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血瘀型人养生

2019-10-20 │ 女性血瘀型人养生 血瘀体质人群的运动养生

消瘤化瘀汤治疗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消瘤化瘀汤治疗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类型很多,它们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对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我们有哪些中药方剂来对它进行治疗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方剂有哪些吧?以及它们的临床效果到底怎么样。

方名

消瘤化瘀汤。

功能主治

功能消瘀散结,祛瘀生新,益气清热。主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处方组成

丹参3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鳖甲3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大黄5克、青皮10克、泽兰10克、黄芪15克、青蒿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便血好转减大黄3克;为加强清热敌结软坚之力,加连翘30克、去参30克、黄药子10克、水蛭10克;补虚加党参15克、熟地30克、鱼鳔胶30克。

临床疗效

治疗1例,血小板异常增高达70一86万/立方毫米。服本方40剂后改为丸剂又服3个月,其间血小板在14一22万/立方毫米之间。骨髓检查已无异常。观察1年,除脾仍大外,余症皆瘥。

处方来源

海军青岛基地门诊部忡志贵。

方名

犀地桃仁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凉血,祛瘀。主治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处方组成

广角粉0.9一3克、丹皮9克、生地30克、白芍15克、桃仁9一15克、藏红花1.5克、苡米15-30克,紫草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腿痛、全身有小丘疹作痒、头痛时加川芎9克,徐长卿30克,炒枣仁15克。白花9克。

临床疗效

治疗1例女性患者,行脾切除术后12天发现血小板增高62.5万,以后高达157.5万,伴全身乏力、关节酸楚、头痛、舌红苦黄腻,舌尖两侧有瘀点,经用本方18充后,症状基本消失,血小板下降至59万。

处方来源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医院高衍裔。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相关方剂有了一定的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以上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中药方剂对大家有所帮助,效果应人而异,不要盲目使用。

Ys630.com相关知识

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中药方剂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能大家不太了解,它多发生于上了年纪人群,其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那么我们如何来治疗这类疾病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方剂有哪些吧?

方名

水蛭汤。

功能主治

功能破血凉血。主治门静脉高压脾切除后血小板增多症。

处方组成

水蛭18克(打)、虻虫9克、地鳖虫9克、桃仁9克、丹皮9克、赤芍15克、大生地15克、生蒲黄15克(包)、生五灵脂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18例,血小板增多速度呈显著减慢,有10例服药2剂后开始下降,有5例服3刑后下降。

处方来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素亮甫

方名

疏肝活血汤。

功能主治

功能疏肝理气,活血清热。主治视网膜静脉阻塞。

处方组成

柴胡6克、白芍9克、茯苓12克、当归12克、薄荷4克、白术12克、生地12克、丹参12克、蒲黄30克、苦胆草12克、黄芩12克、木通6克,水煎服。病情好转后,本方可制成丸药服用。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应用36例37眼,显效(视力增加5行以上)10眼,有效(视力增加2-3行)10眼,无效(视力增加l行或不变14眼,视力减退3眼)17眼。

处方来源

天津市眼科医院王思慧。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相关方剂有了一定的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有很多的方剂,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治疗。但是方剂我们一定要找专业人士确定好了是可用的哦,不然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怎样护理?


血小板作为我们血液的主要做成部分,过多过少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当血小板减少时,会影响我们体内的造血功能,同时就会导致血液变得比较稀,很容易引起各部位的出血,所以碰上这类疾病一定要及时治疗。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著不同。

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14万~40万/μl.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减少症不会像继发于凝血性疾病

护理:

(1) 病情严重时,要注意卧床休息,配合治疗。

(2) 缓解阶段可以适当参加一些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以增强体质。

(3) 饮食要有规律,主副食应以高蛋白、维生素为主,如:小麦、玉米、小米、糯米、豆类、瘦肉、蛋类等,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如:橘子、红枣、核桃、红皮花生、菠菜、白菜。忌食:辛辣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烟、酒等刺激性物品。

(4) 尽可能避免使用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利福平,阿司匹林、奎宁、头孢菌素、洋地黄毒甙等。  

(5) 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要保持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和感冒,防止外伤。

患上此病之后不要悲观,只要配合治疗是有康复的可能的,当病情比较严重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不可喝酒,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休息,静养,不能熬夜,需要配合适当的锻炼,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补充铁元素的食物。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外科)


【概述】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而引起的高血压和低血钾综合征。Conn于1955年首先指出肾上腺皮质腺瘤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是本病的原因,因此又称此病为Conn综合征。本病占住院的高血压病例的1~2%,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但若病程过长,长期高血压和严重低血钾也可造成严重的危害。醛固酮分泌增多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醛症是由肾上腺病变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肾上腺以外的疾病引起肾上腺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所致,如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肾性高血压等。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血、尿生化测定和有关试验进行原醛症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主要应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高血压服用失钾性利尿剂或持续慢性腹泻所致失钾的情况相鉴别。

虽然大部分病例均由肾上腺皮质腺瘤引起,但术前仍应尽可能明确病理和定位诊断,以利手术。

引起原醛症的肾上腺皮质腺瘤大多比较小,B超、CT、同位素标记胆固醇作肾上腺扫描等辅助检查有遗漏小腺瘤的可能。选择性肾上腺静脉造影不但能显示肾上腺的影像,还可通过静脉导管采血测定醛固酮,以明确定位。但有肾上腺出血、肾上腺周围粘连、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等饼发症可能。

