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汤谱

2019-11-06 │ 夏季养生汤谱 春季养生汤谱

秋季汤谱三则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随着社会的进步,养生不再是一个玄而又玄的学问,我们不仅要知道养生,更要懂得养生。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秋季汤谱三则》,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黑芝麻猪肉汤:

黑芝麻60克,瘦猪肉250克,胡萝卜40克。盐5克,葱、姜适量,小麻油10克。

将黑芝麻洗净,瘦猪肉洗净并切成小块,胡萝卜洗净,切成小块后,放入砂锅中,煲50分钟,放入盐、葱、姜和小麻油,即可食用。

龟肉百合汤:

龟肉150克,百合50克,胡萝卜50克,麻油15克,精盐5克,姜粒5克,葱少许。

将龟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砂锅内,将胡萝卜洗净后切成小块,同龟肉先煲30分钟,后入百合,再煮20分钟,放入麻油、盐、姜葱,即可食用。

海参木耳猪肉汤:

海参、黑木耳100克,白木耳50克,大枣40克,瘦猪肉100克,麻油15克,精盐5克,姜粒5克。

将海参切成薄片,猪肉切成小块,木耳(水发后)、大枣洗后一同放入砂锅内煲汤,煲30-50分钟后,放入麻油、盐、姜粒,5分钟后即可食用。

yS630.Com相关推荐

胆结石偏方三则


胆囊结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疾病,我们如何防止病情的进一步的加重呢?这类病该如治疗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类疾病的发生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相关知识。

病因

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个别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验方

蒲公英40克,将蒲公英洗净切碎,水煎取汁去渣,与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煮粥。每日早晚各服1次,连服3~5天。

验方

取栀子仁3~5克。将栀子仁碾成末,粳米50~100克,煮粥至熟,加入栀子末稍煮即可。每日早晚各服1次,3~5天为1疗程。

验方

取玉米须50克。玉米须煎水代茶饮。玉米须在授粉前割下,阴干存放。玉米须可促进胆汁分泌,加速血液凝固,有利尿降压之功效,此方对胆囊炎亦有效。

结语:通过上文的了解,我们认识了胆囊结石的相关知识,若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造成一些并发症,若患有胆囊结石这类症状的朋友一定要及时治疗,防止病情的进一步的加重。

补肾汤谱大全,这三款最有效


在生活中,许多人在平时对肾脏进行滋补的时候,都会选择一些养生汤来进行饮用。因此,下面本文就为大家推荐三款补肾养生汤。

黄花菜海带牛尾汤

材料

原料:牛尾骨两大块,干黄花菜、海带、木耳、腐竹,

调料:葱段、姜片、胡椒粉、山楂、煮牛肉调料包,

做法

1、先把干的黄花菜用温水泡上半小时左右,然后取出清洗干净。

2、牛尾骨浸泡后洗净。

3、冷水下锅,煮开后撇去浮沫,捞出备用。

4、再将泡好的菜,海带,木耳等都一起放进砂锅中。

5、加入葱段、姜片、胡椒粉、调料包、山楂,填清汤没过原料,炖2-3小时。

6、出锅装盘。

广东老火靓汤

材料

新鲜猪脚筋400克,杜仲50克,花生,核桃各50克,陈皮1/2个,蜜枣2个,

做法

1、将猪脚筋用开水汆水,陈皮浸透洗浄,各物分别洗净。

2、把核桃肉用开水烫干净,备用。

3、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

4、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味即可。

辣土豆骨头汤

材料

主料:熟排骨4块,土豆1个,韭菜少许,骨汤(水)适量,

调料:韩式辣酱2勺,大蒜碎1勺,辣椒碎1勺,胡椒粉少许,清水2勺,芝士片1片,油少许,

做法

1、土豆切滚刀块,韭菜切小段。

2、除芝士片和油,所有材料混合均匀。

3、大火将锅烧热,倒入少许油转中小火,加入土豆翻炒至边缘透明。

4、加入排骨、骨头汤(水),大火烧开。

5、烧开后加入步骤(2)混合好的调料,搅匀转中小火。

6、炖至土豆酥烂后关火。

加入芝士片、奶酪片溶化后关火,撒上韭菜段即可

7、把土豆、排骨、汤一起倒入石锅,加热至沸腾后,加入芝士片、奶酪片溶化后关火,撒上韭菜段即可。

中风病人药膳三则


李丽的妈妈4天前突然右侧肢体不能活动,被家人送往医院,经医生诊断为“脑梗塞”。李丽心里很着急,以为妈妈肢体无力是因为身体虚弱,听人说猪脚煲花生能强身健骨,于是她晚上在病房陪护,白天赶回家熬了四五个小时的汤,但她妈妈喝后却觉得腹胀,胃口差,大便不通。

