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86岁太注重养生怎么办

2019-10-12 │ 老人86岁太注重养生怎么办 夏天宝宝怎么养生

宝宝冒冷汗怎么办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冒冷汗怎么办”,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宝宝冒冷汗怎么办

1、宝宝冒冷汗怎么办

1.1、及时擦干身体

出冷汗的时候,容易身体都是湿的,特别是夏天吹空调容易冷到,所以要及时擦干身体,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否则容易患上感冒或产生不适感。

1.2、穿吸水性好的衣服

容易出冷汗的人应该选择吸水性比较好的,如棉质的衣服,可以较好地保持身体的而干燥,但是也要尽量地进行换洗。

1.3、饮食要均衡

人容易出冷汗的时候,一定也要饮食当面,以及生活习惯慢慢调养的,在日常当中,主要补充蛋白质,补充各种维生素。最后,还要记得多喝水!

2、宝宝冒冷汗吃什么好

2.1、平时也可以经常到户外进行活动,通过使用晒太阳的方法,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d的成分,有效促进钙的吸收,避免出现就经常有冷汗的现象。

2.2、平时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适当的吃一些钙剂,可以有效促身体方面调整,也可以通过食用豆制品或者奶制品的调整方法进行缓解,也可以经常喝骨头汤。

2.3、平时应该多吃一些应季的蔬菜和水果,适当的吃一些鱼虾之类的食物,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一病情,平时应该适当的吃一些燕麦或者是核桃,对健康也是比较好的。

3、宝宝汗多有哪些危害

3.1、宝宝出汗太多,对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危害。在分泌的汗液中,主要成分是水、钠、氯及锌元素,故出汗多的孩子容易丢失更多的水分、盐和锌,从而导致血锌降低。

3.2、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于锌的需求量比较大,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造成体内缺锌,自然食欲减退。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与儿童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视觉以及性发育密切相关。

宝宝冒冷汗怎么回事

1、冒冷汗最多的要数阴虚内热类型,由于长时间盗汗,使津液耗损过多,出现一种阴虚情况,这种患儿表现为唇舌红干,手足心热,口干,大便数天一行,粪干且呈粒状。

2、盗汗患儿总是易患感冒的,真正属体虚的极少,大多因出汗而在梦中将被子蹬掉,受寒所致,这与体虚感冒应当有所区别。盗汗患儿中也有个别人不属于内热所积,表现为出汗多、易感冒咳嗽、怕冷,平日稍运动也易出汗,对这样的患儿,治疗时不宜盲目用补品补剂,可以调和脾胃。

3、体质弱的小儿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发生营养不良造成的。

宝宝冒冷汗食疗方

1、泥鳅汤

用料:泥鳅120克、盐适量。

做法:泥鳅剖腹去除肠脏,用油煎至金黄色,加水2碗煮至半碗,放入精盐少许调味,小儿分次饮汤,不吃泥鳅。连服3-5天。

功效:有补气益阴之效,适用于小儿汗多、盗汗。

2、麦枣糯米粥

用料:小麦60克,红枣15克,糯米15克。

做法:将小麦、红枣、糯米分别洗净,一起入锅,加水适量,用大火烧开,再转用小火熬煮成稀粥。每日一次,连服5~7天。

功效:补脾和胃、敛汗安神,适用于小孩出汗多,夜间盗汗等症。

3、糯米煲猪肚

用料:糯米500克、猪肚1个。

做法:把米放入猪肚内,用线结扎,加水适量,共煲1小时,调味后喝汤,过后也可将糯米晒干捣碎,分10次煮粥食用,每天1次。

功效:有补中益气、剑阴止汗等功效。适用治疗小儿出汗多。

扩展阅读

​手心冒冷汗怎么办?


生活中经常有的朋友会觉得自己手心冒冷汗,不知道这是什么症状引起的。自己的身体健康,到底有没有影响?大家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更有效的保护身体的健康,接下来小编就为你详细的讲解一下手心冒冷汗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该怎么缓解呢?

