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告诉你夏季如何养生

2019-10-13 │ 老中医告诉你夏季如何养生 老中医养生

有虫牙怎么办,老中医告诉你虫牙治疗方法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中医养生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有虫牙怎么办,老中医告诉你虫牙治疗方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虫牙是引起人们牙疼和口腔疾病的主要原因,虫牙多是由于人们日常不注意口腔卫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所致。中医治疗虫牙可以通过振翅、中药、药物等多种方法治疗。

一: 有虫牙怎么办

1: 针刺治疗实火痛,上齿取下关、内庭,下齿痛取颊车、合谷,均宜用泻法,留针10~15分钟。虚火痛者,在上方基础上加补太溪穴、泻行间穴一定要分清虚实,不可混淆。

2: 中药治疗1、若齿龈红肿热痛或有寒热,口有秽臭,或齿孔出脓,苔黄腻,脉弦数者,为风热实火,治以清泄阳明实热。方用:生石膏30克、竹叶6克、生山栀9克、银花16克、连翘15克、赤芍10克、胡黄连9克、黄芩9克,水煎服。

3: 2、若齿龈不肿,其痛日轻夜重,徽寒不热,口无秽臭,齿根龋齿易于动摇,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者,为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生地25克、玄参10克、麦冬12克、丹皮9克、知母9克、黄柏6克、川牛膝9克、金石斜10克、肉桂3克,水煎服。 

二: 生活中预防蛀牙的方法

1: 加强牙齿锻炼,提高抗龋能力氟素是人体进行正常代谢和促进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元素,它对牙齿的坚固起着主要作用,还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牙齿补充氟素的方式很多,其中使用氟化物牙膏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途径。

2: 保持口腔清洁,控制细菌生长不清洁的口腔,是细菌生长的肥沃土壤,所以,做好口腔卫生是预防蛀牙的主要措施之一。坚持每日三餐后刷牙,可有效地减少和控制细菌的生长。青少年不要在睡前吃零食,尤其是甜食,以免粘在牙齿上的糖类发酵,使牙齿受蚀损坏。

3: 改变饮食结构,控制糖类摄入食物越来越精细,含糖量不断增加,如巧克力、奶糖、精制蛋糕等,这些软而黏的食物粘在牙齿表面,为致龋细菌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因此,尽量限制此类食物的摄入量,多吃瓜果、蔬菜、蛋、肉类等食物,以促进牙齿的健康。

三: 治疗蛀牙的主要目的就

防治病情的继续发函,同时也要恢复牙齿的美观性和咀嚼能力。由于病坏部位无法自动修复,所以只有很少一部分牙齿能通过药物治疗,大多数的情况需要根据牙齿缺损的范围、体积采用充填术、嵌体或人造冠修复治疗,以恢复形态和功能。

yS630.Com相关推荐

虫牙疼怎么办


虫牙也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蛀牙,也叫做龋齿,在牙齿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膜,几乎没有什么颜色,但是却含有能够导致龋齿的细菌,时间长了以后就会让牙齿变成虫牙,甚至还会由牙洞,尤其是小孩子比较喜欢吃甜食的,残留在嘴里的食物残留物就很容易引起虫牙。

如果发现有虫牙了之后,最好及时的治疗,否则形成牙洞的话就会很痛,另外在牙洞扩大之后还会漏出牙齿神经,这时如果吃些过冷或者过热的食物会更加疼痛,很多人平时不太在意虫牙的存在,然而一旦痛起来的时候就会深有体会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虫牙疼的原因是什么,虫牙疼的时候该怎么办,希望能够帮助您。

虫牙疼原因

1蛀牙不是牙虫所引起的,是牙齿表面不洁区残留着食屑,细菌使之腐败产生酸,酸使牙齿脱钙而成蛀洞即是蛀牙,然后出现牙疼现象。

2肉类腐败发臭,米饭腐败发酸,酸才会蛀牙,尤其是糖果糕饼等最会蛀牙,出现牙疼。

3唾液过少过浓、易蛀牙,可能会引发牙疼。

4饮水中含有氟素地区的人蛀牙较少。

5遗传性因素。

处理方法

1药物治疗

适用于龋坏比较浅,还没有形成龋洞的初期龋。

2龋坏组织磨除法

适用于龋坏面积比较广泛,例如,整个咬合面龋坏以及牙釉质或牙本质层剥落,难于制成补牙洞形的牙齿。磨除尖锐的牙尖、牙边缘和表层龋坏组织,达到组止牙齿继续龋坏的目的。

3龋坏组织再矿化法

此处的矿化指的是通过人工配制钙、磷、氟化物的矿化液作用于牙齿,使牙齿病变区组织发生矿物化。这种过程称为再矿化。龋坏组织再矿化方法仅适用于初期龋。具体方法是使用人工配制的矿化液含漱。

