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茶

2019-10-06 │ 健康养生茶 茶与养生

茶与老年健康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有效的不同人群的养生是如何实现的呢?为此,养路上网站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茶与老年健康》,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由于茶有提神醒脑、促进消化、有益健康的作用,所以我国人民喜欢饮茶。三五个人围在一块,几杯茶水下肚,话匣子就打开了。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风流韵事一下被茶水挤了出来。时而让你捧腹,时而让你悲伤;时而让你提心吊胆,时而又让你心平胸宽。客人光临,更是首先以茶款待。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然而,如果饮茶过浓,就会伤害身体。对于老年人来说,注意饮茶的浓度对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老年人经常性地大量饮用浓茶容易出现下列身体不适状态:

一、造成胃液稀释,不能正常消化。一个人每天正常分泌胃液是1.5-2.5升,这些胃液能够对一个人每天所摄取的食物进行合理消化。当大量饮用浓茶后就会稀释胃液,降低胃液的浓度,使胃液不能正常消化食物,从而产生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有的甚至还会引起十二指肠溃疡。

二、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茶叶中含有鞣酸,红茶约含5%,绿茶约含10%。当人体大量饮用浓茶后,鞣酸与铁质的结合就会更加活跃,给人体对铁的吸收带来障碍和影响,使人体表现为缺铁性贫血。

三、易产生便秘症。茶叶中的鞣酸不但能与铁质结合,还能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一种块状的,不易消化吸收的鞣酸蛋白,导致便秘症的产生。对于患有便秘症的老年人就会使便秘更加严重。

四、致使血压升高和心力衰竭。浓茶中的咖啡因,能致使人体心跳加快,从而使血压升高;同时,浓茶液大量进入血管,能加重心脏负担,产生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加重心力衰竭程度。

凡事有度。饮淡茶可以养生,饮浓茶则有损健康。为了延年益寿安度晚年,望老年人饮茶应以弃“浓”择“淡”为要。

yS630.Com相关推荐

舞蹈老年健康与美丽相随


提起舞蹈,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年轻、曼妙的身姿。其实,舞蹈不仅属于年轻人,也能给中老年人带来健康与活力……

跳舞,优雅健身

伴随着悠扬的歌声,婉转的旋律。舞蹈给观众带来优雅的视觉冲击,也给舞者本身带来健康与美丽、跳舞时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大,心输出量增加,血流加快,呼吸加深加快,对心肺系统是很好的锻炼,并可促进其他内脏器官和全身的代谢活动。多余的脂肪因体力活动而被消耗掉。肌肉却变得强健发达。因此。体重超标的肥胖者可借此减肥。而消瘦者可因此收获强壮。

皮影舞蹈动作前弓后倚,时而腾空跳跃,时而甩臂扭肩,是对皮影戏人物生硬、夸张动作的模仿。特点是颈、腰部伸屈活动范围大,上下肢关节、肌群进行有节奏的协调运动。这种舞蹈和其他舞蹈一样,不但可以锻炼关节和肌肉,还能帮助老年人保持和促进身体平衡和反应机能,从而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关节炎和肌肉萎缩等老年病,延缓身体退化进程。

跳舞特别讲究动作协调,通常有欢快、悠扬的音乐伴奏。活动节奏可急可缓,可紧可舒,时间可长可短。跳舞时精神放松,心情愉快,有益于身心健康,尤其适合老年人。同时。跳舞也是一种很好的交际活动,可以加强思想交流,增进发谊,结交新朋友。

跳舞保健,老年人得避开“雷区”

许多老年人出于保健目的而学习舞蹈,但由于生理因素,老年人在跳舞时要增强保护意识。

老年人运动系统肌肉萎缩,关节附近骨质增生,韧带弹性下降,关节活动不灵。神经系统反应迟钝,一旦跌倒,容易发生关节、肌肉损伤甚至骨折。因此,应注意循序渐进,科学训练,慢慢适应。

一般说,运动量适当的舞蹈,动作协调、有节律,微有出汗;结束后虽感疲劳,但可较快消除;晚间容易入睡,睡眠香甜,无失眠、多梦。若一开始跳舞即感到气喘,出汗较多;或感到肌肉持续酸痛,周身无力:或运动后食欲不振。睡眠失常,均提示运动量过大。须进行调整。也可在跳舞后效1分钟脉搏次数进行估算,当运动后心率在(220-年龄)×60%-85%范围内,表明运动量比较合理。

