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养生茶

2019-10-06 │ 冠心病养生茶 心理养生

心理专家:酒精依赖是心病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不同人群的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以下是养路上网站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专家:酒精依赖是心病”,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王某今年55岁,已经喝了20年的酒,但近半年来他的饮酒情况发生了变化:每日三餐必喝,一餐无酒就吵闹、砸东西、要钱买酒,一旦喝上酒,不醉不罢休。平时不理家事、反应迟钝,人际关系较为淡漠,为此家中常闹得不得安宁。

妻子在一番考虑之后,将他送到合肥四院,经检查,王某患了“酒依赖病”,需要住院治疗。据该院庞良俊主任介绍,如果饮酒的时间和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使饮酒者无法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并出现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为:酒精依赖,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临床上酒依赖分为三个阶段:先是喜爱喝酒;接着出现“欲罢不能”阶段,最后是无节制的饮酒,这个过程约需要15~20年。”庞良俊说,此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手抖、脾气暴躁、萎靡不振、人格改变、不顾家庭、工作能力下降、社会功能减退、性生活停止;另外就是躯体症状:营养不良、消瘦、肝硬变、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遇到这些情况,就需要住院治疗了。”

心理专家指出:酒依赖病直接影响家庭关系和社会和谐,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病趋势已经由过去的重体力劳动者向公务员、推销员转变。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重视。“对上瘾者实施早期干预,厂家尽量生产低度酒,这样就能使更多的人戒掉酒瘾,促进身体健康。”

扩展阅读

心理专家:老夫老妻的相伴秘诀


老年夫妻怎样做到心理相容?

心理“磨合” 夫妻的性格、爱好和生活习惯不完全一样,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不断“磨合”,才能相互适应。应该尊重和允许对方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爱好,尽量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有条件的应当参与到对方的活动中去,共享其中乐趣。夏老夫妇就一同赋词作诗,有共同的兴趣和语言。同时,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爱其所同,敬其所异。某老两口,一个是浙江人,一个是黑龙江人;一个喜吃米饭,一个喜吃面食。他俩经过长期“磨合”,不断改变着各自的习惯,吃着综合南北方口味的饭菜,和谐地度过了大半辈子。老年夫妻应注意情感交流,使“磨合”的过程,成为感情互动和加深的过程。

心理“搀扶” 步入老年的老人企求朝夕厮守的老伴能给予精神依托和生活照料,这是其他亲属所不能替代的。当一方因生理变化或发生某些意外而产生烦恼和苦闷时,另一方的心理“搀扶”和生活护理,都会使对方从精神上得到慰藉。在对方患病时,不仅要用关怀的语言去询问病情,鼓舞对方战胜疾病的信心,尽量减轻对方的心理压力,还要及时携其就医。若对方遇到诸如丢失钱物、失手损坏物品等不愉快的事,切忌生硬地责怪,而应尽力安抚,以减轻其心理负担。老年人碰到烦心事,总想找人诉说一番,一吐为快,这种宣泄的对象当然是自己的老伴最为理想。因此,任何一方不应责备对方心胸狭窄或嫌其唠叨烦人,而应主动接受对方的宣泄,并进行劝慰、疏导,排解其内心的痛苦。

心理“保鲜” 老年夫妻在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中容易趋向过分求实而缺乏浪漫,满足现状而保持平淡,正所谓“老来情比少时淡”。因此,双方要不断创造魅力,以持续吸引对方,相互满足情爱和性爱的需要。日常生活中多赞美、多欣赏对方,如“你穿这件衣服真漂亮”,“你今天的气色特别好”等等,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关注,并为你而保持自己异性的魅力。健康和谐的性生活,更是夫妻心理“保鲜”的重要一环。老年夫妻往往因一方性功能衰退而引起性生活失调,另一方就要倍加关怀和安抚,并共同商讨更适合自己的性爱方式,以不失老来情。老年夫妻更应情重于欲,在相互关注、相互扶持下,保持隽永而温馨的感情生活。已故百岁老人张学良正是与赵一荻女士的恩爱甘露,才使其生命之树常青。张学良曾作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惟有好色似英雄。”足见他与赵一荻女士恩爱之深,或许这也是他长年身处逆境而创造长寿奇迹的神奇力量之一。

心理专家教你怎样远离退休综合征?


