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养生拳

2021-06-10 │ 八卦养生拳 八极拳养生

少林五形八法拳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有效的运动养生是如何做的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少林五形八法拳》,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少林五形八法拳,属北派少林。这套拳术具有拳禅一体,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特点。内容包括:龙、虎、豹、鹤、蛇五种拳型,和内功、意念、外功、拳、腿、擒摔、身步、发声用气等八种功法的锻炼。该拳不仅练艺,而且主张练身修心。如龙形拳法,主张以意为先,凝神守中,主练神。这对于调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优良作用。虎形拳法,腰实臂沉(头正身直)主练骨。有助于调剂体形,锻炼腰、腿、肩、背肌肉和促进骨骼生长,非常对培养青少年的准确姿势,促进正常发育很有益处。豹形拳法发力迅猛,拳势暴烈,主练力。可增强劲力,提高灵敏、速度等素养。蛇形拳法柔巧迅疾,主练气。不仅能锻炼深长的呼吸,增大肺活量,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血管的功能。鹤形拳法稳实轻柔,聚精凝神,主练精。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有益于提高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少林五形八法拳结构严谨,刚柔相间,简练纯朴,易学易用,便于自学。这里介绍的这趟拳术,是依据传统的少林五形八法拳,依其特点、风格而从中选编出的二十个动作。适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初学者练习。

本文所指穴位,请参照附图。

正身拱立 二虎争威 卧虎扑食

饿虎抱石 搬石寻路 潜身入洞

黑虎推山 饿虎揽食 豹子撞林

迎风双探 乌龙探水 黑虎抖爪

五爪探顶 黑虎钻林 豹子抖尘

白蛇初探 白鹤单息 白虎望月

金豹擂石 虎尾揽林 潜身入洞

白鹤寻食 正身拱立

1、起势(正身拱立势)

竖立,两掌并拢相合。掌尖高与鼻端齐,眼看两中指尖。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派,舌抵上堂,下颏内收,扣齿,精神贯注(气沉丹田),肩部不可上耸,胸腹内含,呼吸平均、自然。

2、马步双冲拳(二虎争威势)

①左脚向左迈出一步,两腿弯曲成马步。两掌向下分别向左右划弧并收于腰侧握拳,拳心向下,随势用意念将气吸至命门,眼看前下方。(图2)

②上动不停,两拳迅速由腰侧向前平行冲出,拳高与肩平,拳心向下,同时呼气(用意念将气充至丹田)。眼看正前方(图3)。

要领:以上动作要连贯、迅速、准确。马步不可移动,保持腿正。胯圆、肩平、身直、扣足展膝,五趾抓地,腰背平齐。两眼随拳冲出时看正前方。要做到功架稳固、扎实。呼吸顺达。

3、虚步虎爪势(卧虎扑食势)

接上动,两拳变掌外旋成掌心向上时配合吸气,随即屈肘向下,两掌分加紧经两胯侧向上举臂翻腕内扣,形成虎爪(掌心内含向下),呼气;同时重心右移,左脚尖内收点地,成左虚步。头部随势向左转,眼看左虎爪(图4)。

要领:虚步与两手的动作要配合和谐,两掌经两胯侧时左脚内收,两掌成虎爪时脚尖点地。两臂要有沉、托的含意,两肘平行抬起,肩部不可上耸,腹部内收,气沉丹田。十指用力内扣,意念贯于十指尖。虎爪要做得圆满。

4、左弓步撞爪(饿虎抱石势)

接上动,身体略向左转,吸气,左脚向左迈出成左弓,左虎爪收回置于腹前,爪心向下。右虎爪从右肩侧向前推出,同时配合呼气。眼看右爪(图5)。

要领:左虎爪紧靠腹前,右爪推出时劲力要整,可同时发呵声(内在)以壮劲力,腰部挺拔,右肘要沉垂。意念要集中于十指尖。

5、进步左靠肘(搬石寻路势)

接上动,右虎爪变掌外旋半周,同时吸气,屈肘收于腹前,掌心向上。同时左虎爪变掌左肘向左前方靠出,拇指向内,掌心向下。左脚随动作向左迈出半步,右脚步同跟进,身体微向右转成马步,配合呼气充至丹田。眼看左腕(图6)。

要领:左肘横击,要结合步型的前移,配合呼气的同时发扬整体的劲力。

6、跟点步右冲拳(潜身入洞势)

接上动,身体略左转,吸气,左脚跟为轴外旋,右脚随之跟随进半步,脚尖向前,前脚步掌着地于左脚右后侧,重心落于两腿正中,成右跟点步。右掌随势由腹前变拳,向前冲出,拳眼向上,肘部略沉拳高与肩平。左掌收置右肩侧,配合呼气,眼看正前方(图7)。

要领:冲拳与跟点步要同时到位,右脚上步要快,大腿与膝关节均要内合,两脚前后的垂直距离约35厘米,腹部内收。要注重力腰(命门)发。

7、跟步双推撞(黑虎推出势)

①接上动,右脚步向前上步,脚尖内扣15度,重心随之前移成左跟点步,左掌、右掌,同时变虎爪,两腕相交架于头顶上方(左上右下),同时吸气。

②上动不停,双虎爪分别收于腰间后,向前推出同时呼气,眼看前方(图8)。

要领:动作要配合连贯,两虎爪收于腰间时(掌心向下),眼要随看下方,双虎爪推出时,肩、肘部要沉、垂。意念,集中于两劳宫穴。两虎爪之间约一拳距离,高与肩平。要注重力从腰(命门)发。

8、左弓步双峰贯耳(饿虎揽食势)

接上动,右腿震脚,左脚随之向前一步,成左弓步。双虎爪向下按压后,分别于左右变拳向体前上方贯出,高度与眉齐,吸气,眼看双拳(图9)。

要领:双拳向前上方贯出时,动作要快,腕部要有力,两拳到位后拳心均向内,两肘微屈,身体略前倾。此时意念应集中腹部(丹田处)。

9、马步回身顶肘(豹子撞林势)

接上动,身体向右转,两腿成马步,右臂盘肘,向右顶出,同时呼气左拳变掌屈肘收于下颏侧,眼看右肘(图10)。

要领:右盘肘顶出时,用力要顺,拳与肘尖要平行。要注重力从丹田出。

10、提膝上崩拳(迎风双探势)

接上动,右腿收回提膝,左掌变拳与右拳分别同时向上分开后,翻臂崩出,两拳心向上,同时吸气。眼看右拳(图11)。

要领:右腿提膝,小腿内收,脚面绷直。两臂崩拳要以拳背指骨为力点,腕部挺拔,肘部微屈,上体略向右侧倾,此时会阴穴上提,重心要稳。

11、马步格拳下撩掌(乌龙探水势)

①接上动,右脚向右落步,身体略左转,成马步。右拳屈肘向左横格,肘尖向下,拳心向内,左拳变掌随之向右护推,眼看右拳(图12①)

②上动不停,右拳变掌,同左掌分别经体前向两侧撩击,以小指一侧(掌外缘)向外,同时呼气。两肘微屈,眼看右掌声(图12之一②)

要领:双撩掌要注重沉肩、含肘,马步要稳实端正。力从腰(命门)发。意念,运至两劳宫穴。

12、搂手左崩拳(黑虎抖爪势)

接上动,右脚向右后方稍迈出一步,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右掌经体前向右后方搂手(置于右后方时变拳),同时吸气,左掌同时经左胯侧向体前崩出。呼气,拳心均向下,眼看左拳(图13)。

要领:动作要和谐,两臂之劲随腰(命门穴)而发。崩拳时中配合发呐声,以声助气,以气助力。

13、左反臂上崩拳(五爪探顶势)

接上动,左腿向前一大步,成左弓步,右拳同时变掌,向上、前、下划弧,置于左腋下,左拳屈肘向内经胸前向前上方反臂崩出,同时吸气,拳心向内,眼看左拳心(图14)。

要领:整个动作要和谐,左拳内旋时要与右掌动作相配合,做到步、拳、掌同时到位。

14、插步后撩(黑虎钻林势)

上动不停,右腿向左后插步,脚掌着地,上体随之下压。左臂屈肘,左拳内旋经胸前向反臂猛撩。拳眼朝下。右掌向上置于下颏左侧成立掌。同时呼气。掌心向外,眼看左拳(图书馆15)。