此外,老年人跳舞,应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颈、转腰、转髋等动作。地面不宜过于光滑。最好穿着运动鞋,特别不宜穿高跟、硬塑料底类的鞋子。因病服用巴比妥类、酚噻嗪类、安定、三环类抗抑郁药、降血压药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或饮用药酒后,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平衡。不宜跳舞。

许多舞蹈都要求腰部转动灵活,若协调不好,或用力过猛,可引起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撕裂损伤,导致局部肿胀、疼痛,皮肤出现青紫斑块,肌肉痉挛发硬,影响腰部伸屈、侧弯、旋转等活动。要预防腰扭伤,可在跳舞前做些准备活动,使全身肌肉协调,处于待命状态。一旦发生腰扭伤。应及时治疗、卧床休息。

跳跃,蹬腿等动作超过耐受能力,可致跟腱劳损,发生无菌性炎症。当动作不协调或用力过猛时,跟腱可被肌肉拉断,出现局部疼痛,皮下淤血、肿胀,足踝活动不灵,不能用力蹬地等症状。如怀疑跟腱断裂,应去医院仔细检查,争取尽早接上。

古人有”闻鸡起舞”的习惯。不少中老年朋友也喜欢清展跳舞。经过一夜睡眠,这时跳上一场舞,将全身筋骨活动开来,可使一天轻松。但要注意,不要眼睛一睁就开跳,不妨先喝一杯开水。因为一夜睡眠未进食,尿液排泄,加上出汗、呼吸等不显性失水,致使身体缺少水分,血液黏稠度增高,循环阻力增大,影响心脑供血。这时喝一杯水,可迅速吸收,稀释黏稠血液,改替脏器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这样不但使皮肤看起来光亮,还可使精力倍增。

进食后,消化器官血液循环会加快。以帮助消化食物。此时立即跳舞,大量血液将改道流向运动器官,对食物消化吸收不利。一般来说,饭后休息40分钟左右再开始跳舞,较为适宜。

牛奶与老年人的健康


我国老龄化的速度居世界之首,人数的绝对数也是世界之最。至于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如何,从流行病调查资料得知,65岁以上老人白内障患病率68。4%,糖尿病患病率4。5%,60∽90%的老人患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症患病率1。5%∽3%,住院率7。6%,残疾率19。5%。生存质量差说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营养很不合理。

老年人要健康长寿,饮食营养合理、科学是第一重要的。牛奶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更是老年人最佳长寿食品。因为牛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一切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的质量和构成比例都适合人体需要,尤其适合老年人。它吸收率高,利用率高,是既经济又安全的营养保健食品。

牛奶含蛋白质3。5%,其中酪蛋白占80%,含有人体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所以牛奶中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质,其含量高于人奶。(生物价85%,消化率98%,功效比值3。09,请看表1、表2)。

牛奶中的脂肪约3。4∽3。8%,其中油酸占33%,所以牛奶的脂肪熔点低,颗粒小,呈高度分散的胶体状态,易消化吸收,脂肪中还含有必需脂肪酸和少量卵磷脂、胆固醇,牛奶中的胆固醇比畜肉和蛋类要低的多。

牛奶中糖主要是乳糖,约含4。6%,比人奶少,其甜度是蔗糖的1/8,乳糖有刺激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的作用,还有助乳酸菌生长,抑制腐败菌。

牛奶100克含钙120毫克,是人奶的3倍,每天如饮用两袋奶,可提供300毫克的钙,奶中钙呈溶解状态,奶中的磷是人奶的6倍,钙磷比是1。4:1,所以,奶中钙吸收率高,奶是老年人补充钙的最佳食品。除此,奶中还含有钾、钠、镁、铁、锌、铜、硒等。

牛奶中的矿物质是以碱性元素为主,所以牛奶是碱性食品,有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体内环境稳定是防病抗病的基础,也是抗疲劳、延缓衰老的基础。

牛奶中几乎含所有已知的维生素,以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夏季,牛奶中尤以维生素A、D、B2含量高。这些维生素与钙的吸收利用,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肿瘤很有帮助。

