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怎么养生

2019-10-06 │ 老人要怎么养生 老人养生要吃什么

老人的闹钟旋律要柔和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日常生活中关于不同人群的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请您阅读养路上网站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老人的闹钟旋律要柔和》,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闹钟的存在虽说是帮助“规范”了人们的生活,但铃声在耳边响起的那一刻,无论是谁恐怕都会“激灵”一下。这种刺激对年轻人或许问题不大,可对老人来说就不是小事了。

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施明指出,闹铃是通过声响的干扰,中断人们正常的睡眠过程,突然响起时,多会对人体神经和心理产生一定的刺激性。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比年轻人,心理承受能力也没有年轻人强,故而对声音的反应更敏感和脆弱。所以,当他们听到闹钟响,会不自觉地产生睡眠紧张,这种心理影响可持续很长时间,进而影响到今后的睡眠质量。

此外,老年人多伴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本就怕刺激,很容易因为闹钟的突然响起引发不良后果。尤其是老人在睡梦中被惊醒,更易出现神经紧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或脑梗塞等情况,所以这类老人老人更应该远离闹钟。

施明说,其实老年人多浅眠,大部分时候是用不到闹钟的。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怕第二天睡过头误事,最好让家人用柔和的声音叫醒。

ys630.coM延伸阅读

你恨过闹钟吗


导读:相信上班一族都不会缺少闹钟吧,也许在早上醒的第一件事就是关闹钟了,可是最近专家又发表意见,闹钟一族注意了。

中大医院专家称这种说法有道理,睡前窗帘留条缝让阳光代替闹钟叫早更科学

上班族可能都知道这个段子:最幸福的事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但两者却都是一种奢望。更为现实的是:很多上班族都是早上被闹钟叫醒,迷迷糊糊中极不情愿地起床。

可这两天,微博上流传的一则消息却吓着了不少人。微博中说,睡眠中突然被叫醒相当于一次醉酒;长期被闹醒将导致慢性压力,增加精神压抑、高血压、心脏病的患病风险。这种说法真的有道理吗?扬子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了解。


上班一族

真有被吵病的人

南京有一个公交司机 被闹得闯红灯一个月罚了1000多块

闹钟让人不愉快不假,但闹钟真能把人吵病吗?昨天,扬子晚报记者在采访东大医院时,还真遇到这样一个案例

对于南京公交司机王师傅而言,闹钟绝对是不折不扣的灾难。因为工作需要,王师傅每天凌晨5点就得起床,晚上睡觉前设定闹钟则成了王师傅的定律。

到了早晨,闹钟一响,容不得半点犹豫,王师傅便以极快的速度腾地起床,迅速完成早晨的各种必备程序,以致坐到公交车上拧下钥匙开始发动时,似乎还处在半梦游状态。

梦游带来的后果便是注意力不集中。在一个月里,王师傅竟然连连闯红灯,光是罚款就交了一千多元。总是觉得容易分神,看到红灯都反应不过来要停车。王师傅告诉记者。

没办法,王师傅找到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袁勇贵告诉王师傅,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完全是因为长时间处在被惊醒的状态中,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情绪和工作状态。如果在深度睡眠中被吵醒,起床后的不适感会更甚。

三成夜猫凌晨才睡 八成白领靠闹钟叫醒

晚上盯着电脑不想睡,早晨则是赖着床不愿起。到底有多少人处在这样的状态中?记者在南京一家论坛里针对白领的作息情况进行了一次小调查。共有76名南京白领参与调查,只有 14人声称自己基本能睡到自然醒,其余62人在工作日,几乎每天早上都是被闹铃吵醒或家人叫醒,占了八成多。

那么,晚上一般几点睡觉呢?参与调查的这些人中,有三成夜猫子一直要耗到夜里12点之后才愿睡觉,超过60%的人睡觉时间在晚上11点到12点之间。但需要说明的是,绝大多数单位都实行着打卡上班的制度,两者无疑是莫大的矛盾。


睡前窗帘留条缝 第二天阳光叫醒你

1 最好的办法是早睡早起

袁勇贵主任告诉记者,所有人都向往的自然醒的确是身体的最佳状态。如果能够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作息,在长时间的习惯养成后,自然醒一定不是奢望。

2 如果不能早睡,先从定时起床开始

专家建议,如果白领实在无法做到按时睡觉,可以尝试定时起床。如果被闹钟惊醒,可以稍微赖床一下,不用像机器人一样马上翻身起床。

3 如果还是起不来,睡前窗帘留条缝

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告诉记者,阳光的叫醒作用绝不亚于电子闹钟,同时还没有突然被惊醒肾上腺激素猛增的惊吓感。晚上拉窗帘时,不妨留一点空隙。当早上受到光线照射,血清素会使身体的代谢加快,伴随着生物钟同时提醒你,太阳晒屁股了,该起床了!


