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疾病的养生运动

2019-11-02 │ 肝胆疾病的养生运动 疾病养生

盘点易与中暑混淆的疾病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关于四季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盘点易与中暑混淆的疾病,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易与其他的疾病混淆。

1.中暑与低钾血症。低钾血症与中暑不同,多是在天热大量出汗后没有及时补充含钾丰富的饮料或食物,引起体内损失过多所致,其最突出的表现是四肢酸软无力,尤以下肢最为明显。低钾血症主要表现为站立不稳、无力或登楼困难,心跳也会变慢,若病情不严重,及时补充含钾食物,症状可明显缓解,但中暑不会因为进食而有所缓解。

2.中暑与急性心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是胸前部疼痛,同时伴有全身不适,这点可与中暑区别。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病人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再配合其他消暑措施后会很快好转;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一般会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必须到医院诊治。

3.中暑与感冒。虽然中暑有发热的现象,但没有鼻塞、流涕、怕冷或咳嗽等感冒症状,这是中暑与感冒最大的区别。中暑患者往往伴有胸闷、心慌症状,感冒一般不会出现这类情况。另外,中暑发病虽急,但恢复得快,病情不严重的1~2天甚至在几个小时内就能消除症状,而感冒需要数天才能痊愈。

4.中暑与热中风。因酷暑气温高诱发的中风,俗称热中风。对于有高血压、中风病史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中暑的同时很可能会诱发中风。因此老人在炎热天气出现不适,家属要仔细观察其症状,及时测量体温,若出现高热、头晕、心慌、脸色苍白、全身无力、大汗后抽搐等症状,就要警惕可能是中暑;如果头晕、头痛的同时还伴有半边肢体发麻等,可能是热中风的前兆,这两种情况均要及时送医院抢救。


扩展阅读

夏季容易中暑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人体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正常人的体温由大脑皮层、间脑、延髓及视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管理。人体产生的热通过传导、辐射、对流和蒸发而散失,从而维持适当的体温。当外界温度过高,长时间日晒、湿热或空气不流通的高温环境等阻碍了散热时,就会发生中暑。

中暑的治疗

现场急救

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平卧(头部不要垫高),解开衣领,同时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并快速扇风。轻者一般经过上述处理会逐渐好转,再服一些人丹或十滴水。重者,除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其头部、腋下和大腿腹股沟处,同时用井水或凉水反复擦身、扇风进行降温。

严重者应即送医院救治。

一般处理

对一般中暑病人应改善环境,给予含盐饮料,以及口服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丸。对重症中暑病人应采取以下措施:

1、物理降温:可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安放冰袋,并用50%酒精擦浴。

2、药物降温:氯丙嗪、非那根各25毫克,加生理盐水500毫升,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3小时后可重复使用。如效果不好,可加用10毫克地塞米松。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日入水量需达3000毫升。

4、有循环衰竭时,应早期加用毛地黄药物。

5、有脑水肿时,及时应用脱水剂。重要的是加强宣传,大力提倡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避免发生中暑。

夏季天气炎热,在室外工作的人就要特别注意,小心天气闷热造成中暑。中暑后人的身体很虚弱,在身体恢复过程中要注意合理饮食,以免加重中暑症状。一起来看看夏季中暑不能吃哪些食物吧!

第一,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第二,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第三,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第四,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上面这些夏季中暑的饮食禁忌大家清楚了吧?常在室外劳作的人们要格外小心中暑,中暑后的人吃东西不能太过随意,否则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户外中暑 夏日中暑必学的急救方


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射脖和“热衰竭”三个类型。 热痉挛——多见于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出汗过多,身体内丢失大量的盐分(氯化钠),引起肌肉(通常是腓肠肌)疼痛性痉挛,严重者还引起血压下降。 热射勃—常见于高气温、高湿度下体温调节困难,体内热量积蓄过多,从口渴、多汗、衰弱无力、心慌,突然转为高热、无汗、皮肤干热,严重者可出现腹泻、呕吐、昏迷、谵妄、抽搐、瞳孔缩校小明中暑就属于这种类型。 在户外烈日下长时间工作的人,头部无戴帽或无遮盖的情况下,大脑受红外线伤害,大脑的温度升高超过可耐受的限度,出现头晕、头痛,突然昏倒而体温并不升高,称为日射玻有时日射病与热射病同时存在。