【治疗措施】

原醛症适合手术治疗。因绝大多数病例由肾上腺皮质腺瘤所致,切除肿瘤可望完全康复。如由双侧肾上腺增生引起,则需作肾上腺次全切除(一侧全切除,一侧大部分切除)。也可先切除一侧肾上腺,如术后仍不恢复,再作对侧大部或半切除。其效果不如腺瘤摘除病例。腺癌及病程较久已有肾功能严重损害者,预后较差。先天性醛固酮增多症则不能用手术治疗,可试用氟美松等药物。

关于手术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切口的选择。如腺瘤定位明确,可选用同侧11肋间切口。如不能明确病理及定位诊断,因原醛症患者大多较瘦小故可选用腹部切口探查(图1)。当然也可经背部切口探查。②由于左侧肾上腺皮质腺瘤的发病率比右侧为高(2∶1),故常首先探查左侧肾上腺。这与皮质醇症时正好相反。③低血钾易诱发心跳骤停,故术前应予纠正。可口服安替舒通200~400mg/d至少2周以上,并口服补钾,达到控制高血压和低血钾后再行手术。④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作肾上腺大部切除时,术前、术中,术后均应补充皮质激素。⑤手术无效或不能手术的病例,可服用安替舒通治疗。但长期服用时男性可出现双乳发育、阳痿。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等副作用。也可试用三氨喋呤治疗,但药物治疗不能代替手术切除腺瘤。

【病理改变】

引起原醛症的肾上腺病变中肾上腺皮质腺瘤最多占84.5%,皮质增生占11.2%,皮质癌占2.1%,肾上腺形态正常占2.1%。

㈠肾上腺皮质腺瘤 单侧腺瘤最为多见占90%,其中左侧多见,是右侧的2倍。双侧腺瘤占10%。肿瘤呈圆形、桔黄色。一般较小,仅1~2cm左右。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组织学上瘤细胞为大透明细胞组成,并排列成类似束状带和球状带。电镜下瘤细胞呈球状带细胞特征。瘤细胞含醛固酮量比正常细胞可高10~100倍。腺瘤侧肾上腺皮质往往萎缩,也可正常,部分单侧腺瘤患者可伴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增生可局灶性,也可弥漫性,并可伴小结节。

㈡双侧肾上腺增生 又称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增生的肾上腺体积增大,皮质变厚,表面略有高低不平或呈颗粒状,有时可见散在的黄色结节。增生的原因不明。部分属先天性,称先天性醛固酮症。其原因是肾上腺皮质中缺少17--羟化酶,致使皮质醇合成发生障碍,皮质醇不足促使ACTH分泌增加,从而造成肾上腺皮质增生和醛固酮分泌增加。这种病人年龄小,血压很高,低血钾严重。如给予糖皮质激素,因ACTH分泌受到抑制而使醛固酮分泌抑制,症状缓解,故又称糖皮质激素可治愈的原醛症。

㈢肾上腺皮质癌肿 肾上腺皮质癌极少见。除大量分泌醛固酮外,还可以分泌皮质醇和雄激素,但临床上可无明显表现,个别病人可有皮质醇症的现象。

另有极少数病例,临床上有典型的原醛症表现,但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发现。

除肾上腺的病理改变外,肾脏可因长期缺钾引起肾小管病变。主要在肾小管近段,亦可扩展到远段肾小管。小管上皮细胞出现空泡、水肿、颗粒样变及上皮脱落。远曲小管及集合管呈颗粒样变性、萎缩、扩张。病变严重时出现散在性肾小管坏死,引起肾小管功能重度紊乱。常继发肾盂肾炎。并可有肾小球透明变性,周围有纤维化。长期高血压可致肾小动脉硬化的改变。长期失钾致肌细胞蜕变,横纹消失。

【临床表现】

女性多见,约为男性的2.5倍。多见于30~35岁。

主要临床症状有三类,均与醛固酮长期分泌过多有关。

㈠高血压

患者都有高血压,且出现较早,常于低血钾引起的症群出现之前4年左右即出现。一般为中度升高,舒张压升高较明显。呈慢性过程,与原发性高血压相似,但降压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其发病原理与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钠潴留和血管壁对去甲肾上腺素反应性增高有关。在晚期病例则更有肾小动脉硬化和慢性肾盂肾炎等因素加入,致使肿瘤摘除后血压仍不易完全恢复正常。高血压历史久者常引起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以下二组症群可能主要由低血钾引起,但尚有其它电解质如钙、镁代谢紊乱的因素参与。

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1)神经肌肉软弱和麻痹:一般地说,血钾越低,肌病越重。劳累、受冷、紧张、腹泻、大汗、服用失钾性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速尿)均可诱发。往往于清晨起床时发现下肢不能自主移动。发作轻重不一,重者可波及上肢,有时累及呼吸肌。颅神经支配肌肉一般不受影响。发作时呈双侧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开始时常有感觉异常、麻木或隐痛。持续时间久暂不一,可以数小时至数日,甚至数周,多数为4~7日。轻者神志清醒,可自行恢复。严重者可致昏迷,应尽早抢救。发作频率自每年几次到每周、每日多次不等。当累及心肌时有过早搏动、心动过速等心律紊乱,甚至伴血压下降,偶见室颤。心电图示明显低血钾图形。

