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养生功法

2019-10-24 │ 俯卧养生功法 养生减肥每天怎么做

女生做俯卧撑能减肥吗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如何在不同人群的养生方面行稳致远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女生做俯卧撑能减肥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俯卧撑是一种在如今比较受欢迎的健身运动,这是因为做俯卧撑比较方便,运动效果好,最重要的是,不受场地的限制,人们即便是在自己的家中,也可以很方便的做俯卧撑这种运动。还有不少女性想要通过做俯卧撑来达到减肥的目的。那么,做俯卧撑真的可以减肥吗?下面将对此进行介绍!

一、做俯卧撑可以减肥吗

单纯做俯卧撑减肥的作用不大,因为俯卧撑属于自体重练习,要想减肥的话,应该选择恒常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和健身房器械训练结合,以锻炼核心力量的俯卧撑为辅助,这样才能起到消耗皮下脂肪的作用,从而起到减肥作用。

二、减肥如何安排俯卧撑运动

1.动态热身(原地慢跑、开合跳等)

2.俯卧撑、平板支撑、卷腹(久坐的人尤其要重视腹肌锻炼)

3.无氧力量锻炼或hiit锻炼

4.有氧慢跑或跳绳游泳。

5.静态拉伸(拉伸促进肌肉形成好看线条)

做俯卧撑能不能减肥?无氧训练结合有氧训练才是是经典的运动减肥模式,俯卧撑不属于其中的任一运动,但把可以将俯卧撑放在有氧和无氧之前做,有利于提高核心里力量,取得更好的训练减肥效果。

三、怎么做俯卧撑

俯卧撑属于一种比较全面的锻炼方式,它主要锻炼的是肱三头机,腹肌,背肌,胸大肌等肌肉群。经常做俯卧撑可以扩展肩部,增强大臂,小腹,胸部肌肉,使体形更为匀称挺拔。此外,长期坚持做俯卧撑,还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调节人的心理,使人精力充沛,身心愉悦。

我们在练习俯卧撑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一次过猛,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动作量,要做到长期坚持。新手开始可以10次一组,每天3组,身体适应后,每组可增至15-20个,每天3-5组,依次类推,总之,每天要做好坚持!

yS630.Com相关推荐

男人每天坚持做俯卧撑会怎样?


现在男性大多都注重自己的健康,为了强健体魄和锻炼出好身材,现在很多男性都养成了运动健身的好习惯。除了常见的到健身房“撸铁”以及跑步以外,俯卧撑也是一种比较适合男性的运动项目,那么男人如果坚持做俯卧撑会带来什么好处呢?


俯卧撑是怎么做的?


俯卧撑是一种基础的训练动作,对人上肢力量要求较高。


其标准动作需要训练者呈正面朝下,脚尖点地,用双手支撑身体重量,身体始终保持从肩膀到脚踝成一条直线,腿部不能弯曲。做俯卧撑的时候,应该用2-3秒的时间来下降身体,直到胸部离地面2-3厘米作为为准,然后要立即撑起回到起始位置。


俯卧撑可以锻炼上肢、腰部及腹部的肌肉,还可以增强这些部位肌肉的力量。


男人坚持做俯卧撑会有哪些好处?


1、让身材变好


俯卧撑是军事体能训练最基本的训练之一,它可以锻炼上半身的各个肌群,对胸肌塑形也有突出的功效,因此如果坚持进行俯卧撑锻炼,久而久之,男性不难发现自己身材变好,上半身的肌肉线条更为流畅。


2、提高身体素质


坚持进行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不二要诀,俯卧撑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器械也不受场地限制,基本在家就能做。如果男性能坚持做俯卧撑,可以改善自己的平衡和自称能力,同时加快血液循环、增大肺活量,还能使骨骼、关节、韧带和肌肉都更加健康。


3、提高性能力


做俯卧撑对提高男性性能力也有帮助,因为俯卧撑对腹部的刺激比较明显,坚持锻炼可以提升腰腹力量,这在性生活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俯卧撑的锻炼可以有效的改善血管弹性,这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让中年男性避免出现“硬不起来”的现象。


4、延缓衰老


运动使人年轻,俯卧撑也不例外。坚持做俯卧撑可以让人精力充沛同时消除疲惫感,这对延缓衰老是有好处的。此外,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的功能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而坚持做俯卧撑,则可让肌肉一直保持活力,保持肌肉的紧致度。


温馨提示:做俯卧撑对肌肉力量有一定要求,刚开始做的时候要循序渐进,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练习方法和运动量,不要急于求成。同时,在做俯卧撑的时候要做好热身和放松运动,避免肌肉拉伤,最后,当然是要贵在坚持啦。

老人莫盲目进行俯卧撑锻炼


俯卧撑既锻炼了肩关节和肘关节,也锻炼了上肢屈伸肌群及肩部、背部、腹部和胸廓的各组肌群,就连臀部和下肢的肌肉也参与了静力收缩。在维持上下肢屈伸协调运动的同时,又配合了呼吸锻炼,促进了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了心肺功能,故这是一项良好的全身运动。