4 还有更绝的:意念起床

8点起8点起,在某单位上大夜班的徐小姐每周都靠着这样的碎碎念度过难熬的起床大作战。我觉得很奇怪,似乎是生物钟能听懂我的念叨,我只要睡前反复多念几遍,第二天会在这个点自然醒。

袁勇贵主任解释,像徐小姐这样的意念起床还算是比较靠谱的做法,这样的方法适合心理暗示比较强的人。潜意识记住了时间,则会形成准点起床的印象。

5 实在要用闹钟,闹铃设成渐强

为了让闹钟更响,不少人将闹铃设成了《最炫民族风》等带有农业重金属风格的神曲。但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叶行舟副主任医师表示,这种闹铃只会让被惊醒的危害增加。正确的做法应当将闹铃设成渐强模式,同时尽量选择轻柔一些的音乐闹铃,减小起床压力。

结语:闹钟一族不知道看完这边资料是否感觉很郁闷,的确挺郁闷的,这算神马,天天早上醒酒,唉,为了健康也只能多担待了。

老人长寿要具备的心理


老人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老人的长寿与否,那么老人拥有怎样的心理状态才能长寿呢?长寿老人们都拥有哪些心理特征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长寿老人的心理特征。

老人长寿是大家关心的,那么老人要如何长寿呢?长寿的老人都拥有哪些心理特征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长寿老人的心理特征。

1、心胸开阔,乐观豁达

长寿者大都心胸开阔,为人热情直爽,乐于助人,不易发怒。事实证明,心胸狭窄、忧愁多者,患病机会多;而心胸宽广、乐观向上者,患病机会少。

2、热爱生活,善于生活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都有明确的生活目的与奋斗目标,到了八九十岁仍能勤奋工作。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还有着科学的生活方式,愉快的情绪,使身体各器官协调,并处于良好的状态。

3、与人为善,知足常乐

许多长寿老人都是心地和善,不发怒,不奢华,勤俭朴素,敬老爱幼,能与家人和他人和睦相处,使他们的体质内环境长期处在平衡有秩的状态。

4、兴趣广泛,有所追求

书画棋琴能陶冶情操,使人心情愉快;有所追求,使人动脑思索,延缓大脑衰老。许多长寿者爱好棋琴书画,对工作极端负责,精益求精。由于艺术的陶冶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锻炼了身心,获得了长寿。

5、忘我无私,刚毅耿直

秉性耿直,坚强刚毅,坦率直爽,忘我无私,是那些事业心很强的长寿者的共同特点。刚毅、耿直的人胸宽气壮,神经系统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骤变;忘我无私则心胸坦荡,有利于长寿。

老人要多吃炖烂的肥肉


我们说的肥肉主要指的是猪肥肉,比如五花肉(猪腹部)、肘子肉(猪后腿)上的一些部分。从营养上来说,适当地吃这些肥肉不仅对身体无害,而且还有益于人体的健康。特别是老年人常吃炖得熟透了的肥肉(炖两小时左右),还可以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延年益寿并且益智美容。

日本曾对数十名百岁老人的饮食习惯调查发现,大多数长寿老人除了爱劳动、爱活动、乐观外,几乎90%以上的人都爱吃炖烂的肥猪肉。而且这些老人没一个得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和动脉硬化的。

之后,有关专家通过实验指出,随着肥肉炖的时间的增长,猪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大幅度下降,炖了两个小时以上的肥肉可下降46.5%,达到最低点。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随烹饪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在两小时时,达到最高值。这样,相当于让肥肉中对人体不利的因素(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转化为对人体有力的因素(单、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时,炖烂的肥肉保留了猪肉原本的营养成分(丰富的维他命B1、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而且胶质部分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特别适合老年人食用。

居民在市场上买猪肉时,要挑颜色明亮且呈鲜红色的,摸起来感觉肉质紧密,表面微干或略显湿润且不粘手的,按一下后的凹印可迅速恢复的,闻起来没有腥臭味的猪肉。

在家中给老年人做这类稍肥的猪肉时,最好使用密封的高压锅,炖起来可以更熟、更烂。在做法上,可以把肥猪肉做成各种菜式,比如汆白肉、酸菜白肉、炖五花肉、红烧肉、蒜泥白肉等。

