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粥的做法与功效

2019-10-16 │ 冬季养生粥的做法与功效 夏季养生粥的做法与功效

銀翹解毒粥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銀翹解毒粥的功效与作用”,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生活当中我们有很多再熟悉不过的食材,这些食材虽然普通,但是如果可以做到健康合理搭配的话,对我们的身体会带来更多营养保健价值的。那么你知道銀翹解毒粥的制作方法吗?下面就一起去了解一下。

銀翹解毒粥

【來源】 傳統方

【原料】 金銀花、連翹、淡豆豉、竹葉、荊芥各10克,蘆根15克,牛蒡子、甘草各6克,粳米100克。

【制作】 上八味藥洗淨煎汁,去渣;再煮洗淨的粳米成粥,待粥將熟時,加入上藥汁,煎1-2沸即可。

【用法】 分2次,早晚溫熱服。

【療效】 辛涼解表,清熱解毒。適用于溫病初起,發熱微惡風寒,頭痛,無汗,或汗而不多,口渴,咳咳咽痛,舌尖紅,舌苔薄黃,脈浮數。

【注意事項】 外感風寒,惡寒重,發熱輕不宜用。

以上就是对銀翹解毒粥做法的详细介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制作粥的时候要注意食材准备,而且不同食材在制作上时间也是不同。

相关阅读

銀花飲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并不仅限于一些卖相比较好的食物,而更多地关注食物的健康保健和营养的成分,因此一些养生类的食物应运而生。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种食疗偏方銀花飲的做法和功效。

銀花飲

【來源】民間方

【原料】銀花30克 山楂10克 蜂蜜250克

【制法】將銀花、山楂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3分鐘後取藥液一次,再加水煎熬一次,將兩次藥液合並,放入蜂蜜,攪拌均勻即成。

【用法】每日3次,或隨時飲用。

【功效】辛涼解表,清熱解毒。適用于風熱感冒。

我们上文介绍了銀花飲的做法和食用方法等,大家可以自己试试做出这个銀花飲来。相信大家可以的。

銀杞明目湯的功效与作用


銀杞明目湯在偏方中的应用范围很广,而且这种养生方法既不对身体造成任何危害,而且对治疗疾病上也有着很好的帮助,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銀杞明目湯

【來源】民間方

【原料】銀耳15克,枸杞15克,雞肝100克,茉莉花24朵,水豆粉,料酒,姜汁,食鹽各適量。

【制法】1.將雞肝洗淨,切成薄片,放入碗內,加水豆粉,料酒,姜汁,食鹽拌待用。2.銀耳洗淨,撕成小片,用清水浸泡待用;茉莉花擇去花蒂,洗淨,放入盤中;枸杞洗淨待用。3.將鍋置火上,放入清湯,加入料酒,姜汁,食鹽和味精,隨即下入銀耳,雞肝,枸杞燒沸,撇去浮沫,待雞肝剛熟,裝入碗內,將茉莉花撒入碗內即成

【用法】每日二次。佐餐食。

【功效】補且益腎,明目美顏。適用于陰虛所致的視物模糊、兩眼昏花,面色憔悴等。

上文我们介绍了銀杞明目湯这种偏方的一些小常识,每一个偏方都有自己不同的做法,当然发挥的功效也不一样,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来做出选择。

銀花涼茶的功效与作用


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的身体,都希望可以更好的享受人生,但是现在却有很多人的身体都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这个时候就得注重养生了,而偏方养生就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銀花涼茶就很不错。

銀花涼茶

【來源】《常用中草藥手冊》

【原料】鮮金銀花50∼100克(干品30∼50克)

【制法】將鮮銀花或干銀花稍加浸洗後,放入搪瓷杯內,加水適量煎湯,煎沸後,再稍煎3∼5分鐘,然後去滓取湯約250克待涼或放入冰箱內冷藏。

【用法】以上為1日量,作冷飲或涼茶,分作2∼3次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適用于小兒腮腺炎,也可用于防治小兒痱癤。

通过上文的对于銀花涼茶这款食疗偏方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它对人体都有哪些具体的功效和作用。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那些饮食习惯不规律的人群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啊。多食用一些偏方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缓解这种糟糕状况的。

銀花薄荷飲的功效与作用


偏方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很熟悉的,平时生活中的许多食材都可以成为某种偏方的原料,大家或多或少的都会做几个,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銀花薄荷飲是如何制作的。

