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三伏大是暑和湿两邪当令,易形成湿阻。因此中老年人常感到胸闷,乏力、食欲不振、舌苔
三伏大是暑和湿两邪当令,易形成湿阻。因此中老年人常感到胸闷,乏力、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苦夏。暑湿致病有四个特点:一是 重,有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等症状;二为 阴,身体阴盛则伤阳气,表现为腹泻、尿少、水肿等症状;三是黏滞,大便、白带多滞涩不畅,疾病多反复发作;四是 下,暑湿邪气趋下,出现双腿水肿等。
早在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薛生白便强调了打通三焦对于预防暑湿的重要性。三焦是人体气血津液的通道,一是将元气输布到五脏六腑,二是起到运行水液的作用。如果三焦水道不利,则肺、脾、肾等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受限,易被暑湿之邪侵袭。此外,三焦不通会产生痰、湿、瘀血,导致多种老年疾病和早衰。
宣通上焦
横膈以上为主焦,包括脑、心、肺。暑湿阻于上焦,致清阳不升,头部出现眩晕、耳鸣;心脏出现心慌、胸闷;肺部出现咳嗽、气喘、咳痰等。暑湿不除,上述症状会不断加重。
佩香囊治头晕 暑湿困阻于头部,清阳之气被遏,可见眩晕、困重如布包裹、视物模糊等。取川芎、菖蒲、佩兰各30 克,冰片10克。将上述药物打成细粉,装入棉布包内,每天佩戴于胸前,连戴2-3个月。川芎可行气活血,菖蒲可 开窍、安神,佩兰能清利头目,冰片有醒脑、提神的作用。诸药合用,能宣通上焦,对夏季引起的头晕效果尤佳。
瓜蒌饮治胸闷 暑湿之邪困阻于心,阻塞胸部阳气,诱发心脏不适。取全瓜篓15克、竹茹10克, 以沸水250毫升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剂。药理学证实,瓜蒌可扩张心脏冠脉,增加冠脉流量,对急性心肌缺血布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的辅助治疗,对于暑湿阻于L焦、心阳不畅引起的胸闷气短、心悸怔忡均有很好的效果。
舒理上焦功治咳嗽 两臂屈肘上抬,手指在胸前交又,掌心向内,然后翻掌向外,慢慢用力向前推出伸直,再翻掌向内,收回胸前,反复做12次。两臂向体侧伸直,掌心向外,虎口向上,慢慢向上、向前、向下、向后,再向上划圈,重复做12次。每天早晚各做1组,有助于宣肺化痰、补气升阳,可治疗暑湿困阻上焦所致咳嗽痰多、反复呼吸道感染。
运健中焦
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暑湿阻于中焦,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以及肝胆的疏泄功能。脾气不运,易出现大便秘结;肝气不舒,则表现为腹胀满、反酸烧心。
菖蒲茶治便秘 便秘常为暑湿困阻中焦所致,可取石菖蒲、火麻仁各10克,大叶普洱茶5克,用沸水250毫升冲泡,午后饮用,,石菖蒲、火麻仁、普洱茶归脾、胃经,入中焦,具有理气宽中、芳香化湿、消积化滞的功效,并对暑湿困阻中焦引起的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有一定防治作用
舒理中焦功治腹胀 暑湿之邪侵袭中焦,引起肝气不舒、水湿困阻,出现腹胀、嗳气、打嗝、泛酸等不适。两臂屈肘,在腰际成立掌,掌心向前,手指分开慢慢用力向前推出,手臂伸直后手指向内收拢,形成莲花 状,慢慢收回到腰际.反 复做12次。左手在下,右 手在上.重叠在中脘穴 上,顺逆时针各按摩12 次,每天早晚各做1组,对胃炎、胃溃疡、肝炎等引起的腹胀、嗳气、泛酸有很好的疗效。
疏通下焦
下焦包括肾、膀胱、大肠、小肠等。暑湿阻于下焦,易出现小便短少黄赤、尿路结石或腹泻、腹痛。下焦湿热蕴蓄日久,上述症状会不断恶化。
叩击法排结石 暑湿之邪侵袭膀胱,湿热之邪煎灼津液,进而形成尿路结石。左手握成空拳.尸击左天枢穴(肚脐旁开2寸处,左.右各一),同时右手拳背叩击腰背部命门穴(第 2腰椎棘突下)12次。右手握成空拳.尸击右天枢穴,同时左手拳背尸击腰背命门穴12 次。左右腿分别向前做蹬脚动作各6次。本法可起到清热除湿、消石排石的作用。注意治疗期间每日饮水不低于2500毫升。
敷脐治腹泻 暑湿困于大肠,会出现大便稀溏、腐臭、带有脓血黏液等。取黄连、黄柏、肉桂各10克。将上药研成细末,每次取3克,用香油或白酒调成团状,填敷肚脐,外用纱布及胶布固定。每周2次,每次贴敷一晚。中医学认为,药物敷脐易于通过脐部迅速进入血液。黄连、黄柏可以清热利湿、涩肠止泻.肉桂具有温经除湿的作用.对大肠湿热引起的慢性肠炎有较好疗效。
大家都知道人体内最讲究的就是气血,当我们身体内气血充足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精神特别的旺盛,控制我们气血的主要是我们三焦这个部位,可能有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三焦,因为三焦能够控制我们人体最根本的元气,而且它能够帮助我们的肾工作,那么三焦都有哪些生理功能呢?
