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季节养生指导

2019-10-11 │ 糖尿病患者季节养生指导 糖尿病患者季节养生

糖尿病患者饮食健身三大误区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关于养生保健,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患者饮食健身三大误区”,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总患病人数超过5000万。随着糖尿病的队伍越来越大,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焱说,在 糖尿病治疗提倡的糖尿病教育、自我血糖监测、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大部分都由患者自己完成。在治疗过程中,不少患者在饮食、运动、用药方面都容易相信民间说法和诱人的广告。在此,我们请专家对糖尿病患者常有的生活习惯进行点评。

天天吃南瓜、苦瓜、柚子,这些能降糖no!

平衡、有规律的饮食yes!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南瓜、苦瓜、柚子等成不少糖尿病患者降糖的食疗方法,甚至有人一顿一个小南瓜,天天如此,血糖没降却升高了。是不是长期吃南瓜、苦瓜就可以降低血糖呢?李焱说,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这些食物中并没有含有某种降血糖的成分。有人曾经做过试验,一餐吃5-6斤苦瓜,稍微能降低一点血糖,效果非常弱,而市面上的一些南瓜茶、苦瓜含片宣称能降血糖,其实大多是添加了西药的成分。

医生建议: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许多轻度糖尿病患者只需进行恰当的饮食管理并配合做适当的运动锻炼,就可达到防治要求。平衡而有规律的饮食,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提供充足的营养。糖尿病患者饮食请记住八少八多:副食少荤多素;肉类少肉多鱼;主食少细多粗;烹饪少油炸多蒸煮;口味少盐多醋;少烟酒多饮茶;饮食少量多餐;生活少吃多动。

少吃米饭、不吃水果no!

什么都能吃,什么都有量,还要分情况。yes!

有些糖尿病人绝对不吃水果,甚至每餐用小磅秤来测重食物,丝毫不能有偏差,害怕吃甜食和淀粉类食物让血糖控制不好。其实糖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基本上所有的食物都含有不同程度的糖分,米饭、面食全都是多糖。靠饥饿来控制血糖是行不通的。生活中要怎么吃,吃多少,这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由营养师来制订饮食计划。

医生建议:其实糖尿病患者什么都能吃,但什么都有量,还要分情况。教一个合理饮食的诀窍:改变晚餐丰盛或吃夜宵的习惯,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虾蟹类、动物脑和内脏及各种精致蛋糕和糖类。选用低脂食物,如植物油、酸牛奶、谷物豆类、各种粗粮、鸡蛋蛋白、适量瘦肉、家禽、鱼类等。保证每天吃新鲜蔬菜水果8两以上,并注意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比例。增加维生素、纤维的摄入,如各种蔬菜、瓜果、适量洋葱、大蒜、香菇、木耳等,少吃盐。少喝含糖饮料,多喝茶。

赤脚走鹅卵石路no!

最简单的运动:行走、散步yes!

如今,很多公园、小区里都铺有鹅卵石路,许多老人也爱赤脚在上面走走,因为按照中医的理论,给足部的穴位以适当的刺激可以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从而起到健身防病的效果。但糖尿病患者则不宜做这项运动。因为糖尿病病人的足部很容易坏疽,赤脚走鹅卵石路,易造成病人轻度外伤,最后可能导致截肢的后果。糖尿病病人的末梢神经病变,使足感觉迟钝,赤脚走路对糖尿病患者是一个危险行为,因为一旦受伤容易感染,伤口不易愈合。临床中,就有糖尿病患者因剪指甲不慎弄了个伤口,最后造成截肢。

医生建议:运动能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可以使血糖降低。同时,运动是减肥的有效方法,可纠正异常脂血症,降低血压,使心肺功能得到锻炼。但是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应遵循适量、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的原则。坚持经常锻炼,至少每周3次以上。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一般不超过1小时,包括运动前准备及运动后恢复动作。最好以持续、缓慢的方式来运动:行走、散步、爬山。

yS630.Com相关推荐

糖尿病患者的3个饮食误区


进食高糖分的食物,的确对预防糖尿病有百害而无一益。可不吃糖,就不得糖尿病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这是因为我们每天身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食物。

