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要就是通过这几种中药材搭配熬制的汤饮,其实这些中药材本身的药用功效价值就比较高,所以说如果能够了解这些搭配的方法,那么对我们的一些疾病治疗就有很好的效果。
1、【别名】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卷中)、桂苓甘术汤(《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2、【处方】茯苓12克 桂枝9克(去皮)白术6克 甘草(炙)6克
3、【功能主治】温化痰饮,健脾利湿。治中阳不足,痰饮内停,朐胁支满,目眩心悸,咳而气短,舌苔白滑,脉弦滑。
4、【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5、【备注】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助茯苓运化水湿为臣;桂枝通阳化气为佐,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
6、虽然说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因此在服用这类药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询医生。
大家对于白术茯苓这两种中草药也许都不陌生,白术和茯苓都是一种具备着十分高的药用价值以及食用价值的中草药,生活当中有许多的人用白术和茯苓一块泡水喝,并且白术茯苓泡水喝的效果以及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因此许多不清楚此功效的人都很想了解,那么,白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
白术是一种胃肠动力障碍调节剂。白术生品挥发油含量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白术炮制品白术内醋含量高,可以抑制胃肠蠕动。当肠管活动处于抑制状态(便秘)时,白术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排便;反之,当肠管活动处在兴奋状态(泄泻)时,白术能抑制胃肠蠕动,有助止泻。这些研究成果为临床合理解释白术既能止泻,又能通便之效用提供了客观的实验依据。
茯苓和白术是两味中药材。中医认为,大多数体内有湿气的人,都可以用这两味中药煮水喝来祛湿。
中医有一种祛湿方法就是燥湿,但这不是最主要的方法。中医在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中,总结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利湿,通过排尿的方法排出体内多余的湿,利湿祛湿方法为:用茯苓10克,白术10克煮水服用。
此祛湿简便方适用于大多数身体有湿的人,茯苓和白术是药性平和的上品。它们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当身体有湿的时候,它们主要作用是祛湿。当身体正常了,它们就停止祛湿,开始发挥健脾的功效了。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白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的详细讲解,相信现在大家对于白术茯苓的一些功效和作用应该已经有所了解和认识了吧,白术茯苓这两种重要材,不但能够祛湿利湿,还可以健脾,有病的可以祛除疾病,没病的还能够养生,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有人不爱吃方剂,因为觉得有股苦涩味,其实大多数的方剂的味道确实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药方剂却能很好的治愈疾病。茯苓白术汤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剂。
【处方】茯苓、白术各等分。
【功能主治】心下支饮,常苦眩冒。
【摘录】《医方集解》
【处方】白术1两,附子1两,甘草半两,茯苓半两,官桂半两。
【功能主治】冒雨湿着于肌肤,或因汗出浸渍,或因澡浴得病,腰重脚弱,身体烦痛,头眩。
【用法用量】《普济方》本方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易简方》
【处方】茯苓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白术1两,桂心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冒暑毒,加以着湿,或汗未干即浴,皆成暑湿。湿温寒热,头目疼痛,胸满妄言,多汗,两胫逆冷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五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3分,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锉)半两,芎藭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吐后,心下逆满,松悸不定,起即头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茯苓、干姜(炮)、甘草(炙)、白术、辣桂、苍术(炒)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中湿,身体痛重。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三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对茯苓白术汤的功效与作用有了很深层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茯苓白术汤一定要注意这些,这样才会保证身体能更加健康。