中医认为,湿热重的人手心最容易出汗,其发生原因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过高有关。  专家同时指出,该症状的出现可能与遗传有关,是人体体质的问题,对健康没有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中、轻度手心多汗者,可吃些清热健脾的东西。

夏季应多吃些清热解暑、消化健脾的东西,才能较好地抵制湿热,减少手心的出汗次数和数量。中、重度手心多汗者在祛湿热方法治疗达不到良好效果时,应该选择手术治疗,但进行手术有一些禁忌,选择前需要征求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状况进行。

清热健脾方法:  

药物组成 生地15g 石斛l0g 天花粉15g 连翘l0g 金银花l0g 黄芩l0g 黄柏l0g 夏枯草15g 焦白术l0g 白扁豆10g 党参l0g 枳壳6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评按 本方为治疗复发性麦粒肿证属脾胃内热未清型而设,以生地、石斛、天花粉滋养阴液而有清热之意为其特点。黄芩、黄柏、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夏枯草祛风散结;党参、焦白术、白扁豆补中益气、健脾化湿;枳壳理气消滞。诸药共奏养阴清热、健脾之功。

看了以上小编的介绍大家现在对于手心冒冷汗的一些症状表现都了解具体了,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这样的形象大家不要着急用一些好的中医方法,进行缓解和治疗就很快会恢复的。

​拉肚子冒冷汗怎么办?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经常可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病症对身体的伤害,拉肚子可能就非常的多见,在拉肚子的时候还容易冒冷汗有了这样的病症我们该怎么办呢?研究你详细具体的介绍一些好的缓解方法,

您可能存在胃肠功能紊乱或内分泌调节代谢紊乱的情况,这种情况与情绪紧张、饮食及睡眠的不规律性、尤其是不洁饮食、过度劳累都有一定关系,建议您最好定期做胃肠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查,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及钙剂,睡前可用热水泡泡手脚促进血液循环,可选择中医中药及针灸调理即可。

指导意见:

应注意休息、注意防寒保暖、多喝热水、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畅情致放松心情、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钙剂,禁忌辛辣生冷饮食、适当适度锻炼、多晒太阳、饮食可以温粥、软和易消化食物为主,提高免疫力、远离嘈杂环境及烟酒刺激、保持良好心态.

如果是急性胃肠炎 治疗方法 解痉止痛:654-2 10mg,肌注,必要时,或日服,3/日。 止吐:胃复安10mg,口服,3/日。针刺足三里和内关。 抗感染 环丙沙星0.2-0.4,口服,3/日,或氟哌酸0.2,口服,3/日,或阿莫西林0.25-0.5,口服,3/日。 保护胃粘膜 泰胃美0.4,口服,2/日, 急性胃炎治疗方法 解痉止痛:654-2 10mg,肌注,必要时,或日服,3/日。 止吐:胃复安10mg,口服,3/日。针刺足三里和内关。 抗感染 环丙沙星0.2-0.4,口服,3/日,或氟哌酸0.2,口服,3/日,或阿莫西林0.25-0.5,口服,3/日。 保护胃粘膜 泰胃美0.4,口服,2/日,硫糖铝1.0,口服,3/日,麦滋林-S颗粒1包,口服3次/日。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通过今天的阅读和了解,大家现在清楚了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有拉肚子的现象,就按照上面好的方法进行缓解和治疗,可以帮助大家快速的恢复健康。

中暑冒冷汗想吐怎么办


二、中暑发生的原因有哪些三、中暑后吃哪些食疗能缓解

中暑冒冷汗想吐怎么办

1、中暑冒冷汗想吐怎么办

1.1、转移到阴凉通风的位置

如果身体感觉出现了中暑的情况,那么首先就需要转移位置。最好选择一个阴凉通风的位置,然后平躺好,解开衣服的扣子,也可以是脱去衣服,这样能够帮助降温。如果你发现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了,那么最好能够换上一件干燥的衣服。

1.2、服用药物

在平时我们出现的中暑情况都是比较轻微的,所以没有必要到医院进行治疗。除了喝一些盐水以及注意休息降温之外,我们也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吃一些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如果出现了中暑的情况,我们可以在太阳穴的位置涂抹上风油精或者是清凉油,也可以吃一些藿香正气水或者是十滴水,效果都非常的不错。

2、中暑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2.1、先兆中暑的症状为: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色、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 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不高于37.5℃。

2.2、轻度中暑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等,或早期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 体温升高到38℃以上、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

2.3、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如果还出现昏倒或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说明中暑严重,应紧急处置,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穴。在急救的同时,及时送医院治疗。

3、怎样预防中暑的发生

3.1、饮水:夏季人体水分挥发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此外,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走,应适当喝一些盐水。