三焦的生理功能及特性:
三焦的生理功能:
1.通行元气: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2.疏通水道:三焦为水液的生成敷布、升降出入的道路。
3.运行水谷:三焦具有运行水谷,协助输布精微,排泄废物的作用。
三焦的生理特性:
1.上焦如雾:上焦如雾是指上焦主宣发卫气,敷布精微的作用。
2.中焦如沤:中焦如沤是指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指中焦运输水谷精华的意思。
3.下焦如渎:下焦如渎是指肾、膀胱、大小肠等脏腑主分别清浊后,清则重回利用,浊则排出体外的通道。
“三焦”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三个部位,在身体出现不适时,可以通过按摩、针灸这三个部位进行治疗,会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最常见的就是通过三焦排毒,不仅对身体有益,而且会让全身感觉特轻松舒适,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试一试,但是需要注意询问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
一、通利水道升阳益气:三焦俞
“三焦,是古人对人体胸、腹腔内各个器官的功能总称,是人体原气的行走通路。该穴为三焦原气输注于体表之处,故名三焦俞。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谓之发陈。”发,为生发之义;陈,意指陈旧、陈腐。经过冬天的收藏,身体积累的代谢废物随着立春节气的生发开始“蠢蠢欲动”,容易引起感冒、腹泻等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顺应自然,促进体内废物代谢,不妨试试三焦俞!
三焦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具有通利水道、升阳益气的功效。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均可归属于三焦,而上中下三焦涵盖着消化、吸收、代谢三个过程。故按揉三焦俞,能够促进脏腑的新陈代谢,排出身体毒素,还可以补益人体原气,增强抵抗力。这样一个补泻兼顾的穴位,是您春季养生的必选项!
二、具体方法
取穴法:以盆骨最高点向后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后往上循摸第3个明显的骨性凸起,为第1腰椎棘突,该棘突下旁开1、5寸即三焦俞。
按摩法:行指揉法,将拇指指腹置于穴位上,起于四指微握拳,拇指稍用力按揉,以穴位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约5分钟,每日可行多次。
艾灸法:也可选用艾条悬灸,加强补益原气、利湿排毒的功效。注意艾条与施灸部位距离约3-5厘米,以皮肤微微潮红为度,避免烫伤皮肤。每次灸约20分钟,每日可灸1-2次。
补肾是养生中经常涉及的话题,男人不仅需要补肾,女性补肾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有什么好的补肾方法呢,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怎么补肾,这可是中医中常用的补肾方法哦,一起了解下吧。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是女性养阴补肾的最好时机,除了食疗补肾之外可进行穴位按摩。穴位按摩,不花钱可养阴补肾、随时随地都能进行。
1.肾俞穴:强壮肾气
肾俞穴是肾经的主要穴位,经常按压可以强壮肾气,增强肾的功能,尤其对月经不调、性冷感有帮助。因此,月经不调的女性不妨试试按摩肾俞穴,以调脱月经不调的烦恼。
肾俞穴与命门穴的位置持平,就是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个。
原理: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2.承扶穴:强化阴道收缩力
中医认为,承扶穴主导生殖器官的神经从此处经过。经常按压承扶穴,可以强化阴道的收缩力,增加对性的感受力。因此,常按摩刺激承肤穴可治疗性冷感。
位置:在臀部横纹线的中央下方,位于左右臀下臀沟中心点,这里是性感带最为密集的地方,指压时可以用力些。
原理: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3.中府穴:通肺经,治腹胀
中府穴是肺经上的大穴,是调理内息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可以顺畅肺的经脉,有丰胸的作用,还可以强化淋巴循环,减轻胸闷、肩背痛。并且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对于肠胃功能不好的女性朋友,不妨每天花十分钟按摩中府穴。
位置:中府穴在身体哪个位置呢?立正、叉腰站直,用手可以摸到在锁骨外侧下端的三角窝,那里的中心就是云门穴,在这个窝的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的地方就是中府穴。
原理: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转回,沿胃上口过膈肌,属于肺,由肺系横出向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拇指内侧端。