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身体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时刻的关注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做诊断和治疗。白术茯苓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白术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别名】白术汤
【处方】白术4两,茯苓2两,甘草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逐支饮,通利小便。主饮积胸痞,痰停膈上,头痛目眩,噫醋吞酸,嘈烦忪悸,喘咳呕逆,体重胁痛,腹痛肠鸣,倚息短气,身形如肿。及时行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振振身摇;脾虚泄泻,脉缓者。
【用法用量】白术汤(《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泻由乎湿,脾土虚弱,不能制御于中,故偏渗大肠,泄泻不止焉。白术崇土燥湿,茯苓渗湿和脾,炙草缓中益胃,兼益中州之气也。水煎温服,使湿去土强,则脾能健运而敷化有权,泄泻无不自止矣。此健脾渗湿之剂,为脾亏泄泻之专方。
【摘录】《鸡峰》卷十八
【别名】白术汤
【处方】白术1两,白茯苓1两,半夏1两,炒曲2钱,麦糵面5分(炒)。
【功能主治】实脾胃。主胃气弱,风邪羁绊于脾胃之间,身重有痰,恶心欲吐。
【用法用量】白术汤(《普济方》卷二十五)。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白术5钱,茯苓5钱。
【功能主治】湿泻,或食积、湿热作泻,脾胃虚弱,不能克制水谷,湿盛作泻者。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煎,食前服。
【各家论述】《医方考》:脾胃者,土也。土虚则不能四布津液,水谷常留于胃而生湿矣。经曰:湿盛则濡泻。故知水泻之疾,原于湿也。白术甘温而燥,甘则入脾,燥则胜湿;茯苓甘温而淡,温则益脾,淡则渗湿,土旺湿衰,泻斯止矣。
【摘录】《医统》卷三十五引《机要》
【处方】白术5两,茯苓3两,橘皮2两,当归2两,附子(炮)2两,生姜4两,半夏4两(切),桂4两,细辛4两(一作人参)。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胸中结,痰饮澼结,脐下弦满,呕逆不得食;亦主风水。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次服。服3剂良。
【注意】忌羊肉、饧、桃、李、雀肉、猪肉、冷水、生葱、生菜、醋物。
【摘录】《外台》卷八引《范汪方》
以上就是利用白术茯苓汤治疗疾病的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常识问题了,最后提醒一下在利用白术茯苓汤治疗疾病的的同时一定注意日常的饮食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其治疗的效果。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可能我们不太清楚是什么,那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但是我们会觉得它的名字很是特别,一听就有想要了解的冲动。其实大家有所不知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名称】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别名】又名肾著汤。
【分类】祛湿剂-温化水湿。
组成
甘草二两(6g) 白术二两(6g) 干姜四两(12g) 茯苓四两(12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效
祛寒除湿。
方解
肾著病,以腰重冷痛为主要见症,缘于寒湿外袭,痹着于腰部所致,腰为肾之府,故以肾著名之。此证多起于劳动汗出之后,衣里冷湿,或居处卑湿,久而久之,寒湿之气侵于腰间,以致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腰重而冷。邪着于肌里,而未伤及脏腑,故其人饮食如故,小便自利。
邪虽外受,但无表证,且非汗法所宜。尤在泾说:肾受冷湿,着而不去,则为肾着。然病不在肾之中脏,而在肾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故治宜温化寒湿之法。方中以干姜为君,取其辛热之性,温中祛寒。
以茯苓为臣,淡渗利湿。两者配伍,一热一利,热以胜寒,利以渗湿,寒去湿消,则病本得除。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助除湿之力。使以甘草调诸药而和脾胃。四药配合,共奏祛寒除湿之效,寒湿尽去,则冷重自愈。
方歌
肾著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 伤湿身重与腰冷,亦名甘姜苓术汤。
方义
本方所治之肾著病,非肾之本脏为病,乃寒湿外袭,痹着于腰部所致。腰者,肾之府,故以肾著名之。此证多起于劳动汗出之后,衣里冷湿,久而久之,寒湿内侵,注于腰部,或居处卑湿,寒湿直接侵于腰部,以致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腰中冷重,如带五千钱。
邪着于肌里,未伤及脏腑,故小便自利,饮食如故。根据以上病机,邪虽外受,但无表证,且时日已久,非外散可解,当温中胜湿,使寒湿之邪,温而化之。方中以干姜为君,温中祛寒;茯苓为臣,淡渗利湿。
二者配合。一温一利,温以逐寒,利以渗湿,寒祛湿消,病本得除。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俾脾气健运,则湿去而不得聚。使以甘草,调和脾胃,而理中州。
配伍特点
四药相伍,共奏温中祛寒、燠土胜湿之效,是为寒湿腰痛之良剂。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功效与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们虽然了解了它的组成、作用与功效,但是还是不能轻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哦,我们不可以随便尝试,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柴胡当归茯苓白术都是比较常见的中草药,同时它们还有一定的食疗作用,茯苓还有一定的祛湿的效果。这些中草药经常会出现在我们服用的一些中成药当中,比如说柴胡,它的主要功效就是治疗感冒,对于肺炎也有很好的效果,女性出现月经不调或者是子宫下垂,都可以使用柴胡来治疗。
