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养生保健之道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饮食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康熙养生保健之道”,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有关康熙的医药保健轶事也很多,下面略述几则。

注重养生,不滥用补药

古之帝王,大多偏爱补药,而康熙对补药则有所戒。对补药,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服补药大无益。药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脾;宜于肺者不宜于肾。朕尝谕人勿服补药。药补不如食补。夫好服补药者,犹人之喜逢迎者。天下岂有喜逢迎而可为善乎?先年满州内老人皆不服药,朕也从不服药。太皇太后,皇太后一生皆不服药,尔等当以是为法。这段话,虽不无偏激,但从药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无病好服补药之弊,十分中肯,而且从人生哲理加以发挥,确实难能可贵。他57岁时,颏下有几根白须,曾有大臣晋献滋补肝肾的乌须丸,而康熙认为乃多此一举,笑而拒之。

书法以宽怀,运动强体质

一个人的健康标志,体现在心理和体质上。对于心理的调节,康熙多通过练书法以求得宽怀(舒心)。他曾亲自总结了一条经验,叫做宽怀只有数行字,数行字就能得到宽怀之效。按现代医学解释,练习书法可对脑神经起到调节、放松、消除疲劳的作用,还可锻炼人的耐心,培养人的意志,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康熙在《仿二王墨迹》诗中说案上露凝铜雀润虽然书案上和铜雀(香炉)上凝聚了欲滴的露珠,但仍然是象管(象牙笔杆)挥时在正心。这正心二字,体现了他练书之专,养志之诚,娱心之深。对于个人体质,康熙一生勤于治理朝政,深悉体质的重要,他认为恒劳而知逸,在日理万机之暇,还在宫内种植蔬菜。在秋高气爽之时,则到木兰围场,急马奔走,狩猎骑射,以舒展筋骨,增强体质。

接受西方医学,推广西医西药

十七世纪初,日尔曼人邓玉函的《泰西人身说概》和意大利人罗雅谷的《人身图说》及法国人皮理的《人体解剖学》等相继传入中国。为了学习西方医学,康熙令在清廷供职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及宫廷画家等人,专门画了一些解剖图象,还叫传教士巴多明将《人体解剖学》译成中文,希冀造(福)于社会,挽救人之生命,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实属难能可贵。

对于西药,康熙对治疟药金鸡钠有着特别的兴趣,原来康熙32年,他患了疟疾久治不愈,众医束手无策,恰逢法国的传教士洪若翰、刘应入京闻知,特进献金鸡纳,康熙服之而愈,大喜,给予重赏,赐广安门内广厦一所。此后康熙视金鸡纳为奇药,并把它作为御制圣药转赐患疟的大臣,以示恩宠。为了研究推广西药,康熙还恩准在宫中开设了实验室,供传教士制西药用。有时康熙还亲自给官员问病开方,中西药并用。他在宫内试种牛痘预防天花,效果较好。其后下诏推广,让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蒙古人也种牛痘。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康熙坚意为之。

禁止吸烟

康熙从不饮酒,也厌恶抽烟。但是,大臣史贻直和陈元龙,却嗜烟如命,成天烟袋不离手。康熙打算让两人把烟戒掉。一年,康熙去江南出巡,史、陈两人也随行。皇帝御车在山东的德州驻跸。康熙当面赏赐两人各一枝水晶杆的烟袋,让他俩当众抽吸。俩人闹不清康熙的真正用意,还有些受宠若惊,马上装烟点火抽起来。谁想,刚一用力吸,隔着透明的烟杆清楚地看到了火星顺杆直往上冒,劈啪作响,直到唇边,还发出更响的爆裂声。史、陈二人到这时才明白康熙的真正用意。这时,俩人再也不敢吸烟,并且从此戒了烟。

扩展阅读

康熙养生之道 康熙养生的七大秘籍


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康熙这个名字,康熙皇帝是清朝中对中国贡献最大的皇帝,康熙帝年少登基,一生都在劳累之中,但是,无论再怎么辛苦,康熙帝还是每天都能进行养生,所以康熙帝在如此辛劳的一生中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康熙帝到底是怎样进行养生的呢?

康熙晚年所作的诗颇能概括他:淡泊生津液,清虚乐有余。鬓霜渐薄德,神惫恐高誉。苦好山林趣,深耽性道书。山翁多耄耋,精食并园蔬。

康熙帝的

不滥用补药

古之帝王,大多偏爱补药,而康熙对补药则有所戒。对补药,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服补药大无益。药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脾,宜于肺者不宜于肾。朕尝谕人勿服补药。药补不如食补。夫好服补药者,犹人之喜逢迎者。天下岂有喜逢迎而可为善乎?先年满州内老人皆不服药,朕也从不服药。

这段话,虽然感觉有些偏激了,但从医药学来说,却正好阐述了没有病还经常服用补药的弊端,其语气十分中肯,而且是从人生哲理上加以发挥的,实在是难能可贵。

他57岁时,颏下有几根白须,曾有大臣晋献滋补肝肾的乌须丸,而康熙认为乃多此一举,笑而拒之。

书法宽怀,运动强身

一个人的健康标志,体现在心理和体质上。对于心理的调节,康熙多通过练书法以求得宽怀(舒心)。他曾亲自总结了一条经验,叫做宽怀只有数行字,数行字就能得到宽怀之效。

按现代医学解释,练习书法可对脑神经起到调节、放松的作用,还可消除疲劳,锻炼人的耐心,培养人的意志,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康熙在《仿二王墨迹》诗中说案上露凝铜雀润虽然书案上和铜雀(香炉)上凝聚了欲滴的露珠,但仍然是象管(象牙笔杆)挥时在正心。这正心二字,体现了他练书之专,养志之诚,娱心之深。