离休和退休是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变动,由此,当事者在生活内容、生活节奏、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由于适应不了环境的突然改变,而出现情绪上的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严重的甚至还会引起疾病。

退休之后,老年人从群体生活的大天地转向家庭小天地,从忙人变成闲人,容易使人委靡不振、意志消沉和情绪低下。具体可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往返犹豫不决,整日不知干什么好,有的人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还会有严重的失落感。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还可能常做错事;性格变化很明显,特别容易急躁和发脾气;事事都不满意;有的老年人还表现出多疑,当听到他人议论工作时常会烦躁不安,猜疑其有意刺激自己、小看自己。以前很有素质的人呢,有时候也会一反常态而不能客观地评价外界事物,常有偏见。大多数当事者有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躁动。

(1)调整心态,顺应规律

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离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既是老年人应有的权利,是国家赋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是老年人应尽的义务,是促进职工队伍新陈代谢的必要手段,老年人必须在心理上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而且,离退休后,要消除“树老根枯”、“人老珠黄”的悲观思想和消极情绪,坚定美好的信念,将离退休生活视为另一种绚丽人生的开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发挥余热,重归社会

离退休老人如果体格壮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的,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实起来,增进身体健康。当然,工作必须量力而为,不可勉强,要讲求实效,不图虚名。

(3)善于学习,渴求新知

“活到老,学到老”,正如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一方面,学习促进大脑的使用,使大脑越用越灵活,延缓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老年人要通过学习来更新知识,社会变迁风起云涌,老年人要避免变成孤家寡人,就耍加强学习,树立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4)培养爱好,寄托精神

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前已有业余爱好,只是工作繁忙无暇顾及,退休后正可利用闲暇时间充分享受这一乐趣。即便先前没有特殊爱好的,退休后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些,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活。写字作画,既陶冶情操,也可锻炼身体;种花养鸟也是一种有益活动,鸟语花香别有一番情趣;另外,跳舞、气功、打球、下棋、垂钓等活动都能使参加者益智怡情,增进身心健康。

(5)扩大社交,排解寂寞

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圈子缩小,但老年人不应自我封闭,不仅应该努力保持与旧友的关系,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建立新的人际网络。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开拓生活领域,排解孤独寂寞,增添生活情趣。在家庭中,与家庭成员间也要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

(6)生活自律,保健身体

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离退休后也可以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息时间表,早睡早起,按时休息,适时活动,建立、适应一种新的生活节奏。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戒除有害于健康的不良嗜好,采取适合自己的休息、运动和娱乐的形式,建立起以保健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7)必要的药物和心理治疗

老年人出现身体不适、心情不佳、情绪低落时,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切忌讳疾忌医。对于患有严重的焦躁不安和失眠的离退休综合征的老人,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药物,以及接受心理治疗。

酒精成分是怎样引起ED


古今中外都有这样一种错觉,认为酒一种催情剂,可以激发人的情欲,提高人的性能力,所以有“酒为色媒人”之说。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酒不但不具有催情助欲的作用,相反却是高级中枢神经抑制剂。

酒精这种物质过多地进入人体内,会引起人体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还会引起性能力的衰退,甚至造成阴茎勃起功能障碍(英文缩写为ED)。那么酒精成分究竟是怎样引起ED的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作些分析:

第一是对性激素代谢的影响:

有资料表明,多量饮酒后,血液中雄激素睾酮的数量会随之减少。这一方面是由于酒精直接妨碍了睾丸生产睾酮,而另一方面由于在酒精刺激下,肝脏会加快对睾酮的处理,许多睾酮被分解转达变成其他物质。再说,长期饮酒的人,难免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酒精性肝硬化,虽说对睾酮的处理能力会减弱,结果体内雌激素水平上升,总之,睾酮的减少或雌激素的增多,都会造成勃起功能障碍。

其次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饮酒会短暂地兴奋一下大脑皮层“司令部”,但是很快会转入抑制状态。如果在这短暂的兴奋状态下匆忙性交,会过于激动、鲁莽与粗鲁,甚至失态,性能力容易发生偏差,也容易招惹配偶的责难,这往往为因精神心理状态不良造成的ED埋下祸根。倘若在由兴奋转为抑制后性交,由于控制性能力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ED的出现更在情理之中。

