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常用养生保健中药

2019-10-12 │ 十种常用养生保健中药 妇科病养生小常识

妇科带下病常用中药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妇科带下病常用中药”,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妇科带下病常用中药

1、妇科带下病常用中药

枸杞

枸杞最早记载的一味妇科用药,性味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可用于肝肾阴虚证者食疗调理,试验表明,枸杞子、叶对宫颈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芦荟

芦荟是很多女性都非常熟悉的用品,它能美容养颜,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药材,可用于治疗便秘,治疗女性闭经的病症。

当归

当归自古就是一种补血活血珍品,它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生肌强体,非常适用于体质虚弱的女性进补,在妇科方面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黄芪

黄芪可以补中益气,对一切一切气衰血虚之症都有明显食疗,同时,可以帮女性的皮肤增加抗菌能力,同时,要以防止脱发。

川芎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痛经,经闭,难产,产后恶露腹痛,肿块等等妇科之症。

白芍

白芍是中药中的补血药材,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可用于血虚经行不调,痛经,崩漏,伴头昏乏力,心悸失眠等症调理养生。

2、妇科带下病中医方药

苦参化湿汤,首要成分:苍术,黄柏,苦参,炮甲等,

性能与主治:祛风利湿,杀虫止痒。用于治疗霉菌或滴虫性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慢慢盆腔炎等。

清热解毒汤,首要成分:当回,香附,黄柏,蒲公英、金银花,鱼腥草等。

性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用于治疗各种品种的阴道炎、宫颈炎、慢慢盆腔炎。症见下腹疼痛涨坠,腰骶酸痛;或经血量多,白带增多,色黄醒臭,经乳房胀痛。平凡保持口服10—30付即可治愈。以上这些妇科炎症的治疗方法疗效甚佳,患者可以尝试。

3、妇科带下病外治法

带下病之外治法以祛邪、解毒、杀虫为主。方法包括中药外洗、中药熏洗、中药纳药等。

中药外洗:蛇床子、百部、土槿皮、川椒、枯矾各20g,浓煎后熏洗患处。适用于阴道瘙痒带多者。

中药熏洗:蛇床子散(蛇床子、川椒、明矾、苦参、百部各20g)患处熏洗5分钟左右后再坐浴。适用于带下过多瘙痒厉害者。对于阴部溃烂者得去川椒。

3.中药纳药:地榆、百部、川连、桔梗各15g,煎成浓汁,用纱布裹棉花浸透药汁塞入阴道内。适用于湿热下注型带下过多。

中医治疗妇科病的优势

妇科病是一种女性特有的疾病。有的疾病,如经行感冒,可通过食物调理,休息后就能缓解,但有的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月经量少,可发展为闭经;阴道炎、附件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盆腔炎、输卵管炎,甚至影响生育。因此,妇科疾病的治疗成为千万女性关注的问题。对不同的妇科病,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研究,治疗方法不同,疗效也不同。

很多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免疫性不孕、原发性痛经、乳汁不下、急性乳腺炎、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则适合中医药治疗。实践证明,对于不孕不育的治疗、术后康复和保健、产后康复、女性更年期保健、月经不调的治疗、亚健康、性功能保健等项目,中医调理疗效独特。

妇科带下病是什么

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相当于西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产后带下病是产后女性朋友容易发生的妇科疾病。

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健固,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特别是在经期前后、月经中期、妊娠期及产后量增多,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性带下。若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即为带下病。临床上以白带、黄带、赤白带为常见。但也有带下过少者,带下与月经都有周期性,带下过少常与月经量少、闭经的某些病症相一致。

扩展阅读

妇科带下病的冲洗方


妇科带下病的冲洗方

1、妇科带下病的冲洗方

处方:苦参、蛇床子各30克,黄柏、金银花各15克,苍术、白芷各12克,花椒、枯矾 (兑入煎好的药液中溶化)各9克。

加减:滴虫性阴道炎,症见带下增多,色灰黄,呈肥皂泡状,有臭味,加百部、鹤虱各 15克;霉菌性阴道炎带下呈白色豆腐渣状,加虎杖、木槿皮各30克;阴部湿痒,或瘙痒剧烈,加白鲜皮、地肤子各15克;伴大量脓臭带加鱼腥草30克;老年人阴痒,加当归 20克。

