米、小麦胚油、豆油、芝麻等都含天然维生素E。

4、低盐饮食

准妈妈需要低盐饮食,因为体内的盐太多会导致体内吸水,进而导致小腿肿胀,对血管造成压力,加重静脉曲张的症状。

月经少用艾炙炙什么穴位


二、月经量少如何调理三、月经少吃什么好

月经少用艾炙炙什么穴位

1、月经少炙什么穴位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主要分血虚、肾虚、血寒、气郁四种。

1.1、血虚型

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1.2、肾虚型

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1.3、血寒型

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1.4、气郁型

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2、月经少按摩哪些穴位

2.1、膈俞穴

膈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八会穴之一,为血会。诸经之血皆从膈膜而上下,又心主血,肝藏血,心位膈上,肝位膈下,交通于膈膜,因此血会于膈俞。故此穴可调理血分,治疗血证。

2.2、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按摩足三里穴可调节身体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脾胃为后天之本,后天强健,阴阳调和,气血才能旺盛。

2.3、血海穴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屈膝时位于大腿内侧,用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下面便是此穴。血海穴为治疗血证的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

2.4、三阴交穴

除了以上介绍到的三个穴位,我们还可以按摩三阴交。三阴交穴的功能有健脾补血、舒肝补肾,凡血虚经少、气滞经痛、经前郁火、带下不孕等妇科诸疾,莫不能治,敌三阴交在临床上是妇科的治疗、保健首选要穴。所谓“妇女三阴交”,亦为四总穴之一。

3、月经少是什么原因

3.1、子宫发育不良

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剥落及出血,若子宫发育不良,如子宫很小或畸形,每个生理周期只有很少量的子宫内膜脱落,导致月经量少。此外,宫内膜结核引起内膜病变或刮宫术等导致子宫内膜受损,也会出现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的情况。

3.2、激素分泌异常

雌激素能够刺激女性子宫内膜的增生,如果体内的激素分泌出现异常,就会导致子宫内膜的增生达不到所需厚度,导致月经量少。过度节食、作息无度、情绪不良、生殖系统疾病等都会影响女性内分泌环境,导致激素分泌异常而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

3.3、无排卵性月经

无排卵的女性也会来月经,医学上成为“无排卵月经”。这与正常月经不一样,属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范畴。这种月经的特点是时间不规律,血量很少。

月经量少如何调理

1、注意饮食

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女性要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多饮水,摄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来月经时可以通过喝红糖水调理身体。

2、消除疲劳

如果身体过度劳累,身体器官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新陈代谢也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月经期间女性要避免激烈和长时间运动,注意休息,保证睡眠,生活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3、注意保暖

除了不要进食生冷食物外,月经量少的女性最好少接触冷水,特别是在经期时不要洗冷水澡。平时在空调房内久坐的话最好能披一条薄毯,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注意卫生

女性日常要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洁卫生,特别是在经期更要注意及时清洁阴部,防止感染。选择柔软、棉质、通风透气性能良好的内裤,并勤洗勤换,换洗的内裤要放在阳光下晒干。在月经期间不要同房。

5、放松心情

中医认为,憋闷很容易造成肝郁气滞,从而使经量减少。不良的情绪如过度的精神刺激、紧张、悲伤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造成月经异常,所以女性朋友必需调整好心态,学会放松。

月经少吃什么好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小麦、小米、玉米、紫糯米等及豆制品。

2、肉、蛋、奶类可选择猪肉、猪皮、牛肉、羊肉、动物内脏、兔肉、鸡肉、鱼类、蛋类、奶及奶制品等。

3、蔬菜类可选择油菜、小白菜、卷心菜、菠菜、苋菜、芹菜、藕、芥菜、青蒜、菜花、柿子椒、西红柿、胡萝卜、香菇、鲜蘑等。

4、水果类可选择荔枝、金橘、石榴、杨梅、桃子、樱桃、蜜橘、橙子等温热性的水果或苹果、柠檬、葡萄、椰子等平性的水果。

经期要炙艾什么穴位


经期要炙艾什么穴位

1、经期要炙艾什么穴位

艾灸治疗痛经的方法,取中极和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在腹部取穴时可以采用仰卧姿势,用3毫米左右的姜片置于腹部穴位上,取少量艾绒放于姜片上,点燃后施灸。

