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吃什么好养生

2019-10-13 │ 春季吃什么好养生 冬季吃什么好养生

肠胃湿热吃什么药好?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肠胃湿热吃什么药好?”,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肠胃湿热问题并不少见,所以我们想要更好的调节和治疗,避免这些问题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应该注意食疗药物的使用,赤小豆薏米饮,还有五花茶以及,金针冬瓜饮,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药物的使用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

1、素烧苦瓜:新鲜苦瓜200克,切丝,先用开水浸泡片刻以去苦味,再入油锅烧炒至九成熟,出锅,勾欠(含有盐、味精)浇汁。

2、赤小豆薏米饮:赤小豆30克、薏米30克,加清水文火炖煮30分钟后取100毫升汁液,再炖30分钟后倒出剩下的100毫升汁液,将两次的汁液搅匀,温饮或凉饮。

3、金针冬瓜汤:干金针菜20克,切段,开水浸泡20分钟后与50克冬瓜丝入沸汤,片刻即好,加盐、味精,点几滴香油。

4、五花茶:干木棉花30克、金银花30克、槐花20克、鸡蛋花20克、葛花20克。以上所有材料洗净,放入煲内,加入400毫升清水煎渚。此款五花茶能清大肠湿热。

5、玉米

中医学认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健脾渗湿、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等功能。玉米含有类黄酮,对视网膜黄斑有一定作用,所以多吃玉米有明目作用。

6、绿豆芽

《本草纲目》说它“解酒毒、热毒,利三焦”,意思就是说绿豆芽可用来解除全身的一切热毒,而湿热之毒,夏秋季最盛。还有报道指出,美国人很推崇绿豆芽,认为它是最适合肥胖人进食的蔬菜之一。对于那些平日面泛油光、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嗜烟酒而且肥胖的人,经常吃绿豆芽,不仅可以清肠胃、解热毒、利湿热、洁齿牙,而且有减肥功效。

yS630.Com相关推荐

下焦湿热吃什么药好?


下焦湿热吃什么药,当然应该注意科学的了解啦,一般来说中成药物比较合适,可以避免可能存在的副作用问题,苦参、黄连和金钱草,都是对于下焦湿热的人来说比较好的调理药物。

1、 苦参

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

2、 黄连

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3、荷叶

主要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散瘀止血的功效。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用于出血症和产后血晕。

4、苦瓜

用于中暑发热,牙痛,泄泻,痢疾,便血。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

5、金钱草

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专治肠胃湿热的药


我们都知道治病最讲究的就是对症下药,所谓只有知道患者的病情,病因,病的严重程度,才能够对患者进行用药,知道该用什么计量的药,特别是肠胃病患者,本来肠胃就有病,更不能因为吃药的时候剂量过大而再次造成刺激,那么有哪些药是专门用来治疗肠胃湿热的呢?

葛根芩连片

主要功效: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适用病症: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克,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重用葛根发表解肌,升发脾胃清阳,是为君药;黄芩、黄连清肠胃之热邪,是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并能调诸药,是为使药。诸药配合成方,共奏解表清里之功。

加味香连丸

主要功效:清热祛湿,化滞止痛。

适用病症: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止泻痢,为君药。黄芩、黄柏加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共为臣药。白芍、当归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气止痛;厚朴、枳壳、槟榔、木香行气和中,行滞止痛;吴茱萸温中燥湿止泻,也制苦寒之品,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化滞止痛之功。

牛黄解毒丸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病症: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药性分析:方中牛黄味苦气凉,入肝、心经,功善清热凉心解毒,以之为主药。生石膏味辛能散,气大寒可清热,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黄芩味苦气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苦寒沉降,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共为辅药。雄黄、冰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桔梗味苦辛,入肺经,宣肺利咽,共为佐药。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泻火之效。

苦参

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

黄连

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极苦,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肠胃湿热吃什么中成药


很多患有肠胃性疾病的人,都会消化不良,不可以吃各种凉的辛辣刺激的食物,肠胃湿热也属于肠胃性疾病的一种,一般肠胃湿热的患者都会舌苔发黄,感觉每天特别疲累,经常会体内会无缘无故就出一些虚汗,那么肠胃湿热该吃一些什么中成药呢?下面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众生清热祛湿颗粒是 由七味中药提取而成,采用现代化中药制药技术生产而成。

肠湿热证是由于偏食肥腻,辛辣,甘甜食物或饮酒,以及湿邪化热,引起湿热蕴阻肠胃的病证.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常出现或伴有此证.

