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之一

2022-04-08 │ 饮食养生之一 养生的方法之一少洗澡

黑小豆,中医常用的养生品之一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对于中医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黑小豆,中医常用的养生品之一”,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黑小豆也称为“五脏谷”,是中医最常用的养生食品之一,其形状类似肾形,而且色黑又能入肾,因此有补养先天的功效。

五脏谷

宋朝养生家陈直,写了一本书叫《养老奉亲书》,较早记录了黑小豆的养生方法:“李小愚取黑豆紧小而圆者,清晨以井花水吞二七粒,谓之五脏谷,到老视不衰。”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功能都需要先天肾气鼓舞,黑小豆补肾而安五脏,故名“五脏谷”。

医载

《冷庐医话》一书的作者陆以湉29岁患风火赤眼,好了以后因过早用功读书,导致眼睛昏涩畏光,不能写字,百治不效,而且越来越重。没办法,只好谢去生徒,闭门静养,专服黑小豆,半年之后,视力复原。所以,他再以后的20年里,一直服用黑小豆,到老目光如旧,灯下可做细字。

服用

黑豆豆当选择紧小的,而不是大的,一般洗净吞服即可,不但可以明目,而且可以防治脱发,减轻耳鸣耳聋,健脑提高记忆力,润肠通便,中老年人不妨一试。

ys630.COm精选阅读

冬饮补酒 中医进补法之一


令饮补酒是历代民间最常用的一种进补方法。《千金要方》日: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则止,终身常乐,百病不生。因此,药酒自古以来就有百药之长的说法。又因其制作方便,很适合家庭自制,药酒养生也就倍受推崇了。这里,向您介绍几种,泡制方法简单,冬令服用有益于滋补强身的药酒,供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泡制服用。

鹿茸酒

鹿茸3g,白酒500g;l寻鹿茸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放入盛有白酒的瓶或罐内,密封,浸泡7天即可。补肾壮阳,适用于肝肾不足诸症。鹿茸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为补阳之名贵之品。《本草纲目》说其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健筋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素体阳盛者、阴虚阳亢者忌饮。

灵芝人参酒

灵芝50g,人参25g,冰糖5D0g,白酒2000g。将灵芝洗净,切成薄片,人参切成薄片,放入盛有白酒的瓶或罐内,加入冰糖,浸泡15~30天即成。此酒大补元气、益肺健脾。适用于各种气虚之症,尤适用于脾肺气虚之食欲不振、倦怠无力、脘腹胀满、反胃及呼吸短促、喘促、久咳、肺痨等疾。灵芝系多孔菌科植物和紫芝的干燥担子果。味甘、性平,归心、脾、肺、肾经。《本草纲目》提到其可疗虚痨。载其治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慢性疾患。灵芝可宁心、益肺气、健脾、强肾。加之人参大补元气,冬季常饮灵芝人参酒,对于防病保健,延年益寿大有益处。人参不宜与萝卜、同食,饮此酒的同时,不宜饮茶。

仙茅酒

仙茅50g,白酒500g。将仙茅洗净,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放入盛有白酒的瓶或罐中,浸泡7天即可。温肾壮阳,适用于肝肾不足之遗精、阳痿、早泄小便频教或小便不禁等,还可用于寒湿痹痛。仙茅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仙茅的根茎,其味辛,性热,有毒,归肾经。入肾经而温补肾阳,为壮阳祛寒之峻品。《本草正义》日:仙茅是补阳温肾之专药,亦兼能祛除寒湿。阴虚火旺者忌饮。

腽肭脐酒

腽肭脐30~50g,白酒500g。将腽肭脐洗净,切成小块,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放入盛酒的瓶中,浸泡一星期即可。温肾壮阳,适用于肾阳虚之阳痿、遗精、精冷、腰痛、畏寒喜暖及男子不育,女子不孕等症。腽肭脐是雄性海狗的外生殖器,其味咸,性热,归肝、肾经。主要功能为温肾壮阳。《药性论》说其治男子宿症,气块,积冷,痨气赢瘦,肾经衰损,瘦悴。腽肭脐性热,故素体有热者,阴虚火旺者皆忌饮.