(2)阵发性手足搐搦及肌肉痉挛:见于约1/3的患者,伴有束臂加压征(Trousseau征)及面神经叩击征(Chvostek征)阳性。可持续数日至数周。可与阵发性麻痹交替出现。发作时各种反射亢进。低血钾时神经肌肉应激和能降低而肌肉麻痹。当补钾后应激机能恢复而抽搦痉挛。这种症状与失钾、失氯使细胞外液及血循环中氢离子减低(碱中毒)后钙离子浓度降低,镁负平衡有关。

㈢失钾性肾病和肾盂肾炎 长期失钾,肾小管近段发生病变,水分再吸收的功能降低,尿液不能浓缩,比重多在1.015以下,因而出现烦渴、多尿、夜尿。钠潴留亦可刺激下视丘司渴中枢而引起烦渴。由于细胞失钾变性,局部抵抗力减弱,常易诱发上升性尿路感染,并发肾盂肾炎。有慢性肾盂肾炎时尿中可见白细胞和脓球。

【辅助检查】

㈠血生化检查

1.血钾 确定有无低血钾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意义。为测定结果较为可靠,检查前应停用利尿剂3~4周。有人主张在检查期间,每日口服氯化钠6g(分3次口服)共5~7天,并须连续多次测定才更可靠。血钾可降至2.0~3.0mmol/L。但是,本病早期低血钾的临床症状常不存在,甚至血钾也在正常范围内,此时仅可从醛固酮分泌率增快、血浆肾素活性偏低及高血压才疑及此病。数年后才发展成间歇性低血钾症期,伴应激后发生阵发性肌无力及麻痹表现。至较晚期才发展为持续性低血钾伴阵发性麻痹症状。尤其是肾小管病变更是长期低血钾的后果。因此,低血钾症是随病情加重而逐渐明朗化的。

2.血氯化物 常低于正常值。

3.血钠 有轻度增高。

4.二氧化碳结合率 常上升,提示代谢性碱中毒。

5.血浆pH常偏高,可达7.6。

6.钙、磷 大多正常。有搐搦者游离钙常偏低。

7.镁 正常血镁0.850.15mmol/L。患者可轻度降低。

8.糖耐量试验 由于失钾,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可呈耐量减低。

9.静脉血浆中醛固酮测定 正常人卧位为5.22g/dl。本病患者明显升高,肾上腺皮质肿瘤者尤为明显。

㈡尿

1.尿量增多 尿常规呈比重降低,且趋向固定。呈碱性或中性,有时有尿路感染表现。

2.尿钾 在普通饮食时虽有低血钾,但尿钾仍较多,超过30mmol/24h,是本病之特征。

3.尿醛固酮 常高于正常(10g/24h)。但尿醛固酮排出量受许多因素影响,测定时应固定钠、钾的摄入量(钠160mmol/d, 钾60mmol/d)。并反复多次测定才可靠。当血钾严重降低时,尿醛固酮排出增多则不明显。对尿醛固酮排出量正常者则必须补钾后再测尿醛固酮、醛固酮分泌率或静脉血浆醛固酮,若增高则有诊断价值。

㈢唾液中的钠/钾比

正常2。1.0时即应疑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㈣某些特殊试验

1.钾负荷试验 在普通饮食条件下(每日钠160mmol,钾60mmol),观察1周,可发现钾代谢呈负平衡。继之补钾1周,每日增加钾100mmol,但仍不能纠正低血钾症。而其它原因所致的低血钾者,血钾却有明显的升高。

2.食物中钠含量改变对钾代谢的影响 低钠试验:正常人当食物中氯化钠摄入少于20~40mmol/d,1周后,尿醛固酮增高,尿钠降低,但尿钾不降低。但在原醛症者,由于继续贮钠排钾,则尿钠降低,原已增高的醛固酮不进一步升高,而尿钾也同时降低。尿钾降低的原因是由于尿钠降低,限制了与钾的交换。高钠试验:对病情轻、血钾降低不明显的疑似原醛症病人,可作高钠试验。每日摄钠240mmol,共1周。如为轻型原醛症则由于大量钠进入远曲小管并进行离子交换,使尿钾排出增加,血钾将更降低。对严重低血钾的典型病例不应作高钠试验,以免加重病情。钠摄入量对肾素和醛固酮的影响见表1。

3.螺旋内酯(安替舒通、Spironolactonum)治疗试验 此药可拮抗醛固酮在肾小管中对电解质的作用而改善症状,但尿醛固酮排量仍显著增高。方法是每日分3~4次口服安替舒通300~400mg, 连续1~2周以上。患者服药后血钾升高恢复正常,血压下降至正常。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结果与原醛症相同。