热衰竭——多见于体弱及未适应高温者。因肌肉皮肤血流量增大,超过循环系统的维持能力,所以发生周围循环衰竭,头晕、眩晕、头痛、身体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皮肤湿凉、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瞳孔扩大、意识淡漠,口温低而肛温可升至38.5℃左右。

可见中暑不仅症状多种多样,而且其后果也可以十分严重,甚至死亡。所以应有足够的重视,不要认为“中暑是小事,喝碗荷叶水就好”,或“给小明涂点‘清凉油’、‘白花油’,手掐‘人中’、‘合谷’”,“清醒过来再喝‘清凉饮料’,即可复原”。有的读者以“亲身经历过”的一次经验,例如:亲眼见过的“热痉挛”或“热衰竭”来推断,就提出小明不像“中暑”,而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毒性痢疾”等等。以上这些,可在鉴别诊断时一一考虑、排除。

当务之急是:

1、将患者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迅速进行物理降温。

将患者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用冷水敷头”、“反复用毛巾浸井水(冷水)擦拭患者四肢及背部,直到皮肤发红”;“将患者浸在大水缸中,水温最好为4℃,水面齐乳头线,不断按摩四肢皮肤,不时用冷水更换缸中升温了的水”;“用白酒擦拭患者四肢及背部,直到皮肤发红”;“用冷水淋湿患者的全身,再让同学们用扇子扇风”等都是有效可行的物理降温的办法,可以避免患者体温迅速上升,避免昏迷与抽搐。但必须注意在降温过程中,10~15分钟要测量一次肛温(以保持38℃为宜),防止体温降至正常以下或体温降后再次上升。若小

在用冷水过程中,患者如果出现肌肉抖动,则不宜继续使用,而应改为在头部、腋窝、腹股沟放置冰袋。有的读者提出“喝姜汤”、“盖棉被”、“闷出汗来就会好”的“经验”是错误的。有的读者提出用“针刺人中穴”、“十宣穴放血”等方法促使小明“清醒”,并非必要。因小明的“昏昏沉沉”实属高热引起,实行正确的物理降温,才能收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2、寻求专业医务人员的帮助。

由于中暑病情变化迅速,又需要与其他夏季急性传染病相鉴别,而且许多治疗措施,像读者来信提到的“冰水灌肠”、“静脉输注4℃葡萄糖盐水”、“静脉点滴”、“酸碱、电解质平衡”、“人工冬眠”、“防止脑水肿”、“防止心力衰竭”和其他对症治疗等等,要由专业医务人员来进行。因此,在进行初步物理降温的同时,应迅速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及时送到医疗单位继续治疗、观察,待情况稳定方可出院,短期内还要避免再次接触高温环境,防止复发。


夏季炎热最容易出现的疾病就是中暑,其实虽然现在刚刚入夏,但是很多人已经感觉到夏季的炎热。出去游玩的人也不少,此时如果不注意高温很容易因为季节变更导致中暑。

中暑早期症状有哪些

1、先兆中暑的症状为: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色、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 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不高于37.5℃。

2、轻度中暑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等,或早期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 体温升高到38℃以上、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

3、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如果还出现昏倒或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说明中暑严重,应紧急处置,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穴。在急救的同时,及时送医院治疗。

中暑急救的六项措施:

1、将患者转移到清凉处

应当迅速地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最好选择附近通风阴凉处,然后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同时让其双脚提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2、给患者降温

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以加速散热。当要注意适度,以免造成患者感冒。

注意:不要快速地给患者降温,当患者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的时候,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3、等患者清醒后补充水分

若患者清醒,应为其补充含盐分或小苏打的清凉饮料。

注意:不宜大量补充水分,不然会引起腹痛、呕吐和恶心等不适症状。不宜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

4、若患者已经失去知觉

可以按压其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停止的情况,应及时做人工呼吸。

5、对于重症中暑病人

即出现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拨打120,送院治疗。在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畅通。