中医拔罐养生常用的9穴位


导读:中医拔罐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的一种,具有保健养生、防病治病之功效。拔罐时,需要选取穴位,常用的穴位主要有9个。下面为您一一介绍中医拔罐养生常用的9大穴位。

1.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

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2.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

3.合谷

合谷就是俗称虎口的部位。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经从手出发,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合谷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也可以治疗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废物,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导读:中医拔罐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的一种,具有保健养生、防病治病之功效。拔罐时,需要选取穴位,常用的穴位主要有9个。下面为您一一介绍中医拔罐养生常用的9大穴位。

4.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 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5.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6.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导读:中医拔罐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的一种,具有保健养生、防病治病之功效。拔罐时,需要选取穴位,常用的穴位主要有9个。下面为您一一介绍中医拔罐养生常用的9大穴位。

7.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8.大椎

大椎属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9.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中医常用穴位


中医常用穴位

1、太白穴:缓解脚痛

位置: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2、委中穴:缓解腰背痛

位置: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3、阳池穴:保护腕

位置: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

4、内关穴:改善心脏功能

位置:内关穴位非常好找,在腕横纹上面两横指,我们稍微用点劲,有两个大筋,在两个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轻轻按压有一种很酸胀的感觉。

5、阴陵泉穴:帮助腿部消肿

位置: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6、曲骨穴:消除前列腺炎

位置: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中医拔罐养生常用穴位

1、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2、涌泉穴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3、三阴交穴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4、神阙穴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5、合谷穴

合谷就是俗称“虎口”的部位。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经从手出发,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合谷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也可以治疗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废物,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中医急救常用穴位

1、晕厥捏压合谷穴

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时,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压患者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2掌骨中点,拇指侧),持续2~3分钟,即可缓解。

2、休克按压人中穴

刺激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具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情况时,可用大拇指尖按压其人中穴,往往能够起到急救的作用。

3、降血压按劳宫穴

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等原因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这对患者生命有极大的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4、头痛按太阳穴

头痛发作时,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1寸凹陷处),压至有胀痛感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5、心绞痛按压至阳穴

心绞痛发作时常常伴有胸部压迫感、窒息感等。此时可按压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一般按压3~6分钟,心绞痛即可得到有效缓解。

中医治疗失眠的常用养生方子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生理现象,中国传统医学也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要务,睡眠减少、睡眠形式改变和丧失睡眠都有损身心健康。失眠是指经常性的入睡困难、彻夜不眠或睡眠中时常醒来、凌晨醒得过早等现象。如果长期持续下去,易陷入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失眠原因有很多种,除了心理抑郁、焦虑、紧张等因素,还可能和日常所吃的各种食物、饮料和药物有关。研究发现,令人困倦的神经介质是血清素,脑神经元在制造血清素时,需要色氨酸。因此,适量食用富含色氨酸的食物,能更好地促进人脑分泌血清素,以利睡眠。很多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色氨酸,如牛奶、酸奶、小米、全麦饼、核桃、葵花子等,水果中的香蕉、无花果、大枣、龙眼、葡萄柚、苹果、梨等,也含有较为丰富的色氨酸。晚餐时多吃这些食物,效果很好。

中医认为一些食物或药物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镇惊之功效,可有效促进睡眠,如百合、桂圆、莲子、蜂蜜、小麦、银耳、枸杞、桑葚、灵芝和西洋参等,睡前食用或泡水饮用也能帮助你做个好梦。

烦躁失眠,多喝莲心茶

人们都认为睡不着就是失眠,其实,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失眠者,有不同针对性的食疗方。鲁纯静介绍说,对于心火上炎、烦躁不眠者,可饮用莲心茶。以莲心2克,开水冲泡,当茶睡前饮用。莲心味苦性寒,有养生安神之功效,《中药大辞典》也记载它可治夜寐多梦。

阴虚不眠并有口干、干咳者,吃百合粥较合适。用生百合100克和粳米100克洗净,加水1000毫升煮至米烂,可时常食用。不但可以帮助入睡,减少噩梦,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心脾两虚失眠者,可用龙眼30克、粳米50克、大枣2颗熬粥食用,效果较好。龙眼味甘、性温,补心益脑;粳米清热安神,大枣益脾养血,三者组合,可共奏益心神、和脾胃、安睡眠之功。

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睡眠不好,可在晚餐时吃些小米粥或牛奶燕麦片。小米是谷类中富含色氨酸的佼佼者,还兼有健脾、和胃、安眠等功效,熬煮成粥,也易吸收。而把燕麦片加入3倍牛奶中同煮15分钟,根据个人口味,还可加入少许白糖,不但安神,还能润肺通便。如果觉得燕麦片煮起来费时间,可以使用速溶燕麦片来代替。

此外,还有几个补中益气、生津除烦的食疗方,治失眠也有其独到之处。用枸杞15克、桑葚15克、桂圆适量,加水煮开,早晚各服用一次;灵芝取汁10克、糯米250克、小麦15克煮粥,晚餐食用,疗效甚佳。

中医最常用的五种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渊源极深。在中医第一部经典巨着《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很多的养生方法。历代医家在探寻中医养生真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归纳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以供参考。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以上介绍的只是中医养生方法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喜好进行选择。另外,还有很多的中医养生方法,在此不能一一介绍,大

中医拔罐养生 九大常用穴位


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 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三、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四、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五、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六、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

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七、大椎

大椎属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八、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

九、合谷

合谷就是俗称虎口的部位。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经从手出发,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合谷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也可以治疗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废物,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