误区1:粗粮不含糖,可以多吃

错。粗粮是比精米面含更多有益健康的膳食纤维,但粗粮也是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构成,在进食时总量也要控制。从控制热量的角度上看,正确的原则是对所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一视同仁,控制每天的总热量,膳食品种要争取多样化。

误区2:无糖食品随意吃

错。进食高糖分的食物,的确对预防糖尿病有百害而无一益。可不吃糖,就不得糖尿病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这是因为我们每天身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食物,而糖尿病主要表现在机体对糖(也就是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紊乱。所谓的无糖食品只是指不含葡萄糖,并非完全不含碳水化合物,吃多了还是对身体健康不利的。

误区3:得了糖尿病,就得少吃

错。要保持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拥有足够精力,我们的身体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源。正确的态度是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性质,再决定每天应该进食的总热量,对每种食物都应适量食用。简单概括起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具体的饮食控制方案,因人、因时各异。如果长期保持饥饿状态,血糖持续偏低,糖尿病反而会加重。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误区


糖尿病发病率高、控制率低的现状亟需改变,激发患者的主动性是阻击糖尿病的关键因素。这是专家对我国糖尿病现状的共识。正如专家所说,自我血糖监测是正确治疗的关键一步,它是糖尿病患者了解身体状况和病情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及时发现血糖波动,使医生能正确评估日常活动和药物治疗对血糖的影响。但是不少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监测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使开展了血糖监测,也经常会走入误区。专家指出,只有走出血糖监测的误区,才能管理好自己的血糖。

血糖不能随便测,要科学频繁测

一份对糖尿病患者家庭健康管理意识的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不能实现经常性血糖监测的原因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主观认为血糖不需要经常测,偶尔测一两次了解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就可以了。专家指出:科学、频繁的血糖监测才可以了解一段时间内自身更全面的血糖波动情况,便于得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也能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变化的踪迹,及时采取对策。血糖自我监测的频率与治疗的目标和方式密切相关,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指出: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当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次。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2-4次;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

血糖不能随时测,要科学定点测

经常性的测量血糖,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但也需要定点地测量,因为不同时间的血糖监测代表了不同指标,只有弄清楚各个主要时间段的血糖,才能对症治疗,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一天监测血糖的时间分布为七个点,分别为早餐前空腹血糖、午餐前血糖、晚餐前血糖,三餐后血糖以及睡前血糖。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指出: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也应测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夜间血糖监测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科学的血糖监测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延缓并发症进展、保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节省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正因为血糖监测如此重要,因此血糖仪不能随意买,首先要选知名大品牌,这样才能保证仪器的准确性,监测数值的精确性。而一些没有品牌保证的血糖仪,虽然钱是花少了,但是这些缺乏品牌保障、售后支持的血糖仪也不可能带来很精准的测量结果。而测量结果不准确,势必会影响到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以欧姆龙血糖仪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在售后服务方面已具备一整套完善的体系,售后服务中心遍布全国共有128家,同时还有免费400热线,及时解决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中的各种问题。欧姆龙血糖仪HEA-230可以储存512次测量结果,可以更好地把握血糖波动状况。并且可以显示7天/14天/28天血糖平均值,轻松掌握血糖周期变化。

另外,为了保证血糖的频繁测量和定时测量,一定要选择那种记忆能力强的,能储存几百次测量值的血糖仪,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血糖波动状况,达到控制血糖的目标。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现在三高是最常见的疾病了,相信小编不说大家也知道,三高就是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对于三高的人群来说,饮食是最大的问题了,很多食物都不能乱吃,如果吃错食物的话,就会导致病情加重。那么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忌都有哪些。

1、切不可用增加药量来“抵消”多吃的食物

一些患者在感到饥饿时常忍不住多吃饭,此时他们可能采取自行加大原来服药剂量的方法。其实这样的方法是大错特错的,这样不仅不会降低血糖,反而会因为药物的原因而引起其他的疾病。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要定量定餐,还要定时,不能依靠药物来控制血糖。

