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节气如何饮食养生

2019-11-06 │ 谷雨节气如何饮食养生 谷雨节气足浴养生常识

看准节气养生之谷雨养生篇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中关于中医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看准节气养生之谷雨养生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谷雨源自“雨生百谷”,它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了,谷雨节气过后,降水会明显增多。养生很讲究顺应天时,看重节气,那在这谷雨季节,我们要如何养生呢?


适当锻炼:打太极拳养护肝气

谷雨节气,气温迅速回升,降水增加,湿热交加,除了早睡早起、平心静气以养肝外,可选择静中有动的运动如太极拳等,运动时不宜出汗过多,以免阳气外泄。平日要坚持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运用物理方法排除体内湿热之气,与外界达到平衡。

适当穿着:早晚加衣保暖防感冒

谷雨时节,早晚与中午的温差相当大,湿气很容易从裸露的部位进入体内。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保暖。可适当调整穿衣层次,早晚多穿一件衣服。要注意不宜盲目春捂,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15摄氏度就要减衣,否则易诱发 春火 ,体内产生的热与潮湿相遇,容易生病。


饮食方面,应注重清热祛湿,益肺补肾,此季节养生最重要的是健脾祛湿,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祛湿利水的食物即可。包括赤豆、黑豆、薏仁、山药、冬瓜、藕、海带、鲫鱼、豆芽等。也可进食玫瑰花、佛手、陈皮、白术等以滋养肝肾。

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诱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ys630.coM延伸阅读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养生篇


霜降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从每年的阳历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开始。此时天气渐冷、开始降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每当霜降时,我国南方地区就进入了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而黄河流域一般多出现初霜。民间常有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在我国少数民族居集地云南更有霜降无霜,碓头无糠的说法。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总结了气候对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又该如何使自身这一有机的整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使人与自然界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这种动态平衡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不外乎有二点。其一,指机体自身各部分间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平衡;其二,指机体功能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而协调平衡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在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生克制化关系,由此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人体生理的协调平衡。

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在饮食进补中当以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

秋季是易犯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

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秋季适宜的水果、干果、蔬菜以及餐桌上的食谱:

梨: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微酸,入肺、胃经。

[功效] 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若在劳动口渴时食梨给人以清凉除燥之感,酒后吃梨可谓甘甜香馨,意在玉浆鲜美之中,酒意全消。

苹果: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

[功效] 生津、润肺,消食、止渴。

对苹果的功效早在唐朝的《千金 食治》中就有记载。西方人曾有日食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的说法,我国苹果产区也有饭后一苹果,老头赛小伙的谚语。

橄榄:

[性味归经] 性平,味酸甘。

[功效] 清肺,利咽,生渴,解毒。

《本草求真》:橄榄,肺胃家果也,性能生津止渴,酒后嚼之最宜。人服河豚鱼肝及子,迷闷至死,取此煮汁饮既解。

白果: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涩苦。入肺肾经。

[功效] 敛肺气,定喘咳,缩小便,止带浊。

银杏树叶形似鸭掌,故有鸭脚之称。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有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浮。降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之句。银杏树还有公孙树之称,这是因为此树生长缓慢,公植树而孙得食的缘故。

洋葱: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入肺经。

[功效] 清热化痰。降脂、降糖。

洋葱作为利尿剂和祛痰剂在民间广为流传,还是西餐中不可缺少的高级调味底料。

近年医学研究发现,洋葱内含有降血糖的物质甲磺丁脲,常食对糖尿病人颇有益处。

芥菜(雪里蕻)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

[功效]宣肺豁痰,温胃散寒。

对于急慢性气管炎寒痰内盛,咳嗽白粘痰,胸膈瞒闷者宜食之。

白果萝卜粥:

配料: 白果6粒,白萝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做法: 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先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功效] 固肾补肺,止咳平喘。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养生篇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秋是肃杀的季节,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从其气候特点看,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还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们都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由此可见立秋日为何种天气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之,遵循之。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循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具体地讲,把中医理论中,事物属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类归纳:如自然界中的五音(角、征、宫、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化(生、长、化、收、藏);五气(风、暑、湿、燥、寒);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人体中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种形体(筋、脉、肉、皮毛、骨);五种情志(怒、喜、思、悲、恐);五声(呼、笑、歌、哭、呻)。由此可见,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一、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运动调养: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养生篇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当初他们只是注意到在不同的气候中,同一时间太阳位置的高低也不同,于是他们在地上立了一根竹竿,观察竹竿影子的长短变化,取中午竹竿影子最短的那一天为夏至,取竹竿影子最长的那一天为冬至,逐渐他们又发现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长短相等的时候,便又定为春分秋分,由于二分二至相隔的时间太长,无法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又陆续制定了其它的节气,秦代时已制定了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处暑、白露、霜降,到了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全部确定并和我们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完全相同。

根据中医理论,24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生重点,今天是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的开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又该有选择地摄取哪些食品来保养自己呢?