牛奶中的钙可促进肾脏排水和钠,可抑制升压激素的分泌。患高血压的老年人如每天饮用1∽2袋牛奶,对高血压有辅助治疗作用,还有调整紧张情绪和镇静作用。

酸奶是用乳酸菌发酵而成。乳酸使肠道pH降低,可抑制大肠杆菌生长,有止泻和抗病毒的作用。酸奶可提供机体免疫力,刺激机体产生γ-干扰素,使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提高,促进抗体产生,对肿瘤细胞有抑制或杀伤作用。全脂牛奶也有类似作用,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多喝全脂牛奶,有助于预防癌症,特别是牛奶脂肪中

含有少量特种脂肪酸(CLA脂肪酸),可在预防血癌、乳癌、大肠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方面发挥作用。

中医认为牛奶是补虚益胃、益五脏的滋补食品,生津润肤的美容食品,对老年人的皮肤干燥和便秘有特效。

有的人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出现腹胀、腹痛、肛门排气增多,可改用酸奶或加入少量可可粉。患胃溃疡的老年人不宜饮用牛奶,因牛奶使胃酸分泌增加,不利于溃疡面修复。

有人说牛奶是“人类保姆”,60年代以后世界牛奶的生产和消费量剧增,原不习惯喝牛奶的印度和日本成功地实行了发展奶业的“白色革命”,现人均消费奶量已达到60千克,韩国是40多千克,我国大城市才达到14。2千克。因此宣传和学习食用牛奶的知识,应作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措施的一部分加以实施。

老年健康的标志


老年健康的标志,可总结为十个“得”、六个“正常”和三个“不”。

十个“得”:说得准、听得懂、看得清、算得出、走得动、站得直、吃得下、便得畅、睡得好、想得通。

六个“正常”:体重正常(体重指数18.5-23)、血压正常(140/90mmHg)、血糖正常(空腹5.6mmol/dl)、血脂正常(低密度脂蛋白100mg/dl;高密度脂蛋白:男40mg/dl,女50mg/dl;甘油三酯150mg/dl)、血尿酸正常(男7.0mg/dl,女6.0mg/dl)和心电图正常。

三个“不”:上楼胸不闷、步行气不短、走路腿不痛。

老人如果有不符合以上标准的情况,应及早去看医生,争取医生对你的生活方式提出建议及病情的诊断治疗。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应该正确对待,保持良好心态。另外老年人定期体检也非常重要,因为有的病在早期可能无症状,一旦出现症状,问题可能就较严重了。

温和运动有益老年健康


持续的、适度的运动可使人精神振奋,因为这样的锻炼促使大脑分泌更多的心理“愉快素”。反之,激烈的、过度的运动却使儿茶酚胺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T细胞受体因“饱和”而功能锐减,同时还可反馈性地使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减少,并抑制B淋巴细胞的生物活性,降低免疫功能。因此,超负荷运动后人体极易疲劳,甚至加重已患疾病的病情。过度运动显然对身体不利。也有很多人只在有时间或有心情时才偶尔做运动。这种偶尔为之的“运动”,对健康更是无益,它很容易破坏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甚至还会加重器官的磨损,导致寿命缩短。

因此有专家建议,宜将“生命在于运动”倡导语改为“生命在于适度运动”。美国运动生理学家莫尔豪斯认为,“运动应当在顺乎自然和圆形平面(指一种平缓的而非陡然的过程)的方式下进行。”运动量由小到大,动作由简单到复杂,讲究舒适自然,循序渐进。比如跑步,刚开始练跑时要跑得慢些、距离短些,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再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美国有关专家提出了温和运动健身的新观点。温和运动就是一种低强度、低能量消耗的运动模式,也称“适度锻炼”,即每周消耗2000千卡热量的体能,相当于打2-3小时的乒乓球。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一个合适运动量,进行“温和运动”呢?目前比较公认且简便易行的评判标准是:以每次锻炼之后,感觉不到过度疲劳为适宜。也可以用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若运动量大,心率及脉率就快。对于正常成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心率增加至140次为宜;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增加至120次为宜。每个人每天都能累积相当于半小时的“温和运动”,比如骑自行车上下班,乘公交车提前一站下车步行,在机关办公时不乘电梯而爬楼梯以及早晚散步等等,其活动量就基本够了。选择了适度的“温和运动”方法,就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温和运动”是持续的锻炼,它对人的意志和毅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享受到它带给你的健康快乐。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一个合适运动量,进行“温和运动”呢?目前比较公认且简便易行的评判标准是:以每次锻炼之后,感觉不到过度疲劳为适宜。也可以用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若运动量大,心率及脉率就快。对于正常成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心率增加至140次为宜;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增加至120次为宜。每个人每天都能累积相当于半小时的“温和运动”,比如骑自行车上下班,乘公交车提前一站下车步行,在机关办公时不乘电梯而爬楼梯以及早晚散步等等,其活动量就基本够了。选择了适度的“温和运动”方法,就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温和运动”是持续的锻炼,它对人的意志和毅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享受到它带给你的健康快乐。

