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运动是什么

2019-10-17 │ 养生运动是什么 运动养生是什么

结肠运动障碍是什么病

有很多人的肠胃不好,吃进去食物就会造成消化不良,而且不能很好地吸收食物中的养分,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结肠运动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造成直肠癌和结肠癌,体内的微生物聚集比较多,经常会出现便秘,腹痛等症状,平时饮食一定要清淡,而且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直肠癌、结肠癌的发生,都与体内的含氮的微生物转化成亚硝酸盐有关;经常便秘也是原因之一;体内维生素C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经常便秘、软便、多便(稀便)应引起您的足够重视。发现上述情况,应大量服用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可以阻止体内亚硝酸盐与胺的结合,形成致癌物质—亚硝酸胺;同时服用蛋白质粉、维生素B族、果蔬纤维素片和钙镁片,这样就可以抑制直肠癌和结肠癌的发生。

结肠易激综合征,其特征是肠道功能的易激性。过去称为粘液性肠炎、结肠痉挛、结肠过敏、过敏性肠炎、易激肠炎等,现均已废弃。临床上十分常见,此病虽然呈良性经过,但由于发病率高,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故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

结肠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人体的总体发病率在 5%~25%之间,以肠道生理功能紊乱为基础,以腹痛、腹泻、便秘为临床特征,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夹瘀夹湿,造成湿浊停留,内热蕴结。 治疗应运用理肠、调胃、安神、健脾,清热利湿,理气止痛。

肠道分泌和吸收功能改变:IBS患者结肠粘膜的粘液分泌增多而引起粘液便,甚至形成粘液管型:结肠液体吸收障碍使过多液体停留于结肠,亦是引起腹泻的原因之一。

免疫功能改变:有报道对IBS患者的免疫功能检测,结果表明外周血T细胞群体中CD8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升高,血清Ig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认为IBS存在免疫调节紊乱。

相关阅读

巨结肠是什么病


提起巨结肠,大多数人可能平时都没有听说过这种疾病,巨结肠一般分为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患上这种疾病对人身体健康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先天性的巨结肠是人体的结肠缺乏神经节细胞结果导致的肠管出现持续痉挛,是小儿比较厂家你的先天性的肠道疾病,对宝宝的身体健康影响是很大的。

先天性巨结肠完全讲肠无神经节细胞症,胃肠道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高达五千分之一,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有密切关系,本病的发病机理是远端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功能异常,使肠管处于痉挛狭窄状态,肠管通而不畅,近端肠管代偿性增大,壁增厚。本病有时可合并其他畸形。

症状体症

1、出生后不排胎粪或粪排出延迟;

2、患者会有腹痛腹胀以及呕吐的情况;

3、贫血,消瘦;

4、腹部高度膨大,腹部可见粗大肠型;

5、直肠指检,大量气体及稀便随手指拨出而排出。

诊断依据

1、胎儿出生后会有不排便的情况,或者就是排便延迟。

2、腹部高度膨大,腹部可见粗大肠型;

3、直肠指检,大量气体及稀便随手指拨出而排出;

4、钡剂灌肠示,狭窄肠管及扩张肠管,交界处呈“鸟嘴形”;

5、直肠活体组织检查经病理证实无神经节细胞存在。

先天性巨结肠的危害有哪些

1、大量便血:便血是先天心巨结肠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这里所说的大量便血是指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伴有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及血色素降低,需要输血治疗。

2、肠狭窄: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多见于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临床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鉴别良性恶性。

3、肠穿孔:多为中毒性肠扩张的并发症,也可出现严重型,多发生于左半结肠,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治疗:

凡痉挛肠段长,便秘严重者必须进行根治手术,目前采用最多的手术为①拖出型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Swenson′s术);②结肠切除直肠后结肠拖出术(Duhamel′s手术);③直肠粘膜剥离结肠于直肠肌鞘拖出切除术(Soave′s手术)。如患儿发生急性小肠结肠炎、危像或营养发育障碍,不能耐受一次根治手术者,应行静脉补液输血,改善一般情况后再行根治手术,如肠炎不能控制、腹胀呕吐不止,应及时作肠造瘘,以后再行根治术。

勃起功能障碍是什么病


:男人勃起功能障碍是什么病?勃起功能障碍(ED)是常见的男性问题,中年男性更为常见,虽然以前认为心理因素是ED的主要病因,但ED与许多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药物、外伤及手术等有关。那么勃起功能障碍是什么病呢?

