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养生

2022-01-27 │ 老中医养生 老中医话说食疗养生

立夏了,这样养生重食疗,老中医都说好!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生活中经常流传这些关于养生的名句或者顺口溜,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中医养生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夏了,这样养生重食疗,老中医都说好!,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它的来临,意味着春天结束。随着日光渐燥,我们身体各脏器也发生不小的变化。作为暮春与盛夏的过渡期,立夏前后要格外注意做好各脏器的调养,为盛夏后身心渐入佳境奠定基础。养生不外乎“中正平和”这个原则,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而食疗是不错的方式。

立夏后,饮食有两个要点

1增稀减肉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主任王东旭指出,立夏后常因气候燥热而食欲不振,其实这是湿热蕴积在内、肠胃缺乏运化动力的反映。

胃喜潮湿,因此多吃稀食是顺应胃气的重要方法。早晚喝些大米或薏米粥。

肉类与油腻性食物则是阻碍肠胃消化的“绊脚石”,在保证每日所需的基本蛋白质以外,最好减少肉类的摄入。

2增酸减凉

夏季易发生脾胃不和及脾虚等症状。吃冰冷食物,往往最先损伤的就是脾胃。夏天不能过多食用寒凉食品。

夏季出汗过多容易损耗津液,常吃一些番茄、山楂、猕猴桃等略带酸味的水果蔬菜,能够敛汗祛湿,有助于生津解渴、健脾消食。

这些食物堪称养生利器

姜助阳护脾胃

“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这些都是对生姜功能形象而精辟的概括。立夏过后也正是吃姜养生的好时机。

国医大师路志正年近百岁,但从体检报告上来看,身体各个脏器的健康水平都相当于中年人,可以说是“90岁的年龄,40岁的心脏”。而这和姜也有关系!路老是坚持吃了几十年的姜。他说,吃姜养的不仅是脾胃——脾胃功能正常,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那么,姜要怎么吃才好呢?

含服姜片

✦将生姜刮去皮(姜皮属凉性),每天切四五片生姜放在碗内,要切得像厚纸一样薄,切得太厚会很辣;

✦每天早上起来,先饮一杯开水,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含10~30分钟;

✦将姜片咬烂,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生吃姜片,味道让不少人接受不了,以下几种方式您可以试试。

姜 茶

【干姜版】

✦取带皮干黄姜(不要买成品姜粉)、一杯水;

✦先把生姜放到锅里煮开,记住要用小火慢炖10~15分钟,用煮开的姜水冲茶叶吃(任何茶叶都行)。

【鲜姜版】

✦取鲜姜一段,可切片;茶叶,普通茶叶即可,红茶为佳,绿茶也行。

✦茶叶和鲜姜片一起用开水冲泡,稍泡后即可饮茶。

【饮用时间】

✦早晨起床后、午饭前、季节转换时,容易感冒腹泻的朋友可以长期喝;中老年人阳虚、非阴虚的体质也可以常年饮用。

✦晚上如果没有淋雨受寒的话就不要喝了,如果刚从户外进来身上淋雨了可以喝一杯。

立夏之后,很多医生推荐喝姜枣茶。您可以点击看我们之前发过的一篇文章,详细了解姜枣茶的做法。

另外,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金涛教授也给大家推荐了一个食疗方。

生姜黑豆玫瑰饮

食材:生姜10克,黑豆(小紧,黑皮绿仁,佳;余不堪用)10~20克,玫瑰花苞2~3颗。

做法:食材加水1.5升浸泡半小时以上,煮滚后,小火10~15分钟,熄火后放入捏碎的玫瑰花苞,去渣放凉代茶饮。

功效:生姜,发散兼暖中焦脾胃、运水湿;黑豆,滋阴降火、祛湿补肾;玫瑰花,疏肝和胃暖中。

适应证:夜不寐,时欲呕,闷闷不乐。

这些饮食单,可以作为平时养生保健用,如需进一步使用中药调理,请就近咨询中医师,以便量身定制相应的养生保健方案。

红豆健脾消肿

中医认为,夏季多吃红豆(亦称赤小豆)可以养心。红豆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其性甘平,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等多种功效。