对于自己的体质,虽然康熙帝一生都在忙碌之中,每天都要治理朝政,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明白自己身体体质的重要性。康熙帝在日理万机之余,还会在宫中种植一些蔬菜。到了秋季,康熙帝最喜欢去围场骑马,以舒展筋骨,增强体质。

接受西医西药

十七世纪初,日尔曼人的《泰西人身说概》和意大利人的《人身图说》及法国人的《人体解剖学》等相继传入中国。为了学习西方医学,康熙令在清廷供职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及宫廷画家等人,专门画了一些解剖图象,还叫传教士巴多明将《人体解剖学》译成中文,希冀造(福)于社会,挽救人之生命,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实属难能可贵。

对于西药,康熙对治疟药金鸡钠有着特别的兴趣,原来康熙32年,他患了疟疾久治不愈,众医束手无策,恰逢法国的传教士洪若翰、刘应入京闻知,特进献金鸡纳,康熙服之而愈,大喜,给予重赏,赐广安门内广厦一所。此后康熙视金鸡纳为奇药,并把它作为御制圣药转赐患疟的大臣,以示恩宠。为了研究推广西药,康熙还恩准在宫中开设了实验室,供传教士制西药用。

有时康熙还亲自给官员问病开方,中西药并用。他在宫内试种牛痘预防天花,效果较好。其后下诏推广,让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蒙古人也种牛痘。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康熙坚意为之。

禁烟忌酒

康熙从不饮酒,也厌恶抽烟。他认为烟酒对身体伤害很大,也告诫群臣要远离烟酒。但大臣史贻直和陈元龙,却嗜烟如命,成天烟袋不离手。康熙打算让两人把烟戒掉。一年,康熙去江南出巡,史、陈两人也随行。皇帝御车在山东的德州驻跸。康熙当面赏赐两人各一枝水晶杆的烟袋,让他俩当众抽吸。

俩人闹不清康熙的真正用意,还有些受宠若惊,马上装烟点火抽起来。谁想,刚一用力吸,隔着透明的烟杆清楚地看到了火星顺杆直往上冒,劈啪作响,直到唇边,还发出更响的爆裂声。史、陈二人到这时才明白康熙的真正用意。这时,俩人再也不敢吸烟,并且从此戒了烟。

膳食简单

作为皇帝,膳食无疑要比一般人丰富得多,但康熙皇帝却比较简单。他说:朕每日进膳二次,此外不食别物,烟酒及槟榔等物皆属无用。他不吃补药,也不要人按摩,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如是而已。他特别告诫人们,所好之物不可多食,各人所不宜物知之即当戒,高年人饮食宜清淡,每兼蔬菜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

这些论述,非常符合现代医学观点,对于控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都有好处。他还说,诸样可食果品,必待其成熟之时始食之,此亦养身之要也。

康熙还提倡饭后要造成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朕用膳后必谈好事,或寓目于所作珍玩器皿。如是则饮食易消,于身有益也。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番话很有道理。他非常注意饮水的卫生,说:人生养身饮食为要,故所用之水最切。

此外,康熙多次批判了好逸恶劳的思想,他说: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所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也。康熙精于,他在这方面的观点和论述,值得今人借鉴。

衣着洁净,室内温馨

康熙帝自幼便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好习惯。他认为:凡居家在外,惟宜洁净。人平日洁净,则清气著身,若近污秽,则为沌气所染。意思是不论在家里或出门在外,人们都应该养成干净整洁的好习惯。如果平常注意个人卫生,那么清爽之气便会附着于身,否则自身的清明之气就会逐渐被污秽之气所取代。康熙帝虽提倡洁净,但也反对太过洁净而成癖。

他说:朕之衣服穿戴多年,并无纤毫之玷,此朕天秉之洁净也。洁净固然重要,然亦不可太过成癖。常见有人过于好洁,其所居之室,家人著履者,皆不许入;衣服少有玷污,即弃而不用;亲属所馈饮食,俱不肯偿,此乃太过成癖也。

神静心和,宽坦从容

康熙帝说:以寡思虑养神,以寡嗜欲养性,以寡言语养气,方可以养生。形体乃盛放生命之器,心乃形体之主宰,故朕以为精神安于内,心静则心和,心和则形全,形不诱于外。康熙帝认为一个人若想做到神静心和,必须坚定自己的意志,不意气用事。心态自然平和,心志就不会因外界事物的干扰而动摇,就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杂念。

若杂念不起,心中清明,即可清察明审,感情和顺,自然身健长寿。此外,康熙帝还劝诫后人要心怀宽广,他在《庭训格言》中说:惟宽坦从容,以自颐养而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把心胸放得宽坦一些,让心气平和一些,才能颐养天年。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康熙帝认为: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也、惟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他不但这样说,而且身体力行。康熙帝认为人若想长寿,不能靠服食所谓的可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而是靠饮食起居有序、有节、有度。这也是他的核心。在饮食起居方面,康熙帝有一系列的主张和论述。