勃起功能障碍是什么病?

1、心脏病

勃起需要足够的血液供应,因此勃起问题实际上是心血管健康的晴雨表。越来越多医生认为,勃起功能障碍可能是心脏疾病早期的预警信号。当男人有勃起问题时,通常在未来3-5年内心脏会出现问题。男人在40多岁时有勃起功能障碍,那么在未来十年患心脏病的风险是同龄人的50倍。

专家表示,无论经历何种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男性都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2、性腺功能减退症

男子性腺(睾丸)分泌睾酮是阴茎正常勃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导致血睾酮水平降低的疾患几乎不可避免地使勃起功能受损。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患者病变部位在睾丸,其血清睾酮降低,伴有血清LH或/和FSH升高,故又称高促性腺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这类病人大多有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睾丸功能损害。

先天性因素有克氏综合症及双侧无睾症等。后天性因素有性腺损伤和全身性疾病等。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患者病变部位在下丘脑或垂体,血清LH、FSH和睾酮均降低,也称为低促性腺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先天性因素有选择性GnRH缺乏症、选择性LH缺乏症、先天性促性腺素综合征。后天性因素有损伤(创伤、梗塞性疾病、肿瘤、手术、放疗等),外源性或内源性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糖皮质激素、生长素、甲状腺素)过多、高泌乳素血症(特发性、药物性、肿瘤)等。

3、雄激素合成减少或作用障碍

几种罕见的遗传疾病由于酶的缺乏,使睾酮合成减少,以致出生时生殖器畸形或男性化不足。5-还原酶异常或缺乏雄激素受体造成雄激素不敏感。雄激素不敏感综合症临床表现可从不育到两性畸形。

4、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素异常可以改变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引起ED。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雌二醇分泌量增加及其代谢产物的清除减少,使血清雌二醇水平升高和睾酮对hCG的应答减弱。甲亢患者性欲减退可能与甲状腺素的高代谢作用和循环中雌二醇升高而抑制间质细胞功能有关。

此外,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也可发生ED,这类病人血清睾酮水平降低。血清泌乳素增高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也可发生ED。

5、其他内分泌疾患

肢端肥大症者血清生长素水平升高,50%的患者性欲和勃起功能减退,其血LH降低,LH对GnRH的反应减弱,提示下丘脑-垂体功能不全。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泌乳素升高可部分地解释其性腺功能减退的原因。

柯兴综合症病人血清皮质醇水平升高,抑制LH分泌,使血清睾酮水平下降,也可造成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和ED。

6、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引起的ED取决于损伤的程度及损伤部位。上段脊髓完全损伤后,95%的病人有勃起能力(反射性勃起)。而下端脊髓完全损伤的病人,仅25%的人能保留勃起功能(心理性勃起)。但是,若为不完全损伤,两组90%以上的病人保存有勃起能力。

目前认为胸腰段交感神经通路可能传送心理性勃起的冲动,由于只有25%的下段脊髓完全损伤病人通过交感通路获得勃起,显然骶段副交感神经元是最重要的勃起中枢。

勃起功能障碍怎么办?

ED也是一种身心疾病,如果长期的心理性ED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及心理辅导,病情将加重,并逐渐转变为器质性ED。与此同时,慢性基础性疾病的发病率在人群中逐渐增高,特别是中老年男性,这将极大地影响其性功能和阴茎勃起状态,如糖尿病患者,其ED患病率可高达80%以上,且大多数为中重度ED。

ED来临前是有许多先兆的,如再次勃起间隔时间明显延长、晨间勃起次数及硬度减少或降低、勃起启动时间增加、停止刺激后阴茎很快疲软且勃起硬度降低等。

中年男性出现ED后,应积极、主动到医院求诊,做到合理饮食、戒烟酒、加强锻炼。如有严重影响性功能的原发病须早期积极治疗,合理用药,不宜盲目进补。

勃起功能障碍是什么病,以上就是为您总结的内容,供参考。

障碍性贫血是什么病 障碍性贫血这样治疗


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有许多人都得过障碍性贫血,障碍性贫血是贫血的一种,症状是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那么请问障碍性贫血是什么病?障碍性贫血吃什么好?障碍性贫血治疗小偏方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

障碍性贫血是什么病

障碍性贫血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获得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通常再生障碍性贫血指的是继发性的。它的特征有: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替代,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而肝、脾、淋巴结不肿大(以青少年居多,男多于女)。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征候群。临床上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等检查用于确诊再障。再障罕有自愈者,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

