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血热毒最好的中成药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清血热毒最好的中成药”,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正常人的血液虽然存在温度,但是它们的温度都是控制在一定的区间范围之内,但是有些人的血液却超过了正常的区间,这种血液被称为热血。而热血这个血液情况,主要是因为人体内的毒气过多所引发的,所以想要两岁的话就应该清血热毒。但是在进行清血热毒的时候最有效果的中成药是什么呢?

介绍一些凉血解毒的中成药

赤芍

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气微香,味微苦、酸涩。赤芍是可以很好的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适合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玄参ys630.COm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其性寒,味甘、苦,这种中成药也是可以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紫草

紫草属紫草科植物紫草和新疆紫草(软紫草)的根。其性寒,味苦,归心、肝经,紫草也是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滑肠通便的作用。用于治疗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

茜草

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寒,味苦。归经肝;心;肾;脾;胃;心包经。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茜草主要是治疗血热咯血、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症状的。

上面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可以很好的凉血解毒的中成药了,这些药物我们是可以很好的从药店里面购买到的,而且是不贵的,简单又实用,对身体是有很好的帮助和调节的,我们想要凉血解毒的朋友是可以很好的利用上面的药物的。

yS630.Com相关推荐

阴虚血热吃什么中成药


女性如果有气血虚弱会有月经量多,疲倦的现象,如果有阴虚血热,在平时会导致身体出现一些危害性的问题,所以在平时可以多调节,多修复,比较常见的是喝黑豆雪梨汤,桑葚蜂蜜膏,这些不仅仅可以加快气血修复,还能降低人体热量,如果是炎热的夏季可以喝些绿豆银耳汤。

女人气虚血热怎么调理

1、黑豆雪梨汤

主要材料为黑豆、雪梨。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将黑豆提前浸泡一个晚上,洗净后备用。第二步,将雪梨去皮切片。第三步,将黑豆、雪梨、清水一起放入炖盅,隔水蒸熟即可。

2、桑葚蜂蜜膏

主要材料为新鲜的桑葚和蜂蜜,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将新鲜桑葚清洗干净,然后放入锅中,用小火煎半个小时左右,取出桑葚汁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再次煎出桑葚汁。第二步,倒掉渣滓,将两次取出的桑葚汁,重新放入锅内,然后用小火熬至膏状。第三步,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冷却后装瓶即可。

3、菊花粥

主要材料为菊花、大米。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将大米淘洗干净,然后和菊花一起放入锅中,并加入适量的冷水。第二步,先用大火煮开,然后转中小火熬至大米熟烂即可食用。

4、绿豆银耳汤

主要材料为绿豆、银耳、冰糖。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将绿豆提前泡发,洗净后备用。第二步,将泡发好的银耳洗净,然后撕成小朵。第三步,将绿豆、银耳放入锅中,加入冷水后熬成汤。第四步,出锅前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即可。

以上就是关于女人气虚血热怎么调理的

清肠胃湿热最好中成药


很多肠胃湿热的患者经常会感觉到浑身无力,经常发虚汗,还会经常感觉到舌苔发黄,这都是因为胃里的湿气过多,治疗胃病最好的药物就是中药,因为一般中药都是通过对人体的慢慢调节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那么轻肠胃湿热最好的中成药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金钱草

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黄芩

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加味香连丸

主要功效:清热祛湿,化滞止痛。

适用病症: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止泻痢,为君药。黄芩、黄柏加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共为臣药。白芍、当归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气止痛;厚朴、枳壳、槟榔、木香行气和中,行滞止痛;吴茱萸温中燥湿止泻,也制苦寒之品,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化滞止痛之功。

牛黄解毒丸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病症: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药性分析:方中牛黄味苦气凉,入肝、心经,功善清热凉心解毒,以之为主药。生石膏味辛能散,气大寒可清热,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黄芩味苦气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苦寒沉降,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共为辅药。雄黄、冰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桔梗味苦辛,入肺经,宣肺利咽,共为佐药。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泻火之效。

清肺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清肺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1、清肺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1.1、清肺火丸

处方组成:黄芩140g、栀子80g、知母60g、浙贝母90g、黄柏40g、苦参60g、桔梗80g、前胡40g、天花粉80g、大黄120g。

[性 状] 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或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苦。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化痰通便。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粘、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1.2、感冒清热颗粒