大凡中风病人的家属都非常关心病人日常饮食,诸如“该煲什么汤”、“可不可以吃肉”等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中医认为,中风病病因病机非常复杂,属“本虚标实”,急性期由于发热抽搐或卧床,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吸收功能减低出现便秘,胃口不好,舌苔厚腻,脉弦,多表现“标实”为主。此期的病人饮食宜清淡,应给予营养丰富但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米粥、软面条、鸡蛋、鱼类、瘦肉,新鲜的、水果等,平时喜欢喝汤的病人,家属可将鱼肉或瘦肉掺在中一起剁碎滚汤饮用。适当多饮水,以防止便秘和泌尿系感染发生。不宜煲一些过于“滋补”的汤类,以免“留邪”,影响病人的康复。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病人,主要表现是“本虚”为主,兼有标实。饮食则要注意扶正气,以达到“祛邪”的目的。常可选用黄芪、党参、当归、田七、丹参、鸡肉、瘦肉(猪、牛)、蛇类、龟类等,但“补”的法则要根据病人证候特点制定。值得提醒的是,不论哪一期,病人都应忌浓茶、酒及煎炸肥腻的食物。

现介绍几款食疗方:

芪蛇汤黄芪50克,蛇(活)200克,当归9克,红枣6枚。取蛇去头、肠杂,加生姜3片过油,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两小时,调味即可,随饭饮用。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患肢肿胀,麻木,语言不利,头晕,心悸,口淡,排便难,舌淡红有瘀斑,脉细弦者。

田参鸡肉汤鸡肉90克,田七10克,红参10克,黄芪30克。田七打碎,加鸡肉、生姜3片过油,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两小时,调味即可,随饭饮用。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患肢肿胀,疼痛,语言不利,记忆力减退,头晕,心悸,舌淡暗或有瘀斑,脉细弦者。

地黄龟肉汤龟1只(约200克),干地黄30克,枸杞子20克,秦艽15克。将龟去肠杂、斩块,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两小时,调味即可,随饭饮用。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患肢挛缩、僵硬,头晕,面红,口干,腰酸,舌红少苔,脉细者。

■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黄燕

感冒喝什么汤谱大全


感冒的时候,除了用药治疗以外,平时的饮食调养也非常重要,在感冒的时候可以多喝一些汤汤水水的食物,这样有助于治疗的作用,比如说可以和五神汤,汤里面有一定的中药成分,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有发汗的作用,另外姜丝萝卜汤,小葱老姜汤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感冒喝什么汤谱大全

1、喝五神汤好

做法:荆芥、苏叶各10克,茶叶6克,生姜10克,红糖30克。先把红糖加适量水烧沸,荆芥、苏叶、茶叶、生姜另外加水煮沸,倒入红糖水,趁热喝。功效:荆芥善于治疗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疼、发热等症;苏叶辛温发散,可解表散寒、开宣肺气,与生姜搭配可使发散解表效果增强;茶叶可清利头目,红糖温中散寒。可用于风寒感冒初期症状较轻时。

2、喝姜丝萝卜汤好

做法:生姜25克,萝卜50克。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置,稍煮1~2分钟即可。每日1次,热服。功效:祛风散寒解表。

3、喝小葱老姜汤好

做法:细香葱,老生姜片,红糖适量。将葱和老姜片分别冲洗干净。把葱和老姜片放在小锅内,加适量的水煎至小半碗,去渣留汤,加少量的红糖就可以食用了。功效:此汤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对辅助治疗小儿风寒感冒而且咳嗽尤其有效果。

4、喝葱豉汤好

做法:葱白2根,豆豉10克。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钟,之后加入葱白、调料出锅。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稍稍发汗即可)。功效:解表散寒。

固肾养生美食汤谱


关于吃,中国人的造诣颇深,可是在营养上呢?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忽视了膳食的滋补功效。天气越来越冷,我们应该重拾老祖宗的教诲,把“”进行到底!