如果感觉温度过高可以稍移动一下位置,以免烫伤皮肤,而三阴交则可采用悬灸方法施灸,在月经开始的前几天开始,月经停止后在灸数日,每个穴位灸20至30分钟。

2、月经期是否可以艾灸

专家表示,月经期是否可以艾灸,这个取决于个人情况决定的:

经期有些人量比较大,那么艾灸可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如果此时艾灸,可以活血化瘀,并且导致经量更大。

如果经量比较少,那么经期可以艾灸的,正好趁着艾灸的时候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并且排出体内的一些瘀阻,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我们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肯定的说经期不能艾灸,也不能说经期肯定能艾灸,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经期艾灸有些时候会有很好的效果,借着经期排血量,可以帮助体内排污、垃圾、一些血块等等。

3、经期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主要作用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如果是经血量比较少的女性,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来排除体内的一些瘀阻,达到促使经量增多的目的。

女性经期护理措施

1、清洁卫生

经期要保持外阴清洁,每晚用温开水擦洗外阴,不宜洗盆浴或坐浴,应以淋浴为好;卫生巾、纸要柔软清洁,最好高压消毒使用;月经带、内裤要勤换、勤洗,以减轻血垢对外阴及大腿内侧的刺激,洗后开水烫一下,并在太阳下晒干后备用;月经垫子宜用消毒纱巾及卫生纸。大便后要从前向后擦拭,以免脏物进入阴道,引起阴道炎或子宫发炎。

2、饮食有节

月经期因经血的耗散,更需充足的营养;饮食宜清淡温和,易于消化,不可过食生冷,因寒使血凝,容易引起痛经,以及月经过多或突然中断等。不可过食辛辣香燥伤津食物,减少子宫出血。要多喝开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3、调节情志

情志异常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精神情绪对月经的影响尤为明显。故经期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不良刺激,以防月经不调。

4、劳逸结合

经期可照常工作、学习,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可促进盆腔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腰背酸痛及下腹不适,但应避免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因过劳可使盆腔过度充血,引起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腹痛腰酸等;并保证充足睡眠,以保持充沛精力。

经期饮食禁忌

1、宜补营养丰富、健脾开胃、易消化的食品

如大枣、面条、薏苡仁粥等。为保持营养平衡,应同时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物以新鲜为主,不仅味道鲜美,易于吸收,且营养破坏较少。

2、宜吃香蕉

香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而维生素B6具有安定神经的作用,不仅可以稳定女性在经期的不安情绪,还有助于改善睡眠、减轻腹痛。

3、宜多吃鱼类

由于受内分泌激素变化的影响,不少女性出现经期抑郁情绪。研究发现,经常吃三文鱼、沙丁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可帮助女性缓解抑郁情绪或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因为这些鱼中富含的ω-3脂肪酸具有抗抑郁作用。

4、宜补利于“经水之行”的食品

如羊肉、鸡肉、红枣、豆腐皮、苹果、薏苡仁、牛奶、红糖、桂圆等温补食品。

宫寒用艾炙炙什么穴位


宫寒用艾炙炙什么穴位

1、关元穴

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阳气,补虚益损。对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等症状比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

2、神阙穴

在肚脐,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阕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

3、气海穴

该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灸此穴对月经不调、崩漏、不孕有防治作用。

另外也可按揉此穴,操作者可取仰卧位,将双手的手掌叠在一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放在小腹上,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在腹部进行环形按摩,可每次按摩100圈,以小腹有温热感为度。此方具有补肾益气的作用。

艾灸每天做个30-40分钟,一般不要超过一小时,时间太长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引起便秘。另外,艾灸时间长,局部皮肤也会出疱,中医认为这是产生疗效的标志,但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水疱破亏后引发感染。

4、命门穴

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同时还要加上两侧距离背部中线3厘米的肾俞穴。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治疗女性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