3.2、食物: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新鲜蔬果,如鱼、肉、蛋、奶、豆类和蔬果等。

3.3、外出注意事项:出门前要备好防晒用具,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不要在烈日下行走。如果一定要出门,要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药品应常备在身边。

中暑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气候和环境的原因: 夏天的7、 8、 9 月,我地区的气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期, 日平均气温达到32℃以上,湿度大于60%。

2、自身原因:平时运动量小,尤其在室外活动少,对疾病的抵抗力和热耐受力较差。 特别对于新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环境,饮食和睡眠都不十分好。 针对中暑的原因,中暑的预防是关键。

3、其他:有时气温虽未达到高温,但由于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亦可发生中暑。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穿着紧身、不透风的衣裤以及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心血管病、广泛皮肤损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和应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神经药物而影响汗腺分泌等常为中暑的发病因素。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则体内就有过量的热蓄积,引起器官功能和组织的损害致中暑。

中暑后吃哪些食疗能缓解

1、黄瓜紫菜粥

功效:黄瓜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利尿消肿,对除湿,镇痛具有明显功效。紫菜化痰止咳,清热利咽,软坚散结,利尿消肿。适应于肝火内盛而致目赤口苦,咽喉舌红,心烦易怒或缺碘而致甲状腺肿大,手指震颤,淋巴结核,癌症,肝、肾、心性水肿,糖尿病等患者食用。

2、苦瓜黄豆煲排骨

功效:苦瓜黄豆排骨汤气味苦甘、清润,具清暑除热、明目解毒的功效,民间上亦常用以治疗感暑烦渴,暑疖,痱子过多,眼结膜炎等症。

3、绿豆猪肚汤

功效:猪肚细滑,豆香浓郁,通汗解暑。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除了饮食外,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4、苦瓜菊花粥

功效:清利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痢疾等症。喝此粥时,忌食一切温燥、麻辣、厚腻之物。

宝宝出冷汗怎么办


宝宝出冷汗怎么办

1、宝宝出冷汗怎么办

1.1、宝宝出汗大多为生理性出汗,尤其是环境温度增高,妈咪没有及时给宝宝减少衣服,或宝宝剧烈活动、奔跑、跳跃、玩耍时。因此,只要宝宝没有其他不舒服,出汗比大人多是正常现象,妈咪不必惊慌失措,更不能擅自给宝宝使用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1.2、佝偻病是婴儿的多发病,不少宝宝的出汗即是因它而致,所以在除外以上提到的原因后,宝宝多汗时应注意宝宝是否缺少户外活动?有没有添加维生素D制剂?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同时观察是否伴有夜啼、夜惊、烦躁、脑后枕部头发脱落等症状。若有以上情况应请医生进行诊察。

1.3、由于内分泌疾病引起的多汗较为少见,如果是糖尿病伴有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如有可疑情况及早就医,明确多汗的病因。

1.4、宝宝多汗时,应注意衣着或被褥薄厚要适宜,并随环境温度变化及时穿脱。当内衣被汗湿后,一定要及时更换,以免受凉感冒。

2、出冷汗的症状检查

出冷汗一般是不需要一些实验室和影像学的检查的,多从表现就可看出。患者多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或是有突然惊吓过度、精神紧张等多种情况的发生,同时伴有心跳加快等。

血糖检查有助于出冷汗患者的确诊。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进 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

3、小孩出冷汗吃什么好

3.1、泥鳅鱼汤:先将泥鳅鱼用温水洗净,去肠,用铁锅加食油煎至金黄色,加清水350毫升,煮至100-150毫升,加盐即可饮汤。

3.2、糯稻根鱼粥:先用糯稻根去掉沙泥,放入砂锅中煮出水600毫升,备用,再用鲫鱼一条(150克),洗净,用铁锅煎至金黄色,然后与粳米一起放进砂锅内,加入已煮好的糯稻根水用慢火煮成粥,调味即可食用。

3.3、应急时,可选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可以给孩子补钙,乳钙是补钙的最好方式之一,乳钙容易吸收,效果好,可以试试骨补钙产品。

出冷汗的预防方法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5、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出冷汗的中医治疗法