其一,康熙帝认为: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所好之物不可多食。这就是说,人们应该合理地安排饮食,不可贪食和多食。所谓择其宜于身者,是指人们应选择对身体有补益的食物,而不应一味摄取个人嗜好的食物。中医学认为,所嗜之物不可多食,多食则生变,轻则腹胀肚痛,重则诱发病变。

此外,康熙帝还指出:人自有生以来,肠胃自各有分别之处也。故各人所不宜之物,知之即当永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每个人的体质千差万别,肠胃的吸收功能也强弱不一,比如有人对虾、蟹过敏;有人对香椿、香菜过敏;胃热者宜食寒凉之品;而胃寒者宜食温热之品。因此,人们应时刻牢记自己所不宜之物,并在日常饮食中加以控制。

其二,康熙帝每次出巡,总是拒绝参加那些尽是山珍海味的盛宴,而专吃当地所产的时令菜。对于那些不恤民情,竭力搜刮民脂民膏,置办盛宴讨好自己的官吏和地方豪绅,康熙帝毫不客气,立即予以撤职查办。康熙帝认为:高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所以农夫身体强壮,至老犹健者,皆此故也。

康熙帝提出的老年人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的观点,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讲是十分科学的。因为清淡的蔬食对预防和控制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大有益处。

其三,康熙帝提出,水果最好在成熟之后再吃,而不要在它未成熟时过早地摘食。康熙帝身为一国之君,自然有无数人极力向他献媚邀宠。因为他爱吃水果,于是各地官员争先恐后地采摘鲜果进贡,但他从不多吃,总是品尝一点儿就够了。他说:诸样可食果品,于正当成熟之时食之,气味甘美,亦且宜人。

如我为大君,下人各欲尽其微诚,故争进所得初出鲜果及菜蔬等类,朕只略尝而已。必待其成熟之时始食之,此亦养身之要也。实践表明,果实在未成熟时,不仅味道酸涩难咽,而且果实中诸多营养成分不易被肠胃吸收,甚至会对脾胃造成损伤。可见,康熙帝的这番告诫是符合的。

其四,康熙帝主张在每餐之后,应构建一个愉快和谐的环境。他说:朕用膳后必谈好事,或寓目于珍玩器皿。如是则饮食易消,于身大有益也。研究证实,人在饭前饭后,若能保持欢乐愉悦的情绪,可刺激胃液的分泌,从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反之,若处于抑郁苦闷的状态,则会导致胃液分泌过少,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及营养成分的吸收,久而久之,还可使人患上噎食、厌食等疾病。

其五,康熙帝对饮用水的要求很高。他认为:人之养身,饮食为要,故所用之水最切。他曾命人将各地的水加以区别和比对,其方法是称(秤)其轻重。康熙帝认为:水最佳者,其分量甚重。当遇到水质不佳的情况时,他就把水加热煮沸,取其蒸馏水烹茶饮之。

他的这个经验是从西藏活佛泽不尊旦巴胡突克图那里得来的。此外,康熙帝还提出了饮用河水的注意事项,他说:平时不妨。但夏日山水初发,深当戒慎。此时饮之易生疾病。必须大雨一二次后,山中诸物尽被涤荡,然后洁清可饮。

每当夏日大雨倾盆或洪水暴发之际,康熙帝绝不饮用河水,他认为这时的河水喝了易生病,因为洪水容易把地表有害的矿物质、枯枝败叶、粪便甚至腐烂的动物尸体冲刷下来,混杂于河水之中,此时的河水当然是不干净的。而经过雨水的几次冲刷之后,流下来的河水才会是比较干净的,才能供人饮用,而不至于使人生病。

康熙帝从不刻意追求长生不老。他认为人的一生即生长壮老已,从出生到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不可遏止的。因此,人们应该顺应自然,多加保养,以求在一定范围内延长自己的寿命。这就是康熙帝的人生哲学。康熙帝在晚年的诗作颇能概括他的:淡泊生津液,清虚乐有余。鬓霜渐薄德,神惫恐高誉。苦好山林趣,深耽性道书。山翁多耄耋,精食并园蔬。

总结:相信喜欢养生的朋友都已经阅读了本篇文章,文章中细说了康熙大帝的,康熙帝一生忙碌无比,可是就在这样的一生中他都能坚持养生工作,那么我们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呢?希望大家都能把养生带进生活之中,让养生伴随一生。

康熙的养生保健方法


帝王,大多偏爱补药,而康熙对补药则有所戒。对补药,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服补药大无益。药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脾;宜于肺者不宜于肾。朕尝谕人勿服补药。药补不如食补。夫好服补药者,犹人之喜逢迎者。天下岂有喜逢迎而可为善乎?