1日常养心

可用红豆煎水频饮或蒸熟做豆馅制成包子、点心经常服食。

陈皮红豆汤

食材:红豆(100克)、陈皮(2克)、清水(适量)、冰糖(30克)。

做法:

1.红豆洗净浸泡过夜;陈皮用温水泡软,用小刀刮去白瓤。

2.锅中加足量水烧开,将红豆、陈皮放入锅中。

3.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煮1小时左右,煮至红豆起沙。

4.加入冰糖,煮至糖溶即可。

2防治各种水肿

无论是心源性还是肾源性水肿,都可取红豆配合一些利水的食材来食疗。如:

红豆150克洗净,加适量水煮烂,加白糖调味当茶饮;

或用红豆100克、鲤鱼1条,去鱼杂洗净,同入锅加水煮浓汤服用,每日一次;

也可用红豆100克洗净,冬瓜100克,洗净切片,同入锅熬汤喝,分3次饮完。

3缓解心烦口渴

可以选用红豆50克、鲜白茅根20克,洗干净后一同入锅,水煎至红豆熟烂,喝汤即可,每日1次,可有效缓解夏天气温升高所致的心烦易怒、口渴烦躁等症。

百合

清心除烦

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也最强。由于夏季炎热,人的身体也会出现头晕乏力、坐立不安、心情烦躁等问题,因此,立夏后要注重清心除烦。

这里给大家推荐两款食疗方。

浮小麦百合粥

做法:取浮小麦10克、百合10克,煮粥食用。

功效:浮小麦养心、安神、益气,百合可清心解烦躁,两者搭配效果很好。需要注意,浮小麦性偏凉,虚寒体质尽量少用。

百合桂圆扁豆饮

食材:百合30克、桂圆10克、扁豆50克。

做法:白扁豆加水0.5升,浸泡4小时以上微发芽,再入其它食材,再加水至1.5升,浸泡半小时以上。煮滚后,小火15~30分钟,去渣放凉后代茶饮。

功效:百合,清心润肺。桂圆,补益心脾。白扁豆,健脾利水;发芽,生发之机。

适应证:心烦,干咳,不寐,身重,不欲食。

桑葚补血补肾

正值桑椹上市,应季水果既饱口福,又养身心,一举多得哦。中医认为,桑椹味酸甘、性寒,入心、肝、肾经,具有补肾养肝、滋阴养血、乌须黑发、生津润燥、驻颜抗衰、养心安神之功效,色黑者入肾,色红者入心。

桑葚除了生吃,还有以下吃法。

1桑椹汁

鲜桑椹200~300克,洗净,捣烂取汁,过滤渣后直接食用。

2桑椹膏

鲜桑椹2500克,洗净,用布袋盛妥,绞取汁液,文火熬成薄膏。

3桑椹汤

鲜桑椹150~200克,加水2000毫升,加入少许冰糖,煮10分钟即可食用。

4桑椹粥

鲜桑椹100克(或干桑椹50克),糯米200克,加水3000毫升,煮2小时即可食用。

立夏饮食总结

宜多吃: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水芹、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等。

宜忌:肥甘厚味、辛辣助热之品,如动物的脂肪、海腥鱼类、生葱、生蒜、辣椒、韭菜、海虾、牛羊狗肉等。

“立夏”之时

从精神上应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暴喜暴怒

老年人更应该注意

预防气血瘀滞、心脏病的发作

ys630.coM延伸阅读

揭秘老中医的养生宝典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虽然人类的身体状况会变化,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改变,但有些养生的方法却是不变的真理。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2、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3、

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4、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5、

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6、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7、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着天地的精华。

老中医力荐春节养生方法


中国的中医可谓是医学界的经典,是中华民族的魁宝,中医养生讲究阴阳调和,时令季节等,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养生妙方,2011立春以后,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内的气血也开始活跃,所以春季养生保健一定要顺应春令,注意气候多变,中医专家提示,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调养养生。

1、锻炼运动很重要 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2、精神调养很有益 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3、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4、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老中医的养生是什么?