要领:插步、撩拳结合要快,右掌防护要及时。呼气后迅速吸气。

15、马步侧撩拳(豹子抖尘势)

上动不停,身体向右后转,成马步。同时右拳变拳,经体前向右下方猛撩,左拳变掌,经体后向上撩起于下颏右侧,同时呼气,掌心向外,眼看右拳(图16)。

要领:马步撩拳时转体要快,要稳,力从丹田出。

16、虚步压掌(白蛇初探势)

接上动,身体略左转,面向左,左腿略收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右拳变掌,随身体左转,两臂同时向左侧摆压,掌心均向下置于体前,配合吸气,眼看左掌中指尖(图17)。

要领:虚步压掌要轻柔,吸气时意念由丹田经会阴穴、降至涌泉穴入地。

17、转身提膝穿掌(白鹤单息势)

接上动,身体随之向右后拧转,以左前脚掌为轴,向后拧转,全脚着地,右腿随之提膝(面向右),左掌同时平行向右摆压,同时呼气。右掌随之迅速向前伸出,掌心向上。左掌声收至腹前,掌心朝下。随势吸气,眼看右掌中指尖(图18)。

要领:提膝伸掌要迅疾、敏快,意念由涌泉穴经足三里至会阴后,通达百会。

18、震脚双冲拳(白虎望月势)

①接上动,右脚向前落地(震脚),左腿随之抬起,左脚扣于右膝后侧,两掌变虎爪收于腹前。虎爪心下,眼看前下方(图19之①)。

②上动不停,左脚向前迈出,成左弓步。身体侧前倾,双虎爪变拳,分上、下向前冲出,两拳眼相对,肘部微屈,两拳间相距厘米,同呼气。眼看两拳中间(图书馆19之②)。

要领:震脚时身体随之下沉,双拳击出时要用腰背之力,势出沉稳。意念贯于两拳中之劳宫穴。

19、提膝双砸拳(金豹擂石势)

接上动,左腿提膝内收,随身体竖立后吸气,随即两拳平行下砸,同时呼气,拳心相对,两拳相距厘米,眼看左膝(图示20)。

要领:双砸拳与提膝动作要同时完成。要做得稳固有力,上体可略前倾。砸拳时可配合发嘿声,以助豹形合力。

20、右腿连击(虎尾搅林势)

①接上动,左脚落地并吸气,右腿屈膝后脚前蹬(以脚跟发力),右拳下垂,拳心向内,置于胯前。左拳变掌置于右肩侧,掌心向右,同时呼气。眼看前方(图21之①)。

②上动不停,右膝略做回收后,即呈横踹击出,右拳提起变掌,与左掌同时向前后横击,掌心均向外,身体略后仰,同时呼气。眼看右脚(图示21之②)。

要领:噔、喘腿时脚尖要勾起,动作要迅速、连贯,同时呼气两次中间不吸气。支撑腿要稳固,掌握好重心。

21、弓步双冲拳(潜身入洞势)

①接上动,右腿收回,脚尖点地成虚步。右掌变拳,收于腰间,拳心向上。左掌向右经体前横摆置于右肩侧,随势吸气。眼看前方(图示22之①)。

②上动不停,右腿向前迈一大步,成右弓步,左掌变拳和拳同是分别向前后冲出,拳眼均向上。此时随冲拳配合呼气,眼看右拳(图示22之②)。

要领:双拳击出时,两肩要松沉身体略做前倾。气沉丹田。

22、虚步撩掌(白鹤寻食势)

①接上动,身体向左转,成左弓步。右拳向下经体前向左撩起,与左臂平行。左拳变掌。眼看右拳(图示23之①)。

②上动不停,两臂同时向上,向右、向下、向前做环形双撩。同时左腿略收后,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左肘略屈,立掌置于体前,右拳置于左腋下,拳眼向上,眼看左掌中指尖(图23之②)。

要领:做环形摆动时,两臂要平行双撩,腰身转换要灵活自然。整个动作随势吸气,意念送至命门。

23、收势(正身拱立势)

接上动,身体略向右转,右拳向右下摆至体侧上方时变掌,与左掌声同时向正上方相合成立掌还原至下颏前。左脚随势呼气。眼看中指尖(图示20)。

要领:眼与右掌的动作要相随,合掌姿势要沉实、稳重。精神要贯注(气沉丹田)胸腹部内含,呼吸保持平均、自然.

扩展阅读

分享:少林气功采气秘法


采气准备式——净体功

(1)站立、坐在椅子上或平躺在床上均可。一般应取站立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稍成外八字,膝微屈,两臂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身体要正派,使百会与会阴穴成一直线,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唇轻闭,目视前方,微闭双眼,面带微笑,自然呼吸,排除杂念。 

(2)想象自己在一处风景漂亮的高山之上,意想全身膨胀变成无限大,意想身体向天上宇宙星际无限拉长,头部伸向宇宙上空银河系,双脚伸入地球中心,穿过地球。四周有雾状的白色气流在脚下飘飘游荡,这时似乎天底上只有我一人,四周除日月星辰和光明外什么都没有了。我的身体布满了整个宇宙空间,想象全身皮肤没有了,关节也不存在了。然后观想自身气体从颅顶升起,与宇宙上空的太阳慧光能量流融通,想象头顶上空的太阳、胸前方的月亮和脚下的地球,各慧光能量流放出的光线将身体内外照得透亮,这时身体就像一个很亮的光体在整个宇宙空间放大光明。今后练功要维持这种境地,在这样的意境下练功可使你长功很快。

3)然后吸气,意想全身皮肤。随呼气默念“松”字,要意想全身皮肤表层张力随“松”字而逐步消逝,呼吸要深、长、匀、细。如此呼吸放松3遍后,再放松全身肌肉、筋膜、骨骼和关节、五脏六腑、大脑,每个部位各放松3遍,最后从上向下总体放松3遍。具体操作就是随呼气默念“松”字,意想从头部松到脚下。这样一个循环为放松功。如自我感觉放松不太理想,也可以再做一遍放松功。  (4)转两手掌心向外,两手掌从两侧由下往上沿宇宙天边画弧。双手掌随吸气向上缓缓上举时,意想将宇宙间全部慧光能量流集合在头顶上方的宇宙星空。随呼气变掌心向下,意想慧光能量流顺双手掌流下,贯人头顶“百会”穴,这时双手指尖相对沿身体正前方下降。意想贯人顶的光能量流自头、颈、胸、腹,沿两大腿下至小腿、脚底“涌泉”穴和脚大拇趾尖出去人地心,穿过地球进入宇宙星际。同时两手导引至下丹田位置后放回身体两侧。按上法连续做30分钟左右。

大多数采气方法都要求将身体放到太空之中,意想所采之气缓慢罩住自已形体。至于慧光色彩选取,一般开始时以金黄色、金白色为主。练功时间可在30分钟以上,但是也可以十来分钟,甚至几分钟。无论任何时候都可以练此功,如行走坐卧等均可。呼吸可采用自然呼吸或逆腹式呼吸。长期修炼后,念力增强,意念宇宙慧光能量流聚起来,贯入病人头顶百会穴后直达病灶处,或直接进入病区,意想病气散开,病情好转。这样就调剂了病者生物场,使病者康复。同样,这种方法也可以集体发功治病、带功等。采气方法十分多,练功者要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挑选一、二种方法长期修炼,这样才能练出功夫来。

采天阳之气

(1)练功者双腿开立与肩同宽,膝微曲,其它要领和前面练功一佯。双臂曲肘上抬成120度,掌心朝上,内含,高于头部,手指张开舒展,指向天空。 

(2)意想天空宇宙慧光能量流源源不断由手心劳宫穴吸入,经臂内流入下丹田。

采地阴之气

(1)姿势和上式相同,不同之处就是将双臂下落,掌心朝下,松肩空腋。 

(2)意想地球慧光能量流,源源不断由掌心劳宫穴和脚底涌泉穴吸入,经手臂内及腿内上来进入下丹田。 

(3)采天阳之精华可以壮阳生阴,采地阴之精华可以滋阴补阳,以期阴平阳秘,经脉气血畅达,强身健体,祛病延年。

采金津玉液

(1)练功者无论用何种姿势均可。闭唇用舌在口腔内上下左右正反搅转18周而后舌抵上腭,抬起两手,拇指腹点按大迎穴和颊车穴连线中点两分钟。这时可感觉口腔内唾液增多,尔后鼓漱36次,闭目内视,分3口咽下,意念送入下丹田部位。停留一会儿,再接着咽第二口及第三口,方法一样。然后内视下丹田送人的金津玉液化为气态,在全身上下各处运行,而后收功。 

