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之道

2019-11-06 │ 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夏季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之道 对应时辰养肝润肺健脾更有效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越来越看重,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如何在中医养生方面行稳致远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之道 对应时辰养肝润肺健脾更有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编者:中医养生专家表示,日常养生保健要讲究时间,在对的时间里做对的事情,保健效果会更加好。下面小编告诉你一些中医,教你如何在12时辰养生保健,快去看看学学吧!

子时(夜里11点~次日凌晨1点)养胆经:

很多人晚上吃完饭以后,八九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这是因为阳气开始生发,所以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地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darr;点击图片直接进入darr;

丑时(凌晨1点~3点)养肝经:

这个时辰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肝就养不起来。不睡觉、应酬喝酒会加重肝脏疏泄毒素,影响养肝血。

寅时(凌晨3点~5点)养肺经:

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动作要缓慢,也不主张早上锻炼。

卯时(早晨5点~7点)养大肠经:

这是人体正常排便的时候,可把垃圾毒素排出来。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

辰时(早晨7点~9点)养胃经:

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

巳时(上午9点~11点)养脾经:

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如果脾出了毛病,五脏六腑都会不舒服。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水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yS630.Com相关推荐

中医十二时辰古法养生之道



卯时(5:00-7:00)

见晨光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然后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24次。然后去室外打太极拳或练其他导引术。

辰时(7:00-9:00)

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虚弱,轻微活动和按摩腹部可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


巳时(9:00-11:00)

此时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养花。疲倦时即闭目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为说话耗气,老年人本来气弱,所以须“寡言语以养气”。

午时(11:00-13:00)

午餐应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求食物暖软,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饱。食后用茶漱口,涤去油腻,然后午休。


未时(13:00-15:00)

此时或午眠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或浏览时事(相当于现代人看报),或做家务。

申时(15:00-17:00)

此时或读名人诗文,或练书法,或去田园绿地,或观落霞。


酉时(17:00-19:00)

晚餐宜早,宜少,可饮酒一小杯,不可至醉。用热水洗脚,有降火、活血、除湿之功效。晚漱口,涤去饮食之毒气残物,以利口齿。

戌时(19:00-21:00)

轻微活动后安眠。睡时宜右侧,“睡如弓”。先睡心,后睡眠,即睡前什么都不想,自然入睡。


亥子(21:00-1:00)

安睡以养元气,环境宜静,排除干扰。“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可屈膝而卧,醒时宜伸脚舒体,使气血流通,不要只固定一种姿势。

丑寅(1:00-5:00)

此时为精气发生之时,人以精为宝,宜节制房事,但也不宜强制,60岁以后可20日或一个月一次。

中医养生之道的“7养”


1.神养:

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民俗、艺术文化等内容。

3.气养:

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

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

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养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较多。

6.药养:

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也较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

7.术养:

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中医的养生之道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渊流长,特别是在养生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就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之道。

什么是养生?什么是中医养生之道?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与方法。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的一门学科,其学说科学实用,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

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
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

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黄帝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

主张房事有度
中医认为性生活是先天赋予人类的本能,是种族延续所必须的。适度的性生活,有利于个人健康,对民族的繁衍、社会和家庭的安定和睦都有重要意义。但不主张纵欲,认为房事过度伤肾耗精。

“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
形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老人的锻炼尤不宜过力。

防止外邪侵害
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中医养生之道的措施
顺时养生即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综合调养的养生方法。其宗旨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调神养生即调养精神,其方法除四季调神外,还有养静藏神、动形怡神、移情易性等养神之法。
惜精养生有节欲惜精、节房事及注意房事卫生等措施。
饮食养生提倡饮食有节、注意饮食卫生、克服饮食偏嗜和药膳保健等。
传统健身术养生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拳术及各种气功和武术运动等。以此来炼形、炼意、炼气,使身体“形与神俱”。
药物养生中医认为,肾中精气虚衰和脾胃之气的不足是衰老的主要机理。补益扶正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诸多传统的益寿延年方药,如“八仙长寿丸”、“首乌延寿丹”、“延齿固本丹”、“延年茯苓饮”等多有预防早衰保健防老的效果。现代一些提高机能免疫能力的药物也属此类。
针灸推拿养生针刺养生通过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和调节机能平衡的功能来发挥其治疗与保健作用;灸法养生利用灸火的物理热效应,施于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祛邪止痛,补肾健脾,增强正气,从而发挥其防病保健强身作用;推拿养生是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与保健强身作用。

春季中医养生之道


春暖花开的季节,万物在复苏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也是病毒细菌容易感染的时刻,所以说在这个时候如果身体保健做不好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因此在春季的时候绝对是不能够忽略的,那你知道在春季的时候中医应该通过哪些方法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

就是为了更好的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预防一些疾病的入侵,但是如果方法不健康科学的话,那么就容易带来更多不利的伤害,所以说希望大家都能够注重春季的科学方法。

春气奋发。《内经》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也。”春日气候融和,多作户外活动,呼吸清新空气,舒展筋骨,流通血脉,可增强神经系统对气候的适应和调节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肝病、高血压病人应是时服药,显得尤为重要。