老年人健康特征


1、老年人健康特征之体形特征

体型不瘦不胖,面色红润。老年人身体过胖不是健康的表现,过胖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例如,体内脂肪大量积聚,造成身体额外负担,氧消耗盘高出正常的30~40%,心脏负担加重。过瘦也不是健康的表现,过瘦的人的精力、体力都较差。并易发生低血压、头昏、乏力,甚至影响工作。不胖不瘦,体态轻盈,高血压、冠心病、内脏下垂等罹患率低,实为老人健美的体征。

2、老年人健康特征之声音情绪

语音宏亮,情绪稳定。说话声音宏亮,谈笑风生,呼吸从容不迫,应视为心肺健康的表现。情绪与健康长寿有密切关系,如果谈吐自然。对答如流,不卑不亢,遇喜而不过激,遇噩耗而不过悲,不易动怒或多愁善感,保持一种老成持重的稳定情绪,是精神健康的征象,长寿有望。

另外,牙齿坚固,腰腿灵便。牙齿坚固,进食正常,能保证身体足够的营养,有利于健康长寿。腰腿灵便,步履从容,有独立的生活能力,有利于抗老防病。

3、老年人健康特征之心理表现

3.1、感知良好,稍有衰退者,也可通过适当的手段进行弥补,如戴眼镜、助听器等。

3.2、记忆力良好,不要别人提醒能记住重要事情,能轻松记住一读而过的7位数字。

3.3、逻辑思维健全,思考问题条理清楚。

3.4、想象力丰富,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框和陈腐观念。

3.5、情感反应适度,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

3.6、意志坚强,乐观进取,办事有始有终,不浮夸、不轻易冲动,不常抑郁焦虑。

3.7、人际关系良好,家庭和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3.8、态度和蔼可亲,能常乐,能制怒。

3.9、关心国家大事,爱学好问,学习能力基本不衰,始终坚持学习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知识或技能。

3.10、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保持一致,遵守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

老人日常养生的常识

1、慢吸快呼

“任何影响呼吸的因素都会对健康和寿命造成负面影响。”你的呼吸也会影响到身体的其他生理功能,比如血压、心率、血液循环、体温等。

学会呼吸的第一步就是放松腹部的肌肉。当腹部肌肉放松之后,最重要的就是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把气体呼出来。例如,做到吸气的长度是呼气长度的2倍。

2、学会加餐

研究显示,不吃大餐对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所以,你应该学会加餐。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饥饿状态,每2~3个小时,吃一小顿饭。如果是外出吃晚餐,那么就吃一半,把剩下的带回家,作为稍后的夜宵。

其次,多食用鱼类,且要选择较小的鱼类,比如野生或有机的鲑鱼、新鲜的沙丁鱼等。

再次,不要忘记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全小麦食物、全燕麦食物、糙米饭等。最后,每天补充复合维生素,尤其要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

老人如何安排一日三餐

1、食物的内容和食物的量:一日主食量应掌握在250克~300克。蛋白质食品,如牛奶每天最少250毫升,甚至可增加至500毫升,最好饮酸奶。鸡蛋1个,肉类100克,豆类100克,蔬菜400克~800克,植物油20毫升~30毫升,盐4克一6克。水果1—2个。把上述食物安排在各餐次中。

根据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的原则,早餐与午餐可安排丰富些。注意食品花样要多,肉类食品可多选用鱼肉,注意粗细搭配等,并可多食一些有保健作用的食品,如豆制品、木耳、银耳、海带、紫菜、香菇等。加餐可用酸奶、水果等。