一个人的健康标志,体现在心理和体质上。对于心理的调节,康熙多通过练书法以求得宽怀(舒心)。他曾亲自总结了一条经验,叫做宽怀只有数行字,数行字就能得到宽怀之效。按现代医学解释,练习书法可对脑神经起到调节、放松、消除疲劳的作用,还可锻炼人的耐心,培养人的意志,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康熙在《仿二王墨迹》诗中说案上露凝铜雀润虽然书案上和铜雀(香炉)上凝聚了欲滴的露珠,但仍然是象管(象牙笔杆)挥时在正心。这正心二字,体现了他练书之专,养志之诚,娱心之深。对于个人体质,康熙一生勤于治理朝政,深悉体质的重要,他认为恒劳而知逸,在日理万机之暇,还在宫内种植蔬菜。在秋高气爽之时,则到木兰围场,急马奔走,狩猎骑射,以舒展筋骨,增强体质。

十七世纪初,日尔曼人邓玉函的《泰西人身说概》和意大利人罗雅谷的《人身图说》及法国人皮理的《人体解剖学》等相继传入中国。为了学习西方医学,康熙令在清廷供职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及宫廷画家等人,专门画了一些解剖图象,还叫传教士巴多明将《人体解剖学》译成中文,希冀造(福)于社会,挽救人之生命,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实属难能可贵。

对于西药,康熙对治疟药金鸡钠有着特别的兴趣,原来康熙32年,他患了疟疾久治不愈,众医束手无策,恰逢法国的传教士洪若翰、刘应入京闻知,特进献金鸡纳,康熙服之而愈,大喜,给予重赏,赐广安门内广厦一所。此后康熙视金鸡纳为奇药,并把它作为御制圣药转赐患疟的大臣,以示恩宠。为了研究推广西药,康熙还恩准在宫中开设了实验室,供传教士制西药用。有时康熙还亲自给官员问病开方,中西药并用。他在宫内试种牛痘预防天花,效果较好。其后下诏推广,让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蒙古人也种牛痘。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康熙坚意为之。

揭秘康熙皇帝养生保健秘方


康熙对于这位古代历史上的皇帝我们都知晓,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终年69岁在位61年零10个月,八岁开始登基,连续工作了60年,到了晚年身体强健,思路敏捷,这不禁让人们对于他的保养之术感到好奇。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一下吧。

康熙皇帝养生保健秘方

注重养生,不滥用补药

古之帝王,大多偏爱补药,而康熙对补药则有所戒。对补药,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服补药大无益。药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脾;宜于肺者不宜于肾。朕尝谕人勿服补药。药补不如食补。夫好服补药者,犹人之喜逢迎者。天下岂有喜逢迎而可为善乎?先年满州内老人皆不服药,朕也从不服药。太皇太后,皇太后一生皆不服药,尔等当以是为法。这段话,虽不无偏激,但从药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无病好服补药之弊,十分中肯,而且从人生哲理加以发挥,确实难能可贵。他57岁时,颏下有几根白须,曾有大臣晋献滋补肝肾的乌须丸,而康熙认为乃多此一举,笑而拒之,食补才是。

书法以宽怀,运动强体质

一个人的健康标志,体现在心理和体质上。对于心理的调节,康熙多通过练书法以求得宽怀(舒心)。他曾亲自总结了一条经验,叫做宽怀只有数行字,数行字就能得到宽怀之效。按现代医学解释,练习书法可对脑神经起到调节、放松、消除疲劳的作用,还可锻炼人的耐心,培养人的意志,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康熙在《仿二王墨迹》诗中说案上露凝铜雀润虽然书案上和铜雀(香炉)上凝聚了欲滴的露珠,但仍然是象管(象牙笔杆)挥时在正心。这正心二字,体现了他练书之专,养志之诚,娱心之深。对于个人体质,康熙一生勤于治理朝政,深悉体质的重要,他认为恒劳而知逸,在日理万机之暇,还在宫内种植蔬菜。在秋高气爽之时,则到木兰围场,急马奔走,狩猎骑射,以舒展筋骨,增强体质。

接受西方医学,推广西医西药

十七世纪初,日尔曼人邓玉函的《泰西人身说概》和意大利人罗雅谷的《人身图说》及法国人皮理的《人体解剖学》等相继传入中国。为了学习西方医学,康熙令在清廷供职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及宫廷画家等人,专门画了一些解剖图象,还叫传教士巴多明将《人体解剖学》译成中文,希冀造(福)于社会,挽救人之生命,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实属难能可贵。

对于西药,康熙对治疟药金鸡钠有着特别的兴趣,原来康熙32年,他患了疟疾久治不愈,众医束手无策,恰逢法国的传教士洪若翰、刘应入京闻知,特进献金鸡纳,康熙服之而愈,大喜,给予重赏,赐广安门内广厦一所。此后康熙视金鸡纳为奇药,并把它作为御制圣药转赐患疟的大臣,以示恩宠。为了研究推广西药,康熙还恩准在宫中开设了实验室,供传教士制西药用。有时康熙还亲自给官员问病开方,中西药并用。他在宫内试种牛痘预防天花,效果较好。其后下诏推广,让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蒙古人也种牛痘。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康熙坚意为之。

进补看体质

1、气虚体质

气虚,常见的为肺气虚、脾气虚。肺气虚则少气懒言、动则气喘、易出虚汗、且易感冒;脾气虚则食欲不振、满腹胀满、大便溏泄、浮肿、脱肛或脏器下垂。

凡气虚者,无论何种疾病,均可选用四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3次;或黄芪口服液,每次1 支,每日3次;或补中益气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或参苓白术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