春捂秋冻。这是民间多年防病实践的经验,符合人体生理机能。由于春季气温乍暖乍寒,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孔松弛,如突然骤减衣服,极易使“风邪入内”,引起感冒、支气管炎、肺部疾病。应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切莫受凉,特别要注意背部保暖。尤其是老年、气弱骨疏体怯者,捂一捂,以免冷风侵袭为宜。

春困秋乏。春季阳气萌动,使人精神昏倦。这是由于人体适应气候转暖要散热,体表末梢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液增多,内脏、大脑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机体新陈代谢活跃,如食物中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使大脑能量转换效率降低;加之春季暖风中阴离子较多,对人产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脑部供应,可以减少春困不适。

省酸增甘。省酸增甘即少吃点酸味,多吃点甜味的食品。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旺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多在春季频繁发病的原因之一。因吃酸味食品会使肝气偏亢,故不宜多吃。多吃甜品能加强脾的功能,以助抗御肝气侵犯的能力。因此,春秋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如葱、姜、枣、花生等。忌酸涩、高油腻、生冷之物。多食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青椒、菜花等

以上就是关于春季养生的一些方法介绍,希望通过这些介绍大家在生活当中可以更加注重这些方法,只要你遵守这些方法还有,才可以真正帮助你起到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而且还不会给你的健康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养生之道 冬季巧用茶润肺


冬季天气干燥、寒冷,早晚温差变化大,一部人由于适应不了天气的变化,出现频繁的咳嗽,为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药店的止咳药品种繁多,但是药三分毒。一些中药茶饮就可以轻松止咳化痰,可以根据咳嗽的不同形式,做些中药茶饮自我调理。

1、止咳化痰桑杏饮(甜杏)

原料:止咳良药杏仁分苦、甜两种,入药的是苦杏仁。苦杏仁治实证咳嗽,但有毒不宜多吃;甜杏仁比苦杏仁大而扁,偏于滋养,多用于老人咳嗽。

制作:甜杏仁炒熟

用法:每日早晚嚼食7至10粒,或加白砂糖共捣烂,开水冲服,一日两次

功效:治肺病虚弱,老年咳嗽,干咳无痰。

2、桑杏参茶饮

原料:桑叶10克,杏仁5克,沙参5克,象贝3克,梨皮15克,冰糖3克。

制作:材料加水煎服。

用法:代茶饮,频频饮用。

功效:适合干咳无痰,或痰少黏连成丝,不易咳出的风燥伤肺者。

3、百合冬花饮

款冬花性味辛、温,为润肺止咳良药。中医处方里,款冬花的使用率很高,主要对肺虚久嗽、肺寒痰多的咳嗽最为适用。

原料:百合30~60克,款冬花10~15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二药同放砂锅中,加水浸泡半小时后,先大火后小火煎煮两次,每次20分钟。两汁合并后加入冰糖。

用法:饮水食百合。

功效:适合秋冬咳嗽,咽喉干痛,略见有痰者,对支气管炎、哮喘可作辅助治疗。

4、冬花紫苑绿茶

原料:款冬花10克,绿茶1克,紫苑6克,炙甘草5克。

制作:上药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煎10分钟,滤汁。

用法:加蜂蜜适量服用,每日1服。

功效:有温肺止咳作用,适用于肺结核、哮喘咳嗽

9、橘皮茶 

原料:茶叶、干橘皮各2克。 

制作:以上2味用沸水冲泡1 0分钟即可。 

用法:代茶饮。 

功效:止咳化痰,理气和胃。

10、杏仁花茶 

原料:杏仁5克,花茶3克。 

制作:用杏仁的煎煮液250毫升冲泡花茶。 

用法:代茶饮。 

功效:祛痰止咳,平喘。

11、鱼翘茶 

原料:鱼腥草5克,连翘、厚朴、绿茶各3克。 

制作 :以上4味用200毫升开水冲泡5~10分钟后即可。 

用法:代茶饮。 

功效:清热泻肺。

5、川贝炖雪梨

原料:川贝5克,雪梨1个。

制作:先将梨切成一盖,掏去梨核,加入打碎的川贝末,盖上盖,放小碗中。加水,上笼蒸熟。

用法:喝汤吃梨和川贝末,每日一两个。这是一道比较有名的止咳药膳,吃的时候可加蜂蜜。

功效: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

6、秋梨枇杷膏

原料:雪梨1000克,款冬花、百合、麦冬、川贝各30克,冰糖50克,蜂蜜200克。

制作:将上药切碎,加水煎取浓汁,去渣,将梨、冰糖、蜂蜜兑入,小火煎成膏状。

用法:每次服20克,一日两次,温开水冲服。

功效:适合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的肺阴虚者服用。



7、麻黄解表茶 

原料:麻黄1克,绿茶3克。 

制作:寐黄、绿茶用150毫升开水冲泡即可。 

用法:代茶饮。

功效:发汗解表,平喘,利水。

8、橄竹梅茶

原料:咸橄榄5个,竹叶、绿茶各5克,乌梅2个,白糖1 0克。 

制作:以上5味加水共煎,取汁。 

用法:每日2剂,每剂煎汁1杯,温服。 

功效:清肺润喉。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