4.血浆肾素活性测定 正常人血浆肾素活性(当每日钠摄入量为200mmol,站立3小时)为3.20.5mg/ml,每日钠摄入量为10mmol,站立3小时则为17.60.9ng/ml。原醛症时无论在高钠还是低钠条件下,均有明显降低。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者则均明显增高。故可依此来进行鉴别原醛症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正常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意义相同。其正常值平均2610pg/ml, 立位加速尿激发后平均增加4538。原醛症时下降,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上升。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指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是以全身皮下紫癜或内脏粘膜出血为其临床表现特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多见于女性及小儿。西医认为本病与免疫有关,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对发病急暴的患者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近期疗效肯定。但对于慢性反复发作患者疗效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激素,长期大量地使用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无此或类似病名,一般把它归人血证、虚劳等范畴。从其临床表现看,有人认为本病与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杂疮毒门》中的葡萄疫相似;也有人认为明代李梃《医学人门?斑疹门》中所载内伤发斑的症情与之相符,论述最早。但古代论血证,有吐、衄、便、溲的不同,原因病机各别,论虚劳,也有五脏六腑之区分,对于本病无整套的理法方药可资承袭。

现代中医治疗本病始于50年代,当时对本病的认识比较粗浅,分类也不明细,常与继发性的血小板减少及过敏等引起的紫癜混在一起。明确提出本病,且具有一定样本数的报道见于1959年。从5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间,国内发表的近30篇文献报道大多属个案,除8篇病例数在6例以上和2篇综述以外,其余均为3例以下的个案报道。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在总体上无明显进展,尚处于积累、蕴酿阶段。80年代以后,才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有关研究不断被报道,在数量上超过了前30年的几倍,病例数也大大增加。至1989年为止,己报道的病例数(除个案外),累计已有2800多例,疗效一般在80~95%之间,其中有对小样本病例进行探讨性分析,也有更进一步的机理研究。对本病的认识,包括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疗效标准等也渐趋于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治疗专方。不少医者认识到,中医药治疗本病,既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又无副作用,尤其对于依赖激素的患者,更具优点。当然,中药疗效缓慢,对急性期重病人,宜用西药先稳定病情,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对顽固性病例则宜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或长期服用中药。

对本病的机理研究已有所开展,如:舌、脉、症与辨证分型的关系;活血化瘀中药对本病患者的巨核细胞形态及血小板表面相关IgG的影响;中药治疗本病对其免疫功能及巨噬细胞活性的关系等,但所见报道不多,尚属起步阶段。

中医通过40余年的临床积累和总结,认为本病主要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热毒内伏,气血受损所致。其病机有以下几个方面或过程。

血热 热毒内伏营血,或热气人胃,胃热炽盛,化火动血,灼伤络脉,迫血妄行,溢于皮表腠理间发为紫癜,少则成点,多则成片。

阴虚 热迫血行所致紫癜,若迁延日久,精血亏耗,以致发生阴虚火旺。这种阴虚火旺,既是血热的病变结果,又是继续引起紫癜的病机。肾阴不足,扰乱营血,血随火动,离经妄行而致出血。

气虚 出血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出血既多,气随血去,致脾胃气虚,气虚不能摄血,脾虚不能统血,血失统摄,溢于肌肤而成紫癜。

阳虚 此型或由阴损及阳,从阴虚火旺转化而来,或由脾胃气虚发展而来,逐渐累及肾阳,导致脾肾阳虚。此型可见长期依赖激素的患者。

血瘀 出血之后,离经之血郁于皮下而成紫癜,瘀血阻络,致血行障碍,血不归经,而使出血更加严重,成为新的病因。

总结各地经验,一般可分为下述四型:

1.血热妄行 起病急暴,可有发热,继之皮下出血及鼻衄、齿衄,紫癜往往密布成片,色紫红明亮,伴头晕,体怠,掌热心烦,口干欲饮,大便艰难,小便深黄,月经超前或量多。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小儿指纹色紫,位于风关或气关。

2.阴虚火旺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由血热型迁延所致,出血症状时有反复,皮下紫癜时重时轻,多呈散在,色紫而暗,多见齿衄,伴低热,五心烦热,口臭或口苦,口干欲饮,头晕乏力,有时面部潮红烘热,或有头痛。舌红苔少,脉弦滑或细滑数。小儿指纹暗紫,隐露于气关。

3.脾气虚弱 起病缓慢,过劳加重,紫癜时起时消,反复出现,多为散在,也有如针尖样分布较密者,色紫暗淡,伴头晕,心慌,神疲,体怠,气短懒言,面色萎黄,或眺白,腹胀,便溏,口淡乏味,月经量多,色淡或淋漓不尽。舌质淡,脉细弱。小儿指纹色淡,隐见于气关。

4.脾肾阳虚 瘀斑反复出现,病程长,其色鲜红,隐而不显,胸腹项背皆可出现,或有齿衄、便血,伴面色苍白,神疲懒言,形寒肢冷,下利清谷,腰背酸痛。舌淡胖,苔白,脉沉弱。

1.疗效标准

国内虽已制定了一些统一的疗效标准,但仍有些医者根据自己的体会制定标准,有分三级的,也有分四级的,内容大致相似,仅详略不同而已。今按已有的统一标准,参照各地经验,取长补短,分为以下四级:

基本痊愈:出血消失,临床症候消失,血小板计数达100109/L以上,实验室检查(如出血时间、血块退缩试验、凝血酶原消耗、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等)均正常,骨髓巨核细胞无明显成熟障碍,随访观察1年以上未复发。