再次是血管系统的影响:

刚饮酒后,人会感到阵阵发热,面部泛起红晕,由于此时大量血液集中在脑部和皮肤血管里边,如果此时过性生活,性器官顿时需要大量血液,会出现供不应求,阴茎怎么能良好勃起呢?当发热与脸部红晕消退后,大量血液会在内脏器官内淤积,人反而感到发冷,如此时有房事,性器官依然得不到理想的供血,而会发生ED。

最后是对整体体质状况的影响:

长期饮酒或经常醉酒的人,会表现出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尤其酒精成分刺激胃肠粘膜后,会严重妨碍消化功能,引起营养水平下降,于是整体体质每况愈下,性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如果出现勃起功能异常,也就不足为奇了。

古人云:“过饮则分神耗血”以及“勿以酒为浆,醉以入房”,的确是一种告诫。记得莎士比亚也有一句名言:“酒激起了愿望,但也使行动化为泡影。”诸多这类的词句都有成为了因饮酒诱发ED的生动写照。由此可见,饮酒确实是导致ED的有害因素,及早戒除,既能保持良好性功能,又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何乐而不为呢?

专家详谈老年人性心理问题


人步入老年后,由于生理机能发生了明显变化,性能力也随之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许多老年人因此对性生活产生了迷惑和犹豫。

调查发现,老年人的性功能除了与年龄、躯体疾病及服药情况相关外,对性的态度积极与否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女性由于阴道干燥,性交疼痛等也会对性活动产生一些忧虑,而且较多地受到配偶对性的态度以及配偶对性的要求等方面的影响。

另外,在家庭中的角色变化对女性性心理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着子女的成长,她们逐渐承担了母亲与祖辈的身份,希望在儿孙面前显示自己的圣洁,因此,可能会造成性压抑。

离退休引起的社会角色变化以及患上各种慢性病或老年病,会使老年人出现比较强的衰败心理,子女逐渐独立和离家也会使老年人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孤独感。这些情况将造成老年人对性生活的兴趣自发性减退。当一两次性生活不满意时,更易形成思想负担,从而减少性生活。还有一些老年人认为,人应该保持人体的真阳,应当清心寡欲,去除邪念,尽量减少性生活。

因此,他们会主动压抑自己的性欲念,或忍精不射,达到节欲养“神”的目的。独身老人常怀念自己的配偶,心理时有消极,性回忆往往比同龄老年夫妻多,并常通过电视、电影等性爱镜头,满足精神上的性体验。由于性要求不能被子女、社会理解,会使得他们感到烦恼和压抑,性情变得古怪,有时无故发脾气。实施性犯罪的往往也是独身老人居多。

安享“性”福:老年人的正当权利

老年人有性的要求并不是丑事和坏事,而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对老年人来说,性生活不可以没有,性欲望不应该断绝。不仅仅是老人自己要打消顾虑,还要呼吁社会与家庭正确对待老人的性需求,关注独身老人的社会交往与再择偶要求。

了解老年性生活的特点

老年人的性交流方式是多方面的,感情上的和谐与依恋显得更重要。老年男性不应把性功能的好坏与勃起是否良好和性高潮是否强烈相联系,这种传统看法容易使老人感到忧虑,对自己的性能力丧失信心,产生失望感。只要老年人对自己的性欲有充分的认识,就可以拥有符合自己特点的性生活。

老年性生活较少依赖于强烈的性高潮或性发泄,甚至也不一定总需要性交,而是更多地来自性生活的乐趣,以表达对伴侣的温柔情感。老年人在性活动中需要充分的拥抱与被拥抱,要善于倾诉或表达感情及接受他人的感情。老年夫妻的双方互相依恋,会找到更多的情趣和寄托,往往是老年生活的精神支柱。