4龋坏组织充填法

是治疗龋坏组织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牙齿龋坏后能制作固位洞形的牙齿。利用补牙洞型将充恢复其功能,并保持牙齿外形及牙列的完整性。

冲牙疼该怎么办大家都了解了,虫牙不是一两天就形成了,那么就需要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注意口腔的卫生,早晚刷牙之外,在每次吃饭以及其他食物之后最好用清水漱口,这样就可以减少留在牙齿上的食物碎屑,能够有效的保护牙齿。

小孩虚汗多怎么办,老中医告诉你调理方法


有些家长会发现,小孩有时候在睡觉的时候出现汗多的情况,明明周围温度不会很高,小孩身上也没有很热的感觉,这是虚汗的症状。小孩出虚汗是怎么回事呢?应该怎么调理呢?

一: 小孩虚汗的中医理论

1: 小儿夜间出汗,醒来后出汗停止,中医称为“盗汗”,多为阴虚,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出虚汗”。

2: 炎热夏季,小儿苦于高温热浪,身体排汗量增加,致使气阳不足、津液亏损,机体内津液处于不平衡状态。而且天热小儿大量饮水以及生冷瓜果的摄入,会影响食欲,表现不爱吃饭,有饱腹感,这样食物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补充不及时,抵抗力也随之下降,因而有很多孩子患上了疾病,病愈后的机体同样处于较虚弱的状态。

3: 白天,小儿活动量大,皮肤汗液随之蒸发不易积存。而夜间由于盖被过厚、睡前喝牛奶、热饮料等原因,身体产热增多有助于体内津液随之发泄出来,因此,小儿才会表现出大汗淋漓。

二: 中医治“虚汗”重在调理

1: 提到饮食调整,很多家长肯定首先想到的是补药、补品、大鱼大肉。不管自己孩子的身体情况,让孩子突击食用人参、鹿茸、鸡鸭虾鱼肉、生猛海鲜等,以“大补”。这种想法实在是不可取,秋凉后进食大量难以消化的食物,势必加重脾胃的负担,甚至损害小儿正常的消化功能。结果造成胃肠功能紊乱,食物得不到有效的消化,营养物质就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甚至还会引起疾病。

2: 可通过中药和饮食进行调理,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作用。可应用中药百合、太子参、五味子配合其它药物煎服,或每晚睡前服用龙骨、牡蛎粉等,以滋阴潜阳。通过益气固表,加强身体的敛汗止汗功能。

3: 甘麦大枣汤。此汤的民间做法是:取浮小麦30克,甘草3~5克,大枣10枚,冰糖适量。将浮小麦和甘草洗净。将大枣去核。将浮小麦、甘草和大枣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炖煮30分钟,然后加入冰糖即成,可吃枣喝汤,每日服一剂。

三: 其实,只要做到一日三

饮食规律,高蛋白食物、谷类、蔬菜、水果粗细搭配合理,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就可以了。多喝粥类,如红枣莲子粥,冰糖银耳粥、百合龙眼粥等等,对滋阴益气有很大的好处。

皮肤发红发痒怎么办,老中医告诉你治疗偏方


有些时候,人们由于接触了某些引起过敏反应的东西或者吃了什么刺激性的食物,会引发身体皮肤发红发痒的情况,这多是过敏的反应。治疗皮肤发红发痒有什么方法呢?推荐了几个疗效不错的偏方。

一: 内服

1: 防风和蝉蜕具有疏风、清热、止痒的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再配伍天葵子、土茯苓、白鲜皮等药物,以增强清热、除湿、解毒的作用。

二: 外敷

1: ①将中药成分的烊速消取适量轻轻涂擦在患处即可,此方法比较简单方便。②取适量过敏修复霜涂抹于皮肤瘙痒处,轻轻按摩至吸收即可。

2: 取雄黄、枯矾各50克,共研成细末,用茶叶水调匀外搽患处,每天3次,连用至愈。本方具有解毒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各类虫咬引起的皮肤炎症。

3: 将蚤休100克研成细末,浸泡于50%酒精中,3-5天后取药液外搽患处,每天4次。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刺毛虫皮炎和蜂螯引发的皮炎。