但是,俯卧撑加速了全身血液循环,而俯卧撑运动时屏气,使胸内压、腹内压瞬间增高,促使胸腹腔内脏器的血液迅速回流至心脏,亦可造成血压急剧升高。实验发现,做俯卧撑时健身者的血压与心率比静息时高出20%-30%。俯卧撑运动是人从静态中突然发力,在血压瞬间迅速升高的同时,增加了心脏的负荷,使心肌的耗氧量剧增,血液又被抽调到肌肉中,心脏血流相对减少。

因此,对于原有基础疾患的人群,盲目进行俯卧撑时就有可能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栓塞、出血等致命性疾患。以本山大叔为例,原本患有未察觉的脑血管瘤,以及可能存在的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当其行俯卧撑时,血压升高,触发了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出血。

2007年,美国耶鲁大学曾对90名大动脉瘤破裂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24%的人在发病前1小时内做过重体力劳动,其中就包括做俯卧撑。而在我国,男性50-59岁动脉硬化率为86.2%,女性为60%,这些人做俯卧撑的风险不容忽视。

健康危机无处不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科学的锻炼方法至关重要。

俯卧撑的锻炼风险不容忽视


“小品大王”赵本山睡前进行俯卧撑锻炼,结果出现了脑出血,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这提醒人们:健康危机无处不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科学的锻炼方法至关重要。

俯卧撑既锻炼了肩关节和肘关节,也锻炼了上肢屈伸肌群及肩部、背部、腹部和胸廓的各组肌群,就连臀部和下肢的肌肉也参与了静力收缩。在维持上下肢屈伸协调运动的同时,又配合了呼吸锻炼,促进了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了心肺功能,故这是一项良好的全身运动。

但是,俯卧撑加速了全身血液循环,而俯卧撑运动时屏气,使胸内压、腹内压瞬间增高,促使胸腹腔内脏器的血液迅速回流至心脏,亦可造成血压急剧升高。实验发现,做俯卧撑时健身者的血压与心率比静息时高出20%-30%。俯卧撑运动是人从静态中突然发力,在血压瞬间迅速升高的同时,增加了心脏的负荷,使心肌的耗氧量剧增,血液又被抽调到肌肉中,心脏血流相对减少。因此,对于原有基础疾患的人群,盲目进行俯卧撑时就有可能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栓塞、出血等致命性疾患。以本山大叔为例,原本患有未察觉的脑血管瘤,以及可能存在的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差,当其行俯卧撑时,血压升高,触发了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出血。

2007年,美国耶鲁大学曾对90名大动脉瘤破裂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24%的人在发病前1小时内做过重体力劳动,其中就包括做俯卧撑。而在我国,男性50岁-59岁动脉硬化率为86.2%,女性为60%,这些人做俯卧撑的风险不容忽视。

俯卧撑是男人们健康的晴雨表


俯卧撑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这是美国运动协会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专家指出,俯卧撑能够锻炼和检验人体各个部位的运动能力,可以作为体质健康的晴雨表。

常做俯卧撑可以防衰老

常做俯卧撑防衰老

完成一个俯卧撑,需要手臂、胸、腹、臀和腿部的肌肉群相互配合,这几乎可以检测到身体每一个部位。美国密苏里西部州立大学体育教育学教授史蒂温艾斯特思说,通过自己的力量支撑自己的重量,能够最快捷、最准确地反映神经和肌肉功能。

而老年人生物力学研究者则进一步指出,俯卧撑运动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一个人是否拥有抗衰老能力。自然衰老会导致神经和肌肉的退化,从20到70岁,体能会减少30%,但有规律的锻炼能使肌肉纤维变粗,从而让剩余的肌肉更加有力,减少人体生理老化。纽约州立大学运动学教授兼运动协会咨询专家皮特麦金尼斯说,俯卧撑能强化身体主要肌肉,更重要的是能给身体提供向前伸展的力量和肌肉记忆,从而能够防止摔倒。

循序渐进,轻松合格

做俯卧撑要运用身体大部分肌肉,因此它是反映人的体质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首都体育大学体育教育系主任李相如教授表示,我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中,就将俯卧撑作为其中一项。例如,35岁40岁的男性,做1219个为中等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数字会有所下降;40岁左右的女性,做到10个基本合格。

俯卧撑是项老少皆宜的运动,但许多人却认为这是一项高难运动,其实,通过循序渐进地训练,大部分人都能轻松达到标准。李相如建议人们从最简单的训练开始,先站立支撑墙壁,然后支撑桌子、凳子,最后到手脚在同一水平线。

国外推出改良俯卧撑

4月份在美国举行的运动医学会年度健康和健身峰会上,加拿大运动生理学家麦克布拉奇科提出了一套改良俯卧撑,更适合初练者和肌肉耐力较差的人。

双臂支撑法

双臂支撑法

动作一:双臂支撑法。身体向下,与地面平行,用前臂和脚支撑身体起落,背部保持平直;如果依然觉得吃力,可以改为膝盖触地。

飞鸟式

飞鸟式

动作二:飞鸟式。跪在地上,双手着地,然后左侧手臂前伸,同时右腿向后抬起,后背挺直,训练几次后换另一侧。

匍匐式

匍匐式

动作三:匍匐式。身体偏向一侧,双腿交叉撑地,同时相应一侧手臂撑地,身体上下起落。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女生做俯卧撑能减肥吗》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俯卧养生功法”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