另外,自己按揉此穴也可起到很好的效果。操作者可取俯卧位,将两手握拳,背在腰后,用拇指突出的关节按住腰眼穴,并稍稍用力进行按揉,可每次按揉50下(使腰眼穴出现酸胀感效果更住)。然后,将两手的掌心紧按在腰部两侧,沿着上下的方向快速、用力地擦动腰部,直到腰部皮肤发热为止。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坚持每晚按揉腰眼穴可起到很好的益气固肾作用。

艾灸的好处: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宫寒如何调理

1、泡澡暖宫——硫磺皂泡澡沐浴

中医认为硫磺是强壮身体阳气最好的矿物之一,买一块含硫磺成分的香皂泡澡,让硫磺成分来振奋身体内不足的阳气,以改善宫寒症状。

我们双足上的在编穴位有66个,约占全身穴位的1/10,将双足泡在热水中,可以促进全身的经络和血脉畅通,改善手脚冰凉、宫寒等症状。

如果能加一些八角茴香、红花、肉桂、生姜等热性药材煎出的药液,效果会更好。

2、日光浴暖宫——晒后背

肩背部是我们身体采集自然界阳气的主要部位,主管、运输人体阳气最重要的七条经脉都在肩背部汇合,经常晒后背,可以获得更多的阳气。

特别是大椎穴(低头时,后颈部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就是),可以穿比较薄的衣服来晒太阳,身体会把吸收到的阳气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全身。

3、多运动暖子宫——每天半小时运动

人体总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补血更是如此。只有先拉动内需,运动消耗血液,使身体处于轻度的血不足的状态,才能使得我们身体的各部门协调起来,开始生产血液,血由此才能补足。

拉动身体内需最好的方式是轻微的运动,不必很多,每天半小时足够了。

每日坚持“快步走”。步行,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能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可以疏通经脉、调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温暖。

4、合理饮食暖子宫——饭前一杯姜茶

养成习惯,餐前可以喝一杯姜茶(一片姜,以开水冲泡,趁热喝下去),它可以主动化解寒凉食物或是凉性食物中的寒气,在饮食上替你的子宫把好关。

例假前三天可以每天喝红糖水,以增加排量,更好的让月经排除干净,也活气血,暖宫。

平时多吃补气暖身的食物,如核桃、枣、花生,让先天的不足由后天的高能量来补足,不用担心上火,宫寒体质属于火气不足,不容易出现火大体热的症状。

5、补肾防寒驱“宫寒”

滋阴补肾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豆,黑芝麻,还有坚果类的例如核桃等。在下午五点到七点,补充水分和黑色食品。

便秘按什么手指穴位


便秘按什么手指穴位

1、便秘按什么手指穴位

1.1、中医中,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商阳穴”(位置在食指桡侧指甲角旁)是治便秘的要穴。只要一遇便秘,就用大拇指指甲掐“商阳穴”,3—5分钟一般可起效。若便秘比较严重,就每天掐两次,每次5—10分钟。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左右交叉

功能:解毒泻火,退热通便,消炎止痛。

主治:内痔、外痔、肛裂、便秘。

值得注意的是,掐“商阳穴”不治气虚引起的便秘(就是觉得肚子胀却无法顺利排便),但可有效缓解大便已到肛门却无法排出的情况,相当于用开塞露。

1.2、手上还有一个穴位可以通过按摩的方法来令粪便变得顺畅起来,这就是“支沟穴”.支沟穴的位置在手腕横纹正中间大约三寸左右的位置之上,非常的好找。按摩的方法就是用手指轻轻的往下按摩这个穴位,也可以通过转圈的方式进行按摩,具有很好的治疗便秘的效果。

2、造成便秘的原因

2.1、长期便秘多是因为肠道蠕动缓慢,肠动力不足,肠粘膜分泌粘液减少,肠道干燥,不利于大便在肠道中运行和排出。肠道内菌群紊乱,有益菌群减少,无法分解发酵宿便而引起的。

2.2、鸡、鸭、鱼、肉等荤食吃得越来越多,谷类食物吃得越来越少,且以精米、精面为主。由于食物过于精细,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减少,使得肠道蠕动缓慢、排便不畅而造成便秘。

2.3、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会引发便秘。

3、便秘饮食原则

3.1、增加饮食中纤维的摄取量;主食不要过于精细要适当吃些粗粮。

3.2、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蔬菜与水果。多吃芹菜、核桃仁、熟香蕉、核桃、柚子、苹果、葡萄柚、糙米、胡萝卜、红薯等。