排解不良心理刺激

调查表明,经常受到精神折磨、抑郁、沮丧的人,性功能往往过早衰退,男性表现为无性欲或不能勃起,女子表现为过早绝经,性冷淡。因此,老年人应注意情绪的自我调节,消除忧虑,排除烦恼,保持乐观情绪,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老年人应该抱着积极愉悦的态度,平和的心情,正确对待性能力下降的事实。年纪大了,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容易勃起,勃起的程度也降低,射精相对减慢,射精的能力也较差,这是正常的生理改变,没必要给自己增加心理上的负担。总与年轻时相比是不现实的,只能徒增悲伤。

总而言之,老年人要摆脱衰败心理、羞耻心理、恐惧心理、禁欲心理等不良心态的影响,使自己的性生活和谐愉悦,充分享受晚年的“性”福生活。

老人再婚是心理需求


目前,世界上的老龄人口越来越多,随之产生的老年问题也越来越多,孤独老人的再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几年来,老年人再婚在我国已逐渐增多。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或看到一些孤独老人找到了合意的老伴,重新过上了舒心的家庭生活的事例。但是,老人再婚,在社会上还存在不少障碍,传统习俗对老年人再婚持否定态度,即很多现代的年青人,对自己年老的父亲或母亲再婚,感情上也转不过弯来。有的认为独身老人不愁吃不愁穿,为什么还要结婚呢?难道还那么迷恋性生活吗?人们往往忽略,老年人的再婚不仅是生理上的需要,也是心理上的需求。

(一)再婚老人几种常见心理老年丧偶者,很想再找伴侣,他们认为子女各自已建立了小家庭,难以照顾自己的生活。虽然,子女多的能够体贴和尊重他们,但两代人在情感、需求和行为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子女的情感、行为以及多么周到的照顾均不可能替代老夫老妻之间那种时有的情感和行为。丧偶的老年人有很多难言的苦衷,哪怕是一般的生活琐事,也有不便让子女去做之处,何况性爱及情爱的伴恋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中青年守寡至老年的妇女,由于年轻时考虑子女尚小,其成长和教育等问题促使她们没有再嫁人。待辛辛苦苦把孩子抚养长大成家后,孩子们忙于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对其母不加关心、照顾而要求再嫁。

有的老年人则是由于受子女虐待岐视渴望再婚。他们无法忍受子女对其冷淡、岐视、甚至仇视的生活,他们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渴望寻找到新的伴侣,另找家庭温暖。

还有少数的独身老人是因为中青年期离婚后,由于当时要抚养教育子女,经济负担或其它原因,当时没有再婚,现在年岁大了,精神上没有寄托,生活上需要照顾,希望再婚。

(二)老年人再婚的障碍现实生活中老年人恋爱和结婚常常会遇到种种的干涉和阻力,引起家庭纠纷,家庭关系紧张,甚至造成悲剧者,也屡有见闻。

通常造成老年人再婚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老年人本身旧观念的障碍传统的观念把老年人再婚看成是不光彩的事。老年人本身受这些观念的影响也往往给自己泼凉水。怕再婚会引起别人的耻笑。他们认为对性欲冷淡才是高尚的,自己都这把年纪了,还谈什么恋爱。他们没有想到,老年人也是人,他有权利按自己的意志来自由地恋爱和结婚。

2、子女造成的障碍有许多老年人再婚受到子女的反对。好不容易谈妥了的婚事、交往,就因为子女关过不了而被迫解除。老年人双方都有意,就是结合不了。小辈们把父母永远钉在了“父母”的位子上,而不是把他们看作同自己一样的人。他们根本没有为父母着想过,风烛残年的父母是单身孤零零地活着好呢,还是幸福地有意义地生活着好。

子女反对老年人再婚一般有几种理由,如遗产会落入他人之手;会让人说是因为晚辈对长辈不孝,长辈方会出此下策;会愧对已故的亲长;不愿照顾护理后母(继父)等。因经济原因反对的占绝大多数。有积蓄的老年人再婚,受到子女干涉阻止的,比积蓄不多的老年人再婚要严重的多。无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再婚,遭到子女的反对干涉就少些。

3、居住及经济条件造成的障碍在目前居住条件偏紧的情况下,增多的家庭人口,会影响现有的居住条件。此外,有些老人缺乏足以维持独立生活的收入。因而,造成老年人再婚障碍。必须健全社会性保障制度,同时,使老年人认识到应把遗产投资到自己的老年生活中去,才能消除这一障碍。