用法:煎水熏洗。阴道炎在治疗时,配合医用无菌纱布蘸药液抹洗,并用拴线棉球蘸药液塞入阴道,晚塞晨取。

2、妇科带下病怎么办

2.1、阴道冲洗: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由念珠菌性、滴虫性病菌所引起的带下病。

2.2、药物熏洗:可以选择一些治疗带下病的中草药煎水进行阴道冲洗,然后熏洗坐盆,可以起到治疗带下病的作用。

2.3、阴道纳药:治疗带下病还可以在冲洗或者熏洗之后,将治疗带下病的药物纳入阴道。

2.4、此外,还可以口服一些药物,对治疗带下病也是有帮助的。

3、带下病的介绍

带下病是指女性的白带出现量、色、质或者味的异常变化,通常伴随其他症状的妇科疾病,如果发现异常应该及时进行检查治疗。带下病患者白带较平时明显增多,且味、色和质都和平时不同,同时会有外阴或阴道出现瘙痒、疼痛或者灼热的情况。如果是白带较平时有明显减少的情况,阴道可能会同时出现干涩、萎缩和瘙痒的症状,此类患者会出现性交疼痛,性欲下降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闭经、不孕等严重后果。

如果是白带量多的女性应该注意平时是否有其他异常的情况,如在两次月经中间会有少量规律性的出血;阴部有红肿热痛或者白带为脓性且伴有臭味。白带量少的女性则要注意肝肾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不同症状的带下病都预示着身体不同的健康状况,应该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结合自身情况来进行治疗。

妇科带下病的辨证施治

1、内治法

1.1、脾虚湿困型

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或跗肿,纳少便溏,面色晄白,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主方:完带汤(《傅青主女科》)。方药: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车前子。对于脾虚湿郁化热,带下色黄黏稠,有臭味者,宜健脾除湿,清热止带,方选易黄汤(《傅青主女科》):山药、芡实、车前子、白果、黄柏。

1.2、肾阳虚型

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润,苔薄白,脉沉细而迟。治则:温肾助阳,涩精止带。主方:内补丸(《女科切要》)。方药:鹿茸、菟丝子、潼蒺藜、黄芪、白蒺藜、紫菀、肉桂、桑螵蛸、肉苁蓉、制附子。

治疗妇科带下病的中药偏方

1、黑木耳60~80克,加水煮熟烂,再加红糖60克,每日1剂,分2次服。

2、荠菜、龙芽草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剂。

3、高粱壳30克,五倍子根5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服1剂即可见效,3~5剂即可痊愈。

4、普通鹿蹄草30克,地榆18克,龙芽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3~5剂。

5、飞龙掌血(散血丹)、陈艾各9克,陈棕炭、百草霜各12克,水煎服。白糖为引。每日1剂。

6、野瓜藤(地枇杷)100克,去叶加水700毫升,煎至400毫升,再加甜酒糟30克同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中药治疗妇科病的常用药


中药中有几味药是专门调治妇科疾病,改善女性体质的,它们是芦荟、珍珠、枸杞子、白芍、川芎、当归、黄芪,因此这几味药能够给女性带来美丽和健康。其中,白芍、川芎、当归外加一味熟地,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妇科名方“四物汤”中的四味药。


《中药大辞典》中对这几味药作用机理的描述,可让更多女性深入了解,并从中汲取营养,为健康和美丽打好基础。

当归从我国南北朝开始,当归就被视为补血活血珍品。它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泽颜润肤、生肌强体、延年益寿。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李时珍认为,当归是女人调血的要药。

黄芪能够增强皮肤营养和皮肤的抗菌能力,防止皮肤老化,促进毛发生长,防止脱发。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叶酸等,具有全面营养的作用。中医认为它能够补中益气,对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有疗效。

白芍《日华子本草》评价它:“治风补涝,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后诸疾。”《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缓中止痛,对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有效果。