(2)此法可促进消化腺的分泌,使胃液分泌增多,改善消化功能,治疗胃病、腹胀等,可以增进食欲,润脏腑,降心火,促使营养汲取。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及其它人体有用的酶,具有杀菌、助生长和提高免疫机能等作用。

采太阳之气

(1)形体采气法。练功者采取站、坐、卧中的任一种形体,放松入静,意想天上太阳慧光能量流从上而下进入人体。太阳能量流罩住自己整个形体。意想全身毛窍打开,参予呼吸。随吸气能量流入体内,呼气时什么都不想,只内视体察体内的变化。这时全身有一种冲胀感觉均为正常。待脑际一片空虚后,意想自己整个形体送入太阳之中,太阳和形体不分彼此,使身体进行熔炼。 

(2)关窍采气法。练功者采取站立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臂从身体斜方展开成 120度,臂微曲,掌心与肚脐同高或高于头顶,或平于会阴穴,主要由太阳的位置决定。掌心内含朝着太阳,意想上方太阳能量流随吸气吸入劳宫穴和百会穴,或吸入天目穴,或两穴同时吸入,呼气时内视直达下丹田。

哪种塑形法更好 常用健身塑形法大比较


健身的原理其实很容易:阻力练习是为了增加肌肉从而塑造健美体形;运动流汗是为了排除余外脂肪而变得苗条。然而,即使这些基本的健身方法有时候也会令我们迷惑。

何时、何地、如何健身才会达到最好的效果呢?让我们共同探讨吧。

1.室内锻炼pk户外锻炼

在户外,相对坎坷的路面会产生更大的摩擦力;受自然风的影响,运动的身体会受到更大的阻力;另外,上坡、下坡的变换也使得户外运动能够不停地变换节奏。

因此无论是跑步、骑脚踏车还是轮滑,练习者在户外运动会受到更大的阻力,身体本身需要消耗更多的热量。比起在跑步机上锻炼,户外跑步可以多消耗3%~5%卡的热量。

另外,新奇的空气和变换的景色可以让健身更加有味,也能关心练习者坚持更长时间。当然,恶劣的天气或者过强、过暗的光线对于户外锻炼的人来说也有潜在的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将运动转到室内进行,用健身器械来补偿。比如说我们可以在跑步机上模拟爬山的运动状态,只要不断变换跑步角度就可以达到效果。

建议:假如条件答应的话,户外锻炼更胜一筹

2.跑步机pk脚踏车

一般来讲,像跑步机这样的器械会使练习者消耗更多的热量。另外,一项探索也显示:在18.5分钟内,平平强度的跑步机锻炼可以使你最多燃烧200卡热量,划船和越野滑雪的热量燃烧紧随其后,固定的脚踏车(非动感单车)的热量燃烧最低,需要锻炼32分钟才能燃烧200卡。

但这并不意味跑步机是你去健身房锻炼的唯一挑选。日复一日地做同一种健身练习轻易很快到达健身瓶颈的状态,因此还需要练习者经常变换健身的项目和方式。

建议:跑步机与其它器械交替使用。75%的锻炼时间在跑步机上进行,剩下25%的时间用在别的器械上。(以一周锻炼四天为例,可以三天用在跑步机上,剩下一天练习其他器械)

3.短时间高强度锻炼pk长时间柔和锻炼

短时高强度锻炼是一种相伴适度反弹的锻炼方法,但是在同等时间内,短时间、高强度锻炼所燃烧的热量能达到长时间柔和锻炼的1.5~2倍,甚至锻炼之后还能连续燃烧75~125卡热量。

但是,热量的更快燃烧并不意味着健身更科学、更健康。过量的短时高强度练习可能会造成运动损害。而45~60分钟的中低程度的长时间锻炼可以关心人体生成更多线粒体,而这些线粒体正是细胞自我燃烧热量的动力,因此新陈代谢也会被自然地加快。

建议:二者结合。假如你一周之内做有氧的运动的时间超过四天(含四天),那么建议你将一两种短时高强度锻炼与中、低强度的长时间锻炼结合起来。

4.早上锻炼pk晚上锻炼

近日,美国运动医学对习惯在早上、下午和晚上进行锻炼的练习者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3个月内,85%早上锻炼的人觉得健身很难再坚持,50%下午锻炼的人觉得健身有点牵强,而晚上锻炼的人中,只有25%的人觉得健身有点吃力。

这是因为人体在下午6点~8点之间,体温最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敏性最好、肌肉的力量和心肺功能也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晚上进行运动练习,效果最为明显,健身的持久性也最佳。另外,假如你习惯户外锻炼,早上的空气质量也不是一天当中最好的,假如你锻炼的地点靠近主要街区,那么空气中的灰尘和废气含量在早晨也会达到最大值,特别不适合锻炼我。

杨式太极拳 如何掌握掌形


太极拳众多流派中,杨式太极拳因其的柔,所著称,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特殊点,所以才能自成一家,吸引不同的太极拳喜好者,今天小编就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杨式太极拳如何用掌的问题,一起看看吧。

杨式太极拳的掌与几乎所有非太极拳武术的掌都是不同的。几乎所有非太极拳武术的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都是不出现的,比如非太极拳武术最常见的侧立掌,四指并拢挺立、拇指屈曲紧贴隐藏于掌内,攻击人是用小指一边的掌侧。

杨式太极拳掌形:

杨式太极拳的掌却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常常出现的。例如日常生活里将自己的手平放在桌面上,一样都是手指自然伸开、四指略微分开、拇指与食指不是很分开、掌心没有与桌面相接触,也就是掌心是微凹的,而这样的掌形就是杨式太极拳的掌形。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杨澄甫先生等太极拳家所描述的手掌形状就是这样的。杨澄甫先生对于太极拳掌形的传授,郑曼青先生在《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中是这样记载的:杨师澄甫之分释太极拳诸要点如下手指非并亦非直,要从开中求合、曲中求直方可,尤要者须气注乎掌心劳宫穴而后达乎指尖。杨澄甫先生的这些陈述应该认为就是关于太极拳手指形状规矩的经典说明。杨氏弟子们都是遵循这一经典规矩的。

如《李雅轩杨氏太极拳精论》记载李雅轩先生说:太极拳的出掌,掌心也是空的,五指略舒,不可挺立,掌意含虚,以有灵机性为宜。其意义是为了便于变动,此谓之自然掌。又说:如虎口撑得太圆了,就不免手上要用上劲;用上了劲,就又与太极拳要周身放松的道理不相合了。赵斌先生对此也有具体的说法。其著作《杨氏太极拳真传》中是这样说的:手掌不可硬直,亦不可弯曲,微成凹形即可,虎口不可太开,四指似离未离。李雅轩与赵斌先生的这些话明显都是对杨澄甫先生相关太极拳掌形传授的具体补充。

杨式太极拳掌形要求:

从上述这些说明中可以知道练太极拳时手指总的规矩应该是五指略舒,就是五指既要舒展,不能呈握铅球那样的弯曲,又不能呈直线那样的硬直。这样五条手指之间就必定会是有缝隙而指与指之间又不是完全张开的。这就是所谓的开中求合、四指似离未离与手指非并亦非直。正因为手指是这样略舒的,手掌心是不会与五个手指端在同一个平面(或者立面)上的,就是说整个手掌是略微呈凹形的。

也这就是所谓的掌心也是空的、掌意含虚与手掌微成凹形,这也是所谓的开中求合。五指中的拇指与其它四指应该怎样呢?从李雅轩先生所说的虎口不应该撑得太圆,反映虎口是应该有一点弧形的。或者说拇指应该有点往四指方向微微弯曲的;如果拇食两指呈圆形了或者是角度太大了,那就是虎口太开了。那么,这样的手掌形状与日常生活里将自己的手平放在桌面上手的形状往往就是相同的。