銀花薄荷飲

【來源】經驗方

【原料】銀花30克 薄荷10克 鮮蘆根60克

【制法】先將銀花、蘆根加水500克,煮15分鐘,後下薄荷煮沸3分鐘,濾去渣,加適量白糖。

【用法】每日3∼4次,溫熱服。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適用于各種熱病初起;對發熱較重的風熱型感冒,效果顯著。

上文是对銀花薄荷飲的吃法和制作方法的一些介绍,其实不同的偏方具有不同的功效,大家在选择在的时候可适当根据自身体质及需要,有利于营养的全面摄取。

银翘解毒粥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时候人们都是比较喜爱吃各种各样的养生粥,这样的粥营养高。而且在吃的时候,对人体各方面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银翘解毒粥。

银翘解毒粥

【来源】 传统方

【原料】 金银花、连翘、淡豆豉、竹叶、荆芥各10克,芦根15克,牛蒡子、甘草各6克,粳米100克。

【制作】 上八味药洗净煎汁,去渣;再煮洗净的粳米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上药汁,煎1-2沸即可。

【用法】 分2次,早晚温热服。

【疗效】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汗而不多,口渴,咳咳咽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注意事项】 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不宜用。

上文我们介绍了银翘解毒粥的做法,可以知道养生粥的做法其实是很简单的,不要觉得它很难,不信的朋友可以按照上面的做法试一试哦。

解毒汤的功效与作用


春夏交际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个时刻,这个时候的我们很容易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中药方剂在这些小病症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中药方剂解毒汤。

【别名】八宝汤(《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连翘 槐花各7.5克 细辛 甘草各1.2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脏毒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大黄3克 黄连9克 黄芩9克 黄柏6克 栀子(炒)9克 赤芍6克 枳壳3克 连翘 防风各9克 甘草3克

【功能主治】泻火解毒,行气活血。治脏毒大肿大痛,大便不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血证论》卷八

【处方】升麻9克,生石膏15克,黄连9克,当归12克,生地4克,丹皮9克,焦栀9克,芦根9克,公英20克,地丁20克,山豆根15克,连翘15克,大黄6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肺胃素热,上冲咽喉,经脉阻遏,气血凝结,热邪壅聚,热盛蕴蒸而肉腐。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齐强方

【别名】溯源解毒汤

【处方】当归身、川芎、生地黄、白芍药、甘草(生)、人参、连翘、黄连、陈皮、木通各等分。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胎毒。痘疮血气弱,干焦黑陷。

【用法用量】加淡竹叶10片,水1盏,煎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处方】荆芥、防风、黄芩、黄连、连翘、大力子、犀角、薄荷、大青、人中黄、灯心、芦根。

【功能主治】麻疹已出后没。

【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处方】荆芥、防风、牛蒡、羌活、连翘、甘草。

【功能主治】痄腮肿毒。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用赤小豆研细,醋调敷肿。

【摘录】《证治宝鉴》卷十

【别名】八宝汤

【处方】黄连2钱半,黄芩2钱半,黄柏2钱半,栀子2钱半,连翘2钱半,槐花2钱半,细辛4分,甘草4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脏毒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录】《回春》卷四

【处方】大当归8钱2分,金银花5钱,生绵耆5钱,生甘草1钱6分。

【功能主治】阳痈,乳痈。

【用法用量】上用酒3碗煎服。服后宜避风出汗。轻者半剂,重者1-2剂,外贴玉红膏。未成者消,已成者溃。

【摘录】《经验百方良方续录》

【处方】银花18g,蒲公英12g,酒黄芩9g,天花粉6g,薄荷3g,赤芍9g。

【功能主治】天行赤眼(流行性结膜炎)。

【用法用量】

【各家论述】方中重用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酒黄芩、天花粉清肺解热;薄荷清透,引毒邪从肌表而出;赤芍凉血活血,以退目中之赤肿。

【摘录】《张皆春眼科证治》

【处方】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1分,荆芥穗1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初觉烦热,头疼脚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白蜜半匙,更煎3-5沸,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处方】元参、木通、淡竹叶、生地、生山栀各等分,灯草心20根。