是临床应用多年的有效验方,以解表散寒药为主,含有解肌清散伏热药,又增加了生津、利咽、止咳药,所以治疗风寒感冒的症状较为全面。感冒初起时及时服用,效果尤佳。

2、治疗肺热喝什么茶

2.1、清燥润肺茶

做法:麦冬15g,沙参15g,杏仁10g,桑叶12g,百合20g,雪梨1个。头煎清水3碗煎至1碗。二煎清水2碗煎至半碗。

功效:养阴清燥、润肺止咳。适用于干咳、口干、咽燥、尿黄、便干等情况。

2.2、玉竹冰糖茶

做法:取玉竹15克,加冰糖适量,加入沸开水适量加盖浸泡15分钟,并用筷子和匀后再饮用。

功效:此茶有养阴生津、润喉益肺之功。

2.3、橄榄茶

做法:橄榄5~6枚,选个大、肉厚、灰绿无斑的,放杯内加冰糖少许,再用沸水泡焖片刻。

功效:有清肺生津、利咽消痛之功。

3、清肺热的水果

3.1、柿子

祖国医学认为,柿子性味甘、涩、寒。功效润肺生津、清热止血、涩肠健脾。主治肺热咳嗽、脾虚泄泻、咯血便血、尿血、高血压、痔疮等。一般认为,在非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以不超过200克为宜。

3.2、葡萄

中医认为,葡萄有很好的降火功效,吃葡萄可以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葡萄生食能补气益血、强筋骨、通经络、利小便,久食能健身延年。对治疗高血压有益,还能使人精力沛,并有抑制病菌作用。葡萄生吃有营养,但是由于葡萄含有酸性,不宜吃太多。也不要空腹食用,会造成恶心及肠胃不适。

3.3、香蕉

从营养角度看,香蕉是淀粉质丰富的有益水果,而从中医学角度去分析,香蕉味甘性寒,可清热润肠,促进肠胃蠕动,但脾虚泄泻者却不宜。肺热咳嗽用香蕉1~2只,冰糖炖服。每日1~2次,连服数日,效果佳。

清肺热的食物

1、银耳

银耳又称白木耳,味甘淡、性平,无毒,入肺、胃、肾三经,具有生津润肺、益气活血、滋阴养胃、补脑强心的作用,适用于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胃肠燥热、便秘等症。

2、鸭蛋

鸭蛋性味甘、凉,具有滋阴清肺的作用,入肺、脾经。有大补虚劳、滋阴养血、润肺美肤等功效。适应于病后体虚、燥热咳嗽、咽干喉痛、高血压、腹泻痢疾等病患者食用。用于膈热、咳嗽、喉痛、齿痛。

3、梨之

梨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梨是常见的清肺食物,可以将它蒸着吃,可以煮汤,还可以捣泥成梨糕,可清肺,治疗咽喉痛,效果极佳。

4、橄榄

橄榄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之效。嗓子痛时含服些青橄榄,可使咽喉清爽,如与鲜萝卜煎服效果更好。橄榄经蒸馏后的液体称橄榄露,可用于治疗咽痛、咳嗽、烦躁等症。

清肺热的食疗偏方

1、银耳红枣汤

原料:银耳30克,红枣30克,雪梨200克,冰糖40克,水适量。

做法:银耳和红枣提前用冷水泡发。泡发好后,银耳去掉蒂,撕成小朵。

雪梨去皮去核,切成小块。

将所有材料放入锅里,加入四倍的水。用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慢慢炖40分钟。

2、枇杷银耳汤

材料:枇杷三个、银耳一朵、冰糖适量。

做法:新鲜枇杷去皮、去籽,去白膜,切成小块,银耳用水泡发,去蒂洗净,掰成小朵。

锅内放水,加入银耳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30分钟至软糯。

加入枇杷块和冰糖,继续炖20分钟左右即可。

3、枇杷雪梨汁

原料:枇杷150克,雪梨200克,蜂蜜10毫升。

做法:将雪梨去皮、核,切块。

将枇杷果肉与雪梨、匀即可。

功效:枇杷具有清肺气、镇咳化痰的作用。雪梨有清肺润肺、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和化痰的作用。此饮有护喉利肺之功效,适用于因为抽烟过多所致的喉部不适,咳嗽痰多等症。

清肝火最好的中成药是什么?