6、应该使用担架搬运重症中暑病人

并在运送过程中用冰袋冰敷在患者额头、后脑勺、胸前、手肘窝以及大腿的根部,以在搬运过程中达到降温的效果。

夏天中暑的症状


1、夏天中暑的症状

1.1、先兆中暑的症状为: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色、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 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不高于37.5℃。

1.2、轻度中暑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等,或早期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 体温升高到38℃以上、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

1.3、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如果还出现昏倒或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说明中暑严重,应紧急处置,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穴。在急救的同时,及时送医院治疗。

2、夏天中暑怎么办

2.1、中暑初期应迅速到通风阴凉的地方,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 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降温,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

2.2、轻度中暑可以为患者泼水。泼在皮肤上的水,蒸发较快,以增加降温的效率。或者用冷毛巾湿敷患者,如果可能,将患者移到有冷气设备的地方。初期与轻度时,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2.3、重度中暑时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3、吃什么预防中暑

3.1、绿豆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炎热的夏天,不妨喝一碗绿豆汤,能够降火消暑。

3.2、西瓜

西瓜性甘,能够清热解暑,对于心烦意乱、口感干燥,喉咙痛有很好的食疗功效。

夏天中暑后吃什么好

1、绿豆汤

配方绿豆60克,丝瓜花8朵。

制法:绿豆加水熬成清汤1碗,绿豆烂熟后放丝瓜花,煎煮片刻。

用法:待温,顿服。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轻度中暑。

2、柠檬散

配方:柠檬汁、冰糖各适量。

制法:柠檬汁先以大火、后以小火煎煮,熬成膏状,停火,待冷却后加冰糖将汁膏吸干,混勻,晒干,再压碎,装瓶。用法每次取10克,再用开水冲化后饮用,每日2次。

功效:清热生津,消暑止呕。适用于热病津伤口渴、中暑呕吐等。

3、西洋参茶

配方:西洋参1根。

制法:西洋参切片,温水浸泡。

用法:代茶饮。

功效:改善阴虚烦渴,减轻中暑症状。

如何预防夏天中暑

1、及时补水,补充糖分效果更好

在高温多湿的室内和车内,即使不运动,也会因大量流汗和体温上升,导致体内大量水分和盐分流失,结果引起痉挛、昏迷等中暑症状。大家注意及时补充回因大量出汗而失去的水分,同时补充糖分,效果更好。

2、多喝汤

人出汗越多,消耗的体液就越多,喝汤不仅能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绿豆酸梅汤、山楂汤、金银花汤等,都是平日里常见的消暑汤。

3、使用隔热窗帘

隔热窗帘利用一些特别材质的布料配合特殊的编织技术,能够起到反射光线和热力的效果,从而降低室内的温度。

4、居室通风

防中暑最重要的是室内通风,千万不要经常门窗紧闭。早上或傍晚的时候最好开窗、开门通风,中午炎热时则可以开空调或电扇,尽可能把室温降至26°C左右,避免中暑。

5、大热天不能打赤膊

应该穿着排汗透气的轻薄衣物,而不要打赤膊,因为流汗后直接吹风,会让毛细孔迅速收缩,湿气与热气会闷在身体里无法排出。

6、摇扇

扇子获得的风柔和宜人,不会伤身。摇扇还是一种运动,可锻炼肢体,对防治上肢麻木疼痛、肩周炎、高血压等有一定功效。

7、睡眠时间有讲究

2020夏季日长夜短,气温较高,人体正处于新陈代谢旺盛时期,消耗较大,极易产生疲劳感。而充足的睡眠对恢复体力、赶走疲劳非常有效。

怎么预防中暑 中暑怎么办


夏季由于天气热、湿气重,加上频繁进出空调房间,容易因温差大而诱发夏季暑湿感冒,出现怕冷、头痛、喉咙痛、咳嗽、恶心、腹泻等症状,可喝添加紫苏、薄荷、藿香、金银花等药材的茶饮来缓解不适。除此之外,还需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预防。

暑湿的预防: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中暑的现场急救与一般处理

现场急救

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平卧(头部不要垫高),解开衣领,同时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并快速扇风。轻者一般经过上述处理会逐渐好转,再服一些人丹或十滴水。重者,除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其头部、腋下和大腿腹股沟处,同时用井水或凉水反复擦身、扇风进行降温,严重者应即送医院救治。