2、餐次安排,每天5~6餐,3次正餐之间可加1—2餐。老年人睡前可饮用牛奶,这对睡眠有好处。

3、烹凋方法要少用油,使食物清淡、易消化。

4、饭后不再吃甜食,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厚味、油炸食品。

老年肥胖与减肥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在中老年期间,最令人向往的是有强壮和健康的体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生理、心理及机体的免疫功能都将发生变化,对疾病的抵抗力逐步下降。肥胖是最令中老年人烦恼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它的并发症。在肥胖症患者中,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患者的寿命也因此缩短。因此,中老年人及时防治肥胖尤为重要。

老年肥胖多伴有疾病。从老年生理学的角度来说,老年肥胖使老年人的各器官负担进一步加重,耗氧量进一步增加。由于腹部脂肪的堆积,使膈肌抬高,肺活量明显下降,机体耐受能力进一步降低。加上老年人的代谢能力降低,骨质相对疏松,肥胖使得脊柱及四肢关节负荷加重,容易引起腰背疼痛,关节变形。肥胖还能使老年人肝胆疾病的发生率提高,诸多因素造成老年人寿命缩短。所以,中、重度肥胖的老年人,应当进行减肥治疗。但考虑到老年人的一些特殊情况,在减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老年肥胖合并疾病较多时,应以治疗疾病为主,减肥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控制疾病。

二、老年人减肥,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时停时行。要制定一个计划,使之既能减肥,又能健体,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体质,进而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减肥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患者体重减轻的速度以1-3个月减重1-2公斤为宜,在减肥过程中以患者不感到饥饿、无疲劳感为佳。

三、饮食减肥,不要采用快速减肥法,也不要偏食,要尽可能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宜的减肥食谱。

四、运动减肥,开始时运动量不要过大,应从散步开始,逐渐进行慢跑,适应后再选择其他运动减肥方法。

此外,中医针灸减肥也有一定疗效,在减肥的同时还可兼顾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

老年人如何健康过冬


导读:老年人如何健康过冬?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是许多老年疾病的高发时期,有的老人身体虚弱,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毛病缠身,实在令人苦恼。那么,老年人如何健康过冬呢?看看下面介绍方法。

一、老年人如何健康过冬?

1、起床要慢

清晨人体血管应变力最差,是急性心梗发生的高峰时段,老人睡醒时不要急于下床,先在床上躺一会儿。起床后最好喝杯温开水,有利于稀释血液。

2、饮食有节

冬季天气冷,老人可多吃一些肉类和高热能食品,以适当补充热量,但也要适可而止,若过食肥腻,则痰湿顿生,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害无益。老年人冬季可选择食用苦瓜、白果等苦味食物,而少食过咸之物,对于养生保健,防患未然都是有一定作用。但如老人体质较好,就没必要大量进补营养品,只要注意日常生活调节即可。

3、食补不宜热

很多人喜欢在冬天大补,比如吃羊肉锅或者喝补汤等,其实这种过于燥热的食物不宜多吃,尤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此外,天麻、熟地黄、红花等中药材也要谨慎食用。

4、起居有常

入冬后,昼短夜长,老人要适应变化,适时增添衣服,调节作息时间。在冬季,老人应睡眠充足且要定时,要早睡晚起。一般认为,老人冬天睡眠时间7至9小时为宜。起居有常还包括定时解大便。欲得长生,肠中常清。冬天由于上厕所不方便,加上活动少,老人往往不能保持天天大便。但长时间不解大便,肠道会吸收粪便中的有害物质,会促使一些老年性疾病的发展。

5、注意脚保暖

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数九严寒脚部的保暖尤应加强。老年人冬季应及早穿厚袜子配棉鞋,以暖足固肾。有冻伤史者更应早穿。此外,晚间临睡前以热水烫脚,搓脚心涌泉穴,以保持末梢血液循环良好,利于保健。对有冻伤史者,可用葱须加花椒的热水洗烫脚。

6、家里放盆水

冬季,人们为了御寒而将门、窗紧闭起来,再加上取暖设施的使用,致使室内的空气干燥、污浊,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老人本身抵抗力较弱,对冬季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极为敏感,长期处于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因此,在控制室内温度同时,应注意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使室内空气保持一定的湿度,因为空气干燥会影响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1、感冒

老年人要重视防感冒,经常洗手,包括鼻子和嘴巴;居室勤通风换气,尽量少去人流聚集的地方;适量户外活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出现流感征兆或病症应及时就医。