4: 刺血法:在虫咬皮肤肿胀明显处,经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少许,再用闪火法拔罐5-10分钟,涤去恶血。

三: 湿敷

1: 取马齿苋煎煮20分钟,用时取药水湿敷患部,每日2-3次,主要用于急性渗出性湿疹。

四: 治疗皮肤瘙痒,首先应

明确引起瘙痒的因素是什么,避免、祛除病因,再对症处理可有好的效果。

治疗虫牙的民间偏方 有效治疗虫牙


虫牙,非常有可能引起牙痛,严重的要拔牙,再重新种一颗心的假牙。所以,在这里,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几种能够有效治疗虫牙,缓解牙痛的偏方,希望这些偏方能够帮助到大家。赶紧来看看吧!

1、苍耳子

【来源】食疗方。

【原料】苍耳子6克,鸡蛋1个。

【制法】先将苍耳子焙黄去壳,将其仁研成细末,与蛋和匀,不放油盐,炒熟服食,每日1剂,连服3剂。

【功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牙痛50例,其中虫牙(龋齿)24例,火牙(急性牙周脓肿、牙周炎、牙髓炎)26例。48例服1次止痛,3次痊愈。仅2例无效。

2、牛膝

【来源】单验方。

【原料】牛膝、生石膏、生地、赭石各50克,甘草10克。

【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功效】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牙痛400余例,皆服药1~2剂治愈。

3、熟地

【来源】单验方。

【原料】生石膏30克,熟地30克,细辛3克(后下)。

【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连服3~5剂。

【功效】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牙痛数例,每每获愈。除龋齿牙痛外,无论是牙齿本身或者牙周组织疾患引起之牙痛症,本方皆能奏效。

4、青莲子芯

【来源】食疗方。

【原料】青莲子芯2~3克,冰糖10克。

【制法】水煎,时时饮用。

【功效】据报道,本方有良好的止痛效果,适用于龋齿疼痛、风火牙痛。对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牙痛,用本方配入生地、石膏、细辛、白芷等复方之同,随证加减,无不应手而愈。

结语:虫牙的患者会有很多的麻烦,太硬的东西不能吃,太软的东西不好吃,等等等等。所以,有虫牙的朋友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不能拖沓,不然痛苦的就是你自己了。最后祝早日康复吧!你的牙齿!

怀孕虫牙特别疼怎么办?


有句老话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要命,其实牙痛也是一种病,不然为什么治疗牙齿的人被称为牙科医生呢,在牙痛的时候真的是特别痛但是又感觉束手无策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特别是怀孕期间药是不可以乱用的,可以使用咬花椒或者生姜等等方法来缓解疼痛,在饮食方面也要多注意。

1) 花椒1粒,咬在痛牙处,可立即止痛,不包括龋齿。

2) 生姜1片,咬在痛牙处即可。

3) 杏仁1个,放在火上燃着,吹灭后咬在痛牙处,连咬3次。

4) 苏打面适量,用硬纸卷一个小喇叭筒,由他人将苏打面吹入牙痛一侧的鼻孔内,轻轻揉压鼻翼即可。(鼻腔宜湿润)

5) 取六神丸3-5粒研末,涂于患处,5分钟后减轻,1小时缓解。

6) 食醋100克,花椒10克,水煎后待温含漱。

7) 独头蒜2-3个,放在火炉上煨熟,趁热切开熨烫痛牙处,有龋齿时,可塞进一点. h.黄酒,黑豆适量,煮烂,取汁反复漱口。

8) 取一白菜根疙瘩,捣烂,用纱布挤汁,左侧牙痛滴左耳,反之滴右耳。

9) 锅内加水一碗,冰糖100-150克,煮溶,待水煮至半碗时止,凉后一次喝完,每日两次。

10) 花椒15克,白酒50克,泡10-15天,滤渣,含漱或点牙。

11) 桃树皮,柳树皮各4克,酒适量,煎后热漱。凉后吐出。

12) 西瓜皮外层削下晒干(经霜更佳),密封于玻璃瓶,有龋齿痛时,取少许点牙。

13) 茶叶3克,用开水冲泡5分钟,取茶汁加入食醋10克,每日含漱2-3次。

14) 细盐加醋用棉花浸湿后塞在龋齿处。

耳鸣头晕怎么治疗,老中医告诉你几种方法


耳朵是我们听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耳朵一旦出现问题,会影响人们对外界声音的接受。耳鸣是患者在耳部或头内感到的一种声音,这种声音会使人们心烦意乱,难以入眠。中医治疗耳鸣头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一: 改变不良习惯

