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养生

2019-10-16 │ 丹道养生 脉道养生

外耳道疖肿的偏方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日常生活中关于中医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外耳道疖肿的偏方”,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

偏方一

将活苍耳子虫100条,浸入到毫升芝麻油中,使其窒息而死。再加入冰片1克,放置7天后使用。用时取苍耳子虫l条研成糊状,放在疖肿表面,若有空隙,用蘸有苍耳子虫浸油的小棉球填满,使苍耳子虫糊能与疖肿紧密接触,直到第二天换药时放出,每日换药1次。

偏方二

取熊胆0.1克,白矾20克,生甘草20克。先将白矾、生甘草分别煅存性,研为极细末,过筛后与熊胆共研极细末,并存备用。用时取该药末0.3克,吹入患耳病灶处,每日1次。

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诱发外耳道疖肿。

Ys630.com相关知识

外耳道炎的偏方


外耳道炎是耳科常见疾病之一,这种疾病多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位,引发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多种,最常见的就是挖耳、洗澡和游泳时损伤耳道皮肤,当然引发这种疾病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自身体质较弱。不同的患者会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体质原因导致的外耳道炎,采用偏方进行治疗是不错的选择。


一、肾阳虚型

[临床表现] 耳部脓液清稀,耳不疼,听力下降,畏寒腰酸痛,头晕耳鸣,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

[食疗膳]

1.蛤蚧鹧鸪:鹧鸪1只,蛤蚧1对,生姜2片,酒少许。将蛤蚧和鹧鸪剥开洗净,去内脏,切成小块,用酒浸洗,然后与生姜置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加入调味即可服用。

2.鹿茸枸杞水鸭汤:水鸭1只,鹿茸5片,枸杞20克,生姜2片。将水鸭去毛与内脏,切块,与鹿茸、枸杞、生姜同炖3小时,加入调味食之。

3.巴戟苁蓉羊肉汤:羊肉60克,巴戟15克,苁蓉15克,薏苡仁20克,生姜3片,大蒜30克。将羊肉洗净切块,与上同煮,煮时先武火煮开,改文火煮3小时,调味服用。

二、肾阴虚型

[临床表现] 耳内脓液色白或可见黄稠,听力下降,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多梦、口苦咽干、潮热,舌红无苔,脉细数。

[食疗膳]

1.二地二冬猪脊汤:猪脊髓200克,熟地15克,生地15克,麦冬20克,天冬20克。将全部用料洗净后放人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3小时调味食用。

2.枣肉圆肉枸杞粥:枣肉15克,圆肉20克,枸杞20克,粳米100克,煮粥,粥煮好后加适量白糖调味服用。每日2次。

3.熟地海参汤:熟地30克,海参60克,同放入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2小时调味食用。

以上就是关于外耳道炎的食疗偏方,相信通过以上几点的简单介绍大家对外耳道炎的食疗偏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患者不妨试试以上几种偏方食疗方法,看看能否减轻患者的痛苦,如果食用一段时间后还是没有减轻疼痛,建议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外耳道炎的治疗


耳朵是身体上相对比较脆弱的部位,游泳以及掏耳朵都会对耳朵造成一定的伤害,很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引起外耳道炎,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引起外耳道炎的细菌有很多,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绿脓杆菌都是病原体,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加的防范。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外耳道炎的治疗主要有那些内容?

外耳道炎患者会出现外耳道破溃的情况,耳道肿胀,造成患者听力减退,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失聪,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需要我们积极的做治疗,早日治疗早日康复。

外耳道炎的治疗?1.1%~2%酚甘油或10%鱼石脂甘油棉栓留置外耳道内,或局部涂中药消肿散加2%达克罗宁黄连素软膏,必要时给抗菌药物及镇痛药。2.局部热敷、理疗或普鲁卡因封闭治疗。3.疖肿已有波动者,可行切开引流。4.反复发病者,应注意有无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炎、营养不良等,并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治疗 一般药物疗法主要是通过抗菌、排脓、消肿以达到缩小穿孔的目的,但是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实现穿孔的愈合,并且难以高效治疗外耳炎,极易复发。