一般处理

对一般中暑病人应改善环境,给予含盐饮料,以及口服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丸。对重症中暑病人应采取以下措施:

1、物理降温:可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安放冰袋,并用50%酒精擦浴。

2、药物降温:氯丙嗪、非那根各25毫克,加生理盐水500毫升,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3小时后可重复使用。如效果不好,可加用10毫克地塞米松。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日入水量需达3000毫升。

4、有循环衰竭时,应早期加用毛地黄药物。

5、有脑水肿时,及时应用脱水剂。重要的是加强宣传,大力提倡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避免发生中暑。

夏天来了之后,很多人会出现中暑的情况,尤其是在户外工作的人们,经常会中暑晕倒。中暑按照病情的严重情况可以分为轻症、重症,那么,中医治疗中暑的方法有哪些呢?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中医治疗中暑的穴位按摩疗法。

怎么预防中暑?4招减少中暑可能性

1、出行躲避烈日

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

 2、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3、饮食

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4、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

 中暑的中医治疗方法:

1、轻度疗法

主证:头痛头晕,汗多,皮肤灼热,气粗,舌燥,口干烦渴,脉浮大而数;治法:取督脉、手厥阴、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泄热祛暑;处方:大椎、内关、曲池、委中;方义:大椎泻全身之热;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热;曲池清热要穴;内关清热泄三焦火。

2、重度疗法

主证:先头痛,烦渴,呼吸喘息,继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脉沉而无力;治法:取督脉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开窍、泄热、祛暑;处方:水沟、百会、十宣、曲泽、委中;方义:神志昏迷,取水沟、百会以开窍醒神;曲泽为心包经合穴,配委中刺血以清血热;十宣放血以开窍苏厥。

3、其他疗法

刮痧疗法:适用于中暑轻证,用光滑平整的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两侧,颈部,胸肋间隙,肩臂,胸窝及腘窝等处,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为度。

中暑急救5措施 中暑急救很重要


中暑,也是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发生出现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冷水反复擦拭皮肤,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温持续应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中暑的症状有哪些?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中暑的急救措施是什么?

患者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凉盐水等饮料以补充盐和水分的丧失。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幸存者可能留下永久性脑损伤,故需积极抢救。

1、体外降温

旨在迅速降低深部体温。脱去患者衣服,吹送凉风并喷以凉水或以凉湿床单包裹全身。以冰水浸泡治疗已不再推荐,因发生低血压和寒战的并发症较多。但如其他方法无法降温时,亦可考虑此方法,但此时需要监测深部体温,一旦低于38.5℃时需停止冰水降温,以防体温过低。

2、体内降温

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3、药物降温

氯丙嗪有调节体温中枢的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耗的作用。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静脉输注,并同时监测血压。

4、对症治疗

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褥疮,须加强护理;提供必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以促使患者恢复,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促发心力衰竭,发生心力衰竭予以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应用升压药纠正休克;甘露醇脱水防治脑水肿。激素对治疗肺水肿、脑水肿等有一定疗效,但计量过大易并发感染,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中暑是指由于高温或引起高热的疾病使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发生的综合症。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

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再加上人呼吸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至0.7%~1%时,使人的嗅觉神经麻痹、呼吸急促、身体抵抗力低下,导致中暑发生。

根据中暑症状的轻重,又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指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浑身无力及行走不稳。轻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还发生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细等症状。重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风、烦躁不安、口渴、尿水、肌肉疼痛及四肢无力。

发觉有人有中暑症状怎么办

一、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二、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三、促。将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四、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

五、擦。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中成药外治中暑

紫雪散:紫雪散1支,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敷肚脐孔处,用伤湿止痛膏固定,24小时换药1次,一般用药1天体温即可下降至正常范围。适用于中暑发热。

柴胡注射液:将纱布1块用本品浸透,而后取出覆盖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或将本品置于滴鼻瓶中滴鼻,每次1-2滴,二侧交替进行,每小时1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适用于中暑发热。

玉枢丹: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米醋调匀,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中暑腹痛。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