障碍性贫血吃什么好

1﹑鲫鱼五仁汤

材料:鲫鱼一条,红衣花生200g,赤豆200g,核桃仁200g,黑芝麻200g,红枣200g。

制法:把鲫鱼切成块状放进锅里,然后倒一些水进锅里,之后用火熬汤,然后取汤加入红枣、红衣花生、赤豆、核桃仁、黑芝麻煮约一个小时。

服法:分三日吃完。

作用:滋阴温阳,补气养血,适用阴阳两虚的再障病人。

2﹑羊肉胡萝卜枸杞汤

材料:羊肉七百50g,胡萝卜30g,枸杞10g,生姜6g,精盐适量的。

制法:把羊肉洗干净切块,然后放进沸水里面氽一下,之后和洗干净的胡萝卜、枸杞、生姜一起放到砂锅里,加适量的水,用大火煮沸后转用小火炖三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服法:分两日吃完。

作用:温补脾肾、益精养血,比较适用于脾肾阳虚的再障病人。

3﹑虫草骨髓汤

材料:冬虫夏草4g,牛骨髓250g,精盐、味精适量。

制法:把冬虫夏草、牛骨髓分别用清水洗净。在瓦煲内放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烧开,放入冬虫夏草、牛骨髓,改用小火继续煲三小时,食用前加精盐、味精调味而成。

服法:分两日吃完。

糖尿病是常见的疾病,有许多人都会得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是因为人体排出多余血糖的功能变弱或丧失,所以血糖只能通过尿液排出去,那么请问糖尿病能吃无花果吗?糖尿病吃什么好?糖尿病不能吃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

糖尿病能吃无花果吗

专家表示,糖尿病人是可以适量吃些无花果的:

1、无花果属碱性食物,糖尿病就是酸性体质造成的,少量吃碱性食品对糖尿病人是有好处的。

2、无花果属于高纤维果品,含有丰富的酸类及酶类,对糖尿病患者很有益,对消除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恢复体能有显着功效。

3、无花果含有脂肪酶、水解酶等能够分解脂肪的成分,从而减少脂肪在血管中的沉积,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

无花果可以和冬瓜、海带一起煲汤。此汤具有利湿消肿、降糖益肾之功效,适用于糖尿病性肾病早期患者辅助食疗。

糖尿病吃什么好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的发病跟饮食脱离不了关系,想要控制血糖就要先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饮食。在《外台秘要方》指出:“此病特忌房室、热面及干脯”,均强调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治疗为基础,认为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那在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吃什么好呢?

1、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机体的糖代谢。如 玉米、小麦、白菜、韭菜、豆类制品。

2、多吃含糖低的蔬菜, 如韭菜、西葫芦、冬瓜、南瓜、青菜、青椒、茄子。

3、多吃含 钙的食物,缺钙能促使糖尿病 人的病情加重。如虾皮、海带、排骨、芝麻酱、黄豆、牛奶等。

4、多吃富含硒的食物, 如鱼、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它们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

5、多吃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 物,补足这两种元素,有利于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如鱼、奶、白菜、豆类以及青菜、芥菜、 甘蓝、青椒、鲜枣等。

作用:滋补肝肾,养血益精,比较适用于肝肾阴虚的再障病人。

障碍性贫血治疗小偏方

1、升马汤,用本方者,患者多由外感疫邪或接触毒物引起,毒邪入血伤髓,造成髓不生血,血不归经,气不卫营,故而出血、发热不止。本方的适应病证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配方:升麻10~30g马勃15~50g山豆根15g虎杖15g紫草30g生薏仁30g玄参15g砂仁30g生甘草6g,水煎服,1日1剂。

2、四联生血汤,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因先天肾精不足,亦可因后天调理失度损伤气血生化之源,更可因热毒、瘀血而发病,治宜益气健脾、补肾填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配方:黄芪15~45g太子参15~30g白术l0g山yao20~30g当归10~12g杞果10~15g熟地15~30g菟丝子20~30g丹参10~15g穿山甲5~l0g水蛭l0g土茯苓15~30g白花蛇舌草15~30g公英30g板蓝根15~30g,水煎服,1日1剂,儿童酌减。

障碍性贫血治疗方法

再生障碍性贫血包括病因治疗、支持疗法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各种措施。慢性型一般以雄激素为主,辅以其他综合治疗,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满意疗效,不少病例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但血小板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临床无出血表现,可恢复轻工作。急性型预后差,上述治疗常无效,诊断一旦确立宜及早选用骨髓移植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该如何治疗呢