2、血虚体质

中医认为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血虚证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且肾主骨、藏精,精血可以互生,故血虚与肾也有一定关系。临床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目晕眩、心悸不寐、失眠多梦以及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经闭等,血虚体质养生需注意。

凡中医辨证为血虚,西医之各种贫血、血液病、晚期癌症及慢性消耗性疾病者,均可选用当归补血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或复方阿胶浆,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或鸡血藤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或桂圆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3、气血双亏体质

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因此,该体质之人既可见气虚症状,又可见血虚症状。

治疗可选用八珍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或参芪阿胶浆,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或阿胶当归合剂,每次10毫升,每日3 次;或归脾膏,每次1支,每日3 次。

4、阴虚体质

阴虚可分为肺阴虚、肾阴虚、胃阴虚,临床以干咳少痰、短气喘息、口燥咽干、午后低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眩晕目涩、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为主要表现。

治疗可选用六味地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 次;或生脉饮,每次1支,每日3 次;或养心阴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或百合固金口服液,每次1 支,每日3 次;或洋参雪蛤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

5、阳虚体质

阳虚以肾阳虚多见,主要表现为面色 白、形寒肢冷、腰膝酸冷、尿频、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夜尿频多,女子带下清稀、宫寒不孕,男子阳痿遗精等。

治疗上可选用禽睾片,每次4片,每日3次;或全鹿丸,每次9克,每日3次;或人参鹿茸丸,每次9克,每日3次;或参茸正阳口服液,每次l 支,每日3次;或参茸温肾丸,每次9克,每日3次。

6、阴阳两虚体质

阴阳两虚者,既有阴虚症状,又有阳虚症状,西医多为一些慢性疾病的后期,如慢性肾炎、慢性肾衰,以及各种肿瘤等疾病。

中成药可选用仙灵地黄补肾颗粒, 每次10克,每日3次;或仙参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或虫草双参酒,每次30毫升,每日3次;或贞蓉丹合剂,每次10毫升,每日3次;或芪仙补肾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

冬季养生

1、冬季多喝水

特别是早晨起来的时候一定要喝一大杯水,洗涤肠胃的同时,还能预防中风和心脏梗死。因为早上9-10点这段期间,是人体血压最高的期间,被医学界认为是魔鬼时间,最容易发生中风和梗死等疾病。

2、以静为主

冬季养生最重要就是一个字静。无论是精神上的愉悦和情绪上的稳定,还是说身体上保持以静为主。心态的平和与宁静有益于在冬天调养身心。避免大喜大怒、怒火攻心。遇事冷静处理,使心神安静自如。

3、睡觉原则以早睡晚起为宜

原因: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有句俗语: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仨月。中医讲究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冬天应该是一个养精蓄锐的季节。

方法: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4、多泡脚

原因:民间有一说法,寒从脚底生。因为足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冬季健脚即健身。

脚经常寒冷的女性,通常还伴随着痛经等症状,这都是因为血液在体内得不到畅通的循环而造成的。多用热水加食盐或者白醋、老陈醋泡脚,功效非常多,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滋润肌肤、去除脚气、有助于睡眠等等。

方法: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增进血液循环。

冬季养生吃什么好

1、小白菜

中医认为,小白菜养胃和中,味苦微寒,通畅利胃。小白菜富含维生素C和钙质,还含铁、磷、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等。还有洋白菜,即卷心菜,性味苦平,能益心肾,健脾胃,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止痛、促进愈合的作用。

2、菜花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物质,每200克新鲜菜花,可为成年人提供一天饮食所需的维生素A 75%以上。其维生素C的含量更为突出,每100克可达80毫克,比常见的大白菜、黄豆芽菜高3~4倍,比柑橘高两倍,多吃菜花可以养生。

3、芹菜

中医认为,芹菜性凉,平肝健胃,味甘辛无毒,富含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氨基酸等,能兴奋中枢神经,多饮食,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痰作用。芹菜可与香干、肉丝等炒食,色彩鲜艳,味道清香。

4、红薯

系粮食中营养较为丰富的食品。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5、包心菜

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西红柿的3.5倍,钙的含量是黄瓜的2倍。包心菜还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钼和锰,是人体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质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能促进人体物质代谢,十分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其多量维生素C能增强肌体抗癌能力。

6、豆芽菜

黄豆、绿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钠、磷、铁、钙等人体必需的饮食微量元素。豆生芽后,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物质,而且增加了维生素的含量,有利于消除疲劳。豆芽中的叶绿素可以防治直肠癌。

7、莴笋

莴笋肉质细嫩,生吃热炒均相宜。秋季常吃莴笋,可增强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进胆汁的分泌。莴笋中含的钾是钠的27倍,而且含有的维生素还有利于促进排尿,维持水平衡,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莴笋中的含碘量高,这对人体的基础代谢和体格发育会产生有利影响。莴笋叶的营养远远高于莴笋茎。莴笋饮食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参与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形成,参与骨骼的生长。除此之外,秋季患咳嗽的人,多吃莴笋叶,还可平咳。

8、胡萝卜

中医认为,胡萝卜维生素多,味甘平,食之补脾健胃。秋末胡萝卜以炖食最好,炒食为良。炖食能保持胡萝卜素93%以上,炒食也可保持胡萝卜素80%以上,多吃胡萝卜有助减肥。