临床表现1.耳郭牵引痛、耳屏压痛或咀嚼时疼痛;2.外耳道破溃溢脓;3.可因耳道肿胀、阻塞,导致听力减退;4.疖肿在外耳道前壁者,可发生耳前肿胀,并可累及腮腺;后壁疖肿可引起耳后、乳突部肿胀。检查患耳外耳道内有单个或多个小疖,呈局限性红肿隆起。牵拉耳郭或按压耳屏时疼痛明显加剧。血液检查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增多。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于外耳道炎的治疗的介绍,希望能够给您带去一定的帮助。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做好外耳道炎的预防工作。禁止经常掏耳朵,外耳道要经常保持清洁,在患病的初期尅通过外部热敷的方式来缓解病情,在睡觉的时候注意不要压迫病耳,以免加重病情。

外耳道炎的原因


外耳道炎及时因为我们我们的外耳道出现感染而导致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经常出现在夏季,因为夏季我们会经常游泳,所以会出现感染的情况,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这种疾病给我们带来的危害非常可怕,所以为了更好的远离此病的伤害,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根据该病的病因做好预防的工作。那么外耳道炎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

外耳道炎是一种会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疾病,这种疾病在发作的时候没有人群和年龄的限制,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会被这种疾病伤害,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此病,当出现该病症状的时候要尽快的治疗。

1、耵聍缺乏:因正常人外耳道的耵聍呈微酸性,具有抗感染作用,耵聍缺乏时,外耳道即失去其抗菌的酸性外衣,故易致病。

2、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内分泌紊乱、慢性便秘和贫血等也易诱发此病发生。

3、外伤:挖耳时不慎损伤外耳道皮肤,或异物擦伤皮肤,可导致细菌进入表皮层甚至真皮层,引起感染。

4、水液浸渍:游泳或冲洗外耳道后,若耳内未拭干净,皮肤受浸渍,破损,易招致感染。

5、外耳道炎:急、慢性化脓性外耳道炎的脓性分泌物的刺激,常致外耳道皮肤抵抗力降低。

6、变态反应:外耳道在变态反应基础上,继发感染。如外耳湿疹患者易并发外耳道炎。

7、温度和湿度变化:温度上升和湿度增加常可导致耵聍的化学性质变化和耵聍腺管堵塞,从而降低了它的防御能力。

有关外耳道炎的原因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原因都会致使该病出现,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和谨慎,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好护理的工作,正确的护理可以降低此病的出现几率,但是一旦我们出现此病也千万不要着急,只要积极接受治疗,那么这种疾病还是非常好治的。

外耳道炎的症状


我们的耳朵是非常敏感的器官,有很多朋友不爱惜自己的耳朵,总是喜欢去挖耳朵,虽然挖耳朵非常的舒服,但是带来的疾病对于我们的伤害可是非常大的,所以挖耳朵并不是一个好的习惯,最好把挖耳朵的坏习惯戒掉才好,挖耳朵最常导致的一种疾病就是外耳道炎了。

我们知道外耳道炎也叫做是外耳道疖肿,我们要了解一下外耳道炎的症状才能在生活中引起注意,此外我们要了解一下应该如何预防外耳道炎以及如何治疗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耳科常见病之一。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

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诱发外耳道疖肿。

1.耳郭牵引痛、耳屏压痛或咀嚼时疼痛;

2.外耳道破溃溢脓;

3.可因耳道肿胀、阻塞,导致听力减退;

4.疖肿在外耳道前壁者,可发生耳前肿胀,并可累及腮腺;后壁疖肿可引起耳后、乳突部肿胀。

检查患耳外耳道内有单个或多个小疖,呈局限性红肿隆起。牵拉耳郭或按压耳屏时疼痛明显加剧。血液检查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增多。

预防

1.平时禁止掏挖耳朵。

2.患病后,如在冬季,可在外耳道口塞以疏松的棉花球,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湿度。