【功能主治】咽喉三十六证。

【用法用量】水煎,将好时加入生大黄4钱,朴消2钱(水泡去滓),滚2-3沸,温服;或将朴消冲服更妙。

【摘录】《包氏喉证家宝》

【处方】当归尾、生地黄、紫草、紫花地丁、番白草、牛蒡子、蝉蜕。

【功能主治】五六日间痘疔。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处方】防风、羌活、川芎、白芷、柴胡、紫草、蝉蜕、麻黄、姜、葱。

【功能主治】透脓散腐。主热毒痘疮发不出,麻疹。

【摘录】《治痘全书》卷十三

【处方】苍术2分,陈皮2分,厚朴2分,甘草2分,大黄2分,黄芩1钱,芒消1钱,花粉1钱。

【功能主治】便毒初起。

【用法用量】灯心为引。

【摘录】《一盘珠》卷五

【处方】连翘、荆芥、木通、黄连、生地、牛膝、忍冬花、滑石、甘草、何首乌各等分。

【功能主治】下疳初起。

【用法用量】用水2大钟,煎8分服,滓再煎7分服。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六

【处方】荆芥、苍术、羌活、白芷、黄柏、黄芩、丹皮、赤芍、大黄、当归、川芎、枳壳、泽泻、甘草、银花。

【功能主治】麻风轻者。

【用法用量】灯心为引。食远服。

【摘录】《疯门全书》

【处方】人参2钱,白术(蜜炙)2钱,生地黄2钱,黄耆1钱,银花1钱,茯苓1钱,连翘(去心)4分,青皮3分,白芷5分,乌梅1枚,大枣1枚。

【功能主治】乳痈脓出,寒热如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三

【处方】玄参、连翘、升麻、黄芩、赤芍、当归、羌活、防风、生地、甘草、荆芥穗。

【功能主治】小儿因气血凝而热乘之,致生痈毒肿疖。

【用法用量】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处方】防风8分,薄荷8分,荆芥8分,石膏8分,知母8分,桔梗6分,甘草6分,牛蒡子6分,连翘6分,木通6分,枳壳6分。

【功能主治】痧症初起,天时温暖。

【用法用量】上加淡竹叶20片,水煎服。

【摘录】《玉案》卷六

【处方】连翘1钱,牛蒡1钱,枳壳6分,木通6分,防风5分,桔梗5分,紫草7分,川芎4分,升麻4分,虫退4分,黄芩4分,黄连4分,前胡1钱,麦冬8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解毒。主痘疮外感风寒,毒气壅盛,憎寒壮热,咳嗽流涕,服加减升麻汤、扶元宣解汤后,依然大热熏蒸,眼红唇紫,舌有黄苔,口中气臭,狂言谵语,二便不通,恶风恶寒,嘎齿咬牙,腹中隐隐作痛者。

【各家论述】翘、蒡、芩、连解毒除烦,枳、桔、防、木疏风开窍,芎、虫退达气上升。清毒之方,莫良于此。眼之觉烦闷少解则止,候痘出而中自安,而热亦渐退矣。盖热以发痘,痘未出,其热终不退也。

【摘录】《种痘新书》卷四

【别名】疏风解毒汤

【处方】土茯苓1两,米仁7分,防风7分,木瓜7分,木通7分,白鲜皮7分,金银花1两,皂角刺4分。

【功能主治】杨梅疮,服杨梅疮煎方后毒未尽者;杨梅疮初起结肿,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疏风解毒汤(《梅氏验方新编》卷七)。

【摘录】《惠直堂方》卷三

【处方】麻黄(去根节)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麦门冬(去心,焙)3分,葛根(锉)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分,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阳毒伤寒,口舌干燥。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解阳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处方】银花3两,北防风1钱,荆芥1钱,牛蒡子1钱,木通1钱,连翘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痘疹蕴留不散之毒。

【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处方】黄芩1钱,黄柏1钱,黄连1钱,甘草5分,连翘5分,天花粉5分,皂角刺5分。

【功能主治】小儿一切肿硬焮赤,诸般丹毒初起。

【用法用量】加竹叶10片,不拘时候呷之。

【摘录】《玉案》卷六

【处方】皂角刺1钱,薏苡仁1钱,防风1钱,天花粉1钱,木瓜1钱,白鲜皮1钱,荆芥1钱,金银花1钱,川芎1钱,木通1钱,土茯苓2两5钱。

【功能主治】解杨梅初发之毒。主杨梅疮初发者。

【用法用量】上用水3碗煎服。

【摘录】《疡科选粹》卷六

【处方】润元参1钱,净连翘1钱,绿升麻1钱,片黄芩1钱,京赤芍1钱,全当归1钱,川羌活1钱,北防风1钱,怀生地1钱,荆芥穗1钱,淮木通1钱,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托毒。主小儿疮疥,误用搽洗,逼毒入腹。