方法一、骨髓移植:这是常见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

方法二、对症治疗:若贫血严重,应及时输入新鲜血,若感染,应及时应用有效地抗菌药物,这是比较有效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

方法三、免疫抑制剂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的就是针对于较大年龄或者是已无供献骨髓的重型患者,利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严重型的患者,其疗效已经可以和骨髓移植相近。

方法四、中药与雄激素的合并治疗:以治宜补肾为本,同时辅以益气活血的治疗。同时在中医补肾法的治疗过程中,利用激素治疗,以达到刺激骨髓造血的目的。

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患者的治疗问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是由于造血微环境异常导致造血干细胞减低或异常以及骨髓中造血组织与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从而使全血细胞减少。再障临床表现是全血细胞减少,进行性贫血、出血和继发感染。由于血小板数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者,易表现为出血症状的反复发作,某些病人齿鼻反复渗血、女性患者月经过多,重者甚至发生颅内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处理再生障碍性贫血出血要坚持的原则是:慎重选择疗法,一定要对症治疗,常规的治疗方式有中西医疗法,效果都很不错,但是也有其利害的一面,如:西医学采用免疫抑制剂、造血刺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方法综合治疗,经济花费昂贵,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且免疫抑制存在较大的副作用。建议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中药清髓理血,祛邪扶正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西药辅助治疗。

在饮食起居方面,宜清淡,少食辛辣海鲜类食物,注意休息,情绪愉快,保持大便通畅,在预防出血症方面有一定作用。对于出血量较多,危及生命时,宜急则治其标,当以西医学的枪救方法为主,及时输注止血药及浓缩血小板,加强局部止血措施的应用,发挥止血效果。

结语:障碍性贫血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获得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通常再生障碍性贫血指的是继发性的,上文详细的讲诉了障碍性贫血是什么病,障碍性贫血吃什么好以及障碍性贫血治疗小偏方,希望大家能够注意。

结肠是什么部位


人的身体当中会有肠道,同时分为大肠小肠,而结肠和哪些地方都是不一样的,在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当中,结肠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平时要把结肠护理好,如果护理不好的话会引起许多的麻烦和负担,并且很有可能会造成一些并发症的问题,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简介

结肠colon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

结肠特点

结肠(colon)

观察标本结肠横切片(H.E染色)

肉眼观察肠壁的粘膜染紫色,向外依次为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层向肠腔内的突起为半环形皱襞的断面,肌层局部的膨大为结肠带.低倍和高倍观察。

(1)粘膜:无绒毛和环形皱襞.由内向外分为三层.

②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含较多的杯状细胞.

②固有层:含大量肠腺和较多淋巴组织.肠腺为单管状腺,开口在粘膜表面.细胞组成与上皮相同,无潘氏细胞.

结肠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由于其病程和治疗时间较长,恢复慢,易复发,给患者带来身心不适。为提高本病治疗效果和缩短疗程,我科对70例患者行中、西药灌肠液局部用药进行比较,并采取

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70例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公布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的试行方案。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21~49岁,平均37岁;干部27例,工人26例,农民17例;病程0~1年41例,1~3年29例。所有病例均经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并除外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大肠癌等疾病。

护理要点

心理护理本组病例因病程长,恢复慢和担心预后,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心理,护士需耐心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方法、效果和说明病人的配合是治疗和护理的关键,指出局部用药优于全身用药,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疗效。介绍本病相关知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取得主动配合,按质完成灌肠治疗。

排便是结肠的集团运动


近年来通过排粪造影的观察及生理研究的进展,在排便反射基础上,对排便过程与自制过程有了较深入的认识。通常直肠是空虚的,直肠内有三个瓣膜可阻碍大便使之下降缓慢;直肠侧位呈S状弯曲,有骶骨角与肛门直肠角,亦可使粪便下降缓慢;肛管受括约肌压迫而关闭,内、外括约肌均有持续的张力性收缩,保持高于直肠的肛管内压,使粪便不致外泄。而耻骨直肠肌除收缩压闭肛管外,并将肛管上端向前上拉而使肛直肠角变锐将肛管关闭得更紧。肛管上端齿线上之肛垫为一可膨胀的海绵体,在肛管上方膨胀后的腔内起填塞作用,使肛门关闭得更严实,从而达到完善自制。