经常会有人出现肝火旺盛的情况,这背后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比如那些经常抽烟喝酒的人,以及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都会吃出肝火旺盛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一个人长时间情绪不好的话,也会导致出现肝火旺盛,这时候可以吃一些清肝火的中成药帮助治疗。

清肝火最好的中成药:

1、菊花

菊花富含维生素A,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也是中医治疗各种眼疾的良药。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菊花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养肝降火的作用,能够缓解口苦、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平肝火最好选用杭白菊或者胎菊(即杭白菊未开放的花蕾)。

可以取菊花、金银花、茉莉花各少许,泡水作茶饮,可清热解毒,适用于防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疮等,常服更可降火,有宁神静思的效用。

2、薄荷

薄荷有疏泄肝火的作用,帮助纾解因肝火太旺所引起的情绪暴躁问题。用薄荷泡茶喝,有疏风清热、降低肝火的作用,而且薄荷茶有清凉感,是清热、解毒、利尿的良药。值得注意的是,薄荷并不适合产妇及小婴儿使用,应尽量避免。

美国科学家还推荐将薄荷茶袋装于杯中,放入煮沸的水中,过15分钟,在精油不蒸发时喝下,这样辅助治疗胃不舒服效果更好。

3、莲芯

莲芯即莲子心,又称莲薏、苦薏、莲心,最早见于唐末的《食性本草》中,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莲成熟种子中的干燥胚芽。秋季采收莲子时,将莲子剥开,取出绿色胚(莲心),晒干。具有清心火,平肝火,止血,固精之功效。

推荐莲芯夏枯草饮。莲芯5克,夏枯草15克,水煎后代茶饮。莲心能够清热除烦,夏枯草具有清肝火、降血压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心烦发热、眩晕头痛症。

4、夏枯草

夏枯草是广东民间夏暑天常用于食疗的中药,属清热泻火类药材。中医认为,它性寒,味苦辛,具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常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瘰疠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高血压和乳腺增生症等。

想要清肝火,可取夏枯草12克,桑叶、菊花各10克。将夏枯草、桑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半小时后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煮3分钟,即可代茶饮。可用冰糖或蜂蜜调味。

5、桑叶

桑叶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对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应用。

肝火过旺可以尝试用“桑叶菊花粥”来调养:先准备鲜桑叶15克、鲜菊花30克和粳米50克。将桑叶和菊花用300毫升的清水煎煮,滤去汁液后,重新加入300毫升清水煎煮。此后,将第一次煎煮所得的汁液和粳米倒入其中,用小火煮1小时即可服用。每天1次。

6、龙胆草

龙胆草为清热燥湿类中药,性苦味寒,归肝、胆经,有清肝胆湿热、泻下焦郁火的功效,始载于《神龙本草经》就列为中品,在国入药历史已十分悠久。

龙胆草泻肝降火,竹叶清心除烦,先加水煎煮10克龙胆草、20克竹叶,取汁代水加入100克粳米煮成粥,代早餐服食。适于失眠兼性情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属于肝郁化火者服食。

7、蒲公英

蒲公英是常见物种,而且蒲公英还极具药用价值。所以到了春天夏天不妨吃点鲜蒲公英降降火,败肝火。蒲公英性寒,具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在中草药里属清热解毒类药物。凡是疮毒、疔毒等,以新鲜的蒲公英捣烂,外敷患处,或单独煎水内服,皆有良效。

蒲公英具有很好的食疗功效,尤其是春天的蒲公英,最好选择在初春的四五月间,蒲公英开花之前采下,那时其清火、消炎、抗癌的功效最佳。现在不少农村还有吃蒲公英的习惯,是一种家常野菜。通常水焯过之后苦味减少,然后用点蒜末、生抽、香醋、香油、盐拌匀后吃,味道清香,非常祛火。

此外,还有中成药荷叶、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对肝火旺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除湿毒最好的中成药都有哪些?


体内有湿毒,在医学上来说是一种病症,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不要过于着急,先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的面对,正确接受治疗。一般来讲,去体内的湿毒,还是从中医的角度入手比较好,毕竟中药材都是不会有很大副作用的。那么,除湿毒最好的中成药都有哪些?