1: 咖啡因和酒精常使耳鸣症状加重;吸烟可以使血氧下降,而内耳毛细胞又是一种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所以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损害。平时要注意少吃肥腻、甜食,以防积滞成痰,加重病情。肾虚耳鸣者,尤要减少温燥食物的摄入量。

二: 穴位按压以改善耳鸣

1: 例如按压合谷穴(位于手背,拇指与食指之间,虎口位入约两吋)、听宫穴(紧贴耳屏前方,张开口后的凹陷处)和下关穴(位于耳前方,颧骨下凹陷处)。每个穴位可反复按压一分钟,有助改善耳鸣问题。另外,如同时有头晕问题,可按压太冲穴(位于足背,拇趾与二趾中间对上两吋),一并改善情况。

三: 减少情绪波动

1: 神经衰弱引起的耳鸣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明显有关。当人的情绪忧郁、生气、情绪失控和焦虑不安时,就会造成自律神经异常,全身紧绷,血管异常收缩,以致内耳缺血,引起内毛细胞萎缩、变性等病变,如能自我调适,以平常心面对一切,能达到身心平衡的境界,则症状会自然消失。

四: 减少脂肪的摄入

1: 大量摄入脂类食物,会使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大,引起动脉硬化。内耳对供血障碍最敏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会导致听神经营养缺乏,从而产生耳聋。中年人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大约40克,应少吃动物内脏、肥肉、奶油、蛋黄、鱼子酱、油炸食物等富含脂类的食物。

五: 呼吸调节

1: 呼吸调节也很方便,每晚睡觉,取侧卧(左右都成)双手中指紧塞双耳孔,放松身体,呼气时(吸气不管)将气送至足心(注意力放在足心),如果你有鼻塞,不出三分钟即可通气(鼻腔和耳腔相通的,故能治耳鸣),每晚做十分钟即可。

六: 耳鸣方选

1: 灵磁石20克、淮15克、天门冬15克、10克、熟地10克、制首乌10克、3克、潞15克、怀牛夕15克、五味子lO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剂,可滋肾、治耳鸣。

2: 明天麻10克、制半夏10克、10克、白15克、真珠母15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15克、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剂,可平肝健脾,用于眩晕、耳鸣等症。

七: 中医学认为耳鸣是由于

胆火盛,上扰清窍,气虚血瘀,肾精亏虚,清窍失养所致。中医治疗耳鸣多采用针刺、灸法、穴位、中成药等。中医治疗耳鸣不仅疗效慢,而且过程漫长、见效慢、效果差。且长期用药对于机体的肝肾功能损伤较大。中医并不适合每位耳鸣患者,这是因为耳鸣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耳鸣其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子宫肌瘤怎么办,老中医推荐治疗方法


子宫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子宫还是女性孕育下一代的场所,因此女性对于子宫要注意日常保养。子宫肌瘤又被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这是病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治疗女性子宫肌瘤可以通过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一: 疏肝散结汤

1: 来源:印会河,《名医治验良方》组成:柴胡9克,生牡蛎30克(先煎)、丹参、赤芍、玄参、当归、夏枯草、海藻、昆布、海浮石(先煎)、牛膝15克,川贝母3克(研冲)。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功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2: 方解:上述肿瘤与肝胆经脉循行位置与传感有密切关系。故立疏肝散结法用以治疗子宫肌瘤等肿瘤,从而达到脉道以通、气血乃行的目的。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赤芍、丹参理肝经之血瘀;牛膝引药下行;牡蛎,海浮石、玄参、川贝母、夏枯草、海藻、昆布,软坚散结。合而用之共收疏肝散结之功。主治:这种方剂能够治疗很多种肿瘤病,其中包括子宫肌瘤、乳腺瘤、甲状腺瘤等。

二: 清瘀化癥汤

1: 来源:沈仲理,《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党参12克,制香附15克,生贯众、半枝莲各30克,鬼箭羽、海藻各20克,木馒头30克,天葵子15克,甘草9克,紫石英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清热化瘀、破癥散结。

2: 方解:子宫肌瘤的病程一般较长,瘀血凝结日久必致化热,如再过用温化散瘀之品,恐其出血更甚。故选用贯众、半枝莲、海藻、鬼箭羽、天葵子等化瘀软坚、清热散结之品,其中贯众、鬼箭羽既有破瘀散结之力,又有疗崩止血之效,对于子宫肌瘤兼有出血过多者尤宜。入党参、制香附益气解郁以助化瘀散结之力;紫石英重镇安神,并疗痈肿;甘草解毒,调和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瘀,破癥散结之功。主治:子宫肌瘤。