老人用具高低要合适


李奶奶最近搬进了儿女们为她购置的新居。她告诉记者,新房子很好,美中不足的是所有房间里的电源插座都太低了,得蹲下来才能够得着,这一蹲一站让她有点儿头晕。


专家提醒,在为老人设计居室或买日常生活用品如桌椅、鞋子、手杖等时,一定要注意一个合理的高度,否则老年人使用起来会非常吃力。


标准设计高度不适合老年人


很多对于年轻人来讲无关紧要的高度要求,对老年人来讲却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有的家庭卫生间的淋浴器安得太高了,老人洗澡想调一下水流方向,踮起脚尖才能够到,容易滑倒。这些问题在居室装修前就应该充分考虑,否则装修完毕,再想改动就困难了。


家具的舒适高度


那么,什么才是适合老年人的科学高度呢?专家为老年人的生活制定了一个健康的科学高度表:


桌子:高度为72-75厘米,应比年轻人的桌子略低。老年人大多眼花,阅读时眼睛需要离书本距离远一点,书桌略低会更方便。有的老人在家要伏案工作,所以应重视写字台的高度。


写字台:台面高度应为身体坐正直立,两手掌平放于桌面上时,不必弯腰或弯曲肘关节为佳。如老人使用电脑,注意计算机键盘的高度应相当于笔直平坐后,手腕平直、手臂前伸的高度。使用这一高度的写字台和电脑,可以减轻因长时间伏案而导致的腰酸背痛。


坐椅:椅面距地面的高度应低于小腿长度1厘米左右。椅子太低,老人的膝盖就会拱起来,会有不舒适的感觉,而且起立时较为困难;椅子太高,则体压分散至大腿部分,使大腿内侧受压,造成下腿肿胀等。


睡床:可略低于老年人的膝盖,这样方便老年人上下床。


电源插座:插孔距离地面85-90厘米为宜,比书桌高十几厘米,这样可减少老人弯腰的机会。电源开关应选用宽板防漏电式按键开关,以便于手指不灵活的老年人用其他部位进行操作,开关高度离地面应为1.4米-1.5米,如果考虑轮椅使用者的话,最好设置在1米左右。


生活用品高低也有讲究


老年人的用品如手杖、鞋等的高度也都很有讲究。


手杖:为老人挑选手杖时,要让老人穿鞋站立,手臂肘关节弯曲150度,手背朝上,脚的小趾前外侧15厘米处至手掌之间的距离就是手杖的长度。测定时,老人要穿常穿的鞋子站立。手杖长度合适有利于老人保持平衡,更好地支持体重,增强肌力。挑选手杖时,最好让老人拿着手杖反复试试,根据自身的要求增减长度。


鞋:有许多老年人喜欢穿平底鞋,认为穿平底鞋轻便、舒适、安全,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老年人的鞋后跟高度以1.0-2.5厘米为宜,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


枕头:枕头高度以10-15厘米为宜。长期使用过高的枕头,颈部被固定在前屈位,就会使患有颈椎病的老人加重症状。而枕头过低,流入头部的血液偏多,血管充血,颈部肌肉也不能放松,早晨起床后,老人会觉得头部胀痛、颈酸和眼皮浮肿。

老人呼吸变粗要警惕


一呼一吸,不过几秒钟,却至关重要。如果老人出现呼吸声音不对,很可能就意味着身体出了问题。仔细观察,常能发现,不少老人的呼吸会变粗,呼吸声音也会变大。正常衰老,还是疾病征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诊疗室主任郭兮恒给出的答案是:要警惕了。


郭兮恒说,大多情况下,呼吸系统因衰老产生的变化,并不会导致呼吸声音变粗、变大,这些特征更多的是出现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身上。事实上,老人的呼吸比年轻人还要弱一些,只是有时会在睡觉时出现呼吸不规律的情况。因此,一旦发现老人呼吸短促,呼吸声变粗、变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如心功能、肺功能以及心脑血管等,再确定病情。


相比较呼吸变粗,其实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呼吸急促、困难现象。它通常是因为心肺功能衰弱造成的,在活动之后出现最多,睡觉时容易发生呼吸暂停。


因年龄增长引起的生理变化,都可以延缓,心肺功能自然也不例外。在空气新鲜的环境里锻炼,特别是多做些深呼吸运动。也可以选择做些腹式呼吸锻炼,配合太极拳、气功等,不仅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还能调整和提高全身的功能水平。


老人要打什么疫苗


1、老人要打什么疫苗

气管炎疫苗

又称哮喘疫苗。主要用于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经临床使用老人用皮下或肌肉注射气管炎疫苗,可有效地防止感染性气管疾病的发生和发作。

流感疫苗

主要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传播快而广泛,防不胜防,老年人的身体免疫能力又低,极易发病,经研究证明,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流感疫苗。