2、某食品可以降糖的说法万不可信

总听一些糖尿病朋友说,多吃某某食物可以降低血糖,这是一种误解。饮食确实是可以缓解血糖,但是不能一味的就依靠固定的食物来缓解血糖,在饮食上面,我们还要多方面的饮食,当然也不能依靠药物来维持,平时养成控制血糖的好习惯,不仅饮食上面要注意,生活方面也要注意。

3、早餐重要莫轻视

不吃早餐是不会降低血糖的。头一天晚饭后至次日清晨,已有近10个小时未进食,血糖可达最低值。早上的时候需要多吃一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不然也会出现低血糖的现象。早餐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可以很好的缓解血糖。

要想缓解病情,我们就要注意好饮食。从上述的知识我们就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非常的重要,一些多糖的食物不要吃,一次刺激过大的食物也要少吃。上述就是小编为大家讲解的关于糖尿病患者的一些饮食禁忌,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一下。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 你中了几个


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绝不意味着尽量少吃,因为长期饥饿,热最不足可导致机体自身消耗,不仅会出现消瘦、抵抗力减弱,而且可加重糖尿病。因此,糖尿病也者要遵照医嘱,合理安排每日总热量、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适当比例,订出自己较理想的食谱。


糖尿病饮食首先是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素之间需保持一定的比例,肉食摄入减少,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易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

不少糖尿病患者认为,主食越少吃城好,甚至连续数年把主食控制在每餐仅吃半两到一两,这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二是控制了主食量,但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使每日总热量远远超标,且脂肪摄入过多,如此易并发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使饮食控制失败。其实,糖尿病饮食主要控制总热量与脂肪。而主食中含有较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升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应该保证吃够量。


部分患者错误地认为,糖尿病就不该吃甜食,咸面包、咸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不含糖,饥饿时用它们充饥,不需要控制。其实,各种面包、饼干都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这类食品可以用来改善单调的口味,提高生活乐趣。不过必须计算进总热量。


有些患者为了控制好血糖,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特别是早餐,认为能省一顿药。其实,吃药不仅是为了对抗饮食导致的高血糖,还是为了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所致的高血糖。并且,不暗示吃饭也容易诱发餐前低血糖而发生危险。另外,少吃这一顿,必然下一顿饭且增大,进而导致血搪控制不稳定。因此,按时、规律地用药和吃饭很重要。

糖尿病患者如何健康饮食


高血糖现在对于人们来说是见怪不怪了,现在很多的食物里面都是含有糖分的,而且我们的饮食非常的杂乱,因此血糖很难得到有效的平衡。饮食习惯不好,血糖的浓度就会不断的变化。那么糖尿病患者饮食如何做到健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下吧。

糖友如何做到健康饮食

1、浅尝辄止即知足

宴席上大家喜欢边吃边聊,有经典菜肴大家一起品尝点评,加之其他人可能会热情帮着夹菜,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这样的饮食会导致血糖无限的升高,很多人认为只要之一些药物就可以缓解了,但是我们都知道,吃药物对于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而且还会导致低血糖的出现。

2、点菜原则很关键

为表示东家的热情好客,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一般宴席以大鱼大肉菜肴为主,蔬菜只是点缀而已。其实在饮食中,蔬菜和肉类的食物是需要搭配好的,不要只觉得喜欢吃肉类就吃了很多的肉类食物,脂肪太多的时候也会导致血糖升高,所以多吃一些蔬菜可以缓解症状。

3、餐盘旁放杯水 吃菜前涮一下

点餐最好荤素搭配,条件允许可以让厨师适当少放油、盐、糖。烹饪食物的时候要少放一些含糖的调料,同时,不要吃一些炸煎的食物,油也要少放一些。吃饭的时候可以放一杯开水在手边,吃点菜然后再喝点水,这样可以很好的缓解血糖。

4、饭前先喝汤 吃完主食再吃肉

糖尿病患者吃饭的顺序同样有讲究:在吃饭前应先喝一杯温水或一碗汤,可以暖胃。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需要应酬,所以饮食很杂,很多食物看着没有糖分,但是其实有些食物里面是含有糖分的,如果多吃的话,很容易会导致血糖变高。上面就是小编为大家讲解的关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饮食方式,大家平时需要注意一下。