实际上,练太极拳四指分开的程度、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角度,各名家的表现是不一的。非常是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角度,有的名家拇指与食指的间距约可容纳一条拇指这样的大小;有的名家要大些,有的名家拇指与食指张开的角度甚至大到大致有70至80度,而且拇指背翘。有的老前辈就批判这样的名家没有得到这一方面的真传,说这样的拇指与食指大张是错误的。那么,拇指与食指这样的张开角度是属于虎口太开了吗?虎口太开了又有什么不好呢?对此,很多人不是怎么在意。

太极拳的练形与调气


一、 练形强筋骨

太极拳套路的演练节奏轻柔缓慢,这种练法好比新车在磨合期内要慢开,等到车的各部位机件磨合好以后,再快开就没损害了。习武也是如此。初习太极拳者的筋骨皮肉,在拳式动作不断操练的磨合下,习拳者僵硬的筋骨,拙笨的劲力,迟钝的反应,都会在磨合中不断排除,而逐步使拳式生出轻盈圆活之佳态。故此,陈鑫《太极拳论分类语录》中说:由起至止,须慢慢运行,能慢尽管慢,慢到十分功夫,即能灵到十分,惟能灵到十分火候,斯敌人跟不上我,反以我术为奇异,是人之恒情也,殊不知是先难之功之效也。

在太极拳的锻炼过程中,在操练无极桩等桩功时,要做到外静而内动(积气通关,舒经活络),在套路的演练过程中,要做到外动而内静(心平气和,气血调和)。故此,陈鑫《太极拳论分类语录》中说:每著之中,五官百骸顺其自然之势,而阴阳五行之气运乎其中,所谓: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是所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此即太极拳之本然。

一般初习太极拳者,认为太极拳就是柔拳,在套路演练时,有柔无刚,在散手对抗时以柔克刚。其实不然,如果只练慢架,不会快架,在散手实战时,敌方不会等着你的!如果只练柔,不会刚,在散手实战中,若碰到强敌,敌方会以刚克柔,而使你惨败。太极拳慢练柔化的演练风格,比较适合大众健身性的习武要求,它能降低血压,疏通血脉,起到保卫心脑血管的作用。但是,若从太极拳有用技击的角度讲,在套路演练时,还要掌握拳架的快速操练技术,在劲力方面,还要掌握刚劲的操练技术,以适应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的实战散手对搏的要求。故此,陈鑫《太极拳分类语录》中说:练太极拳之步骤有三层功夫:第一步,学时宜慢,慢不宜痴呆;第二步,习而后快,快不可错乱;第三步 ,快后复缓,是为柔,柔久刚安闲其中,是为刚柔相济。

二、 调气活血脉

太极拳属于内家拳,故此,它在练习拳架外形姿势(盘架子)的同时,更加重视拳架内在的气血盛衰状态,以达到内外双修的目的。故此,《十三势行功歌诀》中说: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这充分阐明了其内家拳的实质特点。

腹式呼吸是太极拳拳式动作操练要领之一。拳式的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是太极拳从古代吐纳和导引养生术中汲取的营养。腹式呼吸分为两种:吸气时,小腹凸起外鼓,呼气时,小腹凹进内收,这种叫顺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凹进内收,呼气时,小腹凸起外鼓,这种叫逆腹式呼吸。顺腹式呼吸,适合依据开(舒展肢体)吸合(收缩肢体)呼的人体运动规律,可调剂人体的生理功能状态。可是,太极拳虽然讲究养生保健之法在拳式操练中的运用,但是它的实质是武术。武术,就要讲究技击有用,而技击实战的拳式动作,就离不开劲力(进攻和防守时,拳架中的能量)。因此,太极拳中的腹式呼吸,是依据拳式动作蓄劲和发劲的变化规律来运用操练的。 

少林养生八段锦的动作


现在的人们应该都知道要去养生的,对于养生的方法确实很难抉择的,因为现在养生的方法是非常多的,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一些比较快速的养生方法,就是去服用一些养生的药物,比如说保健品的,这是大多数老年人都会去服用的一种药物,但是这样的保健品对自己的身体并不全是好处的,如果是想要养生的话身体体质本来就比较差的人还是进行一些动作锻炼来达到这个效果。

1、双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含胸收腹,腰脊放松。正头平视,口齿轻闭,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双手自体侧缓缓举至头顶,转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举,足跟亦随双手的托举而起落。托举数次后,双手转掌心朝下,沿体前缓缓按至小腹,还原。

2、左右开弓似射雕: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横开一步,身体下蹲成骑马步,双手虚握于两髋之外侧,随后自胸前向上划弧提于与乳平高处。右手向右拉至与右乳平高,与乳距约两拳许,意如拉紧弓弦,开弓如满月;左手捏剑诀,向左侧伸出,顺热转头向左,视线通过左手食指凝视远方,意如弓剑在手,等机而射。稍作停顿后,随即将身体上起,顺势将两手向下划弧收回胸前,并同时收回左腿,还原成自然站立。此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调换练习十数次。

3、调理脾胃须单举:自然站立,左手缓缓自体侧上举至头,翻转掌心向上,并向左外方用力举托,同时右手下按附应。举按数次后,左手沿体前缓缓下落,还原至体侧。右手举按动作同左手,惟方向相反。

4、五劳七伤往后瞧: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头部微微向左转动,两眼目视左后方,稍停顿后,缓缓转正,再缓缓转向右侧,目视右后方稍停顿,转正。如此十数次。

5、摇头摆尾去心火:两足横开,双膝下蹲,成"骑马步"。上体正下,稍向前探,两目平视,双手反按在膝盖上,双肘外撑。以腰为轴,头脊要正,将躯干划弧摇转至左前方,左臂弯曲,右臂绷直,肘臂外撑,头与左膝呈一垂线,臀部向右下方撑劲,目视右足尖;稍停顿后,随即向相反方向,划弧摇至右前方。反复十数次。

那么我们就可以学习少林养生八段锦这种养生方法的,这种方法不光是可以很好的去锻炼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调节好我们的情操,让我们整个人的气质都提升的,不会让我们再次产生一些比较烦躁的情绪的,并且这些运动的动作都还算是比较简单的,只要坚持就可以达到效果。

少林武术古今谈


一、说武术

我们常说的武,大体可以分为武术和武装。武术是从武装力量进展起来的。促进武术进展有两大因素:战争和擂台竞赛。武装力量的功能很明了,直接表现为战争。但武术并不全是。武术比武装力量更加广泛化,包括群体武术和个人武术,具有更丰富的社会学意义,或文化价值。武术的内核是击技,但它外层包裹着太多太多的东西,民族心理、历史、哲学、审美趣味等等。武术就像是一只桃子,人们接触武术,最先咬到的不是果核,而是满口的果汁。

谁能把少林武术的内涵说清晰呢?我在少林寺出家都20多年了,我也说不清晰。到现在我也只能将少林武术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而已。

明代以前,甚至明朝的少林武术,含义都是简单的,它就是少林寺武装力量的表现形态。但自少林武僧关心明政府镇乱抗倭,建功立业,所谓少林棍,峨眉枪,日本刀闻名于世以来,少林武术的含义便越来越丰富起来。乃至于到了今天,导弹核武器早已研究出来了,但仍有那么多人对少林武术痴迷。他们看什么,仅仅是击技吗?所以,我们研究少林武术,一定要清晰:我们是在将少林武术放置于当代生活环境中加以研究的。正是由于少林武术作为古代生活遗存与当代生活的关系,才决定着我们研究少林武术的整体价值。今天如此,古代亦如此。

清末民初,一方面少林武术被神化(如《少林拳法秘诀》),另一方面,少林寺武装力量随着火器时代的到来,也在火器化。《新编少林寺志》恒林条:民国元年,任登封县僧会司僧会,后因地方混乱,为少林保卫团团总。任职后购枪支。民国9年秋,岁遭荒旱,土匪蜂起,恒林率民团在登封城梯子沟等处与土匪大小数十战远近土匪均不敢犯其境。我们读明代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还能感受到武术作为武装力量的味道,但读清代《易筋经》、《七十二艺》等,就完全被神化了,正确地说是民俗化了。

二、少林武术历史的四阶段

研究少林武术历史的重点,不在于少林武术的起源,而是少林武术逐步形成的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并由此揭示中华文明基本性格之表现。

将少林武术的起源简单归结到部分祖师们如达摩、跋陀、僧稠等人身上,只是后人表达对他们的一份仰慕之心而已,但却是没有眼界的表现。少林武术最初的存在,惟一与少林寺相关的,便是她所拥有的寺院财产。

