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润燥汤

2021-09-03 │ 秋季养生润燥汤 秋季喝什么汤润燥去火

三款秋季润燥保健靓汤推荐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科学的养生保健是怎么进行的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三款秋季润燥保健靓汤推荐”,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在秋季相对是比较干燥的,很多人都会由于季节变化变得焦躁不安,对于这种情形是需要得到复视的,在秋季做好相应的润燥保健工作此必不可少的环节,今天本文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关于秋季润燥保健的一些方法,通过喝几款汤就可以起到优良的成效,停面我们大家就来一起了解一停吧!

白菜干北杏腊鸭肾蜜枣汤

材料:准备三百克白菜干、十五克北杏、四个腊鸭肾、五个蜜枣、一百二十克瘦猪肉。

做法:白菜干用清水浸软,洗净,切段;北杏蜜枣用清水稍浸泡,并去芯、去核;腊鸭肾洗净,用温开水稍浸泡,切厚片;瘦猪肉洗净。然后一起放置瓦煲内,加入清水1200毫升(约12碗水度),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3个小时,调入少许盐便成。

功效:白菜干有润肺燥、清肺胃热的作用。北杏有止咳平喘、宣落肺气的作用;腊鸭肾有养胃生津、消食健脾的作用;蜜枣功能益气生津、润肺;猪瘦肉有滋阴燥生津作用。合而为汤,能清燥邪、滋阴液、养胃津、润肺燥,则肺燥咳喘可愈,胃燥渴饮可止,肠燥便秘可通。

西洋菜排骨汤

材料:准备一斤西洋菜及一斤排骨、生姜3~4片、蜜枣2枚、调料适度。

做法:将排骨用开水洗洁净,蜜枣洗净、去核、稍浸泡,西洋菜洗净,将各种材料放入瓦煲内,加清水,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30分钟,调味即可。

功效:西洋菜有清燥润肺、化痰止咳和利尿等功效,排骨含有蛋白质和丰富的钙与磷,对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及防止老年人骨质疏松有必定作用。此汤可以辅助治疗肺热咳嗽的病症。

白茅根雪梨猪肺汤

材料:准备两百克鲜白茅根,两个雪梨,猪肺1副,五克陈皮。

做法:猪肺洗净切块,放入开水中煮5分钟,捞起冲洗洁净;雪梨切块,去心和核;白茅根切短。陈皮用水浸软,与猪肺、雪梨、白茅根一起煲,用文火煲2小时即可。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凉血、助消化。用于秋季身体燥热、流鼻血、咳嗽,或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痰稠黄浓、喉痛、声音嘶哑、唇舌干燥、便秘。又适宜肝炎、肝硬化、气管炎及肺炎患者饮用。

上文所介绍的几款汤非常适合在秋季饮用,不仅营养价值非常的丰富,而且保健功效确实非常的不错,这几款汤的做法也并不复杂,大家可以参照上文所介绍的方法来进行制作,但是要注复的是,这些汤的原材料必须要挑选新奇的,而且这些汤虽然营养美味,也不可以过度饮用适度即可。

yS630.Com相关推荐

秋季易干燥 润燥有靓汤


燥又称燥火。因夏天暑气耗精伤气,再在秋季感受燥气,耗伤津液,化热化火。常会引起人们咽干发热、牙龈肿痛、鼻衄干咳、疲乏无力以及大便干结等,秋燥者的情绪还会因这些不适而变得烦躁不安。中医认为,对于这种病症,治疗调养应以清热润燥为宜。因此在秋燥降临之际,我们的饮食也需要跟着调整。

秋季,人们对水的需求量很大。水分补充不足,将会使气管黏膜、鼻黏膜和皮肤都变得纤薄脆弱,容易引发过敏、气管-支气管炎、咽喉炎等疾病。专家建议,为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秋季每日水的摄入量要比其他季节多500毫升以上,最好能达到2000毫升。滋阴润燥食谱6则

