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陈婆婆一向体弱,6年前查出支气管肺泡癌IV期,本来以为日子不多,不愿意配合治疗。家人尊重她的意愿,不做手术和放化疗,但劝她试试中医治疗。从发病至今,陈婆婆肿瘤虽变小了,但没有消失,她生活照常,饮食起居完全能自理。子女们暗喜,刚开始以为放弃手术和放化疗本来是“很消极”的决定,吃中药顺其自然,没想到“歪打正着”,反而比较舒服地活了下来。
半年前,比陈婆婆小5岁的刘老伯在老家的医院也查出肺癌IV期,医生觉得他身体还行,家人也希望对他开刀切瘤并进行根治性的放化疗。两个疗程过后,刘老伯身上的癌细胞虽然基本“赶尽杀绝”,肿瘤也完全消失,但他最终却因合并肺炎离开了人世。
不少老年肿瘤患者不化疗还能维持一段时间,治疗后反而很快就死亡。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林丽珠教授称,这种现象的确在临床上客观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本身的代谢功能以及各脏器功能都在减退,应激反应能力和代偿能力明显下降,很多患者在进行根治性治疗的手术和放化疗的同时,整个机体也严重受创,变得更加虚弱,自然命不长。
老年肿瘤不同于年轻人肿瘤多突变,癌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也不像青年人身上发展得那么快。针对这一特点,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都认为老年人带瘤生存、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才是治疗的根本目的。因此,对于老年患者,与其注重“杀癌”以根治,不如更多地着眼于“留人”,并努力改善其生存质量。
俗话说“老掉牙”,可人老了就非得掉牙吗?很显然这个观点是荒谬的,很多人活到九十高龄依然一口好牙。
现代医学早已证明,牙齿不是“老”掉的,而是牙周病所致。 所谓“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这句话说对了一半:牙疼肯定是病,没病怎么会疼?“疼起来要人命”却是一点儿不假,像冠心病、中风这样致命的疾病,与牙病都有密切联系。 从这两句俗话就能看出,中国人口腔保健知识的匮乏以及观念的落后。
有一种说法: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看看小孩嘴里的龋齿有多少、看看老人嘴里的牙齿有多少就知道了。可即使在北京售价最高的住宅区转转,也不难找到满口没牙的老人。
在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牙医,人们会定时去进行口腔检查。数据显示,在中国,每3万人共用一个牙医,且仅有2%的居民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的习惯,有60%以上的人从未看过牙医。口腔疾病发病率占总人口的74%,每10位老人中就有一位整口没有一颗牙。这个数字显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牙齿健康的标准相去甚远。
WHO订出的标准是8020,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即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 WHO建立这一标准的目的,是通过延长牙齿寿命来提高生命质量,这也正是第21个全国爱牙日的主题。而要达到这一标准,既需要通过“爱牙日”的健康教育来普及口腔保健知识,还需要政府更加重视口腔卫生,多一点投入。
目前正在进行的医改就是很好的契机。要改变“老掉牙”的现状,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北京市正在推行为7岁到9岁的孩子免费进行“六龄齿”的窝沟封闭。可以预见,小孩子嘴里的龋齿会越来越少,而老人嘴里的牙齿会越来越多。 牙好,身体就好,生活有滋味,健康有保障!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男人腰痛并不一定都是肾虚》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女性养生一定要简单”专题。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