跋陀创寺时,取给公府,假如没有太多财产,尤其是地产,就没有必要拥有武装力量,因而,在跋陀创寺时期,不会拥有武装力量。

少林武术历史可分四阶段:

1.隋唐时期,政府赐柏谷坞地一百顷,财产的大量积存需要爱护,因此少林寺便拥有了武装力量。也因此,便有了王世充窥视将图梵宫、寺僧拒贼、十三僧擒王世充侄王仁则归唐等史实。

2.明朝,少林寺积极与政府合作,成立僧兵武装组织,少林武装力量逐渐闻名于世。现代意义的少林武术开始形成。

3.清朝,在所谓异族统治的背景下,使少林武术被赋予了民族政治的寓意,并慢慢被神化。清初爱国诗人顾炎武的寄语惠鹍流,勉待秦王至诗句,已启其端。

4.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与近代火器的普及,少林寺进一步被文学化、民俗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尤其在当代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在多元文化格局的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少林武术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通俗的表述,成为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支点。

三、少林武术历史的研究方法

依据上述少林武术历史四阶段分期,现将少林武术历史研究分成四个层面:

我们研究少林武术历史,应该将这四个层面一层一层的搞清晰,而不是仅仅求得狭义上的历史真实,仅仅满足于少林武术本来如何如何。实际上,少林武术进展到今天,早已成为世界性的民俗文化,被世界上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普通认同和接受,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研究少林武术怎样从一个寺院的看家本领,演变进展成为全球性民俗文化的这一过程,而不是只研究以少林寺院围墙界内寺僧演练武术的历史状况。笔者所思索研究少林武术历史的目的,就是想通过研究少林武术历史这一民俗文化现象,来揭示区域文化进展成为世界文化的模式,并进一步探讨这种文化价值背后的依据。

四、研究者的立场或眼界

研究者的立场或眼界,基本上决定着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之价值。为了与前述的四阶段和四层面相对应,笔者认为,共有四种立场或者说是四种眼界(境地)存在。

任何一件事物,站在不同的立场,使用不同的眼光去观察,它们就会显示出不同的价值,尤其是对于要研究某个问题的个人来说,可能直接涉及到他一辈子的研究有无成果和价值。研究者往往对自己所处的立场或眼界被自己所处的环境文化所左右,因而,其研究可能是冲动的,随大流的,甚至是无价值的。

我们研究少林武术历史也一样,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立场或眼界,这是个人品质的差异。眼界低的人,会将少林武术历史研究置于门派的立场上,研究的目的只为门派争高低。而眼界高的人,则能将少林武术历史研究置于人类文化的层面上,从更深层次上去揭示少林武术之价值。

五、少林寺武装力量的性质与规模

少林寺最晚至隋朝已经拥有武装力量。据唐《少林寺碑》载,隋文帝时敕赐少林寺土地一百顷,少林寺开始形成庞大寺院财产,这就需要武装力量来爱护;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寺院处嵩山腹地,长期受山贼土匪的危害,战乱时期为甚。

少林寺遭受匪患最早记载见唐《少林寺碑》:大业末,此寺为山贼所劫,僧徒拒之,贼遂纵火焚塔院。僧徒已经具备拒山贼的武装力量。

寺院拥有武装力量,不只限于少林寺。《明史兵志》云:僧兵有少林、伏牛、五台。只是少林寺比较突出,典型。

少林寺武装力量的性质,属于地方武装力量,当属于民兵性质。僧人们随寺院风气习武为常,其作用主要针对山贼。但是,明朝少林寺武装力量被政府征调,用于正规战场,性质便有所变化,具有了官兵作用;民国时期北洋军阀吴佩孚收编少林寺武装力量,同样可以看出僧兵由民兵变为官兵的过程。民兵与官兵的明确区别只限于和平年代,但在战乱时期,两者则无绝对界限。

少林寺武装力量的规模,应与寺院积存的财产状况相关。武装力量过小,保证不了寺产的安全;武装力量过大,寺院养活不了。寺院经济是寺院存在的基础,寺院经济结构包括寺院门头制度研究得越清晰,寺院的历史研究非凡是少林武术的研究,结论也就越可靠。

减肥瑜伽五式瘦身塑形


【导读】减肥瑜伽五式瘦身塑形,瑜伽,能为都市人减压,能强身健体,更是很好的减肥运动,非常是对抗40岁以后显现的顽固脂肪。实验发觉,瑜伽运动能落低应激激素水平,一起来看看减肥瑜伽五式瘦身塑形。

减肥瑜伽五式瘦身塑形

动作一:新月(锤炼腹部、臀部、大腿肌肉)

两脚并拢站立,脚尖朝前,手臂在身体两边自然停垂。吸气,双臂举过头顶,指尖伸向天花板。呼气,上身以臀部为折点向前压,把两手带向地板(膝盖可以弯曲)。吸气,呼气,同时右脚后迈一大步作弓步(左膝盖弯曲大致90度,右腿舒展并用前脚掌支撑)。吸气,把两臂再次举过头顶,眼睛向前看,保持住,然后回到最初站立的姿势。第二次做的时候弓步左脚向后迈。

动作二:杨柳(锤炼臀部)

两脚并拢站立,两臂放在身体两边。左脚脚底放在右大腿内侧,膝盖向右边弯。合掌于胸前,深呼吸2次。第三次吸气时,向上舒展两臂,指尖朝天。呼气,再次吸气时,身体向左弯。吸气,回直。动作复复3-5次,左右轮番做。

初级版:左脚脚底放在右脚小腿上,或左脚趾触地保持平稳。

提高版:保持平稳时闭上眼睛,然后再弯曲身体。

减肥瑜伽五式瘦身塑形

减肥瑜伽五式瘦身塑形

动作三:摇船(锤炼腹部、背部肌肉)

坐在地上,膝盖弯曲,两脚平放在地上,两手放在腿上。抬头,身体挺立,渐渐向后倾约45度,抬起两小腿使其平行于地板。吸气时,舒展手臂和并拢的两腿。呼气,再次吸气时同时向停压低腿部和上身3-4英寸,使自己看起来像个拉宽的V字形。呼气,身体复原。复复动作3-5次。

初级版:腿部保持弯曲,只停压上身。

提高版:形成大V字形后,手臂舒展过头顶。

动作四:悬浮(锤炼肩膀,手臂,腹部和背部肌肉)

做俯卧撑的准备姿势,手臂撑直,身体从头到脚成直线。呼气时胸部停压,肘部向后弯曲,两手臂贴近身体,腹部收紧。在离地几英寸时静止片刻。

初级版:从手和膝盖触地开始,两手向前移动直到身体成直线。

提高版:悬浮时,左腿抬高6-12英寸,静止,放停来,如此复复3-5次,然后换腿做。

动作五:坐椅(锤炼臀部和腿部)

两脚并拢站立,脚尖朝前,两臂垂在身体两侧。吸气,把两臂上举过头顶,掌心相向。呼气,向后坐约45度,腹部收紧支撑身体,眼睛看前面。

初级版:两脚分开与臀宽,两手放在大腿上,停坐30度。

提高版:停坐后,脚跟抬起离地,用前脚掌保持平稳,眼睛看着指尖。

瑜伽健康饮食八法


1、避免大鱼大肉,以素食为主

瑜伽运动倡导素食,认为“人的牙齿和消化管道是为处理素食而设计的”。悦性食物中除了牛奶外都是素食。消化素食比消化动物类食品需要更少的时间,也消耗更少的能量。

2、有选择地摄入优质蛋白质

既然是追求“素食”,瑜伽爱好者怎样获得肌体代谢所必需的氨基酸呢?豆类和牛奶,能够满足瑜伽爱好者对蛋白质的需求。豆腐、牛奶、奶酪、鸡蛋等都是蛋白质的优质来源。如果你的体重为55公斤,那么每日应该摄入55克的蛋白质才能够保证肌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在肉类食物摄入减少的情况下,豆类食品是摄入蛋白质的最好来源。

3、保持清淡饮食,保持良好心情

调料口味过重,如过多食用辣椒、食盐、味精、酱油等是不利于健康的,也不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变性食物”,主要是指刺激性调味品的食物,如过分辣、苦、酸、咸、干的食物。