显效:出血消失,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血小板计数80~100N0/L之间,或较治疗前上升501O9/L,实验室检查接近正常,骨髓巨核细胞仍有成熟障碍,疗效能维持2个月。

好转:临床症状和出血均有所减轻,血小板计数也有所增加,实验室检查大都异常,骨髓巨核细胞仍有成熟障碍及增加。

无效:用药后出血症状及血小板计数均无明显改善,或趋向恶化。

2.分型治疗

(1)血热妄行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处方:黄连8克,炒栀子10克,黄芩10克,黄柏8克,生地30克,麦冬20克,青黛3克(冲服),仙鹤草30克,紫草10克。

加减:发热加金银花、连翘;咳嗽加杏仁、沙参;头晕体怠加党参、黄芪;大便干结或上部衄血势急加大黄;月经过多加蒲黄炭、阿胶。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用上方加减治疗40例,基本痊愈15例,显效9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

常用成方: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等。

(2)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处方:生地15克,白芍15克,阿胶12克(烊化),玄参9克,麦冬12克,丹皮9克,茜草12克,旱莲草12克。

加减:口干颧红加龟版、地骨皮、鲜茅根;兼头晕耳鸣加山茱萸、枸杞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用上方加减共治疗19例,显效8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47%。

常用成方:大补阴丸、增液汤、二至丸合茜根散等。

(3)脾气虚弱

治法:补中健脾,益气摄血。

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9克,当归9克,茯苓9克,白芍9克,炙甘草4.5克,熟地12克,仙鹤草15克,旱莲草12克。

加减:衄血加藕节、蒲黄炭、茅根;尿血加大小蓟;皮下紫癜加紫草、茜草、益母草;脾肾阳虚加巴戟天、枸杞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用上方加减共治疗28例,基本痊愈6例,显效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6%。

常用成方:四君子汤、八珍汤、参苓白术散、归脾汤等。

(4)脾肾阳虚

治法:补脾益肾,温阳养血。

处方:黄芪20克,党参20克,当归20克,肉豆蔻18克,熟地18克,肉桂12克,熟附块12克,阿胶12克(烊化),山药12克,仙鹤草3O克。

加减:失眠心悸、气短乏力加酸枣仁、茯苓、五味子;胃纳不佳加陈皮、焦山楂、谷芽;腰酸腿软,阳痿遗精,或女子月经不调,加菟丝子、川断、鹿角胶(烊化);出血量多加棕榈炭、血余炭、白茅根;妇女月经超前量多或淋漓不尽,另用乌鸡白凤丸,每日1丸。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用上方加减共治疗33例,基本痊愈8例,显效12例,好转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81%。

常用成方:附桂八味丸合黄土汤等。

近年来,临床观察到,对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若单用健脾益气药治疗,往往收效不佳。由于阴阳失调,在激素治疗期间,可呈现阴虚火旺之象,但随着激素的递减至停用,患者虚寒的本质逐渐呈现出来,最后出现明显的脾肾阳虚之候。通过温补脾肾,不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对于依赖激素的患者也有防止出现激素戒断综合征及病变复发的作用。

紫癜是离经之血郁于皮下,当属瘀血范畴。因此,上述各型中均可加用活血化瘀药物,一可预防瘀血之形成;二可消除已成之瘀血;三可祛瘀生新。因此,有人单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本病获得较好的疗效,并观察到活血化瘀可使血小板表面相关IgG大幅度下降,产板型巨核细胞比例扩大,证明活血化瘀药确有免疫抑制作用。

3.专方治疗

(1)栀子地黄汤

组成:黑栀子12克,生地12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当归9克,黄芪15克。

加减:出血重者加紫草、茜草、仙鹤草;贫血加阿胶、鸡血藤、首乌;阴虚加沙参、麦冬、白茅根;气虚加党参、白术、茯苓、山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每4周为土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

疗效:共治疗80例,有效7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5%。上述基本方去栀子、黄芪,加白芍、丹参、阿胶、鹿角胶各10克。重用丹皮至30克,再根据不同部位出血选加止血药,治疗32例血热型患者,经12~16天治疗,均有效。

(2)陆鹤消癜汤

组成:制商陆20克,仙鹤草30克,生地榆3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山萸肉10克,丹参10克,黄芪15克,首乌15克,熟地 15克,玄参15克,生甘草6克。

加减:阴虚血热去党参、白术,加黄柏、知母、丹皮、鳖甲;气虚加茯苓、大枣;脾肾虚寒臧玄参,加附子、菟丝子、补骨脂;紫癜难退,脾脏肿大,舌质紫暗,加失笑散。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0剂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50例,基本痊愈3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3)加味桃仁承气汤

组成:桃仁20克,水蛭20克,紫草15克,商陆15克。 20克,仙鹤草30克,僵蚕20克,?虫克,桂枝10克,大黄10克,生甘草10

加减:外感风寒加麻黄、细辛各10克;挟有湿热加柴胡、秦艽、滑石各20克;气虚加党参、黄芪30克;阳虚加制附片、干姜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上方共治疗18例,基本痊愈15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5%。

(4)清热活血汤

组成:青黛、木香各3克,丹皮、紫草、侧柏炭、黄柏、炒栀子、阿胶各9克,生地10克,仙鹤草、丹参各15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45例小儿患者,基本痊愈16例,显效14例,好转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