不过,单纯喝水能解口渴却难解体渴。按照中医的五行与五脏的对应理论,秋季干燥,五行属金,人体所对应主管的内脏为肺,因此秋天解体渴、润燥,关键就是要养肺、润肺。专家支招,为达到润肺目的,秋季总体的饮食原则是:以清润食物为主,多吃酸味食物,避免辛辣食物,这样才能达到养肺润燥的目的。

具体从食疗进补的角度来看,秋季是很好的养阴生津进补的好时机。可以经常吃些山药、莲藕、梨、蜜枣、鸡汤、猪肺、瘦猪肉、兔肉等来补肾、润燥、滋阴补阳。秋季经常喝些靓汤,既补充身体所需水分,又能润肺润燥,从而起到强身防病的功效。专家推荐了下面几款实用美味又好做的汤,适应秋季气候和体质特征,能针对性预防秋季常见病,供您选择食用。

山药雪梨猪肺汤

用料:鲜山药200克,雪梨2个,猪肺1副,陈皮5克。

功用: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凉血、助消化。

适宜:肝炎、肝硬化、支气管炎及肺炎患者。

莲藕排骨汤

用料:莲藕500克,猪排骨500克。

功用:补脾益肺。

适宜:任何体质。

三款秋季防燥滋补汤推荐


秋季宜喝汤滋补

杏剑猪肺汤

用料:南杏仁12克,剑花干品30克(鲜剑花250克),蜜枣2枚,鲜猪肺500克,盐少许。

做法:先将鲜猪肺用清水洗干净,切块;南杏仁用温水稍浸,去外皮,洗净;剑花用清水浸润,洗净;将南杏仁、剑花、蜜枣、猪肺一同放进瓦煲内,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煲煮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既能消暑清热,又能润肺止咳。

沙参玉竹鸭汤

用料:沙参30克,玉竹30克,鸭1只,盐适量。

做法:先将鸭收拾干净,剁块备用;沙参与玉竹分别洗净,然后将上述用料同放进汤煲内,先用中火,后用文火焖煮一个半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既有沙参、玉竹的滋阴清肺,养胃生津功效,又有鸭的补中益气,和胃消食功效,三者合用,既清补又养生,对于热邪未尽,阴津微伤,虚火上升之体,实乃清补之良汤。

木瓜花生排骨汤

用料:木瓜1个(约500克),花生仁100克,猪排骨250克,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木瓜洗净、去皮、除核,并切成块;花生仁用清水洗净杂质,猪排骨用清水洗净血污,剁成块,并加盐拌匀,然后将上述用料同放进汤煲内,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煲煮,煮至花生仁熟透变软,加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能滋润皮肤,润肠通便。

推荐两款秋季滋阴润燥甜汤


几场大雨过后,气温也随之明显降低,早上阵阵凉风显得有些凉意。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因此,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所以人常常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的现象,因此秋季的饮食养生应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准绳。古代最著名的营养专著《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事实证明,多吃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广州市名老中医沈坚华推荐两款润肺生津的靓汤。

生津茅根汤

用料:鲜茅根30g,西瓜皮50g,瘦肉100g(1人份)

功效:养阴生津,利尿降压

适合人群:秋燥耗伤肺胃阴液,口干,咽涸咽痛,皮肤干燥或脱屑,大便干结,小便短少以及咳血、吐血、尿血等。

汤解:白茅根善清肺胃膀胱之热而凉血止血,而鲜茅根较之干品疗效更佳;西瓜皮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钾、锌含量较多)且糖的含量仅为瓤的一半,能治口、舌、唇生疮及食瓜过伤。两者均为夏秋季润燥佳品。

橄榄银耳响螺汤

用料:橄榄3个,银耳10g,响螺60g

功效:生津止咳、利咽润肤,解酒毒

适合人群:阴虚津亏,口干咽燥,烦渴喜饮,舌有裂纹以及饮酒过多等。

汤解:

(1)橄榄酸甘微寒,中医认为酸甘可化阴,阴津足则可润肺利咽,故阴津亏虚导致的咽干声嘶用之最宜,橄榄有解酒毒、鱼蟹毒的作用;