1、参苓白术丸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若不想吃中成药,也可以用山药和薏米搭配,选择等量的山药和薏米,一同煮粥食用即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就具有非常不错的祛湿效果。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3、健脾丸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4、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5、归脾丸

【成分】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清肺毒最有效的中成药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肺部健康的重要性,然而在生活中,会有非常多的原因损伤到人的肺部,比如现在很多城市的空气情况比较糟糕,人们经常会吸入一些有害的粉尘,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肺毒,会导致患者出现咳嗽等诸多症状,这时候患者可以吃一些清肺毒的中药,比如下列这些中药配方。

清肺毒最有效的中成药:

1、清肺的最好中药之川贝

川贝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的功效。《本草汇言》中论述认为:“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它多用于缓解燥咳。川贝味甘、苦、性微寒,治疗阴虚燥咳效果较好。

若肺燥阴虚咳嗽,痰中带血,可用川贝3克加适量冰糖和水,用小火炖1小时服用。很多人为了缓解苦味,常将其放在雪梨中蒸;或在煮稀饭时取米汤200毫升,放入川贝、冰糖隔水炖服。川贝还可和瘦肉煲汤,每天用量通常在10克以内。

2、清肺的最好中药之玉竹

玉竹味甘、性平,入肺、胃二经。具有滋阴润燥、除烦止咳之功效。用于热病伤阴、肺胃燥热、咳嗽少痰、心烦口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尿频、筋脉失养挛痛、素体阴虚、风湿自汗、劳疟寒热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竹还可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起到辅助降低血糖的作用,特别适合糖尿病合并秋燥者食用。常用量为10-15克,水煎代茶饮,也可与大米一起煮粥食用。

3、清肺的最好中药之芦根

芦根性寒,味甘,有清肺热,除脓痰的作用。古方“苇茎汤”治疗肺脓疡(肺痈)即以芦根为主。《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凡肺热咳嗽,吐痰黄稠腥臭之人,食之最宜。也可配合生薏苡仁、蕺菜、冬瓜子等,则更为适宜。

4、清肺的最好中药之罗汉果

罗汉果有清肺、化痰、止咳作用。《岭南采药录》中说:“理痰火咳嗽,和猪精肉煎汤服之。”《广西中药志》亦认为:罗汉果“止咳清热。”故对风热咳嗽和肺热咳嗽者尤宜,可单用泡茶,亦可用罗汉果1个,柿饼15克,水煎服食。

清上焦火的中成药


中医中上火的类型有很多,我们常见上火主要是尿黄、喉咙干、牙龈出血等。还有一种上火叫焦火,既然是中医中的概念,采用中药进行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所以这方面的药物就是很多人很关心的事情。那么,清上焦火的中成药有哪些?下面咱们就来详细看看吧。

焦火一般是指心肺的火旺的情况;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称之为:上焦火。

败上焦火用好多“花”

代表药物:板蓝根、蒲公英、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

药方:栀子,蒲公英,金银花,生地,枸杞子。必须多喝水。

上焦(心肺部位)有火,多表现为咽喉疼痛、口干、唇裂、目赤伴有干咳。小孩可表现为不肯吃饭,烦躁不安,甚至不愿喝水,自诉口腔疼痛。遇到这种情况,老人和小孩由于体虚,可服用药性缓和的玄麦甘桔汤,即玄参、麦冬、甘草和桔梗。年轻体壮者可在此基础上,加服清热解毒的药,如板蓝根、山豆根等。小孩若眼屎多,头面部长红色疹子,可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穿心莲、野菊花、金银花、栀子等清热解毒的药。

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称之为:上焦火。

脾胃虚弱导致气血不足而运行不畅,由于气血不足。肝藏血。无法供养肝血,因为肝血不足,血属阴,阴虚导致阳盛,所以肝火旺盛,所以上焦热,由于脾胃虚弱。脾脏生血虚,气血互化,所以血虚引起气虚,气虚则气万养的功能失调,不能温暖下焦导致下焦虚寒。

上焦火下焦寒从中医角度来讲是心肾不交引起的,心在中医属于阳,肾属于阴,正常的情况下,心里的阳气下行到下焦来中和肾的阴气,肾的阴气上升到上焦来中和心的阳气,这样阴阳平衡,人体处于健康的状态,而心肾不交,则出现下焦阴气过多,出现怕冷,上焦火气较旺,出现脸烫等症状。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

除湿中成药什么最好?