4、社会因素造成的障碍社会因素一方面指社会上舆论对老年人再婚的压力。有些人认为老年再婚是耻辱的。有些人认为老年人再婚不符合我国国情。特别是有的老年人与年龄比自己轻的中年寡妇结婚,社会舆论的压力更大,高龄老人要求再婚,更是舆论哗然。另一方面,社会缺乏为老年人恋爱、结婚服务的咨询机构和专家。即使有不少婚姻介绍所,也大多数是面向年青人的。

(三)老年人再婚的效用老年期是丧失期,将失掉金钱、健康、配偶等。正因为如此,也是容易丧失生存意义的时期。老年人要生活得充实,其最根本的条件有:(1)经济上的保障;(2)身心健康;(3)要有能够从心底里相互谅解的对话人;(4)要有益于别人的工作及作用;(5)能得到适当的性满足。老年期的恋爱与结婚,在多数情况下,起着能使这些条件得以满足的作用。

所谓性,并不单纯意味着性欲的满足。从广义上来讲,老年期的性,就是满足相互认为还有必要的一种感情,使双方得到相互鼓励,增强团结,分享欢乐。进而使双方的情绪都得以满足,既能打消孤独感,又增添了自信心。

大量的事实证明,做好老年人的再婚工作,对社会,对家庭,对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均是有益的,尤其是对鼓励、支持老年人充分发挥余热,完成未竟的业绩是不可缺少的,应当从法律上予以保护,从道义上给予支持。这样做不仅使希望再婚的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而且对整个社会也有多种好处:

1、有利于减轻子女的精神负担。多数独身老人的子女已建立了小家庭,他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忙于抚男育女,忙于家庭生活,担心对老年人照顾不到,如老年人再婚的要求和愿望得到满足,就可以减轻一部分子女挂念老人的精神负担。

2、有利于抚育下一代。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目前我国的家庭多系双职工,夫妻早出晚归,对子女的抚育出现了不少问题,不利于下一代的成长。如果老年人再婚,不仅老夫老妻可以互相体贴照顾,而且他们精神愉快,身心健康,还可以分担抚育后辈的任务。

3、有利于减轻国家对孤老者的负担。我国目前还不能把老年人特别是孤老的生活问题全部包下来。如果有条件的丧偶老人求偶结合,这样可以使一些孤老者有新的归宿,可以减轻养老院和民政部门的负担。

4、有利于减少和防止嫌弃和虐待遗弃老人行为的发生。

5、有利于使老年人的精神得到安慰,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老年人是否再婚是他们自己的权利,家庭和社会只能给他们提供参考意见。老年期恋爱、结婚是提高生存意义的“特效药”,无论是再婚还是独身,都应该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

专家谈老年人心理问题如何调适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过“宝贝”有时也会出问题,不是毫无原因就闹情绪、发脾气,就是自怜自艾,觉得家人都不关心他(她)而伤心忧郁。对此心理专家表示,老年人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理健康容易出现问题,需要家人及时加以调适。

精神空虚让老年人心理不再健康

心理专家表示,老年人由于社会及家庭环境的改变,社会交往日趋减少,身体状况日趋下降等因素,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从而影响心理健康,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老年人心理问题调节对策

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难得糊涂,并且要加强与外界的接触,多出去走走,不要把自己禁锢在家里。与同龄人多交流、多沟通,有助于适应老年人群体生活。

丰富自身精神内涵。老年人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绘画、编织等,既不浪费过多体力又能陶冶情操,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益处。

子女加强精神关爱。平时应该多和父母沟通,从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不要以工作忙为由冷落了父母。对老人的行为和想法要多包容,多理解,鼓励老人对生活的信心。

人到老年时,随着机体的衰老,各功能的退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很容易将一个原本心理健康的老人折磨到心理出现问题。对此老年人自身和家人要多加关注,及时疏导,以防心理问题逐渐堆积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疾病,如老年抑郁症、老年疑病症、老年焦虑症等。如果您对老年人心理问题还有更多关注,请连线我们的在线医生进行咨询。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心理专家:酒精依赖是心病》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冠心病养生茶”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