破伤风疫苗

用于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据调查,我国老年人中大多对破伤风没有免疫力,而老人多养宠物,易被猫、狗等小动物抓伤、咬伤,实属破伤风的易感人群。故老人接种破伤风疫苗十分必要。

2、疫苗的原理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3、疫苗的分类

中国预防接种的疫苗(vaccine)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老人打流感疫苗的好处

1、减少老年人超额死亡人数。冬季是老年人疾病爆发和住院的高峰期。一般冬季老年人的发病死亡人数也大大高于其他三季,其中流感是导致这些超额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有针对性的接种流感疫苗已成为许多国家老年人的共识。

2、保护个体,抵制传播。专家指出,当流感疫苗接种率达到75%以上时,才能基本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在我国目前这一目标远远没有达到。有研究报告显示,每接种270名老人可以减少1名老人因流感造成的超额死亡。

3、减少家庭和社会医疗财政开支。从重治疗转向重预防是当前医疗观念的新趋势。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益分析报告指出,每花费1元接种流感疫苗可以节省3-4元的医疗花费。对老年人来说,由于接种流感疫苗,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大大降低,从而更有利于避免因流感引发的并发症带来的住院、家庭成员误工等经济上的损失,也节省了社会医疗财政开支。

老人打乙肝疫苗可以吗

老年人患乙肝,病情一般都比较重,还容易带来各种并发症,因而不少老年人希望能接种疫苗预防乙肝。医学专家认为,一般60岁以上老年人七成以上已被乙肝病毒感染,产生相应抗体,有的甚至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些人就不需要接种疫苗了。但那些确实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而且又需要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的老人来说,也可酌情注射。但老年人接种疫苗后不易产生抗体,一般来说不支持接种。

老人鞋,中间要垫高


老人买鞋,挑的就是个舒服:面软、底软、轻便、不挤脚。不过,只有这些还不够,老人鞋的后跟、足弓都得垫起来。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陶立群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人老后,脚部的骨骼结构会发生改变,足部肌肉与韧带的退变,会导致足弓弹性渐渐丧失,身体负重能力下降,走起路来更容易疲劳,特别是老年女性。所以老人的鞋子,要特别注意鞋底的选择。

许多人认为,老头鞋是最适合老人的,其实不然。因为老头鞋虽然轻便,但由于是平底鞋,且不好加支撑足弓的特制鞋垫,不利于老人负重或行走,容易引起足部劳损。我国老年协会专家曾对1000名发生骨折的老人进行调查,发现有48.8%的人与穿平底鞋滑倒有关。

老年人买鞋,最好选择有一两厘米跟,且垫起足弓的。或可自制一双足弓垫,两边薄、中间厚,软硬适中,放入鞋中也可以起到支撑足弓的作用,有利于减轻身体负重,避免脚疲劳。

老人上楼要斜着身子


老人上楼要斜着身子

人上了年纪,不仅肌肉骨骼衰老,神经系统也退化,所以上下楼很容易发生意外。

老人体质较差,肌肉及韧带的弹性不如青壮年时期,稍有状况就难以控制。比如上一个20厘米的台阶,老人迈上去的脚可能还没抬到足够高,而负责指挥运动的神经系统就已经发出了“走出下一步”的指令,这时就很容易发生摔伤。

如果条件允许,老年人要尽量减少上下楼梯的次数。但在必须上下楼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宁斜勿直,宁慢勿快。

宁斜勿直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斜着上楼梯使得步幅变大,而上升幅度不变(每个踏步是固定的),那每单位步长的上升幅度相对小了,所以可以达到省力的效果。

另外,斜着上,坡度缓,人体用于保持身体平衡的力要少很多,可以感觉轻松、省力。

宁慢勿快

慢字几乎是老年人生活中的主旋律,而慢走楼梯更有益健康。

首先老年人体力有限,剧烈运动容易加剧心脏负担,有发生意外的风险。

再有,老年人反应较慢,中枢控制力差,比如,他明明是想把脚放在楼梯台阶上,做到的却可能只是脚悬在半空,当意识到情形不对时,又不能及时加以纠正。而慢动作可以有效规避以上风险,不要跨步上楼梯,等双脚全部在一个台阶上后,再走下一步,减少关节的承重,这点对骨质疏松的老人尤为重要,可以大大降低跌倒及发生骨折的几率。

侧身下楼

正面下楼,人的身体几乎垂直,容易迎面摔下。而侧身下楼,身体有一个斜度,万一发生头晕、误判等意外,可以有充分的反应时间。即便发生意外,伤害也可避免或减小。
.