3.3、可以适量饮茶,或者泡一些中草药做茶饮进行调理保健。

3.4、每晚睡前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5、增加B族维生素食品的供给,尽量选用天然、未经加工的食品,如粗粮、豆类、酵母等,以增强肠道的紧张力。

3.6、每天加食糠皮、麦麸等,以扩充粪便体积,促进肠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

便秘的类型有哪些

1、功能性便秘

专家介绍,功能性便秘主要又可以分为弛缓型便秘、痉挛型便秘和直肠型便秘三种。

2、弛缓型便秘

弛缓型便秘又叫低紧张性便秘,习惯性便秘,是慢性便秘中最常见的,许多原因不明的便秘都属于这个类型。一般认为是由于肠肌神经丛兴奋性低下导致的。弛缓型便秘一般没有痛苦,主要表现为便意淡漠,大便间隔时间长,排出困难,有时还会伴随有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

年老体虚、长期卧床及服用泻药者、食量少、纤维素及饮水不足、低血压、肥胖体质、内脏下垂、内分泌紊乱、缺乏维生素B族、中毒及药物性便秘都属于弛缓型便秘。

便秘怎么调理

1、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造成喝一杯白开水或者蜂蜜水,每天喝1500毫升的水,可软化大便,有利排便。

2、经常锻炼身体,利用休息时间参加户外运动,如打球、跑步、跳操等,运动可促进肠胃蠕动,加速排便。

3、多喝水,我们都知道多喝可美容养颜,其实多喝水还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是身体内的水分增多,不会造成大便的干燥。

手指肿了按什么穴位


手指肿了按什么穴位

1、手指肿了按什么穴位

1.1、水分穴

功效:水分穴有促进新陈代谢功效,有助于消水肿。

位置:水分穴在肚脐上方1个大姆指宽处(约1寸)。

按摩手法:自己按时以姆指按压,顺时针轻轻按压5圈,重覆20-30次。

1.2、承山穴

功效:承山穴有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水肿。

位置:承山穴小腿肌肉正下方凹陷处。

按摩手法:自己按时可以坐下翘脚,右手按右脚,完成后转另一边。顺时针轻轻按压5圈,重覆20次。

2、手指肿的原因

2.1、闷热潮湿的天气。高温会造成血管扩张,加速皮肤散热。随着血管的扩张,血液中的一些液体会渗漏到软组织,引起肿胀。

2.2、吃盐太多。食用了过多的炸鸡、薯条等油炸食品可能会引起手指肿胀。正常情况下,人体会保持稳定的盐-水平衡比例。摄入的盐过多意味着身体要保留更多的水分来加以弥补,这就会造成肿胀。

2.3、骨关节炎。这种关节的退行性变也会引起手指肿胀。一个对此病的简单判断方法是,你无法再把原来的戒指带在指关节上了。

2.4、腕管综合征。当从前臂通往手掌的神经在手腕处受到了挤压,就会造成腕管综合征。通常伴随着疼痛,双手和手指的烧灼和刺痛感,这些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慢出现。

2.5、淋巴水肿。当淋巴液(其功能是携带废物、细菌和病毒排出体内)无法充分排出时,就会发生这种肢体肿胀的疾病。不仅手指和脚趾会肿胀,双臂和双腿也会出现。

3、手指肿了怎么办

如果是被蜜蜂或蝎子等用毒针蛰了一下,那么要立即将伤口处的污血挤掉,同时外敷用白酒浸泡的蛇药,再去医院打一针破伤风。

如果是被小虫子咬了一口,可以在伤口涂抹些消肿的药物,再口服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即可。

如果是外伤,比如被榔头砸到,在头24小时之内要采取冷敷,每小时用冷毛巾或是包着冰块敷上10分钟左右。

在24小时之后,可以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三七片,再进行热敷,抹些红花油进行按摩。