秋季养生(寒露)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

祖国医学在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秋季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之阳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时说,秋季养生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除此之外,秋季凉爽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我在多年的临床诊疗中发现,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分析原因和天气变冷、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有关,因为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易于形成血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我建议大家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份秋季药膳粥,名曰:百枣莲子银杏粥

配料: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养生篇


七月七日小暑天。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阴,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大署小暑,灌死老鼠之说。更有小暑南风,大署旱小暑打雷,大署破圩的经验总结。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署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否则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地区的小暑节气,正是台风来临之际,《台湾府志》记载: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台则常连日夜,或数日而止。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

小暑时节,正是萤火虫开始活跃的季节,芦苇下、草丛中都是萤火虫的发祥地,只要有绿草、露水的地方,夜晚便可见到那忽明忽暗的点点白光,就像天上的星,闪闪移动,在徐徐的风中,伴随着人们度过漫漫长夜。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正因为是忙季,我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荀子则进一步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素问保命全行论》亦云: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道教经典《太平经》也反复论及重命养身、乐生恶死的主张。指出: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所以要珍惜生命。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为此提出了自爱自好的养生学说,即人欲去凶而远害,得长寿者,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说明,只有通过自我养护和积极锻炼,才能得到长寿之躯。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 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



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

饮食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饮食调节适当,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饮食偏嗜有过寒过热之偏,五味之偏。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因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五味之偏是说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对应五脏,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多食酸味,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多食甘味的食物,则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重要的是由于嗜好偏过,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而致脚气病、夜盲症和瘿瘤等疾病。所以我建议大家在食疗养生中,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要适宜,平时饮食不偏食,病时饮食讲禁忌。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澼,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梁代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二十四节气之小满养生篇


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太阳黄经为60度。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他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现象叫做物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物候学的国家,《诗经》记载:四月秀罗、五月鸣蜩、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西汉初期的《夏小正》是我国最早的物候专著,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及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此后,《吕氏春秋》、《礼记》中都记载了有关物候的内容,并逐渐发展成一年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后,三后为一节气。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 (意思是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法。为了准确形容,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将其称之为这一候的花信风。

二十四番的花信风是:小寒三候梅山仙(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三候瑞兰矾(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帆);立春三候春桃望(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三候菜杏李(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三候桃棣微(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三候海梨兰(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三候桐麦柳(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三候丹糜栋(一候牡丹花、二候酴糜花、三候栋花)。从中我们可知在一年的花信风中,梅花最先见,栋花最后开。经过二十四番花信风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在民间有许多反映物候的谚语,如: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在此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夏季,自然界的植物开始茂盛、丰腴,春作物也正值生长的旺盛期。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一般高于22度以上,处处呈现的是夏日夏景。正可谓梅子金黄杏子肥,榴花似火桃李坠,蜓立荷角作物旺,欣欣向荣见丰收。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在未病先防的养生中仍然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观。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并提出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中医学还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人体的正气不足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主导作用。因此,治未病应该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由于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我们重点讲讲风疹 的防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古代医家对此病早已有所认识。风疹的病因病机不外乎三点:一,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与湿相博,郁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二,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来;三,与身体素质有关,吃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导致脾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风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病迅速,皮肤上会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或成块成片,或呈丘疹样,此起彼伏,疏密不一,并伴有皮肤异常瘙痒,随气候冷热而减轻或加剧。当我们了解了发病的机理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预防和治疗。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三型:(一)风热证 其疹色红赤,痒甚,遇热加重,脉见浮数,此为感受风热之邪;(二)风湿证 皮疹色白或微红,兼有身重,脉见浮缓,身受风湿之邪郁于肌肤:(三)胃肠积热证 疹色红赤,兼见脘腹疼痛,大便秘结或泄泻,脉多见数风疹色红为热,腹痛便秘为腑气不通,胃肠积热之征。在治疗上应以疏风祛湿,清泻血热为原则。

饮食调养上对各种类似的皮肤病人,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发物、牛、羊、狗、鹅肉类等。

下面列举食疗方三款:


芹菜拌豆腐:

[配料] 芹菜150克,豆腐1块,食盐、味精、香油个少许。

[做法] 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用凉开水冷却,控净水待用。

将芹菜和豆腐搅拌,加入食盐、味精、香油拌搅匀即成。

[功效] 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特点] 清凉适口,夏令佳菜。

24节气之谷雨养生食谱大全


此时,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气也处于旺盛时期,正是身体补益的大好时机,但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应当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以顺应阴阳的变化,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现列举常用药膳几款:

豆蔻砂仁荷叶饮:

白豆蔻2克,砂仁2克,荷叶半张。将荷叶洗净,切碎,与洗净的白豆蔻、砂仁一同放入砂锅,加足水煮沸,改用小火煮20分钟,净纱布滤汁即成。上、下午分服。有消食宽胀,行气和胃的功效。

海带银耳羹:

海带50克,银耳20克,冰糖适量。将海带洗净切碎,银耳泡发后与海带一起加水用文火煨成稠羹,加冰糖适量。1日内服完,可常服。能疏肝、补脾肾。

玉米须大枣黑豆粥:

玉米须60克,大枣30克,黑豆30克,胡萝卜90克。水煮玉米须半小时,去须,用其水煮大枣、黑豆、胡萝卜(洗净切块),豆烂即止。有健脾益肾、利湿的功效。

期颐饼:

生芡实180克,生鸡内金90克,白面粉250克,白糖适量。将生芡实用水淘去浮皮、晒干、打细、过筛,鸡内金打细、过筛,加开水浸泡约10小时。再将芡实粉、白面粉、白糖,用浸有鸡内金的水和匀,做成薄饼,烙成焦黄色即成。有行气补脾,固肾精的功效。

山药内金鳝鱼汤:

黄鳝250克,鸡内金10克,淮山药10克,生姜4片,黄酒、精盐、味精各适量。活杀黄鳝,洗净去内脏,切段,开水去血腥黏液。鸡内金,淮山药洗净。起油锅,用姜炒鳝肉,加黄酒少许,再加适量清水,转入砂锅内,加鸡内金、淮山药和生姜,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加精盐、味精后再煮一沸即可食用。能健脾消食、调和肝脾。

24节气之谷雨养生吃什么?


谷雨养生 抓紧补肝

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脾处于旺盛时期。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

此时进补不能像冬天那样,应适当食用一些补血益气功效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体质,还可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

蘑菇炒山药

原料:干蘑菇、新鲜山药、芹菜

配料:淀粉、盐、酱油

做法:将蘑菇洗净,用热水泡至变软,泡菇水留下备用。山药去皮切小片,芹菜切小片。油热后,加入蘑菇、山药、芹菜炒熟,接着倒入泡菇水,待汤汁略收干后,加入适量淀粉勾芡,加入适量酱油或盐调味即可。

养肝功效:山药,有健脾益气、滋肺养胃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等。春季食用,不仅能健脾益气,防止春天肝气旺伤脾;还能补肾益精,增强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

菊花鳝鱼

原料:活鳝鱼

配料:白糖、番茄酱、黄酒、白醋、食盐、葱、姜、淀粉、麻油、蒜泥各适量。

做法:将鳝鱼剖腹去内脏,去骨去皮,切成长片块,用刀顶头斜切成两片,直切成条状。加黄酒、盐、葱、姜等将鳝鱼段浸渍起来,然后在上面逐个拍上干淀粉。将番茄酱、白糖、白醋、湿淀粉一起放入碗内,加适量水调成芡汁。

烧锅置旺火上烧热,放入油,烧至八成热,将鳝鱼抖散入锅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锅内留少许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芡汁烧沸后淋入麻油,起锅浇在菊花鱼上即成。

祛湿功效: 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对体虚乏力,风寒湿痹等患者尤为适宜。

24节气之谷雨养生要注意哪些?


暮春仍需以养肝为主

中医理论中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春季是养肝护肝的最佳时节,也是肝病的多发时节。

如果不注意调养,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生出许多病来。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从中医养生来说,仍以养肝为主。

养肝先要睡得香。民间食疗专家赵世立介绍,现代人阴阳颠倒的生活习惯对于肝脏的损害尤其严重,现在很多人的肝病其实是熬出来的,一般熬了夜的人大多双目赤红,这是肝火上升的症状。长期如此,必然伤肝。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养肝护肝。同时还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体内积聚毒素的排出,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如果休息过晚,血不养肝,就表现为气色不好甚至发青,长期下去对肝肾的损伤都很严重。赵世立说。

饮食以甘味为主。赵世立说,春天养肝在饮食上宜甜少酸,如粳米、牛肉和大枣应该多吃。而酸味则有收敛的作用,不利于肝气的生发、疏散。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乃肝之菜也。春天适量吃些性温的韭菜,可起到补人体阳气,增强肝和脾胃功能的作用。此外,春天要尽量忌吃油腻、生冷、黏硬、辛辣食物,以免伤及肝脾。

舒畅情致防气郁。赵世立说,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对于肝脏的保健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语说万病由气生,肝主气,如果出现易烦躁、爱发脾气等现象,都与肝气有关。女性如果长期肝郁气滞,则会出现月经不调等症状。

风调才能雨顺,肝在六淫中属风,肝气顺畅条达了,人体各个系统才能顺畅,百病不生。赵世立说。这就要求大家要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好情绪,心胸开阔,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并及时进行宣泄,防止肝气郁结。他建议管理层、领导层的人士,在春天应当对员工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惩罚,以兴一年之运。