糖尿病患者饮食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一项疾病,而临床验证表示,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的,所生子女换糖尿病的几率也比较高,这也验证了糖尿病是会遗传的。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患者饮食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糖尿病跟遗传是有关系的。临床验证,如果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所生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明显比一般人增高。糖尿病患者亲属中,糖尿病发生率,要比非糖尿病患者亲属中的高,所以充分说明说明糖尿病有遗传倾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并不是遗传这一个病因导致的,它是一个多病因的综合病症。科学家经过200对单卵双胞胎糖尿病的调查,最后分析得出,单卵双胞胎两个在出生后的不同时间里都患糖尿病的一致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为百分之九十点六,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为百分之54.4,这充分说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比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更为显著。

糖尿病的遗传它并不是单一基因遗传,它是多基因突变。而且糖尿病遗传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指糖尿病的易感性。父母中只有一个有糖尿病,那么子一代患糖尿病的机会非常少,而且还常隔代遗传。双亲均是糖尿病患者的话,子一代有5%得糖尿病的几率。

虽然说糖尿病它有一定的遗传性,但是遗传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糖尿病的出现更重要的还是患者自身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患者饮食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糖尿病患者饮食要注意什么

多吃蔬菜,少吃水果。尤其是含糖类的水果,切记不可贪吃。

饮食规律,甚至在感到饥饿时,可以适量少餐,但是绝对不能饥饿过度,过分饥饿会导致低血糖,严重时会引起饥饿酮症。

不要饮酒。饮酒会加重肝胰的负担,所以除非招待客人必须喝酒,平常在家的时候能不喝则不喝。

禁用甜食。姜等调料不加限制。甜味可用木糖醇、糖精或甜叶菊酯调。

少吃盐。过多的盐,促进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的作用,可引起血糖浓度增高。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饮食


导读: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误认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其实并非如此,糖尿病患者虽然在饮食上需要注重很多,但是,糖与糖尿病的关系不是特……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误认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其实并非如此,糖尿病患者虽然在饮食上需要注重很多,但是,糖与糖尿病的关系不是特别的大。因此,我们仍需具体了解一下糖尿病的患者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多

其实,糖友的食谱要求很简单:根据运动量和服用的药物调配食品就行,让血糖浓度尽量接近正常范围。吃多少才能控糖很简单,一天20种以上的食物。然而,这20种食物不能都是同一种类的食物,而是要多样化。粮食类、蔬菜水果类、肉蛋奶豆类、油脂类,每天四大类的食物都要吃,总数不少于20种,这样才有益于健康。另外,总能量不要超过身体需要量。

不宜吃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健康饮食的基础,而且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一般也含有其他的重要营养,如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因此不该拒绝吃。不过,碳水化合物对血糖浓度影响也最大,因此糖友需要记录下摄入的数量和时间,并选择营养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不能吃自己最喜欢的食物

其实没必要,烹饪方式上少油炸多蒸煮,或减少吃的量即可。

蛋白质比碳水化合物好

由于碳水化合物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大,很多人希望用蛋白质来代替碳水化合物。但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一般也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多吃会增加患上心脏病的风险。营养学家推荐,蛋白质应占到当日食物热量来源的15%-20%。

可以随意根据食量调节用药量

注射胰岛素的病人,会根据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量来调节用药量,但这不等于就可以随意吃。如果是用其他药物,没经医生同意更不要自行调节用药量。

与甜品绝缘

甜品可以少吃,还可以做些小改变,比如用人工甜味剂、减少糖的用量。

吃咸的血糖不会升高

咸面包、咸饼干以及针对糖友设计的专用甜味剂食品,虽然都不含蔗糖,但它们都属于碳水化合物,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吃咸的也应计入食物总热量。

要单独分餐

其实对糖友有益的食谱对健康人也同样适用,因此不需要刻意与家人分餐。你只需要对自己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量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

适合吃减肥食品

标了减肥食品的食物不一定就好,你要仔细阅读食物成分标签,来决定是否对自己的健康有益。

糖尿病患者秋后饮食要注意


入秋后,气温逐渐转凉,医院的腹泻患者明显增多,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为糖尿病患者,为此记者请教了河科大三附院洛阳东方医院、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有关专家。