【用法用量】加灯心10茎,水煎,热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四

【处方】黄连、黄芩、栀仁、木通、桔梗(一方有贝母,无桔梗)。

【功能主治】麻疹热甚,火毒不退,及初出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麻科活人全书》卷二

【处方】黄连1钱,当归1钱,苦参2钱,荆芥2钱。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不论粪前粪后。

【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

【摘录】《仙拈集》卷二

【处方】荆芥、甘草、鼠粘子。

【功能主治】痘症14日前后。

【用法用量】上用水1钟半,加生姜1片,煎至5分。

【摘录】《痘治理辨》

【处方】黄连3分,金银花5分,连翘5分。

【功能主治】小儿一切热毒肿痛,或风热侵犯脾胃,肌肤瘙痒。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小儿痘疹方论》

【处方】川芎、当归、生地、白芍、黄连、黄芩、山栀、牛蒡、连翘、甘草、桔梗。

【功能主治】疹出谵语如狂;阳毒得泄,疹出稠密红紫而痢下清水;毒尚留连肺胃,疹发后烦热呕吐。

【摘录】《仁端录》卷十六

【处方】连翘8分,地丁8分,牛蒡子8分,穿山甲5分,木通5分,青蒿5分,菊花1钱,银花3钱,土贝8分。

【功能主治】痧滞经络肌肉,发为肿毒疔疮。

【用法用量】上加胡桃肉1枚,水煎,温服。

【摘录】《治痧要略》

看了上文对解毒汤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白要想让身体快些好起来不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在日常饮食上多加注意。

解毒丹的功效与作用


众所周知解毒丹是一种中药方剂,不过要说起解毒丹的作用的话,可能有些人还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们就在这里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处方】当归30克 赤豆卷(用赤小豆发出芽一分长,即晒干)90克 肉苁蓉(酒洗,去盐)90克 山萸肉30克 川牛膝(酒炒)30克 香附(酗制)30克 土茯苓30克 银花30克 银花叶30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

【功能主治】滋肾补肝,利湿清热,化瘀解毒。治妇科肿瘤。

【用法用量】每夜服一丸,嚼细,白开水送下。

【摘录】《蒲辅周医疗经验》

【别名】遇仙丹

【处方】熟石膏1两,青黛2钱。

【制法】研极细末。

【功能主治】长肉生肌。主丹毒;湿疹。火烫,烂腿疮。

【用法用量】入凉血散内,或菜油调搽。

【摘录】《青囊秘传》

【处方】青黛2钱,黄柏2钱,熟石膏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湿疮痒痛红肿。

【用法用量】麻油调敷。

【摘录】《药奁启秘》

【处方】熟石膏62g,黄柏15g,青黛9g,轻粉3g。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湿疹,皮炎,烧伤,溃疡。

【用法用量】麻油调敷。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紫背车螯(大者)。

【功能主治】一切发背、痈疽、金石毒。

【用法用量】上以盐泥固济,煅红,出火毒,甘草膏为丸。甘草汤下。恶物,用寒水石(煅红入瓮,沉井中)、腊猪油调敷。

【摘录】《脉因证治》卷下

【处方】黄丹、水粉、青黛、焰消、绿豆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中信毒在腹中,已下者。

【用法用量】以小蓝挼水调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六

【处方】冰片2分,轻粉5分,白矾2分,灯心灰2分,麻根灰3钱,凤凰衣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蜘蛛疮重者,生于皮肤间,如水窠疮相似,淡红微痛,五六个成簇,亦能荫开。

【用法用量】先用麻揉破再掺。

【摘录】《外科真诠》卷下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解毒丹,我们知道解毒丹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有很好的养生和保健作用,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可以缓解很多症状,怎么样,你了解了吗?