多食变性的食物,会带给人烦恼和疾病,使人变得烦躁不安,甚至产生憎恨、沮丧等不良情绪,失去镇静平和的心态。

4、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拥有充沛体能

很多女性为了减掉恼人的肥肉才来参加瑜伽锻炼的,认为练习瑜伽就应该少吃,甚至不吃主食。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谷类、豆类、干果、新鲜水果和蔬菜、面包、牛奶、蜂蜜等都被称之为“悦性食物”,使人的身心保持平和、纯净的状态,并能够给肌体提供所需的养分和精力。

5、多食蔬菜和水果,排出代谢毒素

营养学家建议:每天应该摄入100至200克的水果和400至500克的蔬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为肌体提供足量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维持肌体的基本需要。其中,膳食纤维是“肠道的清道夫”,能增加胃肠的蠕动作用,有利于将肠道内积聚的毒素和废物排出体外。同时,增加饮水也有利于身体排毒,消除内脏器官的污垢。

那些变质发酵、放置过久的食物,往往会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毒素,或增加肌体负担,还是远离为妙。

6、食用坚果类食物,避免营养缺乏

坚果类食物受到许多控体重女性的排斥,主要是由于其较高的热量,然而,坚果类食品中丰富的营养素对于素食主义的瑜伽爱好者非常有益。因为素食主义者往往会有蛋白质和脂溶性维生素摄入不足的现象,除了多食用豆类、牛奶等优质蛋白类食品补充外,适当增加坚果类食品能够弥补素食的不足。如松子、榛子、花生等坚果中蛋白质的含量能够达到20克/100克;每日2两花生,就能够达到每日维生素E的推荐摄入量,满足肌体对维生素E的需求。

7、远离油炸、烧烤类食品

油炸、烧烤类食品,往往含有较高的油脂,使人肥胖并产生忧郁、懒惰,被称之为“惰性食物”。高脂膳食,是对肌体危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元凶。这些食品,不仅含有大量的脂类,经过高温油炸的食物可生成许多致癌物质,易引发癌症,同时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失去营养价值。

8、远离咖啡、浓茶、巧克力、碳酸饮料

咖啡、浓茶、巧克力、可乐等碳酸饮料,属于“变性食物”,对于瑜伽练习者来说也应该少食或者不食。适当的饮用咖啡、浓茶饮料虽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但是过量饮用则会造成钙质的流失,影响铁元素的吸收等;巧克力、碳酸饮料对身体没有任何益处,应该限制食用。

开通奇经八脉法


开通奇经八脉法,乃是传统性命双修养生功法之要程。历代祖师奉为绝秘,在各丹经、道书中均无泄露。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中曰: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之根,一气之祖。

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千峰老人赵避尘在《性命法诀明指》一书中首次将此功法吐露于世,并对此功法做了较为具体的介绍。千峰弟子牛金宝在《养生延寿法》一书中对奇经八脉做了比较细致的论述。虽然如此,但要真正的全部了解并掌握运用此功法并非易事。

八脉者主要指人体之奇经八脉,即:前任、后督、中冲、横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千峰老人在《性命法诀明指》卷三中曰:然八脉有通精八脉,有通气八脉

开通奇经八脉是整个性命双修工程的下手阶段,炼精化气、行气所必由之路。它基本上可分为意通、气通、熟知三个部分。在每种具体用法中都起着不同的作用。第一是在初步用功的基础上解决初学参禅打坐时显现的腿脚麻木,气血壅塞。用后天呼吸之气,以意领之,使周身气血流通,经脉畅通,排除不适感,逐步驱除一身百窍阴邪之气。继而在熟通的基础上,当转法轮收气,降龙之后以真一之气,将八脉逐一冲开为气通八脉。《奇经八脉考》中曰: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

一样人不乏杂病丛生,竭因内火外寒,气血亏损,血脉不畅引起五行失调,水火未济。性命双修功法第一是筑基炼己,待子时用功收气降龙采小药,用以小补自身之亏损,驱赶阴邪,使五行生克和谐,水火相通,内气充盈十二经,十五大络温养周身,减轻病症以致渐渐消逝,体力明显复原。沟渠满后,阳气才能一一将八脉打开,继距熟知八脉不远矣。

八脉之中尤任、督二脉最为复要。在整个性命双修修炼过程中作用极大,古曰: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

意通八脉用法为:取坐势,二目垂帘,含光凝神,闭口藏舌,心不外驰,一意归中,待呼吸气调匀后,用鼻根呼吸。一吸由会阴穴沿督脉渐渐以意领气走尾闾,夹脊,玉枕至百会稍停,二呼沿任脉走祖窍,绛宫,气穴至生死窍微停。三吸由生死窍提起至气穴处分开至背后两侧上升至两肩窝。四呼由两肩窝分开双行走两臂外侧阳维脉过两手中指至两手劳宫穴。五吸从劳宫穴走两臂内侧阴维脉到胸前双乳稍上处稍停。六呼双下至带脉沿气穴归并一处回到会阴穴。七吸由会阴穴直上走冲脉上升于心下一寸二分的绛宫穴稍停。八呼由绛宫下降至生死窍分开双走两腿外侧阳跷脉至涌泉穴稍停。九吸从两涌泉上升走两腿内侧阴跷脉至会阴穴合并升至气穴稍停。十呼由气穴下降至生死窍定住。

会阴穴又为生死窍,古曰: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醒来几个悟八脉起于会阴穴,又归于生死窍,故耳丹家将生死窍视为八脉之总根。

此开通八脉用法简单易学,但作用不可小视,小则祛病强身,大则延年益寿,它上通泥丸,下达涌泉,真气集散,周流一身,气合自然,消阴长阳,待到水中火发,雪里开花,黄芽可得矣。但气通、熟知非经明师口传不可胡猜乱用以免显现差错。千峰老人在《性命法诀明指》中用几位祖师的话讲明八脉之妙用。赵魁一曰:八脉开通却病无,全凭心意用功夫。刘名瑞曰:尻督一开通属阳,法轮长转身体康。柳华阳祖师曰:亲安闲脉中行过数百次方能成绩。

中国气功养生八法


此功法以动为主,动中有静,快慢适宜,行功时讲究意念配合引导,形、神合一。以呼吸应于动作,达到外强肢体、内和脏腑、通畅经络的作用。从百使人体内外的各个部分得到全面均衡的锻炼。

练习方法

准备式 松静站立,双脚自然靠拢,两眼平视,心境顺和,呼吸细匀流畅。重心右移,左脚抬起向左侧轻轻横迈一步,再将重心平稳过渡到两脚之间。双脚平行,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双手自然下垂体侧,手心向内,十指自然弯曲,轻贴于大腿两侧,圆裆、松胯,双膝微屈,沉肩松肘、头正身直,百会上领,下颌内收,闭口合齿,舌自然平伸,目光平视,神意内敛,自然呼吸,静立片刻。

要领:

1.准备式为全套功法之始,不可忽视,屈膝程度勿太大,身形端正,脊柱松直,各关节直中有曲;

2.心静为其主旨。

原理:无极生太极,无极态即为全身内外的平均平衡态。通过准备式的调整,使身心进入意气平和境地。各部分松静愉快的调形,使身体达以合理的形态布局,建立起以后动静运动的基础规范。意、气、形的和谐,确定内练的基本模式。

第一式 阴平阳和

两臂缓缓由体侧抬起,臂手相随,腕部松平,掌心向下,指尖微垂,大拇指微张,虎口呈圆形,其余手指自然分开,掌心内含,抬手过程中松肩松肘,同时以鼻细细吸气。两臂持续上抬,抬至与肩同高呈水平状,维持沉肩状态。以大拇指牵领,两臂外旋,翻转掌心向上,双手间如托两球,同时以鼻缓缓呼气,旋臂过程中手指微微外张,双臂维持自然微屈,勿耸肩。两侧向上捧合,掌心相对,手指向上,双手间如抱球,目视前上方,举臂时细细吸气,意念以掌心承接天宇之气。双掌捧合至头顶上方时,两臂成圆形,以两掌心劳宫穴罩对百会穴,略停片刻,缓缓呼气,意想将天宇之气灌入百会。轻轻吸气,两掌经面前沿身体中线下按,掌心向下,掌指朝内相对,如按球在水中,将气领入下丹田。按掌同时缓缓呼气。两掌下按至小腹前时,两臂外旋,翻轩掌心向内,变掌指朝下,两臂自然回收体侧,手行过程中,意念随之游走。按上面过程反复做3遍。两臂向体前抬起,掌心向下,上抬过程中两臂维持平行,略宽于肩,起臂同时缓缓吸气,体会双掌与大地之间的气感。臂抬与肩平,两臂呈自然弧形,腕部松平,目视前方。两掌缓缓下按至脐部,如将球按入水中,身体随之慢慢下蹲,同时缓缓呼气,维持上体正派。掌按至胯旁时,身体停止下蹲,此时掌指依旧朝前,圆裆、松胯。身体向上直起,带动两臂上抬,如前起按3遍,收手站立如准备式。