4.命门穴: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按摩命门穴,可以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另外,按摩命门穴也有催情的作用,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回复性功能。
位置: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肚脐在同一水平处。用手指按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原理:督脉起于少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内部,上达项后风府穴,进入脑内,上行巅项,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随着时间的流逝,皱纹会无情的留在了脸上。爱美的女性都不想让自己的脸上都是一条一条的皱纹,那我们该如何避免皱纹的出现呢?你知道有什么小窍门吗?按摩是不错的一种美容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吧。
按摩美容八步抚平岁月痕迹
按摩美容是我国古代流传到现在的养生方法之一,是经过历代人的研究总结而来的历史性经验,按摩主要是利用按压的力度来刺激穴位,从而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缓解疲劳、延缓人们脸部衰老、排毒养颜的作用。
第一步:力压明净额
额头是最易出现皱纹的部位。
按摩的手法一般是由下往上,由内向外的推拿,最后手指由发迹到太阳穴,用力按压太阳穴才是美容的要点。按压太阳穴的时候,一般会感到疼痛感,可以根据这点疼痛感来寻找太阳穴。
第二步:轻抚盈盈目
眼睛周围的皮肤最容易出现皱纹和水肿,而且此处的皮肤一旦松弛,就很难恢复原来的状态。
眼睛周围小皱纹的预防:用中指的指肚沿下眼睑的内侧向外侧,稍微用力进行滑动按摩,返回时在肌肤上轻轻地滑动,这样反复做3次。上眼睑亦是同样要领。
眼角周围小皱纹的预防:从外眼角向太阳穴方向,左右同时按压10回,按压时向斜上方提一提。
第三步:逆揉尖尖鼻
鼻子与两眼之间是最容易产生横皱纹的部位。为了伸展鼻梁,按摩时要由下往上进行,最后以手指夹住鼻子两侧,做压迫动作。还有,一定要下决心改掉皱鼻子的坏习惯哦!
第四步:圈划桃花颊
将手指由下往上如画圆般移动。首先按摩下颌到耳下的部分,然后由嘴角到耳中央,接下来是鼻的周围到太阳穴,然后再依次按摩脸颊的下方,即眼睛正下方3厘米处、鼻子两侧1厘米处及下颌部分。
第五步:笑翘樱桃唇
由于经常咀嚼、说话、大笑,所以嘴角也是容易干燥、产生皱纹的部位,必须时时注意预防嘴角下垂。
按摩时做上抬嘴角的动作,以中指按压人中部位,其他手指垂下来按压嘴角两侧及下颌外侧。
5.天柱穴:提神醒脑、去疲劳
当您感到疲乏困倦时,不妨按摩天柱穴。按摩天柱穴可以起到提神醒脑、去疲劳的功效。在夫妻生活时,也可以用拇指轻轻抚摸天柱穴以及周围,会让女性有一种触电般的酥麻感觉,能充分达到前戏的效果。
位置:天柱穴就在我们的后颈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后发际正中线上半寸处约2厘米左右,往两旁各1.3寸各有1个穴位。
原理: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6.膈俞穴:促血液流通,增性欲
按摩膈俞穴,可以起到促使血液流通,同时,按摩膈俞穴与按摩天柱穴一样可起到提高性欲的功效。按摩膈俞穴有助于女性身体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感。
位置:膈俞穴如何取穴?背过手,可以摸到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间凹陷,这个地方就是了。而且左右各有一个。
原理: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上行颧部,交会于头顶。由头顶分出支脉1至耳上角。其主干(直行脉)由头顶入内络于脑、出于项,入肩胛分为两支下行,主脉1由肩胛内侧夹脊旁下行至腰中,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由腰中分出支脉2经夹脊旁过臀部入腘中。主脉2由肩胛内侧过肩胛下行至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下行与支脉2会合于腘中,向下过腓肠肌出外踝后侧,沿第5跖骨粗隆至足小趾外侧,下接足少阴肾经。
7.商阳穴:调节消化功能,加快新陈代谢
商阳穴,是一个调理内息与肠胃的穴道。商阳穴位于大肠经脉上,经常掐一掐商阳穴,能旺盛大肠经的气血,调节消化道功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有强壮身体的作用。专家指出,有便秘烦恼的女性朋友不妨按摩商阳穴,以缓解便秘症状。
位置:这个穴位在手上,抬起手,在食指靠拇指的那一侧,在指甲角正后方2毫米的地方。
原理: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沿食指桡侧经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入两筋间,沿小臂桡侧上行至肘外侧,经上臂后侧桡侧缘上肩,出肩峰前侧上行交会于头部,下入缺盆络肺,过膈肌属于大肠。由锁骨上窝分出支脉1上行颈旁,过面颊入齿槽,转回出挟口旁,交会于人中部,然后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挟鼻孔两旁接足阳明胃经。
结语:上面讲述的补肾穴位都非常的有效,而且不仅可以补肾,还有很多其它的功效,可谓是非常给力的方法,网友们还不赶紧的行动起来,动动你的手指按按这些穴位吧!