养生是中医的一种说法,在中医的历史上面,对于养生的记载也是有很多的,有很多偏方和古法都是可以帮助人们养生的。中医博大精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领悟其中的奥妙。中医进行养生的调理,不仅功效良好,而且副作用也是比较小的。对身体的健康很有好处。那么到底老中医的养生怎么做呢?

五谷杂粮也养生

黑豆、红豆、大米、小米这些我们日常的粮食也能养生?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养生原则,同时也说明了五谷杂粮在日常饮食中的主导地位。

日常多吃五谷杂粮,不仅可以健体养生,还能促进身体排毒和辅助治疗疾病。但现在我们通常说的五谷杂粮,与以前所说的五谷杂粮有些不同。其中的“五谷”包括广义的稻谷、麦子、豆类、玉米、薯类。而“杂粮”则是指小米、荞麦、高粱、燕麦、花生等传统意义的杂粮,在此基础上还会加上一些药食两用的杂粮,如红枣、薏苡仁、芡实、淮山、百合、核桃等广义上的各种“杂食”。而且不同的食材都具有不同的功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和搭配。

3-5种搭配最适宜

五谷杂粮天天吃,怎样才能吃出健康呢?将五谷杂粮所含营养素融入中国传统医学的食疗中,根据性味归经和功效搭配,将相同功效或可以功效互补的五谷杂粮组合搭配在一起。

搭配的种类也不宜过多,一般3-5种最适宜。同时食用多种食物也容易引起胃肠消化不好。

上文中介绍了一些老中医养生的方法,如果想要保健身体的人,是可以借鉴一下文章中介绍的方法进行调理。当然除了中医、饮食调理以外,我们最好还要坚持合理的锻炼。只有良好的锻炼和运动,才能增强身体的体魄,并且提升自己的魅力和气质。

老中医养生法有哪些


养生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现如今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己的身体保健,于是养生作为一个潮流不断兴起,老中医养生法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养生方法,对于我们提高我们自身的身体素质,缓解我们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非常有帮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老中医养生法有哪些吧。

中医养生12小时养生法就是中医子午流注。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多了解一下老中医养生还有哪些才能够帮助我们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养生方法,才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我们改善自身出现的各种问题,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也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避免不必要疾病的伤害,更好的提高我们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

老中医看胃病


胃病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种的,其中就有不少人在犯胃病之后,会选择中医治疗的方法来调理胃病。当然,中医治疗胃病是很有效果的,且作为一种副作用比较小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胃病也是有着很多方面的优势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饮食停滞型

暴食多饮,饮停食滞,致胃气中阻,故出现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弦滑。应用消食导滞的方法,方用保和丸加减:神曲12克,山楂15克,莱菔子12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枳实10克,连翘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二、胃阴亏虚型

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失濡养,固见胃脘灼痛,嘈杂似饥,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应用养阴益胃的方法,方用一贯煎加减:北沙参15克,麦冬12克,生地黄15克,枸杞12克,当归6克,白芍15克,川楝子10克,佛手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三、肝胃郁热型

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邪热犯胃,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用疏肝泄热和胃的方法,方用化肝煎加减:栀子12克,牡丹皮10克,白芍15克,陈皮6克,青皮10克,吴茱萸6克,黄连10克,蒲公英30克,佛手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四、脾胃虚寒型

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等,致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出现胃脘隐痛,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纳差,便溏,神疲乏力,或畏寒肢冷,舌淡,脉细弱。应用温中健脾的方法,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18克,白芍15克,桂枝10克,白术12克,党参15克,干姜6克,木香6克(后下),大枣5枚,水煎服。

五、寒邪客胃型

寒邪内客于胃,胃阳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胃痛暴作,畏寒喜暖,得温痛减,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等。应用散寒止痛的方法,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较重者以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荜拨10克,吴茱萸、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