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当中的人或者长时间在潮湿环境工作的人,体内的湿气往往都是比较重的,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这时候想要除去湿气,就可以服用一些治疗药物。那么,想要通过中医来进行治疗的话,除湿中成药应该选择哪一种效果是最好的呢?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浊、趋下;易与阻遏气机、影响脾胃运化。并且常常与他邪夹杂致病。健脾祛湿选用哪些中成药呢?专家指出,健脾祛湿的中成药主要有木香顺气丸、健脾丸、归脾丸等药。

中医认为,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而导致湿气内滞。饮食不当,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也会导致湿症。湿症还常常与其它因素结合而出现、寒湿、暑湿、风湿等症状。

湿症在天气潮湿时更容易发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晕重、身体倦怠腰腿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或见两眼、腿脚浮肿;胸中郁闷、脘腹胀满、口淡、饮食无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这些都属于所谓的“湿气重”。

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水化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所以温补脾胃是除湿的最好途径。下面我们一起具体来看看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都有哪些。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血虚热吃什么中成药


二、血虚热吃什么好三、血虚热危害有哪些

血虚热吃什么中成药

1、血虚热吃什么中成药

1.1、养血润肤饮(或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克、皂刺4.5克、生地12克、熟地l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花粉12克、红花6克、桃仁6克、黄芩10克、黄芪l0克。

1.2、风癣汤加减:生地12克、玄参10克、丹参12克;当归6克、炒白芍12克、茜草10克、红花6克、黄芩6克、苦参4.5克、苍耳子3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l0克。

2、血虚热是怎么引起的

2.1、失血过多

主要是月经过多或产后失血过多引起。月经量大、产妇手术造成失血过多,都可能会造成女性血虚。

2.2、脉络阻滞

当身体某处出现瘀血阻滞脉络时,就会引起新血生成障碍或局部供血不足。

2.3、慢性消耗

如果思虑劳神太过,血液损耗度随之递增,血液的供给和消耗形成差距,消耗越多,差距就越大,最终导致血虚。

2.4、肠胃功能不好

肠胃的功能差、并有长期腹泻习惯者,常产生营养不足现象,而导致血液生成不足。

3、血虚热症状有哪些

3.1、血虚的症状以头晕耳鸣,双目干涩,视物昏花甚或夜盲,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舌淡苔白,脉虚弱为主。

3.2、血虚的时候,会有血不养筋的情况出现,也就会导致我们的手脚发麻,关节不利的情况出现。

3.3、唇色发暗,指甲脆,易断,视力问题,舌头颜色改变,成橙黄色等。

3.4、脸色苍白,血虚还应该注意眼睛和视力的症状,可以造成肝失衡、皮肤出现葡萄干状。

3.5、妇女血虚的症状有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等。

血虚热吃什么好

1、胡萝卜

含有丰富的铁质和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可促进血红素增加,提高血液浓度及血液质量。

2、乌鸡

乌鸡汤甘温、补虚损,养阴血,大补气血,对阳虚、气血两亏者宜之。

3、黑豆

黑豆助益肾生髓化血,也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肾虚、血虚者多吃有益。

4、桑葚干

含铁量高,其中以桑葚干为最,桑葚干每100克含铁42.5毫克,无愧于水果中“补血果”的称号。在晒制过程中,最有利于一些稳定营养素的保留,如铁、锌、锰、蛋白质、抗氧化物质等。

5、南瓜

南瓜中还含有“钴”和“锌”,“钴”是构成血液中红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锌则直接影响成熟红细胞的功能;铁质则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这些都是补血不可或缺的原料。因此,清代名医陈修园曾称赞“南瓜为补血之妙品”。

6、芝麻糊

芝麻糊采用黑芝麻、黑米、核桃等制作而成,具有补血、乌发、补肝肾、润五脏、养脑等作用。可以改善人体出现的乏力、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腰膝酸软等现象。

血虚热危害有哪些

1、抵抗力差

血虚常常由内脏功能不足、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和饮食不健康等引起,会表现为消瘦、亚健康和易生病的状态。

2、老得快

人体的皮毛、字体和各个人体组织会因为血虚而得不到滋养,更容易加快衰老速度。发生脱发、白发、敏感度下降和肢体乏力、精神不振等。

3、身体更干燥

和天气造成的皮肤干燥相比,血虚更容易引起身体皮肤和毛发的干燥,皮肤容易出现瘙痒、细纹、裂纹、掉皮屑,而头发容易干枯、枯黄、开叉和断裂。

4、工作效率底

血虚容易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出现眩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精力不集中现象,严重降低工作效率。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