对广州人来说,火车东站再熟悉不过,但是对“”了解得还不多,养生美食,不仅能让人一饱口福,还可除病强身,延年益寿,达到强身、健体、美容之功效。近日有幸随各美食家一访品尝,果然名不虚传。

一道圆形拱门,迎来送往着很会享受的人。拱门后绿影婆娑,是许多小资喜欢的调调。在这里,寻找预订好的包房,如同进行一场文化之旅———包房名称都来自中国古代典故,服务小姐对这些典故都十分熟悉,甚至还能将《兰亭集序》、《长恨歌》朗朗背出呢!

如此环境,吃当然最讲究,而重头戏就是“药膳”,其中不得不提两款靓汤。

一是“固肾锁阳汤”

一看名字就知道是专为男士们烹制的。“锁阳”是一种具有神奇功效的中药,它只生长在甘肃安西,野生于戈壁、沙丘上,因此此汤具有补阳气、补肾益精、暖腰肌、润燥、强筋之功效。

养颜护肤补血汤

既有专为男士饮用的汤,当然少不了女人的汤品至爱,“养颜护肤补血汤”就是专为女士们度身订做的。此汤由乌鸡、云灵、红枣等温补药材构成,有补气和血,去肾虚不足、耳鸣及腰膝无力、贫血等功效。

据了解,养生菜早在我国古时两千年前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它顺应一年四季变化调理,选用即可食用又可药用的动植物原料,按中医学的特殊要求烹制成美食,可以达到食疗养生的目的。

王婆卖瓜时间:养生菜系从普罗大众到其顶级出品,都让食客享受到五星级的精湛品质,无论是靓肤滋润的粥品,益精补血的汤品,清润顺气的茶点,都可令你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治则


治则,顾名思义值得是治疗疾病的法则,指导各种具体治疗方法的总原则。治则是经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出来的应用于临床的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治则是临证制方遣药的依据,其内容颇为丰富,千百年来一直在防治疾病上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素问.移精变气论》: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治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四诊,根据具体病证制订的治疗原则,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主要有扶正祛邪、正治反治、标本缓急、虚实补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调整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调理气血,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等。治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法则,包括治疗原则和方法两个内容。从整体观念出发,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将四诊所得的,进行分析、归纳。作出的辩证,然后根据证情制订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中医学有一整套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治疗原则理论。如未病先防、治病求本、扶正祛邪、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等。其中包含着许多辩证法思想,在临床治疗上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兹分述如下:

一、未病先防

中医学对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视,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论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治未病的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既病防变。未病先防,关键是取决于人体正气充沛与否,即人体抗病能力强弱。在同一条件下有人得病,有人不得病,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因此,人们就需要加强精神修养,注意心理卫生,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饮食有节,力戒偏嗜,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从而提高抗病能力,才能不易发生疾病。另外,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里,还可采用药物进行消毒防病,如用雄黄、艾叶、苍术等熏烟以防疫疠。

既病防变,指对病要积极地进行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诚如《金匮要略》所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既病早治、注意防变对于控制或减少疾病的发展与恶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治病求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其本。即谓治疗疾病时,必须针对造成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这是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任何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和体征表现出来。但是这些显露于外的征象,还不是疾病之本质。医者必须透过现象找到疾病之本质所在,亦即找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然后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只有从根本上除去了发病原因,疾病的各种症状才会得以彻底消除。如头痛这个症状,它可由外感、血虚、肝阳上亢、痰湿、瘀血等多种原因引起,治疗就不能简单地采取对症治疗,而应在辩证基础上,找出病因,针对其病因而分别采用解表、养血、平肝潜阳、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等法进行治疗,即为治病求本。运用这一原则时,必须正确掌握标本缓急、正治与反治这两种情况。

(一)标本缓急

标与本,是中医治疗疾病时用以分析各种病证的矛盾。分清主次,解决主要矛盾的治疗理论。标,即现象;本、即本质。标与本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标本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从正邪两方面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疾病而说,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病位内外而分,内脏为本,体表为标;从发病先后来分,原发病(先病)为本。继发病(后病)为标。总之,本含有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意义;标含有次要方面和次要矛盾的意义。

疾病的发展变化,尤其复杂的疾病,常常是盘根错结,矛盾万千。因此,在治疗时就需运用标本的理论,借以分析其主次缓急,便于及时合理的治疗。标本的原则一般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标本同治三条。

急则治其标,指标病危急,若不及时治之,会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治疗。如胀满、大出血、剧痛等病,皆宜先除胀、止血、止痛。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说:先热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考虑治疗本病。