(6)消斑饮

组成:鸡血藤、商陆(先煎3小时)、仙鹤草、生甘草各30克,生黄芪120克,生地60克,墓头回24克,侧柏叶15克,当归12克。

加减:阴虚将生黄芪与生地剂量调换即可;血瘀明显倍加鸡血藤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共治疗33例,基本痊愈15例,显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8%。

(7)益气养血增板汤

组成:党参、黄芪各15~45克,生熟地各18~30克,当归9~15克,陈皮、甘草各6~9克,三七粉3~6克(冲服),阿胶15~20克(烊化),桂圆肉18~30克。

加减:气虚重用参、芪;血虚重用地、归、阿胶、桂圆肉;阴虚重用生地、丹皮,酌加玄参;血热重用生地、丹皮、紫草、赤芍;出血量多重用仙鹤草、阿胶、三七粉;瘀血重用当归、赤芍,加红花、丹参;发热加金银花、大青叶,酌减参、芪用量。

用法:水煎服,按病情1~2天服1剂。

疗效:共治疗26例,基本痊愈13例,显效8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3%。

(8)参芪三黄汤

组成:党参、白术、土大黄、黄芩各10克,黄芪20克,白蒺藜6克,黄连、制乳没各3克。

加减:出血甚加仙鹤草;阴虚内热加生地;发热口渴、自汗加生石膏;腰酸耳鸣加山萸肉;心悸头昏加远志、枣仁;自汗怕冷加补骨脂;尺脉弱加菟丝子;肝脾肿大加鳖甲、牡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此方加减共治疗24例,基本痊愈8例,显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3.3%。

(9)复仙汤

组成:土大黄10克,仙鹤草30克,鸡血藤30克。

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血虚加当归、阿胶;食欲不振加白术、焦三仙;便秘,土大黄加至15克。

用法:成人每日1剂,小儿酌减,水煎服。

疗效:此方共治疗17例,其中基本痊愈9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12%。

4.经验

尹锡风医案

刘,女,39岁。1975年6月20日初诊。诉患本病近20年,经多方治疗收效不大。查血小板数3.3万,血色素9克,全身紫癜,下肢为重,局部红肿拒按,压之有指痕,月经时间长,量多,疲乏,少食,行走困难,刷牙时即齿衄,大便经常带血,面色苍暗无光,秋时病重,届夏病轻。脉沉而涩。治宜祛瘀为主,佐以清热利湿。

处方:桃仁、红花、生地各15克,地榆炭、黄芩、柴胡、麻黄、清半夏各10克,苡米30克,生甘草6克,党参12克,4剂,水煎服。

二诊:自觉症情好转,下肢红肿瘀点消退一半,查血小板数4.8万,上方加熟地15克,大枣5枚。续服10剂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精神、饮食良好,血小板数上升到Ⅲ。2万。为巩固疗效,上方继续服12剂。后加量配制丸剂,服丸药2月余,血小板数正常,至今未患。

按:尹锡风认为治疗此病,关键在于清、利、化瘀,三法须有机结合。指出:肝为血库,一切出血往往责之于肝,清热当重在清肝,而治血证,宜治火为先。止血而不去瘀,则瘀血停滞而为发热,且离经之血不去,新血难生,故活血祛瘀之法,非用不可。据此,创制清利活瘀汤,其组成为麻黄、柴胡、半夏、杏仁、苡米、党参、桃仁、红花、甘草、黄芩,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利湿化斑之功。临床应用时,又可随证加减。数年来,应用此方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余例,效果甚佳。

5.用药规律

我们选择了21首专方,统计、观察其用药的集中趋势。这些专方处方完整,疗效在75%以上,治疗病例数9~80例不等。

应用频度(例)

报道文献(篇)

药 物

100

6~12

仙鹤草、当归、丹皮、黄芪、赤芍、生地、丹参、甘草、党参、阿胶。

3~5

栀子、三七、紫草、茜草、鸡血藤、熟地。

50~100

3

山萸肉、商陆、大枣、旱莲草、首乌、白术、土大黄。

2

侧柏叶、益母草、地榆、黄柏、广香、川芎、黄芩。

50

2

玄参、大黄。

1

白鲜披、血见愁、双花、羚羊角、青黛、红花、墓回头、柴胡、半夏、木贼、青蒿、白芍、鹿角胶、马鞭草、石苇、桂圆肉、枸杞子、补骨脂、肉苁蓉、陈皮、乳香、没药、白蒺藜、血余炭、肉豆蔻、肉桂、附子、山药、赤小豆、薏苡仁、牡蛎、连翘、黄精、枣仁、远志、枳壳、麦芽、砂仁、红参、桃仁、水蛭、僵蚕、蟅虫、桂枝、犀角、水牛角、猪殃殃、桑白皮、白茅根。

共有81味药。表中可见,目前中医治疗本病,以益气补血,清热凉血和活血化瘀为主,尤其是仙鹤草,不但临床报道多,而且应用人数的频率也最高。据现代药理实验研究,仙鹤草有增加血小板的作用。有意识地将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用于临床,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一个途径。