3.外耳道要保持干燥洁净。擦去污秽时,切忌粗暴或反复重擦。

4.在病起初期或疖肿未成熟之际,可于耳外部热敷。每天3~4次。

5.睡眠时,病耳宜在下侧,但要注意不要让其受到压迫。

6.注意处理全身性诱发病因。

上文我们介绍了挖耳朵这个习惯虽然会令我们感到舒服,但是会导致一些耳朵疾病的出现,最常见的就是导致我们出现了外耳道炎,上文详细介绍了外耳道炎的症状,并且分析了如何预防外耳道炎以及如何治疗外耳道炎。

疖肿偏方


疖肿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疖肿可能由细菌感染、空气或食物过敏、生活压力、卫生不食、生病、抵抗力差、某些药物、吃过多垃圾食物、伤口感染、血液中毒、或甲状腺毛病等因素引起。

偏方一

取5粒研为细末,加大黄粉、蒲黄粉、飞硫黄各5克,混合均匀,清水调为稀糊状,外涂或敷患处,每日3-5次,连用3-5天即可清热解毒。

偏方二

六神丸10粒,鱼石脂软膏适量。将六神丸研为细末,与鱼石脂软膏混合均匀备用。局部常规清洗后,将六神药膏糊涂抹于患处,每日1次,3天为1疗程,连用1-2个疗程,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偏方三

金万红软膏  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本品均匀涂抹于患处,每日2-3次,连用3-7天,可解毒消肿,生肌止痛。

偏方四

金黄散  局部常规清洗后,取本品适量,用清水少许调匀,外搽患处,每日2-3次,连用2-3天,可清热解毒。

防治方法

1.利用温敷将脓逼出

疖肿一出现,立即用温湿的毛巾覆盖在疖上20-30分钟,一天3-4次。毛巾凉了需马上更换,温敷对治疗疖肿是极佳的方法,它可以促使脓头形成并将脓逼出,加速复原。

2.将疖刺破

当疖肿出现脓头,不大,无感染蔓延的迹象时,患者可以用火将针消毒后,将此疖肿刺破,并将脓挤出。让疖自行破裂可能制造更多麻烦,因为疖经常在睡眠时破裂。

外耳道耵聍怎么办


外耳道耵聍怎么办

1、外耳道耵聍的药物治疗

用耳镊或耵聍钩取出耵聍团块。若大而硬难以取出者,先滴入5%碳酸氢钠或1~3%酚甘油,每日滴4~6次,待软化后可用上述器械取出或用冲洗法清除。已有外耳道炎者,应先控制炎症,再取耵聍。

2、外耳道耵聍的其他特殊疗法

外耳道冲洗法:病人或助手手扶弯盘放于耳垂下,拉直外耳道,用20~50毫升注射器接钝粗针头或用特制外耳道冲洗器,吸温冲洗液,将冲洗器头放入外耳道内靠近后上壁,逐渐轻轻加压冲洗,使水流冲向外耳道后上壁,冲洗液进入深部并借回流力量将耵聍冲出。冲洗完后用干棉签拭净外耳道。

3、外耳道冲洗法的方法和禁忌

方法:

患者取坐位,头略偏对侧,使患耳稍向上,同侧颈及肩部围以治疗巾或油布,患者手托弯盘紧贴耳垂下颈部皮肤,以便冲洗时水可回流入弯盘。

术者左手将耳廓牵向后上(如系婴幼儿则向后下方牵拉),使外耳道成一直线,右手持耳冲洗器,将温水(最好与体温相近,过冷过热均可引起眩晕),对着外耳道后上壁注入,用力不可过猛,也不可将冲洗器头紧塞外耳道内,以致水不能流出而胀破鼓膜,更不该正对鼓膜冲击,以免损伤鼓膜。

冲洗后用干棉签拭干外耳道,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有无损伤或病变,若有,则予及时处理。

禁忌症:

急性中耳炎鼓膜穿孔,鼓膜外伤呈裂孔状,外耳道湿疹及外耳道炎。

外耳道耵聍的简介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多自行排出。若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内,即称耵聍栓塞。

耵聍栓塞会有以下各种症状:

听力下降与外耳道分泌物堵塞有关,分泌物多呈棕色,质硬,也有的软如枣泥状;完全堵塞后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若水进入外耳道后,症状可加重,常有耳痛。

如果有以上几种症状请及时就医。

正常情况下耵聍可借咀嚼、张口等下颌运动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若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外耳道,称耵聍栓塞(impacted cerumen)。