季节交替关注“三个特点”

市第二中医院预防保健科郭海涛主治医师就秋后为何糖尿病患者易引起腹泻解释道:夏秋之交许多人都因饮食习惯、饮食方式不当等引起腹泻,糖尿病患者更是季节交替的弱势群体,这与自身免疫力下降等综合因素有关。因此在季节转换之际合理饮食,做好防范。

季节因素:入秋后,季节仍处在“暑湿”之际,“暑湿”本身就是引起腹泻的高发天气因素,这期间要忌生冷、少着凉。

水果因素:养成日常适量进食一些瓜果的糖尿病患者,对控制血糖有一定辅助作用,但秋后不加选择地吃瓜果,反而容易引发腹泻。

免疫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服药,肝肾功能、免疫力下降,腹泻更比一般患者难治愈。郭海涛指出,腹泻一般情况下不会引发血糖升高,但使用药物以及治疗不当,会导致血糖升高。

平衡、控制、坚持很重要

入秋后,糖尿病患者除了预防腹泻,还要根据季节特点科学饮食:营养平衡,适度控制,长久坚持。河科大三附院洛阳东方医院营养科主任杨春娟医师对此认真支招。

控制总热量控制体重不超标

一般人到了秋季容易进食过多,致使摄入热量过剩血糖升高。病人每日所需的食物总热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身高、体重、年龄、劳动强度、生活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劳动强度大、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孕妇、乳母、消瘦者或合并有其他消耗性疾病的人,可适当提高热能摄入,而对于超重或肥胖者则应减少热能摄入。

平衡膳食选择食物多样化

每天确保吃四大类食物:谷薯类,蔬菜水果类,肉、禽、鱼、乳、蛋类,豆类、油脂类,因为只有平衡吸收食物中所含的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才合理。大营养素的比例是:脂肪占20-30%,蛋白质10-20%,碳水化合物55-60% 。

同时适当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 我国一些糖尿病人有少吃粮食多吃高蛋白的偏面要求和认识,但是蛋白质过多,对糖尿病并无好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高蛋白饮食可引起病人肾小球滤过压增高,而有滤过压增高的病人容易发生糖尿病肾病。建议一般情况下,每日半斤奶、一个鸡蛋、一两鱼、一两瘦肉、一两豆腐,再加上主食中的蛋白质,可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

但对发育成长期的青少年、孕妇、乳母和老年人,要适当放宽对蛋白质的限制。

另外,在具体选择食物时,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在控制总热能的前提下多选食具有健脾、补肺、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鸭蛋、银鱼、黑鱼、黄鱼、猪肉、兔肉、牛肉、鸽肉、鸭肉、豆腐、山药、土豆、海带、菠菜等绿叶蔬菜。

严把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关

不论年轻年老的糖尿病人,不要选择高胆固醇食物如黄油、鱼子、动物内脏(特别是心、肝、肾、肠、脑)。室温下为固体的油(如牛油、猪油、羊油)含饱和脂肪酸多,应少吃。不饱和脂肪酸为植物油、硬果和禽类脂肪。吃超量的脂肪还会降低身体内胰岛素的活性,而使血糖升高。尽量减少烹调用油量,每天用量不超过25克。

高纤维膳食是个宝

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可以延缓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控制餐后血糖上升幅度,明显改善餐后高血糖,还利于治疗便秘、降低胆固醇。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燕麦片、荞麦面、玉米面、玉米粒等粗杂粮,魔芋、海带、绿色蔬菜、豆类等。蔬菜类摄入每天不少于1斤。

少食多餐,定时定量

少食多餐可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对高血糖控制极为有利。有时用单纯药物调整效果不佳者,通过分餐即可控制病情。有专家认为,若主食量全日超过300克,宜采用少食多餐方法,使每次正餐主食量不超过100克,多余部分移做加餐,对控制血糖也有好处。

水果要“巧吃”