缓则治其本,指标病不甚急的情况下,采取治本的原则。即针对主要病因、病证进行治疗,以解除病之根本。如阴虚发热,只要滋阴养液治其本,发热标乃不治自退。故《素问.标本病传论》说: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先调之,乃治其他病。

标本同治,指标病本病同时俱急,在时间与条件上皆不宜单治标或单治本,只可采取同治之法。如肾不纳气的喘咳病,本为肾气虚,标为肺失肃降,治疗只宜益肾纳气,肃肺平喘,标本兼顾。

疾病的标本关系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因此,在临证中要认真观察,注意掌握标本转化的规律,以便正确地不失时机地进行有效的治疗。

(二)正治与反治

在临证实践中,可以看到多数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本质是一致的,然而有时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本质不一致。出现了假象。为此,确定治疗原则时就不应受假象的影响,要始终抓住对本质的治疗,于是便产生了正治与反治的法则。

正治,是指疾病临床表现与其本质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采用的方法和药物与疾病的征象是相反的,又称为逆治。《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此皆属正治之法。大凡病情发展较为正常,病势较轻,症状亦较单纯者,多适用于本法。

反治,是指疾病临床表现与其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采用的方法和药物与疾病的征象是相顺从的,又称为从治。《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微者逆之,甚者从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大凡病情发展比较复杂,处于危重阶段,出现假象症状时,多运用此法,其具体应用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就是以热治热,以寒治寒。前者用于阴寒之极反见热象,真寒假热的患者;后者用于热极反见寒象,真热假寒的患者。二者治疗的实质上仍然是以热治寒,以寒治热。

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即指以填补扶正之法治疗胀满痞塞等证候,以通利泻下之法治疗泄利漏下等证候。前者适用于脾虚阳气不足而不健运者,后者适用于内有积滞或瘀结而致腹泻或漏血者。二者治疗的实质上亦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此外,还有反佐法,即于温热方药中加少量寒凉药,或用寒证药以冷服法;寒凉方药中加少量温热药,或用热证药以热服法。此虽与上述所讲不同,但亦属反治法之范畴,多用于寒极、热极之时,或有寒热格拒现象时。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如是,可以减轻或防止格拒反应,提高疗效。

(三)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演变出来的两种治疗方法。

1.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由于病邪或机体反应性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疾病本质,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同是痢疾,但疾病的病邪有湿热或寒湿的不同,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就不同;属湿热痢的,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治疗,属寒湿痢的,则采用温中燥湿的方法治疗。

2.异病同治:是指在不同的病变过程中,如果病理相同,本质是相同的,都可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如久泻久痢,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等多种病症,只要它表现出中气下陷,均可使用补中益气的治疗方法以升提下陷的中气。

综上所述,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其实质都是治病求本。它可以体现出中医学的治疗方法是建立在辨证论治原则的基础上的。

三、扶正祛邪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正气邪气斗争的过程。正气充沛,则人体有抗病能力,疾病就会减少或不病;若正气不足,疾病就会发生和发展。因此治疗的关键就是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使疾病向痊愈方面转化。可见各种治疗措施皆离不开扶助与祛邪这两方面。

扶正,就是使用扶助正气的药物或其它疗法,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这种扶正以祛邪的原则,适用于正气虚为主的疾病,是《内径》虚则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的运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情,.有益气、养血、滋阴、壮阳等不同方法。

祛邪,就是使用药物或其它疗法,以祛除疾病,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这种祛邪以扶正的原则,适用于邪气盛为主的疾病,是《内经》实则泻之(《素问.三部九候论》)的运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情,又发展有攻下、清解、消导等不同方法。

运用扶正祛邪这一原则,要认真细致地观察邪正消长的盛衰情况,根据正邪双方在疾病过程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分清主次、先后,灵活地运用。单纯扶正仅适用于正虚为主者;单纯祛邪仅适用于邪盛为主者;先祛邪后扶正则适用于邪盛而正不甚虚者;先扶正后祛邪则适用于正虚而邪不甚者;扶正与祛邪并用则适用于正虚邪实者,即所谓攻补兼施,当然亦需要分清是虚多实少,还是实多虚少?若虚多则应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实多则又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总之,要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为原则。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深受其影响。另外,人体之诸因素。如年龄大小、体质强弱、情志变化、饮食起居的调摄等皆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治疗疾病必须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各方面的不同而制定相应适宜的疗法。这就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