3: 加减:分型加减:气滞血瘀者,加当归9克,丹参12克,金铃子、元胡各9克,三棱12克;经血过多者,上方去天葵子、海藻、三棱,加花蕊石30克,鹿衔草12克,参三七、血竭各2克(均研末吞服)。阴虚火旺者,去党参、紫石英,加生熟地各9克,炙龟板、北沙参、夏枯草各12克,白薇9克,桑寄生12克;经血过多者,去海藻、天葵子、木馒头,加水牛角30克(先煎)、丹皮、紫草各9克,羊蹄根30克;脾虚气弱者,去天葵子,加黄芪15克,白术、白芍各9克,怀山药15克,炙升麻9克,金狗脊12克;出血过多者,上方去木馒头、海藻、加煅龙牡各15克,煅代赭石、景天三七各15克,地锦草15克。偏阳虚者,加炮姜炭6克,煅牛角腮12克,赤石脂、禹余粮各15克。随证加减、经血多瘀块者,加鹿衔草、炒五灵脂各12克;小腹痛,加金铃子、延胡索各9克;腰酸痛,加桑寄生、金狗脊各12克;乳房胀痛,加全瓜蒌12克,路路通9克;白带多,加马鞭草12克,白芷炭9克;便秘,加火麻仁12克。

三: 橘荔散结丸

1: 来源:罗元恺,《新中医》(8)1990年组成:橘核、荔枝核、川续断、小茴香、乌药、川楝子、海藻、岗稔根、莪术、制首乌、党参、生牡蛎、风栗壳、益母草各适量。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服3次,每次服6克。半饥半饱时以开水送服,若素体偏热或兼热象者以淡盐水送服。月经干净3天后开始服用,月经前3~5天停药,以3个月为1疗程,观察1~3个疗程。功用:行气散结,软坚敛涩,益气活血。

2: 方解:《妇科玉尺》云:“妇女患此,大致皆胞胎生产、月水往来、血脉精气不调及饮食不节,脾胃亏损,邪气相侵,积于腹中所生。”但致因虽杂,总不外乎是正虚邪聚、虚实夹杂所致。本方由《济生方》之橘核丸和《景岳全书》之荔枝散加减化裁而成。通过临床反复验证、修订而始定。方中荔枝核、橘核、风栗壳、小茴香、川楝子、乌药理气散结、止痛消癥;莪术行气破血,攻逐积滞;海藻、生牡蛎软坚散结;党参补气益血健脾;川续断补肾舒筋;制首乌、岗稔根补血止血(兼月经过多者尤宜);益母草活血调经、行血散瘀,能明显增强子宫肌肉的收缩力和紧张性。总观全方能攻能守、寓补于攻、寄消于散、起到行气散结、软坚敛涩、益气活血之效,确有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的作用,故疗效较好。主治:子宫肌瘤。

四: 理气逐瘀消脂汤

1: 来源:裘笑梅,《名医秘方汇萃》组成:炒当归、赤芍各9克,川芎3克,橘红、姜半夏各6克,炙甘草3克,制香附、元参、浙贝母、炒川续断各9克,炒枳壳6克,失笑散12克(包煎)、生山楂、牡蛎(先煎)各20克,白花蛇舌草12克,莪术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功用:活血祛瘀,理气消脂。

2: 方解:子宫肌瘤往往影响妇女的生育,导致不孕。《巢氏病源》说:“癥痞之病其形冷结,若冷气入于子脏则使无子,若冷气入于胞络搏于血气,血得冷则凝,令月水不通了。”本方是为证属血瘀气滞、痰湿壅滞导致不孕者所设。故方用橘红、甘草、半夏(二陈汤去茯苓)、香附、山楂等理气化痰消脂;当归、川芎、赤芍、莪术、元参、浙贝母、牡蛎、失笑散活血祛瘀,消癥止痛;其中白花蛇舌草一味消肌瘤,虽苦寒而无伤胃之弊。全方活血祛瘀、理气化痰、消癥止痛。俾气顺痰化、瘀祛癥消而痛止,此时再调经求子自当一举而功。主治: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

五: 女性患上子宫肌瘤后如

不能及时治疗会引发不孕,流产或是其他妇科病,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这种疾病进行重视,并做到对这种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