(2)银耳又称白木耳,是一种补益的补品,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能养胃、润肺生津、滋阴、止咳、降火、润肠、补脑、提神等功效。所以,银耳历来与人参、鹿茸同具声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银耳还含有一种多糖体,能促使癌细胞发生中解,从而显示出较明显的抗癌作用。经动物实验证明,银耳的抑瘤率达80%,长期服用还能增强免疫功能,升高白细胞,对防癌很有意义。

防秋燥 秋季生津润燥四大靓汤


在中医看来,人的健康和气候、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秋天气候干燥,应该注意秋季润燥,有四款秋季靓汤可以助你生津润燥,远离初秋天气酷暑与秋季干燥的夹击。

雪梨炖冰糖:鲜雪梨约100至150克,去皮洗净放炖盅内,加适量冰糖和清水。炖1小时后,饮水吃梨。功能:滋阴润肺。

鲜白菜蜜枣汤:俗话说:10月火为脏,不离白菜汤。可用鲜白菜适量,蜜枣23个,同放瓦煲内,老火煲汤,清润而不燥,清甜可口。秋燥心烦喝灯芯花绿豆煲鹧鸪汤

雪梨银耳汤:雪梨1只,水发银耳30克,贝母5克,白糖适量。将水发银耳去根、去杂洗净,撕成小片,将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多块,将银耳片、雪梨块、贝母、白糖同放在炖皿内上笼蒸30-40分钟。取出即可装盘食。此汤滋阴清肺,消痰降火。

芝麻木耳汤:把10克左右的黑芝麻炒熟,与用温水发泡好的木耳一起放在锅里,加水煎煮,煎煮好可加一点白糖,分几次食用。芝麻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尤适用于大便干燥者。

小编提醒:

在秋阳暴晒的天气,刚经受过夏天酷暑折磨的人的体质,很容易致病。人们常会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如口干舌燥、嘴唇干裂出血、皮肤干涩、咽干口渴、音哑、便秘、小便少等现象。还有的人会出现燥咳症状,如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等。为了防止秋燥,平时不食或少食燥热伤津之品,如煎鱼、炸鱼、炸鸡、油条、辣椒、五香粉等。平时可多饮、多食生津润燥的汤水。

秋季多喝润燥汤


导读: 治燥之法,以润为贵。秋日在饮食上要少吃辛辣、油炸、膨化食品,因为此类食品

治燥之法,以润为贵。秋日在饮食上要少吃辛辣、油炸、膨化食品,因为此类食品易生燥化热,多食无益。要注意滋养津液,可适当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并适当选食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秋梨、甘蔗、荸荠、柿子、百合、银耳等。用这些食品熬制防燥粥汤,可以常喝。

冰糖黑木耳汤黑木耳10克、冰糖30克,小火炖熟后服食,可治疗口鼻干燥。

百合莲子粥百合、莲子各适量煮熟食用,可益气、强身、聪耳、明目、润肺养阴。

麦冬杏仁茶用少许麦冬、杏仁、甘草泡茶饮,可清润、养阴清热、生津止渴、泻火。

三鲜汁鲜藕500克,荸荠500克,梨500克,白糖50克。将藕、荸荠、梨洗净去皮,切薄片,榨汁,加白糖饮服。可生津润燥,止咳化痰,凉血止血。

贝母梨汤梨一个,川贝母粉3克,冰糖10克。先将梨去核,再将川贝母粉和冰糖放入梨中,将梨扎好,放入碗中加水,隔水蒸15分钟,温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有生津止渴,清热化痰之功效。

胡萝卜粥将胡萝卜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克、水适量煮粥。因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人体摄入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适于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者食用。

此外,中医有一称为增液汤的名方(玄参15克,麦冬、生地各12克),能润身之燥,秋季可水煎代茶饮。

9款秋季养生靓粥推荐


黑芝麻粥:黑芝麻淘净晒干,炒熟研细,每次取25克,投入以100克粳米煮至将熟的粥内,加蜂蜜1匙,熬至粥稠食用。黑芝麻具有润肠通便、益五脏、壮筋骨的作用。此粥能滋养五脏,润燥通便,适用于肝肾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大便煤结、病后虚赢、须发早白、妇女产后乳少等。