要领:

1.起掌时勿耸肩;

2.向下落掌与呼吸相和谐。

原理:此式中含三个桩法,以动入静,以静生动。掌心向下为阴掌,采大地之气;掌心向上为阳掌,接天宇之气。以气贯百会,并且由上而下捋顺内息。掌对大地上下合运,起到阴升阳降,阴阳既济的作用。

第二式 怀抱日月

两掌心斜向内,由体前缓缓上抬,双臂呈圆形如抱球,注重勿耸肩翻肘,双臂上抬时轻轻吸气。手臂抬至胸齐呈水平状,两虎口相对,双臂呈弧形,目光内涵。维持此状态静立片刻,自然呼吸。两臂缓缓外开,尽量向外。向后自然扩展,随开臂而开胸、开肩,同时缓缓吸气。双臂仍维持水平,双肘呈自然弯曲状,目光平视。两臂开至最大限度后,慢慢向前、向内合收,至抱球状,随合臂缓缓呼气,合臂过程中目光在两臂间平视,体察两臂间的气感。双臂如此开合3次,然后由体前自然下落,回归体侧。

要领:

1.开臂时不可过于挺胸,下颌勿上扬。

2.肘、腕部始终维持松畅。

原理:本式有开胸理气之效,臂与掌的开合十分轻易体验气感。手指的不断舒张,摆动调节了手三阴三阳经,带动全身。练习久之,可觉全身内脏发热。

第三式 旋转天地

双手由体后自然上提,掌心向内轻扶于两肾处,自然呼吸,意守两肾。身体维持正派,沿顺时针方向缓缓圆转头部9圈,目光垂收。再沿逆时针方向圆转9圈。圆转头部时注重维持颈部以下的部位不做大的晃动。转头过程中自然呼吸。以两脚心联线中点为圆心,以掌推腰,沿顺时针方向圆转旋动9圈,再沿逆时针方向圆转旋动9圈。旋动时上体随腰胯的转折自然俯仰,双脚维持不动。圆转腰胯过程中自然呼吸。 以脊住为中轴,以头引领身体向左后方缓缓转折至最大限度,停顿片刻,再缓缓回转,至正前方时仍旋转不停,向右后方继续转身至最大限度,停顿片刻,再回转。如此反复3遍。转折身体时目光随之向左右后方远视,注重头颈,身体维持正派,不弯腰,双脚不要移动。向后拧转时吸气,复原还中时呼气。左右均同。身体还中,目光平视,意守两肾。双手扶肾部,上下揉摩21次,意注双掌。摩完后双手自然由体后下落,回归体侧。

要领:

1.以掌摩肾时效果应深达内里,而非摩擦皮肤表面。

2.头、腰的转折应平均、圆润,不可用僵力、硬力。

原理:转头放松诸阳之首府,转腰牵动中轴及中心律枢纽。此式涉及身体的各个关节,使机体得到全面的运动。

第四式 推窗望月

双手自体前沿中线慢慢捧起,掌心向上,十指相对,虎口张圆,掌心内含。抬手同时缓缓吸气。手抬至胸部时,手臂内旋,翻转掌心向下,目光垂收。双掌轻柔下按,落至腹前,随落掌缓缓呼气。再翻掌向上,缓缓捧起。如前反复3次。捧掌至胸前,慢慢吸气,随捧掌重心自然移至右腿。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脚跟先着地,同时手臂内旋,翻转掌心向外,重心逐步前移左脚,踏实全脚掌,随重心前移双手缓缓向外推出,掌心朝前,掌指向上,轻轻呼气。重心逐步后坐移至右腿,同时将左脚尖抬起,两掌随之向内缓缓收回胸前,随收掌轻轻吸气。再将重心前移,并向外推掌如前,反复3遍。第3遍后移重心时,将左脚收回,顺势将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同时翻转掌心向外推出。与左势对称练习,共推收3遍。右脚回落,双手收回胸前,掌心向内,再翻转向下由胸前沿身体中线自然下落至身体两侧。

要领:

1.向左右前方推掌时,注重以膝带动身体前移。两臂自然呈弧形,沉肩坠肘、迈脚、翻掌、移重心、推掌几个动作同时进行,维持高度和谐。

2.推掌时注重体察双掌的气感。

原理:双掌在胸腹之间引气运行,使心肾相交,水火相和。左右的收推起到采气补身,滋养百骸的作用。

第五式 摩运五行

两手缓缓抬起,掌心向内,双掌内外劳宫穴相对叠按于腹部。男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女左手在内,右手在外,自然呼吸,意在两掌。沿顺时针方向圆转揉摩腹部,共9圈。再沿逆时针方向圆转揉摩腹部,共9圈。双手慢慢打开,由小腹两侧经两肋,由外向内圆转揉摩而上,至胸前。两掌指尖相对叠合于胸口,由身体中线推摩至小腹。同时缓缓呼气,双手轻贴小腹,意守片刻,如此反复12次。双手缓缓抬起,两掌轻贴于胸后玉枕穴,沿顺、逆时针方向向各圆转揉摩36次。双手经体前自然下落,至小腹前翻转掌心向前、向外、双臂呈弧形由身体两侧向上捧起,同时轻轻吸气。两掌于头顶上方相合,掌心皆向下,上下相叠,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轻按于百会穴。分别沿顺、逆时针方向各圆转揉按21圈。揉后双手自然放下收回体侧。

要领:

1.揉摩时用意于力相随合。

2.揉摩会防止重压。

3.揉腹及两肋速度应平均一致。

原理:内气运行到一定程度后的带气自我摩按,有用地起到活血化淤,启动气机的非凡效果。

第六式 行云流水

两掌指尖相对自体前捧起,同时吸气,至腹部时静立片刻,调匀呼吸。双手继续上捧,至胸前翻转掌心向上,并缓缓上托,同时轻轻呼气。托至头顶上方,静立片刻。松肩、圆臂,自然呼吸。两手掌心向外,由体侧缓缓圆形划落,同时细细吸气至腹前两臂外旋翻转掌心向上,双手再由体前捧起,同时吸气。至肩部时,两臂内旋,翻转掌心向外,指尖向上,双掌缓缓向身体两则水平推出,目视前方,轻轻呼气。推至最大限度,静立片刻,调匀呼吸。双手掌心向下自然回落,再捧至腹前,如此上托、侧推反复3遍。

要领:

1.两掌上托时,十指相对,距离不要过大。至头顶后尽力上托。

2.双掌侧推时,肘部维持自然弯曲。

原理:托天有理三焦之效,侧推伸展经络,鼓荡全身,使人与天地自然相应。

第七式 太极运球

两手由体前自然抬起,十指微张,虎口呈圆形相对,抱球于腹前。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左手向左下方、右手向左上方弧形划动,两掌心维持相对,似揉运一球,同时身体以脊柱为中轴向左转折。转至面向左方时,呈左手掌心朝上,右手掌心朝下。重心逐步转向左腿,身体以脊柱为中轴向右转折,同时左手维持掌心向内,由左下方经身体中部,向右上方弧形划动;右手维持掌心向外,由左上方经身体中部,向右下方弧形划动。转至面朝右方时,呈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心向上。再将身体向左对称回转,如此反复3遍。运转过程中自然呼吸。两手回收体前,内外相叠,轻贴腹部。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意在掌中,静立片刻。

要领:

1.左右运转时掌心始终相对,弧形划动要连贯圆活。

2.脊柱维持正派放松,勿突出臀部。

3.身体重心不断转换于两腿之间时,双脚不要移动。

4.揉球过程中腰、胯、肩、肘、腕、膝等关节和谐运动,目视掌中球。

原理:运球即运气,以所练之气自养内外,该式为内气颐养使用法。

第八式 天长地久

双手从体后自然提起,掌心向后。再自腋下由后向前掏出,提至肩部。翻转掌心向上,由脑后缓缓向上推出。推至头顶上方时,两臂自然外旋,掌心随之翻转向内,由面前缓缓下落。双手至胸部时,掌指由内转而向下,虎口张圆,大拇指相对。两掌先后沿胸部两侧,腹部两侧,大腿、小腿内侧缓缓推落。再分别经脚内侧、脚尖、脚外侧、脚根、腿后侧摩转至后腰。再翻转掌心向外,继续上提至腋下。由后向前掏出,如前重复练习,共3遍。双手落于体前,掌心向内,大拇指与其余手指分别贴压,自然叠合于小腹丹田处,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意守丹田,静立片刻。收手还原如成起势。全式自然呼吸,意随掌行,游走全身。

要领:

1.转掌变换手指方向过程中,掌行勿停。

2.双手由脚根向腰部上提时,手指始终朝下。

3.手掌推下、提上过程中,随两掌的推行,腰部柔和下弯和伸直。

4.手掌推行的速度要平均、连贯。

原理:此式为人体大周天运行,将手足经络相连,使阴阳汇交,上下互补,形成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收式自然松静站立。两手掌心相对,反复轻快搓摩至热。以两手掌轻覆双眼片刻,并揉摩整个面部。两手十指用力推梳头顶及脑后。手臂抬起,两手悬于头顶上方,以十指尖为着力点,轻扣头顶数十次)以两手掌平均、全面地拍打全身。全套动作以平平速度,练习完成约18分钟。

太极拳八字要诀简释


 慢:行云流水,外形缓慢,里神活泼。练美步法,行对架子。

 松:全身放松,骨节、筋腱拉开。

 软:由松进软,含胸拨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不平圆裆,气沉丹田,都是松软要领。

 刚:积软成刚,软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软不为坚。

圆:行弧形、曲形,螺旋缠丝、抽丝,勿使用曲陷、凸凹断续处。

 匀:是要点,培养自我操作能力,冷静分析事物的能力。

静:心静,想想集中,全神灌注,心静体松,由松进软,软中寓刚。

轻:周身轻巧,迈步似猫行,轻是松的前拿。

在上述的八字要诀中,慢、松、软是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刚、圆、匀、静、轻是太极拳运动的规律,但八字中间又有相互的关系。似要开智健体,着复演练前六字便可;似求防技击之功,则对刚、软两字须静心探索。

五行通背拳的优点


童年时常听老人们讲:长寿及健身的秘诀在于经常运动。此话很有科学道理。体育运动的方式方法多样,但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健康。武术作为一项高智商的体育运动也在此列,而从笔者多年习练的五行通背拳来看,体育健身益智效果比较显著。

五行通背拳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是由纵横武林的通背大师修剑痴在20世纪初创建于大连,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是深受大连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目前在国内外也有较大的影响。

笔者从小爱好体育运动,像跑步、爬山、打球等,少年时拜修剑痴的再传弟子葛太然为师,学习五行通背拳械,葛太然所传晚期五行通背风格、内容新奇,有创新,即追求守中打中的有用性,强调练中动(打)、动中练、动中变,一招制敌。初练时只注重搏击技巧,追求如何胜人,在健身方面体会不深,练久方悟出强身增智之奥妙。

通背顾名思义,通即通达之意,背乃人体脊背,力始于足通过腰背发劲,节节摧送贯于掌指(鞭梢)按此拳理需要按部就班,先练天地桩15种劈掌,通过在运行轨道一直一圆、三点一线中找出劲力,练习时应全身放松,气沉丹田,呼吸自然,意念集中,两臂伸直高拔贴耳边运动,动作应松柔灵活,不用一丝一毫的僵劲。

如此练久之,就可打出通背放长击远、九柔一刚的皮鞭劲,鞭劲练出后,可进入中部功16大总操法及拳路、器械、散手等练习。

五行通背单操要求手法、身法、步法、呼吸同步进行,动作劲力瞬间整体爆发完成,它必须做到以意催气,以气催力,气力合一贯于掌指(鞭稍),达到气随形动、气为形用。

如此内外兼修,既能舒筋活血,增气补力,温经通络,牢固内脏,促进新陈代谢,又能全面锻炼身体各部肌肉群,减少脂肪,增加肌肉,尤其对肩部、颈椎、腿部、失眠、记忆力减退等具有独到的健身祛病作用。

通背拳108操法在运动中可千变万化,有虎蹲猿跃、鹤落鹰扬之势。大到大鹏展翼,小到猿猴入洞。这项运动对下肢长骨(如股骨、胫骨、腓骨)的压力是促其生长的一种优良的机械刺激,从而对抻筋拔骨加大鞭劲促进人体增高起重大作用(摔、拍、穿、劈、钻)五行掌运动不仅可使臂长击远,还可促进人体形态均衡进展(形体更修长、苗条),并且对提高人体的思维能力、智力进展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大脑是人体器官的总指挥,只有脑运动才能调节全身各部位运动,一旦大脑衰老,必定会导致各个器官衰老。因此只有勤用脑,延缓脑组织的退化,从而使全身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旺盛,才能达到精神饱满,延年益寿的目的。组合操法在练习时要求肩腕胯肘膝、心力气血胆要处处相合。形神兼备,即动作出手快,虚实变化快,完成消逝快。它是以思想意识支配动作。经常练习组合操法,可使大脑皮层在运动中处于有规律的兴奋状态,可提高大脑的灵活性、推断力以及应变能力,较大的改善大脑皮质各中枢神经间的协调关系,使大脑神经得到充分休整。

笔者练五行通背近30年,曾在国内、国际各种武术(征文)大赛中获奖牌30余枚,武术刊物上发表50余篇论文,并荣获全国十大中国当代武术文化创新人才荣誉, 个人拳学思想被选载入首部《中国当代思想经典》巨著中,中华武术展现工程为我录制了《五行通背拳械》VCD、DVD系列光碟,已由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向国内外发行。

虽然有所成绩,但强身增智的作用对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影响却受益匪浅,如今已进入中年的我,形体均匀,耐力较强,身体各部位协调性、灵敏度较高,头脑清新、思维灵敏,由于工作是职业司机,天天在道路上行驶,能够果断及时的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工作一天不知疲乏,精神非常饱满。参加工作28年,没有感冒生病,吃过药打过针,请过病假,这都是通背拳运动的结果,去年单位组织员工体检,医生对我身体内脏器官检查后感到惊奇,问道: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没等我回答,身边同事说:他是业余武术运动员。医生笑道:看来还需长久运动啊,你有一颗20岁的心脏!

今天的人们身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环境,在各种职业病、富贵病、神经性疾病的侵扰下,许多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

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康复体育运动是必要的,当然健身并不是非练五行通背拳不可,运动无处不在,但五行通背拳健身益智的独特功效是实实在在、立竿见影的。另外,通背拳不受时间、天气、场地、器材的限制,运动时很简便,武术有句行话叫:拳打卧牛之地。渴求健康又喜爱健身运动的朋友们,您若有爱好可不妨一试。

名拳大观-螳螂拳


亮末清初时,山东有王郎者(有称王朗者)来少林寺学艺,艺成后与韩通斗,斗败及于树停休息,苦思破敌之法。睹一螳螂缘树而停,乃以划草戏之。螳螂则以一刀勾一刀打,转变有量,闪转灵活,乃携螳螂归寺,终日试之,而探索出勾搂刁摘等螳螂手法。

一日在树停练习时,有一猿猴与其衣,乃赶猿猴而不得近其身,赶逐很久,猿猴才弃其衣而往,王郎思之良久,模拟猿猴之脚印,变换之角量,而探索出猴之步法。至此王郎之螳螂拳初步形成了。

不久,便有人写出拳谱。第一篇为十八罗汉短打序,其中说:短打者,少林福居禅师所著也,注释详确,义理熟晓。并有短打要论,八打八不打,八刚十二条、长拳便短打,短打要长拳等等。练螳螂拳者以此为总谱,或称为老谱。可睹当时螳螂拳只有一种。以后一传再传,逐步演变,遂分为三大派了。此三大派,逐派叙述。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