身体上面的关键部位非常多,人们几乎很难全部认识,因此,造成了大部分人对于身体上面的疾病都不能够及时认清其本质,结果很容易给疾病的治疗带来较大的曲折。例如,三焦湿热就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身体状态,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下面就来看看三焦湿热的症状有哪些呢?
三焦分为:上焦、中焦、下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
以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及其传变规律进行分析和概括,确立治疗原则并藉以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为清代吴鞠通所创立。侧重于对湿热病证的辨证。
上焦温热
即温邪侵犯上焦至于肺与心包的证候。温邪袭肺,外则卫气郁闭,内则肺气不宣,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苔薄白,脉浮数。这一证候多见于温病初期,属表证。若表邪入里,邪热壅肺,肺气闭郁,则表现为身热汗出,口渴,咳嗽,气喘,苔黄,脉数等。肺经之邪不解,邪热内陷,致心窍阻闭,则为逆传心包,见舌质红绛,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等症。这一证候虽属上焦,见于温病初期,但病情危重。
上焦湿热
即湿热侵犯上焦,病位在肺与皮毛的证候,为湿温病的初期阶段。见恶寒重,发热轻,或午后发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胸闷无汗,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濡缓等症。由于湿与脾胃关系密切,故上焦湿热常兼见湿困脾胃之胸闷,不思饮食,肠鸣便溏等症。若湿热郁蒸,酿成痰浊,蒙蔽心包,则以表情淡漠,神识痴呆,时昏时醒为特点。
中焦温热
即温邪传入中焦,病及手足阳明的病变。阳明主燥,邪入阳明多从燥化而成里热燥实证。若邪热在胃,多为无形之热。由于胃经热盛,熏蒸于外,而见发热,不恶寒,反恶热,面目红赤,汗出,口渴,气粗,苔黄燥,脉浮洪等。若邪入大肠,多为有形热结,腑气不通,症见午后热盛,大便秘结,小便不畅,语声重浊,苔黄黑焦燥,脉沉有力等。
人的身体当中有大大小小很多的经脉,这些经脉连接在一起是人体的主线,而主要的价值是保持着人的身体正常运行畅通,当人们的经脉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表示着身体的气血功能出现问题,所以大家要知道,手少阳三焦经主治的作用是什么,在了解了这些以后,也能知道一些相关的用途价值。
基本概述
手少阳三焦经(Sanjiao Meridian of Hand-Shaoyang,SJ.)