6.其他疗法

(1)针灸

①体针

取穴:主穴:脾俞、足三里、三阴交。配穴;隔俞、肾俞。

操作:主穴必取,气阴两虚加膈俞;脾气虚弱加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直刺1~1.5寸,余穴均向脊柱斜刺1~1.5寸,小幅度提插捻转,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隔日1次,左右交替,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疗效:共治疗37例,基本痊愈17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0.27%。

②耳穴压丸

取穴:主穴:脾、肝、胃。配穴:肺、口、皮质下、三焦及对应点。

操作:常规消毒耳部,按摩至局部充血。用0.70.7毫米的方块胶布,将王不留行子贴到穴位上。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1分钟。压力以患者能忍受为度。隔日1次,两耳交替,半个月为一疗程,休息3日,再行第二疗程。症状消失后,可再加治1~2个疗程,以资巩固。

疗效:共治疗30例,基本痊愈20例,显效7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100%。

(2)单方验方

①甘草煎剂

组成:甘草12~20克。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

疗效:共治疗22例,基本痊愈8例,显效8例,好转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1.8%。

②悬铃汤

组成:悬铃木果实4~6枚。

用法:秋后采集后,水煎服,同时随证加人传统中药,每日2次。 疗效:共治疗27例,显效19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59%。

此外,尚有用中成药如肿节风片、乌鸡白凤丸治疗本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7.其他措施

对急性发作的出血及血小板数过低时应适当休息,防止损伤引起的严重出血。急诊患者,可考虑输血或输血小板悬液。疗效不佳者,可考虑脾切除,但本法远期疗效文献评价不一。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1、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往将本病分为血热、气虚、阴虚三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主要病机为热、虚、瘀三种。有作用认为本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脾主统血,脾气亏损则血不循经而外溢。肾藏精,主骨生髓,精能化血,肾虚则精血无以化生,故血小板减少。肝藏血,主疏泄,肝郁化火,则迫血妄行;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而成紫斑;肝虚而致藏血失职也可致出血;另外肝病可及脾。心主血,属火,心火亢盛,迫血妄行也可导致出血。

故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病机以虚为本,火伤血络,络伤血瘀是目标。从病位看,主要在肝、脾、肾三脏。急性型以热为主,慢性型虚、热、瘀俱见。

综合各家观点,其热又有虚、实之分;实热是指胃火炽盛,或肝郁化火,或感受邪毒、内伏营血;虚热是指阴虚火旺、阴火内盛。虚者脾肾两虚,以致血液化生不足和失于统摄;或肝肾阴虚、阴虚内热,迫血妄行。

2、血小板减少症的潜伏期

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症状发生前有,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以数月后发病。一般5-10天。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3、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

其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教表现全身皮肤紫癜,鼻衄或女性月经过多,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尿色加深。偶尔还可见肾脏受损征象如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等。神经系统的症状甚少见。

生活中如何预防血小板减少症

1、多锻炼身体,人们需要多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麻疹、水痘、风疹及肝炎等疾病出现;否则非常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而人们自身已经出现一些问题之后就要多加卧床休息,更要及时消除人们的恐惧紧张心理。

2、饮食要健康,人们在做好避免外伤跌倒碰撞,以免引起出血情况的同时还要多加关注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易于消化这些事情,同时体质不好的人需要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硬食及粗纤维食物,还要忌辛辣刺激食物,以保证自身健康不被血小板减少所威胁。

3、预防感冒,大家都知道感冒是很多疾病的诱发因素,如今人们就需要注意做好防范感冒等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由于感冒会导致人们身体抗病能力下降,这样血小板减少疾病和病毒就会非常容易发生在人们的身上,做好科学的防范工作才能够保证自身健康不被伤害。

血小板减少症忌口有哪些

1、虾、螃蟹:本病的发生与免疫因素、脾脏对血小板破坏以及毛细血管的缺陷等因索有关。吃虾与蟹易造成免疫损害,致使毛细血管渗透性和脆性增高,导致皮肤、粘膜出血,而加重紫癜。

2、粗、长纤维食品:血小板减少者最易出血。食用粗、长纤维食品,要在消化过程中与消化道粘膜大量摩擦,会导致消化道出血,故必须忌之。这类食物有芹菜、菠菜、韭菜,竹笋、冬笋和未煮烂的牛肉、羊肉、猪肉等。

3、热性食物:热性食物能助阳动血,会导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加重,故不宜食之。这类食物有羊肉、狗肉、鹿肉、公鸡肉、韭菜、荔枝等。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疼痛,又称功能性痛经。常发生在初潮后不久,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经生育后痛经缓解或消失。该病属于祖国医学“痛经”、“经行腹痛”范畴。痛经治疗原则以通调气血为主,然病因不同,证有虚实,治法各异。 每次经前 1— 2日或期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常伴胸胁作胀,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证属气滞血淤,治宣行气活血止痛。选取气海、中级、关元、带脉使用泻法针刺。亦可用梅花针丛关元、气海,加拔罐治疗。 经期经前小腹胀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平时或有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黄而腻,脉弦数或滑数证属湿热下注,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选取气海、关元、天枢、三阴交、间使、合谷、足三里用泻法针刺。亦可用三棱针点刺以上诸穴,加拔罐治疗。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黯红不鲜而有瘀块,或如黑豆汁,舌边紫,苔白腻,脉沉紧。证属寒湿凝滞,治宜温经散寒除湿,活血祛瘀止痛。选取关元、阳交、内庭、合谷、肾俞、关元可加炙法,灸法同下。 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畏寒肢冷,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苔白润,脉沉。证属阳虚内寒,治宜湿经喂宫,化瘀止痛。采取扬刺法加温针治疗;脐下 3寸取关元穴,用毫针直刺入 1.5寸深,得气后用提插捻转手法强刺激。以关元穴为中心点,上下左右 1寸处,各刺 1针,深 1.5寸,取 1— 20cm长的艾段,套在针柄上点燃,每日 1次,每次在每根针上连用 2— 3个艾段, 3次为一个疗程,痊愈后为巩固疗效,分别在两个周期治疗 1— 2次。   经后 1— 2日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喜揉按,经量少,色淡质黄,或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知质淡,脉细弱,证属气血虚弱,治宜益气补血,调经止痛。选取白劳、肾俞、关元、归来、次,用补法针刺。