鲜藕粥:粳米250克,鲜藕10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中医认为,熟藕味甘,具有补血生津、健脾开胃、除燥润肺的作用。鲜藕粥适用于肺胃有热、口渴口臭、咳痰咯血、跌打损伤、瘀血滞留等。

白木耳粥:粳米250克,白木耳15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白木耳是秋季滋阴、润肺、生津的滋补佳品。白木耳粥具有润肺止咳、益气补肾的作用。适用于阴虚内热燥咳、气阴两虚等。

苹果粥:苹果500克,西米、白糖各10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苹果粥具有生津、润肺、除烦、解暑、健胃等作用,适用于气力不足、反胃、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大便干结、高血压等。

菊花粥:菊花3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取汁加米煮成粥。菊花粥具有散风热、清肝火、明眼目等作用,适用于秋季风热型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病症,对心血管疾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枸杞粥:枸杞30克,粳米100克,加水适量。同煮成粥。枸杞粥具有滋补肝肾、明目补虚等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肝肾阴亏、视物模糊、腰酸腿软等。

胡萝卜粥:胡萝卜150克,去皮,清洗干净,切成碎末,同大米100克共煮成粥。中医认为,胡萝卜性味甘、平,具有下气利胸膈、补中安五脏的作用,此粥适用于便秘、肠胃不适、饱闷气胀、消化不良等。

土豆粥:土豆100克,去皮,清洗干净,切成小块,和大米100克共煮成粥。中医认为,土豆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中、益气调中的功效,此粥适用于胃燥、胃痛、便秘等。

梨粥:粳米50克,淘净加水煮沸:生梨2-3只,削皮去核,切成小块,投入粥锅,加冰糖适量。煮稀粥食用。此粥可生津润燥,清热止咳,消痰降火,适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干咳痰少、病后体虚、食少口干等。

以上粥食有的重在散风去热、甘润降火、消烦解燥;有的重在养胃健脾、益肺宁心、滋阴润燥;有的重在润肺养肝、益精生血、壮肾强筋,都不失为秋季保健佳品。经常服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抗老防衰、延年益寿,对中老年人尤为适宜。

秋季滋阴润燥甜汤


几场大雨过后,气温也随之明显降低,早上阵阵凉风显得有些凉意。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因此,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所以人常常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的现象,因此秋季的饮食养生应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准绳。

古代最著名的营养专著《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事实证明,多吃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专家推荐两款润肺生津的靓汤。

生津茅根汤

用料:鲜茅根30g,西瓜皮50g,瘦肉100g(1人份)

功效:养阴生津,利尿降压

适合人群:秋燥耗伤肺胃阴液,口干,咽涸咽痛,皮肤干燥或脱屑,大便干结,小便短少以及咳血、吐血、尿血等。

汤解:白茅根善清肺胃膀胱之热而凉血止血,而鲜茅根较之干品疗效更佳;西瓜皮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钾、锌含量较多)且糖的含量仅为瓤的一半,能治口、舌、唇生疮及食瓜过伤。两者均为夏秋季润燥佳品。

橄榄银耳响螺汤

用料:橄榄3个,银耳10g,响螺60g

功效:生津止咳、利咽润肤,解酒毒

适合人群:阴虚津亏,口干咽燥,烦渴喜饮,舌有裂纹以及饮酒过多等。

汤解:

(1)橄榄酸甘微寒,中医认为酸甘可化阴,阴津足则可润肺利咽,故阴津亏虚导致的咽干声嘶用之最宜,橄榄有解酒毒、鱼蟹毒的作用;

(2)银耳又称白木耳,是一种补益的补品,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能养胃、润肺生津、滋阴、止咳、降火、润肠、补脑、提神等功效。所以,银耳历来与人参、鹿茸同具声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银耳还含有一种多糖体,能促使癌细胞发生中解,从而显示出较明显的抗癌作用。

经动物实验证明,银耳的抑瘤率达80%,长期服用还能增强免疫功能,升高白细胞,对防癌很有意义。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