解毒散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解毒散吗,相信有许多人都有接触过,因为解毒散的用途是比较广泛的。解毒散里面包含有几种不同类型的中药材,对人体的健康十分的有益处,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赤小豆、木鳖子、橡(木斗)子、南星、大黄、朴消。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黑斑红斑,疮痒瘾痒。

【用法用量】用慈姑、薄荷、靛青和蜜水调,涂患处,外用雄黄围之,却服荆芥、解毒二散。

【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七

【处方】川乌、草乌、藤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无名肿毒疮。

【用法用量】用醋调,搽患处。

【摘录】《良朋汇集》卷五

【处方】牛蒡、防风、荆芥、甘草、犀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丹毒。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折衷》

【别名】解毒饮

【处方】金银花5两,甘草1两,木通3钱,防风3钱,荆芥3钱,连翘3钱,牛子3钱。

【功能主治】痘母。痘未出而先发肿块者。

【用法用量】解毒饮(《种痘新书》卷十二)。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处方】雄黄3钱,白硼砂3钱(入铜杓内,微火炒),胆矾6钱(打碎,先炒白色,再炒紫色)。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诸疮肿毒,并喉闭、赤眼暴发疼痛。

【用法用量】治疮,或将烧酒、或吐津抹湿疮上,将末药着指磨上;治眼,用津抹湿眼胞,将药抹之;喉闭,吹喉中。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五

【处方】大黄、黄柏、山栀、寒水石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毒疮风疹痒痛。

【用法用量】水调搽;若破而脓水淋漓。用当归膏或清烛油调尤善。

【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一

【别名】国老饮

【处方】白矾(研)、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一切毒。主毒蛇、射工、沙虱等伤着人,眼黑口噤,手足直强,毒气入腹。蛊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冷水调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七引《经验秘方》

【处方】紫苏、干葛、桔梗、陈皮、川朴、甘草、半夏、茯苓、桔壳、前胡、地肤、知母(秋石丹化水拌炒)、黄柏(童便浸1日,炒黑)。

【功能主治】无论痘与非痘,但见身热头痛,呵欠烦闷,睡中惊悸,嚏喷眼涩,鼻出清涕,耳凉尻凉,手足酸软,服过加减升麻汤者。

【摘录】《痘疹会通》卷三

【处方】黄芩、栀子、连翘、乌梅、苏薄荷、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痘不收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处方】寒水石2两,龙骨半两,黄连(去须)1两,黄柏1两,轻粉1钱。

【制法】上为细末,和鸡子清调。

【功能主治】去热肿,收赤晕。主疔疮、热疮有赤晕者。

【用法用量】以鸡羽扫疮上。

【摘录】《济生》卷八

【处方】白矾4两,雄黄1两,贯仲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痈疽溃久恶腐甚者。

【用法用量】和滚水,待温洗之。后用集芳散。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处方】寒水石、滑石、石膏各等分,辰砂少许。

【制法】上三石为末,入辰砂。

【功能主治】小儿黑斑红斑,疮痒瘾疹。

【用法用量】量儿大小,灯心汤调下。

【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七

【处方】黄柏(炒)、山栀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疮毒风疹痒痛。

【用法用量】水调搽。若破而脓水淋漓,用当归膏或烛油调搽。

【摘录】《疠疡机要》卷下

【处方】石菖蒲、白矾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毒药中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新汲水调下。不出两服,必效。

【摘录】《百一》卷十七

【处方】连翘、牛子、知母、玄参、荆芥、前胡、地骨皮、黄芩、山栀、木通、甘草。

【功能主治】麻疹收后,余毒发热。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一

【处方】百药煎、黄连、滑石、木香、车前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空心灯草汤调下。重者日进2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五

【处方】犀角屑1两,木通(锉)1两,川升麻1两,赤芍药1两,川朴消1两,石膏2两,甘草(生,锉)半两,玄参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痈疽始觉。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处方】黄连5钱,黄丹5钱,松香5钱,轻粉1钱,雄黄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诸疮溃烂疼痛。

【用法用量】用麻油调搽。

【摘录】《外科心法》卷七

【处方】巴豆肉1两,皮消1两,黄蜂窠7钱,黑狗脊7钱,白芷5钱,雄黄5钱,猪牙皂角5钱,羊蹄根5钱,轻粉5钱,蝉壳(去土)5钱,枯矾5钱,寒水石5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解外毒。主风疮。