川芎在唐朝《日华子本草》中有着很高的评价:“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对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等有效。壮筋骨,调众脉,养新血……”《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珍珠历来是名贵的中药材,对皮肤有特殊的滋养保健作用,能保持颜面细腻白嫩,并可促进人体细胞再生,防止衰老,延缓皱纹的产生。中医认为它具有养阴安神、镇心熄风清热、解毒生肌等功效,可治眩晕、头痛、耳鸣、烦躁、失眠、惊悸等病症。

芦荟对女性来说,芦荟是最熟悉不过的美容品。中医看来,芦荟能治疗清热、通便、热结便秘、妇女闭经等症。

枸杞子是我国最早记载的一味妇科用药,可滋阴养血,益肝补肾,能明目润肤,乌发养颜。《重庆堂随笔》评价它:“专补心血,非他药所能及。”《中药大辞典》认为它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中药中用来治疗妇科病的常用药


《中药大辞典》中对这几味药作用机理的描述,可让更多女性深入了解,并从中汲取营养,为健康和美丽打好基础。

当归从我国南北朝开始,当归就被视为补血活血珍品。它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泽颜润肤、生肌强体、延年益寿。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李时珍认为,当归是女人调血的要药。

黄芪能够增强皮肤营养和皮肤的抗菌能力,防止皮肤老化,促进毛发生长,防止脱发。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叶酸等,具有全面营养的作用。中医认为它能够补中益气,对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有疗效。

白芍《日华子本草》评价它:治风补涝,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后诸疾。《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缓中止痛,对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有效果。

川芎在唐朝《日华子本草》中有着很高的评价: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对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等有效。壮筋骨,调众脉,养新血《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珍珠历来是名贵的中药材,对皮肤有特殊的滋养保健作用,能保持颜面细腻白嫩,并可促进人体细胞再生,防止衰老,延缓皱纹的产生。中医认为它具有养阴安神、镇心熄风清热、解毒生肌等功效,可治眩晕、头痛、耳鸣、烦躁、失眠、惊悸等病症。

芦荟对女性来说,芦荟是最熟悉不过的美容品。中医看来,芦荟能治疗清热、通便、热结便秘、妇女闭经等症。

枸杞子是我国最早记载的一味妇科用药,可滋阴养血,益肝补肾,能明目润肤,乌发养颜。《重庆堂随笔》评价它:专补心血,非他药所能及。《中药大辞典》认为它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治疗带下病的清洗中药偏方


二、治疗带下病的食疗方三、带下病的护理注意

治疗带下病的清洗中药偏方

1、治疗带下病的清洗中药偏方

带下病的清洗治疗可以用中药熏洗,取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各30克,黄柏、徐长卿、艾叶各15克,花椒、白鲜皮、百部各10克。煎煮后取 1500毫升倒入盆中熏蒸外阴,待药液温度适中后坐浴,直到药冷为止,每日2次,7日为1疗程。

中药熏洗坐浴疗法主要是利用物理热量与中药结合产生大量的药物蒸汽,作用于肌肤,使皮肤毛孔开放,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熏洗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加强药物吸收,并能明显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发挥中药抗菌消炎、杀虫止痒的效能使炎症吸收消散,清洁并减少局部分泌物,促进病情好转。

2、带下病的原因

带下过多的主要病因是湿邪,湿邪有内生与外感之别。外湿指外感之湿邪逢经期、产后乘虚内侵胞宫,以致任脉损伤,带脉失约,引起带下病。内湿的产生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譬如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下注任带;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水湿内停;素体阴虚,感受湿热之邪,伤及任带等。总之,“夫带下俱是湿症”《傅青主女科》,脾肾功能失常是发病的内在条件,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带下过多的基本病机。临床常见分型有脾虚湿困、肾阳虚、阴虚挟湿、湿热下注、湿毒蕴结五种。带下过少的主要病因是肝肾亏损、血枯瘀阻,主要病机是任带失养。临床常见分型有肝肾亏损、血枯瘀阻两种。

