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活麻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种,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对人体的一些疾病进行调理,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具体的功效有哪些吧。
【别名】活麻、老虎麻、火麻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粗根荨麻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茎四棱形,疏生螫毛。叶对生;叶柄长1-6m;托叶合生,狭卵形;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5-11cm,宽2.5-5cm,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粗牙齿,有时茎中部叶的大牙齿有少数小牙齿,下面沿脉疏生短毛;基出脉5条。雌雄异株;花序长5-12cm,分枝稀疏;雄花直径2mm,花被片4,雄蕊4。瘦果卵形,扁,长1.5mm,光滑。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500m的山地灌丛中。
【性味】苦;辛;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湿;平肝镇惊;止痒;解毒。主风湿痹痛;小儿惊风;产后抽风;高血压;荨麻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介绍了青活麻的相关常识,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青活麻,大家可以在平时多积累一些相关的东西,这会对我们保持身体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活麻草是一种草本植物,对身体有一定的调理和保健的作用,有助于身体的营养吸收,能够加速血液循环,它的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在祛除风湿,缓解风湿骨痛方面的作用都是不错的,也经常用于治疗皮肤湿疹等疾病,当然在活麻草的时候也要有所注意,它有小毒。我们来了解一下。
活麻草的功效与作用
白活麻性味辛温,虽有小毒,但现代医药认为它具有退热止痒、祛凤解毒的作用,可常用它来治疗疗疮、肿毒、毒蛇咬伤、小儿舟积、风湿引起的瘫痪、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尤其是对寻麻珍、皮肤搔痒和风湿性关节炎,均有显著疗效。
本种是托叶合生类群在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它的叶边缘变异较大,一般具数枚浅 裂片,但湖北、陕西和四川的某些标本,则为掌状3半裂或深裂,有些幼小的叶还未分 化成裂片,仅具粗大的牙齿。这表明,叶片的分裂似乎是一种较进化的性状;另一方面, 从性状不稳定的事实也说明这群植物似乎处在分化中。
植物特性白活麻易生长在阴、湿之地,不小心碰到其植被上的白色毛刺会导致皮肤过敏,具体症状是红肿、麻木、绞心刺痛难忍。所以白活麻本身是含有小毒的,所以在采摘时要相当注意 。白活麻属于四季常青植物,因此四季可采,全株可用。
主治功效
伤风咳嗽,胸闷痰多。外用于肤痒,疮毒。茎、叶:适用于小儿惊风,中风不语,咳嗽痰多,咯血。外用于疮毒。根:用于水肿。
活麻草是多年生长的草本植物,具有很强的调理作用,可有益于身体吸收,促进血液循环,其中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可以祛除风湿,缓解风湿骨痛,治疗皮肤湿疹等疾病,虽然有一点点小心的毒素,但是对身体的功效还是很强大的,大家在平时不用太担心,在使用方面了解到相应功效即可。
白活麻为荨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托叶每节2枚,在叶柄间合生。花序常圆锥状。染色体数目:2n=52。
它是一种多年生算麻科草本植物。白活麻姿态奇特出众,株高一般约60厘米,茎呈四校形,粗如手指,叶对生,大
似手掌,边缘有粗齿;顶端或叶腋开淡绿白色的穗状小花,果实近圆形,浅黄色,大小如粱米。白活麻"会咬人",并不是它长了嘴巴,而是从茎到叶长满了昨常细小的白色触毛,这种触毛分泌毒性粘液,当人们走近它时,一不小心触及或碰着它,那锋利的毛尖就会刺得人痛痒难熟,好像被什么动物咬了一口似的,皮肤立刻红肿起来,重者数日难愈,民间素有火鸡婆之称,那就是它有惹不得的意思。 会"咬人"的植物在热带森林中,生长着一种会"咬人"的草本植物,俗名叫火鸡婆,别称木槽,而正式的学名为白活麻。
主要价值【性味】甘、淡,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用于风湿骨痛,小儿吐乳,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服或外洗。
白活麻性味辛温,虽有小毒,但现代医药认为它具有退热止痒、祛凤解毒的作用,可常用它来治疗疗疮、肿毒、毒蛇咬伤、小儿舟积、风湿引起的瘫痪、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尤其是对寻麻珍、皮肤搔痒和风湿性关节炎,均有显著疗效。
说明
本种是托叶合生类群在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它的叶边缘变异较大,一般具数枚浅 裂片,但湖北、陕西和四川的某些标本,则为掌状3半裂或深裂,有些幼小的叶还未分 化成裂片,仅具粗大的牙齿。这表明,叶片的分裂似乎是一种较进化的性状;另一方面, 从性状不稳定的事实也说明这群植物似乎处在分化中。[3]
植物特性白活麻易生长在阴、湿之地,不小心碰到其植被上的白色毛刺会导致皮肤过敏,具体症状是红肿、麻木、绞心刺痛难忍。所以白活麻本身是含有小毒的,所以在采摘时要相当注意[4] 。白活麻属于四季常青植物,因此四季可采,全株可用。