如果手指疼痛厉害,且肿胀无消退的现象,伸曲亦有困难,则应当去医院拍摄X片,以排除是否有骨折的情况发生。

手指肿了怎么按摩

1、用一只手去按摩另一只手的每根手指,由手指根部开始向手指间进行按摩。按摩的过程中轻轻的拉伸手指,配合揉捏的动作。将手指筋骨糅开。

2、用一手的中指和食指,弯曲,去夹另一手的每个手指,手指根部夹起,慢慢的拉伸至手指尖。5个手指逐次拉伸,感受到手指被拉长、筋骨得到舒展。

3、两手手掌合十,手指并拢,手掌A向手掌B施加力,让B手掌向后弯曲。手掌感觉有些疼痛为宜,然后在用手掌B向手掌A施加压力,此动作重复数次,感到筋骨有被充分拉伸即可。

4、将其中一只手掌张开,在手腕上方、大拇指根部下方,手掌心突起的一部分处,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反复按摩,可以很好的刺激手掌穴位。

5、食指与大拇指手指根部交汇处为穴位处,沿着骨头的走向施加力进行刺激按摩,有助于缓解疲劳,改善浮肿。

6、一只手握拳,如图所示,去按摩另一只手的手背,从手指根本开始向手腕进行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血管容易浮肿的人有很大的帮助。

治疗手肿痛的穴位

1、大都

有解热发汗的作用,治热病汗不出。大都配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治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特效按摩:常用大拇指指腹按揉大都穴,每次300下,可有效缓解抽筋。

2、郄中

下肢痿痹。委中配大椎、曲池、足三里,治皮肤病。委中配尺泽、足三里,治急性吐泻。委中配环跳、肾俞、阳陵泉、足三里,治腰痛、下肢麻木。

3、下都

中渚也,中渚之穴本在液门下五分。治手臂红肿,针入一分,可灸五壮。”下都穴的定位:经外奇穴下都位于手背部,微握拳,当第四、五掌骨小头高点之间。左右计2穴。下都穴主治病证:经外奇穴下都主治手臂红肿。

4、商阳

商阳,大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穴名解:商即金声,大肠属金,阳即阳经,商阳为手阳明大肠经(金)穴,故名。商,金也,阳明之气令也。阳,外侧为阳。

手指穴位按摩有什么作用


我国中医认为人体有很多的穴位,不同的穴位掌管着人体不同的器官功能,如果是对于这些穴位进行按摩刺激的话对于保养身体有非常好的作用,而人体穴位比较多的除了足底就是手指,手指的穴位非常丰富因此经常按摩有很多的作用,具体手指穴位按摩有什么作用您可以看些本文的详细介绍。

按摩手指穴位消除疲劳

人体经络一旦被堵塞,气血便会受阻,内脏也会失衡,长期累积会形成疾病。十二经脉的起点和终点都在身体末梢,其中有六条走到双手,停在十根指头。手心上有三条阴经走到大拇指、中指、小拇指;手背上则有三条阳经走到食指、无名指、小拇指,而另外六条通达脚趾的经脉也可以透过相似的经气,在手上得到表里的对应。

连接手指的六条经络及其相应经气为:大拇指的少商穴对应肺、脾;食指的商阳穴对应大肠、胃;中指的中冲穴对应心包、肝;无名指的关冲穴对应三焦、胆;小指的少泽穴对应心、肾;少冲穴对应小肠、膀胱。《黄帝内经·灵枢》中,将井穴喻为水之源头,是人体精气所出的部位,认为其对于调节脏腑、气血、经脉之气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井穴有清热、醒脑、安神的作用,中医会通过放血、针灸达到治疗效果,一般人平时可通过按摩井穴来保养身体,精神不济时,按摩十指井穴也能活络脏腑、重拾元气。

按摩的步骤是:依次按压指甲两侧,然后捏紧指甲上方的指头,接着揉压指甲根部的指头,每个手指按摩约20秒。按摩完十指只需3分钟左右,就能使手部井穴得到有效刺激。此外,指节上也有直接对应五脏六腑的穴位。空闲时随意按按各个指关节,或用热水杯热敷,也能让身心更为舒畅。

知道了手指穴位按摩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对于经常坐在办公室的人来说,如果是您感觉到肩酸腰痛的话,不妨按照上述的按摩方法来按摩一下手指,相信对于改善您的疲劳状态很有帮助,另外也提醒您在按摩手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找准穴位,如果是穴位不对的话则按摩是什么效果都起不到的。