柴胡的功效
和解少阳,舒肝和胃,升阳举陷。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热入血室。
柴胡的作用
柴胡的性味:苦平、归经、入肝、胆经。功能:发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主治:感冒发烧、寒热往来、疟疾、胁胀痛、月经不调。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具有:1、解热、退热作用平稳可靠;2、镇静、镇痛,有解除胸闷胀痛,开郁调经作用;3、抗菌,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4、抗肝损伤作用;5、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第1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抑制作用。
主治 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柴胡做法指导
1、解热生用量宜大,升阳生用量宜小;疏肝解郁宜醋炒,阴虚骨蒸宜鳖血炒。
2、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3、柴胡治疗感冒常与葛根、羌活等同用。
4、柴胡有较佳的退热作用,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汤)。
5、对疟疾症,柴胡又可与草果、青皮等配伍应用。
6. 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均可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
中药方剂可以说是有很多的种类,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别名】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卷中)、桂苓甘术汤(《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处方】茯苓12克 桂枝9克(去皮)白术6克 甘草(炙)6克
【功能主治】温化痰饮,健脾利湿。治中阳不足,痰饮内停,朐胁支满,目眩心悸,咳而气短,舌苔白滑,脉弦滑。
【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为君;白术健脾燥湿,助茯苓运化水湿为臣;桂枝通阳化气为佐,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之功。
【摘录】《伤寒论》
虽然说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的功效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因此在服用这类药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询医生。
可能我们大家对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还不是很了解,这属于中药汤的一种。多喝一些这些汤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老年人缓解我们自身容易出现的失眠多梦的情况。还可以改善我们自身出现的神经衰弱的问题,对于改善女性朋友出现的月经不调的情况也非常有帮助,普及一下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好处吧。
1.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白茯苓可健脾,对于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治疗上述症状可与人参、白术、甘草和用称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运化不利.但是味道,不一定很好喝
2.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
1、用于脾胃虚弱:
(1)食少、虚胀、便溏、神疲乏力,为补气健脾的常用药,配人参、茯苓等,如四君子汤。
(2)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大便泄泻,配干姜、人参,如理中汤。
(3)脾虚湿滞,泄泻便溏,配党参、扁豆、茯苓等,如参苓白术散
2、用于脾虚水停所致的痰饮、水肿,为痰饮水肿的良药
(1)痰饮证,配桂枝、茯苓,以达到化痰饮之功效
(2)水肿,小便不利,配茯苓、泽泻,起到燥湿利水之功效
3、用于气虚自汗,常与黄芪、浮小麦等配用
4、用于脾气虚弱,胎动不安,常与党参、砂仁等配用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好处远不止以上这些,如果我们女性朋友在月经期间流失的大量的血液也可以有效地服用这些汤帮助我们达到补血的效果,也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摆脱腹痛给我们自身带来的伤害,效果非常不错。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运用不当,服食方法不对,疗效会减弱。下面来谈谈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主要功效与服用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别名】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卷中)、肾着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处方】甘草 白术各6克 干姜 茯苓各12克