【用法用量】腊猪油调搽。

【注意】解毒散虽能攻毒,而伤良肉,不宜多用。

【摘录】《疠疡机要》卷下

【处方】商陆根(切开如血色者,阴干)。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暑,胸膈躁闷,昏晕倒仆欲死。牛、马、驴、骡喘急热发倒仆。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新汲水调下。牛、马、驴、骡喘急热发倒仆,调3钱灌之。立止。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犀角屑3分(麸炒),川升麻半两,栀子仁2分,木通1两(锉),麦门冬3分(去心),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3分(生锉),葛根3分(锉),地骨皮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毒发背,焮肿疼痛,烦热,渴。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地黄1分,豉半合,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皂角子100粒(麸炒黑色),连翘1两半,薄荷叶半两(晒干),甘草3钱(半生半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疬子,经宣积取毒尚未退者。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桔梗。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处方】石绿(不拘多少)。

【制法】上研细。

【功能主治】中一切毒药,唇口麻,目暗,心腹如刀刺,或吐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研莱菔子汁调下。立吐,吐得毒出,即服和气药调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六

【处方】黄丹3钱,枯矾石1钱,雄黄1钱,乳香1钱,没药1钱,白芷1钱,王不留行1钱,人中白1钱,轻粉1钱,胆矾5分,辰砂5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湿癣。

【用法用量】掺患处。

【摘录】《济众新编》卷五

今天给大家讲解了一些关于解毒散的食疗方法等,你是否有记住一些呢,其实如果生病的话不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应该在饮食上多加注意,这样才会让身体更快的恢复健康。

解毒饮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的很多东西都神秘莫测,让人充满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解毒饮子作为中药方剂的一种,也是非常的神奇,不仅治愈疗效好,而且应用广泛,那么大家知道解毒饮子的成分是哪些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柴胡8分,紫草6分,防风7分,白芷5分,荆芥7分,鼠粘子1钱,川芎5分,蝉蜕5分,木通5分。

【功能主治】小儿痘为风寒所遏而起发迟者。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生地黄汁3合,黄芩2分,生姜1分,白蜜半匙。

【功能主治】热病,初觉烦躁头疼,腰脚痛。

【用法用量】上细锉黄芩、生姜2味,以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次入地黄、蜜,更煎2-3沸,不拘时候,分2次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七

有关解毒饮子的功效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有帮助。虽然解毒饮子的价值非常高,但是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谨慎服用。

解毒承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气温的变化不定让身体体质本来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种不适,下面就介绍一种一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解毒承气汤,让大家都能健康起来。

【处方】白僵蚕(酒炒)9克 蝉蜕(全)10个 黄连3克 黄芩3克 黄柏3克 栀子3克 枳实(麸炒)7.5克 厚朴(姜汁炒)15克 大黄(酒洗)15克 芒消9克(另入)

【功能主治】辟秽解毒,通腑泄热。治温病三焦大热,痞满燥实,谵语狂乱不识人,热结旁流,循衣摸床,舌卷囊缩,及瓜瓤,疙瘩温,上为痈脓,下血如豚肝,厥逆,脉沉伏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伤寒温疫条辨》卷五

【处方】银花3钱,生山栀3钱,小川连1钱,生川柏1钱,青连翘3钱,青子芩2钱,小枳实2钱,生锦纹3钱,西瓜消5分,金汁1两(冲),白头蚯蚓2支。

【功能主治】峻下三焦毒火。主疫毒。

【用法用量】先用雪水6碗,煮生绿豆2两,滚取清汁,代水煎药。

【各家论述】此方用银、翘、栀、芩轻清宣上以解疫毒;黄连合枳实,善疏中焦,苦泄解毒,即所谓疏而逐之也;黄柏、大黄、瓜消、金汁咸苦达下,速攻其毒,即所谓决而逐之也;雪水;绿豆清解火毒之良品。合而为泻火逐毒,三焦通治之良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白僵蚕(酒炒)3钱,蝉蜕(全)10个,黄连1钱,黄芩1钱,黄柏1钱,栀子1钱,枳实(麸炒)2钱5分,厚朴(姜汁炒)5钱,大黄(酒洗)5钱,芒消3钱(另入)。

【功能主治】温病三焦大热,痞满燥实,谵语狂乱,不识人,热结旁流,循衣摸床,舌卷囊缩,及瓜瓤疙瘩温,上为痈脓,下血如豚肝,厥逆,脉沉伏者。

【用法用量】

【摘录】《寒温条辨》卷五

通过本文对于解毒承气汤的一些介绍,我们知道随着现在时代的不断进步,各式各样的养生方法不断的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要选择对适合自己的,因为不一样的养生方剂是有针对性的。