外耳道耵聍是怎么回事

小儿外耳道皮肤有丰富的耵聍腺分布,其分泌物就是耵聍,为外耳道的正常分泌物,通常有干湿两种,一般与民族、地区有关。

耵聍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脂肪酸、胆固醇、三酸甘油脂、乙糖、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糖肽、及微量元素铜等,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灰尘、小虫等异物的作用。有时由于耵聍分泌旺盛或外耳道慢性炎症刺激,可造成耵聍分泌过多而积聚,加上耵聍排出困难,就可形成耵聍栓塞。一般耵聍的排出是靠下颌关节运动,如咀嚼、张口等动作自然排出。但由于小儿肌肉松弛,下颌关节活动无力或外耳道狭窄,可造成排出困难。

通常小儿的耵聍栓塞无自觉症状,但耵聍塞满外耳道时可引起听力下降,刺激鼓膜可引起耳鸣和眩晕。如果外耳道进水可使耵聍泡胀或感染,引起疼痛、闷胀的感觉,严重时可因局部耵聍刺激而引起外耳道炎症,甚至肉芽形成,也就是炎症刺激的结果。

疖肿的偏方


疖肿是因为化脓性毛囊组织的感染疾病,一般是由于细菌感染,或者食物中毒,或是生活压力过大,过度紧张问题一级伤口感染等问题造成的,皮肤会出现红肿化脓等现象,伴有疼痛,瘙痒感,即便是治愈之后,也容易留下疤痕。那么下面我们就看看治疗疖肿的一些民间偏方,大家不妨尝试一下。


1、视疖肿大小,取生黄豆适量,口中嚼碎、嚼烂成糊状,直接敷涂于疖肿患处,每天换药1次。一般3-5天即可痊愈。

2、可用新鲜蒲公英、紫花地丁捣碎取汁内服,药渣外敷,、用于疔疮、痈肿,清热解毒

3、藿香6克,佩兰5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天葵6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0克,六一散1包(滑石18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4、龙虎解毒汤 (自拟)

【组成】:犀牛角3克,龙葵15克,虎杖15克,黄连6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黄柏10克,生大黄6克,赤芍15克,银花15克,连翘12克,生甘草6克,蚤休(七叶一枝花)10克。

【适应证】:热性脓肿,多发性疖肿,慢性毛囊炎等。

疖肿不雅观,而且还会伴有疼痛,有的不注意处理治疗,会出现更加严重的感染,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就需要注重自己的肌肤护理,注重个人卫生,要不然就容易让疖肿部位变得更加严重,发生病变。

外耳道炎怎么治疗


外耳道炎怎么治疗

1、外耳道炎怎么治疗

0、9%生理盐水外耳道冲洗,配合使用吸引管,在放大耳镜或和手术显微镜下,细心清除外耳道脓液、渗液、痂皮、脱屑等。

局部用4%硼酸乙醇、2%酚甘油短纱条贴敷外耳道,嘱患者每3~4小时滴上述药物1次,每天更换纱条1次。

慢性的外耳道炎可以用新霉素、多粘菌素等抗生素类的药物和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的合剂、霜剂,软膏等进行涂敷在患处,同时要经常的换药。

怀疑与过敏因素有关者,可用抗过敏药物如西替利嗪10mg/次,每天1次。

积极治疗感染性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耵聍栓塞、异物等。

2、外耳道炎的病因

多为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或洗澡时及游泳后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易被细菌侵入感染。另外,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浸渍,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也可诱发外耳道疖肿。

3、外耳道炎怎么诊断

病史

注意有无挖耳、外伤、耳漏等。

体检

注意有无耳郭牵引痛、耳屏压痛或咀嚼时疼痛;

注意是单发抑多发疖肿,有无脓栓,是否已破溃溢脓;注意腮腺及乳突,疖肿在外耳道前壁者,可发生耳前肿胀,并可累及腮腺;后壁疖肿可引起耳后、乳突部肿胀。须与腮腺炎、乳突炎鉴别。应尽可能检查鼓膜及听力情况。