水果绝大多数是甜味,因此许多糖尿病患者都认为一吃水果血糖就会升高,其实这样认识不完全正确。“巧吃”水果血糖不但不会升高,还会得到有效控制。

选择恰当时间。首先吃水果最好在两餐之间做加餐用,既不至于血糖太高,又能防止低血糖发生。

选择保健水果。水果中西瓜、苹果、梨、桔子、弥猴桃等含糖量相对较低,而香蕉、红枣、荔枝、柿子、红果含糖量相对较高的水果应适量。

生冷饮食要远离

从中医的角度讲,糖尿病属于脾病,而脾脏喜暖不喜凉,因此,过于生冷的食物容易伤到脾胃,对控制糖尿病更为不利。

盐巴是个宝,过量祸害多

过量摄入盐会增加身体的代谢能力,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过量摄入盐,会加重病情。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钠盐摄入过多易引起高血压,每日不超过6克为宜。

精神放松很重要

郭海涛医生最后补充道,部分糖尿病患者是由抑郁症引发的,因心理因素造成内分泌失调可引发血糖升高。因此在季节交替之际,患者要放松自己的心情,多听音乐、多外出郊游、多运动,加大身心对热能的排泄力度。因为排泄热能就是排泄身体的糖含量。

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误区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是身体特别特殊的一类人群,很多患者都需要长期用药。当然,用药也是得有讲究的,得有方法的。千万不可随意用药。除了遵医嘱,还有哪些是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误区呢?本篇,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希望以此能够引起糖尿病患者的足够重视。

1、查出糖尿病就用药

一般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先进行饮食控制、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生活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肥胖者减肥,观察1一2个月左右。如果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血糖控制满意,就可以坚持非药物治疗,只有经上述处理后血糖控制不满意者,才加用适当的降糖药物治疗。

2、同类药物合用

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一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多种,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同类药物合用有时会导致严重低血糖。


3、选药不当

如肥胖患者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消瘦患者或者心、肺、肝脏、肾功能异常者应用双胍类药物,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肾病等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

4、只吃药,不复查

化验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效果逐渐降低,医学上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患者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于此。


5、中医药根治糖尿病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还都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客观地说,中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中药效果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

6、过度降糖

许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将血糖迅速控制下来,往往多种药物联合、超剂量服用,这样不仅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糖尿病患者的正确饮食原则


研究发现,食用较多粗粮的人,和每日精白米面的人相比,不仅随着年龄变胖的趋势比较小,而且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的危险都明显下降。健康人这样吃,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从而可以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研究还发现,糖尿病人比较容易损失矿物质和水溶性维生素。这是因为,糖尿病人有“多尿”症状,而尿量的增加,会带采各种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丢失;糖尿病人体脂肪分解过度时,由于尿液中“酮体”的增加,更会带来钾、钙、镁等元素的大量丢失。户所以,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还是要充分的摄入各种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以及低糖水果、奶类等食物,以便增加膳食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源。


其实,用粗粮和杂豆来替代白米、白面,也是个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好方法。因为和精白米、精白面粉相比,它们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通常应能达到几倍之多。比如说,红小豆富含钾,其含量可达精白米的10倍以上。

水果虽然是甜味的,但它们和甜饮料不是一回事倩,糖尿病人并非绝则不能吃。很多水果的餐后血糖上升速度并不快,特别是那些果胶和纤维素含量比较丰富、糖分不是太高的水果。比如说,酸甜口的苹果,不是特别甜的脆桃子,不太甜的木瓜、杨桃和火龙果,桑葚、草莓和杨梅等,都可以少量吃一些。只不过要注意,吃了这些水果,就要相应扣减几口主食啦。


最后要关注的,就是有关烹调油和盐的数量。研究发现,膳食中脂肪的摄入,对长期血糖控制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尽管不吃糖,只要油太大,血糖就没法控制好。所以,给糖尿病人做饭时,务必要做到少油烹调。同时,盐也不能多放,因为糖尿病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会加大,控制盐的摄入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危险。

糖尿病患者饮食禁忌有哪些


糖尿病是很多人都会犯的疾病,中老年人得糖尿病的是很多,就是因为有了糖尿病之后呢,平时的饮食要注意很多,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非常复杂的疾病,糖尿病饮食需要掌握很多的饮食原则,糖尿病的饮食原则有很多的,那么怎么样饮食好呢?下面跟小编去看看吧!