排便首先要有结肠的集团运动,将粪便送人空虚的直肠,直肠膨胀而发生内括约肌松弛的充胀反射,同时外括约肌收缩压迫内括约肌产生逆向反射,从而引起直肠扩张,使粪便不致排出体外。若粪便继续进入,粪便向直肠下段充胀,将覆盖在肛管上方的瓣膜(直肠前壁)推开,粪便进入肛管上端与有丰富感觉末梢的黏膜接触,造成排便前的第一信号。经大脑皮质分析后认为环境条件允许,排便反射就将继续进行。受大脑皮质随意控制的盆膈肌和耻骨直肠肌松弛,因而盆底下降,肛直肠角变钝,直肠的S状弯曲变直,X线检查可见直肠为漏斗状。内括约肌因直肠充胀反射而再松弛,外括约肌因中枢神经抑制而放松,肛管开放,进人肛管的粪便可随结肠运动排出体外,此时腹压增加能加速排便的进行。一旦粪便排出,由于便后复位反射,盆底肌、耻骨直肠肌和外括约肌张力恢复,盆底上升,骶骨角及肛直肠角恢复,外括约肌压迫关闭肛管,受压迫而变扁的肛垫海绵体也膨胀而恢复对肛管的填塞作用。待下次粪便经乙状结肠传送人直肠后,又重新进行排便反射及排便运动的过程。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就是一种因为色素障碍所导致的皮肤类疾病,也是很多人都存在着的一种健康问题。一般情况下,黄褐斑、太田痣、白癜风、咖啡斑或者是色素痣等,都属于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皮肤色素减少或者是异常增多,是这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相关知识。

一、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是什么病?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是一组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伴有鱼鳞状脱屑。本病多在儿童时发病,主要表现为四肢伸侧或躯干部皮肤干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如鱼鳞状或蛇皮状。寒冷干燥季节加重,温暖潮湿季节缓解。易复发。多系遗传因素致表皮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导致细胞增殖增加和(或)细胞脱落减少。

二、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病因

色素减退是指色素含量异常降低,通常局限于皮肤上的小区域,常常是由曾经患过的皮肤炎症引起,极少数是由遗传引起。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是全身或局部的皮肤色素减少或增多的疾患。色素减少的疾病常由黑色素缺乏所致,局部或全身皮肤变白,包括白化病及白癜风,色素减少也可以是续发性的,如红斑性狼疮、银屑病等。色素增多的疾病常由黑色素增多引起。

三、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有什么?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黄褐斑、雀斑样痣、Riehl黑变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发黑子病、颜面-颈部毛毛囊性红斑黑变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皱部网状色素异常、蒙古斑、文身、白癜风、无色素痣、离心性后天性白斑、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贫血痣等。

乙状结肠广基息肉是什么


人们在生活之中对人体疾病应该都不陌生,现在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导致了大多数人的身体素质出现很大的降低,因此很多身体素质比较差的人们非常容易感染疾病,肠道疾病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都是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那么,乙状结肠广基息肉是什么。

第一,乙状结肠广基息肉是什么?乙状结肠广基息肉的严重程度要看基底部的情况而定,大多数情况下这就是一个腺瘤性的病变,腺上皮有一定的异型性,长期存在有发展性肠癌的可能,所以要及时治疗,如果肠镜无法摘除,建议肠段切除。一般认为,息肉是癌变的前期,从病理角度来看,腺瘤有恶变倾向。②息肉病可累及全大肠,恶变度很高,约占60%。2、息肉大小,腺癌息肉越大,恶性率越高。3、息肉的位置:高位息肉较低位的易癌变,据统计管状腺瘤中,在直肠的癌变率为7.3%,而在乙状结肠的癌变率为24.8%.4、息肉形状:广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于癌变,有蒂癌变率为4.5%,而广基癌变率为10.2%,无蒂息肉癌变率潜力明显大于有蒂息肉。

第二,形成原因,慢性炎症刺激:长期的慢性炎症可能是引起肛门直肠恶变的要素。如慢性细菌感染、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憩室炎、痔疮、肛瘘、肛裂、化脓性汗腺炎、毛囊炎等长期刺激肛门皮肤,也可引起恶变。②良性肿瘤恶变:直肠家族性息肉病、直肠腺瘤、乳头状瘤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导致恶性病变。③性病所致:不洁性交,使肛门部患了疑难杂症或乳头状纤维瘤,长期摩擦刺激,可引起恶变。④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与直肠恶变发病有关。这是因为高脂肪食物可使胆汁分泌增多,促进肠道细菌生长,而胆醇、胆盐在厌氧菌作用下,形成不饱和胆固醇,如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增加,这二种致癌物数量增加,促进直肠恶变发病。