肝气郁结用艾条炙什么穴位


肝气郁结用艾条炙什么穴位

1、肝气郁结用炙什么穴位

1.1、角孙穴、风池穴和太阳穴等3大穴位是头上的“撒气穴”。按压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的养生保健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说明按摩养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更有益。

1.2、膻中穴和肩井穴是胸肩部的2个“撒气穴”。前者(位于两乳之间)有宁心神、除闷的养生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可以顺气,对岔气也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1.3、太冲穴和足三里是下肢的2个“撒气穴”。按摩太冲穴对爱发火和忧郁的人都有舒缓作用,尤其对高血压、头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养生功效。如果配合着按摩足三里,在舒肝理气的同时,还对便秘、腹泻和胃病等疾病有所改善。

2、肝气郁结的检查

2.1、肝气不舒

可见淤血,出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抑郁症,头晕目眩,身困乏力,呕吐,失眠多梦,易怒,食欲差等。

2.2、肝气无依

肝气依附于肝血,现心不行血,肝无血可藏,故肝气无依。

2.3、肝气胁痛

可见胁肋胀痛,胸闷,饮食减少,疼痛部位走窜不定,时痛时歇,得嗳气则痛胀见宽,情绪波动则疼痛加剧,多见弦脉。

3、肝气郁结的鉴别诊断

3.1、肝气郁结证常有情志不舒的病史,或病情与情绪变动的关系密切;而肝火上炎多由气郁化火或火邪内侵所致。后者往往是前者的进一步发展。

3.2、肝气郁结证临床以情志不舒,胸闷喜太息,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脉弦为基本表现;妇女可见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症状;可有梅核气,瘿瘤,徵瘕等病变。

3.3、肝火上炎证临床可见头晕胀痛,痛势若劈,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耳聋、不寐,或胸胁灼痛,便干溲赤,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肝气郁结的症状表现

1、心情抑郁或烦躁易怒。该症状是最常见的,表现为情绪低落,总是唉声叹气,或者烦躁易怒,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2、肝经循行部位胀闷疼痛等。肝经循行经过小腹、胸胁、喉咽、头顶等部位,肝气郁结会有小腹疼痛、乳房胀痛、胁肋疼痛、头痛等表现。

3、颈部、咽喉部的病变。肝经循行经过咽喉,肝气郁结于此,人就会出现咽喉部有异物感,吞不下、咳不出,中医称之为“梅核气”。如果气机郁结日久,会进一步影响血和津液的正常运行,导致痰瘀留滞于颈部,出现颈部肿块等。

4、女性乳房及月经病变。中医学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因此女性更易出现肝气郁结。除了上述一些症状,还会表现为乳房胀痛、结块,痛经或月经失调等。

5、消化系统病变。中医认为,肝与脾在生理与病理方面均有密切联系,肝气郁结日久可影响到脾胃,导致消化功能异常,出现食欲下降、嗳气、腹胀、大便不成形甚至腹泻等。

肝气郁结该吃什么水果好

肝病患者吃什么水果好呢?春夏秋冬,每个时节不同地区所产的水果也不相同,对大三阳患者来说,选择适合时令的水果食用效果更加。乙肝患者食用水果要根据病情选择,乙肝患者如果肿胃虚寒,就不能像一般乙肝患者一样吃水苹果、葡萄、石榴、梨、柚子等性偏凉的水果,而应吃龙眼、大枣、荔枝等性温的食品。

除此之外,肝气郁结的大三阳患者宜吃金橘、桔饼等;肝硬化腹水需利尿者,宜吃柑橘、李子、梅子、椰子等;除此之外,红枣还有补血养肝的作用;马蹄有解毒以及退黄疸的作用;葡萄有护肝和增进食欲的作用。此外,肝病患者吃水果时一定要选择成熟的的果实,而且一定要洗干净。如梨、葡萄、石榴等。脾胃虚寒者,可以吃山楂、荔枝、大枣。不宜吃香蕉、柿子、甘庶。脾胃虚寒者,冬天吃水果时最好去皮后用开水温一下。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