24节气之谷雨喝什么最养生?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

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

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谚语说,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看天气预报,福州今年的谷雨这天可能没雨。不过,前一阵雨已经下得太多,相信人们更喜欢接下来多些晴朗的天气。对茶客众多的福建来说,喝谷雨茶也是件愉快的事。

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宜人。

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茶客通常都更追捧谷雨茶。

谷雨节气怎么去养生保健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调摄四季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因此在调摄养生时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

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这里提醒朋友们一旦发病不要紧张,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

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对早出晚归的人更应加倍小心地呵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发生。

谷雨节气的膳食调养应体现天人相应,食药一体的营养观,尤其对患有上述病症的人在选择食疗时不可错用食谱。现列举常用药膳几款:参蒸鳝段、菊花鳝鱼、三色汤。

谷雨节气养生技巧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我们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其实就是谷雨,一般到了谷雨季节,气温都会有明显的回升,然而降水也会明显的增多,因此做好谷雨季节的养生,可以让我们人体顺利地过渡到夏季,为我们在夏天的人体新陈代谢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谷雨节气养生技巧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总结一下。

清洁家居好睡眠

谷雨到来,暮春到了,万物生长渐旺,天气也渐热。中午气温较高,但早晚气温仍较低,因此时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气。舒适的室内环境比户外自然环境对过敏症更不利,这看来似乎不合情理。但是纺织品的家具,枕头,地毯,密闭的窗户,还有温暖、潮湿的空间,就像在家里放了一颗颗过敏的定时炸弹。因此,你首先要做的事是把家里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彻底清查一遍,看看哪里是致敏原聚集的地方,然后把它们清洗干净。

舒畅情致防气郁

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对于肝脏的保健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语说“万病由气生”,肝主气,如果出现易烦躁、爱发脾气等现象,都与肝气有关。谷雨养生在情志、运动方面也如清明一样,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宽广,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动肝火。

“风调才能雨顺”,肝在六淫中属风,肝气顺畅条达了,人体各个系统才能顺畅,百病不生。这就要求大家要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好情绪,心胸开阔,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并及时进行宣泄,防止肝气郁结。

祛湿降火重预防

谷雨时节自然界阳气骤升,易引动人体内蓄积的内热而生肝火,继而诱发春日常见的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以及头痛眩晕、目赤眼疾等疾患,这就是所谓春季上火。

谷雨谨防春季花粉过敏

春季花粉过敏是春天高发的疾病,各种花粉形成的漂浮物、空气中的粉尘都是潜在的过敏源。而谷雨天柳絮满天飞,又是花粉高峰期,春风一吹,很多人容易出现脸部红肿、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过敏体质的人这个季节应防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特别要注意避免与过敏源接触。在饮食上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出现过敏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早晚加件衣“春捂”别捂过头

俗话说“谷雨寒死老鼠”,说的就是谷雨来,天气忽冷忽热,易感冒,注意保暖。谷雨节气过后,气温会逐渐升高,雨量开始增多,但是也要注意保暖。很多人像夏天一样穿衣服,其实季节还没有到,湿气很容易从裸露的部位进入体内。

以上为大家提到的一些技巧就是在谷雨季节需要大家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希望广大中老年人在看到过后能够牢记,并且在生活中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的运用起来,当然我还想提醒大家,谷雨季节的降雨会非常的多,因此希望广大中老年人在户外锻炼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防雨受潮,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养生篇之精神养生你掌握了几个要领


精神养生就是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进行养生,所谓的精神养生就是刺激人的神经不想普通人一样经常大起大落,这样很伤神的呢,伤神就会使脑部的神经分泌更多的激素来调节,擅长精神养生的人能够调节自身的情绪哦,不让自己大起大落,不管多大的事情都能古井无波的去处理,心境收不到一丝的影响,这种人你说能不长寿么?

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精神养生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理卫生保健法。 传统养生学强调“形神统一”的理论。所谓的“形”即形体,指人的机体而言,而“神”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全部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外露征象。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形神统一,是指形体与精神相统一。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生命表现,只有形神统一,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学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能够统帅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并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是密切相关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反之,不良的精神状态,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脏腑功能,使得脏腑的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阻滞,抗病能力下降,正气虚弱,而易于导致各种疾病。

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如性格急躁的A型行为的人群比性格平静的B型人群的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高2~3倍,死亡率高7倍;情绪抑郁还能够引起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等。所以,精神养生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上可知,精神养生的精髓就是保持自己的心境永远都是那么的平静哦,还有就是每天都要保持一样的好心情哟,心情好,身体的各处细胞都是喜气洋洋的状况中,可以缓解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哦。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