因时制宜,指不同季节治疗用药要有所不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即谓夏暑之季用药应避免过用温热药,严冬之时用药应避免过用寒凉药。因酷暑炎炎,腠理开泄,用温热药要防开泄太过,损伤气津;严冬凛冽,腠理致密,阳气内藏,用寒凉药要防折伤阳气,故皆日远之。

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来考虑不同的治疗用药。如我国西北地高气寒,病多寒证,寒凉剂必须慎用,而温热剂则为常用;东南地区地卑气热,雨湿绵绵,病多湿热,温热剂必须慎用,寒凉剂、化湿剂乃为常用。

因人制宜,指治疗用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之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成人药量宜大,儿童则宜小;形体魁梧者药量宜大,形体弱小者则宜小;素体阳虚者用药宜偏温,阳盛者用药宜偏凉;妇人有经、带、胎、产之特点,用药与男子则更有异。

以上三者是密切相关而不可分割的,它既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整体关系,又反映了人的整体间的不同特性。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治疗疾病。

结语:治则讲究的三者之间相互的配合,密不可分,我们不能拆分开来单讲某一种原则或方法。治则经过多年的沉淀总结,形成了完备的中医系统理论,为临床的指导,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秋季三款滋补养生汤做法


本文导读: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但是刚刚入秋还是要不要大补,喝些养生汤是不错的,今天为大家介绍秋季三款滋补养生汤做法。


一、田螺老鸭煲

食材:老鸭1只,田螺500克,姜、葱一些

调味料:盐、味精、料酒

做法:

1、田螺买来后先用清水浸泡48个小时,等泥沙吐净后取螺肉,清洗干净备用;

2、老鸭清理干净,放沸水汆烫一下,捞出备用;

3、鸭腹中放入螺肉、葱姜,把鸭放到瓦罐里,加适量清水、盐、料酒,大火煮沸后小火慢煮,煮到鸭肉烂熟;

4、将鸭腹中的葱姜取出来,然后加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食疗功效:田螺含有大量蛋白质、维生素,而它的脂肪含量却很低,入秋后的田螺营养更为丰富,是秋季很好的补品。

二、萝卜羊肉丸子汤

食材:羊肉陷300克,白萝卜500克,鸡蛋1个,葱花一些

调味料:盐、香菜叶、味精、胡椒粉、水淀粉适量

做法:

1、羊肉馅、葱花、鸡蛋、水淀粉、盐、味精一起制成肉馅,白萝卜去皮洗净切细丝备用;

2、锅加清水,烧开后用中火,将肉馅揉搓成圆圆的小丸子后放入锅中(也可以用勺子直接拨);

3、烧开后放萝卜丝,再次煮沸后就可以装碗中,然后撒上香菜即可食用。

食疗功效:白萝卜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入秋吃萝卜,有助于消除人体在酷暑中郁积的毒热之气。

三、山药薏米汤

食材:薏米50克,山药300克,鸡蛋1个,葱花一些

调味料:盐、鸡粉、水淀粉、高汤

做法:

1、薏米洗净,煮熟备用;山药去皮洗净切丁备用;鸡蛋打散备用;


食疗功效:薏米有缓解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补肾、润肤美容的功效,秋季天气干燥,可以多吃些薏米。(99健康网(.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适合秋季的三种药膳汤


秋季天气转凉,变得十分干燥,饮食方面适宜喝补汤,以下这三种药膳汤适合干燥的秋季。

一、南北杏雪梨瘦肉汤

药膳配方:南杏20克、北杏6克、雪梨2个、瘦肉250克、姜三片。

药膳做法:南北杏洗净,雪梨去芯切块,一起加水25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文火煲两小时。

药膳功效:清热、润肺、利咽。

二、沙参玉竹老鸭汤

药膳配方:老鸭、玉竹、沙参、鸡粉、盐。

药膳做法:将老鸭洗净切块汆水,玉竹、沙参洗干净,将汆水后的鸭块和玉竹、沙参一起放入汤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2小时左右,加入适量鸡粉、盐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去除虚热

三、枸杞山药猪腰汤

药膳配方:淮山药150克、枸杞25克、芡实50克、猪腰4只、生姜5片。

药膳方法:将猪腰剖开,切去白膜,清水冲洗,除去尿味。淮山药、构把、芡实洗净与切好的猪腰一同放人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烫滚后,改慢火煲2小时,汤成即可。

药膳功效:补肾止带。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