老人干眼症要多吃芥菜


荠菜被称作春菜,别名野荠、地菜、护生草、鸡心菜,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院,荠菜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名医别录》言其“主利肝气,和中”;《食经》言其“补心脾”;《陆川本草》言其“消肿解毒,治疮疖,赤眼”。荠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钙、铁含量也较高。与春天常见蔬菜相比,荠菜的草酸含量相对较低,所以荠菜中的钙、铁等物质相对也更易被人体吸收。

老人易发生干眼症,荠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多吃荠菜能预防干眼病,也可以减轻眼睛干涩不适的症状。由于荠菜性凉,脾胃虚弱者不宜食用,尤其是大便不成形、经常便溏者。

荠菜食疗方法很多,可炒,可煮,可炖,可作馅,均鲜嫩可口、风味独特。特别向大家推荐以下三款荠菜食疗方,读者朋友们不妨一试。

荠菜豆腐汤

原料:嫩豆腐200克,荠菜100克,胡萝卜、水发香菇、竹笋、水面筋各25克及调料适量。

制法:嫩豆腐、水发香菇、竹笋、水面筋分别切成小丁。荠菜去杂,洗净,切成细末。胡萝卜洗净,入沸水锅中焯熟,捞出晾凉,切小丁。炒锅置火上,加油烧至七成热,加入豆腐丁、香菇丁、胡萝卜丁、笋丁、面筋、荠菜末、生姜末、精盐及素鲜汤,烧沸后加入味精,用湿淀粉勾稀芡,淋上麻油,出锅装入汤碗,即成。

特点:白绿相映、鲜嫩味美。可补虚益气、健脑益智、清热降压。

荠菜鸡蛋汤

原料:新鲜荠菜240克,鸡蛋4个,及适量精盐、味精、植物油。

制法:新鲜荠菜去杂,洗净,切成段,放进盘内,将鸡蛋打入碗内,用筷子拌匀。炒锅置旺火上,放水加盖烧沸,放入植物油,接着放入荠菜,再煮沸,倒入鸡蛋稍煮片刻,加入精盐,味精,盛入大汤碗内即成。

特点:色艳味鲜。可补心安神、养血止血、清热降压。

荠菜荸荠汤

原料:荠菜100克,荸荠100克,水发香菇50克,及适量植物油、湿淀粉、麻油、精盐、味精。

制法:荠菜择去老叶,清水洗净,切成碎末。荸荠去皮,与香菇一起放入清水里洗净,各切成小丁。炒锅置旺火上,放油烧热,倒入菜丁翻炒后,注入适量清水,煮沸,倒入荠菜末,再煮15分钟,放入精盐、味精、麻油调味,以适量湿淀粉勾芡即成。

特点:鲜香可口。可清热降压。

老人常头晕要警惕


60岁以上的老人家,如果经常感到头晕、视觉朦胧以及出现意识短暂模糊、手脚短暂无力的症状就要格外注意了,因为这是很典型的缺血性疾病征兆。

专家提醒,目前老人缺血性疾病有日益增多趋势,有上述症状的老人家应该及早进行血管健康检查。据观察,目前20%-30%的脑梗塞病人都是由缺血性疾病引起,其中大部分就是因为脑血管悄悄地“变”狭窄了。

71岁的王老伯家住广州市荔湾区,除了有点高血压,身子板一直很硬朗,今年春节期间,王老伯突然中风昏迷。 经过医院给他做了血管造影才发现,原来王老伯的椎动脉血管差点全堵死了———右侧血管完全闭塞,左侧椎动脉只剩下了2/10大小的通路,脑部供血工作严重受阻。

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脑科中心脑外科,经过反复商议,主治医生经过复杂的手术,王老伯堵塞多年的血管路终于畅通了。医生说,经过一段时间物理治疗,老伯就有希望下床走动了。

广东省人民医院脑外科舒航副主任医师表示,目前类似王老伯这样的缺血性疾病病人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这种病的增多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烟酒过多加剧血管的经常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管的弹性,从而诱发血管变窄;同时高血压、胆固醇升高、动脉硬化等都是血管悄悄“变”狭窄的诱因。

人年轻时“代偿能力”强,缺血性疾病的影响不大,但是人一上了年纪,这种病就开始显现它的“威力”。 现在大部分人群保健意识不够,很多老年人对平时出现头晕、视觉朦胧、短暂手脚无力,往往不认真对待,以为休息几天就会康复,其实这些都是很典型的缺血性疾病征兆,一旦发现类似症状,建议市民及早进行血管健康检查。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人的闹钟旋律要柔和》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人要怎么养生”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