【功能主治】温脾胜湿。治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致患肾着,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腹重,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腰中即温。
【备注】肾受冷湿,着而不去,而为肾着。然病不在肾之本脏,而在肾之外腑,故其治法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方中干姜辛热,温里散寒,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利水为臣;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别名】甘姜苓术汤、甘草汤、肾着汤、除湿汤、苓姜术甘汤、茯苓干姜白术甘草汤
【处方】甘草2两,白术2两,干姜4两,茯苓4两。
【药理作用】对肠管的兴奋作用《经方研究》:王培忠等报道,甘姜苓术汤的水煎液在小量时对家兔离体肠管有轻微的兴奋作用;加大剂量后,其兴奋作用未见明显加强。认为其水煎液兴奋肠管的作用与剂量关系不大。
【功能主治】暖土胜湿;补土制水,散寒渗湿;温脾化湿。主肾着。寒湿下侵,身重,腰以下冷重而痛,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呕吐腹泻,妊娠下肢浮肿,或老年人小便失禁,男女遗尿,妇女年久腰冷带下等,属脾阳不足而有寒湿者。
【用法用量】甘姜苓术汤(原书同卷),甘草汤(《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肾着汤(《千金》卷十九)、除湿汤(《三因》卷九)、苓姜术甘汤(《类聚方》)、茯苓干姜白术甘草汤(《奇正方》)。
【注意】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酢物。
【各家论述】1.《医方考》:肾着于湿,腰冷如冰,若有物者,此方主之。肾主水,脾主湿,湿胜则流,必归于坎者,势也,故曰肾着。腰为肾之府,湿为阴之气,故令腰冷如冰;若有物者,实邪着之也。干姜、辛热之物,辛得金之燥,热得阳之令,燥能胜湿,阳能曝湿,故象而用之;白术、甘草,甘温之品也,甘得土之味,温得土之气,土胜可以制湿,故用以佐之;白茯苓甘淡之品也,甘则益土以防水,淡则开其窍而利之,此围师必缺之义也。
【临床应用】1.肾着:杜某,女,52岁。腰痛,腰部重倦有冷痹感,两侧髓关节痛,行动拘急痛,俯仰困难,四肢倦怠无力已5月余,治疗无效。诊其脉沉迟,此肾着证也,肾虚而寒湿所侵,腰受冷湿着而不去,治宜温通驱寒湿为治,拟用肾着汤。白术1两,云苓1两,干姜1两,炙甘草5钱,2剂,清水3钟,煎至1钟,温服。后以原方加桂枝尖、杜仲,共进8剂而愈。
【摘录】《金匮》卷中
在我们阅读完上文后可以发现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不仅仅可以增强抵抗力还是治病的良方,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了解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哦!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比如女人经常会因为来月经而失很多血,时间长了就很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另外那些饮食习惯不好的人,经常会出现营养不良然后免疫力下降等问题,针对这些日常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采取中药调理身体,比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就是疗效非常好的中草药,这几种药搭配在一起使用,具有下列这些作用和功效。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的作用:
此方补性温和,治疗气血亏虚,面色萎黄,四肢无力,月经不调,食少便溏,病久消瘦效果都很好的。祝健康。
甘草茯苓党参黄芪白术各15克五副大枣每副三枚并不是单纯去湿气的。而是补气健脾的中药,是没有副作用的。
根据说的药物配方,有健脾除湿的作用,可以用于脾胃功能不良的治疗。任何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对于说的情况,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调理。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烟酒刺激。
茯苓党参黄芪白术最好加点甘草,叫补气血的作用,这个对于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配方,所以可以喝。
女人容易有这种情况,可以喝点生脉饮,还可以多吃红枣,喝点红糖水,多吃蔬菜水果,比如梨,苹果,好好休息,希望能满意
意见建议: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劳累,多泡泡脚,心态放好,可以多吃小米粥,
气血两虚可以吃一些补益气血的食物,如红枣,枸杞,阿胶,猪肝,花生等,也可以喝中药如八珍汤,吃八珍益母丸等
上述情况属于气血两虚,这是由于久病入络,或由于湿热之邪阻滞经脉,气血瘀阻所致。
意见建议:治疗宜行气活血,健脾和胃的治疗方法,可以吃点八珍丸效果还是不错的,生活中要注意休息,多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体操、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的。
常用的方剂有八珍汤(四君子汤加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加黄芪、肉桂),人参养荣汤(当归、党参、白芍、白术、茯苓、熟地、灸甘草、黄芪、肉桂、五味子、远志、陈皮、生姜、大枣)等。
白术和茯苓大家都有了解,因为这两种药在生活中太过于常见,主要是根茎入药,其中的药用作用是可以对身体起到保健的效果,还能够治疗一些湿气和寒气,用来泡水喝是最棒的,因为可以直接拿来简单的使用