乙状结肠广基息肉是什么?乙状结肠广基息肉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因为这种病变有一定的恶变率,所以进行手术治疗是明智的治疗方法

意见建议:建议您积极就诊于外科进行查体,并且考虑进行择期手术治疗。

结肠壁增厚是什么症状


肠子位于我们的内部,如果肠部有问题,我们只有通过有关检查才能确定到底是哪种症状。肠子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消化这块,没有肠子的蠕动,我们吃的食物中间的营养成分也不会被身体吸收,废弃的食物也没法排出体外。结肠壁增厚是肠部的常见情况,那么对医生来说,结肠壁增厚到底是什么症状呢?

有关人员表示,这可能患了慢性结肠炎。

广义而言,凡是导致结肠的慢性炎症均可称为慢性结肠炎(chronic colitis),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狭义而言指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常见部位为乙状结肠、直肠,甚至整个结肠。本病特征是病程长,慢性反复发作,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特征,黏液便、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下断,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青壮年多见。

慢性结肠炎的病因复杂,最常见的病因是非特异性结肠炎,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肠菌群失调、小肠吸收不良等。一般认为和感染、免疫遗传、环境、食物过敏、防御功能障碍及精神因素有关。

1.过敏因素

过敏性病变,受个体差异影响。主要是肠道性过敏,偶尔也累及皮肤。有些人对鱼类、虾、蟹、牛乳等高蛋白食物产生过敏,这些异体蛋白进入人体产生大量的组胺物质,引发过敏性反应。过敏性反应,是受致敏物质刺激,自身免疫引起的反应,激发大量免疫细胞凝聚、均集结在消化道黏膜表面,从而引起黏膜表面水肿、充血及渗液等炎症发生。

2.感染因素

一般认为都与感染有关,每当发病时,使用抗生素都能有不同程度控制病情和治疗的效果,说明该病有致病菌的作用。

3.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出现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肠炎。

临床表现

1.慢性腹泻

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重者可每1~2小时一次。部分患者可有夜间腹泻和(或)餐后腹泻。直肠严重受累时,可出现里急后重感。粪质多呈糊状,混有大量黏液,甚至带脓血。

2.反复腹痛

腹痛多为慢性,时轻时重,有时腹痛先于腹泻,有时伴有发热、恶心、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腹痛可为脐周或左下腹。

3.其他表现

偶尔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由于长期发作,患者往往表现为体重减轻和面色苍白,在疾病活动期腹部检查时结肠部位常有触痛。可能有急腹症征象伴发热和肠鸣音减少的现象,在急性发作或暴发型病例中尤为明显。

风病是什么病


风病其实说的就是风症。其实这是中医上的一种说法,患者主要是因为外感风邪或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引起的症状。患者可以选择中医治疗。但是因为大家不知道风病的主要症状,而且风病也会和病毒感染、受凉、疲劳等有一定的关系。那么,如果患有了风病的话,该如何治疗呢?

风症:外感风邪或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虚风内生所致的证。包括外风证和内风证。

内风分为热极生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外风与内风,从治病因素到治疗方法,均不相同,然其间也存有一定的联系。外风可以引动内风,内风也可兼挟外风,因此施治时也须内外兼顾。“风症”是中医说法,这个“风”并非自然界中的“风”。在中医的理论中,细菌、病毒感染,受凉,血管阻塞,疲劳等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归纳到“风症”中。

而耳鸣是由于听觉系统(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及脑的听觉中枢)受到异常的刺激所致。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神经科通过查体、验血等检查确定原因,针对性处置,以免延误。

凡是风症,都未能逾越八卦的八味之气,所以制定了顺气散,先服此药,再修定风药。此方:人参7g,白术7g,茯苓7g,甘草3g,青皮7g,陈皮7g,白芷7g,乌药7g,水煎服。此方是气顺风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在H2O的分解下,聚夺该植物中的氧,青皮顺内氧道,陈皮开外之CO2之道、白芷是解肌纤维孔道壅塞、乌药为生物碱,兴气而通内外。

风症大部分是由于皮肤外感等因素引起。它一般都是受凉引起的,所以建议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暖。而且饮食上也注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果自觉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就诊医院进一步系统检查,明确诊断。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热门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