十二经脉之一。首载于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医书。其中《帛书·经脉》甲种本,即《足臂十一脉灸经》称为"臂少阳癬(脉)";乙种本,即《阴阳十一脉灸经》称为"耳脈(脉)"。《灵枢·经脉》称为"三焦手少阳之脉"。现通称为手少阳三焦经,简称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流注时辰为晚上九至十一点(亥时)
心包经主血,三焦经主气,为人体血气运行的要道,上肢的痹症,以及人体水道不利的水肿病,都是三焦经主治的病。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经脉循行
《帛书·经脉》两种本所载此经脉之循行皆从手走向头而入耳,与《灵枢·经脉》所载于上肢部近同。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第四指(无名指,小指次指)之末端,上行出于第四、五掌骨之间,沿手背到达腕关节背部,再向上行于前臂外侧尺桡骨(臂外两骨)之间,穿过肘关节部,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关节部,与足少阳胆经交叉走其后面,进入锁骨上窝(缺盆),散布于胸腔之中部(膻中),散络于心包,下行穿过膈肌,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本腑。
它的支脉是从胸腔中部分出,上行出于锁骨上窝(缺盆),再上项部,联系于耳廓后面,直行向上出于耳廓上角,自此弯屈向下到面颊部再至眼眶下部。
它的又一分支是从耳廓后面进入耳中,再出走于耳廓前面,经过客主人穴所在部,向前交叉于面颊部,到达外眼角(目锐眦),接于足少阳胆经。
肠胃不好就应该好好的调理,如果你没有一个健康的肠胃,再好吃的美味食物对于你来说都会暗淡失色。肠胃不好吃什么呢,下面的这些养胃阴的养生粥品可以试试,可以有保护肠胃的作用,而且还可以缓解肠胃疾病的发生。
粳米粥
粳米50克、大枣10个、莲子20克。莲子用温水泡软、去芯,粳米淘洗干净,大枣洗净。三者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开后,文火熬煮成粥。根据个人口味调味后早晚食用。养胃健脾,还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山药百合大枣粥
将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适量共煮粥。
每日2次服食。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本粥特别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乾咽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这款粥品可以有清热润燥的作用,对于上火导致的肠胃不适有好处,而且还可以有健脾胃的效果,还可以缓解肠胃不适。
沙参米粥
北沙参,粳米,冰糖,水,制法:每次取北沙参15克,捣碎,选用粳米50克,冰糖适量,同入沙锅内,加水500毫升,煮至参烂米花,汤稠汤面有油为度。或用新鲜北沙在30克,洗净切片,如法同煮为稠粥,若用南沙参煮粥、则先将南沙参碾成细粉,每次用粉15克,调入粥内,同煮为稠粥。早晚二次温热服食。3~5天为一疗程。具有润肺养胃、清热养阴、祛痰止咳的功用。这款养生粥可以有清热滋阴的作用,可以止咳化痰有好处,而且还可以有保护肠胃的效果。
吃什么具有养胃阴的作用,小编介绍了两款食谱,这些食物具有保健养生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有促进新陈代谢的效果呢,对于保护肠胃,促进消化,缓解肠胃疾病有好处,大家可以试试这样的养生保健的食谱。
很多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胃部健康,因为我们所吃的任何食物,都要经过胃来进行消化,但很多人都比较注重养胃阴,但是具体的方法并不是很了解,其实通过一些食物来达到养胃阴的功效是比较有效可行的,特别是喝一些茶效果特别好,下面小编将为大家推荐这些茶。
枸杞红枣生姜茶
做法:准备二十颗枸杞、六颗红枣、三片生姜。枸杞用温水泡发2-3分钟,红枣用刀从中间划一刀;将泡后的枸杞,红枣放入干净无油的锅中,加入800ml清水,开大火烧开;煮沸后,下入生姜片,转小火,盖上锅盖,焖煮5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服用枸杞红枣生姜茶可以养胃、护肝、解毒抗癌之效,此外还具有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经常服用还能发散风寒、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
荞麦茶
做法:准备荞麦1钱,黄芪5钱。将荞麦、黄芪,放入600ml的热水冲泡,盖杯焖一刻钟,滤渣取汁。
功效:荞麦中含有大量的芦丁、纤维素、硒及维他命等营养物质,可以有效调理脾胃,将其做成荞麦茶服用的话,不仅能够用于改善高血脂高血压的病症,而且还可以,促进脾胃健康,起到养胃阴的效果。
四君子茶
做法:准备十克党参、十克茯苓、十克白术、十克甘草。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800cc的水加热滚沸后续煮5分钟即可关火,趁热饮用。每天饮用不超过800cc。
功效:四君子茶中的人参皂甙、糖类、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等含量丰富,经常服用可以调节人体的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还可以帮助消化、改善脾胃气虚的症状。