解毒饮的功效与作用


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系统,如果生病,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中药方剂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症的同时顺带调理修复其它受损的器官机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解毒饮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当归(酒洗)2分,芍药2分,人参2分,山楂2分,黄耆(蜜炙)2分,荆芥2分,牛蒡(炒,研碎)2分,防风2分,炙甘草1分。

【功能主治】痘疮11-12日,发热,当靥不靥,及痂落无托靥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痘科辨要》引汪氏方

【处方】防己3两,芎䓖3两,当归3两,忍冬花3两,白鲜皮3两,连翘3两,羌活3两,皂荚半两,萆薢4两。

【功能主治】霉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霉疮证治》卷下

【处方】大黑豆(或绿豆,一方小黑豆与绿豆并用)、生甘草。

【功能主治】金石、草木、鸟兽、百药之毒。

【用法用量】上熬浓汁。冷服半盏,细细饮之。

【摘录】《卫生鸿宝》卷六引《丹方汇编》

看了上文对解毒饮的介绍,相信我们可以收获很多。其实对于疾病,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吃西药来缓解,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暂时的,关键还是在于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解毒膏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养生,自然是春夏秋冬都各有各的养生办法,毕竟天气不同,情况也不一样,人体需求的物质也不同,而中药方剂也是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解毒膏。

【处方】细块矾红1斤,明净松香1斤。

【制法】上为极细末,麻油调稠。

【功能主治】杨梅结毒,腐烂作臭,诸药不效;及诸毒、顽臁。

【用法用量】先将疮用葱、艾、甘草等汤洗净,搽上此药,以软布条扎之至紧,毋令血行,3日1换。至效。

【摘录】《灵验良方汇编》卷二

【处方】川升麻1两,白蔹2两,漏芦1两,连翘1两,川芒消1两,蛇衔草2两半,黄芩1两半,栀子仁30枚,蒴藋根2两。

【制法】上锉碎,以酒拌半日,用猪脂1斤半,煎药令黑色,即膏成,绵滤去滓,以瓷器盛。

【功能主治】一切毒肿疼痛。

【用法用量】于软帛上摊贴,日2换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三

【处方】马齿苋(捣汁)1钟,猪油1钟,白蜜1钟。

【制法】上药熬膏。

【功能主治】小儿痘疹后,余毒结成痈疽,连珠不已;及年久恶疮,头上秃疮。

【用法用量】涂之。

【摘录】《良方汇录》卷上

【处方】白芷1钱5分,白蔹1钱5分,白及1钱5分,川乌1钱5分,草乌1钱5分,黄芩1钱5分,独活1钱5分,细辛1钱5分,荆芥1两,栀子1两,连翘1两,羌活1两,黄连1两,阿胶1两,海藻1两,山甲1两,昆布1两,大黄1两,木鳖1两,血余1两,赤芍1两,薄荷1两,牛膝1两,木瓜1两,防风1两,石燕1两,海带1两,黄柏1两,桃枝1两,柳枝1两,桑枝1两,杉枝1两,天丁1两,密陀僧1两,水粉4两(炒过),黄丹3两,香油8两。

【制法】上为咀片,将香油入锅熬之,投前药(除血余、黄丹、陀僧、铅粉4味)入内熬枯,去滓滤过,然后下铅粉(先煅过)、血余、陀僧、黄丹,至漆黑,滴水成珠时停火,收入罐内备用。

【功能主治】阳症疮毒。

【用法用量】用时以软纸摊贴之。

【摘录】《外科十三方考》卷中

【处方】白及3钱,白蔹3钱,番木鳖1两,露蜂房3钱,蛇退1钱半,山甲3钱,铅粉1两,陀僧1两,桑枝30寸,槐枝30寸,桃枝30寸,血余如鸡子大1团,马齿苋5斤(煮汁兑入)。

【制法】将各药共合一处,用香油1斤,同入锅中,炸枯去滓,然后加入铅粉、陀僧,再熬至滴水成珠时,收贮备用。

【功能主治】阳症疮毒。

【摘录】《外科十三方考》卷中

看完了上文对于解毒膏的一些介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医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的一块艳丽的瑰宝,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索。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