3、带下病的表现

患者多有经期、产后不洁,手术后感染、手术切除双侧卵巢、盆腔放疗、肿瘤化疗、产后大出血等病史。带下过多者表现为带下量较平时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有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疼痛等局部症状。带下过少者表现为带下量较平时明显减少,阴道干涩、痒痛或萎缩,部分患者伴有性欲低下、性交疼痛,月经量少或月经延后,甚至闭经、不孕等。

治疗带下病的食疗方

1、鱼鳔炖猪蹄:鱼鳔20克,猪蹄1只,共放砂锅内,加适量的水,慢火炖烂调味食,每日1次。

2、鸡肉白果煎:鸡肉200克(切块),白果1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淮山30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煮汤,去药渣,饮汤食肉。每日1料。

3、扁豆止带煎:白扁豆30克,淮山30克,红糖适量。白扁豆用米泔水浸透去皮,同淮山共煮至熟,加适量红糖,每日服2次。

4、胡椒鸡蛋:胡椒7粒,鸡蛋1枚,先将胡椒炒焦,研成末。再将鸡蛋捅一小孔,把胡椒末填人蛋内,用厚纸将孔封固,置于火上煮熟,去壳吃,每日2次。

5、附桂鸡蛋汤:肉桂5克,附子10克,鸡蛋1枚。将肉桂、附子水煎后,去渣,打人鸡蛋,熟后食蛋饮汁,每日2次。

6、莲子芡实粥:莲子(去心)100克,芡实100克,鲜荷叶50克,糯米50克,煮粥,熟后加砂糖适量调食,每天1料。

带下病的护理注意

1、不可私自停药。临床及日常生活中常见许多患者不严格用药,自行停药。有些疾病在用药初期就会有较明显的效果,比如:细菌性阴道炎通常在用药之后2-3天就会有明显效果,这个时候患者会因为症状减轻或消失了就自动选择停药了,再加上一些不良习惯的改变的决心不大,很快就会复发。

2、一味延长用药也不行。还有一部分人是自行决定延长用药时间 ,希望可以依靠这样来一次就治好“带下病”,反而也是适得其反。尤其是使用大量的抗生素,大量使用抗生素不仅会把致病菌杀死,同时也可以把守卫国家的正常菌群杀死,增加了复发的几率。无论用的过短还是过长都是不正确的。

3、保持外阴清洁干爽。医生建议每晚清水擦洗外阴,并保持干燥清洁。

治疗妇科病 最常用的7种养生中药


女人天生爱美,要美得健康,美得持久就要注意中医调理,这样才能减少妇科病的困扰。妇科病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容颜,使脸上长痘痘、肌肤暗淡无光等。专家提醒女性进行调理离不了当归、川芎、黄芪、白芍这些妇科常用药。下面小编介绍治妇科病最常用的7种养生中药。

1、珍珠:

珍珠历来是名贵的中药材,对皮肤有特殊的滋养保健作用,能保持颜面细腻白嫩,并可促进人体细胞再生,防止衰老,延缓皱纹产生。中医认为,它具有养阴安神、镇心熄风清热、解毒生肌等功效,可治眩晕、耳鸣、烦躁、头痛、失眠、惊悸等病症。

2、芦荟:

对女性来说,芦荟是最熟悉不过的美容佳品。中医看来,芦荟能治疗清热、通便、热结便秘、妇女闭经等症。

3、川芎:

川芎在唐朝《日华子本草》中有着很高的评价: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对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等有效。壮筋骨,调众脉,养新血《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4、当归:

李时珍认为,当归是女人调血的要药。从我国南北朝开始,当归就被视为补血活血珍品。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泽颜润肤、生肌强体、延年益寿。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极其重要。

5、枸杞子:

是我国最早记载的一味妇科用药,可滋阴养血,益肝补肾,能明目润肤,乌发养颜。《重庆堂随笔》评价它:专补心血,非他药所能及。《中药大辞典》认为它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6、黄芪:

能够增强皮肤营养和皮肤的抗菌能力,防止皮肤老化,促进毛发生长,防止脱发。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和叶酸等,具有全面营养作用。中医认为,它能够补中益气,对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有疗效。

7、白芍:

《日华子本草》评价它:治风补涝,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后诸疾。《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缓中止痛,对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有效果。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