中医认为冷汗多因表虚不固,气阴虚热等原因所引起。在治疗时应分清病因。

1、表虚不固

以自汗为主,伴有盗汗,病儿神倦无力,面色少华,手、足欠温,舌质淡舌苔薄白。治疗时,应选用具有益气固表作用的药如:“玉屏风散”,它是由黄芪30克、防风30克、白术60克,共研成细粉,和匀后备用。用时周岁以内的小儿每次1克,日服2次,温开水调匀后喂服,2—4岁每次 2—3克,日服2次,5岁以上每次可用5克,日服2次温开水调匀后服。玉屏风散中的黄芪能补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资气血之源。两药全用气旺表实则汗止。

2、阴虚弱

以盗汗为主,也伴有自汗,汗出较多,病儿消瘦、口干、精神萎靡不振、哭声无力,手足心热,睡觉不实,舌质淡舌苔少。治疗时应选用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药,如“生脉散”或“生脉饮”。它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所组成。其中人参补肺益气以生津止渴,麦冬能养阴生津,清虚热而除烦躁,五味子具有酸收肺阴止汗而生津,并可安神宁心,所以治疗因气阴虚弱所致盗汗的理想药。

胃痛冒冷汗


对于饮食习惯不好的人群来说,通常面临着患上胃病的可能性,尤其是经常抽烟喝酒、爱食辛辣食物的人群,更是胃病的高发人群。一旦患上胃病,通常表现为不定时的胃痛,导致难以进食等现象,这时应该多食用一些温和性质的食物,起到疗养胃部的功效。那么胃痛时冒冷汗是正常现象吗?

一、诊断:

1、

判断胃痛,比较正确的方法是以疼痛的位置为主,例如:左上腹疼痛或左上腹不适,并将疼痛的时间,如饭后一小时、空腹等,及所伴随的症状做完整说明,如打嗝、胀气、胸闷、恶心,呕吐等,以便于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具体来说,你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说明:

1)疼痛的位置

胃位于上腹部,胸骨下放凹陷、肚脐上方(靠近心窝处)处。如果将肚子划分为四个区域来看,左侧偏中上的部分这一区域的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不过,也有可能是食道、十二指肠、胆、肝或胰等疾病引起,所以还需要以疼痛的时间、伴随症状等,作为判断的准则。

2)疼痛时间

胃痛是发生在餐后或餐前?食用某些食物后?或在过饥过饱暴饮暴食等状况下发生的。由于胃不适大多与进食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从饮食的时间、习惯、内容、种类等作为辨别的准则,也较有准确性。

3)观察症状

胃不适伴随症状繁多,如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由于每种疾病表现的症状不同,如果伴随胸闷烧心、吐酸水、打嗝等症状,可能是食道疾病;假如伴随空腹疼痛、饱胀饿痛、打嗝具酸味、甚至吐血等症状,可能是胃溃疡,但如果打嗝、黄疸、发烧等症状,与胃可能无关,或是胆囊的问题。因此不能忽视腹痛外所伴随的各项症状。

4)到医院检查

如果情况复杂,难以判定是哪个位置不舒服及发作的时间与疼痛的性质,应马上到医院请医生帮助诊断与检查,这才是最直接且准确的方法。

专家建议,认为自己有胃痛症状的人,最好不要因为上腹部一痛就断定为"胃痛",急到医院诊察,告诉医生自己是"胃"痛,这样可能会造成误诊或是延迟病情。最好以疼痛的位置及症状的表象来形容病况,在经全面的诊断后,才能认定是否为"胃"的问题。

二、预防:

1、

饮食有节,防止暴饮暴食,宜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忌生冷、粗硬、酸辣刺激性食物。 尽量避免烦恼、忧虑,保持乐观情绪。

许多胃病患者之所以久治不愈是因为同时伴有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只要治疗好了胃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它胃病就会自然康复,胃病患者如果感觉不仅胃部不舒服,而且睡眠、精神状态等也不好,那十有八九可以判断患有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需要说明的是胃植物神经紊乱(即胃神经官能症)是功能性疾病,仪器检查不出,容易被很多医生和患者忽视,有的患者想不通,有的医生也想不通,所以很多医生不知道从这方面用药,而耽误了病人,导致久治不愈!

2、

从中医角度看来,小腿肚内侧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经循行之处,故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对膝以下的远端穴位除此有局部治疗作用外,尚可治疗经络所系之脏器的病痛。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故而捏按此处可能治疗胃之疾患。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