平时生活中若能够经常服用这些茶来进行养胃阴的话,是非常有效果的,这些茶不仅对肠胃健康非常有益,还可以改善其它的一些病症,尤其是对中老年朋友来说非常有帮助,养生保健的作用,非常值得称赞。希望通过小编的一番讲解,能给各位提供正确的参考。
肠胃不好,经常会出现胃痛啊或者是胃胀等等的情况,是很多人的困恼。肠胃不好就应该好好的去保护它,应该找到适合的方法去调理,这样的话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还可以预防肠胃疾病的发生哦。你知道如何养胃阴的吗,一些食物是生活中的必备。
1.牛奶
牛奶中的营养非常的丰富,可以说牛奶是一种完美的饮品,并且经过研究发现,牛奶同样具有很好的养胃功效。牛奶的主要作用有补肺胃,生津液,润大肠的功效,对于阴虚胃痛,津亏便秘等都有着很好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牛奶对消化性溃疡病、习惯性便秘等情况有着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
2.粥类
要说到养胃,粥绝对是最好的选择,它非常容易消化,尤其八宝粥最适合需要养胃的人群食用。这是由于在八宝粥中国含有大量的花生、杏仁、白糖等,并且热量也非常的高,经常食用对胃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新鲜的花生中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能够有效的保护肠胃。牛奶可以有养胃的作用,对于保护肠胃有好处,而且还可以有养胃的功效,对于肠胃不好的人群来说是首选。
3.汤水
除了粥具有很好的养胃功效之外,还有一种食物同样具有同等的养胃作用,那就是汤。但是要注意,汤最好不要是肉汤,因为在肉汤中同样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质,这不利于养胃。最好的汤是菜汤,比如什么菠菜、粉丝、鸡蛋汤等,你还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鸡精进行调味,这样养胃的功效会更加的明显。肠胃不好就应该适当的食用一些汤水,因为好消化好吸收,还可以有养胃的功效哦。
养胃阴的一些必备的食物,大家都知道了吧,养胃阴的好处有很多,可以有促进代谢和食欲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体质的功效哦,对于肠胃不适的人群来说,多喝粥,多喝糖水,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是首选,可以减少肠胃疾病的发生。
下焦这是中医里面的一种说法,具体指的是人体腹部肚脐一下的部位,其对于人体的作用是很大的,比如用来排泄尿液以及新陈代谢的无用产物等等。而下焦也是比较容易出现病症的一个部位,下焦湿热就是很常见的一种,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人们格外注意了。而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对于下焦是哪里都不知道,下面介绍下下焦是哪里?
下焦是指肚脐以下的腹部,包括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下焦的主要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
下焦湿热是人体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指湿热侵及下焦大肠或膀胱等处,以小便淋漓灼痛或癃闭、大便腥臭稀溏或秘结、小腹胀痛,或带下黄白而腥臭、身热口渴、身重疲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等为常见临床表现的病证。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白带、下肢关节肿痛、湿脚气感染等症。治疗大法宜清热利湿。
病因
1.大肠湿热
多由饮食不节,恣食厚味醇酒,或夏月暑湿、疫毒之邪侵及肠道所致,为邪实之证,病位在大肠。因湿热毒邪内结大肠,下焦气机壅滞,传导失常,气血瘀滞,当瘀热阻于肠道时,可致腑气不通、热结旁流,而见呕吐、腹痛、痢疾、泄泻、痔疮等。
2.膀胱湿热
常因恣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嗜酒,酿成湿热内生,或湿热秽浊之邪外侵,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无以分清别浊,开合失司以及灼伤络脉而致。
3.胞宫湿热
多因湿热邪毒侵及盆腔,气血瘀滞所致。本病的成因,主要是邪毒侵入胞脉后,与败血搏结,进一步发展所致。由于邪气盛实,瘀热内结,正邪交争剧烈,而致腹痛较重,并有高热、寒战。
预防保健
1.日常保健
下焦湿热为湿热证的一种,日常保健同湿热证。湿热证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少喝酒(湿热之性最大)、不酗酒;饮食宜清淡、少吃肥甘厚腻食品、甜味品、辛辣刺激食物,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特别要戒除烟酒。多食祛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扁豆、薏苡仁等。
2.食疗
(1)炖乳鸽乳鸽、山药、茯苓、枸杞、桂圆、莲子、红枣、薏苡仁。老火炖3个小时。功效:养心、健脾、补肾、益气、祛湿。
(2)茯苓蛇仔煲土茯苓、水蛇仔、红枣两粒、姜1片。做法:水蛇切段,洗干净,飞水(用热水稍微煮一下)待用。然后把土茯苓刮皮、切片。再把红枣、姜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炖盅,猛火炖3小时,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