外耳道炎如何预防

1、加强耳部的预防措施,减少耳部的感染,因此,平时运动或者清洁耳朵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和力道,避免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引发细菌的刺激。

2、注重日常的预防,患者要养成规律性的作息,尽量避免熬夜,减少耳朵与噪音长时间的接触,因此,平时看电视或者听音乐的时候,要合理控制音量,不可调的太大。

3、戒掉一些抽烟、饮酒、随时掏耳朵的生活习惯,避免耳朵的感染。

4、多注意一些细节上的预防,多给耳朵做按摩,加速耳朵血液的循环,使得耳朵保持通畅,避免长时间的堵塞,但是按摩的时候,不可太用力。

5、外耳道炎的预防工作一定要做好,平时在洗头、游泳之前要防止污水入。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涂上油膏堵塞外耳道。要做到及时清除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最后,注意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损伤。

6、不要经常挖耳朵,即使有也要改掉这一不良习惯。因为挖耳不但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而且经常刺激皮肤还容易生长“外耳道乳头状瘤”,使耳道经常出血甚至影响听力。

外耳道炎食疗方

1、蛤蚧鹧鸪:鹧鸪1只,耳病治疗,蛤蚧1对,生姜2片,酒少许。将蛤蚧和鹧鸪剥开洗净,去内脏,切成小块,用酒浸洗,然后与生姜置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加入调味即可服用。

2、鹿茸枸杞水鸭汤:水鸭1只,鹿茸5片,枸杞20克,生姜2片。将水鸭去毛与内脏,切块,与鹿茸、枸杞、生姜同炖3小时,加入调味食之。

3、巴戟苁蓉羊肉汤:羊肉60克,巴戟15克,苁蓉15克,薏苡仁20克,生姜3片,大蒜30克。将羊肉洗净切块,与上同煮,煮时先武火煮开,改文火煮3小时,调味服用。

4、二地二冬猪脊汤:猪脊髓200克,熟地15克,生地15克,麦冬20克,天冬20克。将全部用料洗净后放人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3小时调味食用。

5、枣肉圆肉枸杞粥:枣肉15克,圆肉20克,枸杞20克,粳米100克,煮粥,粥煮好后加适量白糖调味服用。每日2次。

6、熟地海参汤:熟地30克,海参60克,同放入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2小时调味食用。

外耳道炎应该用什么软膏?


外耳道炎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舒服的感觉,比如患病的耳朵会感觉到疼痛或者瘙痒,尤其经常会有肿胀感,这会大大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及时治疗很重要,如果疼痛比较厉害的话,可以使用一些镇痛药,而现在治疗外耳道炎的最简单方法就是使用软膏类的药物治疗。

外耳道炎用什么软膏?

外耳道炎或称弥漫性外耳道炎,由于挖耳,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而致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本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类,夏秋季节多见

急性外耳道炎发病急,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稀薄分泌物,继而变为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锁,遮蔽鼓膜,引起耳鸣及听力下降。严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压痛,并出现全身不适

慢性外耳道炎病程长,多有耳痒,少量稀脓,听力轻度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下有少许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会出血;鼓膜可混浊,增厚,标志不清

外耳道炎的处理原则为: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痂皮,促使干燥。急性期,全身可应用抗生素如甲烯土霉素05g,口服,每日3次,以控制感染。耳痛剧烈者可服用镇痛剂如去痛片,每次1~2片。局部治疗可用5%~8%醋酸铝小纱条敷塞外耳道,并嘱患者每隔3~4小时自行滴入上述药液,每天更换纱条,有收敛消炎作用,可促使干燥。或用2%~5%硝酸银液涂布;或用四环素可的松软膏,红霉素软膏,皮炎平软膏涂敷局部。中药可用耳炎灵(见外耳道疖肿)小纱条湿敷局部,促使愈合。慢性期,局部用皮炎平软膏涂敷或中药耳炎灵小纱条湿敷效果较好;若外耳道增厚,粗糙,可用中药紫归油(紫草,当归各等份,麻油适量,药入油中煎炸,待药成黑黄色时,下火,候凉备用。功用活血润肌,消肿止痒,适用于外耳道炎,外耳湿疹之局部皮肤粗糙,增厚者)涂敷。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