2、心血管疾病

心脏病发作冬天常见,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的检查,遵医嘱选用降压、降脂等药物,谨防心肌缺血、缺氧。

3、中风

老年人血管弹性本来就差,气温急剧变化会带来血压的异常波动,易引发中风。要重视对原发病的治疗,尤其是不稳定的高血压、活动性冠心病,还有糖尿病等。密切关注中风先兆,如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

4、跌倒

气温低、加上老人反应慢,容易滑倒。老人跌倒易伤及骨骼和内脏,治疗恢复需要很长时间,造成身心痛苦。出门时须有人陪同,要穿防滑鞋;用拐杖的老人,确认拐杖的安全性。

5、冻伤

鼻子、耳朵、脸颊、下巴、手指和脚趾都是容易冻伤的部位,平时注意保暖。患有心脏病及其他循环系统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

6、一氧化碳中毒

在家取暖时不能紧关门窗,要定时通风;睡觉前一定要把煤炉子熄灭;定期检查煤气用品的开关,防止煤气泄漏。若发现有一氧化碳中毒者,应先使其脱离中毒现场,然后立即送医院进行救治。

合理素食,老年健康的法宝


在我国,“基本吃素”一直被不少老年人奉为养生之铭文。可是,人们注意到,旧时以素食为主的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比经常吃大量荤食的北欧人(丹麦、挪威、瑞典)要低。分析一下中国人的膳食,其情况是:谷类食物吃得相当多,粮食被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掉,菜肴方面,除了大豆外,普遍缺乏优质蛋白质,钙、锌、铁等重要元素严重不足。

拿大豆来说,大豆虽含有优质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可是从营养学的角度细细推敲,大豆和豆制品有其短处。首先,大豆的消化率很低,即使加工:成豆制品,其消化率也比不上奶类、蛋类、鱼类;其次,豆制品所含的植物蛋白质,其生物价值也逊于蛋、奶和鱼虾所含的蛋白质。植物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代谢等一系列变化后,最后产生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老年人或多或少有肾功能减退现象,如吃豆制品过多,势必加重肾脏负担。豆制品中还含有较多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会转化为半胱氨酸,据研究,这种物质有可能损伤动脉内皮细胞,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易于沉积于动脉内壁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此外,豆类蛋白质还可抑制对铁元素的吸收。

由于饮食结构的这种情况,故中国人的总体体质比北欧人差。在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相当高,营养性贫血并不少见;由于免疫功能较差,易得感染性疾病和癌症。

长期素食的人,血中胆固醇较低,胆固醇高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据研究,缺钙也跟发生高血压病有关。北欧人经常吃冷水鱼、乳、蛋,这类食物富含的多种营养素正是坚持长年吃素的中国人所普遍缺乏的。冷水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牛奶富含钙,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理想保健食品。冷水鱼吃得最多的爱斯基摩人是全世界患冠心病最少的人群。

为肥胖病、糖尿病等“富贵病”所困扰的美国人,他们的营养学家对中国人旧时的膳食倒很感兴趣,因为中国人膳食中食物纤维含量高,这对防治肥胖病、糖尿病和结肠癌确实大有好处。美国营养学家比较了美国人和中国人膳食的短长后,提出了以素食为基础,辅以蛋类和乳类制品,称为“蛋乳素食”。

“蛋乳素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膳食方式。对老年人而言,如果把“蛋乳素食”再改为广义的“合理素食”,可以更好地纠正优质蛋白质、钙、铁、锌等元素不足的缺点。“合理素食”应包括以下内容――

1.在“素食”的基础上,每天吃蛋1-2个,喝牛奶1瓶。

2.吃些龟。常吃鱼的人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比例较高,高密度脂蛋白可将其他类型的胆固醇从动脉血管内壁上清除掉,起到“清道夫”的作用。

3.适当吃些含锌、铁特别丰富的水产品,如紫菜、蛏子、蚌肉和苔条等。

4.“杂食”。有8种氨基酸人体自己不能合成,而只能由食物中摄取,称为必需氨基酸。植物蛋白质的最大缺点是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不完全,如果食物的品种多,则可起互补作用。在主食方面,不妨米、面、高粱、甘薯混合食用;副食品方面,品种也是越杂越好。这样,可使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素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并可使氨基酸由“不完全”而臻“完全”,能大大提高蛋白质的生物价值。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茶与老年健康》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健康养生茶”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