白术茯苓是什么药材
白术是一种多年生草本,喜凉爽气候,主要以根茎入药,具有很多的药用功能,还可以食用,对人体有保健的作用。药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白术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林缘及灌丛中,分布于长江流域。现全国各地多栽培,以浙江为最。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待地上部分枯萎后,先晴天挖掘根部,除去泥土,剪去茎秆,将根茎烘干,亦可晒干。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查看全文
白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现在的人都喜欢养生,都会定期到药材铺买一些药材来补身体,你对药材了解有多少呢,下面为你介绍白术茯苓,白术,白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中药药材,它在治疗疾病上有着突出的效果,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而且还能止汗,安胎。
茯苓甘平,作用和缓,无寒热之偏,所以常用于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与白术、泽泻等配伍,用于表邪不解,随经入腑之膀胱蓄水及或水肿、小便不利;与滑石、阿胶、泽泻等配伍,治疗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之水肿;与附子、生姜同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肿症。茯苓能健脾补中,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常与人参、白术、甘草同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等症。与桂枝、白术、甘草配伍,用于治疗痰饮之目眩心悸。
白术茯苓的食用方法
白术茯苓同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等症,以下为大家分享常用的白术茯苓食用方法通过中医药膳达到利湿祛湿的效果。白术茯苓粥的做法其实及其简单!以下向大家介绍的白术茯苓粥的做法!成本低廉,操作也并不复杂,而口感鲜美,也不失为美味佳肴!尤其是换季了,家中的老年人可以适量吃点白术茯苓粥,营养又易消化。
白术茯苓粥
食材:
白术12克,茯苓15克,陈皮3克,生姜皮1克,砂仁3克,粳米100克。
做法:
将白术、茯苓、陈皮、生姜皮、砂仁、五味药煎汁去渣,再加入粳米同煮为稀粥。
茯苓和白术药性平和,是去湿的上品。中医建议,体内有湿气的人不妨用茯苓和白术煮水喝,可以有效祛除湿气。茯苓和白术是两味中药材。中医认为,大多数体内有湿气的人,都可以用这两味中药煮水喝来祛湿。
茯苓白术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成药、适用于多种病症而且对人体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影响,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对这种药似乎缺乏很多认识,要不就认为是药三分毒从而生病后不愿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要不就是嫌弃中成药效果太慢、以致一旦生病了就选择抗生素从而导致自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所以接下来小编要做的就是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茯苓白术丸都有那些功效、同时也给大家介绍一下茯苓白术丸所能治疗的一些疾病、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茯苓白术丸的功效都有那些吧
茯苓白术丸是由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薏苡仁、莲子、白扁豆、砂仁、桔梗、甘草等几味药物所组成的。从现代药理上来说,单味人参、薏苡仁小量兴奋肠管。白术、人参、甘草、桔梗能抗肠管痉挛。茯苓、白术能部分解除肠管抑制,人参、茯苓、桔梗、甘草均抗溃疡和降低胃酸分泌,人参、茯苓有促进免疫作用。
茯苓白术丸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症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该中成药常用于慢性胃肠炎,慢性支气管炎,贫血,慢性肾炎以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湿盛者。 茯苓白术丸是纯中药制剂,主要是改善脾虚症状,所以服药是有疗程规定的,一般最少三个月,是可以长期服用的。在医生规定的服药疗程内,此药是非常安全的,长期服用副作用不大。具体服用多久请参考医生意见。
茯苓白术丸主要用于脾胃气虚夹湿,症见纳谷不运,腹胀,胸膈满闷,食欲不振,四肢无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多用于治疗慢性腹泄,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慢性肾炎,小儿营养不良,放化疗致胃肠道毒副反应,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慢性中耳炎等属脾胃虚弱者。
以上就是关于对茯苓白术丸都有那些功效的详细讲解了,同时也给大家介绍了一下茯苓白术丸所能治疗的一些疾病,在这里小编想对大家说一下、茯苓白术丸的出现是当代中医的一项成果、因为它把需要煎熬的汤药变成了喝水就可服用药丸,同时大家也应该对我们的中医重新认识一下、因为如果没有中医我们怎么能够走过长远的五千年呢?所以大家对中医还是得持相信的态度、因为就目前来说、很多西医治愈不了的病症、中医都能够解决、当然也需要尊重西医、因为中西医都各有所长。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