9、萝卜

萝卜含有较多的水分、维生素C,一定量的钙、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质、铁及其它维生素,还含有木质素、胆碱、氧化酶素、甘酶、淀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祖国医学认为,萝卜性凉味辛甘,入肺、胃二经,可消积滞、化痰热、下气贯中、解毒,用于食积胀满、小便不利等症。可见萝卜对调理脾胃作用非小,所以有秋后萝卜赛人参之说,对秋季常见的消化不良、风热型感冒、扁桃体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10、芋头

芋头富含淀粉,营养丰富。每100克鲜品中含有热量91卡,蛋白质2.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0.5克,钙14毫克,磷43毫克,铁0.5毫克,维生素C10毫克,维生素B10.09毫克,维生素B20.04毫克。芋头含乳聚糖,质地软滑,轻易消化,有健胃作用,非常适宜脾胃虚弱、患肠道疾病、结核病和正处恢复期的病人食用,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冬季养生的原则

一、要调精神

冬天确实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冬天改变情绪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二、要水量足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一般每日补水仍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三、要粥调养

冬季饮食忌黏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食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冬季喝粥养生又滋补。

四、要入睡早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五、要空气好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或在室内放一台负离子发生器,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总结:从古到今不断有人探索有人创新,我们在积累自己养生经验的同时也可以借鉴一下古人的然后融会贯通,通过小编以上的叙述相信你对康熙的有所了解了吧,小编希望大家都能够有属于自己的健康快乐的生活。

揭秘康熙皇帝的饮食养生之道


康熙非常强调饮食对健康的作用,反对随意摄取,主张合理饮食。

一是节饮食。在康熙的生活中,表现为不追求珍饈厚味,在他的食物谱中不见马牛羊、鸡犬豕之类的厚味,有的是鱼虾果蔬食品。他说:,尤以饮食为要义,朕自御极以来,凡所供馔肴皆寻常品味。他强调适可而止。他说,所好之物,不可多食。

二是慎饮食。这是对食物的审慎,亦即对食物质量的要求。首先强调要排除饮食中杂质,尤其是水。他认为饮食物中,水为最切。他对各地贡来的水和巡行在外用的水,定有自己的制取方法和定夺标准,并著有《水性记》一文而载入史册。

其次为多吃粗粮和蔬菜水果。康熙主张老年人饮食宜淡薄,多吃蔬菜、水果对身体有益。他说,他之所以到老而犹健壮就是这个原因。还有就是禁烟酒。康熙本来是吃烟的,他说,幼时在养母家就吃过烟,为戒别人吃烟,首戒自己,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

烟与酒相比,他更恶旨酒,清淡作饮馔,偏心恶旨酒,就是他决心禁酒的写照。这是因为他认为酒有乱人心志和致人以疾的坏处。

三是择饮食。对饮食,应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择其所宜。康熙认为各人的肠胃所不同,应择其所宜者。他所讲的所宜,即因人、因时、园地、因病而宜。因人而宜,在康熙看来,即为父子兄弟之间,也不能相互强其所食,各人不宜之物,即当永戒;因时而宜,即饮食物的季节性非常强,不同季节的食物要求不一样,他尤其反对吃非时之物;因地而宜,是指饮食物产地不同,其性能也有变化,对人体的适应度有差异;因病而宜,对病人的饮食,应适应病情调养的需要。

康熙有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即进膳后,自觉保持良好的心态,只讲开心事,只说开心话,或者欣赏自己喜爱的古玩字画,他认为这样可以帮助消化。并说,朕用膳后必说好事,或寓目于所爱珍玩器皿,如是则包含易消,于身大有益也。

其实,康熙有一首《膳酒自述》,总结了他自己的养生理念与实践:

盈余休说帝王家,俭朴身先务戒奢。盛馔醇酿应有损,野蔬风味亦堪佳。

樽中旨酒无能饮,案上珍肴勿过加。淡泊宁心和五味,养生得正胜丹砂。

熟谙养生之道 康熙大帝4长寿方


自古以来,不乏很多帝王将相爱好养生,康熙帝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不仅爱好养生,而且还将中、西养生术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养生风格。下面我们就一起学学康熙养生方法吧!

7岁登基,做了61年皇帝的康熙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缔造者,还是一位对医学颇有造诣的医生天子,他平素不仅注重中医保健,熟谙,让自己在60年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依然能保持思路敏捷,身体强健,而且还给西医西药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饮食篇

都说康熙的日常饮食是他的最佳体现,很是值得推崇,而饮食一说可以分开,先说饮,再说食。

北京西山玉泉山的泉水是康熙指定的专用饮水,他说:人之养身,饮食为要,故所用之水最切。因此,对饮水的清洁卫生要求非常严格。每天宫里所需要的水都是专门从玉泉山运来,除了保证自己和嫔妃使用外,也经常作为一份君王关怀的礼物赏赐给大臣。

但由于康熙不喜欢经常闷在宫中,老爱四处溜达,路途一远,玉泉山泉水的供应就跟不上了,于是,康熙采用了蒸馏水技术,对巡行在外用的水,规定了严格的制取方法和定夺标准,以便应急。巡游间歇中,研究各地的水质情况也成了他的一大爱好,并将研究结果写成了一篇《水性记》,其中有一段话是:朕所经历多矣,每将各地之水,称其轻重,因知水最佳者,其分两甚重。