世界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药材,难免有一些药材是我们不认识的,但只要我们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相信我们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医学药材。那么对于红小麻这种药材你了解吗?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红小麻的叶或根。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茎高30-120cm,全草有刺毛。叶长5-15cm,叶柄与叶片等长;托叶2裂;叶片心状卵形,先端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具粗锯齿缘;基出脉3条,质地柔软。圆锥花序腋生,常长于叶柄,花单性,雄花花被4-5,卵状披针形,雄蕊4-5;雌花花被杯状,4裂或齿状,有柄,子房斜形,花柱为不整齐3裂。瘦果稍扁。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沟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疮痈肿毒;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对于红小麻的药用价值大家应该知道了,我们平时应该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有所准备,不至于惊慌失措。
抗宫炎胶囊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药物,因为治疗效果好而且安全健康所以经常被使用。它的主要成分有广东紫珠、益母草、乌药和玉米朊,原料都是上等的中药药材。但是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而且脾胃虚弱、精神病、老年痴呆症患者都需要慎重使用,服用抗宫炎胶囊时在饮食上需要注意忌辛辣、生冷和油腻的食物,而且不管何种病症,需要及时就医治疗,遵循医嘱再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早日恢复健康。
一、成份
广东紫珠干浸膏、益母草干浸膏、乌药干浸膏。辅料为玉米朊。
二、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的颗粒及粉末;味涩、微苦。
三、功能主治
清湿热,止带下。用于宫颈糜烂湿热下注型,症见赤白带下者。
四、规格
每粒装0.5克。
五、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六、不良反应
偶见头晕、药疹及轻度消化道反应。
七、禁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八、注意事项
1. 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 患有其他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 带下清稀者不宜选用。带下伴阴痒或有赤带者应去医院就诊。 4.脾胃虚弱,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慎用;月经量多者不宜服用。 5. 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老年痴呆症患者慎用。 6. 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者,应去医院就诊。 7. 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九、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十、药理毒理
动物实验表明本品对急性炎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鼠疼痛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
宫颈炎是女性生殖器官炎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已婚女性的发病率是很高的,治疗宫颈炎中抗宫炎软胶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药物,但是抗宫炎软胶囊是一种比较寒凉的药物,月经期间是不适合来服用的,如果月经期间服用是很容易导致宫寒的,那抗宫炎软胶囊的作用究竟有哪些呢?
抗宫炎软胶囊含有广东紫珠干浸膏、益母草干浸膏、乌药干浸膏,具有清热利湿,祛瘀止痛,收敛止带的功效。餐后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抗宫炎软胶囊临床服后偶见头晕不良反应,可自行消失,不必停药。患者如在服药一段时间后不良反应没有消失甚至加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抗宫炎软胶囊的疗程具体尚不明确,患者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咨询专业的医师或药师。
抗宫炎软胶囊成分作用:
紫珠:具有解毒消肿、散瘀止血之功效,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较强的消肿和抑制作用,对毛细血管有收缩作用,并能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闽东本草》指出紫珠:治崩漏带下、恶寒发热。
益母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祛瘀生新,又可用于跌打损伤,还对于女性由湿热盆腔炎症有一定疗效。益母草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病的要药,现在有不少妇科用药都含有益母草,也有不少益母草为主要成分的药品,如益母草益母草软胶囊、益母草颗粒、益母草膏等。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益母草活血化瘀,收缩平滑肌,有止血的作用,患者可以长期使用,直到疾病消除为止。
抗宫炎软胶囊清湿热,止带下。可用于宫颈糜烂、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附件炎,赤白带下等妇科炎症,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用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