意见建议:

1.葵花胃康宁加奥美拉唑,按疗程服用。

2.小米,玉米加红枣粥,枸吸,红枣,瘦肉粥,都是益气通便,养胃的食物。

3.平时注意不吃生冷,生硬,辛辣的食物,注意肠胃保暖。

建议你用传统中药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砂仁,厚朴,三棱,穿山甲, 寸曲,麦芽,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治疗,可以快速治愈不复发;用这些传统中药辨证施治, 可以清除胃肠湿热,荡涤胃肠浊气,调理胃肠功能,消除发病根源,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这些药物你在当地药店即可买到,省钱方便,疗效确切.

湿热感冒吃什么药


湿热体质如果比较严重,这时候身体体质会下降,免疫力会变差,很容易导致感冒的现象,对于湿热体质感冒的人来说,可以通过一定的中药来治疗,比较常见的中药有金银花,蒲公英,另外黄芪,黄连都具有很好的治疗湿热感冒的作用,除了注意治疗用药以外,也要加强饮食调养。

湿热感冒吃什么药

湿热体质从临床辨证分型来看,可分为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常用药如滑石、生甘草、杏仁、薏苡仁、白寇仁、茅根等。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紫地丁、黄岑、黄连、葛根等。中成药可服甘露消毒丹、君泰口服液、清热祛湿冲剂、溪黄草冲剂。注:清热祛湿的中药不宜久服,炎症消除即可停药,这类药毒性大。

饮食调养:

应多食用具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紫菜、红小豆、绿豆、扁豆、鸭肉、鲫鱼、冬瓜、葫芦、苦瓜、黄瓜、系挂、芹菜、白菜、空心菜、卷心菜、莲藕等。禁忌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和饮品。

注意事项

湿热感冒不宜多喝水。 不要多食用酒、肥腻之物,以免易助生湿热,与自然界的“外邪”相互挟袭,极易致人生病。同时,已患感冒的人群不要轻易使用多喝水的办法来治疗,因此时人体内湿气已重,再多饮水是加重脾脏负担,非但于病无补,反而有害。

薏苡仁、赤小豆,两者各半煮粥食用,非但能治感冒,对此段时间未患感冒的人群出现的头昏、身重、嗜睡、多汗等现象也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

大肠湿热应该吃什么药?


大肠湿热在药物的使用方面应该讲究,建议通过一些中药的方式进行调理,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副作用问题的发生,芍药汤加味或者是葛根芩连汤加味,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1、芍药汤加味

芍药、黄芩、黄连、大黄、银花、槟榔、当归、甘草、木香。本方适用于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的痢疾患者。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服用,每日一剂。

若痢疾初起,兼有表证,加荆芥、防风、羌活;如热毒盛者,下痢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则加白头翁、秦皮、地榆、丹皮;若挟食滞,苔腻脉滑,加用神曲、青皮、陈皮、芒硝(入汤冲服);若湿热留连不去,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加用人参(党参)、白术、干姜;若下痢初作,表证已解,痢犹未止,可用香连丸,日三次;若痢下为酱色,时作时止,可加用鸦胆子仁治疗,成人每日三次,每次15粒,胶囊分装,饭后服,连用7~10天。

2、葛根芩连汤加味

葛根、黄芩、黄连、甘草、银花、茯苓、木通、车前子。本方适用于腹痛,泻下急迫为主证的泄泻患者。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服用,每日一剂。

若湿热泄泻以湿邪偏重,舌苔微黄厚腻,脉濡缓,可加用厚朴、薏仁;挟食滞者宜加神曲、山楂、麦芽;如有发热、头痛、脉浮等风热表证,加连翘、薄荷;如在夏季盛暑之时,可酌加藿香、香薷、扁豆花、荷叶。

3、金菊五花茶颗粒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清肝明目。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痔血以及肝热目赤,风热咽痛,口舌溃烂。开水冲服,一次10克,一日1~2次。

4、肠炎宁片

清热利湿,行气。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泄泻、腹痛腹胀;急慢性胃肠炎、腹泻、小儿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口服。一次4~6片,一日3~4次;小儿酌减。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