若遇不得好水之处,即蒸水以取其露,烹茶饮之。估计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纯净水雏形了。

康熙好饮茶,天下名茶都被他品尝了一遍,但不好酒,甚至还有些讨厌,这在满族人中可算是少见了。原因在于他认为酒不仅对人无益,而且可以乱心志、致疾病。虽然年轻时不爱喝,晚年时却会在平日膳后或年节筵宴饮上一小杯葡萄酒。

原来是在废了皇太子那年,康熙得了一场大病,传教士请他喝葡萄酒,说是有助于身体复元,他尝试了一下,觉得效果挺不错,说:前者朕体违和,伊等跪奏:西洋上品葡萄酒,乃大补之物,高年饮此,如婴儿服人乳之力。谆谆泣谏,求朕进此,必然有益。朕鉴其诚,即准所奏,每日进葡萄酒几次,甚觉有益,饮膳亦加。今每日竟进数次,朕体已经大安。

食说白了就是吃。有民间传说清帝一天吃四餐,也有说吃五餐。但其实康熙每天就只吃两顿饭,两顿饭之外,不再吃东西,后来的清帝将这个习俗沿袭至清末。

作为皇帝,膳食选择无疑要比寻常人丰富得多,但康熙吃得却比较简单,从来不追求珍馐厚味,在他的食物谱中不见马牛羊、鸡犬豕之类的厚味,全是些鱼虾果蔬等常见食品。但在营养搭配上就很是注意了,每餐样样得齐,缺一不可,以免有所偏嗜。

出巡时,丰盛的宴席当然是少不了的,各地官员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弄一些新鲜玩意给康熙品尝,对此类山珍海味的宴席,康熙一概拒之,专吃当地所产的时令菜。

他说:老年人应当饮食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则少病。对于那些不恤下情,竭力搜刮民脂民膏,整治丰盛宴席讨好自己,力求升官者,康熙毫不客气,立即予以撤职查办。如此一来,官员们知道了皇帝的脾气,这才有所收敛。

对于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康熙也不会多吃,讲究适可而止。各地官员为了献媚邀宠,经常争先恐后地采摘鲜果进贡,但他总是品尝一点儿就够了,认为这些鲜果还不够熟,需等放熟了后气味甘美时再吃,否则对身体无益。

康熙常常告诫身边的人,胃是人体消化饮食、产生精力的重要器官,应当妥为保护,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胃的消化及适应能力各异,有些人嗜食冷物,而另一些人则一吃凉东西就肚子疼。因而,每个人都应该对自身的情况加以注意。

补药篇

古之帝王,大多偏爱补药,康熙对此却极为反感,对于长生不老之道也从来没什么兴趣,他明白衰老是必然的,只有善于对待。

幼年的康熙出过一次天花,被折腾得死去活来,大病初愈时,身体虚弱,尤其脾胃不和,积食拉稀。御医们会诊研究,认为小康熙在出天花时药吃得多了,此时用药和进补皆非良策。正在左右为难时,爱孙心切的孝庄皇太后请来了一位江南名医,他给小康熙只开了一味药茯苓,并注明一定要云南产的野生茯苓,将之制成了细巧的茯苓饼点心。结果小康熙吃后不久便脸色红润,又可以读书习武了。茯苓饼也由此扬名,成为京城名点,至今不衰。

古之帝王,大多偏爱补药,康熙对此却极为反感:服补药大无益。药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脾;宜于肺者不宜于肾。朕尝谕人勿服补药。药补不如食补。夫好服补药者,犹人之喜逢迎者。天下岂有喜逢迎而可为善乎?先年满州内老人皆不服药,朕也从不服药。太皇太后、皇太后一生皆不服药,尔等当以是为法。这些话虽然有些偏激,但从药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无病好服补药之弊,也还算是中肯。

康熙对于长生不老之道也从来没什么兴趣,这在历代皇帝中算是一个另类。他认为人的一生,生长壮老已,从出生到死亡是一个自然过程,是不可遏止的。因而人只能顺应自然,多加保养,以求在一定范围内延长寿命。

在康熙57岁那年,有大臣看到他长了一些白须,特意晋献滋补肝肾的乌须丸,以为能博君颜,结果被康熙认为多此一举,笑而拒之。

西医篇

传教士医生们在康熙的支持下来到中国,不仅用现代医疗手段为许多中国人解除了病痛,还将大量的西方医学知识带到中国,进而培养出最早一批西医人才。

17世纪初,日尔曼人邓玉函的《泰西人身说概》、意大利人罗雅谷的《人身图说》及法国人皮理的《人体解剖学》等相继传入中国,但未能产生大的影响,因为当时中国崇尚传统的古典医学,距科学研究尚远,不能接受此种科学。但康熙对西方医学及解剖学很是感兴趣,为了学习西方医学,康熙令在清廷供职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及宫廷画家等人,专门画了一些解剖图象,还叫传教士巴多明将《人体解剖学》译成中文,希冀造(福)于社会,挽救人之生命。