血小板增多的偏方


血小板是血液一种比较关键的物质,它对于血液的凝固是有很大帮助的。在生活中遇到皮肤破裂的情况,血液会通过皮肤流出来,如果没有血小板的存在,那么血液将会无法停止的流动,会对身体造成很好伤害的。如果患者在生活中出现了血小板增多的情况,这就增大了血小板凝固的作用,会对血液的流动造成影响的。

偏方一

材料:皂刺30克,当归、桃仁、红花、乳香没药、赤芍各10克,日服一剂。

用法:或水蛭粉每次03克冲服。

偏方二

配方:犀角地黄汤。

材料:犀角3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白薇10克,紫草10克,知母10克,沙参10克,生槐花30克,大青叶10克,板蓝根15克 。

偏方三

配方:加味脾阴煎。

材料:生地10克,生白芍30克,旱莲草15克,山药20克,莲米15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黄连6克,淡竹叶10克,五味子10克,枣皮10克,大枣10个,炙甘草10克。

如果在生活中出现血小板增多的情况,那么会对患者的血液流动造成很大伤害的,因为血液无法流动,会导致全身出现僵硬的情况,所以患者应该要及时的接受治疗,或者去医院听取医生的建议,这样有利于降低血小板的浓度。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要如何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要如何治疗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如何治疗

1.1、一般治疗在急性出血期间以住院治疗为宜,尽量减少活动,明显出血时应室床休息。应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避免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1.2、糖皮质激素

其主要药理作用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抗体产生,抑制单核—巨食细胞系统破坏有抗体吸附的血小板,常用泼尼松、剂量为每日1.5—2mg/kg,分300次口服,出血严重者可用冲击疗法:地塞米松每日0.5—2mg/kg,或甲基泼尼松龙每日20—30mg/kg,静脉滴注。

1.3、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其主要作用是:封闭巨噬细胞受体,抑制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结合与吞噬,从而干扰单核—巨噬细胞受体,抑制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结合与吞噬。

1.4、血小板输注

因患儿血循环中含有大量抗血小板抗体,输入血小板很快被破坏,故通常不主张输血小板,只有在发生露内出血时才输注血小板。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

目前认为ITp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体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单核巨噬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造成血小板减少,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发病机制也未完全阐明。儿童ITp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其中包括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B19、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及肝炎病毒等。通常在感染后2~21天发病。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隐袭,表现为散在的皮肤出血点及其他较轻的出血症状,如鼻衄、牙龈出血等。紫癜及淤斑可出现在任何部位的皮肤或黏膜。ITp患者的出血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数在20~50×10/L之间轻度外伤即可引起出血,少数为自发性出血,如淤斑、淤点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检查

1、血常规,血常规示只有血小板减少而其他各系血细胞均在正常范围,部分患者由于失血导致缺铁,可伴有贫血。单纯ITp网织红细胞计数基本正常。

2、外周血涂片,需排除由于EDTA依赖性血小板凝聚而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出现破碎红细胞应除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尿毒综合征。

3、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一般明显增多,有时正常,较为突出的改变是巨核细胞的核浆成熟不平衡,胞质中颗粒较少,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乏。

4、艾滋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对考虑ITp的成人患者均应进行HIV和HCV检查,HIV及HCV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在临床上有时很难与原发性ITp患者相鉴别。

5、免疫球蛋白定量,多测定血清IgG、IgA、IgM水平。低水平的免疫球蛋白常提示变异型免疫缺陷病或选择性IgA缺陷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护理

1、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加强必要的防护,避免创伤而引起出血。衣服应柔软、宽松,以免加重皮肤紫癜。避免剧烈运动及外伤,平时活动要避免关节受伤,一旦受伤应固定并局部冷敷。

2、如有口腔粘膜与齿龈出血,应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定时以复方硼酸溶液漱口。如齿龈及舌体出现血泡,小血泡一般无须处理,大的影响进食的血泡,可用无菌空针抽吸积血。

3、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进食粗硬食物及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以免易形成口腔血泡乃至诱发消化道出血。多食含维生素C、p的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时,更应注意饮食调节,要根据情况给予禁食,出血情况好转,方可逐步改为少渣半流、软饭、普食等。4、春、夏之际易发本病谨防感冒。因此在此期间要注意避免受凉、感冒,以免诱发发作。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