饮食原理

糖尿病人吃什么好一直是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比较关心的话题,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可能快速提升血糖的,以及糖分含量高或者淀粉、脂肪含量高的的食品是要少吃的,他们都很容易转化为葡萄糖。那糖尿病人吃什么好呢?是不是促进血糖降低的就好呢?

在确诊的糖尿病以后,一般都开始吃药来降低血糖,如果说是吃的二甲双胍类药,因为这个药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因此吃这个药的病人多补充一些维生素B12是应该的,另外就是吃白糖的病人,由于这个药是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的,因此,吃这个药的病人不能只是吃碳水化合物(淀粉脂肪),还要补充一定的蛋白质,一般来讲如果您一顿吃5两,那么1两要是蛋白质;吃磺脲类药物的,这个药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增加分泌,增加了胰岛的负担,建议改药。

用胰岛素的病人注意随身带几粒糖在身上,以防出现低血糖。无论那一期的糖尿病患者,鉴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都是跟氧化应激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多吃一些抗氧化力强食物都是应该的。比如说含维生素E、维生素C之类高的食物都是有益无害的。原则上是抗氧化越强效果越好。

饮食原则

(1)合理控制总热量:肥胖患者应先减轻体重,减少热能的摄入。消瘦患者应提高热能的摄入,增加体重,使之接近标准体重。

(2)减少脂肪摄入:脂肪的摄入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高脂肪饮食可妨碍糖的利用,其代谢本身会产生酮体,容易诱发和加重酸中毒。

(3)碳水化合物不宜控制过严:原则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但不能过低。

(4)食物中要富含食物纤维:食物纤维可使葡萄糖的吸收减慢,改善葡萄糖耐量试验,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浓度,并可降低血脂浓度,还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并发症。食物纤维最好食用来自天然的食品。

糖尿病的饮食问题有很多的,比如上面提到的一些饮食问题是很重要的,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得了糖尿病之后呢,还是要讲究一定的饮食问题,合理的控制一下饮食,要注意什么样的饮食能够吃,什么样的饮食需要注意对病情是有好处的。

糖尿病患者应该远离哪些食物?糖尿病患者可以喝粥吗?


糖尿病作为一种目前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坚持,在治疗过程中,除了严格按时服药、定期检查之外,饮食方面也非常重要,需要提起足够的重视,虽然糖尿病患者多为年龄较大者,但年轻人和小孩同样也会患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可以喝粥吗?

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适量喝粥的,但是不能喝文火慢熬的粥,因为米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这种物质在体内会被酶分解为糖分,熬得越粘稠的粥,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就越容易被人体所吸收,这样一来,更容易使体内的血糖水平升高,对糖尿病患者是有害的,一定要拒绝久熬的粥。

糖尿病患者应该远离哪些食物?

1、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可以说是现代人的最爱,尤其是年轻人和小孩,炎炎的夏日冰凉的碳酸饮料简直是消暑利器。但是,众所周知,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热量,糖尿病患者本就体热,补充过多的热量会造成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胖,但更重要的是,碳酸饮料中含有的大量糖分无疑会使血糖水平快速升高,加重身体的负担。

2、果汁

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的吃水果,但切忌喝果汁。将水果榨成鲜榨果汁后,水果中含有的糖分都被释放出来,被人体直接大量的吸收,同样会引起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快速升高,糖尿病人本身就喜欢甜的东西,会控制不住多喝,而水果中含有粗纤维,还可以让人产生饱的感觉。

3、糖

实际意义上的糖果等就不再赘述,不言而喻,糖果含有大量的糖分。但糖尿病人要注意的是,用糖为原料做的各种菜品也要远离,比如糖醋排骨等,经过加工之后含有的糖分会更容易让人吸收,引起血糖水平的快速升高,这对糖尿病患者十分有害。