1693年的一天,康熙突发疟疾,虽经御医精心诊治,但疗效不佳。法国传教士洪若翰和葡萄牙传教士刘应等人在得知此事后,大胆向康熙建议服用西药金鸡纳霜。当时朝中的多数大臣对洋人的药物持怀疑态度,认为此法不可取。而康熙倒是颇为开通,在力排众议后勇敢地尝试了一次西药。没想到,金鸡纳霜的药力立竿见影,不消几日即愈,康熙大喜,给予重赏,赐广安门内广厦一所。此后康熙就视金鸡纳为奇药,并把它作为御制圣药转赐患疟的大臣,以示恩宠。

这件事极大地增强了康熙对西医的好感。1699年,法国神父罗德先奉命入京为康熙治疗心悸、唇疮,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因而获聘宫廷御医。从此之后,康熙就再也离不开西医西药,即使出外巡察也要带上几位洋大夫和几种常用的西药,以至有时传教士们生病了还要向皇上求药。

西药显示出的神效令当时的朝臣国戚们大开眼界,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患病后请求皇上赐给西药。为了保证手中有足够的药品,1706年,康熙第一次下令向罗马教廷的使节索取西药。

当年来华的罗马教士多罗遂献上药品若干,其中,有一种名为绰科拉迪的药物引起了康熙的注意。办事人在向康熙汇报此药特性时,只说味道甜苦相兼,却未提及药效。康熙在问过多罗后了解到,这种所谓的西药,其实是一种以可可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并不能治疗疾病。

当时颇有些失望,但在品尝之后因感其口味尚佳,于是欣然收下。这种食品便是今天的巧克力,康熙大概不会想到,他第一次向西方求药时竟然在不经意间将巧克力引人中国。

为了研究推广西药,康熙还恩准在宫中开设了实验室,供传教士制西药用。有时兴致来了,还亲自给官员问病开方,中西药并用。康熙对西方医药的倚重使现代西医成功地获得了中国统治阶层的信赖,从此,西医西药在中华大地上揭开了新的篇章。

调心篇

一个人的健康标志,还应体现于心理上。康熙认为养身者但宽其心,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康熙有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即进膳后,自觉保持良好的心态,只讲开心事,只说开心话,或者欣赏自己喜爱的古玩字画,他认为这样可以帮助消化,有利于身体健康。闲来无事,康熙就喜欢在御书房练练书法,这是他调节心理的一种方式。

他曾亲自总结了一条经验,叫做宽怀只有数行字,他说书房对调节、放松、消除身心疲劳有很大的作用,还可锻炼人的耐心,培养人的意志。此外,康熙多次批判了好逸恶劳的思想,他说: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也。

戒烟篇

烟草传入中国后,吸烟之风在全国盛行,康熙痛心于烟害,开始推行禁烟令。

清朝的烟鬼皇帝不少,康熙也曾是一个小烟鬼,早在幼时就在养母家吸过烟并且还颇为擅长,后来经常耳闻目睹吸烟对黎民百姓和国家的危害,当了皇帝之后,为根除这些危害百姓健康的不良习惯,他痛下决心,诏令戒烟,并率先以身作则。

戒烟令一下,朝臣们马上收敛了不少。可是还有两个叫史贻直和陈元龙的大臣,自恃功高,手上仍不离烟袋,大有嗜烟如命死而无憾之势。康熙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决心拿这二人给其他人做一个戒烟榜样,以促使戒烟习惯的养成。

一次,康熙南巡,钦点史、陈二人陪驾前行。自从皇帝在身边,两人好长时间就不敢抽烟了,哪怕烟瘾上来时如万蚁啮骨,憋得满脸通红,也得忍住。当行至山东曹州暂住时,康熙当众赏赐两人各一根工艺精美的水晶杆烟袋,并谕旨二人当众表演。史、陈二人喜出望外,受宠若惊,马上装烟点火抽起来。谁想,刚一用力吸,隔着透明的烟杆清楚地看到了火星顺杆直往上冒,劈啪作响,直到唇边,还发出更响的爆裂声。众人抚掌大笑,前俯后仰。至此,史、陈二人总算明白了康熙的真正用意,冷汗直冒,此后再也不敢吸烟。不仅如此,他们还上书让康熙下旨禁止天下人吸烟,颇有一种我们不能抽烟了,你们也别指望过瘾的感觉。

营养美食推荐

外酥内Q的果汁茯苓饼

食材:茯苓粉300克、面粉100克、橙汁150毫升、白砂糖100克、芝麻少许

做法:

1、在茯苓粉、面粉中加入橙汁和白砂糖,调成糊状。

2、在平底锅内放入少许油烧热,用勺将茯苓糊舀入锅中,并在上面撒上芝麻,煎熟即可。

健康贴士

茯苓甘淡,能健脾和中、宁心安神、利水祛湿,自古以来就是食疗保健的佳品。适用于气虚体弱所致的心悸、气短、神衰、失眠以及浮肿、大便溏软等。

但食用时注意茯苓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

结语:养生要从吃喝、心理等方面去入手,想长寿?不妨试试康熙大帝长寿方吧!平时也可以多吃些进补的食物哦~(文章原载于《养生杂志》,作者:杨杨,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小编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康熙养生保健之道》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夏季养生保健之道”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