4、糯米

糯米中同样也含有大量的糖分。同时糯米又不利于人体消化,进入胃之后长时间消化不了,大量的糖分被分解出来,引起血糖水平的急剧升高。

5、高钠食物

糖尿病患者在避免糖尿病加重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他方面的疾病和并发症。高钠食物比如食盐、各种调味品和膨化食品等,会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等多种疾病,对糖尿病的治疗也是不利的。糖尿病患者本就代谢出现问题,长期食用高钠食物无疑会加重代谢的紊乱,其危害不言而喻,最终必然会造成拆东墙补西墙的局面。

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能自暴自弃,在与糖尿病抗衡的阶段,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每天自测血糖含量,同时,合理膳食也很重要,远离以上6种食物,管住嘴迈开腿。

糖尿病患者运动三宜三不宜


2型糖尿病患者要安全达到运动的目的,必须注意三宜三不宜 。

三宜:

适宜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只有有规律的有氧运动,才能积累能量的消耗,降低血糖。

适宜饭后90分钟运动;运动医学专家的最新研究发现,饭后90分钟运动降血糖的效果最好。因为餐后食物吸收,血糖开始升高,此时运动,肌肉组织中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肌糖原分解加速,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使血糖下降。此外,这时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的抵抗。以上两项作用,在餐后90分钟时发挥最好,60分钟次之,30分钟最差。

适宜每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那是因为运动30分钟以后,脂肪酸成为代替糖类的主要能量来源;30分钟以后,运动时间越长,消耗的脂肪越多。

三不宜:

空腹血糖过高(大于16.7亳摩尔/升)不宜。

血压过高(大于180毫汞柱)不宜。

有严重并发症者不宜。因为这3种情况下,运动的安全性下降,危险性增加。

小细节:

糖尿病患者除了提倡有氧运动以外,近年也主张进行肌内锻炼。肌内锻炼能够保持肌肉细胞的胰岛素受体数目,保持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不同季节如何保健饮食?


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言而喻。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何饮食更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因此,糖尿病患者都尤为关注饮食问题。而关于糖尿病患者如何饮食,网上也是众说纷纭。那么糖尿病患者到底该如何饮食,才能起到辅助降血糖的作用呢?专家指出糖尿病病人的保健饮食主要得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来调整。

1、春季柔肝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一个季节,天气还有一定的余寒,它在五行对应的是木,在五脏对应的是肝,所以为此,指出,这个季节要选择一些具有养血疏肝、柔肝的一些食物,从色泽上,要选择青色和绿色的食物为主,中药食材可以选择北芪、党参、茯苓、枸杞子、丹参、川芎等。

2、夏季补心

夏天天气炎热,万物生长,它在五行对应的是火,在五脏对应的是心,这时候容易出现心火亢盛的一些疾病,因此为此,认为在选择保健的食材方面,糖尿病患者要以清心、补心为主,在色泽上宜选择黄色和红色的食物,比如说麦冬、枸杞子、莲子、荷叶、藕节、当归等食材。

3、长夏健脾

在长夏,也就是夏天和秋天交接的时候,这时候湿气比较盛。此外,长夏在五行里边属土,对应的五脏是脾胃,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食材的时候,为此,建议选用健脾祛湿的食材,食物的颜色以黄色为主,同时还可选择土茯苓、薏仁、淮山、茯苓、车前草等药材。

4、秋季润肺

秋季气候干燥,天气逐渐转凉,它在五行中属金,在五脏对应的是肺,这时候人体容易受燥邪侵袭,出现咽喉干燥、干咳无痰、皮肤干燥等症状。因此,为此,认为这时候选择清润补肺的食材为宜,从色泽上宜选择白色食材,比如麦冬、银耳、莲子等,同时这些中药材还可作药膳。

5、冬季温肾

冬季气候寒冷,万物收藏,它对应的五行是水,对应的五脏是肾,这时候寒邪偏盛,人体容易受寒邪的侵袭,导致阳气受伤,所以为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食材时,要选择黑色系列的食物,以及选择有温肾、温阳作用的食物,比如说香菇、花椒等。另外,糖尿病患者也可选择一些有温里作用的食材,比如说干姜、杜仲、肉桂、熟地等,这些能起到一个温阳益气的作用。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